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

察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Departmentof8thmedicine,Dujiangyanpeople*s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运用动静脉留置导管置管3~5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大大降低心脏损伤的机率,其操作方法较胸腔穿刺抽液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且取材简单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护理体会

心包填塞征及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急症,一旦确诊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及检查,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并根据心包积液的性质提供诊断依据。为避免多次心包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和痛苦,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动静脉留置导管(国产)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组病例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25~63岁。病因:肿瘤性3例,占16.7%;结核8例,占44.4%;化脓性2例,占11.1%;风湿性2例,占11.1%。

不明原因3例,占16.7%;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心脏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心包积液,其中大量(积液量约1800ml)心包积液6例,中等量(积液量约550ml)心包积液12例。

1.2疗效观察本组病例置管后保留3~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达到治疗目的后,即停止留管,以减少留置时间,避免感染。引流量最多的达到1500ml,最少的达200ml。18例患者经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气促、胸闷胸痛症状缓解,心率减慢,呼吸恢复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2术前观察及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需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施术的目的和意义,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2病人准备(1)全面了解病史,协助病人完成心脏超声检查和胸部DR检查,掌握适应症,明确其积液量,确定最佳穿刺部位,并作好标记;(2)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颈静脉怒张的程度,了解心包填塞症状;(3)清洁皮肤,防止因备皮不慎损伤局部皮肤;(4)做好各种药物敏感试验;(5)常规检查血象及出、凝血时间等;(6)协助患者大小便,患者取半坐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嘱患者在术中避免咳嗽,在心电监护下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7)对精神紧张患者必要时术前给予镇静剂。

2.3物品准备中心静脉导管(上海产),50ml注射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利多卡因,无菌穿刺包,三通管,肝素帽。另备心电图机、除颤仪,无菌培养基和常规生化检验标本容器,备齐各种抢救器械、

药品。

3术中配合

3.1帮助患者取最佳体位(平卧或半卧位),选择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铺巾,配合医师进行穿刺。

3.2在心电监护下,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立即与医生联系,必要时终止穿刺。

3.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3.4正确选择留置导管,避免导管过硬而损伤心肌,导管太软则不易引流,我们选用国产中心静脉导管(上海产),取材便宜而实用。

3.5抽液量要缓慢且放出心包液量不超过500ml/次/日。放液后可根据病情需要注入药物。夹闭引流管。

4置管术后观察及护理

4.1患者术后保持半卧位,让其安静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吸氧通畅。

4.2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连续3-5天。

4.3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液量,并认真观察其颜色、和粘稠度,必要时采集标本送检。

4.4根据病员病情、心包积液的量和性质,采用间断开放引流,取1次/日、1次/2日、放液法。必要时复查心脏超声和胸部DR。

4.5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采用二防线法;即将导管与近穿刺点处皮肤缝合一针后固定,外加无菌纱布固定,以防止病人活动时

自行脱落或暴露外端的导管随负压吸入心包腔内而引起感染。

4.6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次放液前引流管与肝素帽接口2cm范围应用碘伏消毒2次,连接三通管及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放液后用肝素帽套紧,防止心包液漏出。每日更换无菌纱布,保持其清洁、干燥。

4.7为防止引流管阻塞,每次抽液后向引流管内注入2~3ml10u/ml肝素稀释液。

5临床体会

我们对本组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病例术前、术后护理进行系统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其优点如下:(1)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使心脏损伤机率大大降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2)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为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还提供了局部用药的途径;(3)能迅速解除心包填塞,缓解症状,挽救生命;(4)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取材方便而实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 篇一:静脉穿刺心得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疾病治疗抢救及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 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

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 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及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一、概述 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及大血管根部的网状结构,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以纵隔胸膜为界,上方达胸廓上口,下方至膈肌。 心脏手术病人因手术中肝素的应用、手术创面大,渗血多、体外循环后继发凝血功能紊乱、术中局部止血不彻底、患者凝血功能差等原因术后需放置心包、纵膈引流管,排出纵膈腔、心包内渗血、渗液,预防纵隔移位,防止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跳骤停等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很重要。 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应予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引流。 2、保持管道密闭,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封,以免漏气。搬动时用无齿止血钳双钳反向夹管,避免气体进入或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瓶内倒入生理盐水至0刻度线,使长管浸入水中3-4cm。 3、妥善固定为防止各种原因导致的脱管,用胶布将引流管固定于患者的胸部,应保证引流管长度不影响患者翻身并将引流瓶低于患者胸部60cm以上,妥善固定于床旁,避免倾斜歪倒。每班检查引流管的长度,告知患者及家属引流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管。如患者烦躁,必要给予时镇静镇痛及约束,防止

患者拔出管道。若引流管不慎脱出,立即通知医生,有医生决定是否重置引流管。 4、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折叠、扭曲、压迫引流管;及时倾倒引流液;定时挤压管道,使其保持引流通畅,特别是术后12h内,应每30-60min挤压一次,应用止血药后更特别注意挤压引流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口。挤压方法:双手距离置管处5cm(太近容易牵拉引流管引起疼痛,太远则影响挤压效果)开始挤压,挤压时并排相接,交替松开,顺延向下挤压,造成负压吸引的效果。 5、观察密切观察引流量的颜色、量、性质。正常情况下,心脏手术后2-3h 内引流量较多,3h后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色变淡红色,呈浆液性。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粘稠,易凝血,>3ml/(kg.h),无减少趋势,则为有活动性出血,应通知医生,使用止血药,必要时再次开胸止血。引流量较多时应持续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管现象。若引流量偏多且有血凝块,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挤压引流管无效并伴有生命体征变化,首先考虑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征兆。 6、更换引流瓶准备新的引流瓶,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引流瓶有无破损,瓶内倒入生理盐水至0刻度线,使长管浸入水中3-4cm,连接好管道。然后挤压引流管,使引流液尽量排出,用无齿止血钳双钳反向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分离引流管跟引流瓶,连接新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检查管道是否已紧密连接,松开止血钳,观察引流情况,妥善固定。查看引流量,记录。

动静脉留置针的_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 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 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1) 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 (2) 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 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 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 )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 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10~100 单位/ 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5ml 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 小时用量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 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 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1、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症。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心包炎:胸口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发热、出汗、疲乏等一些全身症状。心包摩擦间是典型体征。 2、缩窄性心包炎: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下肢浮肿。主要体征为颈静脉始终。(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包炎症有关。 (3)体液过多与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包炎症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肿瘤等病因有关。 (7)焦虑与病因诊断不明、病情重、疗效不佳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力衰竭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 (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感染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后呼吸不畅、伤口疼痛等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观察T、P、R、BP基本生命体征。

(2)观察活动耐力及活动量。 (3)观察饮食,营养状况。 (4)观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量、颜色、性状。(5)观察水肿程度,胸腹水量,测量腹围。 2、术后 (1)循环系统监护。 (2)呼吸系统监护。 (3)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4)肾功能监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6)引流液的监测。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指导进高蛋白、低盐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活动:限制患者活动量,防止心肌做功加强而引发心力衰竭。 (4)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按专科药物护理常规。 (5)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6)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7)腹水量多者,每日测腹围,观察体重变化。 (8)加强皮肤护理,水肿、腹水患者预防压疮发生。 2、术后转入CICU 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遵医嘱应用利尿药和血管收缩药(多巴胺),以降低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使用洋地黄,控制心率,注意监测血钾含量。 (3)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4)控制液体入量,避免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12T16:41:48.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丁龙梅 [导读] 注射时选择粗直、且弹性好易固定的前臂、手背静脉,避开关节的部位不易引起渗液。 丁龙梅(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感染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309-01 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将BD一次性使用Intima-Ⅱ静脉留置针用于临床工作中,通过200例周密的观察和耐心的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先介绍如下: 1 选择合适的穿刺对象 1.1静脉留置针一般适用于起病急、病情重、长期输入多组液体或应用抗生素、脱水剂或伴有意识障碍、烦燥不安等症状的患者。如应用普通头皮针会发生刺破血管的现象,有的病人往往需要重复穿刺3-4次才能成功,既加重病人痛苦,又影响治疗,同时也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且有针翼,在固定时能提供较持久的稳固面,即使病人躁动,套管针也不会刺破血管,可避免患者体位改变或搬动时对静脉通路的影响。 1.2减少液体外渗,减轻组织损伤,急危重病人在治疗时往往需要到辅助科室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容易使头皮针滑出血管外而致药物外渗,轻者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以引起组织坏死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增加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患者痛苦,影响治疗。留置套管针用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光滑不易打折,可随血管弯曲,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 1.3Y型静脉留置针的三叉尾端可代替三通,方便多次给药和多次补液,这一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方便易行。 2 护理体会 2.1静脉留置针应用时按常规静脉穿刺消毒。操作前松动外套管,使套管前端与针芯粘连处轻微松动,以便顺利送套管和拔针芯。穿刺丛血管上方以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压低5-15°进针,这样穿刺成功率较高。我们观察50例年龄在25-80岁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均使用护皮膜覆盖固定,3-4天后出现局部皮肤微红发痒,而且病人的各种活动也会使留置针在血管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容易使液体外渗发生穿刺处轻微肿胀。 2.2护理 (1)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应用护皮膜固定,留置3-4天后重新消毒穿刺周围皮肤更换护皮膜,减少皮肤刺激。 (2)嘱病人吃饭或下地活动时注意留置针的位置不动以免脱针引起外渗。 (3)注射时选择粗直、且弹性好易固定的前臂、手背静脉,避开关节的部位不易引起渗液。 (4)静滴结束后,可用生理盐水或配好的肝素钠液封管,以防凝血,保留静脉通道。 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护理,静脉留置针在我院已经得到普遍应用,通常保留时间在15-20天,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方便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 察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Departmentof8thmedicine,Dujiangyanpeople*s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运用动静脉留置导管置管3~5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大大降低心脏损伤的机率,其操作方法较胸腔穿刺抽液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且取材简单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护理体会 心包填塞征及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急症,一旦确诊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及检查,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并根据心包积液的性质提供诊断依据。为避免多次心包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和痛苦,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动静脉留置导管(国产)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组病例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25~63岁。病因:肿瘤性3例,占16.7%;结核8例,占44.4%;化脓性2例,占11.1%;风湿性2例,占11.1%。

不明原因3例,占16.7%;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心脏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心包积液,其中大量(积液量约1800ml)心包积液6例,中等量(积液量约550ml)心包积液12例。 1.2疗效观察本组病例置管后保留3~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达到治疗目的后,即停止留管,以减少留置时间,避免感染。引流量最多的达到1500ml,最少的达200ml。18例患者经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气促、胸闷胸痛症状缓解,心率减慢,呼吸恢复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2术前观察及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需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施术的目的和意义,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2病人准备(1)全面了解病史,协助病人完成心脏超声检查和胸部DR检查,掌握适应症,明确其积液量,确定最佳穿刺部位,并作好标记;(2)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颈静脉怒张的程度,了解心包填塞症状;(3)清洁皮肤,防止因备皮不慎损伤局部皮肤;(4)做好各种药物敏感试验;(5)常规检查血象及出、凝血时间等;(6)协助患者大小便,患者取半坐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嘱患者在术中避免咳嗽,在心电监护下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7)对精神紧张患者必要时术前给予镇静剂。 2.3物品准备中心静脉导管(上海产),50ml注射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利多卡因,无菌穿刺包,三通管,肝素帽。另备心电图机、除颤仪,无菌培养基和常规生化检验标本容器,备齐各种抢救器械、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置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结合病例谈一谈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75岁 2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危重患者无行能力,家属对深静脉置管术缺乏了解,较难取得配合。因此,护士必须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家属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操作过程。同时说明在穿刺过程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做出选择。(2)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做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基础上,请他们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协议书》上签字,使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为深静脉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据。(3)用物准备:深静脉穿刺包 1、1%利卡因5 ml、肝素稀释液(浓度为25 u/ml),无菌手套2副,无菌纱布,消毒用碘伏、棉签等,3 M透明敷贴、肝素帽、5 ml注射器。(4)协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确卧位,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 术中护理 (1)熟悉穿刺置管部位静脉的解剖和走行方向,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中尽量给予关心、体贴及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对个别躁动不安的要约束四肢,必要时可适当地应用小剂量镇静剂。(3)置管成功后见回血,证实部位正确后接上肝素帽,方可按输液导管输液,导管固定稳妥后,并要标上置管刻度,一般为14~18 cm。 4 术后护理 4.1 固定与消毒用无菌透明贴膜或用BD无菌贴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使患者活动感到便利,同时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穿刺点定时消毒,无菌敷料隔日换一次,夏季或高热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换,若被污染立即更换,同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要注意局部保护。 4.2 预防气栓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静脉压较低、输液时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因此,一定要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气、不易脱落[3]。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关闭静脉留置管,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后,再打开导管的阻断阀。 4.3 导管的护理对静脉输液管道,24 h要更换,观察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导管有否扭曲、受压,连接有无漏液现象,进针部有无皮下水肿、疼痛。对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立即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维护

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 (一)插管的方式 ←中心静脉置管(CVC ) 颈外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catheter) (二)插管的适应症 ←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输液的患者; ←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者; ←输液时需要使用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需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的患者; ←同样适用于儿童; ←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和速度;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三)插管的优势 ←保护病人的外周静脉; ←可减少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 ←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 ←可长时间保留在血管内; ←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病人活动方便,护理简单,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四)插管的操作(以PICC为列) ←操作前准备 1、医生的医嘱; 2、正确评估患者; 3、穿刺前病人教育:包括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护 理及注意事项、穿刺过程、护理需要、潜在并发症; 4、病人签署同意书; 5、物品的选择及准备; 6、心理准备。 ←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 1、首选——贵要静脉 2、次选——肘正中静脉 3、第三选择——头静脉 ←皮肤消毒的标准

1、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用力摩擦皮肤; 2、消毒范围8—10cm直径; 3、先用酒精清洁、消毒、待干; 4、再碘伏消毒、待干。 ←穿刺后拍X光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后才能输液 ←穿刺后记录 1、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 2、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 3、所穿刺的静脉; 4、穿刺过程描述; 5、抽回血的情况; 6、固定方法; 7、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 8、胸片结果; 9、病人的主诉。 (五)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 1、机械性静脉炎; 2、血栓性静脉炎; 3、导管断裂或破损; 4、感染; 5、导管漂移; 6、堵管; 7、拔管困难。 深静脉置管的维护(PICC为例) (一)更换肝素帽 ←目的:把由于过度使用肝素帽而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 ←何时更换:1、每周一次; 2、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3、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 4、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更换步骤: 1、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肝素帽; 2、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3、消毒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2次; 4、连接新的肝素帽,消毒肝素帽3次; 5、连接无菌注射器,缓慢回抽,见回血,以脉充方式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二)冲洗导管、封管 ←目的:保持导管通畅,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微粒控制血液回流 ←标准维护方式:

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5-07T15:33:54.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巫翠萍[导读] 为减轻局部皮下淤血,穿刺完毕时用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同血管平行方向。 巫翠萍(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汇东分院干部病房 643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282-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及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并提高输液护理工作质量。方法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间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穿刺成功后液体渗漏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成功后液体渗漏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掌握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技巧及相对应的护理要点能够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静脉穿刺老年病人 静脉穿刺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临床上,对于普通的静脉,要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营养状况不同,静脉的粗细、暴露程度也有所不同,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若因反复穿刺失败轻者使得医患关系不和,重者耽误治疗和抢救。经过近几年来引用他人一些新的穿刺技术,并结合自己在工作的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老干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69.65±16.37)岁,髓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1.2 方法 静脉穿刺方法: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均在手背部掌指关节的近侧,以掌背静脉为主。对照组采用顺行静脉穿刺方法,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方向刺入[1]。观察组采用逆行穿刺,通过心理沟通,让患者放松,手处于休息位,呈握杯状。穿刺者背向患者头端,止血带不宜过紧,绷紧皮肤,向指趾方向进针,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进针角度与掌骨背侧皮肤成60度[2],整个针梗不能与血管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致使针尖在血管内翘起,需要用无菌棉球垫于针柄下,使针尖平稳地置于管腔内,再以胶布托住棉球,而后交叉固定针头[3]。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②观察穿刺成功后,是否发生液体渗漏。其中当穿刺针尖周围组织隆起直径超过1cm且滴速减慢时判定为发生渗漏。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液体渗漏率的比较如下表: 穿刺成功率(%)渗漏发生率(%) 对照组 80.0 25 观察组 93.33 8.33 X2 4.615 6 P 0.032 0.014 观察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成功后液体渗漏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一些血容量不足者及老年患者因血液循环不畅或经长期反复多次的穿刺治疗后,致使一些常用的静脉遭受严重的破坏,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而采用逆行穿刺不失为好方法,其优点如下:①手背末梢浅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当液体在静压下输入人体时,网状静脉血流可迅速到达静脉吻合支,并通过深静脉回流人心脏,回流也非常快,这样就使得滴速不受影响。②一般情况下,血液在静脉管腔中呈向心方向流动,通常在行静脉穿刺时,按传统的操作方式将针头沿静脉顺行刺入(进针的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由于物理作用血液是不易流入针管的;相反,针头如沿静脉做离心向刺人(逆向),此时进针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当针头穿破静脉管壁时,受静压作用血液则能更容易更快冲入到针管中。行传统的顺行穿刺方法对于手背下1/2指(趾),末梢浅静脉的部位和靠近关节等处穿刺时由于进针部位短,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常出现易渗现象而导致穿剌失败。而采用逆向穿刺后便能克服这一难点,当针头沿血流方向做逆向穿刺后回血速度快,进针部位长且易于固定,穿刺时只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而且流速不受影响。③逆行穿刺法使得在原有的传统穿刺基础上可选择的范围增大,同时操作也更加方便,固定牢靠不易渗漏。④减少患者因多次反复穿刺失败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为及时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本组结果显示:渗漏率,逆行穿刺组明显低于顺行穿刺组。 3.2 注意事项:①老年人血管弹性不好,易滑动,操作时,左手在绷紧皮肤的同时压住血管,使血管相对变直并且相对的固定。②逆行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和患者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多数患者对逆行穿刺接触很少,合理解释、恰到好处的沟通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③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陈翠华[2]的研究显示,与皮肤成60度时,进针速度快、痛苦小。④为减轻局部皮下淤血,穿刺完毕时用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同血管平行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326. [2]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 [3] 魏世萍.手足背逆行穿刺的方法介绍[J].中国校医,2003,17(4):294.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 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最新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

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下面是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 感谢医院及护理部给了我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机会。通过2个月的学习,顺利通过了培训基地的所有考核项目,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班结业证书和省卫生厅颁发的省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巴德公司血管通道学院的国际PICC证书。 专科护士的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开拓了我们对高等级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视野,使我对专科护士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全国近三十家医院的护理精英和培训基地的优秀带教老师,她们都来自临床护理一线,对护理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培训中,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学习心得,讨论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在互相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各医院在护理专业及管理模式上的优势;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明白:护士实施输液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我们应该不仅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执行者,我们还必须是协助医疗诊断的合作者、提供健康咨询的教育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帮助者。作为静脉治疗的专科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专业,有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是在全科方面有一定的素养,才能保证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得到最好的护理。这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据统计,超过80%的病人住院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输液治疗,而且输液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而我院也许还超过这个数字。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预防肺不。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技巧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技巧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头皮静脉的选择 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 以5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3ml~4ml,与套管针相连。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头部皮肤,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5°角,快速刺皮后,降低穿刺角度,视血管情况在皮下潜行约0.5厘米,针头与血管平行,缓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向血管内试推入少量0.9%生理盐水,针头部无肿胀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翼,缓慢退出内针芯,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头皮针塑料管以“S”或“U”型固定在针翼同侧。 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新生儿头皮静脉丰富,但管腔小、管壁薄、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加之患儿无主动配合能力,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常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穿刺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浅度及手法都要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刺皮要快,皮下潜行要稳,探血管动作要轻柔、缓慢,见回血后要立即停止进针,送管要适当,切忌不要过深,以免穿破血管。 固定方法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提高留置时间. 固定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外套管的滚动、滑脱,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致患儿哭闹,重者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我们在穿刺点的两侧均给与固定,这样就增加了套管针的稳定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的压力,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头皮针塑料管与延长管间的“U”、“S”型固定,减轻了外力对延长管的牵拉。 四肢静脉穿刺法 方法 同头皮静脉穿刺法,采取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 cm~1.5 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 cm~1 cm后再剌入静脉,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最后小夹板固定关节处(夹板外包裹纱布),松紧适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达不到固定的作用。敷贴固定时避免张力性粘贴 腋下静脉穿刺法 先将留置针排气,将患儿置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使穿刺上肢肢体与躯干成110°~145°角,暴露腋窝,协助者固定躯干使患儿与床面呈30°~45°角。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静脉位于腋下动脉的内侧,颜色呈蓝色无波动。 ?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稍抬高肩部并绷紧腋窝外皮肤,与皮肤呈现出10°~25°角进针留置针在腋下静脉下方0.5~1.0cm处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软芯轻轻送入,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注明穿刺时间。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18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发生脏器损伤、出血或感染。置管期间无出血、感染、导管脱出及堵塞现象,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或猝死。结论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保障心包穿刺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心包穿刺术;置管引流;护理 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一旦确诊应行心包穿刺术[1]。但是以前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穿刺针直接刺入心包腔抽液,这样反复穿刺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在穿刺时带来很大的风险,容易损伤心肌,增加感染的机会。我们科室自2008年9月起采用心包穿刺术后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这种方法有利于反复、少量多次抽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共收治18例心包积液患者,年龄26~70岁,其中男11例,女7例,病因:结核8例;肿瘤性4例;化脓性3例;不明原因3例。 2 置管方法 患者常规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选择心尖部或剑突下液体暗处最宽处为穿刺点穿刺置管,先用2%利多卡因作逐层浸润麻醉成功后,再采用导管法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按B超定位方向保持负压缓慢进针,回抽出积液后停止穿刺,经穿刺针插入指引导丝,退出穿刺针,沿指引导丝插入引流导管,退出指引导丝,固定好导管。置管后首次抽液300 ml最多不超过500 ml,抽液结束后导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无菌纱布包扎固定以备下次抽液。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做好术前解释工作由于大量的心包积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要求诊治心情迫切,但是担心穿刺时疼痛和抽液引起感染等。因此,术前向患者介绍穿刺的目的、方法以及穿刺时需配合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1.2 做好患者准备①了解病史,明确其积液量,确定穿刺部位。②监测生命体征及颈静脉怒张的程度,了解病情。③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协助医师做好穿刺点的皮肤消毒。 3.2 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协助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勿咳嗽和深呼吸。密切观察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烦躁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暂停穿刺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和标本的采集[2]工作。 3.3 术后观察及护理 3.3.1 术后让患者安静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主诉。 3.3.2 要准确记录心包引流量,并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粘稠度。 3.3.3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心包积液的性质和量,采用间断开放抽液,每次

静脉穿刺心得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疾病治疗抢救及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 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

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及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合理地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依赖,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发表时间:2013-03-06T13:25:31.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作者:盘秀蓉蒲蓉吴桂芳[导读] 结果 5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时间为3~5天。 盘秀蓉蒲蓉吴桂芳(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317-01 【摘要】通过对562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护理 静脉输液是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能有效的保护病人的血管。笔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提高了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科共对562例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年龄从6个月到78岁,小儿97例,成人465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2 穿刺方法 2.1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静脉[1]。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 2.2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穿刺部位、血管直径及年龄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在满足输液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短最细的留置针,成人一般选用22G,小儿一般选用24G[2]。 2.3穿刺要点穿刺时患者前臂、手腕、手背自然放松使手部肌肉松弛。止血带扎于穿刺部位近心端10~15CM处[3],时间不超过 2分钟,松紧适度。常规消毒皮肤8~10cm范围,对留置针针芯进行适当的旋转、松动,使针头的斜面向上[4]。待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左手绷紧穿刺部远端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静脉留置针的针翼,针头斜面朝上,外套管借助针芯一起从血管的正上方皮肤以 30°~45°角刺入血管[5], 见回血后压低持针角度(至15°左右)将套管针继续沿血管前行约0.5-1cm[6],采用一边置入外套管一边退针芯的方法,将针芯回退0.5cm,同时,沿着血管平行的方向,将外套管送入到静脉当中。 2.4留置针的固定采用以进针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法固定。撕开敷贴,单手持膜敷贴对准穿刺点,按压穿刺点两侧,撕除边框边撕边抚平[7]。 2.5注意事项仔细观察是否在穿刺处周围出现渗漏现象。在针芯回退的时候,不能够回退过多以免软管腔不能够继续支撑,而导致在进行送管的时候,针体出现折曲。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一次穿刺不成功,必须更换留置针,严禁重复使用。 结果 5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时间为3~5天。 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与头皮针穿刺输液相比具有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操作方法与操作流程也与头皮针有所不同,我们在不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总结经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了解及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教。 参考文献 [1] 郝雁.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成功率的探讨[B].内蒙古中医药,1006-0979-(2012)01-0158-02. [2] 庞继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研究进展[A].解放军护理杂志,1008-9993--(2012)1A-0039-03. [3] 肖庆,文礼红.留置针敷贴的九步固定法[B].检验医学与临床,1672-9455(2012)03-037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