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含义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两难故事示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 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 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 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 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 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 把药偷走了。 提问,汉斯应该偷药吗?他有义务和责任这么做 吗?为什么?


不该偷的理由“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 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契约的组成部分。海因茨已 经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无论如何都不该采取偷 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他还是去偷药了,这是一种 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该偷的理由“法律禁 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 种情况。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不 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 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 后世俗水平:社会制度和良心的道德定向阶段
或习俗的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 家商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不违反大多数 人的意愿与幸福,也不用单一规则衡量行为。 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时不仅考虑到 适合法律的道德原则,同时考虑到抽象的、超越 法律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及道德的本质,而 非具体的道德准则。这些原则包括对全人类的正 义和个人尊严。
为一个人行为正确与否在于其是否被别人喜欢, 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到赞扬。
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认为社会秩
序依赖于“尽本份”和尊重已建立的权威。为了 维护社会秩序,完成自己的义务,就要遵守不变 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别人也遵守。
后世俗水平(13岁以后) 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 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A)社会制度和良心的道德定向阶段 认为法律

第二章 社会化(简)

第二章 社会化(简)
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 没有多大的作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 因素。
社会化理论小结: 社会化理论小结:
决定因素(遗传?环境?) 研究对象(人格?认知?行为?文化?) 方法(思辨分析?观察、实验?)
(三)学校
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 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 制度化机构。 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特点: 1、系统性、目的性、强制性。 2、具有独特结构的次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的 雏形。 3、通过教材、教师人格、教育方式、教学活 动、学生的各种组织对学生的社会化产生影响。
(四)同辈群体
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 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特点:无计划性;平等性;自愿性;开放性; 区别性的价值观;满足社会性需要。
(五)大众传播媒介
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 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网络。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二、认知发展论的观点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正常成熟论
主要观点:
1、人格由本我 本我(id)、自我 自我(ego)与超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superego)三部分组成。 2、超我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社会化的理想结果是人格的三部分平衡发展) 3、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二)埃里克森的观点
1、注重自我的作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2、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3、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 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内容:
1、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2、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 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第三章社会化

第三章社会化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包括广义的范畴:文学、艺术、教育、科 学、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
(二)家庭
1、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是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2、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1)宠爱型 (2)放任型 (3)专制型 (4)民主型
3、破裂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性格上的隐忧 4、子女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其社会化内容
A、根据行为的现实后果来判断是非,道德判断服从权威,以成年人的 观点为标准
B、根据行为者的意图来判断行为的是非,并以自己的观点为道德判 断的标准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的3个水平6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服从权威、成人意见
服从与惩罚定向
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2、习俗水平: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
2、目的:使个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法律、行使正当权力、 承担义务,促进政治稳定。“顺民”
3、主要内容
(1) 国家象征期:国歌、国旗、国家领袖 (发生在早期儿 童阶段)
(2)抽象国家观念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国家意识(中 期儿童阶段)
(3)国际组织系统期:了解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国际世界
(二)道德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种类
社会化是个人持续终身的过程 (一)基本社会化:童年期。是外界影响决定期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为:
学习生活知识:如穿衣、系鞋带,冷暖 学习语言:掌握外语的最好时期 认识能力:分辩颜色、形状等 掌握行为规范:对人有礼貌、上厕所避开他人等 建立感情联系,道德及价值判断
(二)预期社会化:在校就读期间
(二)埃里克森的观点
人生八阶段任务论: 1、0-1岁:信任与不信任 2、2-3岁: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3、4-5岁:首创性与内疚性 4、6-11:勤劳与自卑 5、12-18岁: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 6、青壮年期:亲近与孤立

社会化是什么意思

社会化是什么意思

复信号matlab 表达在MATLAB中,复信号可以通过实部和虚部来表示。

复信号通常用于信号处理、通信和控制系统等领域。

在MATLAB中,你可以使用复数数据类型来表示复信号,并通过数组或矩阵来存储和处理复信号。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ATLAB代码示例,演示如何创建和处理复信号:% 创建一个复信号t = 0:0.01:1; % 时间向量f = 5; % 频率A = 1; % 幅度phi = pi/4; % 初始相位% 使用复指数形式创建复信号s = A * exp(1j * (2 * pi * f * t + phi));% 显示复信号的实部和虚部subplot(2,1,1);plot(t, real(s));title('实部');xlabel('时间');ylabel('幅度');subplot(2,1,2);plot(t, imag(s));title('虚部');xlabel('时间');ylabel('幅度');% 显示复信号的幅度和相位figure;amplitude = abs(s);phase = angle(s);subplot(2,1,1);plot(t, amplitude);title('幅度');xlabel('时间');ylabel('幅度');subplot(2,1,2);plot(t, phase);title('相位');xlabel('时间');ylabel('相位 (弧度)');% 如果你想对复信号进行某些操作,例如滤波,你可以使用MATLAB的滤波器设计函数% 这里只是示例,实际滤波器设计可能更加复杂filtered_s = filtfilt(1,[121],s); % 使用一个简单的平均滤波器% 显示滤波后的复信号的幅度figure;plot(t, abs(filtered_s));title('滤波后的复信号幅度');xlabel('时间');ylabel('幅度');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复信号s,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复指数函数。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生命早期。

这种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

2、预期社会化——任务是为将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

3、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在基本社会化的成果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化,对象是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即现实社会中的成年人。

4、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知识等。

5、再社会化——指个人改变以前是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意义1、从个人角度分析:首先,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其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首先,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其次,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最后,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个人生物基础▪人有语言的能力▪人有思维的能力▪人有学习的能力▪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外界社会环境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5、大众传播媒介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1、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可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首先,我们察觉到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己的行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从米德的观点看,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有三种形式:模仿、嬉戏(角色借用)与群体游戏。

社会学第六章社会化

社会学第六章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化中的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自身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引 导着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不仅有选择地将社会价值文化内化,还 将内化了的社会价值文化有创造性地外化; 二是社会化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既被社会化,也影响其 他个体的社会化,个体既是社会化的客体,也是社会化的主体。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
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
• • • • 人的社会化 社会角色的扮演 人的个体化 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关系
第一节
社 会 化 概 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化的类型 四、社会化的意义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但人的社会性并不 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从出 生到参与社会生活,都需要一个在社会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人的社会化。社会化反映着个人与社 会的复杂关系,这也是一种具有复杂意义的社会过程。
为了提高她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就让她把白天学的课程 重复几遍;特别是为了提高她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就 让她画出昨天见到的鱼、树叶、面包、人物等等……同 时,为了培养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矫正她说话吐字不清 用的鼻子哼的毛病,每天都让她背儿歌、古诗、谜语等; 为了使她手、脚、眼、耳达到协调,让她随录音机唱歌、 跳舞;为了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教她洗头、梳头、 洗衣服、钉钮扣、学蹬缝纫机、淘米洗菜,收拾房 间……无疑,矫正和塑造一个新的王显凤是艰难的,但 是,细心的老师们发现,猪孩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反反复复的适应社会教育面前“返猪”现象的时间越拉 越长,她身上的猪性越来越小……功夫不负有心人,七 年过去了,王显凤在社会大课堂耳濡目染,在老师们辛 勤培养下,不仅学会了许多知识,而且社会交往能力有 了突破性的提高,甚至滋生了许多高级情绪。

社会化

社会化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时期)
孩子们进入青少年期后,身体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对各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观察和认识.因为在儿童时代的社会角色,如女儿,儿子,朋友和学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角色:男朋友,女朋友,运动员等等,这些新角色必须逐渐加入到旧角色中去,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此时,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从而在活动中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而在前阶段发展得比较好,可在进入青少年时期时具有较好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的孩子,就会比其他孩子有更好的机会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避免角色混淆感.
(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2——3岁).
E认为自主出现在第二阶段上,它是建立在孩子新的动力肌和脑力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对自己肢体活动加以自主控制,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如果此时父母能理解孩子们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种要求,那就让他们自己慢慢去做,就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自己的冲动,自己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感觉.
以上三种研究社会化的角度和方法实际上是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立场和方法在社会化研究上的反映.在现代,三者己有融合的趋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第二节 关于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1,米德的三阶段论
婴儿期:他认为婴儿在最早几个月里并未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别人的,没有自我概念,在学会说话和理解概念后,他们开始产生自我概念,当他们能够在头脑中把自己描绘成区别于任何其他事物的客体时,他们的自我就形成了.
3,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结果,最后都是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也就是讲我们的社会化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因此,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

3.教育小于个体社会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影响社会化的因素除学校教育以外,还 包括家庭、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等许多因素,学校教育仅仅 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家庭
学校
同辈 群体
大众
传播 媒介
1.家庭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是人们接受社会化最基本的文化环境和最早 的单位,是儿童时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对于成人的行 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两种方式,一是强化,二是模仿。
2.社会化的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社会化分为不同的类型
2.从个体的发展阶段上看,可将个体社会化主要分为:初级社会化、次 级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等类型。
初级社会化:也称预期社会化,是指儿童在进入成年期前,为承担正 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 次级社会化:也称继续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 深入社会化的过程。 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继续社会化,是指一些特殊人分群 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 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在于:第一,方向和内容不同。第二, 方式不同
1.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迪尔凯姆:“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他认为无论 是教育还是个体社会化,其目的都在于传递社会文化,并将特点 的社会文化内化于个人,因此,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2.教育大于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职能在于传递社会文化,维系现存的社会秩序。 理想的教育不仅要使个体认同现有社会文化和社会秩序,而且还 要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 地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辈群体社会化的特点有:首先,同辈群体社会化大部分是在未经 事先安排的情况下,在无意中进行的;其次,在同辈群体中,儿童 与同伴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再次,在同辈群体中,儿童完全根据 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活动内容;最后,在同辈群体中,儿童有自己的 亚文化和价值标准。

自-浅析社会化的含义及其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自-浅析社会化的含义及其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浅析社会化的含义及其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政治班江芹2012211675摘要: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建设。

在现代,社会化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了解的一个现象,但人们对其具体含义还比较模糊,本文主要从社会化的含义及其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化。

关键词:社会化、个体、群体、相互影响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

新生儿生活不能自理,但已进入社会化的过程,开始逐渐接受社会的影响,他将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社会化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理解过程。

狭义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狭义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强调个人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掌握。

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

它与狭义社会化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区别:广义社会化不仅把儿童和少年时期作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且把青年、中年,甚至老年都作为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过程,而且也是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应贯穿人的一生。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是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以往社会化研究中的“个体”一般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后来,社会化研究中的“个体”概念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个体”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比如一个同龄群体、一个文化群落,甚至处于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某种文化传统。

社会化概念的内涵除了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外,还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

第五章 社会化

第五章 社会化

2.个体需要。 (1)人没有明显的遗传获得的生存能力和行为 模式,因此个体出生后必须接受社会化;动物 幼体的生活依赖期短, 人类幼体的生活依赖期: 为17~25年,以人的寿命为75岁计算,约占人 生的1/3时间。 (2)人类生存方式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也决定了 个体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生活,不断接受 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需要与个 体需要的双向作用的过程。
第一,童年时期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 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以后的社会 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对 家庭依赖最强烈,父母对儿童有着不可 动摇的权威和支配作用;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得到反映。
②学校。 学校是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 地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念、 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当儿童进入学校 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 学校通过教材、教学、教师人格、学生 和各种组织及活动等对学生的社会化发 生作用。
3.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说。 幼儿期 1学习走路 2学习吃固体食物 3学习说话 4学习大小便的方法 5懂得脾气的好坏,学习控制自己 6获得生理上的安定 7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 8与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建立感情 9学习区分善恶
儿童期 1学习一般游戏中必要的动作技能 2培养自身健康 3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4学习男孩女孩角色的标准 5发展读、写、算的能力 6发展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概念 7发展道德感及价值判断 8发展人格的独立性 9发展对社会团体和单位的态度



广义的社会化表明,个人既需要学习和适应现 有社会文化,又需要学习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 着的社会文化。 广义的社会化表明,社会学通过对社会化这一 过程的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彻地 了解了社会化的本质: 社会化的本质之一:角色学习的过程。在此过 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领悟并遵守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从而 达到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功能。

社会化概述

社会化概述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所谓社会化,概括地说,就是指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由此可知,广义的社会化指生命的整个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即是,狭义的社会化指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的过程。

微观意义上讲,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生物个体的人(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就是社会化。

因此,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抛弃生物性,增加社会性的过程,也就是不能以生物性的冲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宏观意义上讲,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为了自己的群体发展,延续下去,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一代代的新人,把工作接替下去的过程。

综上所述,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实质社会化是人的需要和教育的辩证统一,是个体自我选择和社会教化的矛盾统一,是个体社会互相作用的双向过程。

(一)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内部要求,是个人积极活动的内因,也是个人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人的需要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人的需要只能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得到满足和发展。

(二)社会教化社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来塑造个人,它力图把业已形成的社会关系,文化传统和制度灌输给个人,以使其在原有的,既定的轨道上运行,社会教化具有强制性特点。

社会赋予它的各种机构以教化大众的职能,它总是把社会中的个人当作客体进行整合,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明显带有该社会的烙印,就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三)自我选择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接受社会的文化和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

自我选择明显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构成社会的多样性。

社会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化理论的名词解释社会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化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适应和学习社会规范,以及个体行为如何被社会和文化因素塑造。

本文将对社会化理论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交往、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适应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它涵盖了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社会化过程使人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二、社会化的类型1. 初级社会化:初级社会化通常发生在个体早期生活阶段,尤其是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家庭成员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塑造,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次级社会化: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次级社会化成为关键的阶段。

个体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会团体中与其他人进行互动,通过模仿、观察和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3. 反社会化:反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的过程。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个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犯罪团伙或极端思潮影响的情况下。

三、社会化的重要性社会化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获得并传递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1. 个体发展:社会化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儿童和青年的情感、认知、社交和行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社会化为个体提供了适应社会环境和获得必要技能的机会。

2. 社会秩序:社会化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了社会规范、法律和行为准则,共同构建了社会和谐与公平的基础。

3. 文化传承:社会化有助于将文化价值观、传统习俗和知识传承给下一代。

通过社会化过程,个体获得了与文化相关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从而维系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社会化过程中的挑战和变革尽管社会化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第五讲 社会化

第五讲 社会化

2.内容方面
(内容广泛性) 包括人类社会全部的文化遗产 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3.关系方面(社会强制性与个人能动性)
二、社会化的功能
文化 传承
社会 稳定
个体自 我完善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生活技能社会化 价值观念 社会化
行为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类型
儿童期
预期社会化
青少年期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思维能力 建立概念系统、内化社会规范 建立人际关系、扮演性别角色 认识自我 角色矛盾和冲突 青少年亚文化 直接全面地学习成人的责任和权利 应对知识更新、社会环境变化 学会寻找新的目标、学会面临死亡 1.人的Biblioteka 性生物属性
社会属性
人虽然不具备很多其他动物的生物学的本能,但是 人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能力、价值观念,技能等, 使自己能够成为社会的一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2.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
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与能力调试的统 一过程
从三个方面理解
1.时间方面
(终生持续性) 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成年早期
继续社会化
成年中期 老年期
其他分类
再社会化:
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 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 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 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温和的再社会化 激烈的再社会化
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一生的社会化
思考:
什么会影响你的生命历程呢? 1.随着你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它将会影响你 的行为和定向 2.你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你的生命历 程也会不同 3.你的社会位置不同会影响你的生命历程

关于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关于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关于社会化的名词解释社会化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社会化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社会化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社会化的意思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造句欣赏一、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二、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成长……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课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三、现在打工者都已经黑社会化了,你像到深圳、广州那边,那些人都是一拨一拨的,湖南帮啊、四川帮啊,一帮一帮的,才有力量,才可以立足啊。

但这是黑社会原则。

四、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两种社会化网络依然根据职业和个人而泾渭分明。

五、社会化00后的开始恋爱了,90后的开始离婚了,80后的依然单着。

社会变化太快了。

六、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七、机构式社会化战术会强化传统伦理文化与学生责任感的正向关连性。

八、本文研究主要是以社会化为取向,较为深入的探讨基于社会化理论的、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的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新模式。

九、首先,请看被社会化媒体唱衰的品牌列表,我将会根据这些事件的不同为他们分级。

十、换句话说,抛开个人观点不看,人们对社会化网络应用的接受度正在增加。

十一、这就是为什麽,阉割成为需要,对于一个社会化的社会。

如列文、史特劳斯曾经跟我们指出的,在那里当然会有禁制存在,而且尤其是,有偏爱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校 4、同辈群体(概念掌握与理
解)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社会化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一)强调的观点
1、强调本我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2、强调生理基础与情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本我、自我、超我(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其成分是与生惧来的,,包括一些 本我: 本我 本能的出动,以性的出动和侵犯出动为主。受“唯乐原则”支配,行为 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 2、自我 自我:本我与周围现实世界相互接触,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的,受 自我 “现实原则”的支配 3、超我: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 超我: 超我 的结果,即“良心”和“理性”
第三章 社会化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含义:
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 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 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 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两个任务: 社会化的两个任务
一是个体知晓社会或群 体对自己有哪些期待, 有哪些规范;二是个体 逐步适应社会,遵守社 会的行为规范。
社会化的历程
儿童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通过接触母亲、接触家庭接触社会 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 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以预期社

性别角色社会化:指个人 性别角色社会化:
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 性别角色的过程,性别角色 社会化是随文化而变化的。
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
遗传因素(“龙生龙,凤
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文化 2、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父母教养方式(宠爱型、放任型、专 制型、民主型)和家庭氛围尤为重要
会化的形式出现,为未来社会角色作准备。
成人期社会化:角色定位逐渐准确,生活事业趋于稳定, 成人期社会化:
生理心理更加成熟。老年期的再调试、再完善、再适应、再回归、 再认识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个体要适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
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续学习知识、价值 观念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 再社会化 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 程。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
总之, 总之,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
的核心,其目的是将个体训练和 培养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 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利,承担应 尽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 民。
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是将特定社
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 化的过程,它表现为三个方 面:关心他人,对道德问题 作出判断,付住诸行动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 2、自主与怀疑和羞怯(2-3岁) 3、首创性与内疚性(4-5岁) 4、勤奋与自卑(6-11岁) 5、角色同意与混乱(12-18岁) 6、亲近与孤立(青壮年期) 7、创造力感与停滞感(壮年期) 8、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 (老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