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浅析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浅析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经济中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在讨论这两种分配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体的劳动投入和劳动贡献来确定其所得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的理念是认为个人的收入应该与其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成正比。
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工资应该和努力成正比”。
按劳分配的核心是激励个人通过付出努力来获取更高的收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按要素分配是指根据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数量来确定收入的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按要素分配的理念是认为个人的收入应该与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成正比。
按要素分配中,收入主要是由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所获得的,即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
按要素分配的核心是通过公正地分配生产要素,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在一些方面存在共同点,比如都是经济中常见的分配方式,都能影响个人和社会收入的分配。
然而,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在收入分配上,按劳分配更注重个体的劳动投入和贡献,而按要素分配更注重生产要素的拥有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强调个人的辛勤努力和贡献,激励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获取更高的收入。
而按要素分配则强调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认为个人的收入应该与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成正比。
因此,按劳分配更符合劳动报酬公平的原则,而按要素分配更符合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原则。
其次,在社会公平方面,按劳分配更能够体现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并激励个体追求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而按要素分配则更注重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按要素分配的理念是通过公平地分配生产要素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因此,按劳分配更能够体现个人的自由和公平,而按要素分配更能够体现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最后,在经济效益上,按劳分配更能够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认识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认识摘要: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在分配领域中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而市场经济模式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素,以及其它多种分配方式。
所以在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割,将二者结合对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延伸;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面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进行一下分析。
1、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这同时是我国经济的明显特征,如果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而以其它的分配方式为主体,那势必会影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经济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劳动来生产商品,劳动构成了商品价值的绝大部分,只有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将劳动的量确定下来,商品的价值量才能确定下来,商品之间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从而才能进行商品买卖的经济活动。
生产要素也能构成商品的价值,但它不占主要部分。
人们要想实现它的自身价值向商品价值的转移,就必须通过劳动,因此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性质,和生产要素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功能和地位上看,它不能取代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方式。
2、要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主要是因为:(1)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载体,因为一切劳动都要依托生产要素,没有了生产要素,劳动的过程就无法展开,没有生产要素这一物质基础,劳动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进而也就谈不到具有分配层面的意义了。
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按生产要素分配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作者:刘宝华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按劳分配生产要素相结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则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同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技术、知识产权、信息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 如何认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按劳分配运用的是等量劳动互换原则,衡量的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
第二,人们通称的劳动券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不能流通,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使用。
第三,承认人的劳动存在质和量的差别。
第四,在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可以简单规定为劳动者领得的消费资料。
在现实生活中,按劳分配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从全社会角度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应首先加入企业的联合劳动,通过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体现为货币衡量的价值。
第二,从企业分配角度看,所取得的价值应做必要的社会扣除,具体分配依据劳动者个人付出的劳动量。
第三,按劳分配直接表现为劳动力价值,间接表现内容即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权没有量化,因此可以称之为简单按劳分配。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基本单一的特定历史阶段,实行简单按劳分配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简单按劳分配日益显露出局限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进步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是劳动者为社会和集体提供了一定量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其本人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等量消费品。
这种分配方式确认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作了必要的各项社会扣除后,还必须以各自付出的劳动量作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
2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完整概括。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认识。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从理论上说,在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就是生产要素。
它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自然资源等。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照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率进行分配,要素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率。
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而在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过程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的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适应公有制性质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适应财产所有者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又必然会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目前我国城乡大量出现的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既按劳进行分配,又按投入资本进行分配,也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正是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生产要素作为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时投入的资源,其配置理所当然地也就包括在市场调节的范围内。
而市场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调节又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提供者所获报酬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
正是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分化组合中,生产要素不断地按照市场的需求得到了配置。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
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既有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参与收益分配,而不是指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
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十五大报告讲的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两种分配方式的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一定领域或范围内,两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密不可分。
如在农村大包干中,按劳分配与按产分配、按股分红并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也是生产要素,在他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管理才能分配等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内涵上看,它包括按劳分配。
因为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房地产、知识、信息、专利、商标、管理才能、信誉等等。
而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能等同的。
显而易见,按劳分配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之一。
( 3 )两种分配方式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在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上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
其一是两种分配方式等同论。
有的观点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还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无论是从外延上还是内涵上都难以说通。
外延上,生产要素的范围远远大于劳动力要素的范围,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从内涵、性质上看,按劳分配方式是由公有制决定的,劳动者之间相互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关系。
而建立在非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不能称为按劳分配的,企业老板与雇工之间雇佣关系,存在剥削关系。
十二: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十二: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答:产品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生产条件的分配不仅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且还涉及生产本身分配的方式,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着产品分配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实现形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分配的这两方面决定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把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结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十三;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收入调节机制?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特点,把收入分配总过程分为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和宏观收入调节过程,在微观层次上贯彻按效率的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贯彻公平分配原则。
宏观层次的收入调节过程是建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基础上并独立于这一分配过程的再分配过程。
为实现社会公平,利用所得税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起来,作为保障基金的来源,再通过转移性支付和社会保障机制为低收入者提供收入保障。
十四: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那就是要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五: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对储蓄投资结构的影响?答:一国的储蓄结构是在一定国民收入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储蓄结构的变动直接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逐步放松了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使国民收入的分配向微观方面倾斜。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按劳安排与按要素安排相结合基本概念和内容按劳安排是社会主义的安排原则,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进展迄今为止最进步的安排制度。
按劳安排的本质要求是劳动者为社会和集体供应了肯定量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根据其本人所供应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等量消费品。
这种安排方式确认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安排,只有劳动才是按劳安排的唯一尺度,其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的确立。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就打算了安排方式上的公正性,排解了剥削他人收入的可能性,也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安排为主体的安排方式。
按劳安排实际上是按劳动效益安排,按劳动的社会价值安排。
在我们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对劳动者个人收力健配实行按劳安排原则这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打算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成为全体劳动人民或部分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仆人,不劳动者不能占有生产资料,劳动是社会成员获得计野酬劳的统一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现劳动者个人]劳安排制造了打算性条件。
可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安排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安排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进展,是我们我国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进展,必定导致安排的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按劳安排为主体的方式虽然没有变化,但安排的单一格局已发生了变化,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渐渐参加了安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成生产力进展要素的不仅仅只有劳动力及其劳动,还有资本、技术、学问产权、经营管理等,它们共同构成生产力的要素系统和生产力进展的作用系统,因此,体现在收入安排方面,就必需承认不同的生产力要素具有不同的效益和贡献,因而也就必定存在与这些贡献相联系、相适应的收入安排以及安排形式,劳动不再是全社会唯一的收入安排原则,而衡量收入安排是否合理也不仅仅是按劳安排这个单一的尺度。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我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定和你的一样。
按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般是通过房屋租赁等形式实现的当今的农民属于自己分配,自己说了算的分配。
也是最幸福,最自由最自在的一种生活分配了。
回忆一下解放前,劳苦大众为了能争取到一点土地,有多少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最终在毛他老人家的领导下,了地主和土亳,了剝削阶级,使农民都分到了来之不易的土地。
随着國家的改革,集体的土地又再一次分配到了农民手里。
使农民们无论怎样耕种和操作,都由农民们自己而决定和支配。
不愿意耕种了,还能承包给别人或者流转出去。
回想一下过去的年代里,农民们一到春季,就用小独轮车往地里推运土杂肥,到了夏秋季节,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耕种,除草和收获,到冬季了又得往家运土(积攒土杂肥用)。
一年到头不得闲。
现在好了,种地无论从耕种或收割都实行了机械化,除草有除草剂,高科技的种子使粮食增产,先进的化肥替代了过去的土杂肥。
当粮食已收割,收粮小贩就拿着大喇叭喊着到处收粮,甚至会到你的家中和地头。
如果农民们纯种粮食,一年也干不了二月活。
但如种别的就不好说了。
像俺们大泽山地区,农民们吃粮全靠买,土地都用来扣蔬菜大棚,种植水果和葡萄,土地是十分金贵的。
不像头条有人整天拿土地撂荒来说事。
我们这是绝对没有的。
相反承包户一年给1000元价格还包不着呢。
现在的农民完全是靠自己的脑袋,去支配一切。
种着国家的土地,一切费用全免,每亩地还倒贴,购置大型机械国家还有补贴,社保一分钱不交,国家还给发放老年钱。
相反有部分农民不但不感恩,还攀比城里的工人,整天喊农民苦,农民累。
再累再苦还有这一些工人阶级累吗?。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
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既有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参与收益分配,而不是指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
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十五大报告讲的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两种分配方式的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在一定领域或范围内,两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密不可分。
如在农村大包干中,按劳分配与按产分配、按股分红并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也是生产要素,在他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管理才能分配等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内涵上看,它包括按劳分配。
因为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房地产、知识、信息、专利、商标、管理才能、信誉等等。
而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能等同的。
显而易见,按劳分配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之一。
(3 )两种分配方式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在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上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
其一是两种分配方式等同论。
有的观点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还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无论是从外延上还是内涵上都难以说通。
外延上,生产要素的范围远远大于劳动力要素的范围,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从内涵、性质上看,按劳分配方式是由公有制决定的,劳动者之间相互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关系。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一)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一)摘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结合的具体方式有板块式结合和渗透式结合。
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衔接点。
在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中,必须采取市场化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关键词]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劳动力价值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目前,理论界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板块结合。
认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不同的分配方式,即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也可以说是相互结合了。
(2)一般和特殊的结合。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分配原则,二者的结合是分配一般与分配特殊的结合。
”1](3)统一式结合。
“既然生产要素中已经包含了劳动要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所以,二者的结合,“实际上是指把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按贡献分配’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统一。
”2](4)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同一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生产一般?熏是外在形式。
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差异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特殊,是内在本质。
因此,二者的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3](p.178)(5)整体和部分的结合。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个层次,更全面的收入分配原则?熏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必须把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区别开来。
首先,分配制度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该社会的本质关系。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的按劳分配关系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的按劳分配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然而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占主导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与按劳分配并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中的劳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指投入生产的劳动力。
第二层含义是指劳动力参加了一定长度时间的生产。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这个原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作用。
由于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弊病”,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平均主义,选择合适的按劳分配的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而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探讨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探讨[摘要]在当今中国,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按要素分配是否已经逐渐取代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呢?文章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按要素分配等多种所有制相结合。
于此同时,更要加大按劳分配的所占比重,巩固其主体地位。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内在需求,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即除了按劳分配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还有诸如由于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而凭债权取得的利息收入;随着股份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分红;企业经营者由于承担经营风险而取得的风险补偿;私营企业由于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给企业主带来的部分非劳动收入等。
这些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应当允许其存在;至于一部分人由于这些收入而富得更快些,那主要是由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有效劳动,为社会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承担着更多的经营风险,因而是合理的。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当今中国,按要素分配是否已经逐渐取代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呢?一、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概念(一)按劳分配的概念马克思为了取代按资分配,创立了按劳分配,目的是为了消除剥削和压迫。
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关于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
关于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作者:河北省保定市委党校副校长耿素德】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都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一)劳动价值理论内涵随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而延伸商品的价值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原理,是古典经济学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理论成果。
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十九世纪以蒸汽电力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此,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的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来源于工人为自己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
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锐利武器。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商品价值不仅由工人的体力劳动所创造,生产力的其他因素对劳动生产率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社会生产力“还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进一步指出,“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
相反地都要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突破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逻辑限制,涵盖了十九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既看到人的体力作用,还看到人的脑力的作用,看到了生产力诸因素的作用。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作者: 张丽
作者机构: 山东省委讲师团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28-29页
主题词: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分配方式;主体地位;劳动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摘要: 社会主义社会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发现在分配形式上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按劳分配形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创造性地提出实现公有制多种形式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如何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作者: 蔡继明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求知
页码: 20-21页
摘要: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呢?我理解应主要把握如下几点。
一、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贡献分配"我认为,所谓按劳分配,既不是按劳动产品,也不是按劳动能力,更不是按劳动时间,而只能是按劳动贡献分配。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几点认识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几点认识
李国武
【期刊名称】《德州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8(014)001
【摘要】文章认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牟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一种新的分配方式,新型分配方式的出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我国的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
这一分配方式体现了效率的优行兼顾公平的原则,但为使效率与公平结合得更好,在贯彻这一混合分配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李国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46.3
【相关文献】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含义 [J], 魏新丽
2.对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 [J], 赵丽莎
3.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几点认识 [J], 董旗
4.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J], 刘宝华
5.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模式分析 [J], 梁军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
摘要: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种形式。
二者都是平等的原则和效率的要求统一的产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按劳分配注重人的尊严和平等,但是忽视了效益激励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注重效益激励和公平公正,但是忽视了人的尊严和平等。
因此,将两种分配方式结合起来,既能满足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又能激发效益和公平的需求。
本文将分别从实质和具体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质
1. 按劳分配的实质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人的劳动贡献来分配收入,是一种推崇平等的分配形式。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尊重人的尊严和平等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根据生产要素的贡献来分配收入,是一种推崇效益的分配形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激发效益和公平公正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目的。
3. 实质的结合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相对独立但又互为补充。
二者都是基于平等原则和效率要求的,但各自偏重不同的方面。
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彼此的不足。
二、具体方式
1.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结合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结合,是将两种分配方式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下,权衡其比重的最佳方式。
对于那些重视人尊重和平等的行业和职业,可适当增加按劳分配在总分配中的比重;对于那些重视效益激励和公平公正的行业和职业,可适当增加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总分配中的比重。
具体比重的制定需要根据各个行业和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进一步细化
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进一步细化,将产生贡献的因素具体化并进行量化。
比如,将人的劳动贡献分为时间贡献、技术贡献、智力贡献等,将土地、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别计算。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不同生产要素和个人的贡献,并更好地实现效益激励。
3. 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
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是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
关键措施。
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既能准确衡量各个人员的劳动贡献,又能辅助制定更为科学的生产要素分配方案。
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必要方式。
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收入保障水平,增强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5. 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的优化
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的优化也是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必要途径之一。
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可以实现高效、适度的发展,进而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更为稳定的经济基础。
案例分析:
1. 医疗卫生行业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医疗卫生行业需要重视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同时又需要激发效益和公平公正的需求。
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立不同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权重,比如,针对医生和护士等直接面对病人的岗位可适当增加按劳分配的比重;对于后勤、行政类岗位,可适当增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
2. 企业经营管理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考虑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同时又需要激发效益和公平公正的需求。
不同的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规模、性质、行业特点等。
3. 教育体制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教育体制是重视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的典型行业。
然而,教育行业中也需要激发效益和公平公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等进行绩效考核,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4. 政府机构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政府机构需要重视公平公正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
中央、省、市、县等级的政府机构应结合自身职能特点,为各级工作人员制定不同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案,合理激励各级干部工作动力,营造全民参与、协力共进的新局面。
5. 国企改革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公平公正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
可以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惩制度、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有机结合,促进国企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结论: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种形式。
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实现效益和公平、人的尊严和平等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方式上,需要根据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制定,以实现最佳效果和最大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