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范顺权)

合集下载

2_小学语文阅读提分技巧创意公式法(6)

2_小学语文阅读提分技巧创意公式法(6)

小学语文阅读提分技巧创意公式法目录小学语文阅读提分技巧创意公式法 (1)第一章记叙文 (3)第一讲如何进行词语理解 (4)一、词语含义 (4)(一)方法 (4)(二)创意公式 (4)二、词语作用及表达效果 (4)(一)步骤 (4)(二)创意公式 (5)三、词语删除或替换 (5)(一)步骤 (5)(二)分类 (5)(三)创意公式 (5)第二讲五大角度搞定句子赏析 (5)一、句子的含义 (5)(一)方法 (5)(二)创意公式 (6)二、句子的修辞 (6)(一)分类 (6)(二)创意公式 (6)三、句子的描写 (7)(一)方法及作用 (7)(二)创意公式 (8)四、句子的结构 (8)(一)分类 (8)(三)创意公式 (8)(一)知识梳理 (8)(二)创意公式 (9)第四讲标题理解的三种题型 (9)一、标题的含义 (9)(一)表深层 (9)(二)创意公式 (9)二、标题的作用 (9)(一)知识要点 (9)(二)创意公式 (10)三、拟标题 (10)(一)常见形式 (10)(二)特殊形式 (10)(三)创意公式 (11)第五讲记叙顺序的判定与作用 (11)一、知识梳理 (11)(一)顺序 (11)(二)倒序 (11)(三)插叙 (11)(四)补叙 (11)二、创意公式 (12)一、知识梳理 (12)(一)记叙文线索种类 (12)(二)线索判定 (12)(三)创意公式 (13)第七讲必须掌握的四种表现手法 (13)一、知识梳理 (13)(一)对比手法 (13)(二)衬托手法 (13)(三)象征手法 (13)(四)欲扬先抑 (13)二、创意公式 (13)一、人物形象概括 (13)二、人物形象作用 (14)三、创意公式 (14)第九讲层次划分、段意概括有技巧 (14)一、划分段落或层次 (14)(一)按结构特点划分。

(14)二、概括段落大意 (14)一、知识点 (14)(一)开头 (14)(二)中间 (15)(三)中间 (16)(四)创意公式 (16)段落位置=(判定位置)+内容+手法+结构 (16)一、情节梳理方法 (16)(一)方法一 (16)(二)方法二 (17)二、情感变化梳理 (17)三、创意公式 (17)一、创意公式 (17)第十三讲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7)一、创意公式 (17)主要内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8)一、方法 (18)(二)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定 效 果 与 价 值 的 ,都 是 好 的 方 法 。
事 实上 ,在 个 性 化 阅 读 大 行 其 道 的 时 代 ,在 大量 阅读 的基 础 上 形 成 自
己的 个性 化 的 阅读 趣 味 与 方 法 、技
巧 .是非 常 自然 的事
三 、 指 导 不 间 断 .处 处 有 书香

曩 ・ 学 中 心

将 同类 卡 片 记 录 的 信 息 做 整 理 也 有 的 学生 阅读 是 先 读 结 论 ,再 读 过 程 , 等 等 。 无 论 什 么 样 的 阅 读 方
法 .只要 是 适 合 自 己的 .能 取 得 一
I 读 5 林
●— ●
个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当他 来 日再 次
常 高 的 高 度 深 刻认 识 到 了受 教 育 者
的差 异 性 ,大 可 以 到 智 商 与 情 商 , 小 可以到优势 与短板 :另一方 面 , 实 践 出 真 知 , 适 合 的才 是 最 好 的 。 认 识 到 这 两 点 .对 于 教 师研 究 培 养 小 学 生 阅读 能 力 的 策 略 与要 求 ,也
蟹 直

就 不 适 当 ,原 因 是 再 次 阅 读 到 此 时 ,划 线 部 分 与 标 记 内 容 会使 他落
但 因 为懒 惰 .疏 于 动 笔 .致 使 一些 有 价 值 的思 想 火 花 如 流 星 一 般 随 即
消失 ,而 降低 了读 书 的价 值 。 有鉴
于此 .我 要 求 学 生 在 读 书 时 .尽量
方 丰 文 /

提 前 准备 好 一 支 笔 。 以便 随 时 记 录
下一 些有 意 义 、有 价值 的文字 信 息 。 读 书过 程 中 ,批 注 、标 记 或 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的 技巧和方法
1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 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标点是否正确。
19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九:赏析优美词语
2.“××”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 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 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十五: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十四:记叙线索
(一)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题目); 2.以“事” (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3.以“人”;4.以“时间”; 5.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 (二)作用: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26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邹金发整理)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邹金发整理)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邹金发整理)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第一部分基本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小学一般只出现前三种)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第三部分基本方法一、概括全文内容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2、过渡句,承上启下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四、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1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新集中学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例如:《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三步走法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202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总结范文(二篇)

202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总结范文(二篇)

202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总结范文一、变序法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等变序形式教学。

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

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

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

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

这样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四步阅读法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完整)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doc

(完整)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要从小就开始学起,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的关键也在于此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学习一下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一下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例: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这句话是总起句,在文中起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的赞美之情。

2、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例1:“笔直的公路上,一队队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

”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柱的整齐地立在公路上的特点。

例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性。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例1:“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能引起读者对进入金龙洞的小船的注意,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高分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高分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高分技巧一、了解文章大意可从两方面着手。

1.读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

从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

②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

③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

④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

读文时,又要反过来看看文章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展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吻合。

2.了解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①.纵向思路,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如:《做风车的.故事》,我们就可按上述提示,边读边摘要点:喜欢做手工→做风车→赞扬→嘲笑→难受→ 发愤学习,我们用恰当的词语把上述要点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②.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注意有没有思路。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先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接着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描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总结西沙群岛的富饶,我们抓住了开头这一句话,全文脉络就清楚了。

二、读懂每一句话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文章应该读懂每一句话。

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和比较难懂的句子,更要认真思考。

1.抓关键词语。

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
• 2、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 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 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倒叙提 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 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 3、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 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 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 返回 再继续原来的故事。
返回
标点的作用
• 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 语
• 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 说。
返回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 么?
• 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了…… •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下一页 (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返回 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下一页
返回
“××”词能不能删掉?
•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 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 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 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 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返回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点明中心的句子; –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总结全文的句子; – 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 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下一页 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返回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 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 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 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中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下一页
返回
说明(逻辑)
• • • • • • • 六种逻辑顺序: 总←→分 现象←→本质 原因←→ 结果 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 • • • • • • • • • 1、为下文写 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 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下一页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返回 10、开门见山,点题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 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述方式”,即辨析只读文章的主要 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 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 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 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 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 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 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 出。
• 《 》这篇写景的文章按( )顺序记叙, 重点记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采用 (修辞手法)进行( )描写。 • 《鸟的天堂》这篇写景的文章按(时间) 顺序记叙,重点记叙(一棵大榕树的样子 及早晨林中鸟纷飞的情景),抓住(景物 的特点)采用 (修辞手法)进行( )描 写。
说明(顺序、方法)
11、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 14、写作手法 15、语言风格 16、环境描写作用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19、补充类试题 20、原因类题型 21、写作特点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 表层:表面指„„ 深层:实际指„„;象征„„
返回
描写(角度)
• 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 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 • 人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衣着(穿着)描写 5、心理(内心)描写 6、神情(神态)描写 7、体态(体貌)描写
下一页
返回
描写(人物、环境、场面、细节)
返回
间接抒情
• 1、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 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 • 2、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 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 为描写性抒情。 • 3、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 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
返回
议论
•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 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一页
返回
环境描写
• 1、自然景物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 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客观与主观) 作用
下一页
返回
景物描写
•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下一页
返回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 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抒情
• 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 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 抒胸臆 "。 •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 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 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环相扣,不能互换。
下一页
返回
“××”词好在哪里?
•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 (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
概括事件和总结中心的方法
1、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2、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 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 品质(现象),表达了我„„之情。
修辞句或描写句的作用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 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 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 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 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fanshunquan
文章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用心读懂全文 提炼中心大意
人、事、 情、理
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 答题扣词
尽量要点齐全
题干中的 关键词
题型分类:
1、表达方式 2、描写方法 3、记叙顺序的作用 4、记叙人称 5、记叙线索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7、开头作用 8、结尾作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 10、概括事件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 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 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下一页 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 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返回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 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 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 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 以哪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 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六个要素。


记叙(顺序、六要素)
• 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
•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下一页
返回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 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 方法。 – 事情发展顺序 – 时间推移顺序 – 空间转移顺序 – 事物的内容和性质 下一页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 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作用: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五上《金奖章》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五上《我的战友邱少云》 3、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 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五上《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 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 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