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乡镇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整村推进中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探讨
定 管 理 能力 的 现 代农 业 经 营 者 。
( ) 养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的研 究 、 广 和 应 用 人 才 。一 是要 以 2培 推
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 形 式 、 途 径 培 养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所 多 多 需 要 的各 类 人 才 : 是 改 革 和 完 善 收 入 分 配 、 励 和 约 束 机 制 , 二 激 建 立 吸 引 科 技 人 员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开 发 与 成 果 转 化 ; 是 大 力 发 三
的 重 要 手 段 。 在 全 国各 地 广 泛 兴起 。 分 析 了 当前 影 响 农 民集 中居 住 意 愿 的 主 要 制 约 因素 , 结 合 当 前农 村 现 状 , 正 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建议 和 措 施 。
[ 键 词 ] 村 推 进 ; 民集 中居 住 ; 关 整 农 问题 ; 讨 探 近年 来 整 村 推 进 作 为缓 解 用 地 矛 盾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效 率 、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重 要 手 段 在 各 地 农 村 普 遍 兴 起 , 中一 项 关 键 其 工 作 就 是 实 行 农 民 集 中 居 住 。农 民 作 为 集 中居 住 工 程 的 主 体 , 其 态 度 和 参 与 程 度 直 接 影 响 整 村 推 进 工 作 的进 程 和 集 中 居 住 政 策 的 进 一 步 实 施 , 此 如 何 有 效 引 导 农 民 集 中 居 住 , 整 村 因 是 推进工作必须首先认真考 虑的问题。 谋 生 手 段 已 越 来 越 多 样 化 , 是 ,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尚 未 完 善 的 但 在 情 况 下 。 地 仍 然是 绝 大 多 数 农 民特 别 是 中 老 年 农 民 的 基 本 生 土 活 依 靠 。 山 东 省 社 会 科 学 界 联 合 会 和 民 意 调 查 中 心 分 别 于
关于农房集聚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农房集聚建设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失,留下的大量老年人和儿童面临着住房、教育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农房集聚建设被视为解决农村居住问题的好方案之一。
一、农房集聚建设的必要性1.解决农民住房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的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农房集聚建设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通过集聚方式控制房屋数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房集聚建设可以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提高农村居住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设施和生活便利设施,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满意度。
3.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农房集聚建设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同时,对于保护农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增强农村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农村的文化业态,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新风。
二、农房集聚建设的建议1.建立适龄儿童和老年人护理站。
对于留守儿童和失去照护的老年人进行专业人员的看护和护理,保证生活照料,使他们能够安心居住。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房集聚建设不仅涉及住房建设,还涉及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因此,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齐全的社区服务设施,为农民提供更方便的生活和服务。
3.培养农村地区的从业人员。
针对农房集聚建设的特殊性质,应加强培训,培养专业的人才,包括设计、施工、监督和管理等方面,提高农房集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4.加强政府和市场监管。
在推进农房集聚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政府和市场监管,打击一些不法商人和不合法建设行为,保证建筑质量和环境安全。
5.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在农房集聚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让农民了解农房集聚建设的优点和功能,积极参与到农房集聚建设中。
农民集中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探讨——基于“武进模式”的回顾与思考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1-0016-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4.1.0050引言农民集中住区,本质上是有别于传统乡村聚落的新型农村住区。
项闯、王勇等[1-2]对苏南农民集中住区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表明,在城乡发展的不同政策背景下,土地政策、建设模式的差异性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新型农村住区建设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比如,2000年后的苏州太仓市农房建设经历了从“三集中、三置换”到“原宅翻建”的政策变化,产生了“城镇周边大规模集中住区”和“保留村落翻建组团”并存的两种新型农村住区形式和差异化的风貌形态。
成都市先后出台多个设计导则以引导新型农村住区设计,新型农村住区特征也发生了由“模仿城市住区设计手法”到“融入川西民居特色”,由探索“小组微生”的新农村综合体到强调本土代表性的林盘村落形态的阶段性变化[3]。
上海市针对“原地翻建、组团新建、局部改建”三种农房建设诉求,分别采用村民住房和施工图集、设计审查、乡村风貌建设导则三种不同手段进行引导。
尤其针对农民组团新建项目,采用设计审查方式,引导形成海派多元的村居风貌[4]。
从各地实践看,农民集中住区规划设计随着政策机制调整展现出阶段性和多样化特征。
常州市武进区位于苏南太湖流域上游,是2015-2018年农村“三块地”改革和2019年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在改革试点期间,武进区出台了《武进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进区关于推进城镇更新、园区更新、农村更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州市武进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风貌设计指南》等政策文件,探索实施以农民集中自建区为模式的新型农村住区建设工作。
以回应乡村民生诉求,形成了农民集中住区建设的“武进模式”。
基于“武进模式”下的设计实践,为探讨苏南农民自建区规划设计策略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
中小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式”服务大厅 , 将镇 、办事处管理服务 内
2 集 中居 住 区管理服 务力 量普遍不 能 ,建立村党组织 、村委会、理事会和业 .
容 向新型社 区延伸 ,初步形成 了 “ 证照村 足 。目前负责集 中居住 区管理的人员大都 委会协调机制 。三是推行农民集中居住 区
里办 、小病村级看 、矛盾村里调、补贴村 是现任村 “ 两委”成员及二线干部 ,年龄 网格化管理 。将城市社区的网格化管理 向 里领、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信息村 偏大 ,素质不高 ,对集中居住区管理 的新 农 民 集 中居 住 区延伸 ,划 小网格 放大 服
用 ,形成 了新 的基层 社会管理力量。
服 务 和 互 助 活 动 ,增 强 居 民 同住 共建 和 邻 体 系 、共 享 体 系 、 支撑 体 系 ;二 是 对 跨村
3 完 善配套 。强 化服 务 。围绕集 中 . 里 互 助 意 识 ,通 过 各种 途径 、利 用不 同载 建 设的 居住 区推 行村 、社 区双线 管理模
择符 合居 住区实际的技 防设施 ,按照 “ 同 中居住 区层 面 ,目 的管理工作仅侧重于 保洁、治安等问题 o 前 时规 划、同时施工、同时使 用”的要 求同 卫生保 洁、房屋维修 等服务 ,物质权益、
3 加大 多元投 入 ,健 全资金 保障机 .
步 安装运 行 ,并设 置巡 更点 , 织义务值 社 会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公共服务 、文化生活等方面还 制。探索设 立市级农村社 区建设 “ 组 以奖代 更 、巡逻 队 ,构筑 全 天候 的治 安防控 网 涉及不 多 , 安管理 、流动人 口和特殊人 补”专项资金 , 治 充分调动各镇 、办事处推 络 。三是抓好就业服务 。针对农 民集 中居 群管理还需要有务实措施 i集 中居住区居 进农民集中居住 区社 区建设的积极性 :指 住后 ,土地耕种模 式由分散逐步 向适度规 民的管理经费尚未建立长效机 制。
乡村聚居点建设模式的建议
乡村聚居点建设模式的建议乡村聚居点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乡村聚居点建设的建议: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乡村聚居点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确保聚居点的选址、规模、功能等符合当地实际需求。
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乡村聚居点建设应注重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要建立健全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注重特色,传承文化在乡村聚居点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特色,传承文化。
要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聚居点。
同时,要注重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乡村聚居点建设应注重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要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同时,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乡村聚居点建设应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向聚居点集中居住,对于到聚居点居住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六、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乡村聚居点建设应注重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要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开发,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农民新居建设的思考
利 于农 民? 本文 提供 的案例 分 析想 要说 明 这个 问
题。
背 景
1 、建设 用 地 整 理 的必 要 性
l %。农 田产出率可 以提高 1 %到2 %。由国土资 5 0 0
源部披 露的数据推算 ,通 过村庄用地整治 ( 括村 包
民搬迂 后复垦村庄 占地 等 ),相关 区域 可新 增耕地 5 7 %~ %,这个数字 比我们 的案例调查 略小 ,我们认 为 ,国土资源部 的数 据是 一种保守估计 。但即使按 第一 ,从 长远看 ,中国农 民的大部分村 庄必须 改造 ,农 民也有必要 改善 自己的居住条 件 ,否则 , 中国的城 乡二元结构就难 以消除 。调查 表明 ,农 民 非 常渴望改善居住条件 ,如果费用合适 ,农 民喜欢 住在 基础设施 比较好 、以低层楼房 为主的新社 区。 如果农 民居住在 旧村 庄 .尽管房屋 的 占地面积 比较 大 ,但 多 出 的宅基 地 并不 能成 为 “ 币化 ”的 收 货 入 ,对农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所裨益 。 第 二 ,现在越来越 多的农 民已经不 是真正 的农 民 。即使有 的农 户还在经 营小 块土地 ,但 因为专业
■歪 蓄| IVSIAI N R P R N ET T EO T G O
文 \ 垂敬 党 国英 魏
目 前做 国政在农 地 文 地 府 农 建 用 乎 ,受 诟 的 ,全 也 许 病 村 上 章方都村设 几 中遭 多 。 的
建 设 用 地 是 否 必 然 成 为 强 势 阶 层 的 刀 下 俎 ?什 么 情 况 下 能 使 农 村 建 设 用 地 的整 理 既 有 利 于 社 会 ,又 有
之Hale Waihona Puke 间形 成 一 对 矛盾 。 高 ,也意 味着今后2 年 中国将 继续保 持强大 的经 济 0
关于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若干思考农村集中居住区就是将中心村作为建设核心,以城镇化的规划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
通过撤村并点,逐步实现从农村社会形态向城市社会形态转变的现代化农民社区。
农村集中居住区是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增强居住区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村集中居住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我国农村集聚式、跨跃式、超常规、现代化发展。
本文对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
标签:农村集中区;建设;思考引言当前,农村集中居户区对加速经济和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快推进居住区建设,既是将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任务,既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拉动农村的投资和消费;既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又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既有利于节约土地,又有利于农民减少住宅建设投入;既有利于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还没有统一规范,各地都在按照自身情况进行探索。
现就贵州铜仁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若干问题作思考和总结。
1 贵州铜仁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现状就贵州铜仁地区而言,铜仁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相对起步较晚。
在建设的方式上,有的地方是将现有的农民住宅全部拆除后重新建设,有的是将新申请审批的住宅集中建设,有的是确定新的集中居住点,引导、鼓励村民到规划点集中建设居住。
在建设的手续上,有的集中居住区取得了由法定规划审批权的政府规划部门审批,有的没有经过审批,而是由乡、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
经过规划审批的,有的办理了用地手续和建设许可手续,有的没有办理,有的先建设后办理。
在建设的主体上,有的是将宅基分给村民自行建设,有的是以村民组、村委会为单位集体建设,由村民再向建设者出资购买,有的是交由开发商建设,由村民向开发商购买。
推进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难点与解决方案
推进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难点与解决方案推进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难点与解决方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村人口空前下降。
这使得农村面积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原本农业用地逐渐被城市化所代替。
因此,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
本文将介绍这些难点以及解决方案,以期为更好地推进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提供参考。
一、难点分析1.土地问题要建设集中安置点,必须需要大量的用地。
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闲置的土地,如果要在农村地区建设,就需要从农田和耕地的面积中进行占用。
这就会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2.资金问题建设农村集中安置点不仅需要大量的土地,还需要大量的各种资源和资金。
这对于财政预算和投资资源有着非常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农村地区的开发和投资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拿到足够的资金才能实现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兴建。
3.人文问题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会涉及到农村人口的迁移和安置问题。
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极有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而这也会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解决方案1.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城市规划审批范围,继续连片整治工作,将农村闲置土地向城市扩散,使部分农村土地可以被分配到城市建设用地,并且积极引导企业和民营机构进入农村,进行土地利用改革和开发投资。
2.资金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资金考虑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专项规划和资金计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资金加入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提高融资效率。
3.人文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将发展与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优先考虑解决农民地位、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等问题。
在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农村人口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生活技能和文化素质,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生活。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新农村建设 中,为 了集约的需要 ,农 民搬进了集中居 住 区,对一部分农 民而言 ,这实际上 是一个 “ 准城市化 ”
观美化等 ,这些都 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的重大问题 。长 久 以来 ,在民间就 一直有宅基地继承的传统 ,因此 ,广大
农 民早已习惯于把宅基地和其上 的房屋 ” 的过程 ,意 味着他 们生 活方 式 即将发 生 极大变化 ,必然与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剧烈的冲突与
碰 撞 。我 们 必 需 看 到 ,农 民在 短 时 间 内 移 至 新 聚 居 地 ,经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9— 1
新 农 村 建 设 下 农 民 集 中 居 住 区 建 设 的 思 考
以苏州为例
刘 秀 雪
( 苏州 大学 社 会学 院 ,江苏 苏州
【 摘
2 52 ) 113
要 】农民集中居住 区是一种新型居 民社 区形态 ,它既不 同于传统 的农 村社 区,又不 同于现有的城镇
居 民社 区 ,推进农 民集 中居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创新模 式。但 农民集 中居住 过程 中存在 着 “ 强拆 强建”侵 害农 民利 益、农 民生活方式与空间融合 、农 民可持续生计 、村 容村貌特 色破 坏 、环境 隐患等 问题 。应 该把推 进农 民集 中居住作 为一 项长期 工作 ,坚持 “ 以民为 本” 的原 则 ,因地制 宜,稳 步推 进 ,引导农民逐步集 中居 住 ,增强农村社 区服 务功能 ,切 实保护好农 民
是 最 核 心 的变 量 。 人 口 集 中居 住 不 仅 仅 是 一 个 空 间 的 问
型的集 中居住 区建设 ,伴随的是农 民主体地位的丧失 ,不
农民集中居住区整顿工作方案
农民集中居住区整顿工作方案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住房条件差、环境卫生差等。
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整顿工作。
本文将就农民集中居住区整顿工作的方案提出一些建议。
一、改善住房条件农民的住房条件直接影响着其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住房建设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住房建设的投入,增加住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确保农民能够拥有宽敞明亮的住房。
2. 完善住房配套设施:在住房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完善住房的配套设施,比如供水、供电、燃气等,确保农民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3. 加强住房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住房管理机制,加强住房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住房的良好使用状态,延长住房的使用寿命。
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
为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鼓励农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并加强对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清理工作,确保环境卫生的整洁。
2.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着重解决农村地区的农田污染、河流污染等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3. 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和环保意识。
三、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便利程度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道路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的硬化和通行条件,加大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民出行的便捷性。
2. 完善供水供电设施:加强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的改善和升级,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稳定的供水和供电服务。
3. 加强卫生健康服务:建立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提供农民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若干思考——苏州农村较大型集中居住区调查
和管理都做 了大量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工作 ,有的 还属于开创性 的探索 , 正在积累着不少成功的经验 。 其 中最值得肯定和称道的是普遍地把重点做在 “ 公 共” 。 上
1 配 套公 共设 施 。在 我们 所 调查 的集 中居住 区 , . 各 地 政 府都 加 大 了投 资 , 断 完善 着 各 项 基 础设 施 , 不
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 区, 又不同于现有的城镇居民社 区。农 民集中居住 区的建设 需要加 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
理。 该文就农民集中居住 区建设 中的规划选址、 区规模 、 社 建设标准、 配套设施 、 管理体制 、 配套服务、 居民身份
转换、 社区经济和就业等十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和破解之道提 出了看法。
万 户 、4 . 172万人 ,外来 常住 人 口 3 .万 户 、6 . 73 192万
二、 苏州集中居住 区的建设和管理 的主 要经验
苏 州各 地 对 较 大 型农 村 居 民集 中居 住 区 的建 设
人。如此大规模 的农村居 民集 中居住 , 如何建设好 、 管理好 , 决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 , 而是直接关系到地
多功 能 的或者 称 “ 一站 式 ” “ 、 多位 一 体 ” 的服 务 中心 ,
一
系的各种纽带基本消失 , 新的纽带 尚未真正建立 , 集
中居 住 区 的居 民与原 来 的村 藕 已断但 丝 还 连 ,而 与
般都设有 医疗 服务 、 计生服务 、 社会保 障服务 , 再
就 业 服 务 、 律 援 助服 务 、 书 阅览 、 年 活 动 、 建 法 图 老 党
泰新村的民警还坚持一月进行一次人 口变动情况核 查, 及时掌握动态 。
4 丰富 多彩 的公 共 活动 苏州 市所 有 的集 中居 .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摘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产业和空间布局的调整,逐步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住宅用地紧张的矛盾,以实现宅基地减量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
集中居住点是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实现了较多农民相对较高水平的生活条件。
本文结合有效理论和实际经验对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集中居住点;要点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适度集中、合理布局”为原则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同时也要将分散农民转移到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进行生活。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探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一系列有关问题,及时制定策略寻求解决方法,改善现状刻不容缓。
一、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意义在“三农”问题中,农业是基础,农村是保障,农民是根本,国家要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
而目前广大农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住房改善和土地流转力度不够。
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首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响应群众需求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其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以使农民进行集中居住,从而改善其生活环境,有利于实现集中居住地区农民群众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
最后,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以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土地紧张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城镇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现状(一)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中,各级政府本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四公开”制度,即项目建设要公开、项目安排要公开、补助标准要公开、资金使用和分配情况要公开。
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设计以“节约资源、集约发展”为原则,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
关于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思考刘俊中共江苏省仪征市委办公室【摘要】本文从对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认识、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如何破解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要素瓶颈制约等方面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集中居住农村工作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也促使了几千年来农民居住模式的改变。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都在大力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谋划和推进农民进城、进镇居住工作,也有许多地区采取以建设集中居住区的方式推进农民就地集中居住。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社会反响各不相同,既有肯定的,也有质疑的。
如重庆江北区在城乡统筹改革试点中。
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当地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得到了农民的积极拥护。
而在山东、安徽少数地区为了规划而大片占用农民用地甚至是农民住房,农民被迫用自己的房子再添上近十万、二十万元住上不想住的楼房,这就是媒体俗称的“农民被上楼”事件,甚至连《中国青年报》都刊登了《政绩冲动导演了农民“被上楼”》的文章,质疑农民集中居住工作。
同样的事情,社会反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关键还是各地党委、政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出发点和采取的措施不同。
从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农村改革发展方向来看,农民集中居住应该说是改变我国农村传统落后面貌的一个有效途径,关键还是在于各地党委、政府如何去认识和推动这项工作。
一、对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仅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首先,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配套硬质化道路等,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村环境面貌;通过在农民集中居住区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其他环卫设施,便于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处理农村各类污染。
关于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的思考5篇范文
关于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的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的思考关于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的思考现代城镇建设和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建设和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城镇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城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素质、政府行政作为的一个外在标志,同时,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工作范畴。
集镇建设和管理亦是如此。
集镇建设与管理是乡镇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集镇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乡镇集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绝大多数乡镇集镇严重存在脏乱差的问题。
一、集镇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乡镇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集镇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一是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
道路的破损加剧直接影响交通功能的正常运转,供水、供电管道和线路经常被破坏,造成水资源浪费和不安全隐患因素出现。
二是集镇辖区公共设施受到破坏。
垃圾桶不是丢失就是被煤球烧成窟窿,公共照明设施经常不翼而飞。
三是乱挖滥种、乱扔乱丢现象严重,全县各个乡镇的垃圾大多是丢在河里,放在路边,这样既污染环境、污染河流,也严重影响了城镇的美观。
四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严,建筑污染严重。
五是缺乏有效的集镇管理措施。
二、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一)加快重点集镇建设规划。
一是乡镇规划在编制前必须进行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二是规划编制单位提交的乡镇规划编制成果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召开技术评审会,报县规划审查委员会审查,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后方能实施。
三是规划编制单位提交的集镇规划编制,需征求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经村(居)“两委”召开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四是规划要体现当地特色。
(二)建立健全集镇管理机制。
乡镇党委、政府要把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一次集镇管理工作,制定乡镇集镇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管理机制。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存在问题:1、少数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不强我们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
从逻辑上讲如果个体在综合比较了迁居前后的成本收益,确认其迁居后的收益确实超过迁居前的收益那么从行为意义上讲,个体就有迁居的意愿。
绝大多数农民对集中居住持支持态度,少数农民出于守故土,恋旧家的传统思想制约以及担心生活成本的上升有一定抵触情绪,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和老年人群。
2、征收速度与建设速度不平衡,部分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载体建设全年目标任务为3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3692户、153万平方米,载体建设速度虽然很快,但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的只有青阳、双沟、界集、魏营、孙园、石集、上塘、瑶沟、陈圩、天岗湖、曹庙等11个乡镇;房屋征收全年目标任务为21100户,目前已完成28292户,完成比率达到134.09%,其中有15个乡镇提前、超额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征收速度远远大于建设速度。
房屋征收没有得到有效安置。
1-5月份,全县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13692户、153万平方米,但还不能投入使用,能够投入使用的住房仅有年初存量房13883套、过渡安置房4606套,而房屋征收已达到28292户,扣除进城3500户外,还有6303户(借、租房)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
虽然载体建设建设按照序时进度快速推进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征收进度和安置需求。
3、工程监管履责不到位,工程质量问题多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责任不到位,部分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监理未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准入和工序报验把关不严,致使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存在的问题与政策思考
( 一)存在 片面扩大建设 用地来源倾 向
近 年 来 ,国家进 一步 加 大 了耕地 保 护 的力度 ,严 格 控 制建 设 用 地指 标 。5个 省 的调 查 发 现 ,从 省 市 到 县 乡反 映 最 多的 问题 就是 用地 指标 紧张 的 问题 。于 是 ,一 些地 方政
维普资讯
DR C
DEVEL OPM E T RE EARCH N S
CENTER OF TH E S TATE C0U NCI P L。 RC
国务 院发展 研 究 中心
调查 研 究报告
内部资料 20 0 6年 1 1月 2 6日
动机让农 民集 中居住 ,脱 离 了农 民集 中居住 的根 本 目的,
容 易造 成侵 犯 农 民的宅基 地 权 益 。
( ) 对农 民房 产 、宅基 地 补偿 不到 位 二
在 引导农 民集 中居 住 的过程 中,普遍 存 在 对农 民房
~
2 一
维普资讯
义。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 下,有 必要也有可 能将大 中小城 市、小城镇和新农村 的建设统筹规划 ,立足 于农村现代化 的 目标 ,使城市各 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 向
农 村 延伸 ,保 证广 大 农 民安居 乐 业 ,保 障农 民有 能 力 分 享 社 会 经济 发 展 的成 果 。但 是 ,在 当前 的城 乡规 划 上却 存 在
产 、宅基 地 补偿 不足 的 问题 ,主 要表 现 在 : 一是 只 对农 民 “ 法 确权 ” 的房 屋 面 积 给 予 安置 补偿 ,对 超 出 的 面积 仅 合 仅 按 成本 价 补偿 ,有 的甚 至不 给 予 补偿 ;二 是 对 宅 基 地 不
给 予补偿 ,或 只 给 予 “ 法确 认” 面 积补 偿 ; 三是 安 置 房 合
2024年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范文(3篇)
2024年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范文农村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住房问题一直是农村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好住房问题,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一项新的方案,以集中建设新的住房,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推动农村建设。
一、方案背景分析目前,农村住房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居环境较为落后,存在着很多危旧房屋,无法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的土地资源有限,传统的分散式住房建设模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二、方案原则1. 集中建设:将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住房小区,解决农民住房问题。
2. 经济实用:建设的住房要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既要经济实惠,又要保证住房的功能和舒适度。
3. 绿色环保: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4. 公平公正:住房分配要公平公正,遵循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5. 持续发展:住房建设工作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不仅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三、方案内容1. 住房规划与设计: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住房规划方案,设计出适应农民需求的住房户型和空间布局。
2. 地址选址与土地利用:选择合适的用地进行住房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做到有效利用土地。
3.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选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避免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资金筹集与项目实施:建立专门的住房建设基金,通过政府补助、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住房项目的顺利实施。
5. 住房分配与管理:根据农民的居住需求和经济实力,制定公平公正的住房分配政策,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6. 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住房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
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避免了农村房屋的重复建设、重复拆迁,有效缓解了拆迁工程的安置矛盾;推进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农村民房散、乱现状,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新农村的繁荣和文明。
近年来,我镇按照靠近现有城镇、靠近工业区、靠近商贸市场的“三靠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快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我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启动较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镇总人口46125人,总面积68.66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居)。
2006年,陈中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先期启动,2010年又同时启动了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其中五堡小区已入住40%,河东小区已经部分建设完成。
大部分集中居住区能按照“三集中、三靠近”的原则,结合区位、交通、村情及农民意愿进行规划设计。
绝大部分集中居住区为两层砖混结构,面积在150㎡-180㎡,联排。
考虑农村特点,多数带有院子,大门宽敞,便于车辆进入,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安装
位置。
至2011年,全镇共有陈中、五堡、庙庄、河东、捐元、王庄、陆圩、伏尧8个村(居)及镇区启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总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3500套,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
二是投入加大,配套设施日渐完善
镇政府规定,在集中居住区建设前,要预缴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用于集中居住区的基础建设。
通过“村村通”解决了部分小区的道路建设问题,同时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居住区的环境整治工作。
通过向上争取、农民自筹等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了小区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基本配备垃圾房、公厕等公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商业网点用房、农贸市场、学校、幼儿园、图书室等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
今年全镇将新铺农村等级公路22公里,新建垃圾池40个,下水道3600米,垃圾房4个,公厕1个,配备垃圾车一辆,基本向农民集中居住区倾斜,将极大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是档次提升,建设品位逐步提高
我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经历了从零散向集中、两层向多层、砖混向框架的转变过程。
集中居住区的档次不断提升,建设的品位也在随着集中居住区的推进逐步提高。
建设之初,多是有条件的村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小规模开发沿街、
沿路下店上铺式住宅,样式单一。
后经过到北丁集、寒山镇等先进乡镇的观摩、学习,拓宽了思路。
后期开发的王庄农民集中居住区占地300余亩,规划总居住户数为1600户,建筑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全部为多层框架结构,2010年该集中居住区入选“宿迁市十佳农民集中居住区”。
近期启动的状元府小区占地110余亩,仍然是多层框架结构,且墙面全部为面砖。
建成后将与与王庄小区连片形成占地面积41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米、居住达2800户的高标准小区。
二、我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规划不够科学,违建乱建现象抬头
农民集中居住区刚启动时,由于是新生事物,有的集中居住区没有规划便开始建设,有的集中居住区是边规划边建设,还有的是规划好了,但是建设时又改了。
16个村居都有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愿,但由于各个村的地理位置、财力物力、群众要求、启动时间不一,导致在规划上很难做到“全镇一盘棋”,很多情况下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致造成“一村一景”现象。
此外,一些村居的集中居住区打政策擦边球,少批多建、先建后批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是产权不够明晰,土地权属问题突出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土地权属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国
家为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土地的管控很严。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土地性质属集体土地。
农民集中居住区统筹建设并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集中居住区住宅的建设仍属于农民宅基地上自建住房的行为,集中居住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仍属于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范畴,仍应当履行法定手续,遵守相关规范。
但随着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被拆迁农民认为集中居住区房屋用地不同于拆迁前各家独立使用的宅基地,要求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权属问题不明确,造成责任不明,存在重建轻管、建后不管现象。
三是管理不够规范,组织服务功能弱化
农民集中区的居住对象基本上都是被拆迁农民,传统的居住方式、失去土地导致生活困难等因素造成已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基本没有物业管理,绝大部分集中居住区居民的政治、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管理等问题还未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出现管理盲区。
集中居住区没有相应的政策可以依据,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缺乏规范、有序管理。
此外,集中居住区一般没有成立基层组织,组织服务功能严重弱化,组织活动基本开展不起来,出现边缘化倾向。
三、关于推进我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集中居住积极性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应该把
好事办好。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认同感和支持度,调动他们参与村庄建设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先搞试点、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农民逐步理解和接受。
要把国家的相关政策宣讲到位,把节约土地、惠及子孙的优点解释到位,把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文明程度的好处宣传到位。
让群众自觉自愿选择集中居住,避免群众“被集中”、“被上楼”。
二是合理运用政策,解决集中居住区土地问题
土地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模、建设成本的重要原因。
应认真研究、解读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集中居住区土地问题的思路:1、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
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争取到的指标可能不会很多。
2、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进行用地置换。
这是一个从目前来讲比较可行的思路。
3、对于符合村镇整体规划的集中居住区,规划可以先建后补。
4、部分集中居住区土地可以先征为国有,再进行行政划拨。
5、允许村与村之间进行土地调剂。
对于群众提到的产权证问题,可以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从制度上彻底解决问题。
三是创新运作方式,探索多元资金投入模式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涉及面广。
乡镇
政府的财力有限,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
这就需要在运作方式上开拓思路、大胆创新。
在基础设施配套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可以利用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方式上,可采取自建、代建、联建等方式,探索多元资金投入方式,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方式;在资金来源上,可采取土地增减挂钩补偿、集中居住区房屋抵押贷款、政府担保贷款等方式提高群众承受能力。
四是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小区组织体系
进一步完善集中居住区的服务功能,搞好居住区的硬件配套设施,首先解决水、电、路等关系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问题。
特别是电的问题,由于土地性质没有解决,集中居住区用电基本上是商业用电,群众意见很大,需要和供电部门沟通。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集中居住区组织体系,发挥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帮助居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管委会、治安巡逻队等,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志愿者活动,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入学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提高群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引导群众由农民向居民转变。
我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问题也
是客观存在的,这其中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操作过程中的原因,既有个性问题,也有集中居住区建设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希望我镇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探索能为全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