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荧光光谱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荧光发射通常发生于S1*最低振动能级,与激发至 哪一个电子激发态无关→荧光光谱形态与λex无关
18
基本原理
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互为镜像 • 电子基态振动能级分布与激发态相似→ ΔE相同 • 小峰间Δλ与振动ΔE有关,强度与跃迁几率有关
19
基本原理
蒽的能级跃迁
20
基本原理
S0→S2*
蒽的激发光谱及荧光光谱
Molecular Fluorometry
有些物质的分子在用紫外-可见光激发时,能发 射荧光,由此建立的分析方法
优点 1. 灵敏度非常高:检出限可达10-10~10-12g/ml 2. 选择性好
6
基本原理
分子荧光的产生
荧光光谱的特征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基本原理
分子荧光的产生 1. 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 2. 荧光的产生
• τf的计算-作图法(p135)
23
基本原理
2)荧光效率 (fluorescence efficiency)
• 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 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常用φf表示:
发射荧光的光子数 f 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 φf :0~1 • φf 大→有荧光发射
24
基本原理
• 例如: 荧光素钠在水中φf =0.92 荧光素在水中φf =0.65 蒽在乙醇中φf =0.30 菲在乙醇中φf =0.10
356 404 0.36
29
基本原理
3)刚性结构与共平面效应
• 同样的长共轭分子: 分子刚性和共平面性↗ ,荧光率↗ ,荧光波长↗
8-羟基喹啉
8-羟基喹啉镁芴
30
基本原理
4)取代基效应 ①增加分子π电子共轭程度-含孤电子对的杂原子基团 →荧光波长长移 ② 减弱分子的π电子共轭性-吸电子基团 →荧光减弱甚至熄灭 ③对π电子共轭体系作用较小 →对荧光的影响不明显
25
基本原理
3)产生荧Leabharlann Baidu的条件
分子必须有强UV-Vis吸收 有一定的荧光效率
否 则 能量以无辐射跃迁形式释放(内转换 与外转换的速度很快) →无荧光发射
26
基本原理
2. 影响荧光强度的结构因素 (内部因素) 1)跃迁类型
2)共轭效应(长共轭结构)
3)刚性结构与共平面性效应
4)取代基效应
27
基本原理
31
基本原理
3.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温度的影响 2)溶剂的影响 3)pH值的影响 4)荧光熄灭剂的影响 5)散射光的影响
32
基本原理
1)温度: 温度升高→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下降
原因-分子运动速率↗ →碰撞概率↗ →无辐射跃迁↗
2)溶剂: 极性↗ ,荧光波长↗ ,荧光强度↗
原因-π→π*的ΔE↘→ 跃迁几率↗ →紫外和荧光波长↗
34
基本原理
荧光熄灭法(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 荧光物质中加入某种熄灭剂后,荧光强 度减小与荧光熄灭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21
基本原理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 荧光产生的条件 2. 影响荧光强度的结构因素 3.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22
基本原理
1. 荧光产生的条件 1)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 time) • 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 大荧光强度的1/e(~37%)所需的时间 • 常用τf表示 • 荧光物质重要的发光参数之一
8
基本原理
1. 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
M=2S+1=1(S=0)
M=2S+1=3(S=1)
单重态
(singlet state)
激发态
三重态
(triplet state)
禁阻跃迁 基态 单重态
基本原理
各个不同 振-转能级
光致发光的分子能级示意图
10
基本原理
2. 荧光的产生 电子:激发态 → 基态 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热能形式) 振动弛豫 内部能量交换 荧光的发射(辐射) 外部能量交换 体系间交叉跃迁 磷光的发射(辐射)
激发 光谱
发射 光谱
发射荧 光中各 波长相 对强度
基本原理
激发λ、ε 荧光λ
图形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变
不变
不变
变
F~λex图
F~λem图
作用: 1. 鉴别荧光物质 2. 选择适当测定波长
14
基本原理
激发光谱及荧光光谱 A-激发光谱;F-荧光光谱
15
基本原理
2. 荧光光谱特征 斯托克斯位移 荧光光谱形状与λex无关
1)跃迁类型 • 分子结构中存在共轭的π→π*跃迁,也就是K带 强吸收时,才可能有荧光发生
28
基本原理
2)共轭效应(长共轭结构) • π电子共轭程度↗: 荧光强度(荧光效率)↗ 、荧光波长↗(长移) eg: 苯 萘 蒽
λex(nm) λem(nm) φf
205 278 0.11
268 321 0.29
11
基本原理
荧光的光谱特征
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 荧光光谱特征
基本原理
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excitation spectrum and emission spectrum)
固定发射波长 扫描激发波长
不同激发 波长引起 某一波长 荧光发射 相对效率
荧光: 先激发 后发射
固定激发波长 扫描发射波长
第六章 荧光光谱法
1 基本原理 2 荧光分光光度计
3 分析方法
4 应用与示例
要求
掌握基本原理 熟悉仪器基本构造 了解定量方法
Fluorescence
FL 物质分子/原子吸收光子能量被激发,然后从激 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
Fluorometry
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波长)及强度进行 物质鉴定和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互为镜像
16
基本原理
1)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1852年)
• 溶液荧光光谱中,荧光(发射)光谱波长总大于 激发光谱波长的现象 • 说明在激发与发射之间存在能量损失 振动弛豫 内部转换
17
基本原理
2)荧光光谱形状与λex无关
• 内转换和振动弛豫使振动激发态电子快速降至S1* 的最低振动能级→荧光发射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
粘度↗ ,荧光强度↗(和温度有关)
原因-分子碰撞概率↗ →无辐射跃迁↗
33
基本原理
3)pH值的影响 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有较大影响
4)荧光熄灭剂: ①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 ②荧光熄灭(猝灭)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溶 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 ③荧光熄灭的形式:
a. 碰撞-荧光自熄灭(溶液浓度过高时) b. 生成不发光配位化合物 c. 荧光物质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