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2
• 漢字的字體演變: 古世紀 • 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國文字和秦
系文字。(唐蘭)
商代文字
商代主要的文字資料:甲骨文和金文 • 甲骨:
時間:商 地點:安陽 數量:10-15萬片 殷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
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材料:龜腹甲、龜背甲,牛(少數羊、豬)胛骨。
• 禮樂器 • 兵器 • 農器 • 度量衡 • 貨幣
• 禮器:
飪食器(鼎、鬲、甗、簋、敦、簠、 盨、豆)
酒器(爵、斚、觚、觶、觥、盉) 水器(盤、匜、盂、鍳) 樂器(鐃、鉦、鐘、鐸、鈴、鼓 )
•盉
•尊
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的區別:
甲骨文的特點: 六書除了轉注外,其餘五种在甲骨文中都相
當成熟。
橫向象形字的竪寫。
甲骨文保留了原始文字的特徵:
• 象形成分仍相當重 • 構字方式多樣,字形不固定 • 書寫形式自由,可以反書 • 象形會意字佔大多數
金文: 金文的含義 吉金 鐘鼎文
商后期開始在青銅器上鑄銘文,但字數 不多,最多也不超過五十字。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是研究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字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文字的形成、变迁与发展的历史、文字的本质和特征、文字使用规律等多个方面。
古文字学直接涉及大量的古代文本材料,同时也与与多个学科息息相关,如语言学、文字学、计算机科学、考古学等。
古文字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字及其演变的研究,古代至今所使用的文字有很多,古文字学则在这些文字的演变变迁历史中研究其变化。
其次是不同文字的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字的使用也有深刻的划分,不同文字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古文字学也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同。
然后是文字系统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研究文字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以及文字及其元素和个人、团体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文字的应用研究,我们的文字使用不是一般的记叙,而会表达出语境和背景,古文字学也将这些特性引入其研究范围,从而探讨不同文字的使用方式。
综上所述,古文字学是一门相当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文字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也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
文字学概要8
局部代整體
習——习 點——点 鑿——凿 齒——齿
廣——广 聲——声 奮——奋 虧——亏
飛——飞 競——竞 奪——夺 務——务
用記號代替複雜偏旁
鄧——邓 艱——艰 對——对 趙——赵
歡——欢 僅——仅 鳳——凤 劉——刘
雞——鸡 亂——乱 轟——轰
改換簡易的偏旁
改換聲旁 改換形旁 兩者都換
簡化字的來源
用古字 草書楷化 局部代整體 用記號代替複雜偏旁 改換簡易的偏旁 新造表意字 合併同音字
用古字
從——从 雲——云 氣——气 禮——礼 棄——弃 網——网 採——采 廟——庙 無——无 捨——舍
草書楷化
車——车 堯——尧 盡——尽 歸——归 門——门 為——为 頭——头 樂——乐 韋——韦 學——学 應——应 實——实 當——当 會——会 書——书 論——论
假借字
《經義述聞》許氏《說文》論 六書假借曰:“本無其字,依聲托 事,令長是也。”蓋本無字而後假 借他字,此謂造作文字之始也。至 於經典古字,聲近而通,則有不限 於無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見存, 而古本則不用本字。
《經典釋文·敍錄》:其始書之也, 倉猝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 之,趣於約易而已。受之者非一邦 之人,人同其鄉,同言異字,同字 異言,於玆遂生矣。
今字分擔古字的引申義 大——太 解——懈 取——娶 赴——訃
今字分擔古字的假借義 本義仍用古字表示,另造今字表示假借義。 舍——捨 辟——避、譬、僻、闢 戚——慼 胃——謂
異體字
如果幾個字音義皆同,用法也完全一樣, 只有形體上的差異,这幾個字互為異體字。
造字方式的不同。 形聲字的形旁不同。 形聲字的聲旁不同。 形聲字形旁聲旁皆不同,但形旁意義相近, 聲旁讀音相近。 偏旁位置不同。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1.甲骨文著录书清刘鹗董作宾郭沫若2. 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张政烺李学勤、裘锡圭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特别是1917年著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和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著名论文3. 唐兰不仅在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建树,而且亲身实践,考释出很多难识之字。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
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
第一章 古代汉语知识简介
(三)汉字的形体结构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⑾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 草书的称行草; 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不同于隶、 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特点 1.结构定型,固定了 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 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 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 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 组合层次三要素)
⑼ 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史书、八分,是以点、 史书、八分,是以点、 横、掠、波磔等点画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由小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是汉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隶书的特点: .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隶书的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⑽ 楷书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因其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盛行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 欧体”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 欧阳 )、“虞体” 虞世南)、 颜真卿)、 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 虞世南)、“颜体” 颜真卿 “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元-赵孟頫)等。 柳体” 柳公权)、“赵体” 宋元 赵孟頫) 柳公权)、 赵孟頫 楷书的特点: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 楷书的特点: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2.点 画形态丰富
文字学概要
1、汉字是表意文字2、汉字发展阶段、代表字、特点(1)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2)a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b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c大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狭义只指秦国的文字。
特点: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特点:字形更均匀、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以泰山刻石为代表d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特点: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又叫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特点: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e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特点: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f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特点: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特点: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狂草:盛行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好有实用价值g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特点: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3、甲骨四堂: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4、《说文解字》是最早的字典,作者东汉许慎,采用小篆。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亖鹿——数字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汉字的性质(P10—P20)(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汉语言文学 古文字学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但是﹐长期以来是包含在作为“小学”一部分的传统文字学和以古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里的﹐一直到20世纪才有“古文字学”的名称。
人们所说的古文字学﹐内容并不一致﹐大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文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各种古文字资料的研究。
后一方面的研究继承了金石文字之学的传统﹐主要以各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上的古文字资料(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等)为对象﹐着重于释读这些资料﹐弄清它们的性质﹑体例和时代﹐并阐明研究这些资料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人认为应该称为古铭刻学。
在广义的古文字学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被视为重点。
狭义的古文字学,主要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著重研究汉字的起源﹐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字形所反映的本义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
狭义的古文字学是文字学的一个分支。
按照中国传统文字学的观点﹐古文字指先秦时代的汉字。
现代的文字学者多数认为秦统一后的篆文﹐即所谓小篆﹐也应该划入古文字的范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不少秦和西汉早期的简牍和帛书出土,这些简帛上的隶书﹐字形还保留著篆文的不少特点﹐跟后来成熟的隶书有明显区别﹐因此有人主张把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也看作古文字,也可以说古文字是隶书成熟之前的汉字。
古文字资料的种类很多。
按照所研究的资料的范围﹐古文字学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殷周铜器铭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秦汉简牍帛书研究等分支。
古文字学跟不少学科有密切关系。
它跟考古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古文字资料有很多是考古发掘所提供的﹐而且发掘记录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往往有很大用处。
反过来看﹐这些资料对判断有关墓葬或遗址的性质和时代﹐也往往能起很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器物上的铭文对研究这些器物本身也极为重要。
要考释古文字或通读古文字资料﹐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2、甲骨文3、王懿荣4、刘鹗5、孙诒让6、罗振玉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王国维卜辞通纂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二章殷周金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二、解释词语:1、金文2、吉金3、《三代吉金文存》4、《两周金文辞大系》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第三章战国文字习题解析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2、秦文字3、六国文字4、大篆5、石鼓文6、简帛文字7、小篆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习题解析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
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古汉语常识(文字篇)——文字学考研必备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时期许慎着,约成书于公元121年,历时二十多年完成。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字学着作。
共分14篇(加上“叙”即为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
全书采用部首编排法,分为540部,每部下的字按形体相近或相关排列,即所谓“据形系联”,使纷纭复杂的汉字初步有了门类可归,这是许慎的一个创造性发明。
该书的释字体例为:每字下先列小篆形体作为字头;其次解释该字的本义;然后用“六书”理论来分析字形的构造;个别字还有书证和异体。
《康熙字典》清朝时编成的中国最后一部官修字典,也是第一次使用“字典”这个词。
康熙49年开始编写,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年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划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康熙字典》该字典的主要特点有二:(1)收字多。
共收47035字(据统计,实收46933字)。
一般不容易查到的字,可以从这本字典中查到。
(2)资料丰富。
就字音来说,罗列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种反切材料;就字形而言,列出了许多异体字,例如“农”字列了九个异体字。
又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讲到孔乙己考问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在该字典中就可以查到:回囘??囬《尔雅》成书时代:战国至汉。
性质:辞书重要性:我国字典辞书的始祖。
成书情况:收集整理了我国古代典籍的注释成果。
它是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中最古老的一部书。
《尔雅》是秦汉之际的人编成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共分19篇,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由此看来,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后16 篇是解释各种名物的。
研究《尔雅》的重要参考书:晋·郭璞《尔雅注》、宋·邢昺《尔雅注疏》、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和《尔雅诂林》《方言》作者扬雄,成书于西汉。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解读古代文字,包括使用古代文字所表达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门涉及跨学科的学科,以文献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来分析、破译和解释古文字,揭示古代人类生活和认知的历史信息。
古文字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汉字的破译和解释:古文字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破译和解释古代汉字,揭开古代汉字的神秘面纱,从而阐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意义。
2.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剖析社会文化、历史和地理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3. 古代文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和文化:通过古代文字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掌握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和演变,推测当时人们的思想、信仰、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古代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从古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中深入研究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研究古文字之前,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语言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文字学概论》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
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把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具体如下: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世四王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文字学概要
八十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倡导语素文字或表词文 字说。郑林曦先生认为汉字是记写汉语单音节的词或词 素的文字。尹斌庸先生认为“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一个 语素,从语言来说。一个汉字又代表一个音节”,从而 把汉字定名为“语素——音节文字”。高明先生认为 “汉字不仅每字各代表一个音节,而且还具备独立的词 义,所以应该区别于一般的音节文字,而称之为音节词 字”。文武先生则称称现代汉字为“语素文字”,古汉 字为“词文字”。
周大璞和崇冈先生分别撰文支持姚先生的观点。 不过,他们着眼的对象始终是假借字。假借字确是 纯粹的表音字,但是即使在甲骨文中,假借字的使 用频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另有百分之二十以 上的字是不容忽视的,用假借字来代表整个汉字未 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否认形声字的形符的表义作用 是不符合现实的。就是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形符 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后来,他在《中国文字学》里说:“我的文字学 研究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 来,实际上,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至此,训诂学 也从汉字学中独立出去,汉字学只研究汉字的形体, 不专论汉字的音与义。汉字学就成了“研究汉字的形 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求术语的准确性, 学界把中国文字学改称汉字学。如蒋善国先生、王 凤阳先生的文字学著作就名为《汉字学》,有的学 者又称之为 “汉语文字学”。
这个定义是不够严密的。其实一定的象征性符 号表示的不是整个词或词素(因为词、词素是音义 结合体),如:“日”这个字符直接记录的是“日” 这个词的义;“ (我)”这个字符记录的是“我” 这个词的音,“ ”这个字符中“ ”与“ ”
这个词的义有关,“撩”表音。
这个定义也不能解释下面的情况:一,单纯表 示语音的汉字是很多的,如假借字和记写音译词的 字(实际上也是假借字);二,汉字中有“一”、 “二”、“三”之类的记号字,特别是进入隶楷阶 段后,记号字的数目是相当大的,这类字的字符既 不直接记义也不直接记音。
古代汉语概要
古代汉语基本概念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交际的辅助工具,它使语言传之久远(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是语言更精确,文字为语言服务。
文字学即汉字学,研究汉字的产生,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前途及结构规律和分析方法正字法。
汉字汉族人民自古以来一直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作,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早已产生了。
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
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
在字形的结构上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的形声字为最多,占汉字的80%以上。
甲骨文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和记事文字,是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商代的代表文字。
金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王室或贵族铸在青铜器上用以铭文和记功的字体的总称。
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公元前15世纪~前220年),约1200多年。
隶变由古文字发展为今文字的过程叫隶变,次过程大约在秦汉之际。
隶变不仅仅改变了汉字的形体面貌,使圆转的篆书笔画变得平直方正,而且重新确立了汉字的结构方式,引起了汉字整体或偏旁的分化与混同。
从此,汉字完全地不象形、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了。
六书汉代的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地官·保氏》。
书是写字,古代没有印刷术,书艺包括识字和写字,是文字之学。
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这是对于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而转注重在字义,假借重在字音。
后来为了避免混淆四象,郑众《周官解诂》,转注、假借不变,四象改为象形、会意、处事、谐声,其内容是一样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叙》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①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文字学概论》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第一章甲骨文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 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把甲骨文分成以下五期:董氏的五期断代学说把甲骨文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大大提高了甲骨文作为历史和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一、古文字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 定义-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古代文字的形态、结构、书写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中国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等不同的文字体系,古文字学就是要深入探究这些文字体系的各种特性。
2. 研究范围- 文字起源:探讨中国文字是如何起源的。
关于文字起源有多种说法,如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等。
虽然仓颉造字说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文字创造这一伟大工程的一种想象。
从考古发现来看,一些原始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前身,像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等,这些符号虽然简单,但可能蕴含着早期文字形成的信息。
- 不同古文字体系-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的殷墟。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 - 前1046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的字体结构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形象地描绘出太阳的形状,这是象形字;“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是会意字。
- 金文: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在商代中期已经出现,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笔画更加粗壮、圆润,结构也更加规整。
这是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和兽骨上,而金文是通过铸造的方式在青铜器上呈现,铸造过程相对可以对文字进行更细致的加工。
例如西周的毛公鼎,其铭文长达497字,是现存最长的一篇金文,为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篆书- 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等先秦时期的文字。
狭义的大篆指的是籀文,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
大篆的特点是笔画复杂、结构规整,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例如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其字体古朴典雅,对研究古文字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作业
上编音韵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音韵学
2、声纽
3、字母
4、五音
5、七音
6、次浊
7、阴声韵
8、阳声韵
9、入声韵
10、韵部
11、摄
12、等
13、轻唇音
14、舌音15齿音
16、牙音
17、全清
18、次清
19、全浊
20、次浊
21、开口呼
22、合口呼
二、默写三十六字母。
第二章中古音
一、填空:
1、《广韵》的作者是__________等人,全书收字个,其中包含声母个,韵母有个,调类共有个,它们分别是。
2、《韵镜》是一部 ___________书,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名词解释:
1、反切
2、尖音
3、团音
4、系联法
5、《切韵》
6、《广韵》
7、二呼四等
8、小韵
9、平水韵
10、陈澧
三、简述《韵镜》一书内容和作用。
四、默写《广韵》的声母:
第三章近代音一、填空:
1.《中原音韵》的作者是代,共分韵部。
2.《韵略易通》的作者是代,共分韵部,书中有一首代表当时云南官话声母的诗,诗名是诗,诗的具体内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举例说明什么叫“入派三声”?
三、简要说明汉语近代音声韵调的情况。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
周德清《音学五书》
顾炎武《切韵考》
段玉裁《中原音韵》
陈澧《汉语音韵学》
陆法言《广韵》
兰茂《韵略易通》
陈彭年《切韵》
江有诰《六书音韵表》
王力《音学十书》
孔广森《诗声类》
第四章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一、《广韵》声母“章、昌、船、书、禅”的拟音和今北京音j[tɕ]、q[tɕ‘]、x[ɕ]的读音都属于舌面塞擦音或擦音。
试问今音j、q、x与《广韵》“章昌船书禅”这组音有没有继承关系,为什么?
二、今音zh[tʂ]、ch[tʂ‘]、sh[ʂ]来自中古那些声母?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试加说明。
三、简述中古深、咸摄韵到今音的变化。
四、中古入声韵在北方话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证明入声韵消失的根据是什么?
五、简述中古声调到今音的变化。
第五章上古音
一、有关上古声母的结论主要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二、清代对建立上古韵部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哪些人?他们的古韵分部各是多少?
三、默写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名称。
四、简述“阴阳对转”的基本内容。
五、“因声求义”的理据是什么?
六、下列词哪些在古代属于双声的词,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0分)
1、蝙蝠、纷披、匍匐:
2、雕琢,池塘:
3、纲纪、恭敬:
4、蜥蝎:
5、浩荡:
6、凄愴:
下编古文字学
第一章甲骨文
一、填空:
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
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
2、甲骨文
3、王懿荣
4、刘鹗
5、孙诒让
6、罗振玉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
王国维卜辞通纂
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
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董作宾铁云藏龟
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二章殷周金文
一、填空:
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
二、解释词语:
1、金文
2、吉金
3、《三代吉金文存》
4、《两周金文辞大系》
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
第三章战国文字
一、解释名词术语:
1、战国文字
2、秦文字
3、六国文字
4、大篆
5、石鼓文
6、简帛文字
7、小篆
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
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
朱骏声《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注》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段玉裁《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五、指出下列汉字的本义和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