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翻折及相似三角形学生
相似三角形几种基本模型
相似三角形几种基本模型经典模型平行旋转型图形梳理:特殊情况:B 、E'、F'共线平移一般平移特殊翻折180°旋转180°平行型平行型翻折180°翻折180°斜交型斜交型■■一边平移双垂直特殊一般特殊一般C△AEF 旋转到色AE 'F 'F'一 AEF 旋转到」AE ' F '丄AEF 旋转到兰AE 'F '色AEF 旋转到二AE ' F 'C , E', F'共线相似三角形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①平行线型常见的有如下两种 ,DE//BC ,则厶ADE S MBC②相交线型常见的有如下四种情形 ,如图,已知/仁/B ,则由公共角ZA 得,△ ADE s^ABCA B C△ AEF 旋转到厶AE‘ F 'A△ AEF 旋转至U 厶AE‘ F '八BC 一AEF 旋转至U 仝AE ‘ F 'AAEF 旋转到 A AE ‘ F 'E'A如下左图,已知Z1= ZB,则由公共角Z A 得,△ADC s^ACBZ1= Z得,△ ADE s^ABC 已知ZBAD= /CAE,Z B= ZD ,则厶ADE^A ABC,下图为常见的基本图形④母子型已知Z ACB=90 ° ,AB 丄CD ,则厶CBD ^A ABC^A ACD .如下右图,已知ZB= ZD,则由对顶角③旋转型相似三角形常见的图形1、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1)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有A 型”与X 型”图)反A 共角共边型”、蝶型”)⑷如图:/仁Z2,/B= ZD ,则厶ADE ^A ABC ,称为 旋转型”的相似三角形2、几种基本图形的具体应用(1)若 DE//BC (A 型和 X 型)则厶 ADE S ^ABC(2)射影定理 若CD 为Rt △ ABC 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3) 如图:称为 垂直型”有 双垂直共角型 型”)EC双垂直共角共边型 (也称 射影定理型 ”)”三垂直如图:其中/仁Z2 ,则厶ADE S ^ABC 称为 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有反A 共角型ED则Rt△ ABC^Rt△ ACD^Rt △ CBD 且AC2=AD AB , CD2=AD BD , BC2=BD AB ;(3) 满足1、AC2=AD AB, 2、/ACD= ZB, 3、/ACB= Z ADC ,都可判定△ ADC ^A ACB ./ ⑴AD AE亠亠(4) 当或AD AB=AC AE 时,△ ADE ^△ACB .AC AB。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共边共角型及嵌入型-学生-郭亚琦-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精要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和“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所有的判定方法只需证明两点:一是角相等,另一个是边成比例。
证明“角相等〞应特别注意:1〕特殊角〔如直角〕,2〕特殊关系〔如公共角,对顶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等角的余角,等角的补角等〕。
根据图形的构造,可将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概括为三种根本类型:共角共边型,嵌入型,旋转翻折型。
类型一:共角共边型“共角共边型〞是指有一个角为公共角或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只要再证明一个角相等或者证明夹公共角〔对顶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就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共以下四种根本图形:图中的△ABC和△ADE有一个公共角或一组对顶角,又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两条夹边对应成比例。
例题精解例1如图,△ABC中,D,E分别在AC,AB上,且∠ABD=∠ACE,联结DE。
求证:△ADE∽△ABC。
点评:〔1〕假设将题中条件“∠ABD=∠ACE〞变为“BD⊥AC,CE⊥AB〞,那么结论。
(2)证明过程中比例式ACAEAB AD =既是由△ABD ∽△ACE 得到的结论,又是判定△ADE ∽△ABC 的条件,也就是说,证明第一对三角形相似得到的结果〔角相等或边成比例〕作为条件马上用于证明第二对三角形相似,这是证明三角形相似常用的方法。
引申:〔1〕假设设BD,CE 的交点为F ,那么还可以证明 ∽△和 ∽ 可得到4对相似三角形。
(2)假设条件“∠ABD=∠ACE 〞变为“BD ⊥AC,CE ⊥AB 〞,即使BD,CE 成为△ABC 的高,那么共可得到8对相似三角形。
【举一反三】1、如图,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中点,过D 作DF ⊥AB ,交BC 于E ,交A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C 2=DE ·DF.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BC 上,AE 交BD 于F,BE 2=EF ·AE 。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几何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以及应用。
2. 相似多边形: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几何条件,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比例关系以及应用。
3. 相似比例:学习相似比例的定义,掌握相似比例的计算和应用,了解相似比例与比例的关系。
4. 相似形状的尺寸关系:通过相似性的特点和比例关系,掌握计算相似形状的尺寸关系,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
5. 相似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了解相似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相似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6. 相似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了解相似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掌握计算相似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重心、垂心和外心的方法。
7. 三角形的判定:了解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几何条件,掌握相似三角形中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8. 相似函数的性质:了解相似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相似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变化规律,应用相似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9. 相似变换:了解平移、旋转、翻折和缩放等相似变换的性质,掌握相似变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应用相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10. 相似图形中的角度关系:通过相似图形的角度关系,学习解决相似图形中的角度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中与相似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7《相似三角形的应》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7《相似三角形的应》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后续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对图形的变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发现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3.课堂讨论: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Biblioteka 学生的思维品质。(五)总结归纳
1.学生自主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主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几何图形感知,降低学习难度。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能有哪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以生活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2.图形变换在相似三角形判定中的应用: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变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相似三角形的形成过程。同时,讲解图形变换在相似三角形判定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判定方法。
3.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强调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运用。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掌握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变换和相似三角形判定,培养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图形变换、计算器等)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直角三角形翻折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满分突破
直角三角形翻折模型已知在Rt △ABC 中,∠ABC =90°,AB =3,BC =4,AC =5模型一:沿过点A 的直线翻折使得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斜边AC 上,折痕为AD ,求线段AD ,DC ,B 'C 长度。
解法一(勾股定理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AB =AB ',BD =B 'D∵∠ABC =90°,AB =3,AC =5∴∠AB 'D =90°,AB '=3,B 'C =2设BD =x ,则B 'D =x ,DC =4-x在Rt △DB '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B '2+B 'C 2=DC 2即x 2+22=(4-x )2解得x =1.5∴B 'D =1.5, DC =2.5同理AD =32√5解法二(相似三角形思路):由已知条件易证△ABC ∽△DB 'C 则AB BC =DB 'B 'C 则B 'D =1.5 再由勾股定理求解线段AD 长【模型变形】已知在Rt △ABC 中,∠ABC =90°,AB =3,BC =4,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求DC 长解法(思路):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点E则△ABD ≌△AED (AAS )(证明过程略)∴∠ABD =∠AED ,BD =DE ,AB =AE剩余步骤参照模型一解法一模型二:沿过点C 的直线翻折使得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斜边AC 上,折痕为CD ,求线段AD ,DC ,AB '长度。
解法一(勾股定理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BD =B 'D ,BC =B 'C∵∠ABC =90°, BC =4,AC =5∴∠CB 'D =90°, B 'C =4,AB '=1设BD =x ,则B 'D =x ,AD =3-x在Rt △ADB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B '2+AB '2=AD 2即x 2+12=(3-x )2解得x =43∴B 'D =43, AD =53在Rt △DCB '中,由勾股定理可Q 求得CD 长解法二(相似三角形思路):由已知条件易证△ABC ∽△AB 'D 则AB BC=AB 'B 'D 则B 'D =43 再由勾股定理求解线段CD 长模型三:沿MN 翻折使得点A 与点C 重合,求线段AN ,BM ,MN 长度。
专题7 类比探究—图形旋转中三角形相似题型(学生版)
专题7类比探究—图形旋转中三角形相似题型知识归纳图形的类比探究常以三角形、四边形为背景,与翻折、旋转相结合,考查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性质与判定,难度较大.此类题目第一问相对简单,后面的问题需要结合第一问的方法进行类比解答.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几何变换类比探究问题、旋转综合问题、翻折类问题等。
本专题主要对类比探究—图形旋转中三角形相似题型进行总结,对其解法进行归纳总结,所选题型为近几年期末考试中的常考题型。
知识点睛(1)类比探究属于几何综合题,类比(类比字母,类比辅助线,类比思路)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做好类比需要把握变化过程中的不变特征.(2)类比探究问题中常见结构举例①旋转结构②中点结构(类)倍长中线平行夹中点中位线方法总结(1)类比探究是一类共性条件与特殊条件相结合,由特殊情形到一般情形(或由简单情形到复杂情形)逐步深入,解决思想方法一脉相承的综合性题目,常以几何综合题为主.(2)解决类比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①根据题干条件,结合分支条件先解决第一问;②用解决第一问的方法类比解决下一问,整体框架照搬.整体框架照搬包括照搬字母,照搬辅助线,照搬思路。
(3)用铅笔做讲义第1,2题,并将计算、演草保留在讲义上,先看知识点睛,再做题,思路受阻时(某个点做了2~3分钟)重复上述动作,若仍无法解决,课堂重点听.常考题型专练一、解答题1.在△ABC中,AB=AC,∠BAC=α,点P为线段C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PB,将线段PB绕点P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得到线段PD,连接DB,DC.(1)如图1,当α=60°时,①求证:PA=DC;②求∠DCP的度数;(2)如图2,当α=120°时,请直接写出PA和DC的数量关系.(3)当α=120°时,若AB=6,BP=31,请直接写出点D到CP的距离为.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2,Rt△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Rt△A′B′C,A′C与AB交于点D.(1)如图1,当A′B′∥AC时,过点B作BE⊥A′C,垂足为E,连接AE.①求证:AD=BD;②求S△ACE S△ABE的值;(2)如图2,当A′C⊥AB时,过点D作DM∥A′B′,交B′C于点N,交AC的延长线于点M,求DN NM的值.3.(1)问题发现如图1,在△OAB和△OCD中,OA=OB,OC=OD,∠AOB=∠COD=40°,连接AC,BD交于点M.填空:①的值为;②∠AMB的度数为.(2)类比探究如图2,在△OAB和△OCD中,∠AOB=∠COD=90°,∠OAB=∠OCD=30°,连接AC交BD的延长线于点M.请判断的值及∠AMB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在(2)的条件下,将△OCD绕点O在平面内旋转,AC,BD所在直线交于点M,若OD=1,OB=,请直接写出当点C与点M重合时AC的长.4.在△ABC中,CA=CB,∠ACB=α.点P是平面内不与点A,C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将线段AP绕点P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DP,连接AD,BD,CP.(1)观察猜想如图1,当α=60°时,的值是,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2)类比探究如图2,当α=90°时,请写出的值及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并就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当α=90°时,若点E,F分别是CA,CB的中点,点P在直线EF上,请直接写出点C,P,D在同一直线上时的值.5.已知,ABC中,AB=AC,∠BAC=2α°,点D为BC边中点,连接AD,点E为线段AD上一动点,把线段CE 绕点E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EF,连接FG,FD.(1)如图1,当∠BAC=60°时,请直接写出BFAE的值;(2)如图2,当∠BAC=90°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E在AD上移动时,请直接写出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FDC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6.在ABC ∆中,CA CB =,(0180)ACB αα∠=<<.点P 是平面内不与A ,C 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 ,将线段AP 绕点P 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DP ,连接AD ,CP 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是AD 的中点.(1)问题发现,如图1,当60α=时,MN PC 的值是,直线MN 与直线PC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2)类比探究,如图2,当120α=时,请写出MN PC的值及直线MN 与直线PC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并就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当90α=时,若点E 是CB 的中点,点P 在直线ME 上,MN =请直接写出点B ,P ,D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PD 的长.7.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nAB,点M,P分别在边AB,AD上(均不与端点重合),且AP=nAM,以AP和AM为邻边作矩形AMNP,连接AN,CN.【问题发现】(1)如图(2),当n=1时,BM与PD的数量关系为,CN与PD的数量关系为.【类比探究】(2)如图(3),当n=2时,矩形AMNP绕点A顺时针旋转,连接PD,则CN与P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就图(3)给出证明;若变化,请写出数量关系,并就图(3)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在(2)的条件下,已知AD=4,AP=2,当矩形AMVP旋转至C,N,M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N的长8.(1)问题发现如图1,在Rt△ABC和Rt△CDE中,∠ACB=∠DCE=90°,∠CAB=∠CDE=45°,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BE.填空:①BEAD的值为;②∠DBE的度数为.(2)类比探究如图2,在Rt△ABC和Rt△CDE中,∠ACB=∠DCE=90°,∠CAB=∠CDE=60°,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BE.请判断BEAD的值及∠DBE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面3,在(2)的条件下,将点D改为直线AB上一动点,其余条件不变,取线段DE的中点M,连接BM、CM,若AC=2,则当△CBM是直角三角形时,线段BE的长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
翻折与平移类几何变换.学案.学生版
翻折和平移类几何变换内容 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 全等三角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使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 几何变换之翻折常用辅助线:作垂线、连接对应顶点(构造对称三角形) 技巧提炼:1.翻折之后会出现全等三角形, 2.对称轴是翻折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二 几何变换之平移常用辅助线:作平行线,(构造平移三角形) 技巧提炼:1.图形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图形平移的依据. 2.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即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常见的构造平移的方式: 构造平行线——平移线段构造平行四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平移图形.考点一 翻折模型☞考点说明: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设未知量利用勾股解题【例1】 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纸片,AD ∥BC ,AB =DC .翻折纸片ABCD ,使点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已知DF ⊥BC .(1)求证:EF ∥AC ;(2)若AD =3,BC =7,求折痕EF 的长.【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34(x -6)和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D 两点,点B 在y 轴上,现将△AOB 沿AB 翻折180°,使点O 刚好落在直线AD 的点C 处.(1)求BD 的长.(2)设点N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和点A 、D 不重合),S △NBD =S 1,S △NOA =S 2,当点N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S 1·S 2的值最大,并求出此时点N 的坐标.(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C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并选择一个写出其求解过程;若不存在,简述理由. A DB EF【例3】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 ,O 为原点,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3,1),在B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D ,将△OCD 沿OD 翻折,点C 落在点E 处,得到△OED . (1)若点E 在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上(如图1),求点D 、点E 的坐标;(2)若点E 在抛物线y =ax 2的图象上,且△EAB 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 (3)当线段OD 和直线EA 垂直时,在直线EA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 +PD 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x yDOCEDABxyDOCE D(备用图)【例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OB 的直角顶点O 在坐标原点,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正半轴和y 轴正半轴上,且OA =4,OB =3.动点P 、Q 分别从O 、A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方向向A 点匀速运动,到达A 点后立即以原速沿AO 返回;点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 向B 点匀速运动.当Q 到达B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APQ 的面积S 和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图1,在某一时刻将△APQ 沿PQ 翻折,使点A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C 处,求此时△APQ的面积;(3)在点P 从O 向A 运动的过程中,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PQBD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2,在P 、Q 两点运动过程中,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PQ 于点E ,交折线QB -BO -OP 于点F .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EF 恰好经过原点O ,若存在,求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O x QA P BC图1yOxA B备用图yO x Q A P B图2F E【例5】 已知△ABC 中,∠ACB =2∠BAC ,点E 在边AC 上,且AE =BE ,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连接DE .(1)如图1,求证:BD =ED ;(2)设线段CD 、BE 相交于点P ,将∠BAC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B ′AC (如图2),射线AB ′ 交BE 延长线于点Q ,连接CQ .若DE : BC =2 : 3,求∠ACQ 的正切值.考点二 平移模型【例1】 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完整版)几何图形折叠问题
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疑难点拨】1.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2.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4.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A.2. (2017山东烟台)如图1,将一圆形纸片向右、向上两次对折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扇形AOB.已知OA=6,取OA的中点C,过点C作CD⊥OA交于点D,点F是上一点.若将扇形BOD沿OD翻折,点B恰好与点F重合,用剪刀沿着线段BD,DF,FA依次剪下,则剪下的纸片(形状同阴影图形)面积之和为().A.36π-108 B.108-32π C.2πD.π3. (2017浙江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 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4.(2018·山东青岛·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则BC的长是()A.B.32C.3 D.335.(2017乌鲁木齐)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A.1 B.C.2 D.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7.(2018·山东威海·8分)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与AD边上的点K重合,EG为折痕;点C 与AD边上的点K重合,FH为折痕.已知∠1=67.5°,∠2=75°,EF=+1,则BC的长.8.(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10.(2018•山东枣庄•10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辽宁省阜新市)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A.4 B.5 C.6 D.712.(2018·四川省攀枝花·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13.(2018·湖北省武汉·3分)如图,在⊙O中,点C在优弧上,将弧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的中点D.若⊙O的半径为,AB=4,则BC的长是()A. B.C.D.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将△BCE沿BE折叠后得到△BEF、且点F在矩形ABCD的内部,将BF延长交AD于点G.若=,则= .15.(2018·四川宜宾·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B=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CE;②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95;③当A、F、C三点共线时,AE=;④当A、F、C三点共线时,△CEF≌△AEF.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湖北省宜昌·11分)在矩形ABCD中,AB=12,P是边AB上一点,把△PBC沿直线PC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G,过点B作BE⊥CG,垂足为E且在AD上,BE交PC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AD的中点,求证:△AEB≌△DEC;(2)如图2,①求证:BP=BF;②当AD=25,且AE<DE时,求cos∠PCB的值;③当BP=9时,求BE•EF的值.17.(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18.(2018•江苏盐城•10分)如图,在以线段为直径的上取一点,连接、.将沿翻折后得到.(1)试说明点在上;(2)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求证:为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相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探究篇】19.(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12分)对给定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先沿CE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如图①),再沿CH折叠,这时发现点E恰好与点D重合(如图②)(1)根据以上操作和发现,求的值;(2)将该矩形纸片展开.①如图③,折叠该矩形纸片,使点C与点H重合,折痕与AB相交于点P,再将该矩形纸片展开.求证:∠HPC=90°;②不借助工具,利用图④探索一种新的折叠方法,找出与图③中位置相同的P点,要求只有一条折痕,且点P在折痕上,请简要说明折叠方法.(不需说明理由)20.(2018年江苏省宿迁)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在边AB、CD上,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M始终落在边AD上(点M不与点A、D重合),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设BE=x,(1)当AM= 时,求x的值;(2)随着点M在边AD上位置的变化,△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如变化,请说明理由;如不变,请求出该定值;(3)设四边形BEFC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小值.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疑难点拨】1.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2.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4.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分析】主要根据折叠前后角和边相等找到相等的边之间的关系,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BC=BC′,AD=BC,∴AD=BC′,所以正确.B、∠CBD=∠EDB,∠CBD=∠EBD,∴∠EBD=∠EDB正确.D、∵sin∠ABE=,∴∠EBD=∠EDB∴BE=DE∴sin∠ABE=.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用排除法,证明A,B,D都正确,所以不正确的就是C,排除法也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2. (2017山东烟台)如图1,将一圆形纸片向右、向上两次对折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扇形AOB.已知OA=6,取OA的中点C,过点C作CD⊥OA交于点D,点F是上一点.若将扇形BOD沿OD翻折,点B恰好与点F重合,用剪刀沿着线段BD,DF,FA依次剪下,则剪下的纸片(形状同阴影图形)面积之和为().A.36π-108 B.108-32π C.2πD.π【考点】MO:扇形面积的计算;P9:剪纸问题.【分析】先求出∠ODC=∠BOD=30°,作DE⊥OB可得DE=OD=3,先根据S弓形BD=S扇形BOD﹣S△BOD求得弓形的面积,再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得所有阴影部分面积.【解答】解:如图,∵CD⊥OA,∴∠DCO=∠AOB=90°,∵OA=OD=OB=6,OC=OA=OD,∴∠ODC=∠BOD=30°,作DE⊥OB于点E,则DE=OD=3,∴S弓形BD=S扇形BOD﹣S△BOD=﹣×6×3=3π﹣9,则剪下的纸片面积之和为12×(3π﹣9)=36π﹣108,故答案为:36π﹣108.故选A3. (2017浙江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 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E=AB,∠E=∠B=90°,易证Rt△AEF≌Rt△CDF,即可得到结论EF=DF;易得FC=FA,设FA=x,则FC=x,FD=6﹣x,在Rt△CD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x2=42+(6﹣x)2,解方程求出x.【解答】解:∵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CE的位置,∴AE=AB,∠E=∠B=90°,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AE=DC,而∠AFE=∠DFC,∵在△AEF与△CDF中,,∴△AEF≌△CDF(AAS),∴EF=DF;∵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6,CD=AB=4,∵Rt△AEF≌Rt△CDF,∴FC=FA,设FA=x,则FC=x,FD=6﹣x,在Rt△CDF中,CF2=CD2+DF2,即x2=42+(6﹣x)2,解得x=,则FD=6﹣x=.故选:B.4.(2018·山东青岛·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则BC的长是()A.B.32C.3 D.33【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AF=45°,所以可求出∠AFB=90°,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F=AB,所以AB=AC的长可求,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B=∠EAF=45°,∴∠AFB=90°,∵点E为AB中点,∴EF=12AB,EF=32,∴AB=AC=3,∵∠BAC=90°,∴BC=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求出∠AFB=90°是解题的关键.5.(2017乌鲁木齐)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A.1 B.C.2 D.【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F=GF、HE=CE、GH=DC、∠DFE=∠GFE,结合∠AFG=60°即可得出∠GFE=60°,进而可得出△GEF为等边三角形,在Rt△GHE中,通过解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出GE=2EC、DC= EC,再由GE=2BG结合矩形面积为4,即可求出EC的长度,根据EF=GE=2EC即可求出结论.【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F=GF,HE=CE,GH=DC,∠DFE=∠GFE.∵∠GFE+∠DFE=180°﹣∠AFG=120°,∴∠GFE=60°.∵AF∥GE,∠AFG=60°,∴∠FGE=∠AFG=60°,∴△GEF为等边三角形,∴EF=GE.∵∠FGE=60°,∠FGE+∠HGE=90°,∴∠HGE=30°.在Rt△GHE中,∠HGE=30°,∴GE=2HE=CE,∴GH==HE=CE.∵GE=2BG,∴BC=BG+GE+EC=4EC.∵矩形ABCD的面积为4,∴4EC•EC=4,∴EC=1,EF=GE=2.故选C.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当∠CDM=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B=90°,∠A=60°,AC=2+4,∴∠C=30°,AB=AC=,由折叠可得:∠MDN=∠A=60°,∴∠BDN=30°,∴BN=DN=AN,∴BN=AB=,∴AN=2BN=.∵∠DNB=60°,∴∠ANM=∠DNM=60°,∴∠AMN=60°,∴AN=MN=;②如图,当∠CMD=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由题可得:∠CDM=60°,∠A=∠MDN=60°,∴∠BDN=60°,∠BND=30°,∴BD=DN=AN,BN=BD\1AB=,∴AN=2,BN=,过N作NH⊥AM于H,则∠ANH=30°,∴AH=AN=1,HN=,由折叠可得:∠AMN=∠DMN=45°,∴△MN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M=HN=,∴MN=.故答案为:或.7.(2018·山东威海·8分)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与AD边上的点K重合,EG为折痕;点C 与AD边上的点K重合,FH为折痕.已知∠1=67.5°,∠2=75°,EF=+1,求BC的长.【分析】由题意知∠3=180°﹣2∠1=45°、∠4=180°﹣2∠2=30°、BE=KE、KF=FC,作KM⊥BC,设KM=x,知EM=x、MF=x,根据EF的长求得x=1,再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解:由题意,得:∠3=180°﹣2∠1=45°,∠4=180°﹣2∠2=30°,BE=KE、KF=FC,如图,过点K作KM⊥BC于点M,设KM=x,则EM=x、MF=x,∴x+x=+1,解得:x=1,∴EK=、KF=2,∴BC=BE+EF+FC=EK+EF+KF=3++,∴BC的长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8.(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75°.【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从而可证明∠EBG=∠EGB.,然后再根据∠EGH﹣∠EGB=∠EBC﹣∠EBG,即:∠GBC=∠BGH,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GB=∠GBC,从而易证∠AGB=∠BGH,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EBG=∠EGB.∴∠EGH﹣∠EGB=∠EBC﹣∠EBG,即:∠GBC=∠BGH.又∵AD∥BC,∴∠AGB=∠GBC.∴∠AGB=∠BGH.∵∠DGH=30°,∴∠AGH=150°,∴∠AGB=∠AGH=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AB=CD,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D=CE、AE=CD,进而即可证出△ADE ≌△CED(SSS);(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F=∠EDF,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EF=DF,由此即可证出△D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CE,AB=AE,∴AD=CE,AE=CD.在△ADE和△CED中,,∴△ADE≌△CED(SSS).(2)由(1)得△ADE≌△CED,∴∠DEA=∠EDC,即∠DEF=∠EDF,∴EF=DF,∴△D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折叠的性质找出AD=CE、AE=CD;(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EF=∠EDF.10.(2018•山东枣庄•10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分析】(1)先依据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DGF=∠DFG,从而得到GD=DF,接下来依据翻折的性质可证明DG=GE=DF=EF;(2)连接DE,交AF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可知GF⊥DE,OG=OF=GF,接下来,证明△DOF∽△AD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DF2=FO•AF,于是可得到GE、AF、FG的数量关系;(3)过点G作GH⊥DC,垂足为H.利用(2)的结论可求得FG=4,然后再△AD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然后再证明△FGH∽△F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GH的长,最后依据BE=AD﹣GH求解即可.【解答】解:(1)证明:∵GE∥DF,∴∠EGF=∠DFG.∵由翻折的性质可知:GD=GE,DF=EF,∠DGF=∠EGF,∴∠DGF=∠DFG.∴GD=DF.∴DG=GE=DF=EF.∴四边形EFDG为菱形.(2)EG2=GF•AF.理由:如图1所示:连接DE,交AF于点O.∵四边形EFDG为菱形,∴GF⊥DE,OG=OF=GF.∵∠DOF=∠ADF=90°,∠OFD=∠DFA,∴△DOF∽△ADF.∴,即DF2=FO•AF.∵FO=GF,DF=EG,∴EG2=GF•AF.(3)如图2所示:过点G作GH⊥DC,垂足为H.∵EG2=GF•AF,AG=6,EG=2,∴20=FG(FG+6),整理得:FG2+6FG﹣40=0.解得:FG=4,FG=﹣10(舍去).∵DF=GE=2,AF=10,∴AD==4.∵GH⊥DC,AD⊥DC,∴GH∥AD.∴△FGH∽△FAD.∴,即=.∴GH=.∴BE=AD﹣GH=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2=FO•AF是解题答问题(2)的关键,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GH的长是解答问题(3)的关键.【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辽宁省阜新市)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A.4 B.5 C.6 D.7【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8,∴AB=8.∵A1为BC的中点,∴A1B=4,设AE=A1E=x,则BE=8﹣x.在Rt△A1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42+(8﹣x)2=x2,解得x=5.故答案为:5.故选B12.(2018·四川省攀枝花·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解:①如图,EC,BP交于点G;∵点P是点B关于直线EC的对称点,∴EC垂直平分BP,∴EP=EB,∴∠EBP=∠EPB.∵点E为AB中点,∴AE=EB,∴AE=EP,∴∠PAB=∠PBA.∵∠PAB+∠PBA+∠APB=180°,即∠PAB+∠PBA+∠APE+∠BPE=2(∠PAB+∠PBA)=180°,∴∠PAB+∠PBA=90°,∴AP⊥BP,∴AF∥EC;∵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②∵∠APB=90°,∴∠APQ+∠BPC=90°,由折叠得:BC=PC,∴∠BPC=∠PB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ABP+∠PBC=90°,∴∠ABP=∠APQ,故②正确;③∵AF∥EC,∴∠FPC=∠PCE=∠BCE.∵∠PFC是钝角,当△BPC是等边三角形,即∠BCE=30°时,才有∠FPC=∠FCP,如右图,△PC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③不正确;④∵AF=EC,AD=BC=PC,∠ADF=∠EPC=90°,∴Rt△EPC≌△FDA(HL).∵∠ADF=∠APB=90°,∠FAD=∠ABP,当BP=AD或△BPC是等边三角形时,△APB≌△FDA,∴△APB≌△EPC,故④不正确;其中正确结论有①②,2个.故选B.13. (2018·湖北省武汉·3分)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上,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AB=4,则BC 的长是( )A .B .C .D .【分析】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OD ⊥AB ,则AD=BD=AB=2,于是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D=1,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判断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所以AC=D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E=DE=1,接着证明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得到OF=EF=1,然后计算出CF 后得到CE=BE=3,于是得到BC=3 2.【解答】解: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 ∵D 为AB 的中点, ∴OD ⊥AB , ∴AD=BD=AB=2,在Rt △OBD 中,OD=22(5)2 =1, ∵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 ∴=,∴AC=DC , ∴AE=DE=1,易得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 ∴OF=EF=1,在Rt △OCF 中,CF=22(5)1 , ∴CE=CF+EF=2+1=3, 而BE=BD+DE=2+1=3, ∴BC=3.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 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CD 的中点,将△BCE 沿BE 折叠后得到△BEF 、且点F 在矩形ABCD 的内部,将BF 延长交AD 于点G .若=,则= .【解答】解:连接GE .∵点E 是CD 的中点,∴EC=DE .∵将△BCE 沿BE 折叠后得到△BEF 、且点F 在矩形ABCD 的内部,∴EF=DE ,∠BFE=90°.在Rt △EDG 和Rt △EFG 中,∴Rt △EDG ≌Rt △EFG (HL ),∴FG=DG .∵=,∴设DG=FG=a,则AG=7a,故AD=BC=8a,则BG=BF+FG=9a,∴AB==4a,故==.故答案为:.15.(2018·四川宜宾·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B=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CE;②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95;③当A、F、C三点共线时,AE=;④当A、F、C三点共线时,△CEF≌△AEF.【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LB:矩形的性质.【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1中,当AE=EB时,∵AE=EB=EF,∴∠EAF=∠EFA,∵∠CEF=∠CEB,∠BEF=∠EAF+∠EFA,∴∠BEC=∠EAF,∴AF∥EC,故①正确,作EM⊥AF,则AM=FM,在Rt△ECB中,EC==,,∵∠AME=∠B=90°,∠EAM=∠CEB,∴△CEB∽△EAM,∴=,∴=,∴AM=,∴AF=2AM=95,故②正确,如图2中,当A、F、C共线时,设AE=x.则EB=EF=3﹣x,AF=13﹣2,在Rt△AEF中,∵AE2=AF2+EF2,∴x2=(﹣2)2+(3﹣x)2,∴x=,,∴AE=,故③正确,如果,△CEF≌△AEF,则∠EAF=∠ECF=∠ECB=30°,显然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湖北省宜昌·11分)在矩形ABCD中,AB=12,P是边AB上一点,把△PBC沿直线PC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G,过点B作BE⊥CG,垂足为E且在AD上,BE交PC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AD的中点,求证:△AEB≌△DEC;(2)如图2,①求证:BP=BF;②当AD=25,且AE<DE时,求cos∠PCB的值;③当BP=9时,求BE•EF的值.【分析】(1)先判断出∠A=∠D=90°,AB=DC再判断出AE=DE,即可得出结论;(2)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PGC=∠PBC=90°,∠BPC=∠GPC,进而判断出∠GPF=∠PFB即可得出结论;②判断出△ABE∽△DEC,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AE=9,DE=16,再判断出△ECF∽△GCP,进而求出PC,即可得出结论;③判断出△GEF∽△EAB,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矩形ABCD中,∠A=∠D=90°,AB=DC,∵E是AD中点,∴AE=DE,在△ABE和△DCE中,,∴△ABE≌△DCE(SAS);(2)①在矩形ABCD,∠ABC=90°,∵△BPC沿PC折叠得到△GPC,∴∠PGC=∠PBC=90°,∠BPC=∠GPC,∵BE⊥CG,∴BE∥PG,∴∠GPF=∠PFB,∴∠BPF=∠BFP,∴BP=BF;②当AD=25时,∵∠BEC=90°,∴∠AEB+∠CED=90°,∵∠AEB+∠ABE=90°,∴∠CED=∠ABE,∵∠A=∠D=90°,∴△ABE∽△DEC,∴,设AE=x,∴DE=25﹣x,∴,∴x=9或x=16,∵AE<DE,∴AE=9,DE=16,∴CE=20,BE=15,由折叠得,BP=PG,∴BP=BF=PG,∵BE∥PG,∴△ECF∽△GCP,∴,设BP=BF=PG=y,∴,∴y=,∴BP=,在Rt△PBC中,PC=,cos∠PCB==;③如图,连接FG,∵∠GEF=∠BAE=90°,∵BF∥PG,BF=PG,∴▱BPGF是菱形,∴BP∥GF,∴∠GFE=∠ABE,∴△GEF∽△EAB,∴,∴BE•EF=AB•GF=12×9=108.【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AB=CD,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D=CE、AE=CD,进而即可证出△ADE ≌△CED(SSS);(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F=∠EDF,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EF=DF,由此即可证出△D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CE,AB=AE,∴AD=CE,AE=CD.在△ADE和△CED中,,∴△ADE≌△CED(SSS).(2)由(1)得△ADE≌△CED,∴∠DEA=∠EDC,即∠DEF=∠EDF,∴EF=DF,∴△D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折叠的性质找出AD=CE、AE=CD;(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EF=∠EDF.18.(2018•江苏盐城•10分)如图,在以线段为直径的上取一点,连接、.将沿翻折后得到.(1)试说明点在上;(2)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求证:为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相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 【答案】(1)解:连接OC,OD,由翻折可得OD=OC,∵OC是⊙O的半径,∴点D在⊙O上。
人教版备考202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19 相似三角形(学生版)
人教版备考202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19 相似三角形一、单选题1.(2022九上·义乌期中)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最长边的比是( )A .1:2B .1:4C .1:16D .无法确定2.(2022九上·镇海区期中)如图示,已知∠1=∠2,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E 的是( )A .∠D =∠B B .∠C =∠AEDC .AB AD =AC AED .AB AD =BC DE3.(2022·泸县模拟)如图,已知∠1=∠2,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E 的是( )A .∠C =∠EB .∠B =∠ADEC .AB AD =BC DED .AB AD =AC AE4.(2022九上·拱墅期中)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若DE ∥BC ,AD AB =25,AE =6cm ,则AC 的长为( )A .9cmB .12cmC .15cmD .18cm5.(2022九上·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为AB 、AC 的中点,若S △ADE =2,则四边形DBCE 的面积为( )A.4B.6C.8D.106.(2022九上·镇海区期中)如图,点A,B,C,D为⊙O上的四个点,AC平分∠BAD,AC交BD 于点E,CE=4,CD=6,则AC的长为()A.8B.9C.10D.117.(2022九上·镇海区期中)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BC的平分线分别交弦AC和半圆于E和D,若BE=2DE,AB=4,则AE长为()A.2B.√2+1C.√6D.4√338.(2022九上·舟山期中)如图,梯形ABCD中,AB∥CD,∠A=90°,E在AD上,且CE平分∠BCD,BE•平分∠ABC,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有()①CDAB=DEAE;②CDAB=DEAB;③CEDE=BEAB;④CE2=CD×BC;⑤BE2=AE×BCA.2个B.3个C.4个D.5个9.(2022九上·新昌期中)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Q分别是AC,BC边上的动点(都不与线段端点重合),且AP=CQ,AQ、BP相交于点O.下列四个结论:①若PC=2AP,则BO=6OP;②若BC=8,BP=7,则PC=5;③AP2=OP⋅AQ;④若AB=3,则OC的最小值为√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填空题10.(2022九上·宁波期中)如图,在△ABC中,AM是中线,G是重心,GD∥BC,交AC于D.若BC=6,则GD=.11.(2022九上·闵行期中)已知△ABC∽△A′B′C′,顶点A、B、C分别与顶点A′、B′、C′对应,AD、A′D′分别是BC、B′C′边上的中线,如果BC=3,AD=6,B′C′=2,那么A′D′的长是.12.(2022九上·北仑期中)如图,已知AB⊥BD,ED⊥BD,C是线段BD的中点,且AC⊥CE,ED =1,BD=4,那么AB=.13.(2022九上·宝山期中)如图,矩形DEFG的边DE在△ABC的边BC上,顶点G、F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cm,DE=3cm,EF=2cm,那么△ABC的面积是cm2.14.(2022九上·南海月考)如图,在△ABC中,AB=8cm,AC=16cm,点P从点B开始沿BA边向点A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A开始沿AC边向点C以每秒4cm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B、A同时出发,经过秒钟△APQ与△ABC相似?15.(2022九上·乐山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和矩形AEGH中,AD∶AB=AH∶AE=1∶2.则DH∶CG∶BE=.16.(2022九上·宁波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把△ABE沿直线BE翻折得到△FBE,连接CF并延长交BE的延长线于点P.若AB=5,AE=1.则∠P=,PC=.三、作图题17.(2022九上·海曙期中)如图是8×6的正方形网格,已知△ABC,请按下列要求完成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结论).(1)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 1B 1C 1,请在图1中作出△A 1B 1C 1. (2)在图2中,在AC 所在直线的左侧找一格点E ,画∠AEC=∠B. (3)在图3中,仅用无刻度直尺在线段AC 上找一点M ,使得AM MC =23.18.(2022九上·金华月考)如图,在4×8的网格中,已知格点△ABC (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顶点在格点处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图1、图2中分别画一个格点三角形(所画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使其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与△ABC 有一公共角; (2)与△ABC 相似但不全等.四、解答题19.(2022·泸县模拟)已知:D 、E 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AB =8,AD =3,AC =6,AE =4,求证:△ABC ∼△AED .20.如图,∠CAB =∠CBD ,AB =4,AC =6,BD =7.5,BC =5,求CD 的长.21.(2021·广东)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连接BE,将△ABE沿BE折叠得到△FBE,BF交AC于点G,求CG的长.22.(2021·光明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4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以AB为直径作圆O1,过B作圆O1的切线交x轴于点C.(1)求C点的坐标;(2)设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CD=BC,P为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异于B,C),过P点作x轴的平行线交AB于M,交DA的延长线于N,试判断PM+PN的值是否为定值,如果是,则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五、综合题23.(2022九上·宁波期中)定义:若一动点P到一条线段AB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满足PA=4PB,则称P 为线段AB的KZ点,但点P不是线段BA的KZ点.(1)如图1,在RtΔABC中,∠C=90°,AB=17,若点C是线段AB的KZ点,求AC的长.(2)如图2,在ΔABC中,D是边AB上一点,连结CD,若点A分别是线段CD,线段BC的KZ点.求证:C是线段BD的KZ点(提示:证明△ADC与△ACB相似).(3)如图3,在菱形ABCD中,AB=8,∠B=120°,点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满足∠AEF= 120°.连结AF,若点E是线段AF的KZ点.求DF的长.24.(2022九上·宁波期中)如图1,在Rt△ACB中,∠ACB=90°,AC=4,BC=3,D是斜边AB上一动点(0<AD<3.2),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作圆A交AC于点F,连结CD并延长交圆A于点E,连结AE,DF.(1)求证:∠FAE=2∠FDC.(2)如图2,若AE∥CB,求EC的长.(3)如图3①若AD平分∠FAE,求圆A的半径长;②当点D在斜边AB上运动时,直接写出CD⋅DE的最大值.25.(2022九上·镇海区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BD平分∠ABC,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连结AE交BD于点F. 已知∠AFD=∠ADB+∠CDE,(1)①假设∠ABD=α,则∠AFD=.②证明:AB=AE;(2)若AB2=BF⋅BD,AD=2,求CB的长;(3)若CE=2,AB=8,求DE的长.26.(2022九上·镇海区期中)(1)【基础巩固】如图1,在△ABC中,D,E,F分别为AB,AC,BC上的点,DE∥BC,AF交DE于点G,求证:DGEG=BF CF.(2)【尝试应用】如图2,已知D、E为△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满足BD=2DE=4CE,一条平行于AB的直线分别交AD、AE和AC于点L、M和N,求LMMN的值.(3)【拓展提高】如图3,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一个动点,AB=3,延长CD至点F,使DF=2DE,连接CG,求CG的最小值.27.(2022九上·闵行期中)已知,在ΔABC中,∠ACB=90°,AC=6,BC=8,点D、E分别在边AB、BC上,且均不与顶点B重合,∠ADE=∠A(如图1所示),设AD=x,BE=y.(1)当点E与点C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AD的长;(2)在图1中当点E不与点C重合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定义域;(3)我们把有一组相邻内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请阅读理解以上定义,完成问题探究:如图1,设点F在边AB上,CE=3,如果四边形ACEF是等邻角四边形,求线段AF的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它们的相似比为1: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答即可.2.【答案】D【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1=∠2∴∠CAB=∠EADA、∠D=∠B,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ABC∽△ADE,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C=∠AED,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ABC∽△ADE,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ABAD=ACAE,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那么△ABC∽△ADE,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ABAD=BCDE,∠B与∠D的大小无法判断,即无法判定△ABC∽△ADE,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由∠1=∠2可推出∠CAB=∠EAD,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添加∠B=∠D或∠C=∠AED,根据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以添加AB AD=ACAE,从而一一判断得出答案.3.【答案】C【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1=∠2,∴∠BAC=∠DAE,A、∵∠C=∠E,∠BAC=∠DAE,∴△ABC∽△ADE,故A不符合题意;B、∵∠BAC=∠DAE,∠B=∠ADE,∴△ABC∽△ADE,故B不符合题意;C、∵∠BAC=∠DAE,ABAD=BC DE,∴△ABC 与△ADE 不相似,故C 符合题意; D 、∵∠BAC=∠DAE ,AB AD =AC AE ,∴△ABC ∽△ADE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由∠1=∠2可证得∠BAC=∠DAE ,要使△ABC ∽△ADE ,可以添加另外两组对应角中的一组对应角相等,可对A ,B 作出判断;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对C ,D 作出判断.4.【答案】C【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DE ∥BC ,AD AB =25,∴△ADE ∽△ABC ,∴AE AC =AD AB =25,∵AE =6cm ,∴AC =52AE =52×6=15(cm ),∴AC 的长为15cm. 故答案为:C.【分析】易证△ADE ∽△ABC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5.【答案】B【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D 、E 为AB 、AC 的中点,∴DE 为△ABC 的中位线, ∴DE ∥BC ,DE=12BC ,∴△ADE ∽△ABC ,∴S △ADE S △ABC =(DE BC )2=14∴S △ABC =4S △ADE =8∴S 四边形DBCE =S △ABC −S △ADE =8-2=6. 故答案为:B.【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DE ∥BC ,则△ADE ∽△ABC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ABC的面积,即可由S四边形DBCE=S△ABC−S△ADE求出四边形DBCE的面积.6.【答案】B【知识点】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析】【解答】解:∵AC平分∠BAD,∴BC⌢=CD⌢,∴∠BDC=∠CAD,∵∠ACD=∠DCE,∴△CDE∽△CAD,∴CD:AC=CE:CD,∴CD2=AC•CE,∴62=4(4+AE),∴AE=5,∴AC=AE+CE=9,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DC=∠CAD=∠BAC,又∠ACD=∠DCE,可推出△CDE∽△CA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CD:AC=CE:CD,代入数值,求解可得AE,进而根据AC=AE+CE算出答案.7.【答案】D【知识点】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析】【解答】解:∵∠CDB=∠CAB,∠DCA=∠DBA∴△CBE∽△ABE∴CDAB=DEBE=12∴CD=12AB=2∵BD平分∠ABC∴∠CBD=∠ABD∴∠DAC=∠CBD=∠ABD=∠ACD ∴AD=CD=2∵AB是半圆的直径,∴∠ADB=90°∴sin∠ABD=ADAB=24=12∴∠ABD=30°∴∠DAE=30°∴AE=ADcos30°=4√3 3,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CDB=∠CAB,∠DCA=∠DBA,根据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CBE∽△ABE,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CD=2,根据圆周角定理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DAC=∠CBD=∠ABD=∠A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C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DB=90°,进而根据正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得∠ABD=30°,进而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由AE=ADcos30°可算出答案.8.【答案】B【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F⊥BC于点F,∵梯形ABCD,AB∥CD,∠A=90°,∴∠A+∠D=90°,∠DCB+∠ABC=180°,∴∠D=90°,∴DE⊥CD,EA⊥AB∵CE平分∠BCD,BE•平分∠ABC ,∴DE=EF=EA,∠DCB=2∠ECB,∠ABC=2∠EBC,∴∠ECB+∠EBC=90°,∴∠CEB=90°;在Rt△CDE和Rt△CFE中{CE=CEDE=FE∴Rt△CDE≌Rt△CFE(HL)∴CD=CF,同理可证AB=BF,∵∠DEC+∠DCE=90°,∠DEC+∠AEB=90°,∴∠DCE=∠AEB,∵∠D=∠A=90°,∴△CDE∽△EAB,∴CDAE=DEAB,CEDE=BEAB,故③正确,①②错误;∵∠CFE=∠CBE=90°,∠ECF=∠ECB,∴△ECF∽△BCE,∴CFEC=ECBC∴CE2=CD×BC,故④正确;同理可证△BEF∽△BCE,∴BE2=BF×BC=AE×BC,故⑤正确;∴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③④⑤,一共3个.故答案为:B【分析】过点E作EF⊥BC于点F,利用梯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A+∠D=90°,∠DCB+∠ABC=18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DE=EF=EA,∠DCB=2∠ECB,∠ABC=2∠EBC,从而可推出∠CEB=90°;利用HL证明Rt△CDE≌Rt△CF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CD=CF,同理可知AB=BF;再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CDE∽△E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对①②③作出判断;同理可证得△ECF∽△BC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证得CE2=CD×BC,可对④作出判断;同理可证得BE2=AE×BC,可对⑤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9.【答案】A【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P=CQ,∴CP=BQ,∵PC=2AP,∴BQ=2CQ ,如图,过P 作PD ∥BC 交AQ 于D ,∴△ADP ∽△AQC ,△POD ∽△BOQ ,∴PD CQ =AP AC =13,PD BQ =OP BO ,∴CQ=3PD , ∴BQ=6PD ,∴BO=6OP ;故①正确; 过B 作BE ⊥AC 于E , 则CE=12AC=4,∵∠C=60°, ∴BE=4√3,∴PE=√PB 2−BE 2=1,∴PC=4+1=5,或PC=4-1=3,故②错误; 在等边△ABC 中,AB=AC ,∠BAC=∠C=60°, 在△ABP 与△CAQ 中, {AB =AC ∠BAP =∠C AP =CQ, ∴△ABP ≌△ACQ (SAS ), ∴∠ABP=∠CAQ ,PB=AQ , ∵∠APO=∠BPA , ∴△APO ∽△BPA , ∴AP PB =OP AP,∴AP 2=OP•PB ,∴AP 2=OP•AQ.故③正确;以AB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NAB ,连接CN ,∴∠NAB=∠NBA=60°,NA=NB , ∵∠PBA=∠QAC ,∴∠NAO+∠NBO=∠NAB+∠BAQ+∠NBA+∠PBA =60°+∠BAQ+60°+∠QAC =120°+∠BAC =180°,∴点N ,A ,O ,B 四点共圆,且圆心即为等边三角形NAB 的中心M , 设CM 于圆M 交点O′,CO′即为CO 的最小值, ∵NA=NB ,CA=CB , ∴CN 垂直平分AB , ∴∠MAD=∠ACM=30°, ∴∠MAC=∠MAD+∠BAC=90°, 在Rt △MAC 中,AC=3,∴MA=AC•tan ∠ACM=√3,CM=2AM=2√3, ∴MO′=MA=√3,即CO 的最小值为√3,故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 ,由已知条件可知AP=CQ ,则CP=BQ ,结合PC=2AP 可得BQ=2CQ ,过P 作PD ∥BC 交AQ 于D ,易证△ADP ∽△AQC ,△POD ∽△BOQ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Q=3PD ,则BQ=6PD ,据此判断①;过B 作BE ⊥AC 于E ,则CE=12AC=4,利用勾股定理可得PE ,进而判断②;利用SAS 证明△ABP ≌△ACQ ,得到∠ABP=∠CAQ ,PB=AQ ,证明△APO ∽△BPA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③;以AB 为边作等边△NAB ,连接CN ,则∠NAO+∠NBO=180°,故点N ,A ,O ,B 四点共圆,且圆心即为等边△NAB 的中心M ,设CM 于圆M 交点O′,CO′即为CO 的最小值,易知∠MAD=∠ACM=30°,∠MAC=90°,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MA、CM,据此判断④.10.【答案】2【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解析】【解答】解:∵AM是中线,BC=6,∴BM=CM=3,∵G是重心,∴AGAM=23,∵GD∥BC,∴△AGD∽△AMC,∴DGMC=AGAM=23,∴DG3=23,∴DG=2.故答案为:2.【分析】易得MB=CM=3,根据重心的性质可得AGAM=23,根据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得△AGD∽△AMC,进而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DG的长.11.【答案】4【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BC=3,AD=6,B′C′=2,∴BC:B′C′=AD:A′D′,∴6:A′D′=3:2,∴A′D′的长是4,故答案为:4【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B′C′=AD:A′D′,再将数据代入求出A′D′的长即可。
图形变换模型之翻折(折叠)模型(学生版)-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
图形变换模型之翻折(折叠)模型几何变换中的翻折(折叠、对称)问题是历年中考的热点问题,试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翻折问题,以矩形对称最常见,变化形式多样。
无论如何变化,解题工具无非全等、相似、勾股以及三角函数,从条件出发,找到每种对称下隐藏的结论,往往是解题关键。
本专题以各类几个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等)为背景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知识储备】翻折和折叠问题其实质就是对称问题,翻折图形的性质就是翻折前后图形是全等的,对应的边和角都是相等的。
以这个性质为基础,结合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设方程思想来考查。
解决翻折题型的策略:1)利用翻折的性质:①翻折前后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结合相关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3)运用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
模型1.矩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2023·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的边OB,OA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点D在BC边上,将矩形AOBC沿AD折叠,点C恰好落在边OB上的点E处.若OA=8,OB= 10,则点D的坐标是.2(2023春·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8,E是BC的中点,将△ABE 沿直线AE翻折,点落B在点F处,连结CF,则CF的长为()A.6B.325C.35 D.2543(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M落在边AD上(点M不与点A,D重合),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折痕分别与边AB,CD交于点E, F,连接BM.(1)求证:∠AMB=∠BMP;(2)若DP=1,求MD的长.4(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点E为边AB上的动点,连接EO并延长交CD于点F.将四边形AEFD沿着EF翻折,得到四边形A EFD ,边A E交边BC于点G,连接OG、OC,则△OGC的面积的最小值为()A.18-3B.92+37 C.12-372D.6+3725(2023春·辽宁抚顺·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0,点E、G分别在BC、AB上,将△DCE、△BEG分别沿DE、EG翻折,翻折后点C与点F重合,点B与点P重合.当A、P、F、E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线段GP长为()A.832 B.83C.53D.5326(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如图1,小华将矩形纸片ABCD先沿对角线BD折叠,展开后再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BD上,点B的对应点记为B ,折痕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活动猜想】(1)如图2,当点B 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BEDF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答:.【问题解决】(2)如图3,当AB=4,AD=8,BF=3时,求证:点A ,B ,C在同一条直线上.【深入探究】(3)如图4,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始终有A B 与对角线AC平行?请说明理由.(4)在(3)的情形下,设AC与BD,EF分别交于点O,P,试探究三条线段AP,B D,EF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模型2.正方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7(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F为CD边的中点,点P是AD边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一动点,连接BP.将△ABP沿BP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E,则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A.27B.25-4C.34D.37-28(2023·广西玉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取一点E,连接CE,将△BCE沿CE翻折,点B恰好与对角线AC上的点F重合,连接DF,若BE=2,则△CDF的面积是()A.1+324B.32+4 C.62+8 D.3229(2023·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 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则下列结论:①△ABG≌△AFG;②∠AGB +∠AED=135°③GF=3;④AG⎳CF;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0(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F分别在边AD、BC上,将正方形沿着EF翻折,点B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B 处,如果四边形ABFE与四边形EFCD的面积比为3∶5,那么线段FC的长为.11(2023·江苏·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定义:将宽与长的比值为22n+1-12n(n为正整数)的矩形称为n阶奇妙矩形.(1)概念理解:当n=1时,这个矩形为1阶奇妙矩形,如图(1),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黄金矩形,它的宽(AD)与长CD的比值是.(2)操作验证:用正方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如图(2)):第一步:对折正方形纸片,展开,折痕为EF,连接CE;第二步:折叠纸片使CD落在CE上,点D的对应点为点H,展开,折痕为CG;第三步:过点G折叠纸片,使得点A、B分别落在边AD、BC上,展开,折痕为GK.试说明:矩形GDCK是1阶奇妙矩形. (3)方法迁移:用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出一个2阶奇妙矩形.要求:在图(3)中画出折叠示意图并作简要标注.(4)探究发现:小明操作发现任一个n阶奇妙矩形都可以通过折纸得到.他还发现:如图(4),点E为正方形ABCD边AB上(不与端点重合)任意一点,连接CE,继续(2)中操作的第二步、第三步,四边形AGHE的周长与矩形GDCK的周长比值总是定值.请写出这个定值,并说明理由.模型3.菱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2(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B、D重合),折痕为EF,若DG=2,BG=6,则BE的长为.13(2023·安徽·统考一模)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M是AD边的中点,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结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 ).A.7B.7-1C.3D.214(2023·山东枣庄·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4,∠A=60°,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G分别在边AB,AD上,则EF的长为()A.72B.12C.74D.2315(2023春·湖北十堰·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C=60°,E是CD边的中点,将菱形纸片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直线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F,FG与CD交于点H,有如下结论:①∠CFH=30°;②DE=33AE;③CH=GH;④S△ABF:S四边形AFCD=3:5,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2023·浙江·九年级期末)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的菱形ABCD如图所示,点O为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折叠菱形,使B,B 两点重合,MN是折痕.若B M=1,则CN的长为.17(2023秋·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BC=4,∠B=120°,点E是AD的中点,点F是AB上一点,以EF为对称轴将△EAF折叠得到△EGF,以CE为对称轴将△CDE折叠得到△CHE,使得点H落到EG上,连接A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EF=90°B.CE∥AGC.FG=1.6D.CFAB =145模型4.三角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8(2023·内江九年级期中)如图,在Rt△ABC的纸片中,∠C=90°,AC=7,AB=25.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将△ADB折叠得到△ADB ,AB 与边BC交于点E.若△DEB 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19(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数学中考真题)如图,在Rt△ABC中,∠ABC=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D作DE∥BC交AC于点E,将△DEC沿DE折叠得到△DEF,DF交AC于点G.若AGGE =73,则tan A=.20(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AC的中点,将BCD沿BD折叠得到△BED,连接AE.若DE⊥AB于点F,BC=10,则AF的长为.21(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DE平分等边△ABC的面积,折叠△BDE得到△FDE,AC分别与DF,EF相交于G,H两点.若DG=m,EH=n,用含m,n的式子表示GH的长是.模型5.圆中的翻折模型(弧翻折必出等腰)如图,以圆O的一条弦BC为对称轴将弧BC折叠后与弦AB交于点D,则CD=CA特别的,若将弧BC折叠后过圆心,则CD=CA,∠CAB=60°22(2022秋·浙江宁波·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 =BC =4,把弧AB 沿弦AB 向下折叠交BC 于点D ,若点D 为BC 中点,则AC 长为()A.1B.2C.22D.623(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为圆上一点,∠BAC =20°,将劣弧AC 沿弦AC 所在的直线翻折,交AB 于点D ,则∠ACD 的度数等于( ).A.40°B.50°C.80°D.100°24(2023·浙江宁波·校考一模)如图,⊙O 的半径为4.将⊙O 的一部分沿着弦AB 翻折,劣弧恰好经过圆心O .则这条劣弧的弧长为.25(2022春·湖北荆州·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 为⊙O 的直径,将BC沿BC 翻折,翻折后的弧交AB 于D .若BC =45,sin ∠ABC =5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56π-2B.253π-2 C.8 D.1026(2023·河南商丘·统考二模)如图,在扇形OBA 中,∠AOB =120°,点C ,D 分别是AB 和OA 上的点,且CD ∥OB ,将扇形沿CD 翻折,翻折后的A C 恰好经过点O .若OA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7(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B 上,将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连接AC ,CD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①AC =CD ;②AD =BD ;③AC +BD =BC ;④CD 平分∠ACBA.1B.2C.3D.428(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弦,先将BC 沿BC 翻折交AB 于点D .再将BD 沿AB 翻折交BC 于点E .若BE =DE ,设∠ABC =α,则α所在的范围是()A.21.9°<α<22.3°B.22.3°<α<22.7°C.22.7°<α<23.1°D.23.1°<α<23.5°29(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如图,将⊙O 沿弦AB 折叠,使折叠后的弧恰好经过圆心O ,点P 是优弧AMB 上的一个动点(与A 、B 两点不重合),若⊙O 的半径是2cm ,则△APB 面积的最大值是cm 2课后专项训练1(2023·浙江·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BC上,连接AF,将△ABF沿AF翻折,使点B的对应点恰为点E,则AF的长为()A.5B.233C.433D.1032(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数学真题)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先对折矩形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 ﹐同时得到线段BN,MN.观察所得的线段,若AE=1,则MN=()A.32B.1 C.233D.2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矩形ABCD的边AD=5,OA:OD=1:4,将矩形ABCD沿直线OE折叠到如图所示的位置,线段OD1恰好经过点B,点C落在y轴的点C1位置,点E的坐标是()A.1,2B.-1,2C.5-1,2D.1-5,2 4(2023·福建莆田·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B上,将弧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5,AB =45,则AC 的长是()A.5π2B.25π4C.10π3D.4π5(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如图,AB 是半径为4的⊙O 的弦,且AB =6,将AB 沿着弦AB 折叠,点C 是折叠后的AB 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BC 交⊙O 于点D ,点E 是CD 的中点,连接EO .则EO 的最小值为.6(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6,BC =6.点E 为边BC 的中点,点F 为边AD 上一点,将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点B 的对应点为点B ,过点B 作B H ⊥BC 于点H ,若B H =22,则FD 的长是.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 沿过点C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射线CA 上的点E 处,折痕CP 交AD 于点P .若∠ABC =30°,AP =2,则PE 的长等于.8(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AC =4cm ,BC =3cm ,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DE的长是.9(2023秋·四川雅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在Rt△ACB中,∠ACB=90°,点D在边AB上,连接CD,将△ADC沿直线CD翻折,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E处,若AC=6,BE=2,则DE的长是.10(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小宇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长边CD上的点A处,并得到折痕DE,小宇测得长边CD=8,则四边形A EBC的周长为.1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中,AB=6,BC=8,∠ABC=120°,点E是AD上一动点,将△ABE沿BE折叠得到△A BE,当点A 恰好落在EC上时,DE的长为.12(2023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7cm,BC=8cm,现将矩形沿EF 折叠,点C翻折后交AB于点G,点D的对应点为点H,当BG=4cm时,线段GI的长为cm.13(2023春·安徽安庆·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C 与AD 相交于点E ,若AB =3,AE =1,则BC 的长为.14(2023春·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B =90°,AB =2,点D ,E 分别为AB ,BC 上的动点,将纸片沿DE 翻折,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如图(2),再将纸片沿B E 翻折,点C 的对应点为C ,如图(3).当△DB E ,△B C E 的重合部分(即阴影部分)为直角三角形时,CE 的长为.15(2022·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扇形AOB 中,点C ,D 在AB 上,将CD 沿弦CD 折叠后恰好与OA ,OB 相切于点E ,F .已知∠AOB =120°,OA =6,则EF 的度数为;折痕CD 的长为.16(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如图,⊙O 的半径为2cm ,AB 为⊙O 的弦,点C 为AB 上的一点,将AB 沿弦AB 翻折,使点C 与圆心O 重合,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与根号)17(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使点B 的对应点M 落在边AD 上(点M 不与点A ,D 重合),点C 落在点N 处,MN 与CD 交于点P ,折痕分别与边AB ,CD 交于点E ,F ,连接BM .(1)求证:∠AMB =∠BMP ;(2)若DP =1,求MD 的长.18(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数学小组发现国旗上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对此三角形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展开探究.探究发现:如图1,在△ABC 中,∠A =36°,AB =AC .(1)操作发现:将△ABC 折叠,使边BC 落在边BA 上,点C 的对应点是点E ,折痕交AC 于点D ,连接DE ,DB ,则∠BDE =°,设AC =1,BC =x ,那么AE =(用含x 的式子表示);(2)进一步探究发现:底BC 腰AC =5-12,这个比值被称为黄金比.在(1)的条件下试证明:底BC 腰AC=5-12;拓展应用:当等腰三角形的底与腰的比等于黄金比时,这个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例如,图1中的△ABC 是黄金三角形.如图2,在菱形ABCD 中,∠BAD =72°,AB =1.求这个菱形较长对角线的长.19(2023秋·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综合与实践: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在矩形ABCD 中,E 为AB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CE 、CF ,分别将△BCE 和△CDF 沿CE 、CF 翻折,点D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 、H ,且C 、H 、G 三点共线.(1)如图1,若F 为AD 边的中点,AB =BC =6,点G 与点H 重合,则∠ECF = °,BE = ;(2)如图2,若F 为AD 的中点,CG 平分∠ECF ,AB =2+1,BC =2,求∠ECF 的度数及BE 的长;(3)AB =5,AD =3,若F 为AD 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BE 的长.20(2022·广西南宁·统考三模)综合实践: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上,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了如下的操作及问题:如图1,同学们先画出半径为10cm 的⊙O 1,将圆形纸片沿着弦AB 折叠,使对折后劣弧AB 恰好过圆心O 1,同学们用尺子度量折痕AB 的长约为18cm ,并且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度量的结果是正确的.验证如下:如图1,过点O 1作O 1F ⊥AB 于点F ,并延长O 1F 交虚线劣弧AB 于点E ,∴AB =2AF ,由折叠知,EF =O 1F =12O 1E =12×10=5(cm ),连接O 1A ,在Rt △O 1FA 中,O 1A =10,根据勾股定理得,AF =O 1A 2-O 1F 2=102-52=53(cm ),∴AB =2AF =103≈10×1.732≈17.732(cm ),通过计算:17.732≈18,同学们用尺子度量折痕AB 的长约为18cm 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进一步研究以下问题:(1)如图2,⊙O 2的半径为10cm ,AB 为⊙O 2的弦,O 2C ⊥AB ,垂足为点C ,劣弧AB 沿弦AB 折叠后经过O 2C 的中点P ,求弦A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3,在⊙O 3中劣弧AB 沿弦AB 折叠后与直径CB 相交于点Q ,若CQ =8cm ,BQ =12cm ,求弦A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专题51 巧用图形的翻折解决几何问题(解析版)
专题51 巧用图形的翻折解决几何问题多年一些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很多有关矩形纸片折叠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实践性强,需要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规律为利用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对应相等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注意:必有等边,必有等角。
观察并关注通过折叠新构建的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
通过解设表示相关数量,建立等量关系(多数情况利用勾股定理)。
解方程,得答案图形的折叠: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15,点E 在边DC 上,联结AE ,△ADE 沿直线AE 翻折后点D 落到点F ,过点F 作FG △AD ,垂足为G .如果AD =3GD ,那么DE =_____.【答案】 【解析】思路如下:如图,过点F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M ,交DC 于N .因为AD =15,当AD =3GD 时,MF =AG =10,FN =GD =5.在Rt△AMF 中,AF =AD =15,MF =10,所以AM =.设DE =m ,那么NE =m .由△AMF △△FNE ,得AM FNMF NE =,即10=.解得m =. 【精典例题】1、在△ABC 中,已知∠A =80°,∠C =30°,现把△CDE 沿DE 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 ,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 沿DE 折叠在四边形ADEB 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 沿DE 折叠覆盖∠A ,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 沿DE 斜向上折叠,探求∠1、∠2、∠C 的关系.解:(1)∠1+∠2=180°﹣2∠CDE+180°﹣2∠CED=360°﹣2(∠CDE+∠CED)=360°﹣2(180°﹣∠C)=2∠C=60°;(2)连接DG,∠1+∠2=180°﹣∠C′﹣(∠ADG+∠AGD)=180°﹣30°﹣(180°﹣80°)=50°;(3)∠2﹣∠1=180°﹣2∠CED﹣(2∠CDE﹣180°)=360°﹣2(∠CDE+∠CED)=360°﹣2(180°﹣∠C)=2∠C所以:∠2﹣∠1=2∠C.2、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P处,折痕为EC,连接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1)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2)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解:(1)由折叠得到BE=PE,EC⊥PB,∵E为AB的中点,∴AE=EB=PE,∴AP⊥BP,∴AF∥EC,∵四边形ABCD是矩形,∴AE∥FC,∴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2)过P作PM⊥DC,交DC于点M,在Rt△EBC中,EB=3,BC=4,根据勾股定理得:EC==5,∵S△EBC=EB•BC=EC•BQ,∴BQ==,由折叠得:BP=2BQ=,在Rt△ABP中,AB=6,BP=,根据勾股定理得:AP==,∵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AF=EC=5,FC=AE=3,∴PF=5﹣=,∵PM∥AD,∴=,即=,解得:PM=,则S△PFC=FC•PM=×3×=.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落在边AD上的E点处,折痕的一端G点在边BC上.(1)如图1,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B边上且AE=4时,求AF的长(2)如图2,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D边上且BG=10时,①求证:EF=EG.②求AF的长.(3)如图3,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D边上,B点的对应点E在长方形内部,E到AD的距离为2cm,且BG=10时,求AF的长.(1)解:∵纸片折叠后顶点B落在边AD上的E点处,∴BF=EF,∵AB=8,∴EF=8﹣AF,在Rt△AEF中,AE2+AF2=EF2,即42+AF2=(8﹣AF)2,解得AF=3;(2)①证明:∵纸片折叠后顶点B落在边AD上的E点处,∴∠BGF=∠EGF,∵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AD∥BC,∴∠BGF=∠EFG,∴∠EGF=∠EFG,∴EF=EG;②解:∵纸片折叠后顶点B落在边AD上的E点处,∴EG=BG=10,HE=AB=8,FH=AF,∴EF=EG=10,在Rt△EFH中,FH===6,∴AF=FH=6;(3)解:法一:如图3,设EH与AD相交于点K,过点E作MN∥CD分别交AD、BC于M、N,∵E到AD的距离为2cm,∴EM=2,EN=8﹣2=6,在Rt△ENG中,GN===8,∵∠GEN+∠KEM=180°﹣∠GEH=180°﹣90°=90°,∠GEN+∠NGE=180°﹣90°=90°,∴∠KEM=∠NGE,又∵∠ENG=∠KME=90°,∴△GEN∽△EKM,∴==,即==,解得EK=,KM=,∴KH=EH﹣EK=8﹣=,∵∠FKH=∠EKM,∠H=∠EMK=90°,∴△FKH∽△EKM,∴=,即=,解得FH=,∴AF=FH=.法二:如图4,设EH与AD相交于点K,过点E作MN∥CD分别交AD、BC于M、N,过点K作KL∥CD 交BC于点L,连接GK,∵E到AD的距离为2cm,∴EM=2,EN=8﹣2=6,在Rt△ENG中,GN===8,设KM=a,在△KM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KE2=KM2+ME2=a2+4,在△KE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GK2=GE2+KE2=102+a2+4,在△GKL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GK2=GL2+KL2=(8﹣a)2+82,即102+a2+4=(8﹣a)2+82,解得:a=,故KE=,∴KH=EH﹣EK=8﹣=,设FH=b,在△KFH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KF2=KH2+FH2,∵KF=KA﹣AF=BL﹣AF=(BG+GN﹣KM)﹣AF=10+8﹣﹣b=﹣b,即:(﹣b)2=()2+b2,解得:b=,∴AF=FH=.4、如图,矩形纸片ABCD ,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 ),点A 和点B 都与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的点F 处.(1)判断△AMP ,△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2)如果AM=1,sin△DMF=53,求AB 的长. 【解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A=△B=△C=90°,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PQ=△AMP=△DQC ,所以△AMP△△BPQ△△CQD ;(2)先证明MD=MQ ,然后根据sin△DMF=53=MD DF DFMD=35,设DF=3x ,MD=5x ,再分别表示出AP ,BP ,BQ ,根据△AMP△△BPQ ,列出比例式解方程求解即可.解:(1)△AMP△△BPQ△△CQD.△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90°.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PM=△EPM ,△EPQ=△BPQ.△△APM+△BPQ=△EPM+△EPQ=90°.△△APM+△AMP=90°,△△BPQ=△AMP.△△AMP△△BPQ.同理:△BPQ△△CQD.根据相似的传递性可得△AMP△△CQD ;(2)△AD△BC ,△△DQC=△MDQ.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QC=△DQM.△△MDQ=△DQM.△MD=MQ.△AM=ME ,BQ=EQ ,△BQ=MQ -ME=MD -AM. △sin△DMF=53=MD DF ,则设DF=3x ,MD=5x ,则BP=PA=PE=23x ,BQ=5x -1. △△AMP△△BPQ ,△BQ AP BP AM =,即1-x 52x 32x 31=,解得x=92(舍去)或x=2,△AB=6. 5、发现(1)如图1,把△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请你判断∠1+∠2与∠A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思考(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00°,求∠BIC的度数;拓展(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 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1+∠2=2∠A;理由:根据翻折的性质,∠ADE=(180°﹣∠1),∠AED=(180°﹣∠2),∵∠A+∠ADE+∠AED=180°,∴∠A+(180﹣∠1)+(180﹣∠2)=180°,整理得2∠A=∠1+∠2;(2)由(1)∠1+∠2=2∠A,得2∠A=100°,∴∠A=50°∵IB平分∠ABC,IC平分∠ACB,∴∠IBC+∠ICB=(∠ABC+∠ACB)=(180°﹣∠A)=90°﹣∠A,∴∠BIC=180°﹣(∠IBC+∠ICB)=180°﹣(90°﹣∠A)=90°+×50°=115°;(3)∵BF⊥AC,CG⊥AB,∴∠AFH+∠AGH=90°+90°=180°,∠FHG+∠A=180°,∴∠BHC=∠FHG=180°﹣∠A,由(1)知∠1+∠2=2∠A,∴∠A=(∠1+∠2),∴∠BHC=180°﹣(∠1+∠2).6、如图,△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1)探究图1:如果沿直线DE折叠,则∠BDA′与∠A的关系是;(2)探究图2:如果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探究图3:如果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探究图4:若将四边形纸片ABCD折成图4的形状,直接写出∠DE A′、∠CF B′、∠A和∠B四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解:(1)∠BDA′=2∠A,理由:∵△ABC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图①,∴∠A=∠AA′D,∴∠BDA′=∠A+∠AA′D=2∠A;故答案为:∠BDA′=2∠A;(2)∠BDA′+∠CEA′=2∠A,理由:图②,连结AA′,∵∠BDA′=∠1+∠2,∠CEA=∠3+∠4,∴∠BDA′+∠CEA=∠1+∠3+∠2+∠4=∠A+∠A′,而∠A=∠AA′D,∴∠BDA′+∠CEA′=2∠A;(3)∠BDA′﹣∠CEA′=2∠A.理由如下:图③,由翻折可得:∠A′=∠A,∠DEA′=∠DEA,∠A′DE=∠ADE,由内角和性质得:(∠A′+∠A)+(∠DEA′+∠DEA)+(∠A′DE+∠ADE)=360°,∴2∠A+(180°+∠CEA′)+(180°﹣∠BDA′)=360°∴2∠A+∠CEA′﹣∠BDA′=0,∴∠BDA′﹣∠CEA′=2∠A;(4)由折叠性质得∠A′EF=∠AEF,∠B′FE=∠BFE,∴∠1+∠2=180°﹣(∠A′EF+∠AEF)+180°﹣(∠B′FE+∠BFE)=180°﹣2∠AEF+180°﹣2∠BFE=360°﹣2(360°﹣∠A﹣∠B)=2(∠A+∠B)﹣360°.故答案为∠1+∠2=2(∠A+∠B)﹣360°.。
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一)
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一)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简介该问题是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相关问题及解释说明以下是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解释说明:1.什么是翻折问题?–解释:翻折问题是指给定一张平面图形,通过折叠或翻折来得到新的图形或特定属性。
2.翻折问题有哪些应用?–解释:翻折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折叠纸飞机、纸盒等;在几何学中,其应用包括判定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等。
3.如何解决一个翻折问题?–解释:解决一个翻折问题需要先理解给定的图形、折叠方式和要求的结果,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践操作来找到解决方案。
4.有哪些常见的翻折问题?–解释:常见的翻折问题包括:给定一个正方形纸张,如何将其折叠成一个三角形;给定一个长方形纸张,如何将其折叠成一个心形等。
5.翻折问题与几何学有何关联?–解释:翻折问题与几何学密切相关,通过翻折可以展现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抽象概念。
6.翻折问题对学生的培养有何益处?–解释:翻折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理解。
7.有哪些解决翻折问题的方法?–解释:解决翻折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试错法、逆向思维、构造法等,具体方法取决于问题的要求和复杂程度。
8.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翻折问题的能力?–解释:培养学生解决翻折问题的能力需要多进行练习和实践,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几何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培养。
9.翻折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解释:翻折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0.如何将翻折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将翻折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通过引入几何形状的属性、相关定理和公式等方式,以及与代数、数学模型等内容的结合。
通过解决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正方形翻折问题归纳
正方形翻折问题归纳正方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几何图形,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正方形也是几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图形,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几何学中,翻折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它可以用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归纳正方形翻折问题的常见类型和解决方法。
一、正方形翻折问题的类型正方形翻折问题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其中几种比较常见的类型:1. 正方形翻折成三角形2. 正方形翻折成矩形3. 正方形翻折成多边形4. 正方形一边翻折到所在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上5. 正方形四角翻折到所在平面的中心线上二、正方形翻折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正方形翻折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分析和证明。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翻折前后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翻折后的图形,利用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证明。
以下是解决正方形翻折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1. 辅助线法:在翻折后的图形上添加一些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 勾股定理: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证明一些几何问题。
3. 相似三角形: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一些几何问题。
4. 面积法:可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定理来证明一些几何问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对一些典型的正方形翻折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些例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解决正方形翻折问题。
例题1:将正方形ABCD沿中心轴EF翻折,得到正方形A1B1CD。
求证:线段AC与A1C1相等。
分析: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AC与A1C1相似,再利用对应边相等的定理来证明它们相等。
解:因为正方形ABCD和A1B1CD是相似的图形,所以它们对应边相似且对应夹角相等。
因此,AC与A1C1相似,所以它们的比值相等。
又因为AC与A1C1是正方形中的两条边,所以它们的长度相等,即AC=A1C1。
例题2:将正方形ABCD沿中心轴EF翻折,得到正方形A1B1CD。
初二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课后教学反思
初⼆数学探索三⾓形相似的条件课后教学反思 对教学反思的再思考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关于初⼆数学探索三⾓形相似的条件的课后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初⼆数学探索三⾓形相似的条件课后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家带来帮助。
初⼆数学探索三⾓形相似的条件课后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体验探索三⾓形相似的条件的过程,发现只需要少量的条件就可以判定两个三⾓形相似。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利⽤三⾓板的45°和60°两个⾓画⼀个三⾓形,每⼈画⼀个,然后让学⽣同桌之间讨论两个⼈画的三⾓形是不是全等?如果不全等,是不是相似?如何判定两三⾓形相似? 让学⽣明⽩,⽤定义判定两三⾓形相似的话,要三⾓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例,所以,应该将两个三⾓形的三个内⾓度数测量出来,三边的长要算出来,再看对应⾓是否相等,三边是否对应成⽐例。
这个探索的过程时间应该长⼀些,让学⽣充分明⽩,所有⼈画的的45°和60°的三⾓形都不⼀定全等,但是却都相似,⽽画三⾓形时,只有两个⾓是确定的,然后再⽤另外的度数进⾏试验,从⽽让学⽣明⽩,⽤少量的条件也能判定两三⾓形相似。
总结出判定定理:两个⾓对应相等,两三⾓形相似。
然后给出⼏何语⾔: 在△ABC与△DEF中, ∵∠A=∠D,∠B=∠E ∴△ABC∽△DEF 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有助于学⽣找对应边和对应顶点。
⽽相似后,三条对应边成⽐例,是以后解题的关键,所以,相似是求线段的长的⼀个很重要的⼯具。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看到题后感觉⾃⼰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个是刚学习的新知识不会⽤,另⼀个就是学⽣能证明相似,后⾯求某些线段的长时,就不会了,这主要是学⽣不想将三条对应边所成的⽐例写出来,没有⽐例线段,当然就⽆从下⼿了。
其实只要将三条对应边成⽐例写出来,再将数据代⼊就很明了了,例如:基础训练上⼀个题,如图,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D、AB边上的点,CD=33cm,BC=20cm,AE=10cm,∠1=∠2,(1)试说明△AEF∽△BCF;(2)求AF,BF的长。
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相似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类重要的图形,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简单的长度关系到复杂的空间结构。
本文将介绍相似三角形的九大模型,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和应用场景。
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大小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
平行线模型:两个三角形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它们的对应边平行且成比例。
这种模型经常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共顶点模型: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且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这种模型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求解一些角度问题。
角平分线模型: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的相似三角形。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求解一些角度问题。
平行四边形模型: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它的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的相似三角形。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面积和长度相关的问题。
位似模型:一个相似变换将一个三角形映射到另一个三角形,这种变换称为位似变换。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角度和面积相关的问题。
旋转模型:一个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角度和长度相关的问题。
镜像模型:一个三角形沿一条直线翻折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传递模型:如果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相似。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扩展模型:如果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长度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九创作者是几何学中一类重要的模型,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数学翻折问题解题思路
数学翻折问题解题思路1. 嘿,宝子们!说到数学翻折问题的解题思路啊,就像是给图形玩一场变形魔法。
你得先把翻折前后的图形关系搞清楚,这就好比你要知道魔术师在把东西变没之前和之后的联系。
比如说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线翻折,那翻折前后对应的边肯定是相等的,对应的角也是相等的。
这就像双胞胎,虽然可能位置变了,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要是连这个都搞不明白,那在解题的时候就像盲人摸象,完全没方向啦。
2. 哟呵,数学翻折问题可没那么可怕!你看啊,解题思路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对称轴。
对称轴就像是图形的脊梁骨一样,沿着它翻折图形才不会乱了套。
就像折千纸鹤,你得按照那条中线来折,千纸鹤才能成型。
我有次看我同学做翻折题,连对称轴都找错了,那结果能对吗?简直就是在黑暗里乱撞的无头苍蝇,太惨咯。
3. 宝子们,解数学翻折问题啊,你得学会在脑海里把图形还原。
这就跟玩拼图似的,你得知道每一块原来是在什么位置的。
比如说一个矩形翻折了一部分,你要想象它没翻折之前的样子。
我自己刚开始做这种题的时候,就老是想不出来原来的图形,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
可后来我就慢慢掌握窍门了,只要把已知条件都利用起来,就像把拼图的线索都找齐,就能还原出原来的图形啦。
4. 嘿呀,数学翻折问题的解题思路里,关注那些不变量超级重要!就像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找到定海神针一样。
不管图形怎么翻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
就拿一个正方形翻折来说,翻折之后虽然形状好像变复杂了,但是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可不会变啊。
要是你忽略了这些不变量,就像在大海里航行却弄丢了罗盘,肯定迷失方向。
5. 哇塞,解数学翻折问题的时候,要懂得用勾股定理哦。
这就像是在图形的迷宫里找到一把万能钥匙。
你看啊,当图形翻折后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时候,勾股定理就可以大显身手啦。
我记得有一道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翻折,要求翻折后某条线段的长度。
我当时就想到了勾股定理,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
要是不会用勾股定理,那这题可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横在面前咯。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这是相似三角形知识体系的基础。
-重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重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
-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AA、SSS、SAS。
-重点三:AA判定法,即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能够运用已知条件和几何定理进行合理推理,正确判定相似三角形。
3.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实际应用能力,将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AA(角角相似)判定法;
- SSS(边边边相似)判定法;
- SAS(边角边相ຫໍສະໝຸດ )判定法。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求解相似三角形的未知边长;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4.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摄影等领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通过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似概念,形成对几何图形的深入认识。
-能够观察和描述相似图形的特征,建立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难〞的不是定理的本身,而是要跟以前学过的“角的等量关系〞证明联系紧密,综合性比拟强,因此对定理的运用也带来的障碍。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应用的一个方面,这是依据对最近几年中考、各区县模拟考的压轴题的研究,发觉全等三角形证明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这样的条件原型,所以在这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型,选择了相关内容,试图从一个侧面突破这章教学的难点。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化归思想。
要让学生特长学习,促进他们通法的掌握是重要途径之一。
化归思想与转化思想不同,主要是化归思想必须有一归结的目标,也就是老经验。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纳了以下两个做法:一是建立“一线三等角〞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探寻出折纸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本质特征。
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理论,指导其他问题的解决。
二是采纳探究条件的转化,使问题表象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复原出数学问题的本质。
为突破重点,分解难点,我选择题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一类例题求解,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建构起他们的知识结构:一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就能证明左右两个三角形相似,还能得到一个有用的等积式。
让学生体验与感想演绎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例一通过等边三角形翻折问题,是引入教学,例二通过矩形中直角的翻折,再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他们思考两道题是同类型的,联系紧密,区别只是三个等角的度数不相同,他们可能会猜测:这种相似关系与角的度数无关。
所以再次设计例三、例四,分别是三个相等的锐角、相等的钝角,再次验证刚刚的猜测。
这时再让学生总结规律,探讨有用的小结论,让他们起名等活动,充分认识与理解建构出来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例5,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让他们在复杂图形的分析中,把条件转化,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转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类型 限时训练 图形的翻折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教学内容(2010闵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测参观总人次超过70 200 000人次,将70 200 000用科学计数 法表示正确的是(A )702×105; (B )7.02×107; (C )7.02×108; (D )0.702×108. 2.点P (1,-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1,-3); (B )(1,3); (C )(-1,3); (D )(3,-1). 3.在Rt △ABC 中,∠C = 90°,如果AC = m ,∠A =β,那么AB 的长为(A )βsin ⋅m ; (B )βcos ⋅m ; (C )βsin m; (D )βcos m.4.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如果抛物线223y x =-经过平移后与抛物线22y x =重合,那么平移的要求是(A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 (B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 (C )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 (D )沿x 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5.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1 cm 和5 cm ,圆心距为3 cm ,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内含; (C )外切; (D )相交. 6.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60°后,能与原正多边形重合,那么这个正多 边形(A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 )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C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计算:32(3)a = ____________.8.不等式320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 9.方程213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函数2()x f x x -=,那么(2)f -=_______________. 11.已知点A (2,-1)在反比例函数k y x =(k ≠ 0)的图像上,那么k =________. 12.一次函数25y x =-的图像在y 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_.13.抛物线222y x x =-+在对称轴的左侧部分是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14.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标有1到6的点数,那么掷出的点数小于3的概率为____________.15.已知AB a =,AC b =,那么BC =_____________.(用向量a 、b 的式子表示)16.已知⊙O 的直径AB = 26,弦CD ⊥AB ,垂足为点E ,且OE = 5,那么CD =____.17.在四边形ABCD 中,AD // BC ,要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种情况)18.如图,在△ABC 中,AB = AC ,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 的中线,且BD ⊥CE ,那么tan ∠ABC =___________.图形的翻折【解题策略分析】解决动态问题需要我们运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与研究图形,把我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在运动中找出不变的因素,利用不变的因素来解决变化的问题。
(1)通过翻折后与原图形全等找出等量关系;(2)联结原点和翻折后的点,必定关于折痕对称(或者用折痕是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 (3)跟其他线段中点结合构造中位线; (4)做垂线运用“双勾股”。
例题精解一、全等三角形相关计算(边和角)例1、 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已知AB=6、BC=8,则BF= .变形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纸片,它的长AB=10cm ,宽BC=cm ,然后以虚线CE (E 点在AB C D E(第18题图)AD上)为折痕,使D点落在AB边上,则AE=cm,∠DCE=.例2、如图矩形ABCD纸片,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1)以过点A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落在AD上,折痕与BC交于点E;(2)将纸片展开后,再次折叠纸片,以过点E所在的直线为折痕,使点A落在BC或BC的延长线上,折痕EF交直线AD或直线AB于F,则∠AFE的值为()A.22.5°B.67.5°C.22.5°或67.5°D.45°或135°变形如图①,一张四边形纸片ABCD,∠A=50°,∠C=150°.若将其按照图②所示方式折叠后,恰好MD′∥AB,ND′∥BC,则∠D的度数为()A.70°B.75°C.80°D.85°二、相似三角形相关计算例3、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2.5,AD=1.5,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如图),则CF的长为()A.1B.1 C.D.变形)中,AB = AC = 5,BC = 8,将三角形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已知三角形纸片(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________记为点'B,折痕为EF,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三、几何计算例4、把图一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二),已知∠MPN=90°,PM=3,PN=4,①求BC的长;②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③求图二中AD的长.变形如图,现将一张矩形ABCD的纸片一角折叠,若能使点D落在AB边上F处,折痕为CE,恰好∠AEF=60°,延长E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CEG是等边三角形;(2)若矩形的一边AD=3,求另一边AB的长.四、压轴题目中的翻折例5在矩形ABCD中,AB=3,点O在对角线AC上,直线l过点O,且与AC垂直交AD于点E.(1)若直线l过点B,把△ABE沿直线l翻折,点A与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重合,求BC的长;ABCDEO lF AB CDEOlA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 ,且AO =41AC ,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 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 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形如图,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BC=1,AB=CD=5.在矩形ABCD 的边AB 上取一点M ,在CD 上取一点N ,将纸片沿MN 折叠,使MB 与DN 交于点K ,得到△MNK .(1)若∠1=70°,求∠MKN 的度数;(2)△MNK 的面积能否小于?若能,求出此时∠1的度数;若不能,试说明理由;(3)如何折叠能够使△MNK 的面积最大?请你用备用图探究可能出现的情况,求最大值.达标测试1.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1,M 、N 分别是AD 、BC 边上的点,将纸片的一角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A 落在MN 上,落点记为A′,折痕交AD 于点E ,若M 、N 分别是AD 、BC 边的中点,则A′N= _________ .2.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A 点落在EF 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M ,同时得到了线段BN ,过N 作NH ⊥BC 于Q ,则∠NBC 的度数是 _________ .3.现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如图),其中AB=4cm ,BC=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将纸片沿直线AE 折叠,点B 落在四边形AECD 内,记为点B'.则线段B'C= _________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问题例1、如图1,已知抛物线211(1)444by x b x =-++(b 是实数且b >2)与x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A 位于点B 是左侧),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1)点B 的坐标为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相似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 按边分 几何方法代数方法(2)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看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2、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C1:1(2)()y x x mm=-+-(m>0)与x轴交于点B、C,与y轴交于点E,且点B在点C的左侧.(1)若抛物线C1过点M(2, 2),求实数m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BCE的面积;(3)在(1)的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得BH+EH最小,求出点H的坐标;(4)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C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练一练直线113y x=-+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OD,抛物线y=ax2+bx+c经过A、C、D三点.(1) 写出点A、B、C、D的坐标;(2) 求经过A 、C 、D 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并求抛物线顶点G 的坐标;(3) 在直线BG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A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达标测试Rt △ABC 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1所示,反比例函数(0)ky k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D(4,m ),与AB 边交于点E (2,n ),△BDE 的面积为2.(★★★) (1)求m 与n 的数量关系;(2)当tan ∠A =1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B 的表达式; (3)设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F ,点P 在射线FD 上,在(2)的条件下,如果△AEO 与△EFP 相似,求点P 的坐标.图1课后作业: 1.(本题满分10分)先化简,再求值:2121)a a a a a -+-÷(,其中3a =.2.(本题满分10分)解方程组:2225,210.x y x x y y +=⎧⎨-+-=⎩3.(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0分)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 BC ,∠ABC = 90°,AB = 4,AD = 3,BC = 5,点M 是边CD 的中点,联结AM 、BM . 求:(1)△ABM 的面积;(2)∠MBC 的正弦值.4.(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是对角线BD 上,且BE = EF = FD ,联结AE 、AF 、CE 、CF . 求证:(1)AF = CF ;(2)四边形AECF 菱形.5.(本题共3小题,第(1)小题3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5分,满分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21y x x m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其中点C 的坐标是(0,3),顶点为点D ,联结CD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相交于点E .(1)求m 的值;① ②A B C(第22题图)M D F(第23题图)D C B A E(2)求∠CDE 的度数;(3)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部分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DC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本题共3小题,第(1)小题4分,第(2)、(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4分)如图,在△ABC 中,AB = BC = 5,AC = 6,BO ⊥AC ,垂足为点O .过点A 作射线AE // BC ,点P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联结PO 并延长与射线AE 相交于点Q ,设B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 (1)如图1,如果四边形ABPQ 是平行四边形,求x 的值;(2)过点Q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点R ,当x 为何值时,△PQR ∽△CBO ? (3)设△AO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yO x C A B D(第24题图) ECOBA E (备用图)CO PBQ A E (第25题图1)CO BA E (第25题图)Q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