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谜面: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三角形

2、介绍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师:真聪明!!板书“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几类

师分别出示卡片贴于黑板。

3、激发学生探知心里

师:大家会不会画三角形啊?

生:会

师:下面请你拿出笔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但是我有个要求: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试一试吧!

生:试着画

师:画出来没有?

生:没有

师:画不出来了,是吗?

生:是

师: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为什么画不出来呢?这就是三角形中角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

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看看这三个字,说说看,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啊?

生:3个。

师:那么为了研究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把这三个内角标上角1角2角3,请同学们也拿出桌子上三角形标出(教师标出)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吗?

生:三角形里面的角加起来的度数。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分别拿出一个直角三角板,请同学们看看这属于什么三角形,说出每个角的度数,那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算一算:90°+60°+30°=180° 90°+45°+45°=180°

师:180°也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角?

生:平角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

4、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各不相同,那怎么办呀?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要求:

(1)每4人为一个小组。

(2)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较快的完成任务?

(3)验证的方法不只一种,同学们要多动动脑子。

师:好,开始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好!请一组汇报测量结果。

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

师: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存在了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准确。

生:我是用撕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三个(jy135幼儿教育https://www.360docs.net/doc/2510634479.html,)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是180度。

师:好!非常好!

师:有其它同学操作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生:展示锐角三角形(撕拼)

生:展示折一折我是用折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是180°。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实验看一看是不是和大家得到结果一样呢?(多媒体展示)

现在老师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度。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无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解决疑问

师: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画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画不出来吗?

生:两个直角是180度,没有第三个角了。

师:如果想画出有两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吗?

生:大于180度,也画不出第三个角。师:所以,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师: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

四、巩固提高。

1、填空。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和75°,它的另一个角是()。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1=27° ∠2=53° ∠3=()这是一个()三角形。

(2)∠1=70° ∠2=50° ∠3=()这是一个()三角形。

3、判断每组中的三个角是不是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

(1)80° 95° 5°()

(2)60° 70° 90°()

(3)30° 40° 50°()

4、红领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求底角的度数。(多媒体出示)

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5、思考延伸。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算一算四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6、游戏:帮角找朋友每组卡片中,哪三个角可以组成三角形?)每组卡片中,哪三个角可以组成三角形?)60°90°45°30°⑴60°、90°、45°、30°54°46°52°

五、总结。

(完整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 △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答案与解析】 解: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

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内角和习题 1 、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 )个角和( )条边。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或( )、( )、( )。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o,它的底角是( )度,是( )三角形。 4、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一个底角的3倍,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在△ABC 中,∠C=70°,∠A=50°,则∠B= 度。 6、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1)30°和60° ( ) (2)40°和70° ( ) (3)50°和30° ( ) 7、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相加等于( )度。 如上图,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2∠B ,则∠A= 度,∠B= 度。 8、在一个三角形中,∠1=42°,∠2=29°,∠3=( )。这是一个( )三角形。 9、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一个是50度,一个是80度,这个三角形既是 (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10、如右图,AD 垂直于BC ,∠1=40°,∠2=30°,则∠B= 度,∠C= 度 11、在空白处填入“锐角”、“直角”或“钝角”: (1)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小于4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判断: 1、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 4、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一定比60o大。 ( ) 5、用长10㎝、4㎝和3㎝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 3、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 ) 6、直角三角形只有两个锐角。 ( ) A B C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 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 准备的其中一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纸,高高举起)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在△ABC中,若∠A=1 2 ∠B= 1 3 ∠C,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由∠A=1 2 ∠B= 1 3 ∠C,以及∠A+∠B+∠C=180°,可求出∠A、∠B和 ∠C的度数,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 解:设∠A=x,则∠B=2x,∠C=3x. 由于∠A+∠B+∠C=180°,即有x+2x+3x=180°. 解得x=30°.故∠A=30°.∠B=60°,∠C=9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 举一反三: 【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答案】60 【变式2】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 【答案】3,2. 2.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苏教版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28~29页 二、教学方法及思路 数学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力图带领学生进入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利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剪或折,得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凑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通过课件的进一步演示,让学生对结论的形成过程有更系统更清晰的整理,较好的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在练习设计方面,通过算一算,量一量,选一选,拼一拼,折一折,说一说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量、剪、拼、摆、折等活动,主动探究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内在的结构美,并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六、教学设备 量角器、正方形纸、剪刀、各类三角形(也包括等边、等腰)、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让学生对了解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畅所欲言。 2、师谈话: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放课件。 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3、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设计意图:一方面借助电教媒体,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故事中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14.1三角形的内角和(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答案与解析】 解: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 教学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内容小学、初中都要学习,小学三角形内角和属于实验何, 初中则是演绎几何。《课程标准(2011版)》所指出的:“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并在数学思考的目标表述中做了明确要求,指出:要“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波利亚很早就注意到“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两类推理:用合情推理获得猜想,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验证猜想,证明结论。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第一学段),“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第二学段),“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第三学段)。可见,初中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小学四年级学习三角形内角承载的功能与价值是有差异的。小学阶段侧重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系列活动中体会与感知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属于演绎推理的范畴;初中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则是运用数学相关定理(平行线间

同位角、内错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属演绎推理的范畴。从而决定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为实验几何,初中则才是演绎几何。 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的研究一般从边与角的维度展开,三角形属于平面几何图形较为基础、简单的模型,有必要对三角形“角”与“边”特征展开研究,为后继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研究维度埋下伏笔。任何实验需要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检验等过程。 二、怎样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1.教材编排清逻辑。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形内角和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之前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认识角、直角、锐角与钝角、平角、周角;认识平行线与垂线;是之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基础。本单元教材安排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图形分类、图形性质的探索等。分类活动中对三角形、四边形有一初步认识,通过探索活动,进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深入理解图形性质。 教材分两个课时进行编排,第一课时主要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课时运用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结论解决一些问题。本课属于第一课时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对内角和的真论,引出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之后安排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不同三角形的量角及求和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上面活动结果,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第三个问题是进一步通过操作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呈现两种学生可能的验证办法:第一种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

三角形内角和基础计算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谜面: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 温故知新: 一、三角形的特性 1、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平角是180度、周角是360度。 四、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记忆口诀:三角形真奇怪,有胖有瘦有高矮。 内角和是180,我们时刻牢记它。 例1、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种走法?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例2、根据下面每个图形标出的底,画出图形的高: 练习1 练习1 练习1 练习2: A D E B C 在上面的三角形中,以AB为底边的高是(),我还能找到以()边为底边的高是()。

例3、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练习1 锐角三角形有()钝角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有() 例4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练习1 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等于76°,另一个角等于35°,那么第三个角是()。例5、求下面各角的度数,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 评课人:王丽 刚才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整节课程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乐于操作数学 王老师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个体的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和兴趣,组织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经验的活动。采用“谜语激趣与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这一环节。 通过让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既激活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已有了解,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探索发现,让学生善于实验数学 数学的结论来源于学生的探索,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对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王老师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让他们在经历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中,探讨和总结“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数学规律。

首先,学生利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三个内角的和,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但同时在有误差的情况下,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争论,进入第二层次的探索。 其次、利用学生引发的争议,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并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撕拼、折拼等多种方式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练习题迁移应用,让学生精于实践数学 学生的学习应强调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精于实践数学。在练习题环节,在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即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思路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 四、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勇于研究数学。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部分解决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研究、交流,得出“不管是小三角形还是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讨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教案

7.2.1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一系列的推理归纳过程,培养数学推理归纳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2、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 (四)情感态度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教学辅助 多媒体、投影仪,量角器,不同的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想的过程。因此,本次课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先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再设疑让学生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通过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存在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试验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角形的内角和》基础练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 A. 相等 B. 面积大的三角形内角和大 C. 面积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小 D. 不能比较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50度,按角分这是一个()三角形。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3.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A. 一个锐角 B. 一个钝角 C. 一个直角 D. 两个锐角 4.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A.720° B.540° C.360° 5.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6.四边形ABCD中,如果∠ A+∠ C+∠ D=280°,那么∠ B的度数是()。 A.80° B.90° C.20° 7.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8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8.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那么过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作()条对角线。 A.4 B.3 C.5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20°,这个角一定是()。 A.底角 B.顶角 C.底角或顶角 10.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A.30°和60° B.45°和45° C.50°和50° 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8 B.9 C.10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1.∠ 1=40°,∠ 2=45°,∠ 3=70°() 2.∠ 1=60°,∠ 2=60°,∠ 3=60°() 3.∠ 1=80°,∠ 2=80°,∠ 3=20°() 4.∠ 1=90°,∠ 2=43°,∠ 3=57°()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谜面: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三角形 2、介绍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师:真聪明!!板书“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几类 师分别出示卡片贴于黑板。 3、激发学生探知心里 师:大家会不会画三角形啊? 生:会 师:下面请你拿出笔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但是我有个要求: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试一试吧! 生:试着画 师:画出来没有? 生:没有 师:画不出来了,是吗? 生:是 师: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为什么画不出来呢?这就是三角形中角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

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看看这三个字,说说看,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啊? 生:3个。 师:那么为了研究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把这三个内角标上角1角2角3,请同学们也拿出桌子上三角形标出(教师标出)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吗? 生:三角形里面的角加起来的度数。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分别拿出一个直角三角板,请同学们看看这属于什么三角形,说出每个角的度数,那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算一算:90°+60°+30°=180° 90°+45°+45°=180° 师:180°也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角? 生:平角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 4、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各不相同,那怎么办呀?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要求: (1)每4人为一个小组。 (2)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较快的完成任务? (3)验证的方法不只一种,同学们要多动动脑子。 师:好,开始活动!

三角形内角和练习

三角形内角和 一、先估一估下图中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 二、量出下图中∠1、∠2、∠3、∠4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在下面的三角形中,∠A的度数是多少 四、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具有()条边,()个角,()个顶点。 2、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角。 3、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两个底角()。 4、()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和90°,另一个内角是(),这是一个 ()三角形。 五、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2、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正好等于90°。()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5、将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 六、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七、求下面各图中∠1的度数。

八、如下图,∠1 = 55°,求∠2、∠3、∠4的度数。 九、∠1、∠2、∠3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已知∠3比一个周角少300度,∠3 的度数是∠2的3倍,求∠1的度数。(提示:一个周角是360°。) 十、如下图,已知∠1 = 90°,∠4 = 75°,求∠3的度数。 部分答案:

三、∠A = 56°∠A = 25°∠A = 69° 四、1、3 3 3 2、锐 3、相等相等 4、三正 5、45°等腰直角 五、1、× 2、× 3、√ 4、√ 5、× 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角、圆 七、110° 110° 八、∠2 = 90°- 55°= 35°∠3 = 180°- 35°= 145°∠4 = 35° 九、∠3 :360°- 300°= 60° ∠2 :60°÷3 = 20° ∠1 :180°-60°-20°= 100° 十、∠2 = 90°- 75°= 15° ∠3 = 180°-90°- 15°= 75°

四年级数学 三角形内角和专项练习 带答案

三角形内角和 典题探究 一个 1、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是850,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吗? 2、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1是∠2的2倍,∠2是∠3的31。这个三角形各个角是多少度?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3、同学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你能运用这个知识分别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 形的内角和吗? 4、如图,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3是多少度? 演练方阵 A 档(巩固专练)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4.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分别是( ),( )和( )。 5、判 断,(对的画“√”,错的画“X ”) (1).一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直角。( ) (3).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三角形共有一条高。( )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6).两个底角都是280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6、选 择。 (1).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底角是750,顶角是( ) A .750 B .450 C .300 D .600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高。 A .一条 B .两条 C 三条 D .无数条

(3).( )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A.三 B.二 C.— (4).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7、求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并指出是什么三角形。 1.∠1=300,∠2=1080,∠3= ( ),它是( )三角形。 2.∠1=900,∠2=450,∠3=( ),它是( )三角形。 3.∠1=700,∠2=700,∠3=( )。它是( )三角形。 4.∠1=900,∠2=300,∠3=( ),它是( )三角形。 8、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是1100,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吗? 9、在△ABC中,已知∠A是∠B的3倍,且∠A比∠B大600,这个三角形各个角是多少度?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一个底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各个角是多少度? B档(提升精练) 1、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度。 2、正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是度。 3、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度和4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一定可以组成三角形。() (2)、最少要用3() (3)、三角形两个内角和是115度,另一个角一定是75度。() (4)、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的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的三角形。() (7)、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5、选择题。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度,那么顶角是()。 A、110度 B、40度 C、55度 6、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7、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A、180度 B、270度 C、360度 6、、求出下面图形中的角的度数。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准备的其中一张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张纸,高高举起)我们

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张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三角形内角和练习题

三角形的角和练习 【例题分析】 例1. 在△ABC 中,已知∠A = 21∠B =3 1 ∠C ,请你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三角形的形状按边分和按角分两类,本题由于不可能按边分,因此只有计算各角的度数,按角来确定形状,由于在该题中∠C 是最大的角,因此只需求出∠C 的度数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 如图,已知DF ⊥AB 于点F ,且∠A =45°,∠D =30°,求∠ACB 的度数。 例3. 如图,在△ABC 中,∠1=∠2,∠3=∠4,∠BAC =54°,求∠DAC 的度数。 例4. 已知在△ABC 中,∠A =62°,BO 、CO 分别是∠ABC 、∠ACB 的平分线,且BO 、CO 相交于O ,求∠BOC 的度数。 〖拓展与延伸〗 (1)已知△AB 中C ,BO 、CO 分别是∠ABC 、∠ACB 的平分线,且BO 、CO 相交于点O ,试探索∠BOC 与∠A 之间是否有固定不变的数量关系。 B C D B D C 2 4 3 1 A B C A B C A

(2)已知BO 、CO 分别是△ABC 的∠ABC 、∠ACB 的外角角平分线,BO 、CO 相交于O ,试探索∠BOC 与∠A 之间是否有固定不变的数量关系。 (3)已知: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CO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它与BO 的延长线交于点O ,试探索∠BOC 与∠A 的数量关系。 由前面的探索同学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三个角 (或外角)的平分线所夹的角与第三个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例5. 已知多边形的每一个角都等于135°,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例6.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 =90°,∠B 和∠C 应分别是32°和21°,检验工人量得∠BDC =149°,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分析:验证的关键是求出∠A 的度数,即把∠A 用已知的角∠B 、∠C 、∠BDC 联系起来,利用三角形关于角的性质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E B C E A B D E C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

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_______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完整版)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和习题

我的学案 学员姓名:年级:四年级学校:南联课程名称:四年级数学春季班第13-14 课时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课题名称:“三角形的内角和”复习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2012 年 3 月10 日主管签名: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撕拼、折叠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渗透归纳思想。 2、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难点:撕拼、折叠时三个内角顶点重合。 学员 上课 情况 反馈 家长 意见 家长签名:

归纳重点知识 1、三角形内角的认识。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都是180°。 误区警示: 误区:把一个三角形缩小到原来的21,它的内角和也缩小到原来的21 。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完全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正确解答:把一个三角形缩小到原来的21 ,它的内角和不变。 温馨提示: 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会随着三角形的大小发生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都是180°。 练一练 一、填空题 1、在△ABC 中, ∠A =40°,∠B =∠C ,则∠C = .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0°,另一个锐角是( )。 3、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 )。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 )。 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它的顶角是( )。 6、在一个三角形ABC 中,∠A =∠B =45°,则△ABC 是( )三角形。 7、△ABC 中,若∠A =350,∠B =650,则∠C =( );若∠A =1200,∠B =2∠C ,则∠C =( )。 8、三角形三个内角中, 最多有( )个直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锐角,至少有( )个锐角。 9、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10、∠2+55°的和是一个平角,∠2=(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设计思路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

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

三角形的内角和拼图

教学方法:启发式、多媒体演示、讲练结合、探索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互动式和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几何知识数学化的例证,学好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教材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

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实验和说理的方法加以验证。这样由感知到理性的飞跃,学生更容易掌握,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 填空 1、在△ABC中, (1)∠C = 90o, ∠B = 30 o, 则∠A =_______; (2)∠A = 100 o, ∠B = ∠C , 则∠B = _______; (3)∠B = 30 o, ∠C = 2∠A , 则∠C =_______; (4)∠A : ∠B : ∠C = 2 : 3 : 4 ,则∠A =_______; ∠B =_______;∠C =_______。 1∠C,则∠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ABC中,若∠A=30°,∠B= 2 3、△ABC中,∠B=42°,∠C=52°,AD平分∠BAC,则∠DAC=______________。 4、△ABC中,∠C=90°,CD⊥AB,∠B=56°,则∠DCA=______________。 5、在△ABC中,∠A=70°,∠B=58°,C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DC的度数为度。6.在△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度数的比是。7.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如图),求∠DBC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