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必修一模块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自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知识要点]1. 集合和元素(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预习自测]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1)小于5的自然数;(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4)所有大于0的负数;(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3.设()()(){}22,,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例4.已知{}2,,M a b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B )0与 {}0的意义相同(C )集合⎭⎬⎫⎩⎨⎧∈==+N n n x x A ,1是有限集(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C .}0|{2≤x xD .}01|{2=+-x x x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A .)}1,1{(B .}1,1{C .(1,1)D .}1{.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5.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归纳反思]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含解析)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含解析)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2 -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 2 -1.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 2 -1.1.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 16 -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 29 -1.3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 - 38 -1.3.1空间直角坐标系................................................................................................ - 38 -1.3.2空间运算的坐标表示........................................................................................ - 46 -1.4空间向量的应用 .......................................................................................................... - 59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 59 -第1课时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 - 59 -第2课时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 69 -1.4.2用空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 - 79 -章末总结 ............................................................................................................................... - 97 - 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 113 -2.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113 -2.1.1倾斜角与斜率 ................................................................................................. - 113 -2.1.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 121 -2.2直线的方程 ................................................................................................................ - 131 -2.2.1直线点斜式方程.............................................................................................. - 131 -2.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 137 -2.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 145 -2.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 154 -2.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 154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154 -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163 -2.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 163 -2.4圆的方程 .................................................................................................................... - 171 -2.4.1圆的标准方程 ................................................................................................. - 171 -2.4.2圆的一般方程 ................................................................................................. - 180 -2.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188 -2.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188 -2.5.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199 -章末复习 ............................................................................................................................. - 208 - 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 - 222 -3.1椭圆 ............................................................................................................................ - 222 -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 222 -3.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 234 -第1课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 234 -第2课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 - 244 -3.2双曲线 ........................................................................................................................ - 256 -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 256 -3.2.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 267 -3.3抛物线 ........................................................................................................................ - 281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 281 -3.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 291 -章末复习 ............................................................................................................................. - 303 - 全书复习 ..................................................................................................................................... - 316 -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难点)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重点)3.掌握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及推论的应用.(重点、难点) 1.通过空间向量有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2.借助向量的线性运算、共线向量及共面向量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国庆期间,某游客从上海世博园(O)游览结束后乘车到外滩(A)观赏黄浦江,然后抵达东方明珠(B)游玩,如图1,游客的实际位移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数学概念来表示这个过程?图1图2如果游客还要登上东方明珠顶端(D)俯瞰上海美丽的夜景,如图2,那么他实际发生的位移是什么?又如何表示呢?1.空间向量(1)定义: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 (2)长度或模:空间向量的大小. (3)表示方法:①几何表示法:空间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②字母表示法:用字母a ,b ,c ,…表示;若向量a 的起点是A ,终点是B ,也可记作:AB →,其模记为|a |或|AB →|.2.几类常见的空间向量名称方向 模 记法 零向量任意 0 0 单位向量任意 1 相反向量相反 相等 a 的相反向量:-a AB →的相反向量:BA → 相等向量 相同 相等 a =b3.(1)向量的加法、减法空间向量的运算 加法 OB →=OA →+OC →=a +b减法 CA →=OA →-OC →=a -b 加法运算律 ①交换律:a +b =b +a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①定义:实数λ与空间向量a 的乘积λa 仍然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λ>0时,λa 与向量a 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与向量a 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λa 的长度是a 的长度的|λ|倍.②运算律a .结合律:λ(μa )=μ(λa )=(λμ)a .b .分配律:(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 .思考:向量运算的结果与向量起点的选择有关系吗?[提示] 没有关系.4.共线向量(1)定义: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2)方向向量: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与向量a 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3)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 .(4)如图,O 是直线l 上一点,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则对于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由数乘向量定义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知,存在实数λ,使得OP →=λa .5.共面向量(1)定义: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2)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 .(3)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 使AP →=xAB →+yAC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OP →=OA →+xAB →+yAC →.思考:(1)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一定是共面向量吗?(2)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13OA →+13OB →+13OC →,则点P 与点A ,B ,C 是否共面?[提示] (1)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成为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向量,因此一定是共面向量.(2)由OP →=13OA →+13OB →+13OC →得OP →-OA →=13(OB →-OA →)+13(OC →-OA →)即AP →=13AB →+13AC →,因此点P 与点A ,B ,C 共面.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间向量a ,b ,c ,若a ∥b ,b ∥c ,则a ∥c .( ) (2)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 ) (3)三个空间向量一定是共面向量.( ) (4)零向量没有方向.( )[提示] (1)× 若b =0时,a 与c 不一定平行.(2)√ 相等向量一定共线,但共线不一定相等.(3)× 空间两个向量一定是共面向量,但三个空间向量可能是共面的,也可以是不共面的.(4)× 零向量有方向,它的方向是任意的.2.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所有的棱中,可作为直线A 1B 1的方向向量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D [共四条AB ,A 1B 1,CD ,C 1D 1.]3.点C 在线段AB 上,且|AB |=5,|BC |=3,AB →=λBC →,则λ=________. -53 [因为C 在线段AB 上,所以AB →与BC →方向相反,又因|AB |=5,|BC |=3,故λ=-53.]4.在三棱锥A -BCD 中,若△BCD 是正三角形,E 为其中心,则AB →+12BC →-32DE →-AD →化简的结果为________.0 [延长D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AF ,则有AB →+12BC →=AF →,32DE →+AD →=AD→+DF →=AF →,故AB →+12BC →-32DE →-AD →=0.]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①若|a |=|b |,则a =b 或a =-b ;②若向量a 是向量b 的相反向量,则|a |=|b |;③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C →=A 1C 1→;④若空间向量m ,n ,p 满足m =n ,n =p ,则m =p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2)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中,顶点连接的向量中,与向量AA ′→相等的向量有________;与向量A ′B ′→相反的向量有________.(要求写出所有适合条件的向量)(1)②③④ (2)BB ′→,CC ′→,DD ′→ B ′A ′→,BA →,CD →,C ′D ′→ [(1)对于①,向量a 与b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故①错;对于②,根据相反向量的定义知|a |=|b |,故②正确;对于③,根据相等向量的定义知,AC →=A 1C 1→,故③正确;对于④,根据相等向量的定义知正确.(2)根据相等向量的定义知,与向量AA ′→相等的向量有BB ′→,CC ′→,DD ′→.与向量A ′B ′→相反的向量有B ′A ′→,BA →,CD →,C ′D ′→.]解答空间向量有关概念问题的关键点及注意点(1)关键点:紧紧抓住向量的两个要素,即大小和方向.(2)注意点:注意一些特殊向量的特性.①零向量不是没有方向,而是它的方向是任意的,且与任何向量都共线,这一点说明了共线向量不具备传递性.②单位向量方向虽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长度都是1.③两个向量模相等,不一定是相等向量;反之,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不仅模相等,方向也相同.若两个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反,则它们为相反向量. [跟进训练]1.下列关于空间向量的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②平行且模相等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③若a ≠b ,则|a |≠|b |;④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与终点相同.A .0B .1C .2D .3B [根据向量的定义,知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①正确;平行且模相等的两个向量可能是相等向量,也可能是相反向量,②不正确;当a =-b 时,也有|a |=|b |,③不正确;只要模相等、方向相同,两个向量就是相等向量,与向量的起点与终点无关,④不正确.综上可知只有①正确,故选B.]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111为向量AC 1→的有( )①(AB →+BC →)+CC 1→;②(AA 1→+A 1D 1→)+D 1C 1→;③(AB →+BB 1→)+B 1C 1→;④(AA 1→+A 1B 1→)+B 1C 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Q 是CD 的中点,求下列各式中x ,y ,z 的值.①OQ →=PQ →+yPC →+zP A →;②P A →=xPO →+yPQ →+PD →.[思路探究] (1)合理根据向量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在平行六面体中,体对角线向量等于从同一起点出发的三条棱向量的和.如AC 1→=AB →+AD →+AA 1→.(2)根据数乘向量及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1)D [对于①,(AB →+BC →)+CC 1→=AC →+CC 1→=AC 1→;对于②,(AA 1→+A 1D 1→)+D 1C 1→=AD 1→+D 1C 1→=AC 1→;对于③,(AB →+BB 1→)+B 1C 1→=AB 1→+B 1C 1→=AC 1→;对于④,(AA 1→+A 1B 1→)+B 1C 1→=AB 1→+B 1C 1→=AC 1→.](2)[解] ①如图,∵OQ →=PQ →-PO →=PQ →-12(P A →+PC →)=PQ →-12PC →-12P A →,∴y =z =-12.②∵O 为AC 的中点,Q 为CD 的中点,∴P A →+PC →=2PO →,PC →+PD →=2PQ →,∴P A →=2PO →-PC →,PC →=2PQ →-PD →,∴P A →=2PO →-2PQ →+PD →,∴x =2,y =-2.1.空间向量加法、减法运算的两个技巧(1)巧用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是解决空间向量加法、减法的关键,灵活运用相反向量可使向量首尾相接.(2)巧用平移: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向量加、减法运算时,务必注意和向量、差向量的方向,必要时可采用空间向量的自由平移获得运算结果.2.利用数乘运算进行向量表示的技巧(1)数形结合:利用数乘运算解题时,要结合具体图形,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目标向量转化为已知向量.(2)明确目标:在化简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巧妙运用中点性质. [跟进训练] 2.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连接AC ,BD ,设M ,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则MG →-AB →+AD →等于( )A .32DB → B .3MG →C .3GM →D .2MG →B [MG →-AB →+AD →=MG →-(AB →-AD →)=MG →-DB →=MG →+BD →=MG →+2MG →=3MG →.]共线问题【例3】 (1)设e 1,e 2是空间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 =e 1+k e 2,BC =5e 1+4e 2,DC →=-e 1-2e 2,且A ,B ,D 三点共线,实数k =________.(2)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且不共面,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判断CE →与MN →是否共线.[思路探究] (1)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求解.(2)根据数乘向量及三角形法则,把MN →表示成λCE →的形式,再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求解.(1)1 [AD →=AB →+BC →+CD →=(e 1+k e 2)+(5e 1+4e 2)+(e 1+2e 2)=7e 1+(k +6)e 2. 设AD →=λAB →,则7e 1+(k +6)e 2=λ(e 1+k e 2),所以⎩⎨⎧ λ=7λk =k +6,解得k =1.] (2)[解] 法一:因为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且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 →=MA →+AF →+FN →=12CA →+AF →+12FB →.又因为MN →=MC →+CE →+EB →+BN →=-12CA →+CE →-AF →-12FB →,以上两式相加得CE →=2MN →,所以CE →∥MN →,即CE →与MN →共线.法二:因为四边形AB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连接AE 时,AE 必过点N . ∴CE →=AE →-AC →=2AN →-2AM →=2(AN →-AM →)=2MN →.所以CE →∥MN →,即CE →与MN →共线.证明空间三点共线的三种思路对于空间三点P ,A ,B 可通过证明下列结论来证明三点共线.(1)存在实数λ,使P A →=λPB →成立.(2)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A →+tAB →(t ∈R ).(3)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xOA →+yOB →(x +y =1).[跟进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在A 1D 1上,且A 1E →=2ED 1→,F 在对角线A 1C 上,且A 1F →=23FC →.求证:E ,F ,B 三点共线.[证明] 设AB →=a ,AD →=b ,AA 1→=c , 因为A 1E →=2ED 1→,A 1F →=23FC →, 所以A 1E →=23A 1D 1→,A 1F →=25A 1C →, 所以A 1E →=23AD →=23b ,A 1F →=25(AC →-AA 1→)=25(AB →+AD →-AA 1→)=25a +25b -25c ,所以EF →=A 1F →-A 1E →=25a -415b -25c =25⎝ ⎛⎭⎪⎫a -23b -c .又EB →=EA 1→+A 1A →+AB →=-23b -c +a =a -23b -c , 所以EF →=25EB →,所以E ,F ,B 三点共线.向量共面问题1.什么样的向量算是共面向量?[提示] 能够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 2.能说明P ,A ,B ,C 四点共面的结论有哪些? [提示] (1)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得AP →=xAB →+yAC →.(2)空间一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OP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3)四点中任意两点的方向向量与另外两点的方向向量共线,如P A →∥BC →.3.已知向量a ,b ,c 不共面,且p =3a +2b +c ,m =a -b +c ,n =a +b -c ,试判断p ,m ,n 是否共面.[提示] 设p =x m +y n ,即3a +2b +c =x (a -b +c )+ y (a +b -c )=(x +y )a +(-x +y )b +(x -y )c .因为a ,b ,c 不共面,所以⎩⎨⎧x +y =3,-x +y =2,x -y =1,而此方程组无解,所以p 不能用m ,n 表示,即p ,m ,n 不共面.【例4】 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为平面ABC 外一点,若点M 满足OM →=13OA →+13OB →+13OC →.(1)判断MA →,MB →,MC →三个向量是否共面; (2)判断M 是否在平面ABC 内.[思路探究] (1)根据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即判断是否MA →=xMB →+yMC →;(2)根据(1)的结论,也可以利用OM →=xOA →+yOB →+zOC →中x +y +z 是否等于1.[解] (1)∵OA →+OB →+OC →=3OM →, ∴OA →-OM →=(OM →-OB →)+(OM →-OC →), ∴MA →=BM →+CM →=-MB →-MC →, ∴向量MA →,MB →,MC →共面.(2)由(1)知向量MA →,MB →,MC →共面,而它们有共同的起点M ,且A ,B ,C 三点不共线,∴M ,A ,B ,C 共面,即M 在平面ABC 内.1.[变条件]若把本例中条件“OM →=13OA →+13OB →+13OC →”改为“OA →+2OB →=6OP →-3OC →”,点P 是否与点A 、B 、C 共面.[解] ∵3OP →-3OC →=OA →+2OB →-3OP →=(OA →-OP →)+(2OB →-2OP →),∴3CP →=P A →+2PB →,即P A →=-2PB →-3PC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点P 与点A ,B ,C 共面.2.[变条件]若把本例条件变成“OP →+OC →=4OA →-OB →”,点P 是否与点A 、B 、C 共面.[解] 设OP →=OA →+xAB →+yAC →(x ,y ∈R ),则 OA →+xAB →+yAC →+OC →=4OA →-OB →,∴OA →+x (OB →-OA →)+y (OC →-OA →)+OC →=4OA →-OB →, ∴(1-x -y -4)OA →+(1+x )OB →+(1+y )OC →=0,由题意知OA →,OB →,OC →均为非零向量,所以x ,y 满足:⎩⎨⎧1-x -y -4=0,1+x =0,1+y =0,显然此方程组无解,故点P 与点A ,B ,C 不共面.3.[变解法]上面两个母题探究,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 [解] (1)由题意知,OP →=16OA →+13OB →+12OC . ∵16+13+12=1,∴点P 与点A 、B 、C 共面. (2)∵OP →=4OA →-OB →-OC →,而4-1-1=2≠1. ∴点P 与点A 、B 、C 不共面.解决向量共面的策略(1)若已知点P 在平面ABC 内,则有AP →=xAB →+yAC →或OP →=xOA →+yOB →+zOC →(x +y +z =1),然后利用指定向量表示出已知向量,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参数.(2)证明三个向量共面(或四点共面),需利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过程中要灵活进行向量的分解与合成,将其中一个向量用另外两个向量来表示.1.一些特殊向量的特性(1)零向量不是没有方向,而是它的方向是任意的. (2)单位向量方向虽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长度都是1.(3)两个向量模相等,不一定是相等向量,反之,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不仅模相等,方向也相同.若两个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反,则它们为相反向量.2.OP →=OA →+xAB →+yAC →称为空间平面ABC 的向量表达式.由此可知空间中任意平面由空间一点及两个不共线向量唯一确定.3.证明(或判断)A ,B ,C 三点共线时,只需证明存在实数λ,使AB →=λBC →(或AB →=λAC →)即可,也可用“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OC →=tOA →+(1-t )OB →”来证明A ,B ,C 三点共线.4.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满足这个关系式的点都在平面MAB 内;反之,平面MAB 内的任一点都满足这个关系式.这个充要条件常用于证明四点共面.5.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与直线平行或共线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穷多个,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6.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在a 与b 不共线的前提下才成立的,若a 与b 共线,则不成立.1.下列条件中使M 与A ,B ,C 一定共面的是( ) A .OM →=2OA →-OB →-OC → B .OM →=15OA →+13OB →+12OC → C .MA →+MB →+MC →=0 D .OM →+OA →+OB →+OC →=0C [由MA →+MB →+MC →=0得MA →=-MB →-MC →,故M ,A ,B ,C 共面.] 2.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若点F 是侧面CD 1的中心,且AF →=AD →+mAB→-nAA 1→,则m ,n 的值分别为( )A .12,-12 B .-12,-12 C .-12,12D .12,12A [由于AF →=AD →+DF →=AD →+12(DC →+DD 1→)=AD →+12AB →+12AA 1→,所以m =12,n =-12,故答案为A.]3.化简:12(a +2b -3c )+5⎝ ⎛⎭⎪⎫23a -12b +23c -3(a -2b +c )=________. 56a +92b -76c [原式=12a +b -32c +103a -52b +103c -3a +6b -3c =⎝ ⎛⎭⎪⎫12+103-3a +⎝ ⎛⎭⎪⎫1-52+6b +⎝ ⎛⎭⎪⎫-32+103-3c =56a +92b -76c .]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是相反向量;②若a ,b 满足|a |>|b |且a ,b 同向,则a >b ; ③不相等的两个空间向量的模必不相等; ④对于任何向量a ,b ,必有|a +b |≤|a |+|b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④ [对于①,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是相反向量,故①错;对于②,向量是不能比较大小的,故不正确;对于③,不相等的两个空间向量的模也可以相等,故③错;只有④正确.]5.设两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且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求k 的值. [解] ∵两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且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k e 1+e 2=t (e 1+k e 2),则(k -t )e 1+(1-tk )e 2=0.∵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k -t =0,1-kt =0,解得k =±1.1.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学习 目 标核心 素 养1.掌握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性质、运算律及计算方法.(重点)3.掌握投影向量的概念.(重点)4.能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难点)1.通过学习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2.借助投影向量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3.借助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证明垂直关系、求夹角和距离运算,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θ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如果a 与b 的夹角为90°,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a ⊥b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把a ·b =|a ||b |cos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类比探究一下:两个空间向量的夹角以及它们的数量积能否像平面向量那样来定义呢?1.空间向量的夹角 (1)夹角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2)夹角的范围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0,π].特别地,当θ=0时,两向量同向共线;当θ=π时,两向量反向共线,所以若a ∥b ,则〈a ,b 〉=0或π;当〈a ,b 〉=π2时,两向量垂直,记作a ⊥b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 〈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2)常用结论(a ,b 为非零向量) ①a ⊥b ⇔a ·b =0.②a ·a =|a ||a |cos 〈a ,a 〉=|a |2. ③cos 〈a ,b 〉=a ·b|a ||b |. (3)数量积的运算律(2)若a ·b >0,则〈a ,b 〉一定是锐角吗?[提示] (1)若a ·b =0,则不一定有a ⊥b ,也可能a =0或b =0.(2)当〈a ,b 〉=0时,也有a ·b >0,故当a ·b >0时,〈a ·b 〉不一定是锐角. 3.投影向量 (1)投影向量在空间,向量a 向向量b 投影,可以先将它们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进而利用平面上向量的投影,得到与向量b 共线的向量c ,c =|a |cos 〈a ,b 〉b|b |,则向量c 称为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同理向量b 在向量a 上的投影向量是|b |cos 〈a ,b 〉a|a |.(2)向量a 在平面β上的投影向量向量a 向平面β投影,就是分别由向量a 的起点A 和终点B 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得到向量A ′B ′→,则向量A ′B ′→称为向量a 在平面β上的投影向量.这时,向量a,A ′B ′→的夹角就是向量a 所在直线与平面β所成的角.[提醒]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数量,而不是向量,它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不满足消去律、作商和乘法的结合律 ,即a ·b =a ·c ⇒b =c ,a ·b =k ⇒b =k a ,(a ·b )·c =a ·(b·c )都不成立.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于非零向量a ,b ,〈a ,b 〉与〈a ,-b 〉相等. ( ) (2)对于任意向量a ,b ,c ,都有(a ·b )c =a (b ·c ). ( ) (3)若a ·b =b ·c ,且b ≠0,则a =c . ( ) (4)(3a +2b )·(3a -2b )=9|a |2-4|b |2. ( )[提示] (1)× (2)× (3)× (4)√2.(教材P 8练习T 1改编)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B =BB 1,则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8B .14C .34D .18B [令底面边长为1,则高也为1,AB 1→=AB →+BB 1→,BC 1→=B C →+CC 1→,∴AB 1→·BC 1→=(AB →+BB 1→)·(BC →+CC 1→)=AB →·BC →+BB 1→·CC 1→=1×1×cos 120°+12=12,又|AB 1→|=|BC 1→|= 2.∴cos 〈AB 1,BC 1〉=122×2=14.故选B.]3.已知a =3p -2q ,b =p +q ,p 和q 是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则a·b =( ) A .1 B .2 C .3 D .4 A [由题意知,p·q =0,p 2=q 2=1.所以a ·b =(3p -2q )·(p +q )=3p 2+p ·q -2q 2=3-2=1.]4.设a ⊥b ,〈a ,c 〉=π3,〈b ,c 〉=π6,且|a |=1,|b |=2,|c |=3,则向量a +b +c 的模是________.17+63 [因为|a +b +c |2=(a +b +c )2=|a |2+|b |2+|c |2+2(a ·b +a ·c +b ·c )=1+4+9+2⎝ ⎛⎭⎪⎫0+1×3×12+2×3×32=17+63,所以|a +b +c |=17+6 3.]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例1】 (1)如图,三棱锥A -BCD 中,AB =AC =AD =2,∠BAD =90°,∠BAC=60°,则AB →·CD →等于( )A .-2B .2C .-2 3D .2 3(2)在四面体OABC 中,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OA =1,OB =2,OC =3,G 为△ABC 的重心,求OG →·(OA →+OB →+OC →)的值.(1)A [∵CD →=AD →-AC →,∴AB →·CD →=AB →·(AD →-AC →)=AB →·AD →-AB →·AC →=0-2×2×cos 60°=-2.](2)[解] OG →=OA →+AG →=OA →+13(AB →+AC →) =OA →+13[(OB →-OA →)+(OC →-OA →)] =13OB →+13OC →+13OA →.∴OG →·(OA →+OB →+OC →)=⎝ ⎛⎭⎪⎫13OB →+13OC →+13OA →·(OA →+OB →+OC →)=13OB →2+13OC →2+13OA →2 =13×22+13×32+13×12=143.在几何体中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步骤(1)首先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2)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 (3)根据向量的方向,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及向量的模. (4)代入公式a·b =|a ||b |cos 〈a ,b 〉求解.[跟进训练]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4,E 为侧面AA 1B 1B 的中心,F 为A 1D 1的中点,求下列向量的数量积:(1)BC →·ED 1→;(2)BF →·AB 1→.[解] 如图,设AB →=a ,AD →=b ,AA 1→=c ,则|a |=|c |=2,|b |=4,a·b =b·c =c·a =0.(1)BC →·ED 1→=BC →·(EA 1→+A 1D 1→)=b ·12(c -a )+b =|b |2=42=16.(2)BF →·AB 1→=(BA 1→+A 1F →)·(AB →+AA 1→)=c -a +12b ·(a +c )=|c |2-|a |2=22-22=0.利用数量积证明空间垂直关系=OC ,M ,N 分别是OA ,BC 的中点,G 是MN 的中点,求证:OG ⊥BC .[思路探究] 首先把向量OG →和BC →均用OA →、OB →、OC →表示出来,通过证明OG →·BC →=0来证得OG ⊥BC .[证明] 连接ON ,设∠AOB =∠BOC =∠AOC =θ,又设OA →=a ,OB →=b ,OC →=c , 则|a |=|b |=|c |. 又OG →=12(OM →+ON →) =12⎣⎢⎡⎦⎥⎤12OA →+12(OB →+OC →) =14(a +b +c ),BC →=c -b . ∴OG →·BC →=14(a +b +c )·(c -b ) =14(a ·c -a ·b +b ·c -b 2+c 2-b ·c ) =14(|a |2·cos θ-|a |2·cos θ-|a |2+|a |2)=0. ∴OG →⊥BC →,即OG ⊥BC .用向量法证明垂直关系的步骤 (1)把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用已知向量表示所证向量;(3)结合数量积公式和运算律证明数量积为0; (4)将向量问题回归到几何问题.[跟进训练]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 =60°,AB =2AD ,PD ⊥底面ABCD .证明:P A ⊥BD .[证明] 由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 =60°,AB =2AD 知,DA ⊥BD ,则BD →·DA →=0.由PD ⊥底面ABCD 知,PD ⊥BD ,则BD →·PD →=0.又P A →=PD →+DA →,∴P A →·BD →=(PD →+DA →)·BD →=PD →·BD →+DA →·BD →=0,即P A ⊥BD .夹角问题夹角〈a ,b 〉为( )A .30°B .45°C .60°D .以上都不对(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8,AB =6,AC =4,BC =5,∠OAC =45°,∠OAB =60°,求异面直线OA 与BC 的夹角的余弦值.[思路探究] (1)根据题意,构造△ABC ,使AB →=c ,AC →=b ,BC →=a ,根据△ABC 三边之长,利用余弦定理求出向量a 与b 之间的夹角即可.(2)求异面直线OA 与BC 所成的角,首先来求OA →与BC →的夹角,但要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2,而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为[0,π],注意角度的转化.(1)D [∵a +b +c =0,|a |=2,|b |=3,|c |=4, ∴以这三个向量首尾相连组成△ABC ;令AB →=c ,AC →=b ,BC →=a ,则△ABC 三边之长分别为BC =2,CA =3,AB =4; 由余弦定理,得:cos ∠BCA =BC 2+CA 2-AB 22BC ·CA =22+32-422×2×3=-14, 又向量BC →和CA →是首尾相连,∴这两个向量的夹角是180°-∠BCA , ∴cos 〈a ,b 〉=14,即向量a 与b 之间的夹角〈a ,b 〉不是特殊角.](2)[解] ∵BC →=AC →-AB →,∴OA →·BC →=OA →·AC →-OA →·AB →=|OA →|·|AC →|·cos 〈OA →,AC →〉-|OA →|·|AB →|·cos 〈OA →,AB →〉=8×4×cos 135°-8×6×cos 120° =24-16 2.∴cos 〈OA →,BC →〉=OA →·BC →|OA →|·|BC →|=24-1628×5=3-225,∴异面直线OA 与B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3-225.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夹角问题的思路(1)求两个向量的夹角有两种方法:①结合图形,平移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定义来求,但要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②先求a ·b ,再利用公式cos 〈a ,b 〉=a ·b|a ||b |求出cos 〈a ,b 〉的值,最后确定〈a ,b 〉的值.(2)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步骤如下:①根据题设条件在所求的异面直线上取两个向量(即直线的方向向量); ②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 ③利用数量积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或角的大小;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锐角或直角,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时应将余弦值加上绝对值,从而求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跟进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BC 1→与AC →夹角的大小.[解]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BC 1→·AC →=(BC →+CC 1→)·(AB →+BC →) =(AD →+AA 1→)·(AB →+AD →)=AD →·AB →+AD →2+AA 1→·AB →+AA 1→·AD → =0+AD 2→+0+0=AD 2→=1, 又∵|BC 1→|=2,|AC →|=2,∴cos 〈BC 1→,AC →〉=BC 1→·AC →|BC 1→||AC →|=12×2=12.∵〈BC 1→,AC →〉∈[0,π],∴〈BC 1→,AC →〉=π3. 即BC 1→与AC →夹角的大小为π3.距离问题1.用数量积解决的距离问题一般有哪几种? [提示] 线段长度即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 2.求模的大小常用哪些公式?[提示] 由公式|a |=a ·a 可以推广为|a ±b |=(a ±b )2=a 2±2a ·b +b 2.3.如图,已知线段AB ⊥平面α,BC ⊂α,CD ⊥BC ,DF ⊥平面α,且∠DCF =30°,D 与A 在平面α的同侧,若AB =BC =CD =2,试求A ,D 两点间的距离.[提示] ∵AD →=AB →+BC →+CD →,∴|AD →|2=(AB →+BC →+CD →)2=|AB →|2+|BC →|2+|CD →|2+2AB →·BC →+2AB →·CD +2BC →·CD →=12+2(2·2·cos 90°+2·2·cos 120°+2·2·cos 90°)=8,∴|AD →|=22,即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 2.【例4】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C =1,∠ACD =90°,沿着它的对角线AC 将△ACD 折起,使AB 与CD 成60°角,求此时B ,D 间的距离.[思路探究] BD →=BA →+AC →+CD →―→|BD →|2 注意对〈BA →,CD →〉的讨论,再求出B ,D 间距离.[解] ∵∠ACD =90°,∴AC →·CD =0,同理可得AC →·BA →=0.∵AB 与CD 成60°角,∴〈BA →,CD →〉=60°或〈BA →,CD →〉=120°.又BD →=BA →+AC →+CD →,∴|BD →|2=|BA →|2+|AC →|2+|CD →|2+2BA →·AC →+2BA →·CD →+2AC →·CD →=3+2×1×1×cos 〈BA →,CD →〉.∴当〈BA →,CD →〉=60°时,|BD →|2=4,此时B ,D 间的距离为2;当〈BA →,CD →〉=120°时,|BD →|2=2,此时B ,D 间的距离为 2.求两点间的距离或线段长的方法(1)将相应线段用向量表示,通过向量运算来求对应向量的模.(2)因为a ·a =|a |2,所以|a |=a·a ,这是利用向量解决距离问题的基本公式.另外,该公式还可以推广为|a ±b |=(a ±b )2=a 2±2a ·b +b 2.(3)可用|a ·e |=|a ||cos θ|(e 为单位向量,θ为a ,e 的夹角)来求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所在直线上的投影.[跟进训练]4.如图所示,在平面角为120°的二面角α-AB -β中,AC ⊂α,BD ⊂β,且AC ⊥AB ,BD ⊥AB ,垂足分别为A ,B .已知AC =AB =BD =6,求线段CD 的长.[解] ∵AC ⊥AB ,BD ⊥AB ,∴CA →·AB →=0,BD →·AB →=0.∵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为120°,∴〈CA →,BD →〉=180°-120°=60°. ∴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2CA →·AB →+2CA →·BD →+2BD →·AB →=3×62+2×62×cos 60°=144,∴CD =12.1.空间两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类似,由于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因此在进行数量积运算时,一次、二次式与实数运算相同,运算公式也相同,三次及以上必须按式中的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运算.2.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的两种方法(1)利用定义:利用a ·b =|a ||b |cos 〈a ,b 〉并结合运算律进行计算.(2)利用图形:计算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可先将各向量移到同一顶点,利用图形寻找夹角,再代入数量积公式进行运算.3.在几何体中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步骤(1)首先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2)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为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 (3)代入a ·b =|a ||b |cos 〈a ,b 〉求解.4.空间向量中求两向量夹角与平面向量中的求法完全相同,都是应用公式cos 〈a ,b 〉=a·b |a |·|b |,解题的关键就是求a ·b 和|a |、|b |.求模时注意|a |2=a ·a 的应用.1.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1,E ,F ,G 分别是AB ,AD ,DC 的中点,则FG →·AB →=( )A .34B .14C .12D .32B [由题意可得FG →=12AC →,∴FG →·AB →=12×1×1×cos 60°=14.]2.已知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且|a |=|b |=1,a·b =-12,则两直线的夹角为( )A .30°B .60°C .120°D .150°B [设向量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b|a ||b |=-12,所以θ=120°,则两个方向向量对应的直线的夹角为180°-120°=60°.]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 →·AD →+CA →·BD →=________. 0 [原式=AB →·CD →+BC →·AD →+CA →·(AD →-AB →) =AB →·(CD →-CA →)+AD →·(BC →+CA →) =AB →·AD →+AD →·BA →=0.]4.如图所示,在一个直二面角α-AB -β的棱上有两点A ,B ,AC ,BD 分别是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垂直于AB 的线段,且AB =4,AC =6,BD =8,则CD 的长为________.229 [∵CD →=CA →+AB →+BD →=AB →-AC →+BD →, ∴CD →2=(AB →-AC →+BD →)2=AB →2+AC →2+BD →2-2AB →·AC →+2AB →·BD →-2AC →·BD →=16+36+64=116, ∴|CD →|=229.]5.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M ,N 分别是边AB ,CD 的中点.(1)求证:MN 为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MN 的长;(3)求异面直线AN 与MC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设AB →=p ,AC →=q ,AD →=r .由题意,可知|p |=|q|=|r|=a ,且p ,q ,r 三向量两两夹角均为60°. (1)证明:MN →=AN →-AM →=12(AC →+AD →)-12AB → =12(q +r -p ), ∴MN →·AB →=12(q +r -p )·p =12(q ·p +r ·p -p 2)=12(a 2·cos 60°+a 2·cos 60°-a 2)=0 ∴MN ⊥AB ,同理可证MN ⊥CD . ∴MN 为AB 与CD 的公垂线. (2)由(1)可知MN →=12(q +r -p ),∴|MN →|2=(MN →)2=14(q +r -p )2=14[q 2+r 2+p 2+2(q ·r -q·p -r ·p )]=14(a 2+a 2+a 2+2⎝ ⎛⎭⎪⎫a 22-a 22-a 22]=14×2a 2=a 22.∴|MN →|=22a , ∴MN 的长度为22a .(3)设向量AN →与MC →的夹角为θ,∵AN →=12(AC →+AD →)=12(q +r ),MC →=AC →-AM →=q -12p , ∴AN →·MC →=12(q +r )·⎝ ⎛⎭⎪⎫q -12p =12⎝ ⎛⎭⎪⎫q 2-12q ·p +r·q -12r ·p =12⎝ ⎛⎭⎪⎫a 2-12a 2·cos 60°+a 2cos 60°-12a 2·cos 60° =12⎝ ⎛⎭⎪⎫a 2-a 24+a 22-a 24=a 22. 又∵|AN →|=|MC →|=32a ,∴AN →·MC →=|AN →|·|MC →|·cos θ=32a·32a ·cos θ=a 22. ∴cos θ=23.∴向量AN →与M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3. 从而异面直线AN 与M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1.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难点)3.掌握在简单问题中运用空间三个不共面的向量作为基底表示其他向量的方法.(重点)1.通过基底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2.借助基底的判断及应用,提升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及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1)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得p =x a +y b .(2)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空间一点P 在平面MAB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得MP →=xMA →+yMB →,或对于空间任意一定点O ,有OP →=xOM →+yOA →+zOB →(x +y +z =1).今天我们将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加以推广,应用上面的几个公式我们可以解决与四点共面有关的问题,得出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自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知识要点]1.集合和元素(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预习自测]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1)小于5的自然数;(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不等式217x+>的整数解;(4)所有大于0的负数;(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 3.设()()(){}22,,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值.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例 4.已知{}2,,M a b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B )0与{}0的意义相同(C )集合⎭⎬⎫⎩⎨⎧∈==+N n n x x A ,1是有限集(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C .}0|{2≤x xD .}01|{2=+-x x x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A .)}1,1{(B .}1,1{C .(1,1)D .}1{.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5.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归纳反思]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轮高效复习导学案第十一课时函数与方程新人教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轮高效复习导学案第十一课时函数与方程新人教

函数与方程【学习目标】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2.理解并会用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3体会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4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学习难点】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自主学习]1.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以后还将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一直是高中数学函数这部分内容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我们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反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是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2.函数与方程两个函数()y f x =与()y g x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f x g x =的解;反之,要求方程()()f x g x =的解,也只要求函数()y f x =与()y g x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3.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若函数在某区间内存在零点,则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图象是 (间断/连续);含零点的某一较小区间中以零点左右两边的实数为自变量,它们各自所对应的函数值的符号是 (相同/互异)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步骤.1.确定区间[a ,b ],验证f (a )·f (b )<0,给定精确度ε;2.求区间(a ,b )的中点c ;3.计算f(c);(1)若f (c )=0,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2)若f (a )· f (c )<0,则令b = c (此时零点x 0∈(a , c ) );(3)若f (c )· f (b )<0,则令a = c (此时零点x 0∈( c , b )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口 诀定区间,找中点, 中值计算两边看.同号去,异号算, 零点落在异号间.周而复始怎么办? 精确度上来判断[典型例析]例1(1)关于x 的方程 22(28)160x m x m --+-=的两个实根 1x 、2x 满足1232x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对于任意[1,1]a ∈-,函数2()(4)42f x x a x a =+-+-的值恒大于零, 则x 的取值范围是(3)当01x ≤≤时,函数1y ax a =+-的值有正值也有负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例2已知二次函数2()(,f x ax bx a b =+为常数,且0)a ≠ 满足条件:(1)(3)f x f x -=-,且方程()2f x x =有等根.(1)求()f x 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 、n ()m n <,使()f x 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m ,n ]和[4m ,4n ],如果存在,求出m 、n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变式训练1:已知函数11()f x a x =- ((0,0)a x >>.(1)求证:()f x 在(0,+∞)上是增函数;(2)若()2f x x ≤在(0,+∞)上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3)若()f x 在[m ,n ]上的值域是[m ,n ](m ≠n),求a 的取值范围.例3对于函数()f x ,若存在0x ∈R,使00()f x x =成立,则称0x 为()f x 的不动点. 已知函数2()(1)1(0)f x ax b x b a =+++-≠(1)当1,2a b ==-时,求()f x 的不动点;(2)若对任意实数b ,函数()f x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a 的取值范围;[当堂检测]1. 1. 用二分法求方程0523=--x x 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5.20=x ,那么下一个有根区间是______________。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汇总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汇总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23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二、新课导学※ 探索新知探究1:考察几组对象: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 2x , 32x +, 35y x -, 22x y +;⑤ 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⑥ 方程230x x +=的所有实数根;⑦ 隆成日用品厂2008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⑧ 2008年8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试回答: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新知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 ).试试1:探究1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探究2:“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新知2:集合元素的特征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集合.试试2: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①不等式30x->的解;②3的倍数;③方程2210-+=的解;x x④a,b,c,x,y,z;⑤最小的整数;⑥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⑧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⑨地球上的四大洋;⑩地球的小河流.探究3:实数能用字母表示,集合又如何表示呢?新知3: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集合A,记作:a∉A.试试3:设B表示“5以内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则5 B,0.5 B,0 B,-1 B.探究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又如何表示呢?新知4:常见数集的表示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N*或N+;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试试4:填∈或∉:0 N,0 R,3.7 N,3.7 Z,. 探究5:探究1中①~⑧分别组成的集合,以及常见数集的语言表示等例子,都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 这种方法语言文字上较为繁琐,能否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呢?新知5: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与{a}不同.试试5:试试2中,哪些对象组成的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出来,试写出其表示.※典型例题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 15以内质数的集合;② 方程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③ 一次函数y x =与21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变式:用列举法表示“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概念:集合与元素;属于与不属于;②集合中元素三特征;③常见数集及表示;④列举法.※ 知识拓展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 1874年康托尔提出“集合”的概念: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B .所有小正数组成一个集合C .集合{1,2,3,4,5}和{5,4,3,2,1}表示同一个集合D .1361,0.5,,,224 2. 给出下列关系:① 12R =;② Q ;③3N +-∉;④.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直线21y x =+与y 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为( ).A. {0,1}B. {(0,1)}C. 1{,0}2-D. 1{(,0)}2-4. 设A表示“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组成的集合,则:深圳A;广州A. (填∈或∉)5. “方程2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x x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10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2)10的所有正约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210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x x2. 设x∈R,集合2=-.A x x x{3,,2}(1)求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2)若2A-∈,求实数x.§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45复习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其中的每个对象叫作.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特征.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有、.复习2:集合2=++的元素是,若1∈A,则x= .A x x{21}复习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四个集合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思考:① 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2,4,6,8}吗?② 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13x -<的解集吗?探究:比较如下表示法① {方程210x -=的根};② {1,1}-;③ 2{|10}x R x ∈-=.新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x A P ∈,其中x 代表元素,P 是确定条件.试试:方程23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 . ※ 典型例题例1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练习: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34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小结: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如果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 ∈、x Z ∈明确时可省略,例如{|21,}x x k k Z =-∈,{|0}x x >.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抛物线21y x =-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2)方程组3222327x y x y +=⎧⎨+=⎩解集.变式:以下三个集合有什么区别.(1)2{(,)|1}x y y x =-;(2)2{|1}y y x =-;(3)2{|1}x y x =-.反思与小结:①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特别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2{(,)|1}x y y x =-与2{|1}y y x =-不同.② 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1}x x >,{|3,}x x k k Z =∈.③ 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 }也是错误的.④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动手试试练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练2. 已知集合{|33,}A x x x Z =-<<∈,集合2{(,)|1,}B x y y x x A ==+∈. 试用列举法分别表示集合A 、B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2.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知识拓展1. 描述法表示时代表元素十分重要. 例如:(1)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 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2)集合2{(,)|1}x y y x =+与集合2{|1}y y x =+是同一个集合吗?2. 我们还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即:文氏图,或称Venn 图.※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设{|16}A x N x =∈≤<,则下列正确的是( ).A. 6A ∈B. 0A ∈C. 3A ∉D. 3.5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等式253x -<的解集表示为{4}x <B.所有偶数的集合表示为{|2}x x k =C.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可表示为{自然数}D. 方程240x -=实数根的集合表示为{(2,2)}-3. 一次函数3y x =-与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A. {1,2}-B. {1,2}x y ==-C. {(2,1)}-D. 3{(,)|}2y x x y y x =-⎧⎨=-⎩4.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510}A x Z x =∈≤<为.5.集合A ={x |x =2n 且n ∈N }, 2{|650}B x x x =-+=,用∈或∉填空:4 A ,4 B ,5 A ,5 B .1. (1)设集合{(,)|6,,}A x y x y x N y N =+=∈∈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2)设A ={x |x =2n ,n ∈N ,且n <10},B ={3的倍数},求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2. 若集合{1,3}A =-,集合2{|0}B x x ax b =++=,且A B =,求实数a 、b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 了解空集的含义.67复习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 、.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10以内3的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复习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0 N ; -1.5 R .(2)设集合2{|(1)(3)0}A x x x =--=,{}B b =,则1 A ;b B ;{1,3} A .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3,6,9}A =与*{|3,333}B x x k k N k ==∈≤且;{}C =东升高中学生与{}D =东升高中高一学生;{|(1)(2)0}E x x x x =--=与{0,1,2}F =.新知: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②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 enn 图.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为:()A B B A ⊆⊇或.③ 集合相等:若A B B A ⊆⊆且A B =.④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⑤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试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b {,,}a b c ,a {,,}a b c ;(2)∅ 2{|30}x x +=,∅ R ;(3)N {0,1},Q N ;(4){0} 2{|0}x x x -=.反思:思考下列问题.(1)符号“a A ∈”与“{}a A ⊆”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吗?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真子集吗?试用符号表示结论.(3)类比下列实数中的结论,你能在集合中得出什么结论?① 若,,a b b a a b ≥≥=且则;② 若,,a b b c a c ≥≥≥且则.B A※ 典型例题例1 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变式:写出集合{0,1,2}的所有真子集组成的集合.例2 判断下列集合间的关系:(1){|32}A x x =->与{|250}B x x =-≥;(2)设集合A ={0,1},集合{|}B x x A =⊆,则A 与B 的关系如何?变式:若集合{|}A x x a =>,{|250}B x x =-≥,且满足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动手试试练1. 已知集合2{|320}A x x x =-+=,B ={1,2},{|8,}C x x x N =<∈,用适当符号填空:A B ,A C ,{2} C ,2 C .练 2. 已知集合{|5}A x a x =<<,{|2}B x x =≥,且满足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Venn 图图示;一些结论.2. 两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特别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拓展 n 个元素,那么它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0}∅∈ C. {1,2}Z ⊆ D. {0}{0,1}∈2. 设{}{}1,A x x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a < B. 1a ≤ C. 1a > D. 1a ≥3. 若2{1,2}{|0}x x bx c =++=,则( ). A. 3,2b c =-= B. 3,2b c ==- C. 2,3b c =-= D. 2,3b c ==-4. 满足},,,{},{d c b a A b a ⊂⊆的集合A 有 个.5. 设集合{},{},{}A B C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D =正方形,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并用Venn 图表示.课后作业1. 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 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 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 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 B B A A C C A ⊆⊆⊆⊆ 试用Venn 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2. 已知2{|0}A x x px q =++=,2{|320}B x x x =-+=且A B ⊆,求实数p 、q 所满足的条件.§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学习目标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9 复习1: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 {x |x 2+1=0,x ∈R }; {0} {x |x <3且x >5};{x |x >-3} {x |x >2}; {x |x >6} {x |x <-2或x >5}.复习2:已知A ={1,2,3}, S ={1,2,3,4,5},则A S , {x |x ∈S 且x ∉A }= .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设集合{4,5,6,8}A =,{3,5,7,8}B =.(1)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 、B 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2)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新知:交集、并集.①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记作A ∩B ,读“A 交B ”,即: {|,}.A B x x A x B =∈∈且Venn 图如右表示.② 类比说出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记作:A B ,读作:A 并B ,用描述法表示是:{|,}A B x x A x B =∈∈或.Venn 图如右表示.试试:(1)A ={3,5,6,8},B ={4,5,7,8},则A ∪B = ;(2)设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 (3)A ={x |x >3},B ={x |x <6},则A ∪B = ,A ∩B = . (4)分别指出A 、B 两个集合下列五种情况的交集部分、并集部分.反思:(1)A ∩B 与A 、B 、B ∩A 有什么关系?(2)A ∪B 与集合A 、B 、B ∪A 有什么关系?(3)A ∩A = ;A ∪A = . A ∩∅= ;A ∪∅= .※ 典型例题例1 设{|18}A x x =-<<,{|45}B x x x =><-或,求A ∩B 、A ∪B .变式:若A ={x |-5≤x ≤8},{|45}B x x x =><-或,则A ∩B = ;A ∪B = .小结:有关不等式解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来研究.例2 设{(,)|46}A x y x y =+=,{(,)|327}B x y x y =+=,求A ∩B .变式:(1)若{(,)|46}A x y x y =+=,{(,)|43}B x y x y =+=,则A B = ; (2)若{(,)|46}A x y x y =+=,{(,)|8212}B x y x y =+=,则A B = .反思:例2及变式的结论说明了什么几何意义?※ 动手试试练1. 设集合{|23},{|12}A x x B x x =-<<=<<.求A ∩B 、A ∪B .A练 2. 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 ={x |x 是参加跳高的同学},B ={x |x 是参加跳远的同学},C ={x |x 是参加投掷的同学},学校规定,在上述比赛中,每个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比赛,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A B 与B C 的含义.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2. 求交集、并集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 图.※ 知识拓展A B C A B A C =()()(), A B C A B A C =()()(),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A A B A A A B A ==(),(). 你能结合V enn 图,分析出上述集合运算的性质吗?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设{}{}5,1,A x Z x B x Z x =∈≤=∈>那么A B 等于( ).A .{1,2,3,4,5}B .{2,3,4,5}C .{2,3,4}D .{}15x x <≤2. 已知集合M ={(x , y )|x +y =2},N ={(x , y )|x -y =4},那么集合M ∩N 为( ). A. x =3, y =-1 B. (3,-1) C.{3,-1} D.{(3,-1)}3. 设{}0,1,2,3,4,5,{1,3,6,9},{3,7,8}A B C ===,则()A B C 等于( ).A. {0,1,2,6}B. {3,7,8,}C. {1,3,7,8}D. {1,3,6,7,8}4. 设{|}A x x a =>,{|03}B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5. 设{}{}22230,560A x x x B x x x =--==-+=,则A B = .课后作业1. 设平面内直线1l 上点的集合为1L ,直线2l 上点的集合为2L ,试分别说明下面三种情况时直线1l 与直线2l 的位置关系?(1)12{}L L P =点; (2)12L L =∅; (3)1212L L L L ==.2. 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且A ∩B ={13-},求A B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1.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1011 复习1:集合相关概念及运算.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A B B A ⊆⊆且,则 .② 两个集合的 部分、 部分,分别是它们交集、并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A B = ; A B = .复习2:已知A ={x |x +3>0},B ={x |x ≤-3},则A 、B 、R 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设U ={全班同学}、A ={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 ={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新知:全集、补集.① 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② 补集:已知集合U , 集合A ⊆U ,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相对于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补集”,即{|,}U C A x x U x A =∈∉且. 补集的Venn 图表示如右:说明: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试试:(1)U ={2,3,4},A ={4,3},B =∅,则U C A = ,U C B = ;(2)设U ={x |x <8,且x ∈N },A ={x |(x -2)(x -4)(x -5)=0},则U C A = ; (3)设集合{|38}A x x =≤<,则R A = ;(4)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反思:(1)在解不等式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在研究图形集合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 (2)Q 的补集如何表示?意为什么?※ 典型例题例1 设U ={x |x <13,且x ∈N },A ={8的正约数},B ={12的正约数},求U C A 、U C B .例2 设U =R ,A ={x |-1<x <2},B ={x |1<x <3},求A ∩B 、A ∪B 、U C A 、U C B .变式:分别求()U C A B 、()()U U C A C B .※ 动手试试练 1. 已知全集I ={小于10的正整数},其子集A 、B 满足()(){1,9}I I C A C B =,(){4,6,8}I C A B =,{2}A B =. 求集合A 、B .练2. 分别用集合A 、B 、C 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1) ; (2) ;(3) ; (4) .反思:结合Venn 图分析,如何得到性质:(1)()U A C A = ,()U A C A = ; (2)()U U C C A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2. 集合运算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 图.※ 知识拓展试结合Venn 图分析,探索如下等式是否成立? (1)()()()U U U C A B C A C B =; (2)()()()U U U C A B C A C B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设全集U =R ,集合2{|1}A x x =≠,则U C A =( ) A. 1 B. -1,1 C. {1} D. {1,1}-2. 已知集合U ={|0}x x >,{|02}U C A x x =<<,那么集合A =( ). A. {|02}x x x ≤≥或 B. {|02}x x x <>或 C. {|2}x x ≥ D. {|2}x x >3. 设全集{}0,1,2,3,4I =----,集合{}0,1,2M =--,{}0,3,4N =--,则()I M N =( ).A .{0}B .{}3,4--C .{}1,2--D .∅4. 已知U ={x ∈N |x ≤10},A ={小于11的质数},则U C A = .5. 定义A —B ={x |x ∈A ,且x ∉B },若M ={1,2,3,4,5},N ={2,4,8},则N —M = .1. 已知全集I =2{2,3,23}a a +-,若{,2}A b =,{5}I C A =,求实数,a b .2. 已知全集U =R ,集合A ={}220x x px ++=,{}250,B x x x q =-+= 若{}()2U C A B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1.1 集合(复习)1.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集三种运算及有关性质,能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2. 能使用数轴分析、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14复习1: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 A B = ; A B = ; U C A = .复习2:交、并、补有如下性质.A ∩A = ;A ∩∅= ; A ∪A = ;A ∪∅= ;()U A C A = ;()U A C A = ; ()U U C C A = . 你还能写出一些吗?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例1 设U =R ,{|55}A x x =-<<,{|07}B x x =≤<.求A ∩B 、A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B ).小结:(1)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 (2)由以上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例2已知全集{1,2,3,4,5}U =,若A B U =,A B ≠∅,(){1,2}U A C B =,求集合A 、B .小结:列举法表示的数集问题用Venn 图示法、观察法. 例 3 若{}{}22430,10A x x xB x x ax a =-+==-+-=,{}210C x x mx =-+=,A B A A C C ==且,求实数a 、m 的值或取值范围.变式: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 动手试试练1. 设2{|60}A x x ax =-+=,2{|0}B x x x c =-+=,且A ∩B ={2},求A ∪B .练2. 已知A ={x |x <-2或x >3},B ={x |4x +m <0},当A ⊇B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自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知识要点]1.集合和元素(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预习自测]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1)小于5的自然数;(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不等式217x+>的整数解;(4)所有大于0的负数;(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3.设()()(){}22,,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值.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例4.已知{}2,,M a b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B )0与{}0的意义相同(C )集合⎭⎬⎫⎩⎨⎧∈==+N n n x x A ,1是有限集(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C .}0|{2≤x xD .}01|{2=+-x x x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A .)}1,1{(B .}1,1{C .(1,1)D .}1{.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5.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归纳反思]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函数及其表示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函数及其表示

课题:1.2 函数及其表示 (习题课)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对函数()f x 记号的理解与运用,会根据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简单应用,掌握函数的图像及其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及其应用的理解、初步体会学习函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函数()f x 记号的理解与运用,会根据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掌握函数的图像及应用。

难点:函数的图像及其应用。

三、知识链接: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四、学法指导:回顾前几节函数知识的内容,认真学习导学案中的例题,灵活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并注意方法规律总结。

五、学习过程:A1. 函数()f x 记号的理解与运用:已知函数)(x f =4x+3,g(x)=x 2,求f[4] g[6].,f[g(x)],g[f(x)]。

B2.解析式法及应用:例1求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f (2x +1)=x 2+1,求f (x );解:(1)设t =2x +1,则x =t -12, ∴f (t )=(t -12)2+1.从而f (x )=(x -12)2+1.(2)已知f (1x )=x1-x 2,求f (x ).解法一:设t =1x , 则x =1t (t ≠0),代入f (1x )=x1-x 2,得f (t )=1t 1-(1t)2=t t 2-1, 故f (x )=xx 2-1(x ≠0).解法二:∵f (1x )=x 1-x 2=1x (1x)2-1, ∴f (x )=xx 2-1(x ≠0).(3)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 (x +1)-2f (x -1)=2x +17,求f (x );解:设f (x )=ax +b (a ≠0),则3f (x +1)-2f (x -1)=3ax +3a +3b -2ax +2a -2b =ax +b +5a =2x +17, ∴a =2,b =7,∴f (x )=2x +7. (4)已知)(x f 满足12()()3f x f x x+=,求)(x f . 解:2f (x )+f (1x)=3x ①,把①中的x 换成1x ,得2f (1x )+f (x )=3x②,①×2-②得3f (x )=6x -3x ,∴f (x )=2x -1x.方法总结:第(1)题用代入法;第(2)题用配凑法;第(3)题已知一次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第(4)题用方程组法。

高中数学 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轮高效复习导学案第三课时函数的单调性新人教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轮高效复习导学案第三课时函数的单调性新人教

函数的图象【学习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 学会利用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并能应用。

3. 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学习难点】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方法。

[自主学习] 一、单调性1.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①都有 ,则称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这个区间称函数的一个 ;②都有 ,则称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这个区间称函数的一个 .若函数f (x )在整个定义域l 内只有唯一的一个单调区间,则f (x )称为 . 2.判断单调性的方法:(1) 定义法,其步骤为:① ;② ;③ .(2) 导数法,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可导,①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②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二、单调性的有关结论1.若f (x ), g (x )均为增(减)函数,则f (x )+g (x ) 函数; 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 ;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 的单调性;4.复合函数y =f [g(x )]是定义在M 上的函数,若f (x )与g(x )的单调相同,则f [g(x )]为 ,若f (x ), g(x )的单调性相反,则f [g(x )]为 .5.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基础过关】1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递增的有______________①xy 1-= ②y=-x ③y=|x-1| ④y=122++x x 2 函数)34(212log )(-+-=x x x f 的递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3 已知函数2)1(2)(2+-+=x a x x f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4 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0)31(=f ,则不等式)(log 81xf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典型例析](A )例1 求证:函数11)(--=xx f 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

[精品]新人教A版必修1高中数学第1章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A版必修1高中数学第1章导学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2~ P3,找出疑惑之处)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二、新课导学※探索新知探究1:考察几组对象: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③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2x, 32x+, 35y x-, 22x y+;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⑥方程230x x+=的所有实数根;⑦隆成日用品厂2008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⑧ 2008年8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新知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试试1:探究1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探究2:“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新知2:集合元素的特征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集合 .试试2: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①不等式30x->的解;② 3的倍数;③方程2210x x-+=的解;④a,b,c,x,y,z;⑤最小的整数;⑥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⑧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⑨地球上的四大洋;⑩地球的小河流.探究3:实数能用字母表示,集合又如何表示呢?新知3: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集合A,记作:a∉A.试试3:设B表示“5以内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则5 B,0.5 B,0 B,-1 B.探究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又如何表示呢?新知4:常见数集的表示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N*或N+;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试试4:填∈或∉:0 N,0 R,3.7 N,3.7 Z,,.探究5:探究1中①~⑧分别组成的集合,以及常见数集的语言表示等例子,都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 这种方法语言文字上较为繁琐,能否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呢?新知5: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 与{a}不同.试试5:试试2中,哪些对象组成的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出来,试写出其表示.※典型例题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 15以内质数的集合;②方程2(1)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③一次函数y x=与21y x=-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变式:用列举法表示“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①概念:集合与元素;属于与不属于;②集合中元素三特征;③常见数集及表示;④列举法.※知识拓展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 1874年康托尔提出“集合”的概念: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B.所有小正数组成一个集合C.集合{1,2,3,4,5}和{5,4,3,2,1}表示同一个集合D.1361,0.5,,,224这六个数能组成一个集合2.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②Q;③3N+-∉;④.Q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 C.3个D.4个3. 直线21y x=+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为().A. {0,1}B. {(0,1)}C. 1{,0}2- D. 1{(,0)}2-4. 设A表示“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组成的集合,则:深圳A;广州A. (填∈或∉)5. “方程23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10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2)10的所有正约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210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 设x∈R,集合2{3,,2}A x x x=-. (1)求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2)若2A-∈,求实数x.§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4~ P5,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 .其中的每个对象叫作 .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特征.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有、 .复习2:集合2{21}A x x=++的元素是,若1∈A,则x= .复习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四个集合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思考:①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2,4,6,8}吗?②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13x-<的解集吗?探究:比较如下表示法① {方程210x-=的根};②{1,1}-;③2{|10}x R x∈-=.新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x A P∈,其中x代表元素,P是确定条件.试试:方程230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 .※典型例题例1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1)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练习: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34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小结: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如果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x Z∈明确时可省略,例如{|21,}x x k k Z=-∈,{|0}x x>.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抛物线21y x=-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2)方程组3222327x yx y+=⎧⎨+=⎩解集.变式:以下三个集合有什么区别. (1)2{(,)|1}x y y x=-;(2)2{|1}y y x=-;(3)2{|1}x y x=-.反思与小结:①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特别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2{(,)|1}x y y x=-与2{|1}y y x=-不同.②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1}x x>,{|3,}x x k k Z=∈.③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④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动手试试练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练2. 已知集合{|33,}A x x x Z=-<<∈,集合2{(,)|1,}B x y y x x A==+∈. 试用列举法分别表示集合A、B. 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2.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知识拓展1. 描述法表示时代表元素十分重要. 例如:(1)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2)集合2{(,)|1}x y y x=+与集合2{|1}y y x=+是同一个集合吗?2. 我们还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即:文氏图,或称Venn图.※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设{|16}A x N x =∈≤<,则下列正确的是( ).A. 6A ∈B. 0A ∈C. 3A ∉D. 3.5A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等式253x -<的解集表示为{4}x <B.所有偶数的集合表示为{|2}x x k =C.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可表示为{自然数}D. 方程240x -=实数根的集合表示为{(2,2)}-3. 一次函数3y x =-与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1,2}- B. {1,2}x y ==- C. {(2,1)}- D. 3{(,)|}2y x x y y x=-⎧⎨=-⎩4.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5A x Z x =∈≤<为. 5.集合A ={x |x =2n 且n ∈N },2{|650}B x x x =-+=,用∈或∉填空:4 A ,4 B ,5 A ,5B .1. (1)设集合{(,)|6,,}A x y x y x N y N =+=∈∈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2)设A ={x |x =2n ,n ∈N ,且n <10},B ={3的倍数},求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2. 若集合{1,A =-,集合2{|0}B x x a x b =++=,且A B =,求实数a 、b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 了解空集的含义.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 P 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 、.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10以内3的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复习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0 N; -1.5 R . (2)设集合2{|(1)(3)0}A x x x =--=,{}B b =,则1 A ;b B ;{1,3}A .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3,6,9}A =与*{|3,333}B x x k k N k ==∈≤且;{}C =东升高中学生与{}D =东升高中高一学生;{|(1)(2)0}E x x x x =--=与{0,1,2}F =.新知: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Ø.②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Venn 图. 用Venn “包含”关系为: ()A B B A ⊆⊇或.③ 集合相等:若A B B A ⊆⊆且,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④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⑤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试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b {,,}a b c ,a {,,}a b c ;(2)∅ 2{|30}x x +=,∅ R ; (3)N {0,1},Q N ; (4){0} 2{|0}x x x -=.反思:思考下列问题.(1)符号“a A ∈”与“{}a A ⊆”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吗?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真子集吗?试用符号表示结论.(3)类比下列实数中的结论,你能在集合中得出什么结论?①若,,a b b a a b≥≥=且则;②若,,a b b c a c≥≥≥且则.※典型例题例1 写出集合{,,}a b c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变式:写出集合{0,1,2}的所有真子集组成的集合.例2 判断下列集合间的关系:(1){|32}A x x=->与{|250}B x x=-≥;(2)设集合A={0,1},集合{|}B x x A=⊆,则A与B的关系如何?变式:若集合{|}A x x a=>,{|250}B x x=-≥,且满足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动手试试练1. 已知集合2{|320}A x x x =-+=,B ={1,2},{|8,}C x x x N =<∈,用适当符号填空:A B ,A C ,{2} C ,2 C .练 2. 已知集合{|5}A x a x =<<,{|2}B x x =≥,且满足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Venn 图图示;一些结论.2. 两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特别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拓展如果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那么它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0}∅∈C. {1,2}Z ⊆D. {0}{0,1}∈ 2. 设{}{}1,A x x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a < B. 1a ≤ C. 1a > D. 1a ≥3. 若2{1,2}{|0}x x bx c =++=,则( ). A. 3,2b c =-= B. 3,2b c ==- C. 2,3b c =-= D. 2,3b c ==-4. 满足},,,{},{d c b a A b a ⊂⊆的集合A 有 个.5.设集合{},A B C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D =正方形,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并用Venn 图表示.1. 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 B B A A C C A⊆⊆⊆⊆试用Venn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2. 已知2{|0}A x x p x q=++=,2{|320}B x x x=-+=且A B⊆,求实数p、q所满足的条件.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8~ P9,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 {x|x2+1=0,x∈R};{0} {x|x<3且x>5};{x|x>-3} {x|x>2};{x|x>6} {x|x<-2或x>5}.复习2:已知A={1,2,3},S={1,2,3,4,5},则A S, {x|x ∈S且x∉A}= .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设集合{4,5,6,8}A=,{3,5,7,8}B=. (1)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2)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新知:交集、并集.①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记作A∩B,读“A交B”,即:{|,}.A B x x A x B=∈∈且Venn②类比说出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union set),记作:A B,读作:A并B,用描述法表示是:{|,}A B x x A x B=∈∈或.Venn试试:(1)A={3,5,6,8},B={4,5,7,8},则A∪B=;(2)设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3)A={x|x>3},B={x|x<6},则A ∪B=,A∩B= . (4)分别指出A、B两个集合下列五种情况的交集部分、并集部分.反思:(1)A∩B与A、B、B∩A有什么关系?(2)A∪B与集合A、B、B∪A有什么关系?(3)A∩A=;A∪A = .A∩∅=;A∪∅= .※典型例题例 1 设{|18}A x x=-<<,{|45}B x x x=><-或,求A∩B、A∪B.变式:若A={x|-5≤x≤8},{|45}B x x x=><-或,则A∩B= ;A∪B= .小结:有关不等式解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来研究.例 2 设{(,)|46}A x y x y=+=,{(,)|327}B x y x y=+=,求A∩B.A变式:(1)若{(,)|46}A x y x y=+=,{(,)|43}B x y x y=+=,则A B =;(2)若{(,)|A x y x y=+=,{(,)|8212}B x y x y=+=,则A B = .反思:例2及变式的结论说明了什么几何意义?※动手试试练 1. 设集合{|23},{|12}A x xB x x=-<<=<<.求A∩B、A ∪B.练2. 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x|x是参加跳高的同学},B={x|x是参加跳远的同学},C={x|x是参加投掷的同学},学校规定,在上述比赛中,每个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比赛,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A B与B C的含义.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2. 求交集、并集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图.※知识拓展A B C A B A C=()()(),A B C A B A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AB A A A B A==(),().你能结合Venn图,分析出上述集合运算的性质吗?※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设{}{}5,1,A x Z xB x Z x=∈≤=∈>那么A B等于().A.{1,2,3,4,5}B.{2,3,4,5} C.{2,3,4}D.{}15x x<≤2. 已知集合M={(x, y)|x+y=2},N={(x, y)|x-y=4},那么集合M∩N为().A. x=3, y =-1B. (3,-1)C.{3,-1}D.{(3,-1)}3. 设{}0,1,2,3,4,5,{1,3,6,9},{3,7,8}A B C===,则()A B C等于().A. {0,1,2,6}B. {3,7,8,}C. {1,3,7,8}D. {1,3,6,7,8} 4. 设{|}A x x a=>,{|03}B x x=<<,若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5. 设{}{}22230,560A x x xB x x x=--==-+=,则A B= .1. 设平面内直线1l上点的集合为1L,直线2l上点的集合为2L,试分别说明下面三种情况时直线1l与直线2l的位置关系?(1)12{}L L P=点;(2)12L L=∅;(3)1212L L L L==.2. 若关于x的方程3x2+px-7=0的解集为A,方程3x2-7x+q=0的解集为B,且A∩B={13-},求A B.§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1.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10~ P11,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集合相关概念及运算.①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 的,记作 .若集合A B⊆,存在元素x B x A∈∉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记作 .若A B B A⊆⊆且,则 .②两个集合的部分、部分,分别是它们交集、并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 B=;A B= .复习2:已知A={x|x+3>0},B={x|x ≤-3},则A、B、R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设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A、B有何关系?新知:全集、补集.① 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② 补集:已知集合U , 集合A ⊆U ,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相对于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补集”,即{|,}U C A x x U x A =∈∉且.补集的Venn 图表示如右:说明: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试试:(1)U ={2,3,4},A ={4,3},B =∅,则U C A = ,U C B = ;(2)设U ={x |x <8,且x ∈N },A ={x |(x -2)(x -4)(x -5)=0},则U C A= ; (3)设集合{|38A x x =≤<,则R A ð= ;(4)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反思:(1)在解不等式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在研究图形集合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2)Q 的补集如何表示?意为什么?※ 典型例题例1 设U ={x |x <13,且x ∈N },A ={8的正约数},B ={12的正约数},求U C A 、U C B .例2 设U =R ,A ={x |-1<x <2},B ={x |1<x <3},求A ∩B 、A ∪B 、U C A 、U C B .变式:分别求()U C A B 、()()U U C A C B .※ 动手试试数},其子集A 、B 满足()(){1,9}I I C A C B =,(){4,6,8}I C A B =,{2}AB =. 求集合A 、B .练2. 分别用集合A 、B 、C 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1);(2);(3);(4) .反思:结合Venn图分析,如何得到性质:(1)()UA C A =,()UA C A =;(2)()U UC C A= .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2. 集合运算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 图.※知识拓展试结合Venn图分析,探索如下等式是否成立?(2)()()()U U UC A B C A C B=.※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设全集U=R,集合2{|1}A x x=≠,则UC A=()A. 1B. -1,1C. {1}D. {1,1}-2. 已知集合U={|0}x x>,{|02}UC A x x=<<,那么集合A=().A. {|02}x x x≤≥或 B. {|02}x x x<>或C. {|2}x x≥ D. {|2}x x>3. 设全集{}0,1,2,3,4I=----,集合{}0,1,2M=--,{}0,3,4N=--,则()IM N=ð().A.{0} B.{}3,4--C .{}1,2--D .∅4. 已知U ={x ∈N |x ≤10},A ={小于11的质数},则U C A = .5. 定义A —B ={x |x ∈A ,且x ∉B },若M ={1,2,3,4,5},N ={2,4,8},则N —M = .1. 已知全集I =2{2,3,23}a a +-,若{,2}A b =,{5}I C A =,求实数,a b .2. 已知全集U =R ,集合A ={}220x x px ++=,{}250,B x x x q =-+= 若{}()2U C A B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1.1 集合(复习)1.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集三种运算及有关性质,能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2. 能使用数轴分析、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P 2~ P 14,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AB = ;AB = ;U C A = .复习2:交、并、补有如下性质.A ∩A = ;A ∩∅= ;A ∪A = ;A ∪∅= ; ()U A C A = ;()U A C A = ;()U U C C A = .你还能写出一些吗?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 设U =R ,{|55}A x x =-<<,{|07}B x x =≤<.求A ∩B 、A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B ).小结:(1)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 (2)由以上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例2已知全集{1,2,3,4,5}U =,若AB U =,AB ≠∅,(){1,2}U AC B =,求集合A 、B .小结:列举法表示的数集问题用Venn 图示法、观察法. 例3若{}{}22430,10A x x x B x x ax a =-+==-+-=,{}210C x x mx =-+=,AB A AC C ==且,求实数a 、m 的值或取值范围.变式: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 动手试试 练1.设2{|60}A x x ax =-+=,2{|0}B x x x c =-+=,且A ∩B ={2},求A∪B .练 2. 已知A={x|x<-2或x>3},B={x|4x+m<0},当A⊇B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1.1.1集合的含义使用说明:“自主学习”10分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概念点评。

“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讨论,互督互评,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讲评。

“巩固练习”10分钟,组长负责,组内点评。

“个人总结”5分钟,根据组内讨论情况,指出对规律,方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能力展示5分钟,教师作出总结性点评。

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3、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读作””。

7有理数集,实数集(二)合作探讨1、下列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世界上最高的山(2)世界上的高山。

(3)2的近似值(4)爱好唱歌的人(5)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

(6)本届奥运会我国参加的所有运动项目。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自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知识要点]1.集合和元素(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预习自测]例 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1)小于5的自然数;(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不等式217x+>的整数解;(4)所有大于0的负数;(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3.设()()(){}22,,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值.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例4.已知{}2,,M a b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B )0与{}0的意义相同(C )集合⎭⎬⎫⎩⎨⎧∈==+N n n x x A ,1是有限集(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C .}0|{2≤x xD .}01|{2=+-x x x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A .)}1,1{(B .}1,1{C .(1,1)D .}1{.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5.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归纳反思]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

[精品]新人教A版必修1高中数学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

[精品]新人教A版必修1高中数学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

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P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

四、知识链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3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这一词?(试举几例)五、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P2页8个例子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问题3:集合相等:问题4: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例1:设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的关系?问题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B 例2:若+∈N x ,则N x ∈,对吗?六、达标检测:A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 )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 ) (4)本校2009级新生; ( )(5)血压很高的人; ( ) (6)著名的数学家;( )(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A2.用“∈”或“∉”符号填空:(1)8 N ; (2)0 N ; (3)-3 Z ; (4);(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B3.下面有四个语句: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N a ∉-,则N a ∈;③若N a ∈,N b ∈,则b a +的最小值是2;④x x 442=+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 )A.0B.1C.2D.3B4.已知集合S 中的三个元素a,b,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B5. 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 ,有6-a∈A,那么a为()A.2 B.2或4 C.4 D.0B6. 设双元素集合A是方程x2-4x+m=0的解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复习导学案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复习导学案大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复习导学案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明确集合元素的特征;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知识回顾】(一)知识点填空:1.一般地,我们把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的叫做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的、的、的. 2.集合的表示方法: (1);(2).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二)课前检测:1、用“∈”或“∉”填空:(1)0N ; (2)πQ ; (3)1-; (4)a {}a ;(5N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奇数集合;(2)5除余1的数的集合; (3)不等式237x ->解集; (4)方程组的解集; (5);(6)抛物线22y x x =-+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1)(2) (3) (4) (5) (6)【例题讲解】例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例2、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 的点组成的集合.例3、已知{}232,25,12a a a -∈-+,求a 的值.【跟踪训练】1、已知集合M=,求a 的值.2、已知集合A=(){}222,1,33a a a a ++++,若1∈A ,求实数a 的值.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21.区别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及相关概念; 3.能用Venn 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4.理解空集、集合相等的概念,会判断集合是否相等;5.能利用集合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参数问题.【知识回顾】(一)知识点填空:1.对于集合A 和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关系,集合是集合的子集,记作A (或),如果A ,且存在元素x ∈B ,但x ∉A ,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AB (或)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记作. 3.子集的性质:(1)A ;(2);(3)如果A ,B ,那么A.4.对于两个集合,如果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就说这两个集合,记作.用子集来定义就是:如果A ,B ,那么A=B.(二)课前检测:1.用“” 填空:(1){}a {},a b ; (2)∅{}0; (3)0{}0;(4){}0,1N ; (5)QR ;(6).2.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3.已知集合P={},,a b c ,那么满足Q 的集合Q 的个数是( )A.5;B.6;C.7;D.8.4.已知A=,B=,C=,D=,用Venn 图表示四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符号表示四个集合中的所有包含关系.【例题讲解】例1、已知集合M=,集合N=,若N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集合A={}1,x y -,B={}0,x y +,若A=B ,求2x y +的值.【跟踪训练】 1、设A=,B=,若A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2a ≥;B.1a ≤;C.1a ≥;D.2a ≤.2、集合M=与集合N=之间的关系是( )A. ;B. ;C.D..3、满足条件 的集合B 有个.4、设集合A=,B=,若,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学习目标】1、 掌握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 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知识回顾】(一)知识点填空:1、由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由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记作,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 , . 用Venn 图表示为: ①②3(二)课前检测:1、设集合{}12M =,,{}=2,3N ,则等于( )A. {}1223,,,; B. {}2; C. {}123,,; D. {}13,. 2、设集合P={}1-,0,1,Q={}24-,,则等于( )A.;B. {}11014--,,,,;C. {}4;D. {}01,. 3、设集合A={}79,;B={}3a ,,,则a =. 4、设全集U={}1,2,4,8,M={}14,,则 . 5、已知M=,N=,则等于( )A.,B.;C. R ;D..6、已知全集U ,集合A= ,求集合B.【例题讲解】例1、设{}2|20A x x x =--=,{}2|0B x x x a =++=,若A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跟踪训练】1、设全集U={}13568,,,,,A={}16,,B={}568,,,则()U A B ð等于( )A. {}6;B. {}58,;C. {}68,; D. {}3,5,6,8. 2、已知全集U={}|4x x ≤,集合A={}|23x x -<<,B={}|31x x -<≤,求: (1)U A ð;(2)A B ;(3)()U A B ð;(4)()UA B ð.3、已知集合A=[]25,, B={}2|0x x px q ++=,A B A = ,{}5A B = ,求p 、q 的值.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41.2.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表示函数的定义域;3、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要求.【知识回顾】1、设A 、B 是两个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作 ,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与x 的值对应的y 的值叫做 ,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y f x =的.是集合B 的子集.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和.它们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3、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一次函数:(2)反比例函数:(3)二次函数:4、用区间表示数集(略)【课前检测】1、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相等(对的打“√”,错的打“×”):(1)24()2()2x f x x g x x -=+=-,( );(2)()2()1()1f x x g x x =-=-,( );(3)2()()f x x g x ==,( );(4)22()1()1f x x x g t t t =++=++,( ). 2、区间[)5,8表示的集合是( )A. {}|58x x x ≤>或;B. {}|58x x <≤;C. {}|58x x ≤<;D. {}|58x x ≤≤. 3、函数21y x =+的定义域是,值域是.4、函数y =的定义域是. 5、已知函数2()2(12)f x x x x =--≤≤, (1)画出函数()f x 图象的简图;(2)根据图象写出函数的值域.【题型讲解】例1、已知1()(1)1f x x R x x =∈≠-+且,2()2()g x x x R =+∈.(1)求(2)f 、(2)g 的值;(2)求[](3)f g 的值.例2、(1)已知函数(21)f x -的定义域为[)01,,求(13)f x -的定义域;(2)若函数(3)f x +的定义域为[]5,2--,求()(1)(1)F x f x f x =++-的定义域.例3、已知()f x 为一次函数,且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复习导学案5[]()43f f x x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例4、已知111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例5、已知2()()3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例6、已知函数()()21f x x x =-+. (1)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2)判断关于x 的方程()21x x a -+=的解的个数.【跟踪训练】1、函数1()11f x x =+-的定义域是.2、函数22y x =-的定义域是{}1012-,,,,其值域是.3、设221()1x f x x -=+,则(2)12f f =⎛⎫⎪⎝⎭.4、已知则(3)f =,(2)f -=.5、函数2()=43f x x x +-的值域是.6、若函数()21f x x =+,则函数(23)f x -的表达式为(23)f x -=.7、已知一次函数()f x 满足(0)5f =,且图象经过点()2,1-,求()f x 的解析式.8、已知2(1)2f x x x +=+,求()f x .9、已知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x +-=,求()f x .10、(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4-,求函数(21)f x +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3,3-,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61.2.2函数的表示方法(续)【学习目标】1、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能在实际问题中列出分段函数,并能解决有关问题;2、了解映射的概念,会判断给出的对应是不是映射.【知识回顾】1、如果一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关系(或不同的表达式),这样的函数就叫做分段函数.2、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中A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A B →:”.注意:函数是特殊的映射,但映射不一定是函数.【课前检测】1、已知函数()2230()3(0)x x f x x x ⎧-≥⎪=⎨-<⎪⎩, 则()1f f =⎡⎤⎣⎦.2、已知函数()210()2(0)x x f x x x ⎧+≤⎪=⎨->⎪⎩, 若()10f t =,则t 的值为.3、分别画出函数()1f x x =-与函数()1f x x =-的图象.4、下列对应不是映射的是( )A . B. C. D.【题型讲解】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2y x x =+;(2)21y x x =-++;(3)243y x x =-+例2、某汽车以53km/h 的速度从A 地到260km 远x x O xy O xx O x O x O x x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复习导学案7处的B 地,在B 地停留112h 后,再以65km/h 的速度返回A 地.写出汽车离开A 地后行走的路程S (km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例3、已知函数221(1)()2(1)x x f x x x x -+<⎧=⎨-≥⎩.(1)试比较()3f f -⎡⎤⎣⎦与()3f f ⎡⎤⎣⎦的大小;(2)求使()3f x =的x 的值.例4、下列对应为集合到集合的映射的是( )A.{},|0,A R B x x f x y x ==>→=:;B.2,,A Z B N f x y x *==→=:;C.,,A Z B Z f x y ==→=:D.[]{}1,1,0,0A B f x y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学习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 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3、 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4、 掌握简单函数最值的求法.【知识回顾】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1)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M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M 上具有单调性,区间M 称为单调区间.2、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1)取值:在区间D 上任取两个值1x 、2x ,且12x x <;(2)作差:计算12()()f x f x -; (3)断号:判断12()()f x f x -的符号; (4)定论:作出函数单调性的结论.3、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A ∈,都有()f x M ≤或()f x M ≥;(2)存在实数0x A ∈,使得0()f x M =, 那么就称M 为函数()f x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课前检测】1、如图为函数()f x ,[]4,7x ∈-的图象,则它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最大值为,最小值为.3、函数()11y x x =++的最大值为.4、证明函数3()f x x x =+在R 上是增函数.x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85、求函数2()12f x x x =--的单调区间.【题型讲解】例1、证明函数1()f x x x=+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例2、设()f x 是定义的()0+∞,上的增函数,且()()()f xy f x f y =+,若(3)f =,且()()12f a f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2()212f x x a x =+-+在(],4-∞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4、求二次函数2()22f x x ax =-+在[]2,4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例5、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的x 、y R ∈,都有()()()f x f y f x y +=+,且当0x >时2()0,(1)3f x f <=. (1)求证:()f x 是R 上的减函数; (2)求()f x 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95、函数()1()11f x x x =++的最大值为.6、函数2()368f x x x =++在区间[]3,2-上的最大值为.7、用定义法证明函数1()1x f x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8、画出函数124y x x =-+-的图象, 并写出该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也不是偶函数.4、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确切一点说:“奇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偶函数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 轴.5、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有0,则()00f =.6、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则相反.【课前检测】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偶函数的图象一定与轴相交;B .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C .偶函数的图象若不经过原点,则它与轴的交点的个数一定是偶数;D .奇函数在定义域上一定单调. 2、若函数(),y f x x R =∈是奇函数,且()()12f f <,则必有( )A .()()12f f -<-;B .()()12f f ->-;C .()()11f f -=;D .()()21f f -=. 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0(1)()21x f x x+=;(2)()42231f x x x =-+;(3)()11f x x x =++-;(4)()21x xf x x -=-.【题型讲解】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200x x x f x x x x ⎧+<⎪=⎨->⎪; (2)()f x =例2、已知奇函数()f x 当0x >时,()21f x x x =--,求()f x 的解析式.例3、设()f x 是(),-∞+∞上的奇函数,且()()2f x f x +=-,当01x ≤≤,()f x x =,则()7.5f =( )A .0.5;B .0.5-;C .1.5;D .1.5-.例4、若()f x 为偶函数,其定义域为R ,且()f x 在[)0,+∞上为增函数,试比较34f ⎛⎫- ⎪⎝⎭与()21f a a -+的大小.【跟踪训练】1、若函数()f x 为偶函数,且当0x >时,()1f x x =-,则当0x <时,()f x =.2、若函数()f x 是偶函数,且()0f x =有两个根1x 、2x ,那么12x x +=.3、已知函数()()()()2212712f x m x m x m x =-+-+-+为偶函数,则m 的值是.4、若偶函数()f x 在(],1-∞-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3122f f f ⎛⎫-<-< ⎪⎝⎭;B .()()3122f f f ⎛⎫-<-< ⎪⎝⎭; C .()()3212f f f ⎛⎫<-<- ⎪⎝⎭;D .()()3212f f f ⎛⎫<-<- ⎪⎝⎭.5、若()1f x x a=-是奇函数,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34f f <;B .()()34f f <--;C .()()34f f -<-;D .()()34f f -<-.6、已知()24f x ax bx =+-,其中a 、b 为常数,若()22f -=,则()2f 的值为( )A .2-;B .4-;C .6-;D .10-.7、判断函数()2223,00,023,0x x x f x x x x x ⎧++<⎪==⎨⎪-+->⎩的奇偶性.8、已知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 x 为减函数,且()()1120f a f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函数2.1指数函数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学习目标】1、 理解n 次方根及根式的概念,理解指数幂的含义,掌握根式与指数幂的互化,明确根式与指数幂有意义的条件;2、掌握根式及指数幂的有关性质,能运用相关性质进行根式的化简与运算.【知识回顾】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n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都有意义;当n 为偶数时,对于非负实数a 都有意义,对于负实数a 没有意义.2、na =a =.3、m na =,m na-=0a >,,1m n Nn 、且*∈>.41mna =(0,,1,1)a m n N m n *>∈>>、且. 5、整数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于分数指数幂同样适用.【课前检测】1、(1=;(2=;(3=; (4)()____a b =<;(5)______=;2、用根式表示分数指数幂:(1)233_______=;(2)34_______a =;(3)125_______-=.3、用分数指数幂表示根式: (1)______=;(2______=;(32______=.4、设33x -<<,【题型讲解】例1、将下列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1(2例2、计算:(1)()()401130.7532370.0642160.018---⎛⎫⎡⎤--+-++-⎪⎣⎦⎝⎭; (2)0a >.例3、(1)已知22x xa -+=,求88x x-+的值;(2)已知12x y +=,9xy =,且x y <, 求11221122x y x y-+的值.【跟踪训练】1、1481625-⎛⎫⎪⎝⎭的值是( ) A .35; B .53; C .325; D .259.230)a a >的结果是( )A .1;B .a ;C .12a ; D .1710a . 3、计算22⋅的结果是( ) A .a ; B .2a ; C .4a ; D .8a .4、计算: (1))21313410.027256317--⎛⎫--+-+ ⎪⎝⎭;(2)-+ (3),0a b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学习目标】1、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明确指数函数的图象的形状;2、 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3、 应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回顾】1、 形如()01x ya a a =>≠且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2、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略)【题型讲解】例1、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指数函数: (1)4x y =;(2)4y x =; (3)4x y =-;(4)()4xy =-;(5)x y π=;(6)24y x =,(7)x y x =; (8)()121,12xy a a a ⎛⎫=->≠ ⎪⎝⎭且.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y =2)112x y -=;(3)22312x x y --⎛⎫=⎪⎝⎭.例3、比较大小: (1) 2.51.5与 3.21.5; (2) 1.20.5-与 1.50.5-;(3)0.31.5与 1.20.8.【跟踪练习】1、函数y =的定义域是( )A .(]0,2;B .(],2-∞;C .()2,+∞;D .[)2,+∞. 2、函数()220,1x y aa a -=+>≠的图象必经过定点( )A .()01,;B .()11,;C .()22,; D .()23,. 3、已知0.70.8a =,0.90.8b =,0.81.2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B .b a c >>;C .c b a >>;D .c a b >>. 4、函数(0,1)x y a a a =>≠且,对于任意实数都有( )A .()()()f xy f x f y =⋅;B .()()()f xy f x f y =+;C .()()()f x y f x f y +=⋅;D .()()()f x y f x f y +=+.5、函数2121x x y +=-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非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6、若1112x +⎛⎫< ⎪⎝⎭,则x 的取值范围是.7、若()121x f x a =+-是奇函数, 则_____a =.8、函数10xy =与y x =-的图象的交点的个数为个.9、已知函数11642x xy 骣骣鼢珑=-+鼢珑鼢珑桫桫,求当[]3,4x ?时y 的值域.10、已知0x >,函数()215xy a =-的值恒大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1对数与对数函数一、知识要点:(一)对数及其运算1、如果(01)baN a a =>≠且,那么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b N =.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作lg N ,以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作ln N由对数的定义得:①a log a N =N (对数恒等式);②log 1a a =(底数的对数等于1);③log 10a =(1的对数等于0).2、对数的性质:①log log log aa a M N M N ⋅=+;②log log log aa a MM N N =-; ③log log na a M n M =3、对数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ab b=.由对数换底公式可得:①log log mn a a nb b m=;②log log 1a b b a ⋅=;③log log log a b a b c c ⋅=.(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形如log (0,1)a yx a a =>≠且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定义域为()0,+∞,值域为R .对数函数的图象过定点(1,0);当01a <<时,对数函数log a y x =是减函数,当1a >时,对数函数log a y x =是增函数.二、题型讲解例1、填空: (1)log 3=;(2)e=;(3)5log 715-⎛⎫= ⎪⎝⎭;(4)252log 7log 545+=; (5)13log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 : (1)已知82log 3x =-,则x =; (2)3log 274x =,则x =. (3)若()2log lg 1x =,则x =;若()25log log 0x =,则x =.例3、(1)已知lg 2a =,lg3b =,用a 、b 表示lg15例4、计算:(1)235log 25log 4log 9⋅⋅ (2)()2lg 25lg 2lg50lg 2+⋅+例5、解答下列各题:(1)设45100ab==,求122a b ⎛⎫+⎪⎝⎭的值; (2)若2.51000x =,0.251000y=,求11x y-的值.例6、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12(log 21-x ;(2)2log (164)xy =-; (3)()()21log 6x y x x +=-++.例7、作函数()2log 11y x =++的图象例8、比较大小: (1)124log 5与126log 7;(2)12log 3与13log 3;例9、(1)比较0.7log 6与60.7及0.76;(2)已知()lg f x x =,比较13f ⎛⎫ ⎪⎝⎭与()2f 的大小.例10、解不等式:()()22log 21log 5x x -<-+例1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值域:(1)23213x x y -+⎛⎫= ⎪⎝⎭;(2)23log (43)y x x =+- .三、跟踪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已知log 162x =,则x =( )A .4±;B .4;C .256;D .2. 2、若12log 16x =,则x =( )A .4-;B .3-;C .3;D .4.3、已知2log 3x =,则12x -=()A .13; BC D .4. 4、使()()1log 2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1x <;C .2x <-;D .1x >且2x ≠. 5、已知32a =,那么33log 82log 6-用a 表示是( )A .2a -;B .52a -;C .23(1)a a -+;D .23a a -. 6、2log (2)log log a a a M N M N -=+,则NM 的值为( )A .41; B .4; C .1; D .4或1. 7、如果方程2lg (lg5lg 7)lg lg5lg 70x x +++⋅= 的两根是α、β,则αβ 的值是( )A .lg5lg 7⋅;B .lg35;C .35;D .351.8、已知732log [log (log )]0x =,那么12x -等于() A .13; BC ; D9、函数2lg 11y x ⎛⎫=- ⎪+⎝⎭的图像关于( )A .x 轴对称;B .y 轴对称; C.原点对称; D .直线y x =对称.10、函数(21)log x y -=( ) A .()2,11,3⎛⎫+∞⎪⎝⎭ ;B .()1,11,2⎛⎫+∞ ⎪⎝⎭;C .2,3⎛⎫+∞ ⎪⎝⎭;D .1,2⎛⎫+∞ ⎪⎝⎭.11、函数212log (617)y x x =-+的值域是( )A .R ;B .[)8,+∞;C 、(),3-∞-;D 、[)3,+∞.12、2log 13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0,1,3⎛⎫+∞ ⎪⎝⎭ ;B .2,3⎛⎫+∞ ⎪⎝⎭;C .2,13⎛⎫ ⎪⎝⎭;D .220,,33⎛⎫⎛⎫+∞ ⎪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21log 32=,4=,9log =. 14、已知()23409a a =>,则23log a =. 15、已知()3log ln 2x =,则x =. 16、已知()62logf xx =,则()8f =.17、若log 2,log 3a a m n ==,则2m na+=.18、函数(-1)log (3-)x y x =的定义域是。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模块总复习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模块总复习

必修一模块总复习1. 理解集合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三种运算的,会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如数轴分析、Venn 图;2. 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对应法则、图象等有关性质,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3. 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会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4. 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能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5. 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2113复习1:集合部分知识结构.复习2:函数部分知识结构.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已知全集U={|06}x N x ∈<≤,集合A ={|15}x N x ∈<<,集合B ={|26}x N x ∈<<.求:(1)A B ; (2) (U C A )B ;(3)()()U U C A C B .例2 对于函数2()21x f x a =-+(a R ∈).(1)探索函数()f x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f x为奇函数?例 3 某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必须先靠广告来打开销路. 该产品的广告效应应该是产品的销售额与广告费之间的差. 如果销售额与广告费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根据对市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每付出100元的广告费,所得的销售额是1000元. 问该企业应该投入多少广告费,才能获得最大的广告效应,是不是广告做得越多越好?※动手试试练1. 如图,△OAB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记△OAB位于直线(0)=>左侧的图形的x t t面积为()f t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f t,则函数()练2. 某商店卖A、B两种价格不同的商品,由于商品A连续两次提价20%,同时商品B 连续两次降价20%,结果都以每件23.04元售出,若商店同时售出这两种商品各一件,则与价格不升、不降的情况相比较,商店盈利的情况是().A.多赚5.92元B.少赚5.92元C.多赚28.92元D.盈利相同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集合的有关概念及三种运算;2. 函数的三要素及性质(单调性、奇偶性);3. 指、对、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4. 零点存在定理及二分法;5. 函数模型的应用.※知识拓展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6种:(1)常值函数:y =c(其中c为常数);(2)幂函数y =x a(其中a为实常数);(3)指数函数y =a x(a>0,a≠1);(4)对数函数y =log a x(a>0,a≠1);(5)三角函数;(6)反三角函数..※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已知集合{|8,}M x N x m m N =∈=-∈,则集合M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A. 7B. 8C. 9D. 102. 下列哪一组中的函数()f x 与()g x 相等( ).A.()1f x x =-,2()1x g x x=-B. 2()f x x =,4()g x =C. 2()f x x =,()g x =D. ()f x x =,2log ()2x g x =3. 已知集合2{|log ,1}A y y x x ==>,1{|(),1}2x B y y x ==>,则A B =( ). A. 1{|0}2y y << B. {|01}y y << C. 1{|1}2y y << D. ∅ 4. 函数1211lg ,2,,,x y x y y y y x x x =====的零点个数分别为 .5. 若3log 14a <(0,0a a >≠且),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建造一面靠墙的2间面积相同的矩形熊猫居室,如果可供建造围墙的材料总长是30m ,那么宽x 为多少才能使所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每间熊猫居室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模块总复习 学习目标
1. 理解集合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三种运算的,会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如数轴分析、Venn 图;
2. 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对应法则、图象等有关性质,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3. 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会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 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能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5. 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2113
复习1:集合部分知识结构.
复习2:函数部分知识结构.
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全集U={|06}x N x ∈<≤,集合A ={|15}x N x ∈<<,集合B ={|26}x N x ∈<<.求:
(1)A B I ; (2) (U C A )B U ;(3)()()U U C A C B I .
例2 对于函数2()21
x f x a =-+(a R ∈). (1)探索函数()f x 的单调性;
(2)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
f x为奇函数?
例3 某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必须先靠广告来打开销路. 该产品的广告效应应该是产品的销售额与广告费之间的差. 如果销售额与广告费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根据对市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每付出100元的广告费,所得的销售额是1000元. 问该企业应该投入多少广告费,才能获得最大的广告效应,是不是广告做得越多越好?
※动手试试
练1. 如图,△OAB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记△OAB位于直线(0)
=>左侧的图形的面
x t t
积为()
f t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f t,则函数()
练2. 某商店卖A、B两种价格不同的商品,由于商品A连续两次提价20%,同时商品B 连续两次降价20%,结果都以每件23.04元售出,若商店同时售出这两种商品各一件,则与价格不升、不降的情况相比较,商店盈利的情况是().
A.多赚5.92元 B.少赚5.92元
C.多赚28.92元 D.盈利相同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集合的有关概念及三种运算;
2. 函数的三要素及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3. 指、对、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 零点存在定理及二分法;
5. 函数模型的应用.
※知识拓展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6种:
(1)常值函数:y =c(其中c为常数);
(2)幂函数y =x a(其中a为实常数);
(3)指数函数y =a x(a>0,a≠1);
(4)对数函数y =log a x(a>0,a≠1);
(5)三角函数; (6)反三角函数. .
学习评价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已知集合{|8,}M x N x m m N =∈=-∈,则集合M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 7
B. 8
C. 9
D. 10
2. 下列哪一组中的函数()f x 与()g x 相等( ).
A.()1f x x =-,2
()1x g x x
=- B. 2()f x x =,4()()g x x =
C. 2()f x x =,36()g x x =
D. ()f x x =,2log ()2x g x =
3. 已知集合2{|log ,1}A y y x x ==>,
1{|(),1}2
x B y y x ==>,则A B I =( ). A. 1{|0}2
y y << B. {|01}y y << C. 1{|1}2
y y << D. ∅ 4. 函数1211lg ,2,,,x y x y y y y x x x
=====的零点个数分别为 . 5. 若3log 14a
<(0,0a a >≠且),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课后作业
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建造一面靠墙的2间面积相同的矩形熊猫居室,如果可供建造围墙的材料总长是30m ,那么宽x 为多少才能使所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每间熊猫居室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