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xiugai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为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接着,通过实例分析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在物质循环方面,重点讲述了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复杂的过程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3)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碳循环模式图,提高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过程。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的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一】根据教材P93-94,完成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过程:(1)最终能量来源:。

(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将光能转化为。

(3)传递过程:(4)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①在生产者的 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用于生产的 等生命活动。

③构成植物体的的 中的能量(a .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 分解释放出来;b .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 营养级。

)【活动二】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 营养级向 营养级,不可 ,也不能 。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能量金字塔:将单位预算时间内各个 所得到的 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

【活动三】 依据教材P96-97,完成下列问题: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 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关系,使能量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点1〗 用示意图表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参考教材P94),并回答: (1)能量流动的起点、渠道;(2)流量形式的变化过程、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3)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主要形式;(4)能量在每一营养级的来源、去路。

〖典例1〗 1 根据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请指出该能量流动图中几处科学性错误。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1. 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1课时)该节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三小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1.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挂图2.教法分析2.1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落实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迁移比较法2.2 重难点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2.运用能量流动的动画,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3.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4.运用教材中“能量金字塔”形象地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教学过程设计3.1教学内容程序设计: 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导课:复习提问:1、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3、请大家写出一个通用的食物链图解式.(学生回答并演板)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食物链的表达式的意思,及时总结出下一个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物质和能量,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来进行流动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引出新课)过程: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清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一、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二生物)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着重是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该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继续学习的一部分内容。

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制约与发展。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质循环打好动力基础。

本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安排一课时完成任务,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纲要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弄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采用阅读、引导分析、点拨归纳法七、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生物学的魅力,可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用大屏幕展示“能量逐级流动规律图解”、“赛达伯格湖能量分析图解”,并辅之于动画解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彻。

同时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八、教学过程:1、引课: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从而引入新课。

2、在讲述能量流动的过程时,采用多媒体展示,先讲清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含义。

然后将能量流动的过程分解为输入、传递、散失三个问题来讨论,从中概括出以下结论:1能量的源头是阳光;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4能量沿着营养级逐级传递。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剖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以具有争论性的问题探讨引出能量流动过程、特点和研究意义三部分内容。

本节紧接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且对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在教学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考试的角度看,本节内容为必考点;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讲,本节是培养学生的能量和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也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讲,学生已经储备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细胞内能量供应和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

从认知上看,学生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并希望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

3、教学目标的设定:现行《课程标准》要求“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为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

由此我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方面,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阐明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尝试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模型,进行“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数据处理和分析,尝试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探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形成能量与物质观,形成科学利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念。

4、重难点分析:依据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确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而且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做如下尝试: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针对本节图片、表格较多及思维量大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小组讨论,构建(不断完善)模型,总结规律,内化概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完美版)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完美版)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说课主要内容:目标构建目标突破目标评价依据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依据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的学习,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据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能量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十分熟悉。

学习目标(构建):(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构建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建立系统观、物质和能量观。

(2)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通过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能量的变化,构建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构建。

难点: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构建。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直观展示法、创设问题情境法、分组讨论法等。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逐一进行环节一、与生活练习,构建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PPT展示超市猪肉价格,近段时间以来由于猪肉价格猛涨,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部分人开始只吃素。

素食主义者认为:吃素能够缓解世界上存在的食物短缺问题。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它蕴含着怎样的生物学原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学习。

环节二、突破重难点PPT展示赛达伯格湖生态图片,学生观察并构建一条食物链。

1、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1)太阳能是如何进入藻类体内的?(2)鱼的摄入入量和同化量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组活动一:学生和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角色互换,分组讨论各自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该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知识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在生物学中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从这一点看,本节又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体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和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也因为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抽象,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确定了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四说教法考虑到高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讨论,画出概念简图,并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
1.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2.请用概念图的形式,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能量流动概念。
以图的形式,联系熟悉的生物或自身在个体水平说明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说明在种群中能量流动的途径。
小结:林德曼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两个明显的特点。
引出:能量金字塔。
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方案。
讨论:“问题探讨”中的素材,引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提出问题:在我国农村,很早以前就已有生态农业的思想,“桑基鱼塘”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种方法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桑
提出问题:
1.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可以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流出”
整理成一份清单。
2.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 “流入” 和“出”是否平衡。
3.分析流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
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5.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1)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
(2)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3) 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学习“思考与讨论”的素材,并进行交流。
小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都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定量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公开课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公开课说课稿)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节内容与其他各部分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1.启发探究法:本节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材一看就明白,真正理解和应用却困难。

所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考讨论,从而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2.直观教学法:采用直观的图片、图解,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1.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案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情感
目标
认同物质与能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确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图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个人札记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板书〗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物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知识立足于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能量流动的过程(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的观念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较强,主要采用讲述法,分析归纳法,在讲述、分析中,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由某一事例推倒出普遍规律。

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根据普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本身对本部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1.新课开始,先让同学们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同学带着这些目标展开学习。

2.新课导入选用的是一个情景假设,假设同学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同学随身有一只鸡和15kg玉米,为了维持最长的时间,学生如何吃这些食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引入能量流动这一内容的学习。

3.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四大块:一是概念的介绍,二是能量流动的过程,三是能量流动的特点,四是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

教材首先通过讲述“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引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接着,教材详细阐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最后,教材探讨了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如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等。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生态系统结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学习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能量流动的过程较为抽象,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对于能量流动的特点和实践意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3)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通过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其次节的内容。

本节支配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讨论的学问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1.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力量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学问目标】: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力量目标】:ⅰ、指导同学构建能量流淌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同学定量地分析某个详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过程和特点,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

【情感目标】: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育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同学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进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预备。

二、教法分析2.1教学方法:依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纳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争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很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

针对本校高二同学有较多小组合作阅历等状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争论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尊敬的评委和老师们,我今天的说课主题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后面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能量流动,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研究。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XXX漂流到孤岛的图片”,引发学生讨论:XXX应该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

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分析,明确摄入量、输入量、同化量、净同化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扫描】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特点【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输入:绿色植物的开始了能量输入3、传递:(1)途径:(2)每一营养级生物能量的去向:A ;B ;C进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3)能量流动的特点:A ;B ,传递效率大约是4、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散失:最终以形式散失6、研究意义:(1)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2)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的部分【要点透析】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金字塔【典型例题】例1、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 NP R①15.91 2.81 13. 10②871.27 369.69 501.58③0.88 0.34 0.54④141.20 62.07 79.13⑤211.85 19.26 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例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B、10kgC、125kgD、1000kg例3、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数比例关系如左下图所示。

右下图中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和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方框面积表示能量数) ()例4、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张小奇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和构成方式,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一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本节内容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因此,本节内容承上启下,是整个生态系统知识模块中的重点。

2.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对上述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与相关考试知识要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和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系统方法和思维分析生物学问题,提高严谨分析能力;
(2)提高运用表格形式、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归纳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和特点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又具有一些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本节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关注生态系统,关注生活。

生态系统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何,本节的学习将为此研究做出引导。

促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态系
统。

3.重难点分析
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流动相关计算。

该节重难点均较为抽象,应用性广。

学生往往出现考虑不周全,欠缺严谨性等问题,应当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逐步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能量流动的计算时,应以实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10%~20%的传递效率,以及如何应用这一效率正确计算。

二、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推导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有哪些去路,画出能量流动过程,提高掌握水平。

(2)利用实例、图解等直观教学法。

如,在能量流动的过程学习中,以一个简单的生
态系统为例,进行解析,更直观形象。

在能量流动的特点的学习中,则可以从实际数据出发,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加深印象。

另外,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流程式展示能量流动的过程。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过程性,吃透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