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教学反思完整篇.doc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年级# 导语】《雨点》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非常优美。
描写了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状态,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原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2.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2、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课时安排: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习剩余生字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猜猜这是什么?(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名字叫《雨点》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三、创设情境,感情朗读过渡: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1、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文针对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雨点儿》展开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描述雨天的儿童诗歌,内容简洁生动,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意义•唱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学语言的感知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天气,然后引出“雨天”这个话题,让学生说出在雨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2. 呈现课文教师向学生展示课文《雨点儿》,并简要介绍诗歌的特点,最后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学习课文教师逐句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
然后带领学生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雨天会遇到的事情,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培养合作意识。
5. 朗读表演请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表演,让他们尽可能地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其表达能力。
6. 创作续写要求学生续写课文的内容,让他们发挥想象,继续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生字词的意思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词汇训练。
另外,在学生的表达和朗读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多安排练习机会。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词汇积累和朗读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通过本次对《雨点儿》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改进计划。
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启发。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两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两篇)(一)《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
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了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一.教学效果:在学习《雨点儿》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了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成功之处: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路上的行人”等等。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
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
在品读课文时,我问:“小花小草是怎样欢迎雨点儿的?”“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雨点儿还会到哪里安家?”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学生有的说:“如果我是雨点儿,我就要去干旱的地方。
以为到那里可以减轻干旱。
”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
”……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三.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雨点儿》教学反思(通用15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通用15篇)《雨点儿》教学反思1充实而又忙碌的两周又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从优课展示周帷幕的拉开,到优课的选拔、展示,作为这次活动亲身实践者之一的我,感受颇多!在活动的过程中,师傅以及其他的老师都能给与帮助和指导,让我感觉到浓浓的团队合作的氛围。
我想,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是促我们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源动力。
课后,我也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执教的《雨点儿》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明显地感觉到有以下的不足:首先,在教学的设计中,我原先设想着以品和悟贯穿始终,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读词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想象中品味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对学情的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这种学习方法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平时的尝试和积累,因此,我要考虑的不应该是让他们能够如何熟练地去运用,而是怎么样让他们了解并接受这种对他们来说全新的学习词语的方法,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的提升,或者干脆选择更具可行性的字词教学的方法。
其次,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虽然比较自然顺畅,但是,整堂课下来,感觉就像捧着一张白纸,没有一点立体的味道。
有好些环节的落实上,都是浮在表面,挖得不够深,不够透。
比如学习雨点儿的对话,我现在的思考是希望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效果:第一目标,学生能尝试着课文里的对话,第二目标,能够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和动作,在这样提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有一种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想象得到雨点儿相遇的情景,不同个性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很着急的,或者慢悠悠的,而且在他们自主想象的对话中会有所体现,或者表示那儿已经干得怎么样了,如何需要他们……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对__的研读上升到一个高度,而且又能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经受到一次情感的熏陶,让阅读中的想象在不经意间悄然开花。
在学生感悟雨点儿的好处这一环节的引导,我觉得也很不到位。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大(小)雨点?学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雨点儿对于大自然来说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如果没有雨的话意味着什么?因此在课堂中,我们看不到他们对雨点儿的依依惜别,也感觉不到他们对水的重要性的赞叹以及我们要节约用水的感悟,因此在图片的展示中,他们就自然没有为缺水的现象而担心,也没有为在雨水滋润下的大自然的清新而欣喜,可能有的就仅仅是对画面效果的一种赞叹吧!或许他们最高限度也不能达到我所期待的高度,但是,至少我希望通过这样一堂课的学习,让他们在情感上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个量的递增。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雨点》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雨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不同声音。
2.能积极参与讲述、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想象力,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难点:用语言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并尝试创编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教具:雨伞、雨靴、雨衣、雨点图片、各种声音录音(如雨点落在树叶、窗户、地面上的声音)。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可容纳全班幼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雨伞、雨靴、雨衣,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雨点是什么吗?雨点落在不同的物体上会有什么声音呢?”(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雨点》,让幼儿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故事里雨点落在了哪些地方?它们分别发出了什么声音?”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三)实践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种声音录音。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猜测是雨点落在哪种物体上的声音。
3.幼儿进行讨论,并用语言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四)创编故事1.教师出示雨点图片,引导幼儿想象雨点还可能落在哪些物体上。
2.幼儿分组创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分享创编的故事,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觉得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讲述、讨论。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能较好地猜测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并能用语言描述。
在创编故事环节,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的小组还能将故事编得很有趣。
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部分幼儿在描述雨点声音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2.在创编故事环节,部分小组的合作意识不够,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小朋友们,故事里雨点都去了哪些地方呀?”“你们听到了雨点落在树叶上的声音了吗?它听起来是怎样的?”2.声音感受:通过实际声音播放和幼儿互动,帮助他们感受和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点儿》是一部著名的教育纪录片,通过展现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耐心教导和关爱,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雨点儿》的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借鉴其精神,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1.1 以学生为中心在《雨点儿》中,老师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1.2 倾听与沟通老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进步。
1.3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只有让学生充满自信,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2.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雨点儿》中的老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打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2.2 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老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技工具。
三、情感教育与人格培养3.1 关爱与尊重在《雨点儿》中,老师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和尊重,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人格品质。
3.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引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认为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最近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我深感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识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在此,我将详细阐述七个方面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正文: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未能充分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教学目标设置过于笼统,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改进措施:在备课阶段深入挖掘课文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使之更加具体、明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依赖讲授法,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措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资源与利用: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不足,课堂氛围略显单调。
未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改进措施:适当引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课堂氛围与纪律:未能有效控制课堂氛围,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过于宽松,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通过游戏、奖励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明确课堂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雨点》教学反思15篇
《雨点》教学反思15篇《雨点》教学反思1《雨点》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非常优美。
描写了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状态,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
全文共四句话,原以为教学这篇课文会很简单,但是在真正实施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听了周主任的点评后更是收获颇多。
1.谈话导入,复习旧知我先由谈话(春天到了,我们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出了春雨——雨点,指导学生读课题,检查词语。
这里我用的时间有些长,因为是第二课时,导入不能太细腻,应该让学生轻松的复习旧知。
2.朗读指导教学中我没有逐句讲解,而是让学生说“你最想落在哪里呢?能把那个句子读给老师听吗?”重点指导“睡觉、散步、跳跃、奔跑”这四个词语,我直接引导学生读,而没有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演起来。
低年级课堂上的表演时间就是让他们在休息,学生在演一演的过程中会更好的理解词语,读好课文,这样既符合了儿童好运的特点又增强了学习的情趣,营造了活泼欢快的教学气氛。
3.拓展训练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雨点落在,在。
”这个句式拓展练习,学生的表现应该说太精彩了,我把他们说的组合成了一首小诗:雨点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
雨点落在雨衣上,在雨衣上滑滑梯。
雨点落在花朵上,在花朵上休息。
雨点落在柳条上,在柳条上荡秋千。
……是的,只要我们善于设计,善于启发,课堂上就会出现“意外惊喜”,就会充满激情。
4.一堂课教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时候,就好像一句说完的话却没有加上句号,我认为课堂上的句号就是总结。
这节课我缺少了最后让学生比较“睡觉、散步、跳跃、奔跑”词语的变化规律,只是表面理解词语而没有发现词语在__中的真正用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去钻研教材,让学生与文本更好的交流。
5.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上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给学生的朗读引导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本节课我却忘记了范读,以后教学中的一定会注意范读的作用。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雨点》语文教学反思1《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
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
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雨点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
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在这堂课中还注重激励的策略。
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
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
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
《雨点儿》教学反思8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8篇《雨点儿》教学反思篇1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
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
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提出己见,培养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露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不压制、不讽刺、不嘲笑;对学生的独创表现,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学生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批评,而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在学《雨点儿》一文时,在孩子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1——4段后,我说:“小朋友,如果你现在就是可爱的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会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还是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那里很美!”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可是我要和大雨点儿一起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热闹呀!”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我喜欢花草!”……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我说:“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主见的雨点儿。
那么课文里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一定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交换两个人去的地方好不好呢?我们到第5段里去找找答案吧!”读了第5段,学习了句子后,一个男孩自己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我知道了!种子长出来是要有水的,可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泥土很干很干,种子在黑黑的地里长不出来,大雨点儿力气大,能让那里的泥土很快就湿了,那里也就能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了!”另一个孩子也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有花有草的地方,泥土应该有点湿润的,所以长得出花和草来,现在它们只是口渴了,小雨点儿去的话,它们喝了水,花就会更红,草就会更绿了。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雨点儿》是一部经典的教育纪录片,通过记录一位小学生雨点儿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中国基础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雨点儿》的教学反思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中的教育启示和改进方向。
一、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1.1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模范
1.2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心和激励
1.3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
二、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爱
2.1 学生应该被看做独立的个体而非简单的学习工具
2.2 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应该得到尊重和培养
2.3 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三、教育方式的创新和灵便性
3.1 教育不应只追求分数和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育过程中应该灵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4.1 家长应该积极参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2 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
4.3 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5.1 教育制度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发展
5.2 教育评价应该多元化和全面化
5.3 教育政策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和质量
结语:
通过对《雨点儿》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惟独不断反思和改进,才干让每一个雨点儿在教育的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
雨点儿教学反思范文(2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范文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来引出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这个儿化音,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
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
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将生字圈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自己学习生字(可以说说生字的拼音、偏旁、组词等。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
接着我将生字出示,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如:“数、清、方”提醒学生正音,“飘、落”指导学生记字形。
有一些学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认字的方法:“门加口就是问。
还有在出示生字后再出示搭配的词语,柚子到词的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雨点儿教学反思范文(2)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我每天都要面对的任务。
每一次课堂都是我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场景,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及时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我所进行的一节名为《雨点儿》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出改进的方向。
教学目标上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和互动等。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公开课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公开课教学反思一、课堂情况描述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师选择了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散文《雨点儿》进行教学。
整个课堂持续时间约为45分钟,学生年龄在6-7岁之间,班级平均人数约为40人。
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着雨点的生命展开,教师准备了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了解雨点,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情感。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及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了解雨点的本质和生命。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下次教学应该更具体地引导学生,例如通过小实验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雨点。
2. 教学过程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借助多媒体资料和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但在师生互动方面仍有不足,学生表现较被动,下次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们提问、分享自己的想法,增加课堂互动性。
3. 知识传授雨点的本质和生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传授这一知识。
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4. 扩展与应用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扩展性的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次可以考虑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关于雨点的画,或者编写一个小故事,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改进对策•在教学设计中更加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增加课堂互动性。
•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更加细致耐心,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引入更多扩展性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印象。
通过对本次公开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相信下一次的《雨点儿》教学会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教学反思在教授完《雨点儿》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通过播放雨声音频和谈话导入,成功地创设了雨点儿飘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雨中,对雨点儿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
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不同性格和情感。
图文结合法: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通过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景象,以及“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的变化。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进行对话,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游戏巩固法:“雨点儿找朋友”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游戏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词语理解和情感体会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的含义,通过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词语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对话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善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下雨后的景象。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下雨后的景象并写一写感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不足之处个别学生理解仍有困难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仍有个别学生在理解词语含义和体会情感方面存在困难。
例如,对于“数不清”这个词语,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在描述雨点儿的数量时仍然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雨点儿教学反思(7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7篇)雨点儿教学反思1《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知同学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同学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气,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宠爱。
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的留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同学与生字反复见面,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
同时在课上留意渗透一些识字学问和识字方法,鼓舞同学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来熟悉汉字,培育了同学识字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同学理解两个词语:“飘落”和“数不清”为了让同学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同学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
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当同学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一句时,我接着同学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同学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
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
这样,同学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还注意引导同学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同学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增加了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使同学始终处于主动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同学快欢乐乐学语文。
雨点儿教学反思2两个星期之前,被通知学区里有人来听课,仔细的预备了。
但常因有事被耽误了。
如今课文都快结束了,《雨点儿》其次课时还放着总觉得不好,所以昨天最终在全校老师前把预备好的《雨点儿》给上了,效果还是不错的。
孩子总体上还是兴致勃勃的,虽中间消失了一些状况,但他们究竟还是一班级的孩子可以谅解,信任他们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棒!这次的上课是给我历练,让我进步了许多,让我懂得了许多,发觉自己的缺乏,能准时改正。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雨点儿》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雨点儿》的教学反思1在学习《雨点儿》这课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路上的行人”等等。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
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
在品读课文时,我问:“小花小草是怎样欢迎雨点儿的?”“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雨点儿还会到哪里安家?”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我去干旱的地方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
在检测预习情况时,我发现一半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
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
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
《雨点》教学反思(三篇)
《雨点》教学反思(一)《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
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1.导入部分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开门的钥匙,也是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无疑的了,传统的直接出示必会缺乏这种热情。
在平时上课时,我也都注意课题的导入,尽量能轻松自然,又能联系本课重点。
在教《雨点》一课时,我没有用“千条线万条线”的猜谜方式,而是采用了板画:在黑板上画上两朵云,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吗?(雨点)对啊,平时小雨点就藏在云妈妈的怀抱里。
引出板书雨点,同时又暗含自然知识的渗透。
最后再叫叫雨点的名字,跟他们交上好朋友,创设活泼轻松的气氛。
2.初读部分让小朋友读书有时是最难的时候,有的马马虎虎读一遍,有的眼睛根本没看好书,还有的觉得读完一遍了,没事情做了,总而言之,对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因此,在这次初读时,我先送给小朋友两个小问号,请小朋友带着小问号来读,适当言语激励,然后在布置读书任务的时候在黑板上简单地写上副板书以起到一个视觉提醒的作用:(1)雨点究竟落进了哪些地方?副板书:哪里?(2)它们在那里干什么?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朗读要求,请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读书情况时,我就围绕刚才的两个问题进行: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雨点落进了哪里?你找到了几个地方?(4个)把你找到的地方用课文中的话读出来,引导小朋友直接读句子:雨点落进XX里。
然后读其中表示地方的词语,加强认读。
以此类推,认读其他3个表示地方的词语,读准读好。
在四个词语出示之后,我又顺势请小朋友观察大部分字的共同点,发现“池、溪、江河、海洋”的偏旁都有三点水,因为与水有关,在字形词义理解上做到顺水推舟,不必再费时讲解了。
最后以“雨点落进、、和里”一句话总括解决第一个问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1雨点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雨点儿
在执教完《雨点儿》一课后,我发现在课上有两点考虑不充分,而耽误了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儿化音的指导。
受环境影响,平时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与人交流时,很少用到儿化音,所以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雨点儿”一词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效果并不显著。
毕竟习惯一旦成形,再纠正就困难的多了。
但在课上,我有些急功近利,总想着一下就帮孩子们改正过来,所以这一环节较拖拉,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此方面的训练。
二、备学生不充分,没有提前化解难点。
《雨点儿》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朗读并不容易。
首先文中有几处长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学生开始不知道怎么停顿,所以开始大部分孩子这几处都没有读好。
这是课前我所没有预设到的,没想到这几处是学生朗读的难点。
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预设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合理利用每一分钟,从而达到堂堂高效。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雨点》一课,有幸得到施校长和金校长的指点,感觉收获挺大。
《雨点》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讲的是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水在不同处所的不同状态。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且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学生配合得也很不错。
课后,校长的评课让我对自己上的这堂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反思如下:1.《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运用。
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丰富,他们说的诗句真棒!2.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加上动作表演诗歌,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雨点,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觉,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兴奋地奔跑,在海洋里尽情地跳跃。
这样,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些。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不是太集中,容易分心,以后一定要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对学生进行朗读点评方面,还不是很到位。
学生朗读时,若能注意倾听,从朗读的准确度、声音的响亮程度、情感是否符合文本等方面全面进行点评会更好一些,学生的朗读也能更投入。
4.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识字上,指导学生书写、找朋友,但是在学生写字时,很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是很正确,我想,这个学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以后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雨点》教学反思2 《雨点》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二册的第二课,本课是一首诗歌。
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的状态。
全文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文中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点》教学反思-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开门的钥匙,也是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无疑的了,传统的直接出示必会缺乏这种热情。
在平时上课时,我也都注意课题的导入,尽量能轻松自然,又能联系本课重点。
在教《雨点》一课时,我没有用千条线万条线
的猜谜方式,而是采用了板画:在黑板上画上两朵云,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吗?(雨点)对啊,平时小雨点就藏在云妈妈的怀抱里。
引出板书雨点,同时又暗含自然知识的渗透。
最后再叫叫雨点的名字,跟他们交上好朋友,创设活泼轻松的气氛。
课文是范文,是美的享受,是思维跳跃的音符,然而如果把课文讲的面面俱到,就失去了品味的意义,同时《新课标》的制订明确了每个学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即识字写字的教学,相反在理解上花了大工夫,还将适于发散思维的拓展训练提前拉入第一教时,挤占了识字写字背诵的时间,使课堂写字到最后匆匆而过,没有将最关键的把握住。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扎实有效地把握住识字写字教学是我将要努力的方向。
《雨点》教学反思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雨点一起来体验池水的平静、溪流的潺缓,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里,我运用课件,使雨点成为了一个会睡觉、会散步、会奔跑、会跳跃的灵性的人,拉近了孩子与雨点的距离,使他们一同旅行,共同体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大海妈妈怀里时的喜悦,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朗读也较到位,在读中体现了自己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在课上让孩子做课外延伸:也当小诗人,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儿,怎么样。
这是一个遗憾。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本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欠佳。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