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函数的应用
第9讲 函数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离散数学讲义(ppt版)

2020/9/26
《集合论与图论》第9讲
12
例2(解(2))
例2: (2) A2={a,b,c}, B2={1,2}, 解: (2) A2B2中无单射,无双射,满射6个:
f1={<a,1>,<b,1>,<c,2>}, f2={<a,1>,<b,2>,<c,1>}, f3={<a,2>,<b,1>,<c,1>}, f4={<a,1>,<b,2>,<c,2>}, f5={<a,2>,<b,1>,<c,2>}, f6={<a,2>,<b,2>,<c,1>}.
2020/9/26
《集合论与图论》第9讲
26
定理3(证明)
证明: (2) dom(f○g) = A. 显然dom(f○g)A,下证Adom(f○g),
x, xA !y(yBxgy) !y!z(yBzCxgyyfz) !z(zCx(f○g)z) xdom(f○g).
2020/9/26
《集合论与图论》第9讲
第9讲 函数
内容提要 函数,偏函数,全函数,真偏函数 单射,满射,双射,计数问题 象,原象 常数函数,恒等函数,特征函数,单调函数,
自然映射 合成(复合),反函数,单边逆(左逆,右逆) 构造双射(有穷集,无穷集)
2020/9/26
《集合论与图论》第9讲
1
函数(function),映射(mapping)
2020/9/26
《集合论与图论》第9讲
21
特殊函数
常数函数: f:AB, bB, xA, f(x)=b
第9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度或函数增减性的变化规律.
[变式5] (2022武汉)匀速地向一个容器内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
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一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
A
B
C
D
)
A
1
(1)点的对称规律:关于横(或纵)轴对称的点,横(或纵)坐标不变,纵(或横)坐标变号;关于原点对称,
则横、纵坐标都变号.
(2)点的平移规律:左右移,纵不变,横减加;上下移,横不变,纵加减.
(3)有时需要根据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建立不等式(组)或方程(组),把点的坐标问题转化为不等式
(组)或方程(组)的问题解决.
D.若x-y=0,则点P(x,y)一定在第一、第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3.(2022雅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4,-b),则ab的值为(
A.-4
B.4
C.12
D.-12
D)
4.小明从家到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沿着公路匀速行驶一段时间
后到达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m)与时间t(min)的大致图象是(
停止.若点 P 的运动速度为 1 cm/s,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s),AP 的长度为 y(cm),y 与 t 的函数图象
如图②所示.则当 AP 恰好平分∠BAC 时,t 的值为
①
②
2 +2
.
1.(2022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已知点
2
A-D-C 向终点 C 运动,设点 Q 的运动时间为 x(s),△APQ 的面积为 y(cm ),若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第9节函数与数学模型

第9节函数与数学模型函数与数学模型是数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数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数学模型则是通过函数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实际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表示自变量,用字母"y"表示因变量,函数可以表示为y=f(x)的形式。
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会决定因变量的取值。
例如,y=2x就是一个简单的函数,意味着y的取值是自变量x的两倍。
函数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取决于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是自变量能够取值的范围,而值域则是因变量能够取值的范围。
函数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可以是单调的,也可以是非单调的。
通过对函数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其性质,如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点等。
数学模型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函数来描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函数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建立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
数学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供需关系、价格变动等经济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规律、化学变化等自然现象。
在社会科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人群行为、市场竞争等社会现象。
函数与数学模型是密不可分的。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函数来描述问题,通过分析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问题的解析解或数值解。
而在对函数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总之,函数与数学模型是数学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函数描述了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通过函数描述和解释实际问题。
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课本基础知识

本章目录第一节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偏导数第三节全微分第四节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第五节隐函数的求导公式(第五节掌握的不是很好)第六节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几何应用第七节方向导数与梯度第八节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解法第九节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几道比较好的题第一节多元函数基本概念1、基本了解∈,是在一条数轴上看定义域那么在二元中,一元函数()y f x=的定义域是x R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看定义域,有(,)=(其中x,y互相没关系。
如果有关z f x y系,那么y就可以被x表示,那么就成了一元函数了),定义为二元函数2x y R∈(,)2、多元函数的邻域二元邻域三元函数邻域3、内点4、外点5、边界点边界点:点的邻域既存在外点又存在内点边界点可以看成内点,也可以看成外点,看你怎么定义了。
6、聚点邻域内存在内点则称为聚点。
可见,边界点一部分也含内点,因此内点,边界点都是聚点。
7、开集不包括边界点的内点;一元函数的开区间就是开集8包含了边界点的内点;一元函数的闭区间就是闭集9一元中有半开半闭的区间二元也是,如10、连通集连通集就是连在一起的区域。
定义是,在定义域内两点可以用折线连起来连通集与非连通集,如:11、开区域:连通的开集;闭区域:连通的闭集12、有界点集这个圆的半径可以有限充分大。
无界点集:找不到一个有限大的圆包含该区域。
如平面第一象限就是无界的点集13、二元函数的定义域图像二元定义域要有x,y的范围。
解出f1(x)<y<f2(x)(很多时候是y与x复合的函数,所以最好是化成y在一边看大于还是小于)14、二元函数的图像:空间曲面即z=f(x,y)15、多元函数极限的定义注意是去心的,去边界的圆域一元需要左极限等于右极限,二元就各个方向的极限 都要相等了。
趋近的方式有时候甚至是有技巧的,一般先用y=kx 趋近,再试试y=kx^2。
16、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设在定义域内,若lim (,)(,)00(,)(,)00f x y f x y x y x y =→则称二元函数(,)f x y 在(,)00x y 点处连续。
2020-2021学年初中数学精品课程:第9讲-二次函数的基本解析式与图像变换(下)

2020-2021学年初中数学精品课程二次函数的基本解析式与图像变换(下):【挑战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点D的坐标是(0,8),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bx+c经过x轴上的点A,B。
⑴求点A,B,C的坐标。
⑵若抛物线向上平移后恰好经过点D,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1】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l1的解析式为y=-x2,将抛物线l1平移后得到抛物线l2,若抛物线l2经过点(0,2),且其顶点A的横坐标为最小正整数。
⑴求抛物线l2的解析式;⑵说明将抛物线l1如何平移得到抛物线l2;⑶若将抛物线l2沿其对称轴继续上下平移,得到抛物线l3,设抛物线l3的顶点为B,直线OB与抛物线l3的另一个交点为C。
当OB=OC时,求点C的坐标。
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1.关于x轴对称y=ax2+bx+c关于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2.关于y轴对称y=ax2+bx+c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3.关于原点对称y=ax2+bx+c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例2】⑴(东城期末)抛物线C1:y=x2+1与抛物线C2关于x轴对称,则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 ) A.y=-x2B.y=-x2+1C.y=x2-1 D.y=-x2-1⑵(天津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将抛物线y=x2+x-2关于x轴作轴对称变换,再将所得的抛物线关于y轴作轴对称变换,那么经两次变换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y=-x2-x+2 B.y=-x2+x-2C.y=-x2+x+2D.y=x2+x+2⑶(密云期末)将抛物线y=x2+1绕原点O旋转180°,则旋转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y=-x2B.y=-x2+1C.y=-x2-1 D.y=x2-1【例3】(丰台期末)如图,已知抛物线C1:y=a(x+2)2-5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点B的横坐标是1。
高考数学重难点第9讲 函数的定义域、解析式与值域8大题型(原卷版及答案)新高考用)(全国通用)

重难点第9讲函数定义域、解析式与值域8大题型——每天30分钟7天掌握函数定义域、解析式与值域8大题型【命题趋势】函数的定义域、解析式与值域问题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
函数问题定义域优先,在解答函数问题时切记要先考虑定义域;函数解析式在高考中较少单独考查,多在解答题中出现;函数的值域在整个高考范畴应用的非常广泛,例如恒成立问题、有解问题、数形结合问题;基本不等式及“耐克函数”、“瘦腰函数”模型;数列的最大项、最小项;向量与复数的四则运算及模的最值;向量与复数的几何意义的最值;解析几何的函数性研究问题等;都需要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在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同时,要多加训练综合性题目。
第1天认真研究满分技巧及思考热点题型【满分技巧】一、求函数的定义域的依据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的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零,(2,)n k k N *=∈其中中0,x ≥(21,)n k k N *=+∈其中中.3、零次幂的底数不能为零,即0x 中0x ≠.4、如果函数是一些简单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复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简单简单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注意】定义域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熟记,不能用“或”连接,而应用并集符号“∪”连接。
二、抽象函数及定义域求法1、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A ,求))((x g f 的定义域,其实质是)(x g 的取值范围为A ,求x 的取值范围;2、已知))((x g f 的定义域为B ,求)(x f 的定义域,其实质是已知))((x g f 中的x 的取值范围为B ,求)(x g 的范围(值域),此范围就是)(x f 的定义域.3、已知))((x g f 的定义域,求))((x h f 的定义域,要先按(2)求出)(x f 的定义域.三、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求法1、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可用待定系数法.(1)确定所有函数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九讲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原卷版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

第九讲: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考点梳理】【典型题型讲解】考点一: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不含参)【典例例题】例1.函数()ln f x x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1,e ⎛⎫+∞ ⎪⎝⎭B .1,e ⎛⎫-∞ ⎪⎝⎭C .(),e +∞D .10,e ⎛⎫ ⎪⎝⎭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解不等式法,列表格法【变式训练】2.函数ln 2f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3-∞B .(),1-∞C .()1,+∞D .()1,23.已知函数f (x )满足()()()2212e 02x f x f f x x -'=-+,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0) B .(1,+∞) C .(-∞,1)D .(0,+∞) 4.函数()()3e x f x x =-的单调增区间是( )A .()2-∞,B .()03,C .()14,D .()2+∞,5.函数(2)e ,0()2,0x x x f x x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__. 【典型题型讲解】考点二:已知含量参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或存在单调区间,求参数范围【典例例题】例1.如果函数()22ln f x x a x =-在1,2⎛⎫+∞ ⎪⎝⎭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B .1a ≥C .1a >D .1a ≤(1)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转化为导函数恒大于等于或恒小于等于零求解,先分析导函数的形式及图像特点,如一次函数最值落在端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最大值落在端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小值落在端点等.(2)已知区间上函数不单调,转化为导数在区间内存在变号零点,通常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参变量范围.(3)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单调递增或递减区间,转化为导函数在区间上大于零或小于零有解.【变式训练】1.若函数()2()e x f x x ax a =-+在区间(1,0)-内单调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3,)+∞ C .[1,)+∞ D .(,1]-∞2.已知函数()32391f x x mx mx =-++在()1,+∞上为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1-∞-B .[]1,1-C .[]1,3D .[]1,3-2.已知函数()()41x f x ax x e =+-在区间[]1,3上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416e e ⎛⎫-- ⎪⎝⎭B .2,416e e ⎛⎤-- ⎥⎝⎦C .32,3616e e ⎛⎫-- ⎪⎝⎭D .3,416e e ⎛⎫-- ⎪⎝⎭3.已知函数()2()()x f x e x bx b R =-∈在区间1,22⎡⎤⎢⎥⎣⎦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 A .8(,)3-∞ B .5(,)6-∞ C .35(,)26- D .8(,)3+∞ 4.已知函数()ln 3f x ax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2,23⎛⎫ ⎪⎝⎭B .1,12⎛⎫ ⎪⎝⎭C .11,2⎛⎫-- ⎪⎝⎭D .21,32⎛⎫-- ⎪⎝⎭5.函数321()53f x x x a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B .(-3,1)C .[1,+∞)D .(-∞,-3]∪[1,+∞)考点三:含参问题讨论单调性【典例例题】例3.已知函数[]21()2ln ln(1),02=-+-≠f x k x x kx k .讨论()f x 的单调性;例4.已知函数2()4ln ,f x x x a x a =-+∈R ,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方法技巧与总结】1.关于含参函数单调性的讨论问题,要根据导函数的情况来作出选择,通过对新函数零点个数的讨论,从而得到原函数对应导数的正负,最终判断原函数的增减.(注意定义域的间断情况).2.需要求二阶导的题目,往往通过二阶导的正负来判断一阶导函数的单调性,结合一阶导函数端点处的函数值或零点可判断一阶导函数正负区间段.3.利用草稿图像辅助说明.【变式训练】1.已知函数()axf x=. (1)当1a =时,求函数()f x 在(1,(1))f 处的切线方程;(2)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2022·广东深圳·高三期末)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1e -=-∈ax f x x a R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对于()0,x ∀∈+∞,若不等式()()21ln f x x x a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3.已知函数221()2ln ()2f x a x x ax a R =-++∈. (1)当1a =时,求曲线()y f x =在(1,(1))f 处的切线方程;(2)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4.已知函数()()2ln 21f x x ax a x =+++讨论f (x )的单调性;5.已知函数()()()211ln 2f x x ax ax x a R =+-+∈,记()f x 的导函数为()g x 讨论()g x 的单调性;6.(2022·广东深圳·一模)已知函数()()22ln 121f x x a x ax =-+-+(a R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1x ,2x .(i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ii )求证:12x x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函数()sin 2cos f x a x x =+在ππ,34x ⎡⎤∈--⎢⎥⎣⎦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0a ≥ B .22a -≤≤ C .2a ≥- D .0a ≥或2a ≤-2.已知函数()3ln 2f x x x =--,则不等式()()2325f x f x ->-的解集为( ) A .()4,2-B .()2,2-C .()(),22,∞∞--⋃+D .()(),42,-∞-+∞ 3.“函数sin y ax x =-在R 上是增函数”是“0a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函数()()1e x f x x mx =--在区间[]2,4上存在单调减区间,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22e ,+∞B .(),e -∞C .()20,2e D .()0,e 二、多选题5.已知()ln x f x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x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为1y x =+B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e +∞C .()f x 的极大值为1eD .方程()1f x =-有两个不同的解6.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其导函数为()f x ',对于任意,()0x ∈+∞,都有()ln ()0x xf x f x '+>,则使不等式1()ln 1f x x x +>成立的x 的值可以为( ) A .12B .1C .2D .3三、填空题 7.写出一个具有性质①①①的函数()f x =____________. ①()f x 的定义域为()0,+∞;①()()()1212f x x f x f x =+;①当()0,x ∈+∞时,()0f x '>.四、解答题8.已知函数()ln R k f x x k k x=--∈, (1)讨论函数()f x 在区间(1,e)内的单调性;(2)若函数()f x 在区间(1,e) 内无零点,求k 的取值范围.9.已知函数()21ln 2f x x a x ax =--()0a >.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f x 恰有一个零点,求a 的值.10.已知函数2()(1)=--x f x k x e x ,其中k ①R.当k 2≤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11.已知函数()e x f x ax -=+.讨论()f x 的单调性;12.已知函数()ln e xx a f x +=.当1a =时,判断()f x 的单调性;。
高考一轮复习第2章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第9讲函数与方程

第九讲函数与方程知识梳理·双基自测ZHI SHI SHU LI SHUANG JI ZI CE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注:函数的零点不是点.是函数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而不是y=f(x)与x轴的交点.2.几个等价关系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 =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知识点二二分法1.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2)求区间(a,b)的中点c;(3)计算f(c);①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③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3)(4).重要结论1.有关函数零点的结论(1)若连续不断的函数f(x)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则f(x)至多有一个零点.(2)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3)连续不断的函数图象通过零点时,函数值可能变号,也可能不变号.(4)由函数y=f(x)在闭区间[a,b]上有零点不一定能推出f(a)·f(b)<0,如图所示.所以f(a)·f(b)<0是y=f(x)在闭区间[a,b]上有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事实上,只有当函数图象通过零点(不是偶个零点)时,函数值才变号,即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函数值同号.(5)若函数f(x)在[a,b]上单调,且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则f(a)·f(b)<0⇒函数f(x)在[a,b]上只有一个零点.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Δ>0 Δ=0 Δ<0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x1,0),(x2,0) (x1,0) 无交点零点个数两个零点一个零点无零点双基自测题组一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2)二次函数y=ax2+bx+c(a≠0)在当b2-4ac<0时没有零点.( √)(3)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函数图象连续不断),则f(a)·f(b)<0.(×)(4)若f(x)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则f(x)在(a,b)内没有零点.( ×)(5)函数y=2x与y=x2只有两个交点.( ×)[解析](1)函数的零点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故没有零点.(3)函数图象若没有穿过x轴,则f(a)·f(b)>0.(4)若在区间[a,b]内有多个零点,f(a)·f(b)>0也可以.(5)y=x2与y=2x在y轴左侧一个交点,y轴右侧两个交点,如在x=2和x=4处都有交点.题组二走进教材2.(必修1P92AT2改编)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有如下对应值表:x 1 2 3 4 5f(x) -4 -2 1 4 7在下列区间中,函数f(x)A.(1,2) B.(2,3)C.(3,4) D.(4,5)[解析]由所给的函数值的表格可以看出,x=2与x=3这两个数字对应的函数值的符号不同,即f(2)·f(3)<0,所以函数在(2,3)内有零点,故选B.3.(必修1P92AT1改编)下列函数图象与x轴均有公共点,其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C )[解析]A,B图中零点两侧不异号,D图不连续.故选C.4.(必修1P92AT4改编)为了求函数f(x)=2x+3x-7的一个零点,某同学利用计算器得到自变量x和函数f(x)的部分对应值(精确度0.1)如下表所示:x 1.25 1.312 5 1.375 1.437 5 1.5 1.562 5f(x) -0.871 6 -0.578 8 -0.281 3 0.210 1 0.328 43 0.641 15则方程2x+3x=7的近似解(精确到0.1)可取为( C )A.1.32 B.1.39C.1.4 D.1.3[解析]通过上述表格得知函数唯一的零点x0在区间(1.375,1.437 5)内,故选C.题组三走向高考5.(2015·安徽,5分)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存在零点的是( A )A.y=cos x B.y=sin xC.y=ln x D.y=x2+1[解析]y=cos x是偶函数且有无数多个零点,y=sin x为奇函数,y=ln 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y=x2+1是偶函数但没有零点,故选A.6.(2019·全国卷Ⅲ,5分)函数f(x)=2sin x-sin 2x在[0,2π]的零点个数为( B )A.2 B.3C.4 D.5[解析]f(x)=2sin x-2sin xcos x=2sin x(1-cos x),令f(x)=0,则sin x=0或cos x=1,所以x=kπ(k∈Z),又x∈[0,2π],所以x=0或x=π或x=2π.故选B.考点突破·互动探究KAO DIAN TU PO HU DONG TAN JIU考点一,函数的零点考向1 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区间——自主练透例1 (1)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f(0)>0,f(1)·f(2)·f(4)<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A.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B.函数f(x)在区间(1,2)内有零点C.函数f(x)在区间(0,2)内有零点D.函数f(x)在区间(0,4)内有零点(2)(2021·开封模拟)函数f(x)=x+ln x-3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C )A.(0,1) B.(1,2)C.(2,3) D.(3,4)(3)(多选题)若a<b<c,则函数f(x)=(x-a)(x-b)+(x-b)·(x-c)+(x-c)(x-a)的零点位于区间可能为( BC )A.(-∞,a) B.(a,b)C.(b,c) D.(c,+∞)[解析](1)因为f(1)·f(2)·f(4)<0,所以f(1)、f(2)、f(4)中至少有一个小于0.若f(1)<0,则在(0,1)内有零点,在(0,4)内必有零点;若f(2)<0,则在(0,2)内有零点,在(0,4)内必有零点;若f(4)<0,则在(0,4)内有零点.故选D.(2)解法一: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因为函数f(x)是增函数,且f(2)=ln 2-1<0,f(3)=ln 3>0,所以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得函数f(x)的零点位于区间(2,3)内,故选C.解法二:数形结合函数f(x)=x+ln x-3的零点所在区间转化为g(x)=ln x,h(x)=-x+3的图象的交点横坐标所在范围.如图所示,可知f(x)的零点在(2,3)内.(3)易知f(a)=(a-b)(a-c),f(b)=(b-c)·(b-a),f(c)=(c-a)(c-b).又a<b<c,则f(a)>0,f(b)<0,f(c)>0,又该函数是二次函数,且图象开口向上,可知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a,b)和(b,c)内,故选B、C.名师点拨MING SHI DIAN BO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方法(1)解方程法:当对应方程f(x)=0易解时,可先解方程,然后再看求得的根是否落在给定区间上.(2)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3)数形结合法:通过画函数图象,观察图象与x 轴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有交点来判断. 考向2 函数零点个数的确定——师生共研例2 (1)函数f(x)=⎩⎪⎨⎪⎧x 2+x -2,x≤0,-1+ln x ,x>0的零点个数为( B )A .3B .2C .7D .0(2)已知f(x)=⎩⎪⎨⎪⎧|lg x|,x>0,2|x|,x≤0,则函数y =2f 2(x)-3f(x)+1的零点个数为5.[解析] (1)解法一:(直接法)由f(x)=0得⎩⎪⎨⎪⎧x ≤0,x 2+x -2=0或⎩⎪⎨⎪⎧x>0,-1+ln x =0,解得x =-2或x =e. 因此函数f(x)共有2个零点.解法二:(图象法)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知函数f(x)共有2个零点. (2)令2f 2(x)-3f(x)+1=0,解得f(x)=1或f(x)=12,作出f(x)的简图:由图象可得当f(x)=1或f(x)=12时,分别有3个和2个交点,则关于x 的函数y =2f 2(x)-3f(x)+1的零点的个数为5.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有下列几种方法(1)直接求零点:令f(x)=0,如果能求出解,那么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2)零点存在性定理:利用该定理不仅要求函数在[a ,b]上是连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单调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3)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y =f(x)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从而判定零点的个数,或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交点个数问题.画两个函数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有几个,其中交点的横坐标有几个不同的值,就有几个不同的零点.〔变式训练1〕(1)已知函数f(x)=⎩⎪⎨⎪⎧x 2-2x ,x≤0,1+1x ,x>0,则函数y =f(x)+3x 的零点个数是( C )A .0B .1C .2D .3(2)设函数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e x+x -3,则f(x)的零点个数为( C ) A .1 B .2 C .3D .4(3)(2020·河南名校联考)函数f(x)=⎩⎪⎨⎪⎧|log 2x|,x>0,2x ,x≤0,则函数g(x)=3[f(x)]2-8f(x)+4的零点个数是( A )A .5B .4C .3D .6[解析] (1)由已知得y =f(x)+3x =⎩⎪⎨⎪⎧x 2+x ,x≤0,1+1x+3x ,x>0.令x 2+x =0,解得x =0或x =-1.令1+1x +3x =0(x>0)可得3x 2+x +1=0.因为Δ=1-12<0,所以方程3x 2+x +1=0无实根.所以y =f(x)+3x 的零点个数是2.(2)f(x)=e x+x -3在(0,+∞)上为增函数,f ⎝ ⎛⎭⎪⎫12=e 12-52<0,f(1)=e -2>0,∴f(x)在(0,+∞)上只有一个零点,由奇函数性质得f(x)在(-∞,0)上也有一个零点,又f(0)=0,所以f(x)有三个零点,故选C .(3)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函数g(x)=3[f(x)]2-8f(x)+4=[3f(x)-2][f(x)-2]的零点,即方程f(x)=23和f(x)=2的根.函数f(x)=⎩⎪⎨⎪⎧|log 2x|,x>0,2x ,x≤0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方程f(x)=23和f(x)=2共有5个根,即函数g(x)=3[f(x)]2-8f(x)+4有5个零点. 考向3 函数零点的应用——多维探究 角度1 与零点有关的比较大小例3 已知函数f(x)=2x+x ,g(x)=x -log 12x ,h(x)=log 2x -x 的零点分别为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大小关系为( D )A .x 1>x 2>x 3B .x 2>x 1>x 3C .x 1>x 3>x 2D .x 3>x 2>x 1[解析] 由f(x)=2x+x =0,g(x)=x -log 12x =0,h(x)=log 2x -x =0,得2x=-x ,x =log 12x ,log 2x=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y =2x与y =-x 的图象;y =x 与y =log 12x 的图象;y =log 2x 与y =x 的图象,由图可知:-1<x 1<0,0<x 2<1,x 3>1.所以x 3>x 2>x 1.角度2 已知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根求参数例4 (2018·全国Ⅰ)已知函数f(x)=⎩⎪⎨⎪⎧e x,x≤0,ln x ,x>0,g(x)=f(x)+x +a.若g(x)存在2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1,0) B .[0,+∞) C .[-1,+∞) D .[1,+∞)[解析]令h(x)=-x -a ,则g(x)=f(x)-h(x).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f(x),y =h(x)图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g(x)存在2个零点,则y =f(x)的图象与y =h(x)的图象有2个交点.由图知-a≤1,∴a≥-1.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 1.比较零点大小常用方法:(1)确定零点取值范围,进而比较大小; (2)数形结合法.2.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值常用的方法和思路:(1)直接法:直接求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求解. 〔变式训练2〕(1)(角度1)(2021·安徽蚌埠月考)已知函数f(x)=3x+x ,g(x)=log 3x +x ,h(x)=x 3+x 的零点依次为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B )A .a<b<cB .a<c<bC .a>b>cD .c>a>b(2)(角度2)(2021·杭州学军中学月考)已知函数f(x)=⎩⎪⎨⎪⎧2x-a ,x≤0,2x -1,x>0(a∈R),若函数f(x)在R 上有两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D )A .(-∞,-1)B .(-∞,-1]C .[-1,0)D .(0,1][分析] (1)解法一:依据零点存在定理,确定a ,b ,c 所在区间,进而比较大小;解法二:分别作出y =3x、y =log 3x 、y =x 3与y =-x 的图象,比较其交点横坐标的大小即可.[解析](1)解法一:∵f(-1)=3-1-1=-23,f(0)=1,∴a∈⎝ ⎛⎭⎪⎫-23,0,又g ⎝ ⎛⎭⎪⎫13=log 313+13=-23,g(1)=1,∴b∈⎝ ⎛⎭⎪⎫13,1,显然c =0,∴a<c<b,故选B .解法二:数形结合法,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y =3x、y =log 3x 、y =-x 的图象,结合图象及c =0可知a<c<b ,故选B .解法三:由概念知b>0,a<0,c<0,∴b 最大,选B .(2)∵当x>0时,f(x)=2x -1, 由f(x)=0得x =12,∴要使f(x)在R 上有两个零点, 则必须2x-a =0在(-∞,0]上有解. 又当x ∈(-∞,0]时,2x∈(0,1]. 故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0,1].考点二 二分法及其应用——自主练透例5 (1)用二分法研究函数f(x)=x 3+3x -1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计算f(0)<0,f(0.5)>0,可得其中一个零点x 0∈(0,0.5),第二次应计算f(0.25).(2)在用二分法求方程x 3-2x -1=0的一个近似解时,现在已经将根锁定在区间(1,2)内,则下一步可判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 ⎛⎭⎪⎫32,2. (3)在用二分法求方程x 2=2的正实数根的近似解(精确度0.001)时,若我们选取初始区间是[1.4,1.5],则要达到精确度要求至少需要计算的次数是7.[解析] (1)因为f(0)<0,f(0.5)>0,由二分法原理得一个零点x 0∈(0,0.5);第二次应计算f ⎝ ⎛⎭⎪⎫0+0.52=f(0.25).(2)区间(1,2)的中点x 0=32,令f(x)=x 3-2x -1,f ⎝ ⎛⎭⎪⎫32=278-4<0,f(2)=8-4-1>0,则根所在区间为⎝ ⎛⎭⎪⎫32,2. (3)设至少需要计算n 次,由题意知1.5-1.42n<0.001,即2n >100.由26=64,27=128,知n =7. 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1.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方法:定区间,找中点,中值计算两边看,同号去,异号算,零点落在异号间.周而复始怎么办?精确度上来判断.2.利用二分法求近似解需注意的问题(1)在第一步中:①区间长度尽量小;②f(a),f(b)的值比较容易计算且f(a)·f(b)<0; (2)根据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求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是等价的.(3)虽然二分法未单独考过,但有可能像算法中的“更相减损术”一样,嵌入到程序框图中去考查.名师讲坛·素养提升MING SHI JIANG TAN SU YANG TI SHENG函数零点的综合问题例6 (2021·山西五校联考)已知函数f(x)=⎩⎪⎨⎪⎧-2x ,x≤0-x 2+x ,x>0,若函数g(x)=f(x)-a 恰有三个互不相同的零点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取值范围是( A )A .⎝ ⎛⎭⎪⎫-132,0B .⎝ ⎛⎭⎪⎫-116,0 C .⎝ ⎛⎭⎪⎫0,132 D .⎝ ⎛⎭⎪⎫0,116 [解析] 解法一:显然x≤0时,-2x =a ,有一根不妨记为x 1,则x 1=-a 2(a≥0),当x>0时-x 2+x=a 即x 2-x +a =0有两个不等正根,不妨记为x 2,x 3,则Δ=1-4a>0,即a<14,从而-a 2∈⎝ ⎛⎭⎪⎫-116,0且x 2x 3=a.∴x 1x 2x 3=-a 22∈⎝ ⎛⎭⎪⎫-132,0,故选A .解法二:作出y =f(x)及y =a 的图象,显然0<a<14,不妨设x 1<x 2<x 3显然x 1<0,x 2>0,x 3>0,∴x 1x 2x 3<0排除C 、D ,又当x 2趋近x 3时,x 2x 3趋近14,x 1趋近-18,故x 1x 2x 3趋近-132.故选A .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以函数图象、图象的变换方法及函数的零点等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作图、想象,发现该问题的相关数学知识及其联系,快速解决该问题.〔变式训练3〕(2021·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已知函数f(x)=⎩⎪⎨⎪⎧x 2+2x +1,x≤0,|lg x|,x>0.若f(x)=a(a∈R)有四个不等实根,则所有实根之积的取值范围是( B )A .(-∞,1)B .[0,1)C .(0,1)D .(1,+∞)[解析] 本题考查已知方程根的个数求根的乘积的取值范围. 设四个根依次为x 1,x 2,x 3,x 4(x 1<x 2<x 3<x 4), 则-2≤x 1<-1,-1<x 2≤0,x 1+x 2=-2, 由|lg x 3|=|lg x 4|,得-lg x3=lg x4,则lg x3+lg x4=lg(x3x4)=0,∴x3x4=1,∴x1x2x3x4=x1x2=(-2-x2)x2=-(x2+1)2+1∈[0,1).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函数的应用【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及最值问题.2.考查分段函数模型的建立及最值问题.3.考查指数、对数、幂函数、“对勾”型函数模型的建立及最值问题.【复习指导】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主要抓好常见函数模型的训练,解答应用问题的重点在信息整理与建模上,建模后利用函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基础梳理1.常见的函数模型及性质(1)几类函数模型①一次函数模型:y=kx+b(k≠0).②二次函数模型:y=ax2+bx+c(a≠0).③指数函数型模型:y=ab x+c(b>0,b≠1).④对数函数型模型:y=m log a x+n(a>0,a≠1).⑤幂函数型模型:y=ax n+b.(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一个防范特别关注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四个步骤(1)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其中的数量关系,把握其中的数学本质;(2)建模:由题设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解模: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转化出的数学问题; (4)还原:回到题目本身,检验结果的实际意义,给出结论.双基自测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从1999年11月1日起,全国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利息税的税率为20%,由各银行储蓄点代扣代收,某人2011年6月1日存入若干万元人民币,年利率为2%,到2012年6月1日取款时被银行扣除利息税138.64元,则该存款人的本金介于( ). A .3~4万元 B .4~5万元 C .5~6万元D .2~3万元解析 设存入的本金为x ,则x ·2%·20%=138.64,∴x =1 386 40040=34 660.答案 A2.(2012·新乡月考)某产品的总成本y (万元)与产量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 =3 000+20x -0.1x 2(0<x <240,x ∈N *),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时(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的最低产量是( ). A .100台 B .120台 C .150台 D .180台解析 设利润为f (x )(万元),则f (x )=25x -(3 000+20x -0.1x 2)=0.1x 2+5x -3 000≥0,∴x ≥150. 答案 C3.有一批材料可以围成200米长的围墙,现用此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场地(如图),且内部用此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则围成的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为( ).A .1 000米2B .2 000米2C .2 500米2D .3 000米2解析 设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 米、y 米,如图,则4x +3y =200,又矩形场地的面积S =3xy =3x ·200-4x 3=x (200-4x )=-4(x -25)2+2 500,∴当x =25时,S max =2 500.答案 C4.(2011·湖北)里氏震级M 的计算公式为:M =lg A -lg A 0,其中A 是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最大振幅,A 0是相应的标准地震的振幅.假设在一次地震中,测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是1 00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为0.001,则此次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__级;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________倍. 解析 由lg 1 000-lg 0.001=6,得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级.因为标准地震的振幅为0.001,设9级地震最大振幅为A 9,则lg A 9-lg 0.001=9解得A 9=106,同理5级地震最大振幅A 5=102,所以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10 000倍. 答案 6 10 0005.(2012·东三校联考)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必须使用加密方式,有一种方式其加密、解密原理如下:明文――→加密密文――→发送密文――→解密明文已知加密为y =a x -2(x 为明文,y 为密文),如果明文“3”通过加密后得到密文为“6”,再发送,接受方通过解密得到明文“3”,若接受方接到密文为“14”,则原发的明文是________.解析 依题意y =a x -2中,当x =3时,y =6,故6=a 3-2,解得a =2.所以加密为y =2x -2,因此,当y =14时,由14=2x -2,解得x =4. 答案 4考向一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函数模型的应用【例1】►(2011·武汉调研)在经济学中,函数f (x )的边际函数Mf (x )定义为:Mf (x )=f (x +1)-f (x ).某公司每月生产x 台某种产品的收入为R (x )元,成本为C (x )元,且R (x )=3 000x -20x 2,C (x )=500x +4 000(x ∈N *).现已知该公司每月生产该产品不超过100台.(1)求利润函数P (x )以及它的边际利润函数MP (x ); (2)求利润函数的最大值与边际利润函数的最大值之差. [审题视点] 列出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性质求最值. 解 (1)由题意,得x ∈[1,100],且x ∈N *. P (x )=R (x )-C (x )=(3 000x -20x 2)-(500x +4 000) =-20x 2+2 500x -4 000,MP (x )=P (x +1)-P (x )=[-20(x +1)2+2 500(x +1)-4 000]-(-20x 2+2 500x - 4 000)=2 480-40x .(2)P (x )=-20⎝⎛⎭⎪⎫x -12522+74 125,当x =62或x =63时,P (x )取得最大值74 120元; 因为MP (x )=2 480-40x 是减函数,所以当x =1时,MP (x )取得最大值2 440元.故利润函数的最大值与边际利润函数的最大值之差为71 680元.二次函数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基本函数,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可以求出函数的最值,解决实际中的最优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的对称轴与定义域在数轴上表示的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讨论求解.【训练1】 经市场调查,某种商品在过去50天的销售量和价格均为销售时间t (天)的函数,且销售量近似地满足f (t )=-2t +200(1≤t ≤50,t ∈N ).前30天价格为g (t )=12t +30(1≤t ≤30,t ∈N ),后20天价格为g (t )=45(31≤t ≤50,t ∈N ).(1)写出该种商品的日销售额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2)求日销售额S 的最大值. 解 (1)根据题意,得S =⎩⎪⎨⎪⎧(-2t +200)⎝ ⎛⎭⎪⎫12t +30,1≤t ≤30,t ∈N ,45(-2t +200),31≤t ≤50,t ∈N=⎩⎨⎧-t 2+40t +6 000,1≤t ≤30,t ∈N ,-90t +9 000,31≤t ≤50,t ∈N .(2)①当1≤t ≤30,t ∈N 时, S =-(t -20)2+6 400,∴当t =20时,S 的最大值为6 400; ②当31≤t ≤50,t ∈N 时, S =-90t +9 000为减函数, ∴当t =31时,S 的最大值为6 210. ∵6 210<6 400,∴当t =20时,日销售额S 有最大值6 400.考向二 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例2】►某医药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新药,如果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 (微克)与时间t (小时)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1)写出第一次服药后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f (t );(2)据进一步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0.25微克时,治疗有效.求服药一次后治疗有效的时间是多长?[审题视点] 根据图象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再分段求出时间长. 解 (1)设y =⎩⎪⎨⎪⎧kt ,0≤t ≤1,⎝ ⎛⎭⎪⎫12t -a ,t >1.当t =1时,由y =4得k =4,由⎝ ⎛⎭⎪⎫121-a=4得.a =3.则y =⎩⎪⎨⎪⎧ 4t , 0≤t ≤1,⎝ ⎛⎭⎪⎫12t -3,t >1.(2)由y ≥0.25得⎩⎨⎧0≤t ≤1,4t ≥0.25,或⎩⎪⎨⎪⎧t >1,⎝ ⎛⎭⎪⎫12t -3≥0.25.解得116≤t ≤5,因此服药一次后治疗有效的时间是5-116=7916小时.可根据图象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然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问题进行求解.【训练2】 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试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 (万人)与年份x (年)的函数关系式; (2)计算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3)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精确到1年);(4)如果2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不超过120万人,年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多少?(参考数据:1.0129≈1.113,1.01210≈1.127,lg 1.2≈0.079,lg 2≈0.3010,lg 1.012≈0.005,lg 1.009≈0.003 9) 解 (1)1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 =100+100×1.2%=100×(1+1.2%) 2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 =100×(1+1.2%)+100×(1+1.2%)×1.2% =100×(1+1.2%)2. 3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 =100×(1+1.2%)2+100×(1+1.2%)2×1.2% =100×(1+1.2%)3.x 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 =100×(1+1.2%)x .(2)10年后,人口总数为100×(1+1.2%)10≈112.7(万人). (3)设x 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 即100×(1+1.2%)x =120,x =log 1.012120100=log 1.0121.20≈16(年).(4)由100×(1+x %)20≤120,得(1+x %)20≤1.2,两边取对数得20lg(1+x %)≤lg 1.2=0.079,所以lg(1+x %)≤0.07920=0.003 95, 所以1+x %≤1.009,得x ≤0.9,即年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0.9%.考向三 函数y =x +ax模型的应用【例3】►(2010·湖北)为了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供暖时减少能源损耗,房屋的屋顶和外墙需要建造隔热层.某幢建筑物要建造可使用20年的隔热层,每厘米厚的隔热层建造成本为6万元.该建筑物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C (单位:万元)与隔热层厚度x (单位:cm)满足关系:C (x )=k 3x +5(0≤x ≤10),若不建隔热层,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8万元,设f (x )为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 (1)求k 的值及f (x )的表达式;(2)隔热层修建多厚时,总费用f (x )达到最小,并求最小值. [审题视点]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解 (1)由已知条件C (0)=8则k =40,因此f (x )=6x +20C (x )=6x +8003x +5 (0≤x ≤10).(2)f (x )=6x +10+8003x +5-10≥2(6x +10)8003x +5-10=70(万元),当且仅当6x +10=8003x +5即x =5时等号成立.所以当隔热层为5 cm 时,总费用f (x )达到最小值,最小值为70万元.求函数解析式同时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对于y =x +ax(a >0)类型的函数最值问题,特别要注意定义域问题,可考虑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否则要考虑使用函数的单调性.【训练3】 某村计划建造一个室内面积为800 m 2的矩形蔬菜温室,在温室内,沿左、右两侧与后侧内墙各保留1 m 宽的通道,沿前侧内墙保留3 m 宽的空地,当矩形温室的边长各为多少时,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 设温室的左侧边长为x m ,则后侧边长为800xm. ∴蔬菜种植面积y =(x -4)⎝ ⎛⎭⎪⎫800x -2=808-2⎝ ⎛⎭⎪⎫x +1 600x (4<x <400). ∵x +1 600x≥2x ·1 600x=80,∴y ≤808-2×80=648(m)2. 当且仅当x =1 600x ,即x =40,此时800x=20 m ,y 最大=648(m 2). ∴当矩形温室的左侧边长为40 m ,后侧边长为20 m 时,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为648 m 2.规范解答5——应用题中的函数建模问题(【问题研究】 解决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因此,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几类常用的函数模型.求解中容易在以下两个地方出现失误:,(1)列函数关系式时,会出现由于理不清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而导致列出错误的关系式.这一点在求解应用题时是常出现的错误;,(2)列出解析式,在求最优解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而出现求解上的错误.,【解决方案】 (1)阅读理解,审清题意.读题要做到逐字逐句,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部分所反映的实际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已知是什么,求什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2)根据所给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问题.,(3)利用数学的方法将得到的常规函数问题(即数学模型)予以解答,并求得结果.,(4)将所得结果代入原问题中,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示例】►(本题满分12分)(2011·湖北)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 (单位: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 (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6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 ≤200时,车流速度v 是车流密度x 的一次函数. (1)当0≤x ≤200时,求函数v (x )的表达式;(2)当车流密度x 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单位:辆/小时)f (x )=x ·v (x )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小时)首先求函数v (x )为分段函数,然后利用一元二次函数配方法或基本不等式求解.[解答示范] (1)由题意:当0≤x ≤20时,v (x )=60;当20≤x ≤200时,设v (x )=ax +b ,再由已知,得⎩⎨⎧200a +b =0,20a +b =60,解得⎩⎪⎨⎪⎧a =-13,b =2003.故函数v (x )的表达式为v (x )=⎩⎪⎨⎪⎧ 60,0≤x ≤20,13(200-x ),20<x ≤200.(4分)(2)依题意并由(1)可得f (x )=⎩⎪⎨⎪⎧60x ,0≤x ≤20,13x (200-x ),20<x ≤200.(6分)当0≤x ≤20时,f (x )为增函数,故当x =20时,其最大值为60×20=1 200;(7分)当20<x ≤200时,f (x )=13x (200-x )≤13⎣⎢⎡⎦⎥⎤x +(200-x )22=10 0003,当且仅当x =200-x ,即x =100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 =100时,f (x )在区间(2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10分)综上,当x =100时,f (x )在区间[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3 333,即当车流密度为100 辆/千米时,车流量可以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3 333辆/小时.(12分)对于分段函数模型的最值问题,应该先求出每一段上的最值,然后再比较大小.另外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最值时,一定要检验等号成立的条件,也可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求解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