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案(3则)(优秀版)

合集下载

《加法结合律》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人教新课标(含答案)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1)230+370=300+300(2)70+80+30=70+30+80(3)55+45=45+55答案:1087892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2+35)+65=32+(+65)287+182+118=287+(+118)答案:35 1823.在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符号“√”。

(1)a+(50+5)=(a+50)+5( )(2)△+□+○=△+(□+○)( )(3)(10+20)+30+40=(10+40)+(20+30) ( )(4)a+b+c=a+(b+c)( )答案:(1)√(2)√(3)√(4)√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73+19=19+73()32+65+18=32+18+65()54+27+73=54+(27+73)()34+42+66+58=(34+66)+(42+58)()答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二、探究规律,总结定律。

(20分钟)1.出示例2情境图,请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2.指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提问: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等式。

6.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69+172)+28 69+(172+28)155+(145+269) 155+145)+2697.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a+b)+c=a+(b+c)]1.观察情境图,寻找图中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方法一:88+104+96=192+96=288(千米)方法二:88+104+96=88+(104+96)=88+200=288(千米)4.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模板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模板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2. 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索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性质和意义;3. 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4.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性质;2. 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认识,例如:小明买了两本书,价钱分别是10元和15元,小红买了一本书,价钱是12元,那么小明和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概念讲解(约10分钟)老师简要地介绍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性质,加法结合律是指加法的结果在数的集合内不受加法数的排列顺序的影响,即(a + b) + c = a + (b + c)。

通过具体的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例演示(约15分钟)老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加法运算实例,并要求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计算结果。

例如:15 + 7 + 3 = (15 + 7) + 3 = 22 + 3 = 25。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4. 练习与讨论(约20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讨论解题思路。

练习内容包括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填空计算等。

5. 拓展活动(约10分钟)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小明买了一份饭盒和两瓶饮料,共花了18元;小红买了两份饭盒和一瓶饮料,共花了23元。

请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计算小明和小红共花了多少钱。

6. 总结与归纳(约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是什么?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有哪些?加法结合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老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教学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第37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计算器,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花了10元,然后他又买了一支笔,又花了5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他们发现无论先算哪一部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它的意义。

我会用几个例题来讲解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例如:(2+3)+4=2+(3+4),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计算,理解其中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把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和一些典型的例题写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7 + 8 + 52. 7 + (8 + 5)3. (7 + 8) + 5答案:1. 202. 203.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错,但在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强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引入1. 确保情景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法结合律的讲解1.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加法结合律的概念,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表达。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6篇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6篇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6篇加法的运算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一、目标导学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2、你能列出算式吗?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25+14+18675+168+25环节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达标训练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3、p20做一做1、2加法的运算律教案篇2【教案准备】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教案过程】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96+35=35+() 204+()=57+20423+()=15+()()+257=()+632、观察与发现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猜测与尝试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4、生活中的应用图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3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3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3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篇一作者:扬州市梅岭小学凌丽高邮市教育局教研室汪泰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28+17=45(人)或17+28=45(人)。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45人)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屏示等式:28+17=17+ 28)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仔细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都是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

(板书:加法)不同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位置怎样了?(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交换)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

)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其实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

(板书:运算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加法结合律。

这是数学中非常基本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它指的是,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是相等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例如,我会让大家计算3+4+5,然后我会把3和4先相加,得到7,再和5相加,得到12。

我还会让大家计算5+4+3,这次我会把4和3先相加,得到7,再和5相加,得到12。

通过这两个例题,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把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写出来,让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形式。

公式是:(a+b)+c=a+(b+c)。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大家计算一些运用加法结合律的题目。

例如,计算8+7+2,大家可以先把8和7相加,得到15,再和2相加,得到17。

还可以先把7和2相加,得到9,再和8相加,得到17。

这样,大家就可以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先把一些商品的价格相加,再和其他商品的价格相加,最终得到总价。

在拓展延伸部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有多于三个数相加,是否也适用加法结合律呢?通过今天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讲解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

我希望大家能够清楚地理解,无论是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概念可能一开始有些抽象,但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我相信大家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

例题的讲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结合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加法结合律。

例如,购物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0元,另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0元,第三件商品的价格是30元。

我们可以先将前两件商品的价格相加得到30元,然后再与第三件商品的价格相加得到60元;也可以先将后两件商品的价格相加得到50元,然后再与第一件商品的价格相加得到60元。

这两种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2. 新知识讲解(约20分钟)教师首先给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在加法运算中,无论怎样改变数字的组合顺序,结果都是相同的。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算式来演示这个定律。

例如,(2+3)+4=2+(3+4),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的意思。

3. 实践操作(约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加法结合律。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简单的加法运算,也可以包括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比较这些结果是否相同。

4. 小结(约5分钟)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应用加法结合律的例子。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加法运算,然后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看结果是否相同。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024最新-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13篇】

2024最新-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帮大家收集的13篇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能力目标: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养成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媒体: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小博士摆小棒的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

今天,他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

(出示课件(《20以内的加法》(一))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

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

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

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

②从10接着数11、12。

2023最新-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壶知道为您带来了6篇《加法结合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回顾与整理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等于180。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精选13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精选13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精选13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青岛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3页至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进展同学的观看、比较、抽象、概括力量,培育同学的符号感。

3.让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胜利的喜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念。

4.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通过争论,计算从而自己发觉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预备:课件、投影仪、卡片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长江,黄河就像两条长龙盘卧在中国大地,特殊是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

这几天我们始终在学习有关黄河的学问,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学问?(同学依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课件展现情境录像:(课件展现的关键是让同学从中知道黄河流域的小学问,例如上游: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华北平原等小学问)最终大屏幕定格在信息窗三的情境图。

以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黄河流域图。

老师板书:黄河流域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同学观看汇报,生汇报:依据黄河流域图我了解到黄河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1、黄河上游长3472千米,中游长1206千米,下游长786千米;2、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是34万平方千米,下游是2万平方千米;)老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2.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同学口答。

老师板书出问题。

问题(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问题(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二)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今日我们将解决那些问题呢?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让同学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加法结合律》精彩教学设计(优秀9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加法结合律》精彩教学设计(优秀9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加法结合律》精彩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敬业的小编阿青给大伙儿找到的9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97页“20以内进位加法”例5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课前谈话交流二、探索研究:“学新知”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

(引出课题)2、(出示主题图)看,一(3)班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

瞧!他们来了。

提问: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②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③问题是什么?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3、解题。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A、数出前后两排的。

人数,再加起来。

---------后排有8人。

---------------前排有7人。

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

B、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问: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5、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4.3《加法结合律》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3《加法结合律》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3《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计算。

(2)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总结加法的运算规则。

2. 探究加法结合律(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3.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教师强调加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加法结合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内容: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质疑、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0+34=()+() 64+()=36+() 79+()=45+()A+700=( ) +( )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30+270=300+300 48+d=d+48 60+80+40=60+40+80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二、讲授新课1、计算37+26+63和26+(37+63)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验证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42+45+55和45+(45+55)125+48+52和(48+52)+125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1、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同桌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PPT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五分钟小老师上课:(1)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2)谁来说一下儿歌中都有哪些好朋友?(3)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朋友读一下!(4)考考你们用凑十法来计算。

2.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来证明一下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有多么聪明!好不好!3.大家看闯关游戏的大门上有密码需要我们先解锁!二、探求新知,明白思路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出示企鹅图片!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闯第二关瞧!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舞足蹈地欢迎大家呢!仔细观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哟!(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说,你说,观察的仔细说得也很棒你们是说:(A、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B、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师: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你的小手举得最好了,你来说--声音真响亮。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师: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来说,———说得很好,你的声音再大点就更完美了。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和运用《加法结合律》;2.通过实例运用《加法结合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分类讨论法;2.引导发现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工具:课件、图片、实物。

五、教学流程1.引入新知识(1)教师出一道口算题目:4+2+3=?,让学生算出来。

(2)教师问:这道题算得如何?有没有其他算法?(3)引导学生发现:先算4+2得出6,然后再加上3得出9,即(4+2)+3=9。

(4)教师总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加法结合律”。

2.知识讲解(1)教师出示加法结合律公式:a+(b+c)=(a+b)+c。

(2)教师讲解:加法结合律是指,无论是先加a和b还是先加b和c,再将结果与c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3)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结合律》。

3.知识运用(1)教师出示一组题目:3+4+5=?、3+(4+5)=?,要求学生分别计算。

(2)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算法更快捷?为什么?(3)让学生将算式转化为加法结合律形式,即3+4+5=(3+4)+5,然后计算出结果。

(4)教师出示更多相似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转化并计算。

4.情景转换(1)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小明在超市购买了3元的苹果、2元的橙子、1元的香蕉,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加法结合律的形式,即3+2+1=(3+2)+1。

(3)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反馈答案。

5.情景解答(1)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加法结合律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6.巩固练习(1)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提供练习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8页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观察”“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结合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小游戏: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

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 “上海” 生:海上)、“语言” 生:言语)。

很好,接着来,声音再响亮些!“好听” 生:听好)、“好说” 生:说好)、“好学” 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 多媒体出示)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好吗?教学流程:练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想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数学知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看来同学们不仅会玩游戏,还能在游戏中联想到我们的数学知识,真不错!师:那聪明的你们能快速的口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ppt出示:1+2+3+4+5+6+7+8+9=)师:怎么这么快啊?你是怎么算的?师:这方法听起来真不错!师: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通过咱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在情景中初步感知规律出示教材例2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骑自行车吗?李叔叔也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因为这样既节能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咱们用三条线段分别表示出了每天的路程。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ppt线段图合并在一起)。

可以怎么列式?大家一起说师板书:88+104+96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出这个它的结果吗?师巡视:抽生板书两种计算方法。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价值,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一定得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

20+34=()+()a +100= ( ) + ( )二、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三、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29页的例2.想想(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2、(88+104)+96与88+(104+96)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观察后比较(88+104)+96与88+(104+96)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检测。

1、根据自学指导检测。

2、习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36+157)+143=136+( + )(288+495)+105=288+( + )(○+□)+△= ○ + (+ △ )(a+ )+ = +(b+c)(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

53 + 36 + 6 4 = ()+ (+ )4 8 + 2 7 + 6 2 = ()+ (+ )8 9 + 1 2 5 + 1 1 =(+ )+()3 5 0 + 3 74 + 65 0 = (+ )+()(3)不用计算,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a: 76 +1 8 + 2 2 1、(2 7 + 7 3 )+ 4 6b: 4 2 + 2 4 + 5 8 2、7 6 +(1 8 + 2 2 )c: 3 1 + 1 9 + 6 7 3、2 4 +(4 2 + 5 8 )d: 2 7 + 4 6 + 7 3 4、(3 1 + 1 9 )+ 6 7(4)哪个算式计算最简便,就把表示哪个算式编号的字母填在□内。

加法结合律教案幼儿园

加法结合律教案幼儿园

加法结合律教案幼儿园导语:加法结合律是数学中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了解和掌握这个原则对于幼儿的数学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幼儿园儿童的加法结合律教案,帮助幼儿了解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多种游戏和活动,巩固幼儿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能够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数字卡片、数量图卡、游戏道具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活动室或户外场地。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约5分钟):- 教师利用数字卡片和数量图卡,回顾和复习之前教过的加法运算和数字概念。

- 引导幼儿回忆加法的定义和加法公式(例如:2 + 3 = 5)。

2. 引入新知(约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加法算式,例如:2 + 3 + 4,然后询问幼儿这个算式等于多少。

-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进行计算,然后逐步引导幼儿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即无论怎么分组加法,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体会和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3. 深化理解(约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数字卡片和数量图卡。

- 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代表从数字卡片中选择几个数,并用数量图卡表示出来。

- 引导幼儿通过分组加法和重新组合数字卡片的方式,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

-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和合作,帮助解决计算问题,并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4. 游戏活动(约20分钟):- 给幼儿准备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游戏道具,例如彩色积木、小球等。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游戏,例如:将积木分成几组,然后以不同的顺序进行相加,观察最终结果是否相同。

- 鼓励幼儿利用游戏道具进行分组和重新组合,体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5. 小结(约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运用场景。

- 引导幼儿重新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结合律教案》加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潜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0+34=()+()36+()=64+()A+700=+二、新授1.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59+38+732和59+(38+732)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2.上述两题贴合猜想,可能是偶然。

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贴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

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贴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三、小组展示1.学生先汇报A.口头列式:(88+104)+9688+(104+96)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C.决定,得数会相同吗?(相同)D.计算结果。

得出(88+104)+96=88+(104+96)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三、练习1.下面哪些等式贴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2.简便计算。

273+352+64864+36+81+19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37+26+63=37+(26+63)59+38+732=59+(38+732)(88+104)+9688+(104+96)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结合律教案(二):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的异、同点,及其特点.(三)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进行简便运算.(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潜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6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304+215=51985+632=215+304=(2.板演: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3.在多位数加法竖式计算中,已经学过一种简便算法,如引导学生回忆说明,从个位加起,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够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和另一个数相加.(二)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教师指出: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那么什么叫做呢?这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教师指出,如果把刚才板演题再加上一个条件三班有49人,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例2.出示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板书:(48+50)+4948+(50+49)=98+49=48+99=147(人)=147(人)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提问:(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一班、二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48和50相加,再加上49;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二班、三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50和49相加,再和48相加.(2)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透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能够写成.(48+50)+49=48+(50+49)(4)观察下面两组算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里应填什么?(32+40)+19○32+(40+19)(75+25)+40○75+(25+40)启发学生明确:每组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里应填上=.(5)继续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号左边算式和等号右边算式各有什么共同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①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②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算式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③三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6)那么等号左、右两边加的顺序一样吗?它们的和怎样呢?(不变)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教师明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一规律就叫做.(7)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呢?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的字母公式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结论.板书:(a+b)+c=a(b+c)3.教学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加法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得出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不改变加数的位置,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特点: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4.教学的应用.在加法中应用运算定律能够使计算简便.(1)教学例3:计算480+325+75.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因为375和25相加能得整百数(400),再算480+400比较简便,那里应用了.板书:(2)教学例4.计算325+480+75怎样算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启发学生想出325和75相加能够得到整百,先用加法交换律交换480和75的位置,再计算325加75,那里又应用了.板书:(3)比较例3、例4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例3只应用了,而例4是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教师概括:在加法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时要用到交换律,有时要用到结合律,有时既要用到交换律还要用到结合律.无论如何应用,在计算时为使计算简便应思考,哪些数相加能够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要先用加法交换律把这些数移在一齐,再应用把这些数结合起来先算,最后求这几个数的和.练一练完成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说明怎样算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提问:过去哪些知识应用了?例如,做口算加法36+48,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把36+48先改写成36+(40+8),然后算(36+40)+8这就是应用了.(三)巩固反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2.下面哪些等式贴合?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四)作业练习十一第8~10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学生过去对有过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透过学生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后,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新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习例2,透过一系列的启发、讨论,逐步总结出.第二部分透过比较和加法交换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并掌握它们的特点.第三部分学习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透过计算让学生懂得加法应用了什么定律,怎样应用的定律.只有真正理解定律的好处,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练习目的明确.围绕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两个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设计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48+50)+49=98+49=147(人)48+(50+49)=48+99=147(人)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48+50)+49=48+(50+49)(32+40)+1932+(40+19)(75+25)+4075+(25+40)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a+b)+c=a+(b+c)加法交换律和相同点: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位置后,仍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应用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加法结合律教案(三):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3+67=()+()35+()=65+()()+18=19+()a+100=()+()3、下面各等式哪些贴合加法交换律?270+380=390+26020+50+80=20+80+50a+400=400+a140+60=60+140谈话引入: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好处及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2+13)+14○12+(13+14)(320+150)+230○320+(150+230)1、教师提问:(1)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2)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么?2、归纳加法的结合律.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教师板书:(a+b)+c=a+(b+c)等号左边(a+b)+c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等号右边a+(b+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相加.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4、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25+(□+□)130+(70+4)=(130+□)+□(二)教学简便算法.应用加法结合律我们能够改变一些数的运算顺序,但应用加法交换律更主要的一点是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1、例4计算480+325+75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计算480+325+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教师板书:480+325+75=480+(325+75)=480+400=8802、例5计算325+480+75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群众订正)325+480+75=325+75+480=(325+75)+480=400+480=880教师提示:哪一步能够省略?325+480+75=325+75+480=400+480=8803、比较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的不同.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直接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进行了简算;例5要使325与75相加,则务必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将75交换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简算.4、反馈练习:137+31+6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定律?5、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在做口算加法时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如:36+4836+48=36+(40+8)=(36+40)+8=76+8=84教师说明:根据加法结合律不仅仅能够做口算加法,还使一些计算简便.简算时要注意数字特点.三、巩固发展.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2、下面哪些等式贴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88+75+126+2+7+4+879+145+2114+9+2+11+625+97+15+37+39+43+61+8+324、选取比较简便的方法填在括号里.(1)399+154+201=()①399+(154+201)②(399+201)+154(2)374+268+126+432=()①(374+126)+(268+432)②(374+126)+268+432四、全课小结.这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之处?五、布置作业.光明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六、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例4计算480+325+75 480+325+75480+(325+75)=480+400=880例5计算325+480+75 325+480+75=325+75+480=(325+75)+480=400+480=8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