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教师心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知识学习的结果总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大脑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示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一)命题表征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它由系词将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命题在心理学中是指由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元。

它一般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二)命题网络表征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它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句子或由多个句子围绕一定的意义组成的段落。

(三)图示表征心理学家把有关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为图式。

图式分两种:一种为事件图式;另一种为做事图式。

图式是一种组织化的认知结构。

图式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大量的图式构成,因此,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种类(一)表征学习这种学习又称词汇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

奥苏泊尔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他开始是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的意义如何。

他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

(二)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或现象以一名词来加以概括。

学习概念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

(三)命题学习命题是由若干概念、词汇等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学习者必须先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才能获得命题的意义。

三、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一)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0-教师心理

10-教师心理

3.简述教师成长的阶段 。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5.论述新教师与专家教师有什么不同。 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哪些?
第十章 教师心理
考试大纲要求: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命题分析
考试出题率极少,仅12年考过填空题 容易出选择题、填空题 重点内容:教师期望、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教师 成长公式、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一、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推测。 教师如果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 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 这一期望的变化,这就是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 的语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 为罗森塔尔效应。
补充: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角色多样化——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也多样 二、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 困难的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 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相关。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 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练 习
1.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 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 定适合所有学生的阶段。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 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2、.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 师成长过程中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四、教师威信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教育心理

教师教育心理

教师教育心理教师教育心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

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教师教育心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教育心理。

一、教师教育心理的重要性教师教育心理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教育心理包括了教师的情感态度、责任心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也会对课堂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此外,教师教育心理对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将直接反映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上。

二、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自我价值感、教学动机以及教学责任心等方面。

首先,教师的情感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尊重、关心等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以爱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自我价值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内在评价和态度。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再次,教学动机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事业追求和对学生发展的渴望。

最后,教学责任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三、提高教师教育心理的方法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师工作压力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需要学会合理调解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影响到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再次,教师应该与同事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重点记忆桑代克、乌申斯基、寥世承。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中3-18岁期间的发展任务。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的学习理论,注意理解建构主义和新课改的关系,建构主义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重点会区别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五章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形成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于考查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要注重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或简答题。

客观题侧重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的特点、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

简答题可以考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八章学习心理学习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或简答题。

客观题侧重于学习动机的分类、迁移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

简答题可以考查如何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九章教学心理教学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十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病症的鉴别,重点要记忆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简单了解每种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十一章教师职业心理教师职业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考查教师专业成长。

教案《心理学》(第十章-教学心理)

教案《心理学》(第十章-教学心理)

单元十教学心理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心理原理、课堂管理、教师心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教学设计含义与环节(2)举例说明教学策略种类(3)了解教学评价概念及类型(4)区分课堂气氛类型(5)了解良好教师行为2.能力目标:(1)能运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教学目标(2)能将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3)能对建立积极课堂环境提出建议3.素质目标:(1)具有尊重并自觉运用教学心理规律的职业态度(2)培养科学课堂管理意识(3)树立坚持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终身追求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心理原理;课堂管理教学难点:教师心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音像等材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复习导入:学习理论的提出者及区别。

二、讲授新课(一)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准备水平、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

1.决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1)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2)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①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②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伦兰提出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表述教学目标的观点。

2.了解准备水平(1)学习准备的含义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2)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提供教学支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提供教学支架是指通过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最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陈琦主讲)——第十章 教学设计原理(第课件ppt

最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陈琦主讲)——第十章 教学设计原理(第课件ppt
中华教育学习网
四、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 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 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 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 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 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
中华教育学习网
第1节 发动机动力性检测
发动机的动力性可用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即轴功率 评价。
发动机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技 术状况不良或机件磨损,都会导致功率下降。
发动机功率是诊断发动机技术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GB规定:在用机不得低于额定功率的75%;大修
竣工后,不得低于90%。
一、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方法
证明:弦切角=它两边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弦切角(概念)
弦切角两边夹的 弧(概念)
直角
钝角 锐角 证明:圆弧所对圆周角=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B1 圆弧(概念)
B2 圆周角(概念)
B3 圆心角定理(规则)
圆心在角一边 圆心在角内 圆心在角外 圆心角(概念)
中华教育学习网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中华教育学习网
中华教育学习网
中华教育学习网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 域。
(一)认知目标 1.知识 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 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2.领会 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其动能增量等于发动机所作的功。即
若发动机曲轴旋转角速度从W1上升到W2 的时间为T,则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 功率P为
若已知转动惯量J (kg.m2) ,则C2为常数,称为 平均功率测功系数。一般n1要稍高于怠速转速, n2宜取额定转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管理3.3 学生的个性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认知与教学能力4.2 教师的情绪与管理4.3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第六章:学习动机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七章:教学设计7.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7.3 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第八章:教学评价8.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8.2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8.3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保障第九章:特殊教育心理9.1 特殊教育心理的概念与特点9.2 特殊教育心理的诊断与干预9.3 特殊教育心理的支持与促进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0.1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补充和说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研究方法多样,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认识逐渐深化。

2. 第二章:学习理论补充和说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内部认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这三个理论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 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补充和说明:学生认知发展涉及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情绪与管理关注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以促进学习,个性与教育探讨如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
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分析细节或整体把握,这会影响 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授方式。
直觉型与逻辑型
教师可能更倾向于直觉或逻辑思考,这会影 响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评估方式。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的情感心理
教师的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教师通过感知、记忆、思 维等方式对教育对象、教 育内容、教育环境等进行 认知加工。
情感过程
教师的动机结构
内在动机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 的需要。
外在动机
教师受到外部因素的激励,如社会认可、职业发展、 经济利益等。
混合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结合,是教师动机的常见形式 。
教师的动机调节
01
认知调节
教师通过认知过程调节自己的动 机,包括对教育工作的认知重构 、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和分析等。
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人际 关系问题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个人问题
个人问题如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也 可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工 作与生活的平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需要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同理心
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站在学生 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的情感调节
自我认知
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自 己的情感状态,了解自 己的情感需求和特点。
情绪调节
教师能够通过认知重构 、情绪转移、放松训练 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状态。
情感表达
教师能够通过积极的语 言、表情和动作表达自 己的情感,传递积极的

教育心理学(要点菁华)

教育心理学(要点菁华)

教育心理学(复习菁华)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美国心理学会提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是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原则进行开发、评估和应用,以促进终身学习。

(2)我国学者定义:它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这个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其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的学科有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规律。

①②(2)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①首先表现为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良好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理念,同时为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视角和研究方法,②其次,它为教育实践服务表现为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技能。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2)整体性原则,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发展性原则,它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

(4)教育性原则,它是指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第二章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6.(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判断题);-主观反应7.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②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属性。

_A.注意的概念及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通常所说的“聚精会神”主要是指“注意”。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尝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4、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9、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10、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1、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

12、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4、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7、18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第六章课程第七章教学(上)第八章教学(下)第九章德育第十章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目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第八章学习策略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8)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二、高校教师的心理?(P10)1.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心理高校教师的教育心理主要阐明高等教育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3)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如何协调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社团.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主要包括:(1)如何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3)如何培养大学生高水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高校教师的角色心理和心理品质3.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P14)(一)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三)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四)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15)(一)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三)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四)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五)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导工作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8)(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 (三)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六、什么叫测验法?有哪些分类?(P21)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叫测验法.按测验内容可以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态度测验和成就测验;按测验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心理测验采用的题目叫测验量表,它由一些要求回答的问题构成。

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怎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P26)(1)热心、幽默、关心学生、勤奋努力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答:
13.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答:
14.试述移情及移情训练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答:
1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认识向道德信念转化的条件。
答:
16.分析学生在道德上言行脱节的原因。
答: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结果有何影响?
答: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
答:
10.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答:
11.教师“促进”的性格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
答:
13.教师期待是怎样影响学生发展的?
答:
14.专家型教师有何共同特点?
答:
15.熟手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16.关注理论认为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
17.分析促进教师成长的例外途径的作用。
答:
7.列举维持优良纪律和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
8.学生不喜欢哪位任课教师,就往往难以在这门课上取得比较优良的成绩。为什么?
答:
9.有些教师告诉同事说:“在情感上不要太接近学生,否则你可能会受到损害,你在课堂上的权威会受到削弱。”“如果学生把你看成是朋友或同伙,你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尊崇。”这种观点的不当之处在哪里?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
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详尽差异?
答:
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
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
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
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大凡掌握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内容:1)巩固已获得的威信;2)全面、高水平 地发展威信;3)防止威信下降和丧失;4)提高 威信的教育影响力。 教师的努力: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 度;2)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 模。 策略:1)良好的第一印象;2)关爱意识;3)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5)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6)不要挫伤学生的自 尊心。
1、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思考:1)素质教育中的教师角色?2)新课改中 的教师角色? *[考纲](上海师大) 1)教书育人的角色(人类知识的传播者,言传身 教的教育者)。 2)行政管理的角色(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 律的管理者)。 3)心理向导的角色(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卫 生的工作者)。 4)自我定向的角色(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学生家 长的代理人)。
*陈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基本理念系统:教学效能感,教师控 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对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2、情感投入: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 自我提高,与学生间的友好信赖的关系。 3、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 4、教师的教学能力。 5、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 6、教师个性特征。
1、教师威信与教育成效





教师威信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也是 完成教育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 1)教师讲授的真实性和指导的正确性可以 增强学生掌握知识和遵从指导的主动性; 2)教师的要求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和培养 自己优良品质上的积极性; 3)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 感体验; 4)教师的示范可以增强学生的模仿意识。
二、教师素质



[考纲]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 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林崇德) 1、职业理想——根本动力(师德)。 2、知识水平——必要条件。 3、教育信念——心理背景。 4、教学监控能力——核心要素。 5、教学行为——外化表现
三、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成效



威信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优 秀品质,受到众人尊敬和信赖。 教师威信的来源:1)学识威信;2)人格威信;3) 情感威信。 影响因素:1)客观条件;社会对待教师职业的态 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2)主观条件:具有崇 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学识、高超 的教育教学艺术(基本条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的仪表、作 风和习惯(必要条件);师生平等交往(促进作 用);3)第一印象(重要影响)。

文化、习惯等
差别的成因



1、教师对新的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 2、教师可能并没有看到以新思想改革旧 做法的必要性。 3、教师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新的教学思想 具体运用到教学中。 4、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的 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的不一致。
3、教育信念——心理背景




1)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 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 断。一般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 效能感。 2)教师的控制点: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归因 倾向(内部/外部)。 3)对学生控制的态度:家长式/人道型/民 主型。 4)对待心理压力的信念。
教学操作能力(集中体现)


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 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 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 略解决问题的。 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和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 础,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和技术,它所要解决的不是做什么,而是 如何做的问题。
教学监控能力——核心要素
教师的自我评定






1、个人的品质(外表、自信心、用英语、适应性)。 2、课堂管理(组织、室内装饰、设备利用)。 3、师生关系(机智和熟虑、课堂态度)。 4、教学技术(备课、对学科课程的注意、学科知识)。 5、专业态度(职业道德、在职训练、家长关系)。 6、对学生的力量和缺点的判断。 7、长期和专门目标的准备。 8、教学的熟练。 9、学生成绩的评定。 10、课堂外专业任务的牵连。
1、指标体系 1)明确。 2)多样性。 3)任务取向。 4)师生参与。 5)效果评估。 2、评价:更为直接和有效,但标准不够确 定,容易搀杂主观因素。
*教师内在专业品质角度评定

1、指标体系(Ryans) 1)温和的、融洽和理解的。 2)负责的、有条理的和系统的。 3)激励性的、富于想象力的。 2、评价:更有概括力,但主观性可能更大。
五、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1、观察和分析 2、微格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1)成分——认知,批判,陈述。 2)环节——具体经验,观察与分析,重新概括, 积极验证。 3)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 行动研究。 5、教师参与研究。
*教学效果角度评定
教育机智




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 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以外情况 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 措施的综合能力。 (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5、教学行为——外化表现

标准: 1)目标的明确性; 2)方法的多样性; 3)围绕中心的任务取向性; 4)活动过程的参与性; 5)节奏的合理性。



定义: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实现 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 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 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 制和调节的能力。 表现:1)计划与准备;2)课堂的组织与管 理;3)教材的呈现;4)言语与非言语的沟 通;5)评估学生的进步;6)反省与评价。 特征:从他控到自控;敏感性逐渐增强;迁 移性逐渐提高。
3、专家型教师及其特征



专家型教师是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 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提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 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的教师。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包括教师教 学技能的认知自动化、执行监控以及认知资源的 再投入。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张大均: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情感特征: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高尚的情操; 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的意志品质: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 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 耐心和坚持性;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教师的职业兴趣:明确的中心(优势)兴趣;广阔的求知 兴趣;参与学生活动的兴趣。 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记忆力;丰富的相象 力;优良的思维品质;善于分配注意力。 教师的人格:成熟的自我意识;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 价值观;富有创新教师;良好的性格。 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信念。


1)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 2)实践性知识(直接经验)。 3)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与心理学知识)。 4)文化知识(哲学、法律、政治、伦理与 社会学知识)。 学生成绩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不存在显著相 关。
教师的两种理论知识及其关系

信息
所倡导的理论(外显)
行为 所采用的理论(内隐)
效果
教学认知能力(基础)




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 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 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1)概念:能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2)类同:能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特征。 (3)运算:指关系转化和推理。 (4)理解:对学生的动机水平、年龄特点、 个体差异以及教学策略的理解。
*北京师大:陈琦




1、设计者(到哪里?怎么到?是否到?)。 2、指导者和信息源(掌握了获得信息的线 索)。 3、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伙伴。 6、帮助者。 7、反思者和研究者。
*东北师大



1、学习指导者。 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心理辅导人员。 4、班级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5、教研科研人员。
四、教师评定



1、评定的角度 1)教学效果角度评定。 2)教学过程角度评定。 3)教师内在专业品质角度评定。 2、评定的方式 1)教师的自我评定。2)同伴或同事的评 定。3)督学的评定。4)学生的评定。
*低年级学生用教师评定表

1、你的教师给你的作业太难吗? 2、你的教师是否给你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3、你不懂的内容是否怕问教师一个问题? 4、你的教师是否对你在家里的事感兴趣? 5、当你需要教师帮助时,你的教师是否帮你? 6、你的教师是否喜欢某些孩子甚于其他孩子? 7、你的教师是否对孩子们嚷得太多了? 8、你的教师是否使学校对你很有趣? ……
2、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研究表明:学生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的 教师,也不喜欢学者型,喜欢交往型教师。 日本研究: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 谈,幽默自强。 林崇德研究:中学生喜欢:1)朋友、知己、 榜样的角色;2)杂家、学者、权威:3) 医生、向导、人师。
*上海的研究



小学生:1)关心学生不发脾气;2)温和 可亲性格开朗;3)忠于教育文明公正。 中学生:1)关心学生不发脾气;2)以身 作则虚心好学;3)忠于教育文明公正。 大学生:1)讲课艺术表达力强;2)精通 英语知识渊博;3)关心学生不发脾气。
第十章:教师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