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
1、国际工程师培养现状分析 2、培养模式基本框架
3、参与高校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九、“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
1、工科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2、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3、参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专职教师 3、参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兼职教师
十、“卓越计划”的企业联合培养
1、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2、企业学习目的: 3、参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4、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2、工程教育的未来需要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到2020年:
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 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2、工程教育的未来需要
• 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研究综合报告》
参考文献:
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5)
6、 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2011(6)
7、“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2)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பைடு நூலகம்

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22.3.222 2.3.22T uesday , March 22, 2022
标准的包容性
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
2、“卓越计划”的标准体系构成 微观:学校标准
中观:行业标准
宏观:通用标准 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
3、“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基本思路
• 服务国家战略 • 追求质量卓越 • 满足国际要求 • 发挥宏观指导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对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工程专业人才,本文提出了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卓越的工程师素质和综合能力。

1. 培养目标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 -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2. 课程设置2.1 专业基础课程 - 高等数学 - 高等物理学 - 大学化学 - 工程制图 - 电路理论 - 信号与系统 -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 数据结构与算法2.2 专业核心课程 -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 数字信号处理 - 通信原理与应用 - 高频电子线路与器件 - 微电子工艺与工程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 智能系统设计与实践2.3 实践课程 - 工程实训 - 创新实践 - 专业实习 - 项目管理与实战3. 项目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践是本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创新实践根据学院的科研方向和社会需求,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进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2 专业实训学生通过专业实训课程,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如电路设计与实践、电子元器件焊接与调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3 专业实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环境,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与为期数月的专业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工程实践中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是面向信息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培养软件工程师及相关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目标具体如下:1.基础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基础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和工具。

3.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项目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和系统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等职业能力。

4.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方案的能力。

5.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多人协作的软件开发环境。

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具备上述目标的软件工程人才,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以下课程:1.编程基础: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课程,以建立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

2.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扩展能力。

3.软件工程基础: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质量保证等内容。

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Java为例,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能力。

6.软件测试与维护:介绍软件测试和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7.项目管理与实践: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8.创新实践:通过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设置一系列基础和深化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

3.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践、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实训
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训:设置一系列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环境,让学生学习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综合评价与考核
1.绩点评定:通过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表现,按学分绩点制进行评定,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2.项目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学分
5 5 4 2 3
课程目标(13 项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课程目标(13 项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表示具有弱相关关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1、本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 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表 1 能力实现矩阵 能力 1.1 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本知识(能力 1) 1.1.1 科学发展史知识 1.1.2 政治经济学知识 1.1.3 哲学知识 1.1.4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1.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现(课程名称,含必修课与选修课)

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

界一道根据通用标准制定 ; 学校标准是各个学校 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 , 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 校内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落实、 可 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在学校标准中, 应包含体 现各校办学优势的特色标准, 反映出各校特有的、 优于其他院校的、 得到社会公认的办学优势 , 由各 校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 并结合办学定位、 办学目 标、 服务面向和行业特点制订。由于学校标准是 以行业标准为基础 , 行业标准又以通用标准为根 据, 因此, 学校标准 所提出的要求应包容行业标 准, 行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应包容通用标准 , 这三 个层面标准间的关系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型工程师的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在通用标准中 应反映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师在知识、 能力和 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在竞争优 势方面, 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能完全胜任生产一线 的各项工作, 硕士层次工程师的设计开发能力应 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 , 博士层次工程师的研究开 发能力应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在发展潜力方 面, 各种层次的工程师, 尤其是硕士层次和博士层 次的工程师, 应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具备适应和 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能力。 满足国际化需要 : 卓越计划 强调工程教育 要面向世界。这一方面要求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 化和法律 , 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 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出来的卓越后备工程师在工程 学位资格上能适应国际互认, 以满足国际市场的 需要。这些要求体现在通用标准上就是对工程师 相关知识、 能力和素质的明确规定。 发挥宏观指导 : 通用标准不仅要涵盖各行各 业对各类工程人才的要求 , 还要有利于不同类型 和不同服务面向的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 特色。因此, 通用标 准应该是宏 观定性、 内涵丰 富、 适应面广和富有弹性的培养标准, 能够充分体 现出对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作用, 并 为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制定提供充足的灵活处 理的空间。 从有利于各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制订 22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林健)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林健)
到2020年: 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 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2、工程教育的未来需要
• 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研究综合报告》
尤其需要:
技术交叉、科技集成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研究生在校生达到47万人
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1、工程教育的现状
• 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工程教育层次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培养类型多样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2、工程教育的未来需要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促 进 科 技 进 步
提 高 人 才 素 质
二、工程教育的国家责任
2、国家战略之二——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国家责任
3、国家战略之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增 强 我 国 的 综 合 国 力
提 升 国 家 核 心 竞 争 力
3、总体思路 • 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 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 式。 • 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 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行业 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着 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 程创新能力。
谢谢大家!
1、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2、企业学习目的:
3、参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4、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
十一、“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培养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一、导言工程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

为此,制定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 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设备,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工作中有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和解决问题。

4.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习实训和导师制度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建立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实际工程工作中获得指导和帮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评价机制1. 学术评价通过课堂考试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前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的潜力的后备工程师。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追求,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CDIO为模式,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资为难点,以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为抓手,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的有效路径。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现代制造业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机械类“现场工程师”。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子技术、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以及技术沟通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工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现代模具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5)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6)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目标与任务--姚11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目标与任务--姚1117
工学专业招生数: 1,023,678
19.24%
31.39%
哲学Philosophy 2563 法学Law 126335 文学 Literature 627375 理学Science 332874 农学Agriculture 58940 管理学 Administration 561295
0.52% 10.21%
践及创新能力严重缺乏);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工
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没有工程实践经历); ➢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政策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
是封闭的学科教育评价体系); ➢工程教育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强化(校内工程教育环境没有工程实践的职
场氛围)。
EE
工程技术教育
ETE
技术教育
TE
欧陆:长学制工程教育、 短学制工程教育、技术教育
中国:
高等工程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工科教育鉴定 3 项国际认可协定
technologist (incorporated engineer)
engineer
technician

工程教育 EE
工程技术教育
ETE
经济学Economics 191665 教育学Education 116457 历史学 History 17007 工学Engineering 1023678 医学Medicine 202892
3) 我国工程教育面临五大挑战
➢需耍进一步加强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与技术实
技术员(科学、工程和其他领域)
非专业级 技术工(工程和其他领域)
Vocation/

_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专业培养方案研究_林健

_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专业培养方案研究_林健

第32卷第2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2,No.2 2011年4月TSINGH UA JOU RNAL OF EDU CAT ION A pr.20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林健(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摘要: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

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0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专业培养方案;学校培养标准企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1)02-0047-0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以下简称/卓越计划0)作为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6组织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0)¹。

作为实施/卓越计划0的主体,参与高校具体落实/卓越计划0的学校方案应由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构成。

学校工作方案是从学校工作层面为成功实施/卓越计划0而制定的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机构、专业领域、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政策措施、国际化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计划º。

专业培养方案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两方面内容。

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这两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参与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0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参与高校制定/卓越计划0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找准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前,导致工程人才培养上出现专业结构失衡、热门专业扎堆、层次类型过于集中、就业率不高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少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上普遍的同质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文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 “卓越计划”创办时间:2010年6月 类别: 部属高校、省属高校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人才培养: 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实施: 教育部“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等 使命宗旨: 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录展开教育部“卓越计划”启动会陈希副部长讲话编辑本段简要概况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编辑本段启动会“卓越计划”与会学者(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编辑本段培养特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编辑本段启动背景“卓越计划”研讨会(合肥工业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一、目标设定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计划的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体系设计1.理论课程体系:根据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校企合作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设计和维护的学科。

许多企业和组织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培养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 -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技能; - 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 培养学生的软件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施步骤步骤1: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设置: - 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 编程语言:学习多种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等,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

- 软件工程导论: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对软件工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软件需求工程:学习如何获取、分析和管理软件需求,培养学生的需求工程能力。

- 软件设计与架构:学习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学习软件测试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软件质量控制能力。

- 软件项目管理:学习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除了以上课程,还应设置一些选修课或实践课,如软件工程案例分析、软件工程实践、软件开发实习等,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步骤2:实践项目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们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个人项目或团队项目,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并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项目还可以与企业或组织进行合作,提供真实的软件开发环境和场景。

步骤3:实习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的软件工程行业,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申请与实施(林健)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申请与实施(林健)

谢谢大家!
八、“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
2、制定规章制度 3、配备指导教师 4、落实教学安排
5、提供生活条件 6、进行学生考评
九、“计划”的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
(一)已明确的对参与高校的支持政策
(二)已明确的对参与企业的支持政策
(三)其它待定的的支持政策
十、参与高校工作的检查、评价与交流
三、“卓越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制订
3、组织机构的设置
“卓越计划”领导小组
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卓越计划”工作小组
三、“卓越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制订
4、专业领域的选择
专业领域选择原则:
三、“卓越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制订
4、专业领域的选择
可行性因素考虑:
三、“卓越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制订
4、专业领域的选择
1、经费保障 2、学生吸引
3、教学管理 4、学籍管理 5、毕业标准 6、教师聘任
五、“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1、学校标准的制定
2、学校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4、学校标准实现矩阵的完成*
六、“卓越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1、指导思想
2、总体思路 3、改革重点 4、课程模块设计
1、实施过程检查 2、参与学校工作交流
3、建立“卓越计划”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4、“卓越计划”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5) 2、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 (1)
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 4、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 中国高等教育,2010 (17)

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二、学制:四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土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海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嵌入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质量、安全、服务、环保、法律意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工程的专业实践背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开发能力特别强的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卓越工程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或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系统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五、业务要求1.综合素质:(1)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较高的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了解计算机技术领域技术标准、政策、法律和法规;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2.知识结构(1)人文科学与社会交流知识。

具备一定的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技术经济管理的知识;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信息化社会交流方式与知识文献的获取方法;了解相应的政策法规。

(2)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知识。

掌握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数学、物理与工程学的知识。

了解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电路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知识。

具备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新技术的应用。

(4)嵌入式系统开发知识。

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软硬件接口、设备驱动程序与应用层软件的设计、实现和调试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通过制定专业课程的全新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综合实践等。

2.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工程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应与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4.专业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分配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5.国际化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开展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和海外实习等,使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跨国公司就业和跨国团队合作的能力。

6.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7.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专业培养方案,有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知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软件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原理、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实际操作的技能,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开发高效可靠的软件产品。

3.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有效地合作解决软件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环节1.课程设置:设置一系列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

同时,增加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等。

2.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增加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比重。

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实训,使学生了解真实的软件工程项目和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5.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评估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培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强调创新与实践的教学体系,注重启发式学习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建立起创新思 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 软件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训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 SSRT 项目训练、 拓展国际交流等形式共同组成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1、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 学院通过综合性课程设计实施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 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布置 一些超出课堂知识范围的开放式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组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探 索式地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索性解题,营 造民主的和安全的活动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性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形式多样、项 目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大胆追求创新性的活动目标。 2、 软件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训练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应用开发项目,使学生尽早进入本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 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在科研训练中,更加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创造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其中,一些能力出众的本科生通 过科研训练和成果总结,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3、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 SSRT 项目 学院鼓励能力出众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等活动, 帮 助学生发现自己最强烈的兴趣点,激发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多名 本科生在清华大学挑战杯、北京市“挑战杯”课外科技创作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利用清华大学的 SRT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计划和学院的 SSRT (Software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计划,给学生创造一种开放式的项目训练模式。学生从实际中自己发掘 科学问题,提出有应用背景的项目,自己组队、写项目申请书、参加立项答辩。在计划执行 期间,项目内容需求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掌握科研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 团队协作的品质,从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 拓展国际交流项目 为培养东西贯通、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学院特别注重对外交流、双语教学,构建英 语氛围,强化国际意识。截至目前,超过 50%的学生获得了国内外各类奖学金;多名优秀 同学被选拔赴美国南加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芬兰的赫尔辛基工业大学进行交换学习;从 2004 年暑期开始,学院每年都选派本科生赴全球著名的软件公司——印度软件巨头 Infosys 公司进行实习。 学院先后与微软、SUN、IBM、BEA、Oracle、Schlumberger、Boeing 等国外公司开展
5
网络与系统 云数据管理 软件系统建模与验证 网络与系统 数字媒体 软件服务工程
3.1.2 批判性思维 3.1.3 创新性思维与想象力
3.1.4 产品创新设计 3.1.5 创业
各种实践环节,SRT/SSRT,科研项目,科技竞 赛 管理类课程选修,讲座,科技竞赛,科研项目
四、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3.ຫໍສະໝຸດ 较强的运用知识能力1
4.
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包括建模与分析、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人机界面、子系统、 支撑工具等、应用构造技术、评审与测试等。 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包括项目计划、项目人员与组织、软件配置管理等。 工具使用与实验技能:包括阅读和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检索文献、使用软件 工程工具等。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包括组建高效团队、领导能力、书面交流与口头表达、倾 听和交流、协商与化解冲突等。 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了解外部、社会、经济与环境背景,了解企业与商业环境, 能够针对特定领域进行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与运行。
良好的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创造新的解题概念、设计创 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流程。 创业能力:包括公司的创办和组建、构思围绕新技术的产品与服务、创新系统、 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知识产权等。
三、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表 1. 专业培养标准 能力 1.1 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本知识 1.1.1 科学发展史知识 1.1.2 政治经济学知识 1.1.3 哲学知识 1.1.4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1.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 文化素质 1.2.1 历史与文化 1.2.2 语言与文学 1.2.3 艺术与审美 1.2.4 环境科技与社会 1.2.5 当代中国与世界 1.2.6 法学、经济与管理 1.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东亚文化交流史、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等 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赏 析等 20 世纪中国歌曲史概况、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 等 科学技术史系列讲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等 大众传媒和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中国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现(课程名称,含必修课与选修课)
2.1 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
3
2.1.1 文献检索
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软件,软件理论基础, 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文化素质选修 课程 软件工程,软件理论基础,专业专题训练,综 合论文训练,文化素质选修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计算机与网络体 系结构,计算机系统软件,软件理论基础,软 件系统建模与验证,软件服务工程,网络与系 统,云数据管理,数字媒体,程序设计实训, 系统设计实训,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计算机与网络体 系结构,计算机系统软件,软件服务工程,网 络与系统,云数据管理,数字媒体,程序设计 实训,系统设计实训,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 文训练 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软件,软件理论基础, 软件系统建模与验证,软件服务工程,云数据 管理、系统设计实训,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 文训练 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软件,软件系统建模与 验证,软件服务工程,程序设计实训,系统设 计实训,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系统设计实训,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二、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 良好的个人素质 2.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强烈 的爱国敬业精神。
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数学、物理学、工程经济、管理、政治学、文学、法律、艺术等。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 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计算等。 专业核心知识: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 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与管理等。 领域应用知识:设置特色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一个或多个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 如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等。
2.2.2 软件设计
2.2.3 软件实现
2.2.4 人机交互
4
2.2.5 评审与测试
软件工程,软件系统建模与验证,软件服务工 程,系统设计实训,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 训练,科研项目
2.3 过程控制与管理 2.3.1 项目计划 2.3.2 项目人员与组织 2.3.3 软件配置管理 2.4 团队协作与沟通 2.4.1 团队组建、运行、演变控制 软件工程,各专业课程项目练习,专业专题训 练,综合论文训练,SRT/SSRT,科研项目,科 技竞赛 管理类课程选修,各种实践环节,SRT/SSRT, 科研项目,科技竞赛,讲座 软件工程,各专业课程项目练习,文化素质选 修课程,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SRT/SSRT,科研项目,科技竞赛 英语(1)~英语(4)、第二外国语等 软件工程,各专业课程项目练习,专业专题训 练,综合论文训练,SRT/SSRT,科研项目,科 技竞赛 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工程,专业专题训练,综 合论文训练,SRT/SSRT,科研项目,科技竞赛 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工程,专业专题训练,综 合论文训练,SRT/SSRT,科研项目,科技竞赛 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工程,专业专题训练,综 合论文训练,SRT/SSRT,科研项目,科技竞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软件工程专业)
2011 年 12 月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体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师资队伍保障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支撑“四型”的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实践平台 1 1 2 6 7 7 13 16
2
1.3.1 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 1.3.2 相关自然科学基础 1.3.3 专业基础知识与技术
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引论、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随机数学方法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现代生物学导论、大学 化学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工程图学基础、数字逻辑 电路、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与系统、离散数 学等
1.4 软件专业知识 1.4.1 离散结构、算法与复杂性等专业 基础知识 1.4.2 程序设计、构造技术、软件工程 等专业基础知识 1.4.3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计算机 网络等专业基础知识 1.4.4 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原理、 中间件等专业基础知识 1.4.5 计算模型、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程序理论等专业基础知识 1.4.6 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软件建模 分析与验证、评估与度量等专业知识 1.4.7 软件服务的理论、方法、技术与 应用, 软件工程过程服务、 面向服务的 计算及服务工程等专业知识 1.4.8 网络计算、信息保障与安全等专 业知识 1.4.9 信息管理、人工智能、分布式与 并行等专业知识 数据结构与算法 软件工程 计算机与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系统软件 软件理论基础 软件系统建模与验证 软件服务工程
2.1.2 阅读、理解和概括 2.1.3 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2.1.4 熟练使用编程和调试工具
2.1.5 熟练使用分析建模工具
2.1.6 熟练使用测试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