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课件(共14张PPT)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 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颈部
太阳穴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脉率的测定方法
①准备一块带秒钟的表。 ②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手腕、颈部、太
阳穴)。 ③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
的次数。 ④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脉率的测定方法
①准备一块带秒钟的表。 ②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手腕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 的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 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 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 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果不 准。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 1. 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 2. 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 3. 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如何避免受伤
分享如何避免运动中的受伤,包括正确的技术和合适的装备。
如何设置目标并量化效果
指导如何设定运动目标并量化运动效果,以确保取得可观的进展。
检测结果如何解读
解释如何正确解读自我检测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检测对特殊人群的重 要性
阐述运动负荷检测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儿童等的重要性。
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 荷的自我检测》
本演示将帮助您了解运动负荷与自我检测,以提高身体状况适应性,并避免 运动过度或不足。
介绍运动负荷与自我检测
探索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以及自我检测的重要性。
身体状况与适应程度的重要性
了解身体状况和适应程度对于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的重要性。
常用的运动负荷计算方法
介绍常用的运动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心率、METs和卡路里消耗等。
男性与女性的自我检测区别
探讨男性和女性在自我检测过程中的差异,以便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
年龄差异对自我检测的影响
介绍年龄对自我检测结果和运动负荷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自我检测在健身房的应用说明如何自我检测应用于健身房训练中,以优化训练效果。
自我检测在户外运动的应用
探索如何在户外运动中使用自我检测方法,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运动负荷。
了解专家指导下的运动负荷检测的重要性,并如何寻求专家的帮助。
如何正确选择运动负荷
提供选择合适运动负荷的实用建议,根据个人目标和条件进行选择。
如何避免运动过度
提示如何避免运动过度,包括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和合理安排休息。
如何避免运动不足
提供避免运动不足的方法,包括根据自身条件设置合理目标和制定计划。
自我检测方法总览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资)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资)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1)(2)(3)三个班体育课教学,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3.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4.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5.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6.教学课时:2课时7.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常用的方法有:
(1)充足的睡眠 (2)温水浴和局部热敷 (3)按摩和补充营养药物 (4)积极性休息 (5)饮食营养 (6)合理安排运动量
四、知道运动后合理安排休息的道理方法
4、睡眠卫生
睡眠是大脑皮层处于广泛性抑制的过程。它既是机体的 生理需要,又是一种休息措施。讲究睡眠卫生十分重要。
(1)不要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空气不流通,人体所需的新鲜空气缺乏,身体会应缺氧出 现胸闷头晕现象。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
分;经常锻炼、体能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达到 220次/分。通常,比较适宜上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 高脉率50%—80%的范围之内。 最大心率=220-年龄 适宜的运动脉率计算公式:
适宜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脉率
在确定运动负荷强 度时可以用心率 间接地表示运动 强度。为此运动 医学专家指定如 下标准
运动心率
研究表明, 锻炼强度小于 50%时,没有明显的 锻炼效果,大于80% 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所以适宜的锻炼强度 应在50%—80%之间, 对应的脉搏应在120180次/分之间 180次/分 160次/分 140次/分 120次/分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一分钟内心 率下降得特别快。一次运动停止后, 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实现进行 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 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搏 的时间,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我们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 复。 在最初阶段,也就是一分钟左右的时候心率急 剧下降,接着会维持一定的状态(即恢复心率), 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 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 龄儿童为80—90次/分。 在运动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使脉搏加快, 而休息、睡觉的时候脉率则会减慢,在参加运动 时,脉搏跳动的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脉搏比不经常参加 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 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短。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面色及出汗情况监测等。

3.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对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示范:教师演示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如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等。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测运动负荷。

5. 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学生能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运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自我监测方法等内容。

2. 心动计时器:用于测量心率。

3. 呼吸频率表:用于测量呼吸频率。

4. 面色及出汗情况观察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面色和出汗情况。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培养自我监测和调整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负荷,确保运动安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自我监测方法的心得体会。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运动过程中因未正确监测运动负荷而导致不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3.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运动员或健身教练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测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调整能力。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3)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3)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成为脉搏。脉搏受 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参加运动时, 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但经常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 提高,在承受相同负荷时,脉搏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也较快。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搏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教师:上课!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好!
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老师好!
1、用问答法,导入本次课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负荷吗?
你们在体育锻炼中有没有出现过很轻松或者很疲劳的情况?
出现过这些情况就说明你没有科学健身,在体育锻炼中太过轻松 是运动负荷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太过疲劳是因为运 动负荷太大,影响身体健康。那怎么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其 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负荷自我检测的方法。
2、学生认真听教师的提问,并思考教师的问题;学生积极回答教 师的问题。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 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 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 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 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 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树立合理、科学健身的理念。
:学生能踊跃发言,培养积 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发挥自身的创造 力。
:所授学生为初三学生,通过本 次教学,让学生多少了解一些科学健身的 知识。
: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青 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有着极强的 求知欲,启发式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之前我们学习了自觉参与体育 锻炼和科学健身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科学 健身的概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本的了解。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完整化
四.教师讲解
认识心率的生理意义
1.教师提问心率的概念
2.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心率和脉搏的概念
3.讲解心率的生理意义
4.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最大心率并保留结果
教师运用提问和讨论的方法对新课进行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准确的掌握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准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教师将几次测验结果向学生展示,进行分析对比.
8.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心率测试的电子产品。
六.教师讲解与自学结合
学生怎样运用心率检测运动负荷
1.学生自学靶心率的定义及靶心率的计算方法并计算自己的靶心率
2.教师询问学生靶心率并记录
3.教师讲解运动疲劳的概念
4.教师提问出现运动疲劳的身体感受及自我缓解办法

七.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1.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本课学会的知识
2.教师将本课知识点进行梳理
3.留下作业①耐久跑课测出自己运动后的即刻脉搏,进行记录
②能够科学提高心肺功能的两种方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将所学知识点相串联形成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联想记忆,留下作业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学生回答
6.教师讲解如何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
况和方法
7.教师小结
教师通过讲授与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更加直观,更加通俗易懂。
教师将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的自学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
5‘



5‘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 心脏恢复率
=(运动心率 - 恢复心率)/ 10
4、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 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 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 荷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 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2、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
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
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
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
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最
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
次数 • 4. 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
(三)注意的问题
•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 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 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 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 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3、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
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
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如下曲线图表)。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
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分钟
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
好。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
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1、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 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 “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 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 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 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 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 心率为70~80次每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睡眠、 休息时则减缓。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 也随之加快。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 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 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 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而运动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想要减肥塑身,还是想要改善身体机能,都必须从加强运动开始。

但是,过度运动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教案实战操作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自我监测技能。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运动活动时,由于肌肉大量活动而产生的负担和压力。

健康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身体中多余的能量,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力。

但是,过度运动会使运动负荷增加,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自我监测的目的按照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负荷,对自己的运动进行定量化的记录和评估,是自我监测的主要目的。

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1. 避免运动过度造成的伤害和损伤;2. 调整运动负荷,让个人的运动计划更加合理有效;3. 评估个人的运动能力及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运动计划;4. 激励个人继续坚持运动。

三、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计步器或运动手环来监测。

还有以下的方法可以使用:1. 身体感观:通过感官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和运动负荷。

比如:通过心跳频率、呼吸频率、汗水的沁湿程度等来自我评估出运动所带来的压力和负荷。

2. 记录运动时间和强度: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因人而异,需要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计算出运动的时间和运动强度的百分比。

可以使用计步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装置进行记录。

3.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和身体感觉,进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四、教案实战操作除了理解自我监测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战教案充分练习和掌握自我监测的技能。

在实战操作教案中,需要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类型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初次运动时,先记录当前体征(如体重、身高、BMI等),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体育小游戏
眼疾手快:两人一组,面对课桌,桌 面上放一个物品,由老师发出指令, 指出身体相应部位,当老师发出 “抢”的指令时,双方去抢桌面上 的物品,抢到的一方获胜,输的一 方接受惩罚。
刺激——反应——适应
是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人体具有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并能逐渐对这种刺激产生 适应。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 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时,
常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
在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时,可以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 为此医学专家制定如下标准。
3、采用适宜的练习密度。进行中低强度的慢跑时一般采用 持续性练习,在进行较大强度的练习时应安排间歇。
4、要处理好锻炼和恢复的关系。体育锻炼后要进行 充分和积极的休息,使身体能够实现“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 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 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 平才能得以恢复。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 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 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地超量恢复并合理地 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运动心率
运动强度
160次/分
80%
140次/分
70%
120次/分
60%
110次/分
50%
• 研究表明,锻炼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大于80%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教材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学生能知道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3、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重点
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难点
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自我监测:
体育锻炼后的效果评估,可通过以下项目进行自我监测并随时调整运动强度及方法。
1.一般感觉:
参加锻炼后疲劳酸胀的感觉很快消失,没有持续的乏力、心悸,精神饱满、心情愉快等,是锻炼后的良好反映。如反之有肌肉酸胀久久不恢复,感到精疲力尽,则是锻炼不当的反映。
2.睡眠:
青年大学生正常情况下入睡快,睡眠深,醒后感到轻快。如若运动后不易入睡或嗜睡,白天学习精力不易集中等,也是锻炼的不良反映。
6.体重:
大学生体重已基本稳定。在体育锻炼中通过对体重的变化,观察运动量和营养的补充,一般锻炼后能量消耗及出汗、体重可下降1kg~2.5kg,在24小时左右即可恢复。如若锻炼后体重进行性下降,常反映锻炼负荷过大,营养补充不够。如若体育锻炼中,体重持续增加应排除是否营养补充特别是糖的补充过量所致。
以上这些参考标准,除称体重外,均不需仪器,个人可以进行。做好记录,经一定阶段后就可看出其趋势,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强度、密度、方法、项目的调整。
5.脉搏:
脉搏是监测体育锻炼情况的最常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的机能。通过体育锻炼后,在同样负荷下脉率的增加应比未锻炼前低。还可通过锻炼后脉率恢复到安静时所需时间,来反映锻炼对心脏机能的影响。一般说小负荷锻炼后5分钟~10分钟时,比锻炼前仅快12次/分~30次/分。当锻炼后不能恢复到这一水平.表示机体对锻炼的负荷尚难以承受。若锻炼已有一定时间,可作为评价前阶段锻炼效果的指标之一。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运动负荷通常包括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 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体育锻炼 中应根据锻炼目的和个人特点采用合理而有 效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第一,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体能 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身 体状态好时应适当加大负荷量,尝试 较大强度的练习;反之,应减少负荷 量,降低运动强度。对于较少参加体 育锻炼的同学来说,切忌盲目参加超 过自身能力的活动,应坚持每天一小 时体育锻炼,逐步提高体能,增进健 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体育锻炼是増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是确保体育炼取得 实效,避免伤害的重要保障。本节课将介绍 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引导你学会利用心率 来监测运动负荷的大小。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3. 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的消除情况
对于健康人来说,每日晨起时的安静心率是 恒定不变的,因此可以作为判断身体健康状 况的简易指标。在大负荷运动之后,可测定 第二天晨起时脉博,如果超过前一天晨起时 的脉搏,说明运动负荷较大,身体的疲劳尚 未消除,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
• (二)测定心率的方法
•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时常用测量脉搏次 数来代替直接测定心率。测量方法是以食 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触压在手腕外侧 的桡动脉处,测量每分钟搏动次数。
• 在体育锻炼中常常要测量安静心率和运动 心率。对于前者,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30 秒的脉搏数,乘以2进行换算;对于运动心 率,一般采用测量运动停止后即刻10秒的 脉博数,乘以6进行换算。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 刺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与运动负荷的 大小密切相关,通过坚持进行适宜负荷的体 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逐步产生良好的变化。 如果运动负荷过大,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 就会影响健康。反之,运动负荷过小,则难 以产生明显的锻炼效果。那么,应该如何科 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作者:梁海燕(通识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 / 591
∙发表日期:2010-12-03 09:49:50
人教版课标初中体育七年级-九年级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考身体锻炼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七年级(1)(2)(3)(4)个班体育课教学,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3.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4.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
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5.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6.教学课时:2课时
7.教学过程:
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

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

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

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

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

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

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 + 安静是的脉率(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马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

(三)注意的问题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

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


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

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
心脏恢复率 =(运动心率 - 恢复心率)/ 10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

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说明运动负荷比较合理。

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五.参考资料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

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

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

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

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

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

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8.课堂练习:在教学时还应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心脏恢复水平等内容,讲授时最好与图示、图表等形式配合进行。

如有条件,可将本课时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时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输出的高效性和直观性。

9.作业安排: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10.自我问答: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作者:郑光泽(通识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6 / 147
∙发表日期:2010-12-01 20:08:42
人教版课标初中体育七年级-九年级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考身体锻炼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自我问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