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的针刺治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2、脱证 ▪ (1)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不开,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或见两颧淡红,汗出如油, 脉微欲绝者,为真阳外越之侯。 ▪ (2)治则:回阳固脱 ▪ (3)治法:主取任脉经穴为主、重灸 ▪ (4)处方:关元 神阙(隔盐灸) ▪ (5)方解:任脉为阴脉之海,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如亡 阳外脱,治应从阴以救阳。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又为三焦元气所出,系命门真阳,实为阴中有阳之要穴。神 阙位于脐中,又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用大艾 炷隔盐重灸两穴,以达回阳固脱之意。
3
(一)中脏腑 ▪ 中脏腑为临床危急重症,其中又有闭证、脱证
之分,闭证以实邪内闭为主,其证属实;脱证 益阳气暴脱为主,其证属虚。
4
1、闭证 ▪ (1)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颜面潮红,呼吸气粗,
牙关紧闭,喉中痰鸣,两手握固,二便闭塞,舌红苔黄 腻,脉弦滑而数。 ▪ (2)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启闭开窍 ▪ (3)治法:以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 阳明经穴,泻法。 ▪ (4)处方:人中 十二井穴 太冲 丰隆 劳宫 ▪ (5)方解:人中为督脉要穴,泻之可收清热启闭、醒脑 开窍之效。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可接通十二经气,协调 阴阳,以达泻热决壅启闭之功。泻太冲(原穴)以达潜 阳降逆,平肝熄风之效。泻手厥阴之劳宫,一可清心安 神,二可清泻肝火,以达“实则泻其子”之意。取足阳 明之络穴丰隆,以通脾胃气机,化痰浊壅遏之意。
中风病的针刺治疗
1
一概述
▪ 中风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病理改 变,并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但就其本质 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脑 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 “中风”是亚洲第二号杀手,每年有超过200 万人死于中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 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 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 临床上中风病分为三期,即急性期、恢复 期、后遗症期。目前有文献报道,急性期 可介入针刺治疗,但根据临床实际,应该 慎重。在发病初期,应立足于综合疗法, 针灸治疗应选择在病灶出血静止,生命指 征稳定的根据情况进行治疗,防止意外发 生。
9
另附石氏醒脑开窍法
▪ 主穴:双侧内关 人中 患侧三阴交 ▪ 配穴:患肢极泉 尺泽 委中 ▪ 兼证:有吞咽困难者加刺双风池、双翳风、双完骨,眩晕者
加双天柱 ▪ 操作:先刺双内关,直刺0.5—1寸,提插捻转泻法,继刺人中,
雀啄法(泻),再刺三阴交,提插补法。配穴中,极泉:原 穴下移两寸,提插泻法;尺泽:提插泻法;委中:提插泻法 (针尖向外15度) ▪ 方义: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属厥阴心包经 之经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人中为督脉与手足阳 明之合穴。督脉起于脑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 脉,开窍起闭以醒脑安神。三阴交系足太阴脾、厥阴肝、少 阴肾之交会穴,具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效,随主精,精生髓, 脑为髓海,有余则于脑有益,全分收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之效。
▪ 可见,中风病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大敌,积 极防治中风病已成为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历史重 任。
2
二、证治
▪ 根据本病的病机、病变部位和临床上的表 现分为二大证型,即中经络和中脏腑。病 在经络,未及脏腑,或脏腑功能渐见恢复, 而经络气血仍然阻滞者,为中经络。若病 变深中脏腑,症见突然昏仆,神志昏蒙者, 为中脏腑。其中源于肝阳暴张、阳升风动、 气血上逆、加痰火上蒙清窍者为闭证;若 真气衰微、元阳暴脱者为脱症。
7
源自文库
▪ 以上所阐述的为传统针刺疗法,坚持治疗可有 良效。同时也可配合新的针刺方法进行交替治 疗。例如:目前的“醒脑开窍法”、“平衡针 疗法”效果也很好,再如“火针”疗法。只要 你的临床辨证、施术、治则等正确,都能收到 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①醒脑开窍法:量化针刺为主 ②平衡针疗法:刺激量较大
8
关于如何掌握中风病的针刺治疗时机问题
6
▪ (二)中经络 ▪ (1)主症: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
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筋脉瞤动,烦躁,舌红苔腻 脉弦滑。 ▪ (2)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3)治法:主取手足阳明经输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 穴 ▪ (4)处方:神庭 下关 肩髃 曲池 合谷 外关 环跳 阳陵泉 足三 里 冲阳 昆仑 廉泉 ▪ (5)方解: 本病风邪侵袭阳经,阳明气血不畅,故取手足 阳明之腧穴,手足阳明多气多血,又有调理后天之功,故治 疗本证主取以上经穴为主。如有其他兼证可随症加减。
10
11
▪ 2、脱证 ▪ (1)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不开,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或见两颧淡红,汗出如油, 脉微欲绝者,为真阳外越之侯。 ▪ (2)治则:回阳固脱 ▪ (3)治法:主取任脉经穴为主、重灸 ▪ (4)处方:关元 神阙(隔盐灸) ▪ (5)方解:任脉为阴脉之海,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如亡 阳外脱,治应从阴以救阳。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又为三焦元气所出,系命门真阳,实为阴中有阳之要穴。神 阙位于脐中,又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用大艾 炷隔盐重灸两穴,以达回阳固脱之意。
3
(一)中脏腑 ▪ 中脏腑为临床危急重症,其中又有闭证、脱证
之分,闭证以实邪内闭为主,其证属实;脱证 益阳气暴脱为主,其证属虚。
4
1、闭证 ▪ (1)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颜面潮红,呼吸气粗,
牙关紧闭,喉中痰鸣,两手握固,二便闭塞,舌红苔黄 腻,脉弦滑而数。 ▪ (2)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启闭开窍 ▪ (3)治法:以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 阳明经穴,泻法。 ▪ (4)处方:人中 十二井穴 太冲 丰隆 劳宫 ▪ (5)方解:人中为督脉要穴,泻之可收清热启闭、醒脑 开窍之效。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可接通十二经气,协调 阴阳,以达泻热决壅启闭之功。泻太冲(原穴)以达潜 阳降逆,平肝熄风之效。泻手厥阴之劳宫,一可清心安 神,二可清泻肝火,以达“实则泻其子”之意。取足阳 明之络穴丰隆,以通脾胃气机,化痰浊壅遏之意。
中风病的针刺治疗
1
一概述
▪ 中风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病理改 变,并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但就其本质 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脑 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 “中风”是亚洲第二号杀手,每年有超过200 万人死于中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 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 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 临床上中风病分为三期,即急性期、恢复 期、后遗症期。目前有文献报道,急性期 可介入针刺治疗,但根据临床实际,应该 慎重。在发病初期,应立足于综合疗法, 针灸治疗应选择在病灶出血静止,生命指 征稳定的根据情况进行治疗,防止意外发 生。
9
另附石氏醒脑开窍法
▪ 主穴:双侧内关 人中 患侧三阴交 ▪ 配穴:患肢极泉 尺泽 委中 ▪ 兼证:有吞咽困难者加刺双风池、双翳风、双完骨,眩晕者
加双天柱 ▪ 操作:先刺双内关,直刺0.5—1寸,提插捻转泻法,继刺人中,
雀啄法(泻),再刺三阴交,提插补法。配穴中,极泉:原 穴下移两寸,提插泻法;尺泽:提插泻法;委中:提插泻法 (针尖向外15度) ▪ 方义: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属厥阴心包经 之经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人中为督脉与手足阳 明之合穴。督脉起于脑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 脉,开窍起闭以醒脑安神。三阴交系足太阴脾、厥阴肝、少 阴肾之交会穴,具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效,随主精,精生髓, 脑为髓海,有余则于脑有益,全分收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之效。
▪ 可见,中风病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大敌,积 极防治中风病已成为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历史重 任。
2
二、证治
▪ 根据本病的病机、病变部位和临床上的表 现分为二大证型,即中经络和中脏腑。病 在经络,未及脏腑,或脏腑功能渐见恢复, 而经络气血仍然阻滞者,为中经络。若病 变深中脏腑,症见突然昏仆,神志昏蒙者, 为中脏腑。其中源于肝阳暴张、阳升风动、 气血上逆、加痰火上蒙清窍者为闭证;若 真气衰微、元阳暴脱者为脱症。
7
源自文库
▪ 以上所阐述的为传统针刺疗法,坚持治疗可有 良效。同时也可配合新的针刺方法进行交替治 疗。例如:目前的“醒脑开窍法”、“平衡针 疗法”效果也很好,再如“火针”疗法。只要 你的临床辨证、施术、治则等正确,都能收到 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①醒脑开窍法:量化针刺为主 ②平衡针疗法:刺激量较大
8
关于如何掌握中风病的针刺治疗时机问题
6
▪ (二)中经络 ▪ (1)主症: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
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筋脉瞤动,烦躁,舌红苔腻 脉弦滑。 ▪ (2)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3)治法:主取手足阳明经输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 穴 ▪ (4)处方:神庭 下关 肩髃 曲池 合谷 外关 环跳 阳陵泉 足三 里 冲阳 昆仑 廉泉 ▪ (5)方解: 本病风邪侵袭阳经,阳明气血不畅,故取手足 阳明之腧穴,手足阳明多气多血,又有调理后天之功,故治 疗本证主取以上经穴为主。如有其他兼证可随症加减。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