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古典诗歌《李凭箜篌引》,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箜篌音乐的诗。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以及古代箜篌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3.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箜篌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以及了解古代箜篌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李凭箜篌引》全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箜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讲解:讲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诗中的难点词汇。
3. 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4. 实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5.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李凭箜篌引》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李凭箜篌引》板书内容:背景与意义难点词汇解释意象与修辞手法诗歌风格欣赏背诵与练习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写出《李凭箜篌引》的诗句和意思。
答案:诗句:意思:李凭在中国弹奏箜篌,来自首都的消息传来。
2. 题目:请分析《李凭箜篌引》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意象:诗中的意象包括箜篌的音乐、秋天的景色、飞翔的鸟儿等。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公开课中,学生们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诗文。
但在讲解诗歌风格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以此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实录
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实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与实录•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介绍与背景01李凭箜篌引简介《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长篇歌行诗,被誉为代表李贺诗歌艺术成就的杰作之一。
该诗以李凭弹奏箜篌为引子,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李凭高超的音乐才华和动人的演奏场面。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才华的赞美。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了解李贺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赏析,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才华的可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朗读与背诵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导入新课介绍李贺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意象与象征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课堂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才华的可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并布置相关作业进行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并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文本解读与赏析0203《李凭箜篌引》创作背景阐述该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李凭的演奏技艺、诗人的创作灵感等。
01唐代音乐文化繁荣背景介绍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景象,以及李凭箜篌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02李贺生平及创作风格简要介绍李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诗歌创作风格,为后续文本解读做铺垫。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内容梳理与解读诗歌结构分析对《李凭箜篌引》的诗歌结构进行分析,包括起承转合、押韵平仄等方面的特点。
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详细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诗句所表现的音乐魅力和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作者:李梦琳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35期一、听音乐导入给学生播放音乐《赛马》,引导学生思考听到这首曲子后,联想到什么场面,并要求学生描绘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这首曲子,你们听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能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二、介绍和诗歌相关的基本知识1.知人作者:李贺——诗鬼,富于想象,用词瑰丽;演奏者:李凭——梨园弟子,因为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
2.论世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这首诗歌正是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
三、通过韵脚赏析诗歌(“鬼”的意象)1.初读课文,找出诗歌中的韻脚,并标注。
(设计意图:“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发现诗歌的音韵美。
)2.每个韵脚展现的都是不一样的画面,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课前预习时画好的四宫格漫画,并讲解你读完时候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描绘诗歌画面。
)3.在描绘画面时,请同学们概括李贺使用的这些意象的特点。
(问题设计:a.在同学们运用的这些意象描绘画面的时候,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子的意象?有什么特点?b.请用一个词总结这些意象组成的画面,它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意图:“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诗人的诗歌风格)四、通过手法赏析诗歌(“鬼”的艺术)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取最喜欢的画面进行赏析。
(赏析时要从音乐的特点、描写音乐的手法两方面进行把握,并且老师给出和《琵琶行》相关的句子,进行对比赏析。
)(设计意图:“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从浅到深地获得多种思维,把握描写音乐的手法。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第一句点明时间,并交代乐器之精良。
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衬托出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修辞手法:拟人,描写手法:侧面烘托)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8教学目的: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
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1、编剧兼导演:李贺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学历案
《李凭箜篌引》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李凭箜篌引》(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单元)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独立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根据语境揣摩含义。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备积极的审美态度,投入主体情感,进而领会诗歌的文化内涵。
3.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1.吟咏诗韵,赏乐音、诗画。
2.赏析体味,探意象、手法。
3.知人论诗,品意境、诗情。
【评价任务】1.通过前备知识提示和课前预习,了解诗人和作品典故内涵,熟悉古体诗的特点,能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初步达成目标1。
2.通过环节一:吟咏诗韵——寻箜篌之境,发诚挚邀约,达成目标1。
3.通过环节二:赏意象析手法——听箜篌之音,访现场之效,达成目标2。
4.通过环节三:探骊得珠——品箜篌之魂,探诗鬼人生,达成目标3。
5.通过检测巩固,拓展学习内容,巩固目标1、2、3。
【学习过程】◆前备知识提示(指向目标1、2)1.通诗题、诗体①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其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②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形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③引,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④另一种解读:“箜篌引”是乐府旧题,源于古时“公无渡河”的典故。
公无渡河(东汉·蔡邕)琴操曰: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
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人们依此事创制乐曲,名为《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李白及其生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2)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把握;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传递;3. 对作者李白及其生平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李凭箜篌引》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其生平;(2)阐述《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字词释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音乐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3)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色和情感;(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3)调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音乐的诗歌,如《琵琶行》、《高山流水》等,与《李凭箜篌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的使用明确指出: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使学生在提高对古代诗歌语言感受力的同时,通过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交流碰撞来加深感悟,共同提高,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意在引领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意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个性化阅读中,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
(意在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教材分析】《李凭箜篌引》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主赏析作品。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第4册读本《人生的智慧》“生当作人杰”模块中也选入了《李贺小传》,为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李贺其人和感受其诗歌魅力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题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注重语感培养,要求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作品的音韵和文气,进入语境。
同时,李贺的诗歌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因此要引领学生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像,在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本单元在“赏析指导”中要求学生了解诗歌声律特点,揣摩词句情感变化,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
《李凭箜篌引》属于“自主赏析”篇目,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凭箜篌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凭箜篌引》教案篇1一、情境导入:二、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积累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合作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三、自主学习:(我能行)作者简介及题解:1、李贺(790—816):字。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 ”。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3、解释下列词语。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4、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四、合作探究:(我最棒)1、诗歌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的“老”“瘦”是否妥当,试分析。
3、诗中有一句起过渡作用,找出来,加以分析。
4、最后一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乐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五、展示反馈:六、总结拓展:清代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XXXX》、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教案篇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诗词的习惯,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
2、领悟本诗的音乐表情,学习描写音乐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音乐的起伏变化,学习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听一段箜篌和箫演奏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音乐,引出所要讲的内容——箜篌。
二、展示学习目标1、培养诵读诗词的习惯,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
2、领悟本诗的音乐表情,学习描写音乐的手法。
三、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李凭: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
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引:古体诗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
四、朗读感知⑴播放名家朗诵,划分音节停顿。
⑵纠正字音,对照音节停顿。
⑶自由诵读,感知音乐的魅力,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指导点拔: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较快,把握诗歌的节奏。
⑷解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声音清脆,“凤凰叫”,“其声若箫”,乐声和缓。
是从声音模拟声音,以声写声。
“芙蓉泣露”声音凄惨,“香兰笑”乐音欢快。
用视觉的感受写声音的变化,以形写声。
⑸课外拓展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4篇
皆摹写声音至文,然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信然也。 清人方扶南:“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 琴》 5、教师设计主问题:这首诗美在何处?(学生讨论解答,教师启发,教师 小结) a、意象美——非人间 b、艺术美——想象奇特和用字奇特 【PPT5 展示李贺的《秋来》、PPT6 展示李贺的《罗浮山人与葛篇》和 PPT7 展示《李凭箜篌引》部分诗句】 c、情感美——矛盾 (教师通过相关材料点拨探究诗人的情感) 一个苦闷的诗人 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之后,他的父亲李晋肃在边疆当过一名小官,还曾 做过陕县令,可见他既是“皇家子弟”又是“官宦后代”,但因家讳科考无名, 是皇族却沦落下僚,贫病交加,怀才不遇,对现实社会心如死灰,对失意人生满 怀悲慨,故刻意创作,志在业诗传后。 【展示 PPT8】 【展示 PPT9《致酒行》和《南园》(第五)】
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 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五、小结:诗人李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 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 六、课堂检测 1、对《李凭箜篌引》内容及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烘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 凭的.精湛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泣、冷、寒”等表消极的词汇来 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 D、诗歌主要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音,突出了音乐强烈动人心 魄的艺术力量。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2、阅读下文,思考该文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罗敷的美貌?并加以分析。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侧面描写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升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体会诗中的悲欢离合,认识人生的无常,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验和情感的体会。
3.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
(2)简要介绍诗人李凭和箜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讲解诗歌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鉴赏文章。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表达方式。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美好景象,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体味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升人生境界。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阐述。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深入剖析诗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8.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心得体会等。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一、导入:听音乐导入课间时给学生放音乐《高山流水》放松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好听在哪里?如果要用语言具体形容出来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写音乐。
二、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PPT展示)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听音朗诵:2、自由诵读,诵读时注意⑴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
⑵注意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由强→弱,从悲戚→欢快→冷清3、个人示范朗诵4、全班齐读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1、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随机抽查一位同学起来回答)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
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2、你们认为李凭技艺怎样?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说说你们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入手。
要求: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品读过程中可自主设疑:例如:⑴、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用“高秋”点明季节。
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义?⑵、“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五、鉴赏技法,总结提升1、鉴赏诗中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⑴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⑵在这句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执教:焦作一中崔新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诗歌、领略诗歌中的精妙的能力2.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教学重难点1.通过鉴赏诗歌的美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2.通过比较三首同题材诗歌的写作手法,拥有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幻灯)飘逸;“诗鬼”李贺,怪异;诗人李商隐,忧郁,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姹紫嫣红。
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贺,因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
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
题目中的“引”是古体诗的标志。
李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师,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有诗为证“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2分钟)说到音乐,我们知道,它来无踪,去无影,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绝非易事,何况是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的很精彩!让我们共同领略李贺的别样风采吧!二、教师范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听我范读这首诗,注意字词的读音。
(原诗幻灯)(1分钟)正字音:妪。
三、研习诗歌(一)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浏览课下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让我们开始吧!(3分钟左右)(生读)师:如果你们在刚才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就把它提出来,看看我们大家能不能帮助你。
(2分钟左右)(发动大家相互解决,谁能帮他?)(二)鉴赏诗句师:解决了疑难问题,李凭个人音乐会正式开始!请男同学一起读前四句,思考一下,为什么李贺要让李凭在第四句才出场?这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师点拨联系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时的笑声——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那么接下来李贺怎么描写音乐呢?好全体女生一同来读下面描写音乐的句子。
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首诗,无论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总有一两句触动了你,让你有感觉,让你印象深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浙江省余姚中学陈宜伦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板书:气韵)栏目中的一首诗《李凭箜篌引》“气韵”是鉴赏古典诗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气”就像人的呼吸,它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对于古诗词来说就是诗人富有个性的生命体验和表达;但是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是美好的,所以还需要有“韵”,就是要有韵味,有诗意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又带有怎样的“气韵”呢?我们不妨先一起来读一读,初步感受一下【学生朗读】师:刚才,我们把诗歌朗读了一遍,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气”呢?请男体育委员来说一说,体育委员比较有气势生:诗歌用了很多意象,显示出了气势,很有韵味师:好,其实,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这首诗歌作者是谁?(李贺),李贺应该是中国历代诗人中个性风格最鲜明的诗人了,他有一个绰号?(“鬼才”、“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这首诗歌是作者当时聆听了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接下来,我们来研读这首诗歌,一起来感受鬼才诗人诗歌的鬼气,领悟李贺鬼诗的魅力,鬼诗的内涵,鬼诗的气韵[板书:鬼之气韵]二、教学过程[探究:“鬼”之气韵]师:要学习诗歌的鬼气,我们先把诗歌内容大致翻译一下我们请三位同学来翻译一下,前两位同学翻译四句,后一位同学翻译六句【学生翻译,教师补充】教师补充:十二门前融冷光:课文注解中解释为“沉浸”,除了“沉浸”还有“消融”之意,意义更加丰富了表现一:意象的鬼师:好,有了刚才同学们的翻译,我们发现这首诗歌用了很多富有韵味的意象,现在我们重点来看一下有关神仙的一些意象,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江娥、素女、紫皇、女娲、神妪、吴质、寒兔……(学生和教师一起寻找)[提问]诗人不用人间的意象,而用仙界神仙的意象,这对表现李凭箜篌的音乐有什么作用?生:用神仙的意象,侧面烘托李凭音乐的美妙生:说明音乐动人,连神仙也感动了,用神仙意象有点亦真亦幻的感觉师:亦真亦幻这个词用得很好,也就是说有点扑朔迷离的感觉我们可以来看“梦入神山教神妪”这一句同学们,我们平时写文章,如果说一位同学的文章写得好,说他的文章恐怕是上天的神仙教的吧,我想已经很夸张了;可是有人居然说,我梦见这位同学在天上教神仙写文章,这就更夸张了,不仅夸张,而且还亦真亦幻所以,按一般思维习惯,我们说写李凭的高超技艺,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很夸张了,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连神女都甘拜下风,可见想象奇特,亦真亦幻,这样,既写出了箜篌音乐的惊天地泣鬼神,更体现了诗歌本身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这可以说是李贺诗歌“鬼气”的第一个表现——意象诡异 [板书]表现二:用词的鬼师:其实,诗歌的意象和诗歌的用词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首诗歌除了“意象诡异”之外,在用词上,还有很多用得比较“怪”的词语我把这些词做了这样的修改,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再对照一下原来的诗词,看看这些词语在表现李凭箜篌的音乐效果上有何奇妙功效?PPT展示——吴丝蜀桐张(奏)高秋空山凝云颓(停)不流昆山玉碎(鸣)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愁)十二门前融(浸)冷光石破天惊逗(落)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神妪教)老鱼(锦鳞)跳波瘦蛟(潜蛟)舞【学生朗读修改后的诗句】师:好,同学们找自己比较有感觉的词语说一说生:十二门前融冷光,这个“融”字比修改后的“浸”字好,“融”还有“消融”的意思,更能说明音乐的美妙师:也就是说,意义更丰富了这一点,我们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已经谈到还有哪位同学,谈谈生:“颓”比“停”好因为“颓”写出了人的情态,“停”感觉很一般师:也就是说感觉“颓”字,写出了情感,说明这音乐的内容是悲哀的,而“停”字就缺少了这种韵味生:我觉得“芙蓉泣露香兰笑”中用“笑”比“愁”好,写出了音乐的欢乐感师:我不这么觉得,用“愁”比“笑”啊,因为前面有一个“泣”字,这样在格调上一致,你怎么理解生(刚才那位学生继续回答):一个“泣”,一个“笑”,写出了音乐的变化起伏,用“愁”字就失去了这一点功效师:很好,确实写出了音乐的变化生:“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连“老鱼、瘦蛟”都动起来了,说明音乐很美妙师(追问):“老”和“瘦”有什么特点?生:很老态,很消瘦师:对,连这样“老”说明老态龙钟,“瘦”说明身体羸弱,可是他们也舞动起来了,可见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师:还有一些词语,同学们课后再作探究从这段修改中,我们不难发现李贺选词用字,力求给人以陌生感,追新逐奇,有一种独特的神韵,神出鬼没这可以说是李贺鬼韵味的第二个特点用词新奇(板书)表现三:章法的鬼师:如果仅仅凭借意象诡异,用词新奇,就称李贺为“鬼才”,说他的诗歌充满鬼气的神韵,好像还难以让人信服其实,李贺在诗歌创作章法上也不拘一格,不落窠臼,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诗歌前两联刚才我们请了男体育委员,现在我们请女体育委员[生朗读]师:读得很好,老师可以追问你一个问题吗?生:可以师:如果把“李凭中国弹箜篌”放在诗歌开头好不好?生:不好师:这么肯定,那肯定有充分的理由(可能答案:缺少了悬念,没有了魅力,倒装有味道)生:放在开头,感觉把答案直接告诉你了,把是谁在演奏箜篌直接说出来了,缺少一点内涵其实,放在后面是一种倒装,有魅力师:其实有了一种悬念美国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有一个关于悬念的好例子电影镜头,两个人走进一个屋子,坐下来谈话,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弹爆炸了这个过程我们会感到很紧张,很惊奇相反,如果在他们走进屋子前,我们首先看到一个凶手进屋子将炸弹藏在桌子底下,接着两个人走进屋子却没有发现炸弹,仍然坐下来谈话那么,我们就会很担心,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这个炸弹是否会爆炸,或者是不是哑弹,他们两个人是否会在炸弹爆炸前离开,总之种种设想都会出现这整个过程叫做悬念如果把这个用在这里,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把“李凭中国弹箜篌”放在后面,确实给人很多遐想,这么美妙的音乐,到底是谁弹奏的,有了悬念师:其实,这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照“人物、时间、地点”顺序的一般写法,而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再写声,然后写人,把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写,突出了音乐的美妙,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除了开头这四句有独特的构思之外,这首诗歌对李凭弹奏的箜篌音乐的描写也神鬼莫测,穷尽其妙我们说写音乐的常见手法有这样一些:PPT展示——环境渲染法、动作描绘法、以声摹声法、以形喻声法联想典故法、议论抒情法、听者反应法师:有些手法,我们在《琵琶行》中学习过,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环境渲染法,“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就是动作描绘法,“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以声摹声法,“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就是听者反应法那么,李贺在这首诗歌中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音乐?PPT展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师:现在我们请一排同学来填一填,就从这一排开始吧生:第一联,环境渲染法用环境来衬托音乐的美感师:好下一位同学生:第二联,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师:连用两种写音乐感动了江娥和素女好,下一位同学生:第三联,以声摹声法、听者反应法师:“芙蓉泣露香兰笑”,说“听者反应法”也可以植物也可以是听众,拟人手法其实“芙蓉泣露香兰笑”这句话很有特色带露的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可是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戚,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写出了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以目睹这是以“形”来写“声”了,以形喻声法好,我们继续下一位同学生:第四联,环境渲染法、听者反应法音乐让冷光消融,让紫皇感动生:第五联,环境渲染法音乐引来了秋雨生:第六联,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音乐让老鱼、瘦蛟都舞动起来生:第七联,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师:好,我们一起填好了我们发现诗人调动了一切可以写音乐的手法,而且多种手法并用,一句诗里面融合运用多种写法,而且节奏跳跃性极强,时而天上,时而地下;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皇,想象奇特,的确,写出了箜篌音乐之美妙,让我们看到了:音乐可以使凝云慵懒不流,可以使冷光顿时消融,可以让江娥、素女啼哭发愁,让紫皇怦然心动,让女娲忘乎所以,让神妪不耻下问,让老鱼、瘦蛟动起来,让吴质、寒兔流连忘还这种变幻莫测的写法,实在是李贺诗歌章法的一大特色,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不走寻常路,不拘一格,章法奇绝章法奇绝(板书)表现四:音韵的鬼师:好,课堂到了这里,我们似乎对李贺诗歌“鬼气”有了一定的体会,可是,这种“鬼气”的韵味,我们还需要继续下去请同学们参照课后“探究与讨论”第一题:有这样一句话“此诗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可见其韵脚之密,节奏之快”,那么,有了前面的分析,和这里的提示,我们再来读一读(点一生来朗读)现在我们可否把诗歌的韵脚标注出来(学生教师一起完成)ou ao ang u那么,这么音韵有什么特点呢?[教师讲解,PPT展示]ou 平声,绵长,品味欣赏的口吻ao去声,语调坚定,节奏加快ang平声,语调稍激昂,赞叹口吻U仄声为主,节奏明快,错落有致师:这首诗歌,老师很喜欢在办公室里读了好多遍,可是先天不足,后天也不努力现在我们还是一起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感受和体会一下音韵的节奏感[放录音、学生跟读]师:通过刚才的录音,我们能体会到韵脚的变化可以让诗歌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传达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这是一首乐府诗,韵脚其实不需要这么频繁的变换,而且诗歌最后几联以仄声为主,很奇特这种音韵起伏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李贺诗歌鬼气韵味的一大特色音韵起伏[板书]师:好,我们学完了李贺诗歌“鬼气”的四方面韵味,明白李贺的确无愧“鬼才”的称号,在这首诗歌中,不管从意象、用词、还是章法、音韵,诗歌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李贺也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堪称一绝由此,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李诗,真鬼诗也;李贺,真鬼才也那么,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两遍,再一次来感受一下李贺诗歌鬼气魅力真鬼诗、真鬼才【板书】[品味:“鬼”之情感]师:好,停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有些同学也可能不知不觉中感动了起来可是老师有一个疑问:李凭这首箜篌歌曲感动了江娥,感动了素女,感动了紫皇,感动了女娲,感动了神妪、老鱼和瘦蛟……其中有太多太多的感动,那么,李贺的感受在哪里,李贺哪里去了?生:李贺借助了这些事物和人,自己也跟着感动起来了师:哦,借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感动生:其实,这些意象中应该都倾注了李贺自己的情感生: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师:我们可不可以说他们都是李贺的“替身”,他们的感受便是李贺的感受,就像拍电影找替身一样师:其实,这首箜篌曲子,李贺听来,我觉得总体上应该是比较低沉、哀怨的,诗歌中除了一处写到“香兰笑”比较明显的欢快之外,其他诗句都比较哀怨,凄婉同学们来看一下,在这首诗歌中用了很多冷色调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啼、愁、碎、泣、冷、寒……”[学生和教师一起]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消瘦的意象,比如“老鱼、瘦蛟”师:那么,这些字词在传达出李贺诗歌鬼气韵味的同时,是否也传达出了一种哀怨其实,李贺一生不得志,因为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因避讳,所以不能参加进士考试,27岁就英年早逝了,真正成为“孤魂野鬼”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李贺21岁,当时在长安做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抑郁不得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聆听了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的歌曲,写下了这首充满鬼气意韵的诗篇那么,这首诗歌中是否也寄寓了鬼才诗人李贺一定的思想情感呢?请同学们,课后深入阅读,在欣赏诗歌鬼气韵味的同时,深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就作为同学们的课后作业吧!三、布置作业《李凭箜篌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四、板书设计意象诡异用语新奇鬼之气韵章法奇绝音韵起伏真鬼诗真鬼才。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李凭箜篌引》教案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学生能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学生能领悟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4. 学生能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学生能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3. 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难点:1. 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意象、意境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李凭箜篌引》诗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的相关资料。
3. 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2. 介绍《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诗文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的“李凭箜篌引”的含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感。
3. 讲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
二、修辞手法讲解(15分钟)1. 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举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如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诗歌与音乐的美丽邂逅——李贺《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诗歌与音乐的美丽邂逅—李贺《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董文董文,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教/。
师: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赞美盛唐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卓然不群的艺术才华。
在中唐,同样以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写出“泣鬼神”之作的,还有一位李姓诗人,同学们知道是谁吗?生:李贺。
师:是的。
你对李贺了解多少?能给同学们简单说一下吗?生: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是唐宗室郑王的,李贺落了。
李贺少年时作诗头角,21岁他参加河府,成,,但的“进”他的李的“晋”同音,根时的,李贺不能参加,他度之中,27岁。
师:,了解还多作高中生,同学们一主的:学。
师:还有谁的?生:李贺的诗作,神说,人他“鬼才”,“诗鬼”。
师:对,浪漫是李贺诗的之处,他也成为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们就来共同学他鲜明艺术色的表性作品,一篇描摹音乐的“至”一《李凭箜篌引》。
师: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诗中纷繁的意着音乐的情感起伏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闭眼睛仔细倾听配乐朗诵,感受一下一千多前在大唐都长安的那场音乐盛会。
(学生听读)师:听完刚才富有感情的朗读,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诗的语言说一说李凭弹奏的箜篌之音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悲愁。
生:欢乐与悲伤交织。
生:凄怆。
师: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但你们忽视了老师刚刚提的要求,结合“诗语言说一说”。
诗歌的分析,一定从语言出发,切忌泛泛而谈。
请同学们先仔细品读前四句,看看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对,读思考回答)生:“高”“李凭中弹箜篌”句,开i[见山,先交了弹奏者、弹奏间和环境。
在一高气明的,李凭在都长安弹起美听的箜篌之音。
师:你怎知道箜篌之“美听”的?生:“山云”,乐在的山,的云引而。
X愁”,多情的人之,善瑟的之的愁。
这样的音乐感道还“美听”?是“美听”四字所能?简直就是之音了。
师:诗样语言一句句分析。
从你的语气感觉你知觉李凭美的乐了。
(生)们知道,乐曲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同学们看前四句,李凭美妙的箜篌之音流露出怎样的一种情绪?生:我觉得是幽怨哀婉,从“湘娥啼竹素女愁”句中的一“啼”一“愁”可以看出。
《李凭箜篌引》课堂教学实录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诗写到这里似乎已经登峰造极难以为继了谁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又把我们从九天之上引入深山大泽之中梦入神山教神妪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凭正在云雾缥缈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绝技那位传说中最善于弹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为李凭的绝技所倾倒甘愿向他学习
《李凭箜篌引》课堂教学实录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冲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惊得五色石破,引来秋雨啾啾。(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引。)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梦幻中进入神山教神妪弹奏,乐声使老鱼跃波倾听,瘦蛟翻江跳舞。(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李凭箜篌引》课堂教学实录(一)(人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课堂教学实录(一)(人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张长亮【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指导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认知;以问题为串联方式;以教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中介;教师起引导作用,当好舵手把握好方向;师生互动学习鉴赏诗歌。
本课诗歌的学习鉴赏以“读”为主,按照诵读→疏通诗意→诵读→意象分析→品读诗句→诵读→风格总结→诵读的顺序建构课堂,诵读贯穿课堂始终。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诗坛四大高手引入新课,并利用其区别总结归纳风格特点收尾,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起到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的作用。
【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2.能力目标: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3【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大家首先回忆回忆,背诵一下前几节课我们学过的《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江临泛》等三首诗歌。
生回忆并背诵诗歌师:好,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遍,我起个头,《将进酒》,开始。
师生背诵《将进酒》师:很好,第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始。
师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师:好,最后一首《汉江临泛》,开始。
师生背诵《汉江临泛》师:同学们背诵得很熟练,对知识落实地很好。
我们知道刚才大家背诵的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是(师停顿)生:李白、杜甫、王维师:对,(板书竖列书写“李白、杜甫、王维”)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人们分别称他们什么?提示一下都是“诗”什么。
生:诗仙、诗圣、诗佛师:(板书第二列对应书写“诗仙、诗圣、诗佛”)很好,我们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面有所谓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同样在诗坛上我们说也有四大高手,他们是“诗仙、诗圣、诗佛”,还有一个是什么?生:诗鬼!师:很好,(板书对应书写“诗鬼”)大家知道诗鬼是谁吗?生:李贺!师:对,他就是李贺,(板书对应书写“李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李贺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教师:姚春宇(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师: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生:白居易的《琵琶行》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生:侧面描写。
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生笑:正面描写。
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生:侧面描写。
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
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喊:梁文聪!师:聪哥,非你莫属了。
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齐鼓掌。
师:读音都准确了吗?生笑:“丝”读成了“师”。
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
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
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吴丝蜀桐一二起。
生有感情朗读。
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
生热烈讨论。
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生举手。
师:好的,文雪玲。
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
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
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
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
生:紫皇是天皇啊?生:是啊,兼指天皇。
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
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
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
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
我的回答完毕。
师生鼓掌鼓励。
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生:时间,秋天。
师:地点?生:中国(国都)。
师:演奏者?生:李凭。
师:那我们在海报上总要突出一下李凭吧?用当时的一句诗来介绍。
生: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下马迎。
师:好的,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再思考:结合诗句,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我们这样安排:木槿昔年、梦回兰若、等待花开、青楼梦好、齐聆春雨这五个小组重点回答第一个问题,春雨初霁、梦里落花、浮生若梦、细雨梧桐、月明花粲这五个小组重点回答第二个问题。
师鼓掌三下。
生(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学生分组进行热烈讨论。
师鼓掌三下。
生(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好的,请同学展示一下成果。
生举手。
师:好的,蓝燕,你来说说。
蓝燕:听众是浮云,还有湘夫人,还有素女,还有紫皇。
师:那么,请选择一两位听众说说听众有什么反应。
蓝燕:四个,行吗?师笑:可以啊。
蓝燕:使他们感动了。
师:具体反应是什么?比如说,浮云。
蓝燕:是颓然凝住了,在空中不流动了。
蓝燕:湘夫人是泪洒斑竹,素女是很哀愁,紫皇也被感动了。
师:素女是谁?蓝燕:女神。
师:她擅长什么?蓝燕:弹瑟。
连会弹瑟的女神都被音乐吸引住了,然后,这里主要采用的手法是侧面烘托。
这里的浮云听了心旷神怡。
师:瞬间被这美妙的音乐惊呆了,那湘夫人呢?蓝燕:湘夫人哭了,音乐勾起了她回忆的往事,因为她等不到她心爱的男子。
师:啊?你这是想起了九月份我们学的屈原的《湘君》《湘夫人》,是吧?蓝燕:是的。
师:湘夫人在这里泪洒斑竹啊,是有原因的,看一下课文注解。
湘夫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生(齐):丈夫舜死了。
师:娥皇、女英的故事。
对,在这里,音乐勾起了她伤心的回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音乐有什么特点呢?蓝燕:凄美的。
师:没错,是凄美哀愁的。
还有补充吗?蓝燕:补充的主要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师:蓝燕还要强调一下,好的,请坐。
敏禅,你说。
敏禅:老师,我可以说说我发现的蓝燕的一个小错误吗?就是她刚刚说,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那个箜篌的声音非常吸引人,是吗?因为,听众的各种行为已经是正面地去写音乐的吸引人了,那她说侧面烘托,那侧面烘托就是是写李凭的技艺高超而不是写音乐的吸引人。
生:啊?敏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师生:不明白!敏禅:那听众的行为不就是直接说明音乐吸引人,那不是正面描写了吗,侧面烘托的应该是李凭的技艺高超,而不是听众的反应,是不是?生:是。
敏禅:我可以说说其他听众吗?师:这个可以说。
敏禅:听众还有鱼儿啊,……师(惊讶):鱼儿?生齐:老鱼。
敏禅:哦,是,老鱼,还有那个蛟龙。
师:恩……不要把形容词丢掉了,瘦蛟。
因为这才是李贺的风格,他诗词中有很多“老”“瘦”这样的字。
敏禅:老鱼跳波,瘦蛟起舞,是不是呀?生齐:是啊。
生:老师,李云霞有话说,她举手好久了。
师:好的,李云霞,请说。
李云霞:老师,我赞同蓝燕的说法,初中不是学有一篇《口技》吗?《口技》不是写了很多听众的反应吗?它不是侧面烘托吗?师:对,它不直接写这个声音具体是怎么样的,而是通过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艺人的高超水平,是吧?所以,应该是什么呢?生:侧面烘托。
师:如果他直接描摹音乐本身,应该像《琵琶行》那样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是很直接写音乐的声音,比如大弦发出嘈嘈的声音,小弦切切地响,是很直接写音乐本身,是正面去写。
敏禅,这个解释OK?敏禅:OK!师:好的,我们总结一下,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各种听众的各种反应)!生:女娲怎么会忘职呢?师:音乐太美好,她惊呆了,忘记手头的工作了,不是忘职吗?当然,这是个人理解。
生:哦。
师:那什么是侧面烘托呢?(多媒体展示侧面烘托的概念)读一读。
生齐: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周围的人或者环境来突出主要的事物。
师:初中学过“陌上桑”!(多媒体展示内容)生齐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师:这道题这样问,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罗敷的?怎么回答呢?生:先回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说明;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师:对,要写出通过人的反应还是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了什么人或者什么物的什么特点,最后,还要说说它产生的效果。
罗敷怎么美丽,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想象她美丽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啊,所以它的效果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
好,我们依照这种方法总结一下,怎么赏析“江娥啼竹素女愁”呢?(多媒体展示赏析内容)师:什么手法?生:侧面烘托。
师:分析说明?生: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师:效果呢?生: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师:不错,懂得迁移。
那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
好的,细雨梧桐这一组,罗云!罗云:我们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李贺侧重侧面烘托,白居易的侧重正面描写,但是李贺的诗歌是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写音乐,而白居易是通过直接描摹音乐本身来写音乐。
还有,李贺主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白居易是现实主义手法。
师:讲得很完整,其实,浪漫主义通常会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夸张和想象。
生:我们想补充一下。
其实区别还有,李诗还有用典的手法,用了江娥、素女、女娲、吴刚这些典故。
师:好的,典故,比较含蓄深沉。
请坐。
陈梓汇有话说。
陈梓汇:我们小组还得出一个结论,《李凭箜篌引》只是描摹音乐吸引了哪些听众,它没有作者的生平的叙述,而《琵琶行》有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悲惨的身世。
师:确实是,《琵琶行》是一首叙述诗。
好的,请坐。
那么,老师再总结一下,同学们做好笔记啊。
(多媒体呈现答案)师:其实,两者也都有侧面描写,李贺的诗歌主要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生:李凭!师笑:哦,是是是,李凭。
而《琵琶行》除了听众如梦初醒的反应外,还用“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凄清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同学们,这首诗很多意象,那么,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呢?看一下它的修饰词。
生:“啼”“愁”“碎”“泣”“冷”“破”“湿”“寒”。
师:给人的感觉怎样?生:好凄凉。
师:所以,它渲染了一幅凄冷、哀伤的意境。
其实,在唐朝也有人听了李凭的箜篌声之后写了这么一首诗。
(多媒体展示杨巨源的《听李凭弹箜篌》)师: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我们从“清”“明”“暖”这几个字可以知道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生(齐):因为和李贺的身世有关。
生(齐):知人论世。
师: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这是李贺!(多媒体展示李贺的照片)生(惊讶):喔,好瘦哦!师:李贺在自己的诗歌中是怎么描绘自己呢?生:“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师:“病骨伤幽秦”可见他体弱多病,李贺只活了多少岁?生:27岁,唉。
师:英年早逝,跟王勃一样,很可惜。
“秋姿生白发”“惊霜落素丝”,少年白发!而且,他不能够像其他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生:因为避讳,他的父亲叫“晋肃”。
师:所以,李贺是很痛苦的。
而且,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他辞官后只能骑着一头瘦驴,……生(接):带着一把小剑。
师:对,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
可以这么概括他的一生:孤独而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