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解读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研究
i He l Be g l 7 O. n c at h, n O0 3 C ia) A s a t D p — s o s e d s na( R b t c : o a r p n i v t i D D)i arr e dt y dsn eo tr i r e , i yt- r e v o S aeh r i r i s f o S d r wt d s e a e mo d O 5 h o nao i a n r aie s t fs sm tm .w i r o n n h de r d lse t h jry i r at b om t sa i r po . hc i pe mia t nc i rno oec n .T e o t g l i si t y hS d i l a s ma i
o sh sfrtma ie t t n i d l.a c mp i d wi o a u e f r i s n a .t e s mp o e o — ra i i s n fsai n a u t c o a e t s me f tr s o k n o i n h y tms a b o n h e Pa r v o sy s v r tng t h h t n t e mon n .a d c n b ei v d r ma k l l d p ri tn l y s l1 iu l e e e a i h a t a h r i g n a e r l e e r b ey a c s t b ma tn i e n s a y d s g f lv d pa T i a t l e i wst i ie s b u t eil g o a e o o o . h s ri e r ve hs d s a e a o ti t o y.p t o e e i ,c i ia n f sa o e c s o ah g n ss l c ma i tt n. n l e i d a n ss ifmn i ig o i ,te t n d p o n ss ig o i .df e t d a n ss r a me ta rg o i. l a n Ke r s: p —e p n i e d so i y wo d Do a r s o s y t na;Et lg ;Dig o i v i o o y a n ss;Tr ame t e t n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又称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Segawa疾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以肌肉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
其临床特点是症状的昼间波动,小剂量多巴制剂对其疗效快速明显。
1976年Segawa国外有很多关于这种疾病的第一次描述,近年来引起了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病因这种疾病的一半是散发性的,一半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目前认为,GTP同工酶环化水解酶GCHⅠ缺乏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DRD的主要病因(Nagatsu1998)。
二、发病机制国外学者发现,60%~70%的DRD患者出现GCHⅠ编码区的基因突变位于14q32.1。
由于GCHⅠ它是合成四氢生物喋喋不休的重要限速酶,后者是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要辅助因素。
因此,黑纹系统多巴能神经元GCHⅠ酪氨酸羟化酶合成减少,最终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
一些学者测试DRD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生物喋喋不休和新喋不休的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发现纹状体18F-dopa摄入量正常,表明多巴脱羧酶和多巴胺受体正常,持续少量外源性多巴制剂可弥补多巴胺不足,缓解症状。
1、DRD多发病年龄1~12年龄,儿童肌张力障碍10%,少数患者可晚至50~60岁(陈蓉等,1999)>男,男Ⅰ女=1Ⅰ4。
2、儿童患者,以下肢肌肉张力异常为首发症状,儿童步态异常、下肢僵硬、步态不稳定、马蹄等,有时只表现学习走路晚,容易摔倒,随着疾病的发展,肌肉张力异常影响其他肢体,甚至头颈部和身体轴、痉挛斜颈、扭转痉挛,儿童可有肢体震颤、肌肉强度和自动Babinske 征阳性,语言和智力一般不受累。
3.成人患者常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如肢体不自主震颤和僵硬。
患者行动迟缓,易疲劳,肢体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呈阳性,75%病人的症状有昼夜波动,早起或休息后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下午或疲劳后症状加重。
4.大多数病程都是进展性的,没有治疗的人最终无法照顾自己。
成年起病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4例分析
对称 活 跃 , 指鼻 、 膝 胫 试 验 欠 稳 准 , 替 试 验 笨 拙 , o b r 跟 轮 Rm e g
征 ( ) 双 手 震 颤 , D S( n i a i o i s rt g + , UP R u ie P r n n d ae a n fd k s e i sa , P R ) 3分 。血 尿便 常 规 、 生化 、 清 酶 、 肾功 能 、 cl U D S 2 e 血 血 肝 脑 脊 液 、 电 图 、 电 图 ( 括 重 复 电 刺 激 ) 颅 脑 及 颈 髓 MR 脑 肌 包 、 I 无 异 常 , 斯 的 明 试 验 阴性 。入 院后 予 口服 美 多 巴 6 . g 新 25m , 2 / , 药 次 日症 状 即 有所 改 善 , 周 后 缓 解 , P R 次 d用 1 u D S 8分 。 现维 持 治疗 3 月 , 活 同正 常 人 , 不 良反应 。 个 生 无 病 例 2 男 , 7 , 行 走 不 稳 4 ” 院 。患 者 4年 来 , 3 岁 因“ 年 入
病 例 4 男 ,2 , “ , 2 岁 因 四肢 震 颤 1年” 院 。患 者 1年前 入 生气 后 出现 四肢 震 颤 , 运 动 迟 缓 , 伴 曾在 外 院诊 断 为 焦 虑 症 , 给 予相 应 治 疗 后 好 转 , 抖 仍 间 断 发 作 , 细 活 动 困 难 , 张 手 精 紧 时加 重 , 松 时 减 轻 , 明 显 晨 轻 暮 重 。查 体 : - 放 无 K F环 ( ) 一 ,
多 巴 反 应 性 肌 张 力 障 碍 ( o arso s e d s na d p—ep ni yt i, v o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健康宣教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 如苯海索、苯 扎托品等,可 缓解症状
肌松剂:如巴 氯芬、替扎尼 定等,可缓解 肌肉痉挛
抗多巴胺药物: 如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等, 可改善症状
其他药物:如 阿片类药物、 抗抑郁药物等, 可辅助治疗
抗癫痫药物: 如卡马西平、 苯妥英等,可 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 况,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过 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定期体检
1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疾病征兆
3
避免过度劳累 和精神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
2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均 衡饮食、适量
运动等
4
及时就医,遵 医嘱进行治疗
04
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支持
01 家庭成员应了解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 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02 家庭成员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帮助 患者坚持治疗计划。
03 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 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
04 家庭成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多巴胺反应性 肌张力障碍的 健康宣教
x
目录
01. 疾病概述 02. 预防措施 03. 治疗方法 04. 患者教育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01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 不自主收缩和异常运动。
03
症状:肌肉僵硬、不自主运动、 疼痛、疲劳等。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如何诊断鉴别,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肌电图、肝功能检查、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肌张力检查*一、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DBH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也有报道脑脊液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含量降低;2、血清学检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的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增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的病例,则血清DBH减低,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A)升高;3、肌电图检查肌电静息电位出现规则或不规则多相波放电、肌肉收缩时,规则多相波发放。
被动运动时,偶可引起持续紧张性反射;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正常,有鉴别诊断意义;5、其他检查血尿便常规,一般均正常。
脑电图、诱发电位、颅脑CT、MRI及PET检查等,均正常。
*以上是对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易混淆疾病。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如何鉴别?:*一、鉴别1.与肝豆状核变性相鉴别常伴肝脏损害及智力、精神异常,角膜可见K-F环。
肝豆状核变性具有角膜色素环、血清铜蓝蛋白或(及)铜氧化酶显著降低及血铜降低,尿铜增高等铜代谢异常的特征;2.与手足徐动症相鉴别手足徐动症以局限于远端肌肉蠕动样缓慢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通常不侵犯近端肌肉,亦不产生持续性扭屈、挛缩等改变;3.与舞蹈病相鉴别舞蹈病表现为近端肌肉为主的粗大、快速、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一般不产生躯干扭转样特异姿势;4.对于已确定为肌张力障碍者,必须排除脑炎后、脑性瘫痪及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等症状性肌张力障碍,方能诊断为特发性肌张力障碍。
(1)与脑性瘫痪相鉴别常以肌张力异常增高及痉挛为主要特征,但常伴智力低下、惊厥及情绪障碍,症状无波动性,对多巴制剂无反应;(2)与少年型帕金森病相鉴别极少发生在8岁以下儿童,PET检查示18F-dopa摄取量下降,长期应用多巴制剂需逐渐增加剂量,且易出现异动、剂末恶化等副作用。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陈晓燕1,李啸2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1;402316 重庆,重庆市中西结合医院内科2)[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B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 dopa-resposive dysto-nia, DRD)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明显。
早期诊治,可使患者保持完全正常的生活质量。
现将本院(新桥医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因“进行性四肢僵硬、抖动23年”入院。
患者23年前(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时双足尖常被绊倒,之后家属发现其双下肢活动不灵、显僵硬,左侧重于右侧,症状逐渐进行性加重,20年(8岁时)前双下肢僵硬症状明显加重,行走时双足跟不能着地,身体前倾,上午症状较轻,下午至傍晚最重,夜间睡眠后又减轻。
18年前(10岁时)双上肢亦出现僵硬、不灵活,曾在当地就诊,考虑“先天性肌强直症”,具体治疗不详。
患者四肢僵硬症状进行性加重,站坐、行走即向后倾倒,持物时双上肢抖动,紧张时加重,安静时消失,说话时舌头活动不灵,言语含混不清。
因家境贫困一直未再就诊,10年前(18岁时)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能独自坐、站、行走,进食、穿衣均需家人照顾。
之后病情相对稳定,未再进展。
病程中无复视,无肌肉萎缩、肌肉跳动、肌肉疼痛及握痛;无肢体麻木、大小便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强哭强笑、精神行为异常等。
于2009年5月在他人介绍下入我院就诊。
患者出生时情况好,自幼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明显异常。
无头部外伤史。
母亲因抑郁症自杀。
家族史中无特殊病史。
入院查体:背入病房,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光滑红润,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构音障碍,面肌不自主抽动,全身强直,四肢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双足内翻畸形,共济运动无法配合完成,深浅感觉、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入院后查脑电图:轻度异常。
DRD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e-reactive dystonia ,DRD),又称Segawa病,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以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的少见的遗传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症状的昼间波动性(晨轻暮重),以及小剂量多巴制剂对其有快速、明显的疗效。
1976年Segawa等首次描述该病.【病理病因】该病半数呈散发性,半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目前认为,GTP环化水解酶的同工酶GCHⅠ缺乏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是DRD的主要病因(Nagatsu 1998)。
【发病机制】国外学者发现,60%~70%的DRD患者出现GCHⅠ编码区的基因突变,位置在14q32.1。
由于GCHⅠ是合成四氢生物喋呤的重要限速酶,而后者是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需辅助因子,因此,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能神经元GCHⅠ的缺乏,必然导致酪氨酸羟化酶合成减少,最终致多巴胺水平降低。
有学者检测DRD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新喋呤含量,发现两者水平均低于正常。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发现纹状体18F-dopa摄取量正常,提示该病多巴脱羧酶及多巴胺受体是正常的,故持续给予少量外源性多巴制剂,可弥补多巴胺不足,缓解症状。
【症状体征】1.DRD发病年龄多在1~12岁,占儿童肌张力障碍的10%,少数患者可晚至50~60岁(陈嵘等,1999)。
发病率女>男,男∶女=1∶4。
2.儿童起病者,多以一侧下肢肌张力异常为首发症状,患儿出现怪异步态、下肢僵硬、步态不稳、马蹄内翻足等。
有时仅表现学走路较迟,易摔倒,随病情发展,肌张力异常影响到其他肢体,甚至头颈部及身体中轴,出现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
患儿可有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自动Babinske征阳性,语言及智能一般不受累。
3.成人起病者,以肢体不自主震颤、僵硬感等类似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多见。
患者行动迟缓,易疲劳,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75%患者症状有昼夜波动性,晨起或休息后明显减轻甚而消失,下午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特点及诊治
酶 ( H)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 O ) 受 影 响 , 起 多 巴胺 ( A 、 P 和 N s均 引 D ) 5一羟 色胺 ( 5一T 、 氧 化 氮 合 成 不 足 和 苯 丙 氨 酸 代 谢 障 H) 一
2 DRD病 理特 点
帕 金 森综 合 征 为 主 要 症 状 、 抗 胆 碱 能 制 剂 和 左 旋 多 巴 有 特 对
效 的 患 者 , 首 先 提 出 了 D D 的 概 念 , 指 出 它 是 扭 转 痉 挛 并 R 并
D D是 遗 传 缺 陷 导 致 的 选 择 性 黑 质 纹 状 体 多 巴 胺 能 缺 R
12 致 病 基 因 的 突 变 分 析 .
对于 A D—D D, R 自从 Ih oe ci s n
时 , 氨酸 羟化 酶 ( H) 色 氨 酸 羟 化 酶 ( P 、 丙 氨 酸 羟 化 酪 T 、 T H) 苯
等 ” 在 3个 A D—D D 家 系 和 l 散 发 患 者 中 发 现 了 4种 不 R 例
种插入突变 . 6 0种 点 突 变 ( 3 含 2种 无 义 突 变 、2种 错 义 突 变 、 2 5
。
而在 A —D D 的 突 变 分 析 研 究 中 , H 基 因 突 变 R R T
率 也 不 高 ;9 5年 L dce等 对 6个 A —D D 家 系 进 行 19 u ek R R
T 基 因 突 变 分 析 , 在 其 中 一 个 家 系 中 发 现 T 基 因 的 突 H 只 H
多 巴 反 应 性 肌 张 力 障 碍 的 特 点 及 诊 治
成 晓 岚
( 北 省 咸 宁 市 中心 医 院 , 北 成 宁 4 7 0 ) 湖 湖 3 1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4例报告
t s p te s Con u o Do a e p ns v d s o i i a a e e e t r mo e nt i o d r The i g s s f h d s a e s o he e a i nt . clsi n p -r s o i e y t n a s o t e i e s i n t
b f u i a l a e . r n t b e n h l f l mb . e o p h d s g i i a e f c o t e i p o me t o t i s m p o o l e o nd n l c s s mo e o a l i t e e t i s L v do a a i n f c nt fe t n h m r ve n f he r y t ms f a l
本病是一
种较 为罕见的遗 传性运 动障 碍疾 病 。 临床诊 断不 难 , 剂量 多巴制 剂有显著持 续 疗效 , 期 治疗效果好 。 小 早 I 键 词 】 传性 疾 病 多 巴反应 性肌 张 力障碍 关 遗 【 图 分 类 号 I 9 中 R5 6 【 献标 识码 l 文 A 【 章 编 号 l 4 o 4 ( 0 )9c-0 9 —0 文 l 7 一 7 2 2 l o () 0 l 6 o 7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0例分析
E] Ye D rso , e n ,e 1 h s I td fo ai 2 nY, oo h w JL og I t .P ae1 u yo x l a s —
p a i n a in s wih l tn i p te t t un e e t bl , m e a t tc r r c r n rs ca e t sa i o e ur e t
g si h n ohl m o ac lrdsae J . tr slr— e ntee d te u frvsua i s E ] Arei c o i e o e
多 巴反 应 性 肌 张 力 障 碍 1 分 析 O例
夏 彬 朱 宁 赵 伟 丽 刘合 玉
郑 州 大 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神 经 康 复科 【 要 】 目的 摘 郑州 4 0 1 504
认 识 多 巴反 应 性 肌 张 力 障碍 的 临床 特 征 , 以期 早 期 诊 治 , 加 深 对 该 病 的 认 识 。方 法 对 1 并 O例 D D患 R
4 6. 1 9
[] 刘 斌 , 秋 艳 , 玉荣 , .脑 梗 死 患 者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的 5 石 李 等
调查及其相关 因素分析E] J.中国综合临床 ,0 4 2 :8. 2 0 ,0 9 5
( 稿 2 0 —01 ) 收 0 91—8
[ ] 周 立峰 , 月 英 , 素玲 , .颈 动脉 粥 样 斑 块 与脑 梗 塞 的 关 系 3 吴 赵 等
Xi n, h n Z a iie 1 aBi Z uNig, h oWel ,t .De a t n f Ne r lgia a p rme t u oo c l o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怎么回事?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理病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病因1、该病半数呈散发性,半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目前认为GTP环化水解酶的同工酶GCHⅠ缺乏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是DRD的主要病因(Nagatsu1998)。
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常见于儿童期,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一般在4-8岁,但可以早至婴儿期,晚至成人期。
婴儿期起病者较少见,常被误诊为脑性瘫痪或痉挛性截瘫,成人期起病者症状类似帕金森病。
初始症状往往是马蹄内翻足和由于下肢肌张力不全造成的步态异常。
以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可以出现四肢僵硬,运动徐缓,面无表情。
半数病人出现8-10Hz位置性、意向性震颤(不同于帕金森病的4-5Hz静止性震颤),一般在成人期病情相对稳定。
某些轻症病人仅在午后有行走困难和疲劳感,写字握笔略久有书写痉孪。
体检时在某些患儿可发现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
75%患儿的肌张力不全有特征性的昼间变化,即清晨刚起床时肌张力不全较轻,以后渐渐加重,黄昏时最为明显。
日间休息后可稍有改善,但活动、运动后加剧;2、国外学者发现,60%~70%的DRD患者出现GCHⅠ编码区的基因突变位置在14q32.1。
由于GCHⅠ是合成四氢生物喋呤的重要限速酶,而后者是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需辅助因子因此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能神经元GCHⅠ的缺乏必然导致酪氨酸羟化酶合成减少最终致多巴胺水平降低有学者检测DRD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新喋呤含量,发现两者水平均低于正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发现纹状体18F-dopa摄取量正常,提示该病多巴脱羧酶及多巴胺受体是正常的故持续给予少量外源性多巴制剂可弥补多巴胺不足,缓解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病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Cln c alsso ate t t p - e po sv son a W A N G u — he , X UE i ialAn y i f4 p i n swih Do a r s n ie Dy t i X ez n Zhe g , SUN ang—an・ n Ch l
FANG si ,‘De a t n f N e rlg ,To g iHo p tl,To g i e c lColge — yu p rme t u oo y o n j s i a n j dia le ,H u z o gUn v r i f M a h n ie ct o y
q e t n ei dmoo io d r DRD mu t edf rnitdfo o h rmo o ie s s s c sjv nl a kn o — u n l ih r e trds r e , y t s if e t e r m t e t rds a e , u ha u e i P r i s n b e a e
ofc our e . s
[ ywod ] d p —ep n ied so i;ciia nfsain ifrn ilda n ss u e i a kn o im Ke r s o a rs o sv y tna l c l n ma i tt ;dfee t ig o i;j v nl p r is ns e o a e
识 。方 法 : 结 并 分 析 4例 D D 患 者 的 l 表 现 、 助 检 查 及 治疗 情 况 。结 果 : 剂 量 多 巴 制 剂 ( 多 巴 6. , 总 R 临床 辅 小 美 2 5mg 每 天 3次 ) 4例 患 者 均 有 明显 疗 效 。结 论 : R 是 一 种 较 为 罕 见 的遗 传 性 运 动 障 碍 疾 病 , 剂 量 多 巴制 剂 有 显 对 D D 小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刘丰年;张映琦;唐月玲【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21)35【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认识.方法回顾近1年诊治的2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治疗并总结其特点.结果 2例患者1例父母为近亲结婚,1例有新生儿窒息史,但均无家族史.发病年龄4~8岁,平均(6±2.83岁),平均误诊时间(10±1.41年).表现为缓慢起病,四肢发僵,活动困难,1例伴有肢体震颤,足趾屈曲、内翻畸形,1例伴有斜颈,扭转,症状均具有昼间波动性.查体发现K-F环阴性,四肢肌张力强直性或齿轮样增高,双下肢腱反射活跃至亢进,1例病理征阳性和脊柱侧弯.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头颅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正常,MMSE评分正常.用小剂量美多巴有显著改善,平均剂量为(109.375±22.10)mg/d,随访半年,疗效稳定.结论该病为少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在诊断中应与脑瘫、痉挛性截瘫和扭转痉挛等病鉴别.小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有显著、持久的疗效.【总页数】3页(P4473-4474,4477)【作者】刘丰年;张映琦;唐月玲【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38;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41【相关文献】1.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J], 陈蕾;张本恕;安中平2.一个遗传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家系的临床特点及GCH-Ⅰ基因突变分析 [J], 薛原;陈先文;高宗良;严孙宏3.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J], 万新华;汤晓芙;李力波4.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J], 覃德冰5.王松龄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思路与经验 [J], 张社峰;王松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张力障碍(教学及宣教)
肌张力障碍疾病概述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包括一大组疾病,有的是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神经节苷脂病等),有的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如围生期损伤、感染、神经安定药物)。
肌张力障碍发病机制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最多见于7~15岁儿童或少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扭转痉挛绝大部分是由定位在9q32-34的DYTl基因突变所致,外显率为30%~5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基因突变所致。
在菲律宾Paray岛,有一种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呈X-连锁隐性遗传。
家族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完全。
有研究证实,外周创伤可诱发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基因携带者发生肌张力障碍,如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病前有发生面部或牙损伤史。
另外,过度作用一侧肢体也可诱发肌张力障碍。
如各种职业性的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打字员痉挛、乐器演奏家和运动员肢体痉挛等,其外周因素常被认为是主要作用。
故推测其病因是由于脊髓运动环路的重组或脊髓水平以上运动感觉联系的改变导致基底节功能改变所致。
继发性(症状性)肌张力障碍指凡是累及新纹状体、旧纹状体、丘脑、蓝斑、脑干网状结构等处的病变,均可引发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出现,如肝豆状核变性、核黄疸、神经节苷脂沉积症、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双侧基底节钙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中毒、脑血管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裂畸形、药物诱发(L-DOPA、酚噻嗪类、丁酰苯类、胃复安、化疗药物)等。
有报道眼睑痉挛可由脑干背侧缺血或脱髓鞘病变所致。
发病机制不详,曾报告脑内一些区域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递质浓度异常,但意义不明。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三例报告(附71例文献报道综合分析)
( p rmet J Ne rlg te rt s i l f Na ca g, n h n 3 0 8 C ia De a t n ’ uoo y, s Hop t n h n Na ca g 3 0 0 , hn ) o h Fi a o
AB T A T-0 jcie Toe po etei otn eo ercg iaino o ars o sv y t— SR C bet v x lr h mp ra c f h eo nz t f p —ep n ied so t o d
na DRD) t e h rd tr r g e sv y t n a wih m ak d du n 1fu t a in M eh d Th i( , h e e i y p o r s ie d so i t r e ir a l cu t . a o to s e
应 用 左 旋 多 巴 治 疗 有 明 显 疗 效 。辅 助 检 查 : 清 学 检 查 、 S 头 颅 C MRI 神 经 电 生 理 检 查 均 正 常 。 结 论 血 C F、 T/ 和
D D 为 少 见 的遗 传 性 运 动 障 碍 疾 病 , 部 分 在 儿 童 期起 病 , 型 者诊 断 不 难 , 剂 量 多 巴 制剂 有 显 著 、 久 疗 效 , R 大 典 小 持 早 期 用 安 坦 治疗 有 效 。对 幼 年 起 病 的肌 张 力 障碍 或 帕 金 森 综 合 征 患 者 , 首 先 使 用 左 旋 多 巴 治 疗 , 患 者 能 够 保 持 应 使
( mp e e sv a y sO e e t 。 n s so p -e p n i e Dy t n a Co r h n ie An le n S v n y o eCa e fDo a r s o sv so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5例临床分析杨杰3,袁学谦,肖岚,李蜀渝,李国良,严新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410008[关键词]肌张力障碍;多巴制剂;回顾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746.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7347(20040620725202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 2responsive dystonia ,DRD 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1],小剂量多巴制剂疗效显著。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临床诊断方法,误诊率极高。
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治,有助于减少由长期肌张力障碍导致的畸形。
现将我院自1990年起收治的15例DRD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4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2.75,有阳性家族史者6例,来自3个不同家系。
年龄3~47(平均24.6岁。
发病年龄7个月~30岁(平均11.5岁,16岁以前发病13例(86.7%。
病程2.5~27(平均8.9年。
仅1例为成年女性分娩后诱发,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诱因。
1.2临床表现15例患者均为慢性起病,13例从下肢开始(86.7%,表现为行走时一侧或双侧下肢沉重无力、僵硬、足尖点地、足内翻、行走不稳、易跌倒。
左侧起病7例(46.7%,右侧起病4例(26.7%,四肢同时起病出现症状者4例(26.7%,其中有2例表现为四肢不自主震颤或抖动。
除下肢肌张力障碍外,同时伴有一侧或双侧上肢僵硬不灵活、活动笨拙者9例(60.0%;出现震颤、肌强直(面部表情少、无联带动作等或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症表现8例(53.3%;出现不自主运动10例(66.7%,其中肢体震颤、徐动共8例(53.3%,多动2例(13.3%,表现为挤眉、眨眼、噘嘴、伸舌等不自主运动。
伴言语困难或不流利6例(40.0%,伴饮水返呛、吞咽困难5例(33.3%。
症状有明显昼间波动性,晨轻暮重14例(93.3%,紧张、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睡眠后减轻或消失15例(100%。
四肢肌张力均呈齿轮样或铅管样增高15例(100%,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12例(80.0%,肌力减退3例(20.0%,肌肉轻度萎缩2例(13.3%。
病理征阳性8例(53.3%,其中2例为大拇趾自然上跷(13.3%,脊柱畸形2例(13.3%;畸形足7例(46.7%,其中马蹄内翻足5例(33.3%,外翻足1例(6.7%,弓形足1例(6.7%。
1.3辅助检查全部病例行三大常规、血生化及血铜蓝蛋白、血清酶学检查,均为正常。
头部CT ,MRI ,脑电图,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均正常。
眼科裂隙灯下未见K -F 环。
5例行多巴同位素标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脑显像发现基底节rCBF 低下。
3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化验未见异常。
1.4治疗及预后12例患者服用美多巴治疗,第1d 为每次62.5mg ,每天1次,第2d 起改为每天2次,部分患者每天3次。
维持剂量为62.5~125mg/d ,长期服用。
2例服用泰舒达每次50mg ,每天1次;另1例病人除服用美多巴125mg/d 外,同时服用安坦1mg/d 。
15例患者明显起效时间为1~10(平均4.2d 。
痊愈13例(治愈率86.7%,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坚持日常工作及生活;显效2例(总显效率100%,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生活能自理或自理能力增强。
其中1例美多巴治疗前,曾用左旋多巴62.5mg/d 治疗半年,症状消失,但停药后复发。
随访6月~14年(平均3.2年,疗效稳定,无需加大剂量,无运动障碍、开关现象等副作用。
2讨论DRD 是1976年由Segawa 等[2]最先报道,故又称Segawa病,还曾被命名为:伴明显昼间波动的进行性肌张力障碍、多巴反应性波动性肌张力障碍、少年性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症。
1988年Nygaard [3]总结一组对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明显疗效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并提出了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 的概念。
现已明确DRD 多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4]。
由于外显率不完全(约31%,可有散发病例出现。
其中女性外显率为45%,男性外显率为15%。
DRD 是由于致病基因位于第14号染色体长臂(14q32.1上的两种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GCH1突变[5],酶活性降低而影响四氢生物喋呤(BH4的合成所致。
DRD 基因突变比较复杂,主要为杂合型突变,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有个别为复合杂合子型突变和纯合子型突变。
GCH1尚能保留部分活性(2%~20%,BH4是酪氨酸羟化酶(TH 的必需辅助因子,因此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降低是引起DRD 的主要原因[6]。
喋呤代谢障碍间接影响纹状体多巴胺的合成,而出现纹状体多巴胺功能不足的表现:如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症表现等。
Furukawa 等[7]发现2个家系存在直接的T H 基因突变,纹状体通路TH 缺乏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是DRD 的主要病因。
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水平下降,纹状体末端中TH 活性下降均提示多巴合成障碍。
由于神经元的多巴脱羧及贮存功能正常,应用多巴制527①收稿日期:2003204210作者简介:杨杰(19652,女,湖南安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
3通讯作者,E 2mail :yangjie6523@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2004,29(6剂治疗效果非常显著[8],小剂量(62.5~125mg/d可使症状明显好转,且维持数十年无症状波动、无不良反应;一旦中断治疗,症状重复出现。
病理研究发现:DRD患者黑质纹状体通路结构正常,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正常,无变性改变,仅存在色素脱失,但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包涵体及胶质增生[9]。
DRD的临床特征:①缓慢起病,不经治疗症状逐步进展, 5~6年达到高峰。
②多儿童期起病,约占儿童期肌张力障碍发病患者的5%~10%,个别可晚至50~60岁起病。
女性多见,约为男性的2~4倍。
本组病例16岁以前起病13例(86.7%,男女之比为1∶2.75。
③以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首发症状多为肌张力障碍引起的疲劳及步态异常,多表现为足趾行走、马蹄内翻足姿势、跨步大、易跌倒;左侧累及较多见,症状较严重。
少数成年起病者首发症状为震颤,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困难、迟缓。
④后期多出现面部表情少、行走时无上肢联带动作、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症表现。
⑤部分病人有手足徐动、挤眉弄眼、耸肩等不自主运动。
⑥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头颈部及咽喉部肌肉,出现头颈僵硬、吞咽和发音困难。
⑦症状有明显的昼间波动性:晨间或睡眠后症状明显减轻,午后加重。
⑧体征常见四肢肌张力齿轮样或铅管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部分病人拇趾强直性伸展,Babinski征(+或Chaddock 征(+,病程长者可因肌张力障碍致脊柱、足部畸形。
⑨常有阳性家族史。
无感觉障碍,无高级神经活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⑩小剂量多巴制剂可使症状获得明显改善,令患者恢复正常功能,且长期疗效恒定,无帕金森症患者长期服用多巴类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及药效减退等症状波动现象。
DRD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小剂量多巴制剂即有显著疗效。
本组美多巴剂量为62.5~187.5mg/d,明显起效时间平均为4.2d,治愈率达86.7%,总显效率为100%。
显效的2例起病早、病程较长、治疗不正确,长期肌张力障碍导致了严重脊柱或四肢畸形及废用性改变。
经过6个月~14年的随访,表明小剂量多巴制剂对DRD的疗效快速稳定、无需增大剂量,长期未得到正确治疗的病例仍有显著疗效,且长期应用无运动障碍、开关现象等副作用。
本组有1例曾服用左旋多巴半年有效,自行停药后症状复发,故药物治疗需终生维持。
多巴制剂的治疗效应可在1~2d内显现,明显起效只需3~5d,最大效应一般出现在8周甚至更长。
对儿童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可行Sinemet治疗(诊断性治疗,可先予以左旋多巴每日1次每次62.5mg,2d后增至250mg 每日分3~4次服用,7~10d后无效可排除DRD。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直接激动纹状体,产生和多巴胺相同的作用,对本病亦有效。
本组2例服用泰舒达,有明显效果。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对DRD患者无效,反而加重病情。
卡马西平对多巴胺的重吸收有一定阻滞作用,故对DRD亦有一定疗效[7]。
DRD患者常易被误诊,本组病人平均病程达8.9年,误诊为少年性帕金森症2例、脑瘫2例、痉挛性截瘫1例、神经症1例,长期未得到正确治疗,就诊时只能卧床、生活不能自理7例(46.7%。
症状多样且有日间波动,长期、多变的治疗以及临床医师对DRD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儿童期起病出现肌张力障碍,具有明显的昼间波动性,病情进展5~6年后达高峰,尤其是家族内有类似病例,小剂量多巴制剂疗效显著且持久的患者,诊断为DRD。
诊断DRD 的主要依据是对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疗效。
该病应与脑性瘫痪、家族性痉挛性截瘫、少年性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等鉴别,临床诊断困难时,可行小剂量多巴制剂试验性治疗。
另外DRD患者生长发育正常,症状出现后不经治疗可逐渐进展,5~6年达高峰,而脑瘫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症状可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好转;家族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青春期后病情仍进展,常出现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DRD患者后期可出现肌强直、运动迟缓、震颤等帕金森症表现,而少年性帕金森症对左旋多巴亦有明显疗效,有的病例睡眠后症状亦减轻,故易与少年性帕金森症混淆。
鉴别要点是经小剂量多巴制剂长期治疗后,少年性帕金森症患者常出现药物诱导的肢体舞蹈性运动障碍及疗效减退现象;PET证实纹状体多巴摄取率明显降低;病理可见黑质神经元丧失伴胶质增生。
DRD无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不降低、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脏器肿大及上视障碍等有助于排除肝豆状核变性、尼曼-皮克病等肌张力障碍的变性疾病。
DRD患者症状有明显的昼间波动性,常被误认为有情绪心理基础,但要在试用多巴制剂无效后方可考虑。
参考文献:[1]Schiller A,Wevers Ra,Steenbergen GC,et al.Long2term course ofL2dopa2responsive dystonia caused by tyrosine hydroxylase defi2ciency[J].Neurology,2004,63(8:152421526.[2]Segawa M,Hosaka A,Miragawa F,et al.Hereditary progressivedystonia with marked diurnal fluctuation[J].Adv Neurol,1976,14:2152233.[3]Nygaard TG.Dopa2responsive dystonia:long2term treatment re2sponse and prognosis[J].Neurology,1991,41(2Pt1:1742181. [4]Duan J,Wainwright M,Comeron J,et al.Synonymous mutationsin the human dopamine receptor D2(DRD2affect mRNA stabili2ty and synthesis of the receptor[J].Hum Mol G ene,2003,12(3:2052216.[5]Nygaard TG,Wilhelmsen KC,Risch NJ,et al.Linkage mappingof dopa2responsive dystonia(DRDto chromosome14q[J].NatureG enet,1993,5(4:3862391.[6]Nardocci N,Z orzi G,Blau N,et al.Neonatal dopa2responsive ex2trapyramidal syndrome in twins with recessive GTPCH deficiency[J].Neurology,2003,60(2:3352337.[7]Furukawa Y,Shimadzu M,Rajput AH,et al.GTP2cyclohydrox2ylaseⅠgene mutations in hereditary progressive dystonia anddopa2responsive dystonia[J].Ann Nourol,1996,39(5:6092617.[8]Slawek J,Friedman A,Bogucki A,et al.Dopa2responsive dystonia(Segawa variant:clinical analysis of7cases with delayed diagno2sis[J].Neurol Neurochir Pol,2003,37(suppl5:117226.[9]Rajput AH,G ibb WR,Zhong XH,et al.Dopa2responsive dystoni2a:Pat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observations in a case[J].Ann Neurol,1994,35(4:3962402.(本文编辑陈丽文627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