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解剖及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耳(middle ear)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中耳(middle ear)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 的平衡。清除鼓室分泌物。
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 40度角,矢状面45
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颞骨岩部下面
外耳(external ear)
前(外侧)面 耳廓
外耳
(external ear)
后(内侧)面
外耳道
外耳(external ear)
耳廓除耳垂外, 均由卷曲软骨构成
支架,借韧带、肌
肉、软骨和皮肤附 丽于头颅侧面。颅 耳角约30度。 耳廓皮肤与软骨
膜紧贴,炎症时剧
疼,渗出难吸收。
外耳(external ear)
颞骨(temporal bone)
乳突部(mastoid portion) 在枕缘附近有 一贯穿骨内外的乳 突孔,为乳突导血 管之通路。内侧面 为颅后窝之前下方, 有一弯曲的深沟为 乙状窦沟,乙状窦 位于其中。
颞骨(temporal bone)
乳突部(mastoid portion)
气化型
乳突气房
外耳道起于耳甲腔底,止于鼓膜,长2.5~3.5cm。 外耳道外1/3部 皮肤含毛囊、皮脂
腺及能分泌耵聍的
耵聍腺。皮下组织 甚少,皮肤与软骨 紧贴,故在炎症肿 胀时引起剧痛。
外耳(external ear)
外耳的毗邻结构
• 前:颞颌关节

• • •
后:乳突气房
上:颅中窝 前下:腮腺 后内:乳突窦
外耳(external ear)
外耳道的血管、神经、淋巴
动脉:颞浅动脉的耳前支、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
静脉:入颞浅静脉、上颌静脉和翼肌静脉丛。
神经:三叉神经的耳颞支—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
耳支—外耳道后壁;耳大、枕小神经。 淋巴:前—耳前、腮腺淋巴结,后--耳后淋巴结, 下--颈浅、颈深淋巴结上群。
中耳(middle ear)
乳突
鼓室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血管与神经
动脉—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前部及鼓膜; 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鼓室上动脉、岩浅动脉―天盖、内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下部及肌肉; 颈内动脉的鼓室支―前壁。 静脉-翼丛和岩上窦 神经-鼓室丛:鼓岬表面,司鼓室、咽鼓管、乳突黏膜感觉 鼓索神经:司舌前2/3味觉
中耳 鼓窦 咽鼓管
中耳(middle ear)
乳突

乳突:气房分化程度:气化型、板
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 出生未发育,2岁发展,6岁延伸。
中耳(middle ear)
乳突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额断面似双 凹透镜状。 上下径: 15mm ,前后径: 13mm ,内外径 窄(上6mm,中2mm,下4mm)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 为上、中、下三部分。 鼓室容积:1~2ml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
内耳(inner ear)
内耳分为分骨迷路与膜迷路。
膜迷路含内淋巴液,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 满外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外淋巴液的成分近似细胞外液,内淋巴液
中含高钾低钠,与细胞内液相似。
内耳(inner ear)
外半规管
骨半规管 膜半规管
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
骨迷路

前 庭

膜迷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椭圆囊 耳 蜗 膜蜗管
内耳(inner ear)
内耳(inner ear)
内耳(inner ear)
内耳(inner ear)
椭圆囊和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
内耳(inner ear)
椭圆囊-椭圆囊斑(位觉斑),感 受位觉,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神经上 皮。 球囊-球囊斑(位觉斑),有前庭 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
55 / 3.2 = 17
听觉生理
鼓室肌:鼓膜张肌(三叉神经)
镫骨肌(面神经):底板前翘,淋巴压力减低, 防止或减轻耳蜗受损 。
对突发爆震声保护作用不大。
咽鼓管:调节中耳气压,保持内外平衡
引流作用 防声作用 防止上行性感染
听觉生理
圆窗的生理功能:
振动缓冲作用,为声波在外淋巴液中的 传导提供有利条件。 鼓膜穿孔-圆窗成为声音传入内耳的途 径,干扰了前庭阶外淋巴的振动和传播- 听力下降。
听觉生理
鼓 膜:振动膜,振动面积为解剖面积的2/3 ,为 2 55mm2 ,镫骨底板面积 3.2mm 中耳的生理:
声阻抗匹配作用 —— 鼓膜与镫骨 鼓膜凹面的振幅:锤骨柄=2:1 足板的面积差;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听骨链:锤骨柄:砧骨长脚 =1.3:1
17 × 1.3 = 22.1 鼓膜的杠杆作用。 相当于声强级 27dB(补偿了声波气液传导 的能量损失30dB)
鼓部(tympanic portion)
鼓部在新生儿期仅为一个上部缺如的环 形骨质,称为鼓环;在成人,鼓沟内端之窄 小沟槽,称为鼓沟,鼓膜边缘纤维软骨环嵌 附于此,其上为缺口-鼓切迹,无鼓沟和纤 维软骨环。
颞骨(temporal bone)
鼓部岩部(petrous portion)
形似横卧的三棱锥体,又名岩锥,位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六壁模拟图:为外、内、前、后、
上(顶)、下(底)。
外壁:膜 + 骨,骨部较小,即鼓膜以上的鼓 室外侧壁。外壁冠状面示意
鼓膜构成
鼓膜象限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中耳(middle ear)
听觉生理
耳蜗的生理
感音功能:
声波 基底膜 毛细胞:机械能变为电能
末梢神经冲动
皮层:产生听觉
传音功能: 高频:蜗底 低频:蜗顶 编码声音信息:分析声音的频率与强度,传入大脑。
平衡生理
半规管:正负角加速度
前庭系统 三个系统: 视觉 本体感觉
椭圆囊和球囊:直线加速
岩部尖 内耳门 乳突孔 前庭水管外口 岩鳞裂 岩上窦沟 乙状窦沟
弓形下窝
颞骨(temporal bone)
鼓部岩部(petrous portion) 岩部下面:形成颅底底面的一部分。
重要标志: 颈内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窝
乳突小管沟 鼓室小管下口
蜗水管外口
颞骨(temporal bone)
茎突部(styloid process) 起于颞骨鼓部的下方,伸向前下方,呈细长 形,平均长约2.5cm。 在茎突与乳突之 间有茎乳孔,为面 神经管的下口,面 神经由此出颅。
窦入口,上鼓室藉此与其后的鼓窦相连。
鼓窦入口
锥隆起—镫骨肌腱
鼓索神经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大脑 颞叶并与鼓窦盖相连。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下壁: 一小骨板
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
隔,前方为颈动脉管
听觉生理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骨导 正常情况下声音经颅骨途径产生听觉,
声能甚微无实际意义,但在耳聋鉴别中却
有意义。
听觉生理
• 外耳:收集声源、扩能
• 中耳:增效扩能 • 内耳:感音换能
听觉生理
外耳生理:
收集声波 判断声源方向 声波共振作用:外耳道长:2.5~ 3.5cm,共振峰为3500Hz,可提高声压 10~15dB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内壁: 中耳与内耳分界,中央有一明 显的豆状隆起称鼓岬。
卵圆窗、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凸
匙突
圆窗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中耳(middle ear)
鼓窦(tympanic cavity)
鼓窦: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方的 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 通。
中耳(middle ear)
鼓窦(tympanic cavity)
中耳(middle ear)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长 3.5 ~ 3.7cm ,位于鼻咽外侧壁,沟通鼓室与 鼻咽的管道。两口:鼓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咽 口位于下鼻甲水平后端的后下方。 外 1/3 骨部、内 2/3 软骨及膜部,软骨限于上内 部,其余为膜性。平时闭合,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
鳞部(squamous portion)


• • •
内、外两面及三个缘,与临床有关的结构:
鳞部外侧面:
颞中动脉沟 颞线——颅中窝界线 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状突起

道上三角区——乳突手术确定鼓窦位置的标志


鳞部内侧面:
脑膜中动脉沟
颞骨(temporal bone)
鳞部(squamous portion)
三叉神经压迹
岩浅大、小神经沟
面神经管裂孔 弓状隆起
鼓室盖
颞骨(temporal bone)
鼓部岩部(petrous portion)
岩部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界,又称小脑面,向外 与乳突内侧面相连,相当于三个静脉窦(岩上窦、岩下 窦、乙状窦)围成的三角形骨面。 重要标志:
内耳门 内淋巴囊裂 (前庭水管外口)
硬化型 板障型 混合型
鼓窦(tympanic antrum):乳突手术的重要标志。
颞骨(temporal bone)
乳突部(mastoid portion) 鳞部之下、岩部之外、乳突部之前的一扁曲的
“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部分
后壁。
鳞鼓裂 鼓乳裂
岩鼓裂
颞骨(temporal bone)
耳部的应用解剖
概述
1
2 3 4 颞骨 (temporal bone) 外耳 (external ear) 中耳 (middle ear) 内耳 (inner ear)
概述
外、中、内耳关系示意图
颞骨(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颞骨(temporal bone)
的后壁,如果此壁缺
损,鼓膜为蓝鼓膜,
半球形。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内容: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韧带:锤骨前、上、后 砧骨上、后 镫骨环 神经:面神经 鼓索神经 鼓室丛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内耳(inner ear)
膜半规管:
骨半规管腔隙的1/4。
膜壶腹:壶腹嵴,高度分化的感觉上 皮-支柱细胞和毛细胞,是平衡觉感受器。
内耳(inner ear)
壶腹 位觉 角加(减)速 上、下(电梯)
囊斑
直线加(减)速
前、后(车)
内耳(inner ear)
膜蜗管
螺旋器(corti器):听觉感受器的主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前壁 : 下部与颈内 动脉隔以薄骨板,上
部有两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咽鼓管的鼓室口
中耳(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后壁: 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宽下窄,面
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上部有一小孔,称鼓
于颅底,介于枕、蝶骨间,内藏听觉和平
衡器官。
颞骨(temporal bone)
鼓部岩部(petrous portion)
尖端朝向内前面而微上
前面 后面
下面
•一尖 •一底 •三个面
上缘
后缘 前缘
•三个缘
底向外
颞骨(temporal bone)
鼓部岩部(petrous portion) 岩部前面: 组成颅中窝的后部。 由内向外有以下重要标志:
要部分,有内、外毛细胞排列。
耳部的生理学
耳部的生理学

听觉生理

平衡生理
听觉生理
(一)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气导,骨导
气导示意图
声波 空气振动 (外耳) 锤骨 砧骨 传声变压 (中耳) 鼓膜 镫骨 听觉中枢 综合分析 (大脑皮层) 液体波动 (内耳)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耳廓
螺旋器 感音
外耳道
听神经 神经冲动 (迷路后)
颞骨(temporal bone)
鳞部(squamous portion)
颞骨(temporal bone)
乳突部(mastoid portion)
鳞部后下方一锥状突起,内、外两面及上、后两
缘。
•道上三角区
(suprameatal
triangle),又名
筛区,是乳突
手术时指示鼓
窦位置的重要 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