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修订本)配套复习资料【复习笔记+典型题】-第二编 近代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与典型例题详解(现代时期的欧美教育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现代时期的欧美教育理论8.1 复习笔记一、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一)杜威的教育活动与主要教育著作1.教育活动(1)1896~1906年,在芝加哥大学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2)1919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演,其内容后来发表为《哲学的改造》一书;(3)1919年到中国11个省做讲演,宣传他的教育主张;(4)他曾去过土耳其和墨西哥考察教育;(5)1928年去苏联参观访问。
2.主要教育著作(1)1897年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我的教育信条》;(2)1900年在美国出版了名著《学校与社会》;(3)1902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4)1910年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5)1913年写了《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6)1915年与他的女儿合著了《明日之学校》;(7)1916年出版了他的教育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二)杜威教育理论的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哲学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首要理论基础。
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是“经验”。
它像实证主义哲学一样,宣称超越于唯心与唯物的斗争,不问物质抑或精神属于第一性、客观与主观的本质区别如何,而只把经验看作是现实世界的基础。
2.社会学理论基础杜威的教育理论,同时又是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观点为理论基础的。
3.心理学基础杜威把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作为他的教育、教学论的心理学依据,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
(三)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1.“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
2.“教育即生活”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绪论1779年[德]《教育制度之历史研究》(曼格尔斯道尔夫)1921年[英]《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合著)1906年[美]《教育史课本》(孟禄)1920年[美]《教育史纲》(克伯莱)1917年[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克鲁普斯卡娅)一、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情况主要成绩有以下几方面:(1)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国化方面的成果;(2)通史、专题史、国别史、断代史、思想史多元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3)在史料建设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评价和分析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总结各国发展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教育发展的趋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本学科特点:(1)通史:包含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
(2)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并重:各个阶段都是这两条线索。
(3)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多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介绍,力图在讲课的过程中挖掘各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还要涉及到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教育的发展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1.注意史和论的结合:即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具体的教育史实和史料,也要学会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2.处理好批判和继承的关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抛弃其中消极、不合理的因素,继承其中进步的、合理的部分。
3.注意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联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教育实践有着一定的联系。
4.注意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关系:对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发现其规律性。
四、参考书目[1]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1、2、3、4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史前教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一)前氏族时期的教育。
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
这是氏族公社(公元前一万五千年—前五、六千年为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
这时的教育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1.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受原始社会生活的发展影响的。
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认为,原始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泛灵论”(animism)。
他指出,原始人在解释他们的生活时,认为在他们所有所感知的事物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实体或“灵魂”在控制着物体。
三、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1.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十分简单和落后的。
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的文字。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学校教育机构的萌芽。
第二节东方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
到汉谟拉比(前1792-前1750,巴比伦的第六位国王)王朝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二、古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而强迫奴隶耕种土地。
公元前332年,古埃及为马其顿所征服。
1、古埃及的文字和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2、古埃及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第一篇: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七章(第三节)第三节民主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是杜威的社会政治观。
同时,杜威把教育看作实现其民主社会改理想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是实现民主主义的第一工具和最重要的工具。
一、对六种传统教育观的批判1、“教育即准备”说“教育即准备”观点产生的不良后果有:(1)使教育丧失动力。
(2)延缓教育的进行。
(3)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会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受到漠视。
(4)它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进行教育。
2、“教育即展开”说从逻辑上看,它是预备说的变种。
它主要指教育是展开儿童天性的学说。
展开说也强调发展,但发展本身无意义,发展只是看作离开现在指导实现目标时才有意义。
3、“教育即形式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某些心理官能和能力,教育就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的。
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错误是它的二元论。
4、“教育即塑造”说强调对发展智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杜威认为这个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改造材料的机能。
5、“教育即复演”说向终极目标发展和从外进行塑造,这两种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教育上的复演理论。
杜威认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错误的。
6、“教育即自然发展”说自然发展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卢梭。
杜威认为,自然发展说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在强调生长的内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外在条件。
从对这六种教育学说的批判,可以看出,杜威反对外在的、静止的、遥远的、强制性的教育,而强调一种内外结合、在每个阶段上都有进步的教育。
二、对历史上三个教育理论的考察1、对古代柏拉图教育理论的考察杜威首先考察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
(1)积极见解。
他认为,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教育思考有二。
(2)局限性。
但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活动的无限的多元性。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近代教育理论(下)
四、 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论
(二) 要素教育
德育、智育和体育的要素教育如下: ① 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应从在家庭中培养亲子之爱开始,逐步扩展 到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及至爱上帝。 ② 体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应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逐渐发展站、 行、跑、跳、掷、摇和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使儿童身体健康并受到初步劳动能力 的训练。 ③ 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包括对事物的数目、形状和名称的认识。
一、 生平与教育著作
裴斯泰洛齐生于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加洛林学院学习法律, 在此期间受到卢梭的深刻影响。
1768年,他在家乡涅伊霍夫开办了“新庄”,进行新的耕作方法的实验,试图帮 助农民摆脱贫困。
1774—1780年,他在新庄创办孤儿院。 1780—1798年,裴斯泰洛齐陆续出版了《隐士的黄昏》、《林哈德和葛笃德》 和《我对人类发展中自然进程的追踪考察》。 1798—1825年的主要教育作品是《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孩子》、《早期教育通 信》和《天鹅之歌》。
五、 初等教育分科教学法
(一) 国语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把国语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发音、扩大语汇和学习文法。 ① 在发音方面有“拼音识字教学法”,即儿童先学发音,再学拼音节,然后学 单词。 ② 在扩大语汇方面采取直观教学,使之与周围环境、地理和自然等基础知识相 结合,以丰富儿童的语汇,扩大儿童的知识范围。 ③ 学习文法是在学习语汇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先教“粉笔”这个词,然后在这 个词上加形容词“白”,即“白粉笔”,再加上动词而成为“我用这支白粉笔写 字”。
六、 论家庭教育
(三) 从家庭教育中寻找教育科学的出发点
裴斯泰洛齐甚至设想是否慢慢地取消学校,把孩子的教育权完全交到父母, 尤其是母亲手中。但后来的教育经验使他认识到学校的必要性。学校不可能包括 对人教育的全部内容,不能替代父母、起居室和家庭生活的地位。学校永远无法 代替家庭教育。学校只能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为世界服务。学校教育必须 与家庭生活相一致。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第一篇: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
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
(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
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与典型例题详解(奴隶社会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2章奴隶社会的教育2.1 复习笔记一、亚洲和非洲几个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学校是在文字产生的基础上出现的文字是建立学校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当时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所以只有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
文字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
学校正是在文字产生的地方相继出现的。
由此可见,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并且,以文字的产生作为它产生的基础。
(二)亚非几个文明古国文化教育发展概况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及印度等文明古国的学校及其教育情况,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都是早期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
这种学校也是在早期奴隶制国家最早出现的一类学校。
(1)宫廷学校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内,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大臣)子弟就学。
它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所以又称高级官吏养成所。
(2)祭司学校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院)里,专供高级僧侣人员子弟就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所以又称僧侣学校。
(3)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的教育内容①埃及和巴比伦的宫廷学校和僧侣学校的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已有的各种文稿,一方面还要用大部分时间从事抄写,把各种各样教诲式的格言、铭文、信札等抄写在草纸或泥板上,以备学习和保存。
②印度的宫廷学校和寺院学校,都把学习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放在首位。
③所有宫廷学校和僧侣学校还要进行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和政治教育。
④习武也是宫廷学校的一门重要课业。
⑤作为未来的官吏,还要求尽可能善于词令。
⑥有些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还要求大贵族大僧侣的子弟也能了解一些当时已经整理和总结出来的初步的科学知识。
2.神庙学校神庙学校是指附设在神庙内的一种学校。
神庙里的僧职人员,也就是神庙学校的教师。
在古埃及和巴比伦等地神庙的僧职人员一般都是一身三任,既是祭司(僧侣),又是政府的官吏,也是学校主管人和教师。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教史期中复习:一、近代英国教育1,教育领导体制——中央和地方相结合(中间型):教会管理☞国家拨款☞中央行政机构建立(1839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或者1856教育局或者1899教育署)☞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地方教育署☞中央型体制形成)PS: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直接掌握和监督初等学校补助金分配。
教育局:成为政府领导全国初等教育的机关教育署:《1899年教育法》设立,第一次统一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管理。
地方教育署:1902年《巴尔福教育法案》设立——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统一管理各级教育,使一体化国民教育体系得到巩固。
2,学校教育制度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一)初等教育及变化:①(17~18世纪)教区学校——慈善学校——主日(私立)学校:1781年由传教士罗伯特.瑞克斯创办——公立小学(1870《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后产生)②(19世纪)导生制:1803年兴起且逐渐代替主日学校③幼儿学校——欧文幼儿学校:1816年建立,是英国乃至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
④高级小学⑤师范教育的产生(导生制,师范学院,见习生制度,训练学院等。
现代师范教育在20世纪以后产生)(二)中高等教育及变化①文法学校、公学——实科中学——古典大学(牛津,剑桥)——近代大学(新大学运动)②《汤顿报告》中等教育:古典型,现代型,职业技术型。
③新大学运动(近代大学):1825大伦敦大学——1829国王学院——1836两者合并“伦敦大学”PS:文法学校:培养对象由贵族子弟,僧侣子弟到大工业家和商人子弟。
公学:是一种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专为特权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置,为古典大学输送生源,具有大学预科性质,学习古典文学。
实科中学:约翰.弥尔顿《论教育》提出建立实科中学。
3,教育思想:(一)17~18世纪:①约翰.弥尔顿:1644年《论教育》——提出了建立“实科中学——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文实并重”——成为古典教育向实科教育过渡的典型②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人力资本论(二)19世纪:①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及思想②斯宾塞:科学教育——1861年《教育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A,斯宾塞实科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英国19世纪中后期,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英国的现状是过分追求古典文科知识,同时轻视各类科学知识。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二编 近代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19.18 世纪末,英国的“星期日学校”是由( )倡导的。
6 / 74
圣才电子书
A.洛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罗伯特·欧文
C.罗伯特·雷克斯
D.凯沙图华兹
【答案】C
20.18 世纪末,英国的兰卡斯特和贝尔创设了( )。 A.导师制 B.葛雷制 C.导生制 D.道尔顿制 【答案】C
21.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 )。 A.中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答案】B
22.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法案的正式颁布。 A.巴尔福法案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1 / 74
圣才电子书
C.近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现代
【答案】C
4.基佐法案是法国(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A.大革命 B.七月王朝 C.第二共和国 D.第二帝国 【答案】B
5.18 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 )运动的突出表现。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新人文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C
27.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设立的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是( )。 A.帝国大学 B.柏林大学 C.文部省 D.法兰西教育部 【答案】A
2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规定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是( )。 A.《费里法案》 B.《拿破仑法》
9 / 74
圣才电子书
7 / 74
圣才电子书
B.福斯特法案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章节题库(现代时期的欧美教育理论)
9 / 36
圣才电子书
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德莫林
B.雷迪
C.利茨
D.德可乐利
【答案】B
29.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 B.沛西·能 C.雷迪 D.拉伊 【答案】D
25.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克思 B.加涅 C.布鲁纳 D.斯金纳 【答案】C
26.结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反射法 【答案】B
27.改造主义认为,要促使人们对社会的改造,主要应当用( )的方法。 A.讲授 B.说服 C.讨论 D.政治运动 【答案】B
D.实际生活练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7.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 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答案】B
7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2.以下( )不是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 A.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 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D.教育权应由国家掌控 【答案】D
23.存在主义最初产生于(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A
【答案】A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3.存在主义教育家布贝尔说:“如果把教师只认作是一个传道授业者,那么,教学就 不可能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这反映了存在主义( )。
外国教育史试题库
外国教育史局部题集及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展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创造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5.主X“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假设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严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展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外国学者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群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开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拟丰富灵活二、简答题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根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根本状况。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XX政体下的教育典X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XX性C.专制性D.义务性4.智者实际是指〔〕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奉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马史诗? 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奉献〔〕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拟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根底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与?爱弥儿?、?XX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 B.?荷马史诗?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开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局部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展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近代教育理论(上下)
六、 学前教育思想
(三) 论幼儿游戏
夸美纽斯认为游戏是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儿童血气旺盛、天性好动,应 让他们有事可做,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忙碌,并通过玩耍而得到满足。
儿童不活动比起不得闲对身心两方面的损害更多。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的好处, 是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运用和磨炼思想,以及练习四肢五官,使之趋于灵活。
泛智论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发展科学的时 代精神以及普及教育的民主要求,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从事教育活动 的宗旨。
二、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首先,将教育视为改良社会的手段。“教会和国家的改革包含在年轻人的正确教 导中。”夸美纽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坚信受到良好教育的 民族将善于利用地下宝藏,过上富足和幸福的生活。
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关心人的现世生活,主张通过教育使人和谐发展;具有民主精 神,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相信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受到近代自然科 学的影响,探索自然发展的法则并运用于教育;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又认 为《圣经》是认识的重要源泉。
夸美纽斯思想中的进步因素集中体现在泛智论中,即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 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想。
一、 生平和理论成就
(一) 生平活动和著作
洛克出生于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的灵顿,其父是辩护律师和小地主。1647年, 他进入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1652年得到牛津大学基督教会的奖学金,1656年以牛 津大学文学学士身份毕业,1658年以牛津大学文学硕士身份毕业,1675年被牛津大 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洛克于1666年结识了辉格党领袖库柏勋爵,此后多年任其私 人医生、家庭教师和秘书。
一、 生平、著作与思想特点
夸美纽斯12岁时成为孤儿,1604—1605年就读于兄弟会学校,1608年入读拉丁 语学校,大学毕业后担任兄弟会牧师,兼任兄弟会学校校长。三十年战争(1618— 1648)造成的瘟疫夺去了其妻儿的生命。在极其艰苦的流亡生涯中,夸美纽斯坚持从 事教育研究,曾应邀去英国、匈牙利和瑞典等国从事教育改革,1670年客逝于荷兰。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考试要求:单选题15*1 判断题9*1 名词解释4*4(总分100)辨析题5*2 简答题5*5 论述题12+13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一.史前教育的“成年礼”(P 24)1.《通过仪式》认为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并划分为分离、过渡、聚合三个阶段。
2.成年礼特征:a.少年领受成年礼的年龄极不一致。
b.成年礼不是一个短暂的仪式,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接受成年礼的少年要经历各种严酷的锻炼和考验。
d.许多部落还用各种恐怖、服药等方法。
f.在接受成年礼期间,少年还恪守斋戒和各种禁忌,并接受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
g.割礼f.成年礼一般都伴有各种宗教仪式。
3.“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a.“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条件的要求。
b.“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特殊的有隔离作用的场所。
c.“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斤斤计较接受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d.“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4.史前教育的特点:生活性、宗教性、保守性、平等性、仪式性。
5.公共教育机构:一种是捷尔普切卡拉,它是给予儿童一般训练的“青年之家”;一种是卡尔梅卡克,是专门培养担任僧侣和领袖职务的人的学校。
6.沙巴耶娃认为“青年之家”是最早的教育机构。
二.学校的产生(P 39)1.三大发现:一是乌鲁克古城发现泥板文书,在距今至少5500年前,两河流域出现了学校教育;二是苏路帕克古城发现泥板学生课本等词汇和作业,约在公元前2500年,也是两河流域;三是马里城,泥板石,锲形文字教学的学校,也是公认最古老的学校。
2.学校产生的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b.奴隶制国家的出现c.文字的出现和科学知识的丰富。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P 80)1.教育作用: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的才能,使人道德高尚的必须途径。
因而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2)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创私学的教育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墨子2.“学在官府”是哪个时期的教育特点?()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秦朝D. 汉朝3.“文翁兴学”是在何时?( )A.西汉 B.东汉C.西晋D.唐4.秦代的文教政策是奉行( )A.法家的政策B.儒家的政策C.道家的政策D.墨家的政策5.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 )A.国民教育第一 B.干部教育第一C.儿童教育第一D.社会教育第一6.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A.蔡元培B.张謇 C.黄炎培D.陶行知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B.梁启超 C.严复D.张之洞8.《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9.“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是(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10.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德在1810年创办的一所大学是( ) A.波恩大学 B.柏林大学 C.汉堡大学D.哈勒大学11.16世纪“耶稣会学校”的创始人是( )A.马丁·路德B.罗耀拉 C.加尔文D.慈温黎12.文艺复兴时期创办“快乐之家”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A.杰弗里奥 B.格里诺C.维多里诺D.拉伯雷13.西方古代最早倡导“和谐教育”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4.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A.《教育论》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二、简答题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论述题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0BBAABADDBB;11-14BCCC二、简答题:。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章节题库(17世纪至19世纪末的教育理论)【圣才出品】
15.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 )。 A.自然教育 B.绅士教育 C.要素教育 D.科学教育 【答案】B
5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辩证
D.形而上学
【答案】A
26.福禄培尔认为,人之初,“尽管犹如一个自然的产物还是无意识的,然而就其本身 而言,却必然地、无疑地要求至善的,而且甚至采取完全适合于他的形式来达到至善。”因 此,教育遵循( )。
A.发展的原则 B.顺应自然原则 C.统一的原则 D.创造的原则 【答案】B
27.洛克的《教育漫话》是论述( )的教育问题。 A.劳动人民 B.少年儿童 C.青年绅士 D.中小学生 【答案】C
22.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 )的结果。
7 / 37
圣才电子书
A.先天禀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后天教育
C.环境影响
D.上帝决定
【答案】B
23.在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当中,“明了”教学阶段,教师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应用 B.交流 C.综合 D.叙述 【答案】D
18.下列没有体现教育平等思想的教育家是( )。 A.裴斯塔洛奇 B.洛克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答案】B
6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9.下列提出“教育万能”口号的是( )。 A.裴斯塔洛奇 B.卢梭 C.爱尔维修 D.狄德罗 【答案】C
8.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反封建的程度特别强,其原因是( )。 A.生于小资产阶级新兴时期,受环境影响 B.出生于小生产者家庭,代表下层人民,资产阶级革命意识强 C.受到伏尔泰的启发、教导,投身革命 D.生活经历特别坎坷,所以反社会性很强 【答案】B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1、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泥板书舍: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泥板书,泥板成为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成为泥板书舍。
3、大学推广运动:英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
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
4、智者派: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5、《费里法案》: 法国1882年两次颁布的《费里法案》不但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而且将这些原则的贯彻实施予以具体化:(1)6到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2)对不送儿童入学的家长课以罚款;对不送儿童入学的家长课以罚款;(3)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4)废除教会监督学校及牧师担任教师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
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
6、贝尔—兰喀斯特制:19世纪开始,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采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因此它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30余年。
余年。
7、《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英国: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
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
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
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
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
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中部殖民地——教区学校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南部殖民地——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2、公立学校运动(P186)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教育为主旨的教育运动;特点:公立初等学校;免费,地方财政支持;普及(但黑白隔离);设立州教育委员会加强管理;3、贺拉斯?曼——“美国公立教育之父”任职于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12年年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学校由私人开办,男生比例较大,教授读写算及文法等知识,也教女孩子缝纫。有 的还教历史、地理知识。
3.慈善教育的进一步扩充 19 世纪初,英国开展了把泛爱主义与原有慈善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运动,形成慈善教育 的进一步扩充。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慈善事业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有以下两种具有 重要意义的慈善学校的设立: (1)“导生制学校” 公元 1798 年,英国非国教派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一所学校,收教贫苦儿童。 因经费少,不能多聘教师,于是实行一种“导生制”教学,即由教师先对学生中年龄大、成 绩好的学生施教,然后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教 义问答、书写和计算等初步知识。与此同时,国教派教士贝尔也以类似办法组织了贫儿学校。 教育史上称这种制度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利用此法,一个教师甚至能负责上千名儿童 的读写算教学,很适合当时对贫儿及童工广施初等教育的要求。 (2)“幼儿学校” “幼儿学校”基本上是由工业资本家之中的慈善人士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第一所幼 儿学校是由欧文创办的。他主张从儿童幼年就应为他们创造合于理性发展的环境。从 1800 年起,他在自己所经营的新拉纳克纺织厂内为工人子女设立包括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在内 的“幼儿学校”,规定凡工人子女满两岁的都可入学,由专门教师养护,并进行教育。还规 定,在工人区中,10 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当童工,并从 6 岁起进入“幼儿学校”学习文化知 识。 4.英国工厂法中关于初等教育的规定 1833 年,英国政府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 9~13 岁的童工每天劳动 8 小时或不超
3 / 1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过 9 小时,并同时规定在工厂内劳动的男女儿童,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拿出 2 小时受义务 教育,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也要接受培养勤奋习惯的道德教育。政府责成英国“贫 民法律委员会”来监管童工教育。1844 年工厂法作了补充规定,童工必须交出上学证明。 1846 年的工厂法又进一步明确了“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
5.1870 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 1870 年由国会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 正式形成的标志。 (1)“初等教育法”的内容 ①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 ③各学区有权实施 5 至 12 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④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⑤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 (2)评价 1870 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 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有关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法规,推 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1 / 1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郡自治市的参议会组成“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地方教育的经费与行政领导。这样,就确定 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二)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20 世纪以前英国的初等教育基本上是指劳动人民子女所受的教育。17~18 世纪的英国 教育发展十分缓慢,国家采取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慈善教育盛行是这一时期英国教育 的主要特点。从 18 世纪后期起,英国初等教育开始发展起来,形式多种多样。到 19 世纪 上半期,终于实现了国家开办初等学校,初步形成英国的资产阶级国民教育体制。 1.星期日学校的广泛开设 1781 年,热心于贫民儿童教育的传教士罗伯特·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了一种在星 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贫儿,尤其是童工,在每个星期日来班参加宗教仪式, 学习宗教条文,兼带学些粗浅的读写知识。 这种学校,在星期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聚拢起来,既可防范、减少社会秩序的混乱,又 可用宗教宣传来麻醉儿童的精神。因此,星期日学校很快便到处设立。19 世纪后期,随着 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才日益减少,并只限于实施宗教教育了。 2.私立初等学校的出现 18 世纪前后英国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扩充初等教育,社会上出现 了一种私人经营的、私塾性质的初等学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私立初等学校有两种: (1)妇女学校 这是一种由年老的妇女在自己家里开办的学校,所收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除教初级读 写知识外,也教缝纫。有的妇女学校还兼有托儿所的性质,招收 5 岁以下的幼儿。 (2)普通私立学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编 近代时期的教育
第 4 章 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4.1 复习笔记
一、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 封建时代的英国教育是属于贵族及僧侣的一种特权,全部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要由罗马 教廷属下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控制,国家不管教育。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家仍然不问教育。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才开始施行国家直接管 理教育的措施。 1833 年,当时的财政部长阿尔索普提出教育补助金法案,由国会通过。这是英国教育 从只作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向教育国家化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和国家直接把握教育领导权的开端。 1839 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直接掌管、监督补助金的分配。 并规定凡接受补助金的学校,必须接受国家委任的视学官的监察。以后,英国政府通过拨付 补助金额的不断增加来扩大对学校教育的控制权。 1856 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教育局”,成为政府领导全国初等教育的机构。 1899 年,废教育局,而建立由议会直属的“教育署”,把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领导权 集中起来,从此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1902 年,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又规定了地方教育领导权的问题,即由郡的参议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