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地名及其研究_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

———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覃凤余

【摘 要】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

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壮语地名;语言文化

【作 者】覃凤余,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H2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5)04-0109-012

A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I

Q in Fengyu

Abstract: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re named according to the thinking pattem of Zhuang People.They represent the Zhuang minority’s culture connotation.There are3characteristice i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conservatism,hybrid,complexity in the correspondence be2 tween Zhuang and Han.Both the general names and the proper nam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Zhuang geograpnical names system.There are a great deal of importance to ethnology,anthropology,agri2 cultural history,and linguistics in this research.

K ey w ords: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language culture

一、壮语地名的内涵

学术界对“壮语地名”这一术语的使用,大致有几种:

(一)或明确提出壮语地名的定义,或归纳壮语地名的特点,或提出判断壮语地名的标准。张声震《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明确提出壮语地名的定义,即“壮语地名是用壮语命名的地名”①。徐松石先生总结出“壮音地名”的几个特点:第一,这些壮音不能望文会义,因为他们含有壮语的意义。第二,这些地名在原始的形式上,多半是两字的。三字地名很少。第三,壮人喜用齐头式地名,与北方齐尾式地名不同。第四,壮人喜用倒装地名。第五,壮族地名具有分类密集的现象②。韦达《壮语地名的文化色彩》提出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民的语言来命名的地名”,判定的标准是:第一,用壮族自创的土俗字

样③。

(二)用壮语地名的概念,但是不做解释。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周振鹤、游汝杰的《方言与中国文化》都提到壮语地名,但并不专门下定义或解释。

(三)沿用张声震《广西壮语地名选集》中的术语,有两种情况:

1.用而不做解释,潘其旭文《从地名比较看壮族与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④,吴超强文《壮语地名初探》⑤都只列举了《广西壮语地名选集》中收录的地名,并没有解释。

2.用但含义有变化,宋长栋文《岭南地名中所见的语言接触、浸润与交融》⑥认为:“岭南地名”有两类,一类是汉语地名群,一类是古越语地名群,其古越语地名的用例来自《广西壮语地名选集》。说明宋文认为今天的壮语地名就是古越语地名。

(四)认为壮语区的地名是壮语地名,如洪波《壮语地名的缘起、内涵及其特点剖析》⑦一文,列举的是柳州地区各壮族聚居县的地名。葛茂恩文《广西壮语地名及其用字》中论及的壮语地名均为壮语区地名,指出“广西壮语地名主要分布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和桂西南、左右江、红水河一带,南宁、柳州、百色、河池等地壮族人口占50%以上的四十多个县内。”⑧

我们认为,学术界使用的“壮语地名”至少包含有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用壮语称说的地名。从《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收词看,全都有壮音,即能用壮语说出来。据《靖西县地名志》的记录,靖西县三合乡有9个村公所,全都带有“三”字,都有壮音:三鲁sanhluj,三灵sanhlingz,三荷sanh’oj,三东sanhdungh,三禄sanhluz,三龙sanhlungz,三郎sanhlangz,三南sanhnanz,三西sanhsih。这些地名本来都有原名的,即三鲁~下鲁、远鲁,三灵~迄鲁、远鲁、乐向,三荷~上荷,三东~榜东,三禄~个禄,三龙~玲珑、三郎~郎盔,三南~足南,三西~西黎,1947年行政区划整合时三合乡所有村公所统一改用带“三”的地名。可见,这些“三~”尽管都可用壮语说出来,但显然不全是壮语地名。

第二层含义是用土俗壮字记录。从接触到的壮语地名材料看,用土俗壮字记录的只是少数,大多壮语地名都用跟壮语音同或音近的音译汉字记录。史书上记载有不少按照汉字的字面义来推测壮语地名而不得其解的事情。《广东新语》中就有好几处反映作者依汉字意义附会壮语地名含义的做法。1938年吴克宽等人编写《隆山县志・社会篇》抱怨说,壮人……标写地名如弄逼、巴曹、那望、岽阳、潭淆、百禄、板伏、九一、罗林、肯邓、六茂、古隆、云零等,不明就里,莫名其妙⑨。说明很多壮语地名是用近音汉字记录的。

第三层含义是现今壮语区即壮族聚居区内的地名。广西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西、桂南、桂中的县市。在桂东及桂东南则呈散居状态。壮族聚居区内的很多地名都可以用壮语来称说,而非聚居区内的“壮语地名”则没有壮音称说。

第四层含义,地名没有壮音、所在地现在没有壮族人居住、用汉字书写但沉积着壮文化的地名。如今是汉族聚居的玉林、梧州、钦州地区,就有典型的壮语地名,如“六或绿、禄”、“那”、“古”等。广东

“古”字地名。四川南部也有“古”地名⑩。

省和海南省也有不少“那”、

有些是今非壮语区或汉语文献典籍中记录的地名,因历史的音变,不能依汉字求解意义,是非壮

“八步”,广东“番禹”,湖南“洞庭”,海南“博敖”,甚至“姑苏语区里残留的壮语地名底层。广西“北海”、

城外寒山寺”的“姑苏”,都有学者说是壮语地名。学术界称这类地名叫“古百越语地名”或“古越语地名”,并提出识别的标准:一是这些地名出现在百越居住区;二是通名冠首的齐头式;三是汉语难解而与壮侗语言、壮侗语地名相通 λϖ。百越是先秦、秦汉时期活跃于我国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的总称,一般认为今南方壮侗语诸民族是古百越民族的后裔。

这四层含义有交叉,壮语区的地名有的能用壮语说出来,有的不一定能用壮语说出来;能用壮语说出来地名不一定是壮语地名,不能用壮语说出来的也不一定就不是壮语地名;有的用土俗壮字记录,有的用汉字记录,用汉字记录的不一定就不是壮语地名。至于第四层含义,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把这四层含义都考虑进去,似乎叫“壮族地名”更合适一些,但“壮语地名”用得更广泛。暂且给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