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3、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4、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5、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案小结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
⑴遥岑远目⑵玉簪螺髻⑶鲈鱼堪脍⑷揾英雄泪⑸舞榭歌台⑹封狼居胥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
⑴遥岑远目⑵断鸿声里⑶倩何人唤取⑷揾英雄泪⑸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⑹寻常巷陌⑺元嘉草草⑻可堪回首3、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4、关于《水龙吟》辛弃疾南渡归宋后,南宋政府对他大材小用、不予重视。
但抱着一颗热切的爱国之心的辛弃疾还是不顾自己职位的低微,针对着南宋政府中主和派的不抵抗论,写成了《美芹十论》奏章,上奏皇帝。
在这篇奏章中,辛弃疾分析了宋金形势,和战前途、民心向背,指出金统治者外强中干的情况,而且有隙可乘。
他不仅痛斥了主和派的投降主义谬论,而且还详细论述了南宋应采取的自强之策和收复中原的具体部署。
他怀着满腔热切的希望上奏朝廷,结果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政府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而不予理睬。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高效导学案
词中的典故和历史文化
了解词中所涉及的典故和历史文化背 景,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 才气”等。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01
02
03
04
背诵全词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全词, 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意。
赏析词句
选取词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赏析 ,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写作练习
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为蓝本,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
讨论与分享(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探讨词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导入(5分钟)
总结与作业(5分钟)
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布置相关 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 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 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他南渡已久而尚未得到北伐抗敌 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 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作品内容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 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
03 文学手法与技巧探讨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导学案教师版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导学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特点。
2、理解《水龙吟》动作的描写。
3、理解辛弃疾词作的典故的用法。
4、理解《水龙吟》的情感。
二、重难点1、《水龙吟》动作的描写。
2、辛弃疾词作的典故的用法。
三、辛弃疾大事记四、重点知识1、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
3、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
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4、词牌名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五、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玉簪(zān)螺髻(jì)鲈鱼堪脍(kuài)遥岑(cén)倩(qìng)何人唤取揾(wèn)英雄泪2、理解词义健康:今江苏南京。
岑:小而高的山。
玉簪螺髻:高矮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脍:把鱼、肉切细。
倩:请。
揾:擦拭。
六、合作探究1、秀美的山峰为什么“献愁供恨”?明确: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高效导学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课题:《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主备人:班级:组别:姓名:教学设想:辛弃疾的词大开大合,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竞春,尤以气入词,充满狂放精神;作为词人,辛弃疾是相当成功的,“苏辛”并称,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成为词创作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政治上,辛弃疾又是非常失意的。
他的一生都在为收复国土而呐喊、奔走,但是壮志难酬已深深的烙上这位才华卓异的词人。
他用诗词来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预习案一、文学常识辛弃疾,词人。
字幼安、号,山东历城人。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在词坛上与并称。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二、名句品味积累:⑴青山遮不住,。
⑵旧时茅店社林边,。
⑶七八个星天外,。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
⑸千古兴亡多少事?。
三、自主检测1、注音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揾.()舞榭.()2、解释下列词语遥岑远目:玉簪螺髻:断鸿:脍:倩:揾:探究案一、作者登建康赏心亭,有几层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提示:思考词中的哪几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全词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试加以分析。
训练案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的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1、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孙仲谋.()舞榭.()巷陌.()金戈.()元嘉.()狼居胥.()仓皇.()可堪.()拓跋焘.()张浚.()王玄谟.()佛狸祠...()()()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3.背诵全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精选5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精选5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教学重点: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语】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
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
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
在遍地烽烟之中,辛弃疾降生了。
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与金人签订了屈辱条约,从此形成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
辛弃疾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导学案【学习目标】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1、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 (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背景介绍:《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失意英雄泪空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分析,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通过比较,感受苏轼和辛弃疾不同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
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
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化常识:词、辛弃疾。
2. 理解词中的典故及其作用,揣摩运用典故抒写词人情志的手法。
3.诵读全词并背诵。
一、文化常识复习与积累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其词抒发强烈的,倾诉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二、预习课文,自主完成1.参看课文注释,读懂课文。
2.写出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并默写全词。
三、精读课文,重点研习1.梳理:本词上、下阙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本词借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作者选取典故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试归纳。
高中语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及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一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注释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导学案定稿
1、熟练背诵并默写本词。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
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师生齐诵
4、结合注释、理解词作内容
(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字词、句子呢,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给加点字注音
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搵英雄泪
5、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本词的基本内容。
示例: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的螺髻,向人们呈现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一词,本是前人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下联的内涵主要是说辛弃疾的黍离之悲、爱国情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看看本词是如何体现对联所呈现的这两点的。
【学习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济南大明湖,一定别忘了参观那里的辛弃疾纪念祠,如果你到了江西上饶,也记得到阳原山麓,拜谒一下那里的辛弃疾墓。不论是在纪念祠,还是在墓前,人们都会看到一副有名的对联,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失意英雄泪空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分析,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通过比较,感受苏轼和辛弃疾不同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
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
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我”所知道的辛弃疾课前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把你搜集到的内容整理到下面横线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相关推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二、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1、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bull;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表现手法和抒情手法。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预习案一、知人论世1.作者:辛弃疾,时期著名的词人。
字、号,山东历城人。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无心收复,甘心纳贡求和。
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他空有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屡被罢黜,最后忧愤而死。
2.作品:辛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同为词派的代表,合称“”。
作品题材广阔,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
3.背景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35岁,离举兵起义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已经过去十多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作者却一直没有得到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
二、名句积累①青山遮不住,。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
③七八个星天外,。
④众里寻他千百度,,。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
⑥,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三、自主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遥岑远目:②倩何人唤取:③搵英雄泪:2.赏析上片。
①开头两句点出了登临的、、。
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玉簪螺髻”是形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的“落日”比喻,“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游子”是指。
④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了的氛围。
⑤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表达了的情绪。
▲小结:上片主要写,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赏析下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一、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课堂预习1.①正音遥岑远目( cén )献愁供恨( gōng ) 玉簪螺髻( zān jì)鲈鱼堪脍( lú kuài )倩何人唤取( qìng)揾英雄泪( wèn )②指出韵脚字:际、髻、子、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
③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
④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
初读感受作者的一腔豪情,体会到他难以排遣的悲愤,要读得气沉声缓。
请给这首词划分朗读节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⑤请学生倾情诵读。
5.根据注释,疏通全词,明确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明确:上片写登亭所见清秋之景,下片抒发悲愤之情。
赏析指导:诗言志,读诗,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所含蕴的“志”。
熟悉辛词的人都知道,辛弃疾的词,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
读这首词,我们就要注意体会景中情,参透典中义。
三、课堂探究:赏析上片:1.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3)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明确: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 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的主题和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和艺术特点。
3. 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王之涣所作,是一篇以描写春天的奇妙景色为主题的散文。
文章中通过对花草树木、动物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带着游览者的心情游赏建康赏心亭的美景。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篇文章的背景、结构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和作者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是王之涣在唐朝晚期创作的。
当时,唐朝处于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王之涣是唐朝末年的杰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很高。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风格独特,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2. 主题、思想和结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主要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文章以作者游赏建康赏心亭的经历为线索,穿插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悟。
篇幅逐渐展开,情节渐入佳境,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心情。
文章开篇即为作者所亲见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动物鸟兽的形象描绘。
接着,文章转入对春天的赞美,描述了春天的美景、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通过对琴声和马蹄声的描写,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音乐和声音的元素,使整篇文章充满了韵律感。
3. 重要词汇和句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美的词句,使整篇文章更富有艺术性。
例如,“水龙吟”为文章命名,给人以神秘、雅致之感。
同时,文中出现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写,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春城无处不飞花”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也使用了许多反问句和排比句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何日更重游”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作者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三、导学总结通过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的背景、结构和特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该文章是王之涣在唐朝晚期创作的,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导⼊ 1、有些诗句,⼈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何⼈,却能将其熟记于⼼,并千古传诵。
下⾯,我们⼀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弃疾的名作《⽔龙吟登建康赏⼼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作者简介,知⼈论世 ⾟弃疾,南宋词⼈,字幼安,号稼轩,⼭东历城⼈。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因⽣长于⾦⼈占领区,⾃幼就决⼼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都在进⾏抗⾦御敌,统⼀中原的奋⽃。
⾃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战丧胆,⽢⼼纳贡求合。
⾝为“归正⼈”的⾟弃疾,因受到歧视⽽不被重⽤。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由朗读、听⽼师读、抽读、译读 (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的朗读往往是建⽴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下⾯就请⼤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弃疾的这⾸词,相信⼤家⼀定读懂了⼀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分析词的上⽚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
上⽚中词⼈⽤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是景⾊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 —— 江⽉、⼭景、落⽇、断鸿、游⼦ 2、师:⼀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描写⼜牵动了词⼈怎样的⼼绪呢? 教师提⽰:请⼤家抓住关键词 (学⽣讨论完成) (1)词⼈由⽔写到⼭,有⽆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是词⼈在赏⼼亭上看到的江景,⽔天⼀⾊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水龙吟 导学案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写作背景辛弃疾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
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一直没有受到朝廷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担任,不肯让他率兵北伐,实现抗敌复国的想法。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之气。
偶有登临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三、解题“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自主学习】一、正音释义(在括号里注音,横线上释义)遥岑.远目()断鸿玉簪.()螺髻.()会鲈.()鱼堪脍.()倩何人揾.()英雄泪二、整体感知根据注释,疏通全词,明确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合作探究】赏析指导:诗言志,读诗,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所含蕴的“志”。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导⼊ 1、有些诗句,⼈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何⼈,却能将其熟记于⼼,并千古传诵。
下⾯,我们⼀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弃疾的名作《⽔龙吟登建康赏⼼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作者简介,知⼈论世 ⾟弃疾,南宋词⼈,字幼安,号稼轩,⼭东历城⼈。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因⽣长于⾦⼈占领区,⾃幼就决⼼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都在进⾏抗⾦御敌,统⼀中原的奋⽃。
⾃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战丧胆,⽢⼼纳贡求合。
⾝为“归正⼈”的⾟弃疾,因受到歧视⽽不被重⽤。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由朗读、听⽼师读、抽读、译读 (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的朗读往往是建⽴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下⾯就请⼤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弃疾的这⾸词,相信⼤家⼀定读懂了⼀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分析词的上⽚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
上⽚中词⼈⽤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是景⾊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 —— 江⽉、⼭景、落⽇、断鸿、游⼦ 2、师:⼀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描写⼜牵动了词⼈怎样的⼼绪呢? 教师提⽰:请⼤家抓住关键词 (学⽣讨论完成) (1)词⼈由⽔写到⼭,有⽆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是词⼈在赏⼼亭上看到的江景,⽔天⼀⾊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打印刘丽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本词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
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具有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却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此外,他在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已经下发了关于辛弃疾的阅读材料,你看完之后对辛弃疾有什么新的了解?请说说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
他则一贯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辛弃疾在南宋四十多年,有二十几年是被免官,放废家居的。
可是只要一旦被起用,他总是要有所作为的。
他到南宋之初,曾经知滁州,此地十分荒凉贫瘠。
他到后减免赋税,号召商贾,修养生息,不过一年的工夫,滁州就整个改观了。
他又做过江西提点刑狱,安抚使,湖南安抚使,平定寇乱,武装剿匪。
辛弃疾总是奔赴在南宋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兢兢业业,为国尽瘁。
他的志意是光复国土,无论到哪里,他想的都是备战,反攻,收复失地。
来到湖南后,组织筹建了“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辛弃疾是不用则已,一旦被用,就要实践他的意志。
他是用生命谱写他的诗篇,用生活实践他的诗篇。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合作探究】.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切景语皆情语”,“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营造出苍凉空阔的意境;诗人融情入景,表现出江南游子的愁恨,怀念中原,报国无路。
)2.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吗?(“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一句。
“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阑干拍遍”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3.词的下片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①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风来,很想吃家中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弃官还乡。
②三国时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买田置产。
③引用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4.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休说——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湖应羞见——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可惜——怕岁月飞逝,年华老去,报国壮志难以实现【拓展延伸】.词的开篇就提到孙权、刘裕这两个历史人物,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3.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4.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5.本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一、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2.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苍凉空阔的意境;江南游子的愁恨:怀念中原,报国无路。
3.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
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
手握宝剑却无用武之地,恢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无人理解的愁与恨。
4、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案:上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二、课堂探究
点拨:下片抒情。
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探究:1. 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
①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风来,很想吃家中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弃官还乡。
②三国时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买田置产。
③引用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2.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休说——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湖
应羞见——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
可惜——怕岁月飞逝,年华老去,报国壮志难以实现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4.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三、讨论:大家说说苏轼和辛弃疾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出生地所处时代经历做官写作时的年龄
苏轼四川眉县北宋中期冤狱、坎坷文官,颇有政绩47岁
辛弃疾山东济南南宋初年建功立业,不得重用武官,战功卓著66岁
然后再从作品来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环境:长江、赤壁、乱石、峭壁、惊涛、故垒
多实景描写,诱发联想,景在一起长江、舞榭歌台、寻常巷陌、佛狸祠下
联想到的虚景,景是分散的
联想到的虚景多于实景
人物周瑜孙权、刘裕、宋文帝刘义隆、佛狸、廉颇
情节观景——感慨英雄——超脱旷达孙仲谋、刘裕、廉颇刘义隆、佛狸、张浚
比较讲解:
首先苏轼是南方人,而且是文人出身,所以他的性格中多的是意气风发,就算是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也只是作为文官的地位,所以苏轼的词中我们看不到像辛弃疾那样的金戈铁马之声,更多的是一种胸怀的旷达。
而辛弃疾则是北方民族,我们知道北方人一向比较凶悍。
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南方能够打败北方而统一全国的朝代,就算是明朝从南方建立政权,但是政权最终的稳定却还是在北方。
出身于军队将领,他的诗词中自然有一种军人的坚毅、果断,兵甲之声充塞于耳。
其次,从写作的年龄看:当时苏东坡正处在壮年,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自然有一种失落和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而辛
弃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则是想继续效力,更多的诗感慨当初,不愿老去的思想。
生活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写作上的不同
四、课堂练习:比
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龙吟》两首词,试简析苏、辛风格的异同。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
设置。
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