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 最新

合集下载

陈耀庭对太极桩的理解

陈耀庭对太极桩的理解

陈耀庭对太极桩的理解
陈耀庭先生,浙江杭州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我国知名材料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五十年代初跟牛春明学习杨式大架;六十年代在北京跟随吴式太极拳名家刘晚苍,学习吴式太极拳及推手;七八十年代跟汪永泉弟子高占奎、朱怀元学习汪永泉传杨式老架。

他还曾得到吴图南、杨禹廷、王培生、孙剑云、郝少如等人的指教,曾任北京汪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陈耀庭认为:站桩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养生又出功夫。

在清代太极拳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一节,说练守中土,练中定劲的重要,“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

他提出:太极桩原为练静力,必须静中寓动。

静为太极拳之体,动为太极拳之用。

站桩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和加深理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耀庭以太极基本桩式无极桩和太极桩为例,对太极桩的要领加以诠释。

他用四句话来概括太极桩练习的要领:桩功全在一抱中(开合收放,均在撑抱),莫求新奇找舒松(刻意追求,万万不可)。

内动得自有象外(动中求静,静中寓动),功成妙在无意中(有心练松,无意成刚)。

他要求站桩松随,切忌刻意追求,不可用力用劲。

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意境,懵懵憧憧,如梦如幻,让思想飞越太空。

这样来养神、养气,久而久之,自然可得内气,产生内劲,自己会感到有一种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的奇妙感受。

这时就领悟了站桩的奥秘,会有气若长虹犹贯日,欲将宇宙抱怀中的豪迈情怀。

对太极拳桩功的解释,向来五花八门,陈耀庭的诠释文化气息溢于言表。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一:站桩功的作用: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

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

现论述于下: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一)无极桩(二)浑圆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动作练法: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百会上领头顶悬眉宇舒展眼平视舌抵上腭唇微启下颌微收神内敛虚灵顶颈耳听后松肩沉肘左右抻含胸拔背脊骨直松腰沉胯收尾闾两膝微屈微外撑两脚踏实劲在中百会会阴要垂直呼吸自然气下沉心静体松上下通针对性作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正面侧面(二)浑圆桩动作练法:两脚开步,两掌向上抬起,两掌指自然打开,屈膝沉胯,两掌外旋,翻转掌心斜朝内,掌指斜相对合于胸前。

为什么站桩是一款神奇的运动!(体验)

为什么站桩是一款神奇的运动!(体验)

为什么站桩是一款神奇的运动!(体验)2022.9.15站桩运动启示站桩第一天,实操体验过程9.15,郭湘华10:00-11:00一直在找什么样的运动又可以养身,又适合那些不愿意出去运动的呢?我觉得是站桩是不错的选择,一个人讲究整体的健康,核心是经络通,血气通,才能健康,那一般人正常的情况是上虚下实,年轻的状态,可是当今社会人焦虑想法多等等,导致了把所有的能量都慢慢的聚集到上面了,上实下虚了,人就容易生病了!老师一直强调我们,让我们性命双修,身体,心灵共同成长。

修性不修命,老来一身病,修命不修性,到老一场空!今天听从内心的指引做站桩运动,于是打开君子学堂小程序,找到修身主题站桩第一节。

开始跟着老师的语音视频练习起来。

于是边看边跟着老师做起来,头顶百会穴脚踩涌泉穴。

上升下踩,瞬间感觉一个人的精气神上来了。

放松慢慢的放松,微迈出左腿,与肩同宽,放松命门夹脊。

双手自然前倾,这时脚的力量落在了膝盖上。

于是往后倾,再向前倾,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涌泉穴,全身自然的放松。

老师分享收工比练功更重要,于是听完分享暂时停了手机,开始了我的练习。

看了下时间刚刚10点!放松自然,关注呼吸,随着我自己默念着呼吸的次数,吸气,呼气。

预备工作一做完,哈欠连篇,泪水自然的流出来。

流的太多,忍不住了去擦。

老师讲我们至少做28分钟到45分钟,于是我的计划是先数个1000声,再慢慢向1800声看齐。

于是站着站着脚开始麻啦,慢慢的感受到全身有一股力量出现,慢慢的落在了我的胸部,就像一团火的一样的能量。

可是却没有往下走,于是感受能量越来越强,随着呼吸慢慢的递进,时强时弱的感受。

我不断的想办法把意念让能量往下走来的丹田的位置。

慢慢的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希望他往下走,似乎感觉到了一股小小的微流,往丹田走,不过并不强烈。

于是我继续数着呼吸声,从100~500~1000。

到1200到1600。

数到了1800 于是感觉能量似乎下来了一点,但也不完全下来,于是我觉得,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不能操之过急,慢慢的收工。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式芦文卿根据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要想将太极拳真正练好,必须从基本功和桩功开始,如欲建高楼大厦,应先将基础打好,有了浑厚刚柔的内力,在行拳推手等技法的练习上才能得心应手,真正体悟太极功夫的内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为了使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有所启发,现将流传在河北永年一带的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的三式基础桩功及练习方法加以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无极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悬顶松腰,意守丹田,周身四肢内劲加厚外,而丹田气充足。

二、马步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

两臂屈弯,双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

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身咯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两手掌稍合,为呼气,沉于丹田。

两手掌一开一合,一吸一呼,一升一沉,呼吸与动作吻合。

先天气与后天气,即上层气与下层气之沉升,中焦之气分为上下二层气,由鼻呼出,下层气渐渐沉入丹田。

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分为上下二层,呼时上层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沉入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为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到,初练者可不必过分强求,初学时,每次只需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渐渐加至半小时至1小时。

日久以后,下部稳实有力,周身四肢内劲皆增强,丹田之气充足。

三、川步站桩。

两腿平行站立,右足向前迈出半步,脚掌着地,左腿屈膝后坐,成虚步。

松腰垂臀,两足距离约一尺左右,勿过近或过远。

上身正直,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虚灵项劲,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无思无虑,全身重心寄于左腿。

太极桩功的原理介绍

太极桩功的原理介绍

太极桩功的原理介绍太极桩功的太极理法"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

它既相对,又相溶。

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

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

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

也是道的基础。

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载于《易经·系辞》中所谈"极易存有太极,就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都讲出了太极的含义:即为太极就是由无极进化而生,就是阴阳的本性。

在自然界的表象即为就是天地,白天,黑夜。

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健全这一学说,最终得出结论:"天下万物皆可以分阴分阳"。

并且用它去协助人们观测和介绍、重新认识事物及其发展。

把阴阳对立统一的方剂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

在武术技击中更注重阴、阳、虚、实、动、静的变化。

比如技击中的动,桩功中的静等无不体现了太极理法。

谈到武术技击,更要讲桩功!桩功的修炼包含静桩、动桩,两种方式,由于练功的形式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要根据自我修炼的目的而定。

太极桩功的原理武当太乙门十分注重桩功的修炼,太极桩是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的入手功夫,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桩法。

太极桩的修炼方式突出的体现了武当太乙门以武入道特色,同时也完美地体现了太极理论在内功中的具体应用。

太极桩功历史久远,据说太极桩功就是道祖老子所传,经尹真人而归返武当。

虽然此说已无法考据,但根据此桩的功能、效果也可以管窥,发明者此桩的人就是一位圣者。

而此十一位大贤通晓阴阳五行、人体经络、武功技击、金丹内炼等诸多学说。

太极桩法在练外形方面有独到之处: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

所谓三才即:1练人之天极--双臂之厚重;2练人之无极--丹田之混元;3练人之太极--双腿之轻灵。

初学太极桩

初学太极桩

太极桩对初学者的作用来源: 作者: 点击: 203 发布时间:2011-05-04 双击鼠标滚字体:[大中小]一、功法“太极桩”又称“平行步站桩”,“三圆桩”等。

是太极拳“桩功”中的基本桩法。

其姿势规格为: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腿曲蹲,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躯干自然直立,两臂肘关节微曲于胸前成抱球状,双手掌心向内,指尖相对,手指自然微曲并展开,颈部自然竖直,头要正,下颏微收 (术语称之为“头顶悬”),两眼平视前方,呼吸自然均匀。

其要领为:两膝关节要微向外撑,使两小腿垂直于地面,保持躯干的正直和身体重心的中正。

神态自然,外柔内刚。

二、“太极桩”对初学者的主要作用(1)使初学者做好学练太极拳的心理准备。

“体松心静,专心致志”,是学好太极拳和取得太极拳锻炼效果的首要心理条件。

在学练太极拳之前先练“太极桩”功,可以在克服腿部肌肉酸痛的过程中,使之做好学练太极拳需付出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

(2)使初学者尽快适应学练太极拳时腿部的“静力性用劲”方式。

学练太极拳时,双腿几乎总要处于弯曲的半蹲状态。

这种“静力性用劲”方式,对于初学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会习惯。

“太极桩”对腿部“静力性用劲”的要求程度高于太极拳的动作和套路,可以直接提高腿部“静力性用劲”的能力,缩短初学者的适应期,尽快达到练习太极拳时“平稳如山”和“迈步似猫行”的要求。

(3)使初学者尽快适应练习太极拳的“形态要求”。

练习太级拳时,上肢和躯干要求保持一定的形态(术语称之为“身型”),如“沉肩”、“坠肘”、“含胸”、“敛臀”等等。

这些上肢和躯干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无意识和不经常出现的。

要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并能在练习中保持体态,“太极桩”是很好的方法。

因为站桩时身体姿势相对静止,可以有意识地体会和保持这些特殊体态,为学练和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与动作打好基础。

学练“太极桩”的初期,应以形成正确身型为主要目的,要特别注意;一次站桩的时间不要过长,以2至3分钟为好,可多站几次。

桩功八式——精选推荐

桩功八式——精选推荐

桩功⼋式⼋卦掌的静桩功有⼋式。

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六合、七星、⼋卦。

-此⼋式桩功在练习时要背靠⼋卦圆⼼,按时⾠所在⽅位站在相应的卦位上修炼。

⼦时(23点-1点)胆经当令,在坎卦北⽅、丑寅时(1点-5点)为肝经当令、肺经当令,在⾉卦在东北⽅、卯时(5点-7点)⼤肠经当令,在震卦在东⽅、⾠、巳时(7点-11点)胃经当令、脾经当令在巽卦在东南⽅、午(11点-13点)时⼼经当令,在离卦在南⽅、未、申时(13点-17点)⼩肠经当令、膀胱经当令在坤卦在西南⽅、⾣时(17点-19点)肾经当令,在兑卦在西⽅、戌、亥时(19点-23点)⼼包经当令、三焦经当令,在乾卦在西北⽅。

⼀年有⼗⼆⽉之分,⼀天也有⼗⼆时⾠之分。

养⽣练功,不仅要符合⼀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时⾠的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体内的经⽓就像潮⽔⼀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利⽤⼈体的经络和⽣物钟来保养、调节⾃⾝,按时⾠所在⽅位定位练功,则顺天地之⽓,运体内之真⽓,才能天地⼈相合⽽合于⼤⾃然,最终所运之⽓才能纯真,⽤功进展才会迅速。

-太极桩 -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屈,全⾝松劲站⽴,双⼿合于⼩腹,左⼿按于丹⽥,右⼿按于左⼿上(⼥反),含胸拔背,双⽬微闭,⽬光内视于丹⽥处。

-要点:全⾝松劲,⾆抵上颚,下颌回收,头上顶,颈悬,脊柱中正,时间为刻左右。

此式为内功⼊门桩法,主要习练⼊静和点起⼼⽕。

-两仪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内扣成⼋字,两膝相靠成夹膝蹲式。

右臂在内左臂在外合于胸前(⼥反),成双肘弯相叠按于⼼窝处;左⼿向右,拇指靠于右肩,掌指间向右,掌⼼斜向下;右⼿⼩指靠于左腋外侧,指尖向左,掌⼼斜向上,掌直指,拇指分,⼿不着⼒。

-意想采天阳之⽓⼊右⼿⼼流于右肘处,采地阴之⽓⼊左⼿⼼流⾄左肘处,双肘之⽓向内经⼼窝处中焦⽳⼊体,下⾏⾄丹⽥;于此同时,天阳之⽓经头顶百会⽳⼊体,直下丹⽥汇中焦之⽓下⾏,地阴之⽓经双脚底循双腿上⾏,于会阴处汇合上⾏⼊丹⽥。

太极桩功详解

太极桩功详解

太极桩功详解站桩功详解(配图)-----《子真太极》一:站桩功的作用: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

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

现论述于下: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一)无极桩(二)混元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动作练法: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百会上领头顶悬眉宇舒展眼平视舌抵上腭唇微启下颌微收神内敛虚灵顶颈耳听后松肩沉肘左右抻含胸拔背脊骨直松腰沉胯收尾闾两膝微屈微外撑两脚踏实劲在中百会会阴要垂直呼吸自然气下沉心静体松上下通功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正面侧面(二)混元桩动作练法:两脚开步,两掌向上抬起,两掌指自然打开,屈膝沉胯,两掌外旋,翻转掌心斜朝内,掌指斜相对合于胸前。

太极拳桩法的练习及站桩功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桩法的练习及站桩功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桩法的练习及站桩功的基本原则简述太极拳桩法的练习“开立步桩: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两脚尖向前微外摆,两脚平踏地,意脚心虚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脚趾抓地,屈膝松胯,两膝正对脚尖,但不可超过脚尖,松胯泛臀,开裆贵圆。

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实,两臂自然环抱于胸前,四指相对,两大指自然向上,从左手中指绕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圆形。

头虚领顶劲,自然正直,眼正平视,耳听身后,牙齿嘴唇微合,舌尖轻抵上颚,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三合太极拳馆的职师傅介绍,此功的要点是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由上而下顺应地球之重力平均落于两脚脚心处。

裆有圆虚之意,两腿开立,如骑马状,前裆、后裆一开俱开,如前裆开,而后裆夹,即使叉步三尺,亦不叫开裆,开裆要注意松胯下沉,即开中有合。

要含胸,并不是胸向背后方向凹进,而是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现。

”“而太极拳的懒扎衣桩,则要求身体正对镜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右脚尖微外摆向前,右腿屈膝松胯,右膝正对右脚尖但不可过,左脚尖微内扣向前,左腿伸但不僵直,左膝与左脚尖关照,左膝不可有跪地之意。

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右腿承载约七分,左腿承载约三分。

右手成掌顺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心对镜面,手腕不高于肩不低于肘。

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后。

从右手中指起,过腕,顺臂,绕后背到左臂,左肘尖成一空间曲线。

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职士雄师傅介绍。

据介绍,此功的要点是身体中正,头中正,眼神中正。

体会身体重量落于两脚的脚心处。

体会身体各关节的放松与支撑。

体会两腿的虚与实、伸与屈。

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伸与屈。

体会身体重心的高度与步伐大小的关系。

静定功夫是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太极拳练习者必经训练出来的一种素质。

静,从字面来看,就是静止不动的意思;定在太极拳中,则是比静高一点的生命体验。

如笔者所传承的内功太极拳,从起式开始,一招一术术为内功心法的转换过程,往往伴随着“心中一静”、“十字中心一静”、“心神一定”的要求。

太极桩功讲啥

太极桩功讲啥

太极站桩讲啥朱定友太极拳的入门功夫就在无极桩功中。

它讲啥呢?我就借王宗岳大师所说的: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来谈谈我对无极桩功的感悟,主要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

一、太极桩功讲静选择好一个练功环境,对我们练习太极桩功是有所必要的,环境的好坏,可以影响我们的心境。

一般选择有树木茂密的地方,空气状况良好。

环境安静。

这样才会让我们有一颗宁静致远的心。

接下来,我站好无极桩功,为了锁住我们的心意,就采用数数法入静,调整好呼吸,吸气数一,呼气数二,接着数到一千。

练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忘记了自己的呼吸的次数,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极度的安静。

这就是太极桩功的静。

心静了太极智慧自然出来。

也符合了,太极者,无极而生。

二、太极站桩讲松我们有了心静的基础,能专心致志的练桩功,体内自然就会生出气感的变化。

这时太极的松就从大脑灵犀中出来了,随着默念: 松……身体中最敏感的部位是掌心,它会随着我们灵犀中发出的次声波,有节奏的震动,然后由这个点带动全身毛孔震动,有时还会引起丹田气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

如果你有肠胃炎的话,几分钟就好了。

让你更爱太极拳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会得到高度的放松。

这就是王宗岳大师说的,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一切变化规律皆在气场中,这就像缘分一样可遇不可求,灵犀来了就要学会把握,利用,不然就让太极智慧匆匆的从手心溜走了。

所以练习太极拳重在参悟,重在把握灵犀。

三、太极桩功讲自然我们在练习无极桩功中,所出来的太极智慧,不是你所想出来的,而是你的心静到十分自然而然生出来的,所以有一句话:宁静而致远。

这个静中出来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出来了,我们就要顺其自然好好的跟着它的感觉走,不要人为的妄加评论,乱了它的真心。

好好的呵护。

我们练习太极拳不就追求一个无中生有,有中到无,循环往复。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就像昼夜的变化,日夜的交替。

像生物体的生死轮回。

这一切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如果我们练习太极拳找到自身的太极运动规律,就会形成各自的太极拳的艺术风格。

武术基本功桩功,武术桩功练法

武术基本功桩功,武术桩功练法

武术基本功桩功,武术桩功练法古言“太极十年难上身,一年形意打死人”这取决于对桩功的认识和修为的深浅,柔劲由刚而生,刚劲由柔而化,刚而化柔才是真刚,柔中藏刚才是真柔,所以很多练内家拳的朋友,只知松柔舒适而不知张弓勒弦之紧,自然不能练就制人的功夫,只处于养身阶段。

即使每天站在桩上五个小时,也是一无所获,只会流入气功的养生阶段,麻、痒、肿,更不用说改变身体结构,连成一个整体,舒展筋骨了。

所以桩功的首要任务是校正后天不良变形的形体,恢复先天自然结构形态,以达到整体如束,再次强调一下“柔由刚生”,首先就要校正桩法的间架正确到位,易肉、易筋、易骨、洗髓等,然后才是化刚归柔,从而达到刚柔相济的高深功夫,而不是聚柔成刚的假刚假柔。

站桩训练是非常很苦的事,通常有两个重大关口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难支、大汗淋漓、两股颤抖、肩臂酸痛;二是心理障碍:心灵难以屈服,难以接受马谡,浮躁疲惫。

站桩首先遇到的是骨骼和肌肉的屏障,因为很多人太累了,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厌倦,所以你一定要有吃苦耐劳、不怕疲劳的精神,努力站着才能闯过这道屏障。

筋骨训练的要领:肌肉和骨骼的第一个位置是肩膀和脖子。

因为老百姓的发力习惯是让肩颈肌肉发力,放松肩颈是站上桩的第一步。

开始站桩的时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膀和脖子。

腿累了会发抖,但还能坚持。

毕竟腿壮,只要忍着就能支撑,而肩膀累了就酸痛,而且桩形变化,严重影响疗效。

此关如何过?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收紧再放松。

放松这些酸痛的肌肉,让肩胛骨背面的肌肉起到支撑肩膀重量的作用。

肩胛骨的力量上来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松,这样肩膀就不累了。

在“间架结构要领”中,这一步叫“落肩回胛”,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大家可以观察动物园的大狗熊,站立起来时肩膀的体态,它那个肩膀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

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

普通人的两根锁骨大致相当于时钟上的10点10分,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位置(像一个倒八字),锁骨向上翘起。

太极拳的初级桩法

太极拳的初级桩法

太极拳的初级桩法桩分为静桩和动桩,拳架就是动桩和活桩。

站桩是筑基的基础,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那个是死的东西,是死桩,没啥用,是练气功的,养生的,把站桩当木头。

当然拳盘活的人,不愿意站桩,因为有更高的追求。

初学者,还是得站一站,特别是起式前的无极式,默默站一会。

因为静止的状态下,都做不到太极的要求,动起了就能保证你身上有东西。

还有站桩是练心性,心听话了,你的肢体才会听话。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不在时间长短,在于他的心性。

来说说初级的站桩,两足并行开立,与外肩同宽,两足尖指向正前方。

两腿屈膝,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 °角左右的“半桩”。

重心放在脚心,足心含虚,于地气相接。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起、跨落下,神敛,含胸开背,沉肩坠肘,中脉竖正,立身安舒。

其身法基本要领与太极拳架全然相合。

在屈膝落跨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上提,环抱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

两手十指和掌心也要相对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

两掌心朝里而略微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

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

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

如果感觉不到沉肩,就要用意念,想象自己站在水里,肘下有块木板托着,肩井下沉就可以。

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

即:以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裆步自然正中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惫识。

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地要实。

两腋虚,则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

但腋虚胁实是结合两臂、两肘来说的。

两臂既要用意外撑,又要用意里裹,这是有意识地锻炼两臂的拥撑之劲,兼含待机棚发击敌、以及守中防护心窝、胃院、胁腋等部的职责。

在此姿势的基础上,一旦化静为动,只须以肘为轴,举手向上即可护及头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档膝。

太极拳桩功汇总

太极拳桩功汇总

太极拳桩功汇总武术行家们说:“未习武,先扎马。

”还常说:“未习拳,先打桩。

”可见练习桩功的重要性。

桩功是太极运动的重要基本功。

常练桩功,一可增强下肢力量,使重心稳固;二可使内劲饱满,提高功力。

根深才能叶茂,根基扎实,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三是利于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

桩功基础打得牢,才能为日后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可靠的根基。

太极拳基本桩功大体可分三类:一、定桩(也称静桩)(1)太极桩—站平行步,即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臂在胸前捧圆,指尖相对,约距10厘米。

目视两手之间。

要求:立身中正,头正悬顶,下颏微收,沉肩垂肘,松腰敛臀,膝脚相对。

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心静,体松。

初练时,可先站3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站,共做3组,即3分钟×3组。

以后可增至5分钟等,以腿部感到酸胀为宜。

(2)开合桩—该桩乃静中小动,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从太极桩动作开始,两手五指指尖相对,徐徐向外拉开,使两臂与胸部连成大弧形,如抱大球状,目视前方。

然后,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均落两腿之间,同时两掌向内相合,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朝前,目视两掌中间。

要求:开吸合呼,起吸落呼。

呼吸要深、长、匀、细,动作要柔和、饱满,开时似两手中指指尖系细橡皮筋向外柔缓地拉开,很好地体现“运劲如抽丝”;合时好比挤压打足气的大气球一般。

(3)升降桩—该桩亦是静中小动。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

“升”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降”时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同时下按至与腹部同高,两掌与两膝、两脚均相对。

目随手而动。

要求:呼吸为升吸降呼,上下肢配合为举臂伸腿,按掌屈膝。

一升一降为1组,动作升降要有水涨船高、水落船降的感觉,或升起时好像把一根下端踩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细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降时则似欲将漂浮水面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那般。

初练时,可先练3一5组,日久递增。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全解)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全解)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全解)导读:太极桩在这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太极桩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阳、足少阴两经作为循经行气的入手,才是太极桩外功的最终追求,太极桩在外功方面,在练太极桩功时,精神内守是练太极桩应用的必备方法,也是太极桩武道合一的具体的表现,论太极桩的养生功能,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中的入门桩——太极桩,太极桩主要的养生作用是恢复人的脏腑功能,一、太极桩与“生精”,太极桩正是本着这个原理进行锻炼的,练习太极桩时,由于太极桩起手(4)六合一体整劲:何谓整劲?既周身内、外三合融为一体,所发出的整体如一的劲力,在站桩时通过不断地运用意识的转换,使身体的横、竖、内、外的各种劲力,有机的结为一体。

在意识的引领下,由丹田到四肢,以节节的贯通,使之达到意识一动,则气达四梢;意识一动,则力达四梢,逐步地做到一发动,周身皆动,大有泰山倒、高楼倾之感。

(四)丹田培元练气。

“丹田练气”,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极桩在这方面尤有独到之处。

先动足少阳,足少阳一动,则周身内气开始活跃。

由于足少阳经后再动足少阴,足少阴一动则补先天之元阳,强化五脏,练后天的五谷之精,化为真气补充五脏。

行先天之真阳,补心中之真阴,达到坎离交媾,阴、阳互换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

之后,引周身真气归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纳、开合、鼓荡、填充。

让丹田——这气机发起之源,充分吸纳周身的元气使之更加饱满、坚实。

在整个的练功的过程中,通过丹田不断的把元精转化为元气,然后再开通经络,使丹田的元气通过经络的运化到体内的各个脏腑,充实于五脏。

逐步的达到精旺、气满、神全。

丹田的混元罡气饱满,为周天循经行气做好必要的准备。

(五)周天行气循经。

武当太乙门的功法均以练精化气为修炼宗旨,以练就丹田混元气为入手,继而运气行走经络,让丹田混元气按内功的不同需要,而行走不同的经络,以达到不同功夫的要求,这就是所说的:“循经行气”。

太极桩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阳、足少阴两经作为循经行气的入手,继而行气于督、任二脉,以达小周天地目的,此乃武功、丹功所必需达到的。

太极站桩的细致讲解

太极站桩的细致讲解

太极站桩的细致讲解
太极站桩是太极拳中的一项基础练功方法,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站桩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稳定性和柔韧性,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呼吸调节能力。

以下是太极站桩的详细讲解:
1. 姿势
站桩时,双脚要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脚尖朝前。

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张开,手掌朝向身体两侧。

背部挺直,下巴收紧,目光注视前方。

2. 呼吸
站桩时,呼吸要自然流畅,切勿强迫。

可以尝试深呼吸,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并且注意吸气和呼气的时间要相等。

3. 内观
站桩时,要放松身体,内观自己的身体感受,感受气流在身体中的流动。

可以想象气从脚底进入体内,然后沿着身体循环流动,最后由头顶呼出。

4. 时间
初学者可以先练习10分钟左右,逐渐增加时间。

站桩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次练习不超过30分钟。

5. 注意事项
站桩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切勿站得过于用力,身体要放松;
- 注意呼吸,不要强迫;
- 眼睛注视前方,不要转动;
- 初学者可以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站桩时间。

总之,太极站桩是太极拳的重要练习方法,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平衡感和呼吸调节能力。

初学者可以通过细致地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技巧,收获健康和快乐。

太极桩功浅谈

太极桩功浅谈

太极桩功浅谈
王泽力
【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
【年(卷),期】2023()1
【摘要】站桩,是各大传统武术“练功”的部分,“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性。

基本上所有的武术门派,都将站桩作为基本的必修课。

笔者在跟随师父十多年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师父也传授了笔者太极混元桩的练习方法和要领,并在练习过程中获益匪浅。

笔者在练习的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其他武术派别的站桩方法,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些微调整,下面做逐一阐述。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王泽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太极拳桩功训练对老年人抗摔倒能力的影响
2.传统太极拳桩功对人体的作用
3.家传陈氏太极拳传统架桩功秘诀
4.太极拳桩功结合深呼吸对大学生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5.太极桩功,助我青春满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最新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转贴 =============================发布时间:2009-03-28 13:07火候难言靠体悟“意贵专”,还有一个用意的刚柔强弱问题要注意。

意的刚柔就是阴阳变化.两个不同方向的变化就是阴阳,比如点和面的散和聚等,其中就有阴阳。

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在站桩的时候体会圈的动作走不同方向,产生不同方向的旋转。

产生不同的变化的时候,产生相和,阴阳相济的变化。

也就是速度一样的时候.是很舒服的.这就是相和。

它是动的,是动的混和,在站桩功中要找到这个要点。

比如,肩圈的变化,前面断开,这样走,就是前合后开.后开的话就是前合.还有里外、上下的开合相寓。

比如,现在这个动作是顺时针方向转,你还要找出逆时针的那个圈;再比如,你将圈放大以后,从前面断开.从中间打出来,在站桩时这些劲都要找.这就需要心静下来才能找得到。

所以又要继续按拳架的要求去练,另一方面要调整身体,找到松、找到柔的同时意要专,将内劲的气势打出来,要防止由于出现一部分身体硬了.这下子内劲也找不到了.等到你要想调这边的时候,那边又找不到了.等到你回过来调身体松紧的时候,拳架走到哪里又忘记了。

站桩时意的刚柔强弱.在“意贵专”的基础上,功力到了一定阶段如何加强用意的问题,用道家的说法就是加火的问题。

道家修炼中从来就有“药物易知,火候难准”,又有“圣人传药不传火”的说法。

这里的药物.就是我们的内气。

火候问题很复杂,因为与内功的强弱程度有很大的关联。

很多人练功时为什么会出偏差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内气强弱程度如何。

到了该加火的时候.也就是加强用意阶段.内气一定要充足,否则就会出现炒干锅的情况。

太极修炼重实证儒家、释家、道家的修炼过程都讲究“行、住、坐。

卧”中练功。

行,就是平时的行走、行动中怎么来练功。

行.就是所有的做事状态,包括你的身行、心行都一样.这些行的状态下都要保持练功状态。

住,停下来了,任何一个姿势定住了,好像太极拳的定式一一白鹤亮翅等。

站桩也是属于住。

坐,指各种各样的坐姿。

卧,躺下来,其中也有姿势的学问。

有人说最好教我们卧功,那是你现在想偷懒,睡大觉,其实功没有到那里,讲也没有用。

因为你一躺下来处于放松状态就想睡觉,但卧功不是睡着的,一定在练功的状态下。

失眠分真失眠及假失眠。

如果是练功状态下的失眠,是假失眠,如果是工作压力大了,那是真失眠。

神经衰弱是另外一回事。

有人问晚上睡觉之前练功会不会睡不着?这要看自己能不能调配好精气神,但是作为搞专业的人.那就没有这个问题。

因为他哪怕是一夜打坐练功,第二天还是精神奕奕。

躺在床上也是练功。

精气神比较充沛。

我们平时要睡八个小时,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在睡觉.但是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如果功到了,他一天只须睡两三个小时,他就比别人每天多活了几个小时。

只要躺下来.脑子里想到安静,就可以了。

对练太极拳的人来说,“行、住、坐、卧”四大功还不够.还要特别加一个“用”字功,而且是最重要的。

一切都要靠实际的验证运用来证明。

运用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强调,练太极拳不光是只知道一个锻炼方法.还要实践,在不同的姿势、身体不同体位的状态下,应用我们所学的方法,甚至是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来检验我们所学的方法对不对。

练太极拳光讲是不行的,讲再多也没有用。

香港人有句话很传神:“讲是天下无敌,做是有心无力。

”我们练拳,练的是身心,不要只练嘴上功夫。

就像我们讲的虚静的状态一样,其中有很多幻觉,产生很多虚幻的现象,一会儿你可能以为自己成仙了.一会儿又见到菩萨了.如果没有经过真正的锻炼,就经不住这些虚幻现象的诱惑。

外面很多人会走火入魔,也就是患上精神分裂症,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分辨这些虚幻的现象。

所谓走火,就是意念用得不对,方法不对,入魔就是执着于幻象.失去自我控制力。

而在我们这里练功,每一个步骤都要验证.这就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夫上身,什么是虚幻的假象。

大家练入静还不到十五分钟.有的人脚下动了.有的人站得很高,不能低下去.有的人曾经练过站桩,好一点。

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功力不够,内气不够,桩功不是我们现阶段主要的练习方法。

但是我今天讲了入静的层次,你们现在站二十分钟没问题,就是只往一个松字上去想,松下去了.再松一点,再松一点.身体正,保持这个静的状态.一直松下去.静的程度就会加深。

一般我们练入静的时候.最初会有一种压、压、压的感觉.也就是身体的重量一直压到腿上,堵在那里。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上有很多观念妨碍练功.总以为身体再也松不下去了,体重就压在双脚上,所以脚下会紧。

怎么办7习以为常的观念造成我们自己给自己很多借13,比如我的身体重量啊、我的关节肌肉紧啊。

其实不用管这些,继续想松.我们就能再松一点,再松多一点。

一开始要体会“我就是没站在地板上,而是站在漂在水上的一块木板上,多用一点力它就掉下去了,不用意又会沉下去,所以我要把它提起来”,站在地上.慢慢找.找到这个感觉,这个位置是你最舒服的姿势。

我们站桩时.有时会感觉到怎么我的手找不着了,但一摸又找着了。

这样还是假象。

真的虚.是要能藏劲于内.要虚而能受。

或者反过来说,要能做到真虚不受力。

要在运用中让人抓住时,说没有手马上就没有了。

人家抓住你的手,要-下子没了。

其实桩功就是静中求动,这是知己的功夫。

以静制动,是在制住自己心的知己的基础上才能够制人。

好像我现在完全没有任何外部动作.我自己的手没有了,但白鹤亮翅的内劲已经到位了。

至于我们现在站桩为什么采用混元桩7这是因为这个桩功在我们这个阶段能够适应我们的功力,有助于我们功力的提高。

此桩被人形容为“混元深藏,静嘘动吸,云卧天行,其妙无穷”。

又说此桩“足履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心旷神恰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

其实,我们的功力再提高以后.不用混元桩也可以,太极拳到后来最难练的,就是起式和收式。

起式是无极状态.太极者,无极而生,一动就要有阴阳变化.不动的无极桩是最难的。

而我们现在之所以要用混元桩.就是因为有一系列的要领,如虚领顶劲、竖项、沉肩坠肘、松腰胯等.用这个姿势容易体会让气机调动起来。

有的人问.不站桩,打坐可不可以7现在我们往那里一坐能调动气机吗7调动不起来。

所以,这时用这个姿势就是对太极拳基本要求的体会。

前面我对初练站桩的人讲解了一些关于静的不同层次的体会。

太极拳的桩是练意、练气、练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增强内气和内劲,加强腰腿功夫。

站桩.不要光注意身上的感觉.重要的是要将神意气放出去.人站在这里.而意要到十六层楼下面去练拳。

有心练法求无心古人讲气,是这样写的“炁”,是无字下面四点,四点就是火,在道家的内功修炼中,火就是心.现在我们是以火代表有心的练法求无心。

练到后来就无心了。

有的同学站桩时.开始感觉到身体会发热?这是站桩的煖法,是正常的体会。

这里讲-下,佛学禅修时的煖、顶、忍、世第-法等四加行,是值得我们站桩入静时参考的。

所谓媛法.在禅修时是指柔,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媛起到气血畅通的作用:但还没有到打通气脉的时候,这时候的媛是改变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状况,还不到通透的阶段。

所谓顶法,境界就比较高了,要能够做到静中气势很大,也就是能顶天立地.或者说能吞天吐地,如庄子所说“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练太极拳要练到无内无外.无上无下,无前无后。

这个劲在哪里?既在里,也在外,所以叫内外合一。

那个时候才可以明白什么是六合。

六合有各种讲法,但在站桩时能体会到天地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全部都合而为_.这才是太极拳。

如果我们现在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花点时间去搞好,还能搞好其他事吗?所谓忍法.在禅修时是指妄想截断,脱离世间,超然独立。

忍是指感到难受还要忍,忍不了也要忍之意。

功没到。

身上会感到酸、疼、麻、胀这个过程才真正是气机启动的时候.但我们平常往往_到这样环节时.就感觉不行了、受不了啦,就不敢忍.就不敢顶。

现在不疼也不麻,就要加强深度.坚持下去.不会晕倒,睁开眼睛练是对的。

但是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完全不受干扰.截断烦恼.什么都没看见。

视觉器官是人身当中最敏感的部位.是最容易让我们心猿意马的器官。

随便_只苍蝇飞过,也可能吸引。

你的注意力.无形中就会干扰。

站桩的时候要明白,心不能跟着跑,我们一开始要求眼睛微闭,就是要切断外界对视觉的千扰?同时切断对你心的干扰,以免牵动你的心猿。

在站桩时,意是集中来练,形跟意要分开,形让他自己走.自然而然地不想它也保留在那里。

再深入下去是世第一法.这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境界?是道家所说的真人境界。

我们现在还很难体会。

我们现在的站桩功,其实才是刚开始,感觉身体发热?还是比较初级的感觉,以后还会有很多变化,以后会每个细胞、毛孔都会发疼发热..所.以这里面内劲动起来后.才能产生不同的感觉,所有这些地方我都会疼..过,有时是局部.有时是全身都疼,但是疼的时候你知道,。

要掌握练功恰到好处。

一般疼的时间顶多两天,第三天全好了。

再练功感觉不大一样,那就对了。

练习太极拳.身内换劲的体会很重要,很多人练太极拳,绝大数练不出来.一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练功方法,二是即使知道正确的练功方法,却不能明白换劲阶段的各种反应,不能把握换劲阶段的关键。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然非用力之处.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就是说,太极拳的许多重要阶段,都需要我们通过下大功夫去修炼.才能悟,才能体会到。

:拳打千遍,其理自现”,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千遍拳算什么,每天打三十遍年就是一千多遍。

所以我希望站桩人静,从四十分钟开始每天增加一分钟,有时间的话就多站。

能站多久站多久,这样,才能体会许多练法究竟是真是假。

而且,讲悟的话,往往就是多打一遍半遍拳.多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事。

这话怎么讲呢7比如,你平时每天练拳盘架一小时,前面的五十五分钟.你可能都没有新的体会,但有一天你决定加练三十分{中.就在这后三十五分钟内,你突然有了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或者练一种心法,一直难掌握要领,但就是因为加练这三十分钟,要领-下子就打到了,身上的一种新内劲也就形成了。

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到质变,太极拳讲积柔成刚,是要慢慢去积累的。

我自己站桩平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腿,身体都找不到了,但那些都学是粗浅的功夫.还是假象。

所以我们练功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实际操作。

一拿,就要让别人飘起来。

外面人看起来觉得很玄,我们的感觉是,实际上一点不玄;主要是要有正确的方法。

我们练功有时候容易被所讲东西的框框给框住了。

要打破这些框框,但是你不用这些方法又练不出来。

太极拳讲“十年不出门”.难就难在换劲。

我们现在的练法比较快.这里的奥妙是难以言喻的,所谓妙不可言就是如此,只有练进去才能体会到。

才会明白:不练进去听来觉得是天方夜谭.给朋友讲、同道讲,人家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