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式抒情小说特征
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fc072adb14e852458fb578e.png)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张晴 中国传媒大学摘 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更多的是感伤抒情情调。
五四时期是郁达夫开始创作小说的时期,从第一部作品《银灰色的死》到后面的作品《沉沦》,这些都蕴含着浓浓的感伤。
他的小说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忧郁,有的借助某一情景来表达一个现代新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时代背景的压力之下郁达夫的内心极度渴望美、追求爱,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揭示社会的黑暗。
其作品中所报告的浓郁情感也正是其小说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感伤;抒情;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68-02郁达夫的作品代表着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其作品拥有很鲜明的特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因此属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小说流派,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
郁达夫的小说通常以短篇为主,它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并深入描写了处于那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心理活动,拥有很明显的叛逆思想,郁达夫的文风比较凄惨,很容易打动读者,因此对当时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1.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因素1.1.1“零余者”形象“零余者”的含义为一种“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边缘人群体,郁达夫作品之中所描绘的“零余者”很多都有着自己的影子,这些人在不同情景中表示不同的身份,成为了一类风格相似的形象。
比如:“他”“伊人”“Y君”等这些代名词。
这些人的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黑暗社会中的失败者,也是在贫困边缘极度挣扎的文化人,他们比较多愁善感,比较苦闷忧郁,互相之间能够同病相怜。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他们的思想有所觉醒,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他们同样也找不到方向,因此他们更加悲伤更加苦恼。
作品多以这类人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这些故事的格调一定是比较悲惨的,这种类型的情绪一定是比较感伤的。
浅谈郁达夫小说的沉郁抒情风格
![浅谈郁达夫小说的沉郁抒情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4524e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6.png)
2021年第2期(总第145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r'.'J.«:Apr.2021No.2(Serial No.145)浅谈郁达夫小说的沉郁抒情风格何辉兰(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525200)摘要:纵观郁达夫小说所创造的人物形象都遵循对于人道主义的追求,通过分析其小说作品的创作理念、形象塑造以及文体风格可以发现都呈现出沉郁苍凉的特色。
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个人的经历,同时也夹杂着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郁达夫小说沉郁风格的探究分析,从创作理念,形象塑造以及文体特点三方面着手,希望能够加深对于郁达夫小说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郁达夫;沉郁;创作理念;形象塑造;文体风格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21)02-0119-03郁达夫本人在提及沉郁感伤作品的内涵时,指出“殉情主义的作品,总带有沉郁的悲哀……尤其是国破家亡,陷于绝境的时候……”这也解释了郁达夫小说为什么大多具有沉郁色彩的问题,因为作 者身处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其创造的作品在整体情调上自然以沉郁感伤为主。
郁达夫相信感伤主义是文学的重要催化剂,其所创作的小说通常是对现实生活悲惨的正面揭示,通过毁坏美好事物以及美好情感的方式来展现悲惨,例如《薄奠》《微雪的早晨》等。
一、从创作理念看郁达夫的沉郁风格郁达夫的小说对于情绪的表现十分看重,而其中又以沉郁苍凉最为凸显。
之所以如此,源于郁达夫的个人经历。
前往日本留学期间,其创作风格深受克罗齐“艺术独立”“表现是自然流露”主张的影响,十分重视文学中对于主观因素的表现,将其定义为最根本的内容,这在他的自叙传中一览无遗。
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所代表的是郁达夫人生中某个阶段性格、气质、情绪的集合体,并非作者写作时的真实人生经历。
郁达夫的大多数小说中所呈现出的主体情绪,都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对其影响较大的当属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春潮》等文学作品,这种哀怨凄凉的特质在其所创作的浪漫抒情小说中尤为明显,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郁达夫的小说被视为颓废代表者的原因所在。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6dd6eff7375a417876f8fbb.png)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摘要】本文将对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进行探讨。
作者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强化夸大了自我;取材惊人,描写大胆,将性苦闷和生苦闷作为载体,强调自我,暴露自我,深刻剖析人物内心,表现一种自戕自残式的病态美。
他的小说以浪漫的主观抒情形式为主要文体特征,让作家的思想感情同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成了一体,以忧郁哀婉的笔调、典型的抒情方式以及鲜明的现代色彩,使自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同时,他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俄国现实主义批判文学的影响,吸收了20世纪初风行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手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此呈现自己及至身边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自叙传特色苦闷抒情在中国的文坛上,郁达夫无疑是个另类。
他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在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他以自我暴露的笔触,很好印证了“文艺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读郁达夫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小说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联系,一脉相承。
翻开他的文集,就好像在阅读他的人生,仿佛他已跃入文中,向我们讲述他那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
郁达夫“作为小说家而与鲁迅比肩并称”,[1] 鲁迅“如深隐在幕后,满身铜盔铁甲的武士”,而郁达夫“则是裸露台上,任人欣赏的疯人”,“不惜捐身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暴露自我也同样是大勇之人。
”[2]郁达夫崇尚天才,尊重自我,“是一个哀哀而泣,幽幽而说的‘零余者’”![3]真诚的表白,超越自我的历程郁达夫开创了以记录个人生活为背景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之先河。
通过他真诚的表白,小说体现出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呈现了强化或夸大的自我特色。
郁达夫曾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所以我说,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
……所以我对于创作,抱的是这样一种态度,起初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大约也是不会变的。
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创作风格
![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创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9ce807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f.png)
郁达夫早期⼩说的创作风格郁达夫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是⼀位很有特⾊的作家,他那⾃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彩的作品,⾄尽仍不断引起⼈们的兴趣;他坎坷不平的⼀⽣以及最后的不幸结局,更经常引起⼈们的嗟叹与悼惜。
郁达夫早期的⼩说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强烈地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他以强烈的主观⾊彩,感伤的抒情性和清丽、⾃然的⽂笔使⾃⼰截然区别于其他的现代作家,形成了“五四”以来新⽂学中独具⼀格的⼩说流派。
郁达夫的⼩说充满了浪漫主义⾊彩,其抒情性与⾃传性⼀同构成了郁达夫早期⼩说风格的核⼼。
其代表作《沉沦》集是我国新⽂学史上的第⼀部⼩说集,其中的作品也充分体现了郁达夫初期⽂学创作的特点。
郁达夫认为,“⽂学作品都是作家的‘⾃叙传’”。
“艺术既是⼈⽣内部深藏着的艺术冲动,即创造欲的产物。
那么,当然把这内部的要求表现得最完全最真切的时候价值最⾼。
”“我只好⾚裸裸地把我的⼼境写出来。
”“只求世⼈能够了解我内⼼的苦闷就对了。
”郁达夫的⼩说,如实、⽣动、形象地记叙了其复杂的思想认识和坎坷的⽣活经历,具有鲜明的“⾃叙传”的⾊彩。
⽆论是⽤第⼀⼈称写的“我”,还是⽤第三⼈称写的于质夫、王介成,甚⾄还有⽤历史⼩说形式写的黄仲则,可以说基本上是作者的化⾝和投影。
他们的⽣活命运,⼤都取⾃作者的经历、遭遇,他们的秉性、⽓质,⼤都和作者很相似。
综观郁达夫的全部⼩说,以作者⾃⾝为模特⽽塑造出来的⼈物在作品中所处的地位,⼤致可分为以下⼏种类型:⼀、“我”或“于质夫”⼀类的⼈物在作品中占中⼼地位,作品的情节就是“我”的思想⾏为的发展,随着“我”的情绪⽽浮动,“我”的⼼灵与⾁体的冲突是⼩说的基本⽭盾和发展线索。
陪衬⼈物随着“我”的内⼼体验⽽时隐时现,其作⽤甚为微⼩。
其作品《沉沦》、《银灰⾊的死》、《风铃》、《怀乡病者》、《青烟》都属于这⼀类。
其中,《沉沦》可以说是其代表,⼩说⼏乎完全是主⼈公“我”的卢梭式的⾃⽩。
他见周围的景⾊⽽伤怀,读外国诗作⽽难遣愁闲,听到男⼥偷情⽽精神失常,被妓⼥怠慢⽽悲愤难抑,最后⾯临⼤海,向祖国绝望的呼喊⽽⽣⾃杀之冲动,这都是作者思想情绪的真实写照,其中穿插的⼀段“我”的少年时代的家庭⽣活,也和作者⾃传的记叙完全吻合。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be713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1.png)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其代表作《沉沦》如何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谈谈你对郁达夫小说的看法。
(与孙犁的抒情作比较)
在现代文学史上大部分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强调客观反映生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很少,注意抒情的,一个是郁达夫,一个是孙犁。
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
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
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
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一种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点也不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的。
与郁达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孙犁,他讲究一种有分寸的、有节制的,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抒情。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抒
情诗”。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581875235a8102d276a22f8b.png)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1、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消弥了作者、叙事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叙事距离”,变成了高度统一的东西。
在郁达夫40多篇小说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大量的激愤、诅咒、痛恨、自怜自叹等情绪,常常借助日记或是人物大段的独白来表现。
在《沉沦》中,主人公发出心灵的呐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郁达夫以沉重的心情,通过“我”的自白,剖析了悲剧的原因,他酷爱自由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
《沉沦》就是以切肤之痛喊出了青年的苦闷,并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把这沉重的苦闷与民族的灾难联系起来。
无可否认,这是使这篇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
另外,《迟桂花》中以迟开的桂花香气烘托人物迟暮的心情。
郁达夫不少作品都创造出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有的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甚至像是一首抒情诗,而这种描写又绝妙地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2、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有人对郁作中体现的感伤,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颓废”联系在一起,而实际却不尽然。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9856b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c.png)
郁达夫的小说对现 代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被誉 为“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
对当代读者的启示与思考
情感表达:通过 细腻的情感描写, 引发读者共鸣
人物塑造:通过 独特的人物塑造, 展现人性的复杂 性
社会背景:通过 描绘社会背景, 反映社会现实
文化传承:通过 展现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感谢观看
感伤的叙事风格
采用第一人称叙 述,增强真实感
运用细腻的心理 描写,展现人物 内心世界
运用象征和隐喻 ,增强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
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人物内心的 矛盾和冲突
独特的语言艺术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内心世界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刻画人物内心情感 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社会背景:反映社会变革时期, 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感表达:通过人物内心独白, 表达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手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 法,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 染力
04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 价值
THEME TEMPLATE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 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和矛盾
对社会现实的忧愤深广
郁达夫的小说中 充满了对社会现 实的不满和批判
他通过描写人物 的痛苦和挣扎, 表达了对社会现 实的忧愤深广
他的小说中充满 了对现实社会的 不满和批判,以 及对未来的担忧 和期待
他的小说中充满 了对社会现实的 批判和对未来的 期待,以及对人 性的深刻理解和 反思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与感慨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6cff8bcc22bcd126ff0c8f.png)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李海龙2010241031410级汉语言文学3班我们都知道,郁达夫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以自我抒情小说为主,代表了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在1921年10月于创作社成立后出版的小说《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也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大胆的抒发了“性的苦闷”,抒写出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正当满足的苦痛,借此抨击了封建的陈腐的道德对人性合理发展的压抑。
本篇小说采用自叙传的形式,作者在此着重抒发自己的情感,整篇小说充满着感伤的抒情格调,开掘了人的灵魂深层的感情。
那么郁达夫的抒情小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影响和意义又何在呢?我们且先来看看他的抒情小说的特点,总结如下:一、采用自叙传的写法,大胆的进行自我暴露,思想真诚,言语坦承,内容透明。
如在《沉沦》中,作者毫不掩饰的书写着人的性欲,情欲,用酣畅的笔调表现出人的本能,用这样的方式追求人的性欲的解放,用感伤的语言抨击封建道德的伪善性,将人的自然本能和心理透明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文章结构不以情节变化为线索,而以情感变化为依托。
郁达夫大部分小说为抒情小说,这就决定了其小说的结构依据人的情感变化来安排,通过情感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凄凉和人的悲哀。
郁达夫在《沉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具体,但却通过抒情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将内心的所悟所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三、语言的感情色彩浓烈。
郁达夫在小说的写作中使用大量的感叹词放纵感情的流淌,在语言上不讲究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只要能抒发情感,任何语言都是其小说创作所必需的,如《沉沦》最后主人公自杀前的话语“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哪里受苦呢!”集中体现了郁达夫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
那么在了解了其小说在写作上的特点后,我们接下来就来探讨一下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我们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推动了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新艺术观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429ce904a1b0717fd5ddc3.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1、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丽清新文笔2、简述沉沦对色情描写:①不是单纯的肉欲挑逗,而是寄托在艺术中探索和讨论人的情欲价值的一种尝试。
青年人对异性的敏感,性爱的渴求,情欲的冲动,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会有人否认的生理现象。
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无论是《沉沦》中的“他”,《茫茫夜》中的于质夫,《过去》中的李白时等等,他们之所以强烈的感到灵与肉冲突的苦闷,之所以在自我谴责的心理下,去寻找短暂的刺激和麻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些正直而又软弱的青年,对社会感到极端的失望,在反抗中感到寂寞和动摇。
于是,本来是正义的不满,最后采用并不高尚的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郁达夫肯定人的情欲,也是五四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郁达夫的色情描写,又是对传统道德的暴风雨般的搏击,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自觉的挑战。
所以,郭沫若说“郁达夫的《沉沦》使一切正人君子感到作假的艰难。
”但应该说郁达夫的这种挑战,④其美学效果是相当复杂的。
郁达夫小说中,除掉那些格调不高的甚至带有肉麻的色情描写以外,又表现了郁达夫对人的情欲的拷问。
比如《沉沦》中的“他”,在公园中偷听男女苟合的荒诞的描写,以及后期作品中情欲的净化,都显示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应该说,郁达夫小说中的色情描写,是瑕瑜互见的。
3、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呐喊》《彷徨》4、简述狂人的人物形象:《狂人日记》成功地塑造出了丰富复杂、蕴籍深厚的狂人艺术形象。
狂人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丰富的现实性意义,不仅在于这确实是一个写得真实传神的迫害妄想症患者,他之所以成为狂人,就是因为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暴露,而且在于照片集中描写了狂人在精神刺激造成的“强迫观念”的支配下,所发出的“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问,“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警告,以及“救救孩子”的呼喊,这呼喊以狂人病态思维为特征,表达了时代的反思与叛逆之声。
郁达夫小说抒情特征[论文]
![郁达夫小说抒情特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bc9ed75022aaea998f0f12.png)
浅析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摘要: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自其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开始,到《沉沦》、《南迁》,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一个弱国子民和现代青年忧国伤己的悲哀,在重重压抑之中对爱的渴求,对美的渴望。
关键词:散文化;象征性;自然抒情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0-01一、散文化特色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看强烈的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1、在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情绪这是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情绪的描写,相当细致。
郁达夫非常善于刻画人物,不只以表情、动作、对话、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摹,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传达人物的神情气韵,更着重人物心理的描写,把蕴藏在内心世界的冲突、动荡、不安、生动地展示出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因此,郁达夫更善于通过细腻微妙的感情线索,从而将笔触,深入人物内在的心理层次,更多地采用了“自白”的艺术表现手法。
郁达夫小说的心理描写,与一般小说的心理描写有不同之处,突出物的自我感受与内心矛盾。
由于他笔下的人物身心逆境,不特别敏感,因而自我感受分别强烈,内心矛盾分别尖锐,这集中表现为理想与愿望破灭以后,那种感伤情绪无法解脱,悲愤之极,只能以死作了结。
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他的作品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都是直接抒发和表现这个主人公的情绪感受。
他的小说不像其他作家那样强调典型性格的刻画,而是直抒胸臆和心理活动的充分展示,内心独白,精神幻觉,大段写景交替使用,产生了鲜明的个性化的抒情形象。
他的小说不是以形象的刻画思想内涵诉诸于人物性格,而是以忠实于作者自我的抒情表现自己的孤愤和忧郁的情感,从而,表现出一个纯净的懦弱的而又渴望自由的现代贫寒知识青年的鲜明形象。
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特征
![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eb3c1fa2161479171128e7.png)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一、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从初期的《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不论是作品中"他"、"伊人"还是"我"、"老郁"或是"李白时",甚至古代的"黄仲则",没有一个没有作家本人的身影或精神气质。
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已的情怀,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作者深信透过"自我"心灵的观照,也能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而只有一个人的感情体验,又最真切、最可靠。
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二、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亦即是自我的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术地呈献在读者面前。
郁达夫的小说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而这些郁达夫主要是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以及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来达到。
《沉沦》、《南迁》中"他"、"伊人"的纤敏自卑,《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我"与于质夫的自伤沦落等,"有病的呻吟"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
(举出其中一例即可)三、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51db42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9.png)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自叙传小说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TX心理。
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它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抒胸臆,表现个人情绪和心理变化郁达夫《沉沦》里通过人物的日记披露内心的痛苦和企求。
自叙传小说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而是努力写出自己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的变化,用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于事件的叙述中做坦率的自我解剖,甚至是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去直接拨动读者的心弦。
(2)塑造“零余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郁达夫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里,现代工厂的女工以及已沦为都市流浪汉的“我”都是此类形象的代表。
在自叙传小说中,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零余者”的形象,他们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往往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3)感伤美、病T美的艺术表现小说《沉沦》的主人公本来是个“心思太活”的人,因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专制弊风,被学校开除,又为社会所不容,结果酿成“忧郁症”。
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T的心理言行,从中揭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G潮过去之后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
(4)注重人的情Y表达在《沉沦》中,主人公因自身情欲不满足表现出了生理和心理的畸形。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受西方人道主义特别是卢梭的“返归自然”,及日本“私小说”的思想影响,注意人的情Y在表达人的内在世界的重要性,试图用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Y问题。
(5)富于情绪的感染力《迟桂花》全篇抒写女主人公天真健全的美的人格,纯洁无邪的美的感情,与清新自由的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和谐的诗的意境,不仅完满地传达了“人性返归自然”、心灵净化的主旨,而且完成了从感伤美向宁静美的转化。
郁达夫的抒情特质
![郁达夫的抒情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3fea3ed976eeaeaad1f33027.png)
是从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思想活动出发, 通过具体心理活动描 写来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正是由于作者的多灾多难, 历经坎 坷, 从而打破常规, 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性。
正如王任叔所说, 他是一个“ 容易披肝沥胆的真情男子” 。 三、 感伤主义的抒情
的抒情, 尽管郁达夫小说中有虚构, 但显然更把他作为自己 生活的记录。我们读完《 沉沦》《 、南迁》 直至《 东梓关》《 、迟桂 花》 那个熟悉的主人公— 不管他叫于质夫、 。 文朴或黄仲则, 他们的思想感情,不正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的脉络有
这里我们看到郁达夫强调的抒情的自我真实性是发自肺腑的一种内心感受同时也可以看出郁达夫天真孤独的性格对他创作的制约唯其天真就渴望绝对的真实丝毫容不得作假唯其孤独就需要更深入地去认识自我
郁
达
夫
的
抒
情
特பைடு நூலகம்
质
李广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 要: 具有诗人 气质的郁达夫, 其小说的体裁也 突破 了传统的规范, 显示散文化的趋向:情节淡化 , 人物随意搁里。 因此, 他的小说抒情特质也就与众不同, 本文就是从以下几方 面对其小说的抒情特质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郁达夫小说的更
沦》 为例 , 小说主人公因性本能冲动的强烈使他“ 在被窝里犯 的罪恶” 增多, 犯了罪以后, 他“ 每深有痛悔” 对着自家起誓说 。 不再犯了, 然而一到紧迫地步的时候, 又把誓言抛到脑后。就 这样 , 他的恐惧 日益加剧 , 竟使他一 日也不得安闲, 他常想入 非非, 平时所见的女性“ 都赤裸裸地来引诱他。 可是见到路遇 ” 的两个女学生, 又害羞得连招呼也不敢打, 过后先是骂 自己的 卑怯怕羞, 继而又想起那两个女学生的眼波来, 转而又以为与 自己不相干, 火热的颊上滚下了冰冷的眼泪。 他对旅店主人的 女儿, 心里虽然“ 非常爱她” 。可是不敢有起码的表露, 见了她 “ 总不能开口”“ ,装出一种无不可犯的样子来”以至于她进他 , 房里来时, 他每次不得不跑出房外去。可是在她洗澡时, 他又 偷偷地窥视, 偷看后又“ 怕得非常, 羞得非常” 怀着犯罪感, 。 悄 悄地逃离了旅店。从这些心理活动中,虽然作品中的主人公 “ 不能简单地与郁达夫本人划上等号, 我” 但由于郁达夫作品 的自 传性质,人们透过他笔下的主人公是不难看见郁达夫的 影子。因此作品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也正是作家本人 自我情感 的宣泄,性爱的苦闷不是作者本人生命权利被扭曲而显示出 反封建禁欲主义的情感体现吗? 这种抒情方式角度的选择与借景抒情的方式不同, 作者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2707259f121dd36a22d823e.png)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杨 海 英内容摘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主人公身世与思想情感的坦露、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
忧郁、苦闷、自卑、颓丧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通病。
他们希望祖国强大,珍视民族尊严,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纯真爱情的强烈追求,却又对祖国的前途感到迷茫,陷在伤感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作者将现实人生贯穿在浪漫的氛围中,塑造了一系列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的零余者的形象。
其小说内容是主人公复杂心理的直白表现,内容随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结构上有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小说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主人公的忧郁、苦闷、自悲、颓丧是那个时期存在于知识关键词 感伤 病态 忧郁 浪漫 现实 抒情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今仍不断引起人民的兴趣。
尤其是1921年《沉沦》的问世,在当时雾气沉沉的中国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波澜,评论界对之毁誉参半。
人们在承认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的同时,又随即指出,他的影响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本文从文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郁达夫《沉沦》等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进行一下剖析。
一、 “零余者”的自白 银灰色的感伤郁达夫的作品具有自叙传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郁达夫先生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曾坦诚地说道:“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1] 夏志清博士也在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称《沉沦》是郁达夫“露骨的自传小说。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部开先河自叙传式的小说的作品《沉沦》的主人公的悲苦身世与作者是十分相似的。
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是作者灵魂奥秘的自白。
他常以自己的经历、遭遇、感受乃至身边琐事作为他小说的素材。
单调地执着于自我,构成了郁达夫小说题材的显著特色。
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的特征
![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7dc9a06453610661fd9f422.png)
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的特征作者:张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3期摘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重要的抒情作家,其抒情性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本文从多个层面,对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特征;零余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2伤感的氛围和哀切的语言描绘是郁达夫作品独有的特点,也是小说抒发情感的总体基调。
他认为“悲哀之词易工”。
所以作品中大力描写了年轻人的不幸和消极的一面,刻画内心的危机感。
这种艺术氛围,是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作者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写成的。
与这种抒情倾向相适应,郁达夫小说抒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独白式抒情,借景抒情(其中善用喜景抒悲情),使用中外诗歌词赋中的句子进行咏叹,增强感情,直抒胸臆的变态心理描写(尤其是对性的苦闷与性变态的解剖)。
下面将分条展开论述。
1、独白式抒情郁达夫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常常通过大段独白式抒情,这是构成其抒情性的最突出标志。
无论是何种人物,任何情绪,这种独白自述式的感情抒发都具有大量篇幅。
而这种抒情方式的形成是受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如雨果,大仲马等人的影响和日本私小说如佐藤春夫等的影响很大,郁达夫自己曾说:“在日本现代小说作家中,我所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我每学想到他的地步,但终于画虎不成。
”作者在其基础上融入自身经历加以创新,将独白式抒情作为自己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和宣泄。
如《沉沦》中“他”渴望异性的爱情来慰藉自己,他内心独白到:“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地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的独白式抒情常常伴随着作者情绪失去平静,就像《迟蓦》中“他”所体验的那样:“心里忽而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灰冷的感觉”时,口上往往会“滚出一串独白”。
郁达夫
![郁达夫](https://img.taocdn.com/s3/m/ff0b4ddfd15abe23482f4d97.png)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
• • • • 小说创作的特色 1.题材的独特性 忧郁气质和年龄→ 对青春期性爱问题敏感 与人交往的封闭性→人生体验集中在对异 性爱的自我体验和妄想之中。 • 化为主人公青春期心理的矛盾与痛苦。
• 2.“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 (1)他们身上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 (2)他们愤世嫉俗,感伤忧郁,孤独又清 高,敏感且自卑。 • 意义:解剖了“先天不足”的青年知识者 的心灵。
• ②从艺术上说 • 《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情小说 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 • 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 是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 经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 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 • 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 写,抒发主观感情,带有浓重的浪漫气 息。
• (2)‚零余者‛形象系列的创造。 • A 、心头多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怨 恨 • B、袋里无钱:时常失业,贫困的阴影一直 伴随他们 • C、于事无补:有正义感,愤世嫉俗,然而 软弱无力 • D、自卑颓唐,感伤忧郁,内心多敏感,孤 傲有自卑,纵情酒色以致心理变态
• • • • • • • • • • •
2.“五四‛时代特征
沈雁冰在为《小说日报》撰写《创作的 前途》一文中说‚现代青年的烦闷,已至 了极点。‛ ‚五四‛的现代知识青年在 ‚五四‛时期,以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的精神历程是:个人‚苦闷感‛与对 这苦闷氛围的冲决,个人‚寂寞感‛与摆 脱寂寞的努力,个人‚人生问题‛的思考 与思考的突破。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 (1)把‚我‛看成艺术基础,追求作家生 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 • (2)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外部事 件的描写,着意于作家‚心境‛的直露 描写。 • (3)“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郁、 感伤,主张‚颂欲‛ 。
郁达夫自叙写作手法分析
![郁达夫自叙写作手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b5ec287375a417866f8f8d.png)
郁达夫小说自叙传式写作手法分析郁达夫曾经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涯的回顾》里写道: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而我们通过阅读郁达夫的小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得出郁达夫在写小说的时候都将法朗士的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郁达夫创作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依据自己真是的生活经历和自己切身的感受书写出来的。
例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茑萝行》等等很多作品。
可以说自叙传式写作手法式郁达夫小说的最大特色。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富个性意义的写作方式。
郁达夫采用的这种写作方式和叙事内容上的新颖大胆给了当时普遍精神沉闷的中国人一次非常清新的精神冲击。
所以关于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写作我们就非常有必要详细地看一下,分析一下。
在郁达夫之前,中国现代文学中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那就是情僧苏曼殊。
苏曼殊有一本自传体小说叫做《断鸿零雁记》。
《断鸿零雁记》就是一部依据苏曼殊个人的身世来描写的小说。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三郎其实就是作者苏曼殊。
苏曼殊的这部小说的出世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叙事常规,与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相比,这类小说的“心灵开掘的内容增多,记录故事的成分减少,强化了小说的抒情功能,相对强化了作者的主观性投入。
”这也正是自叙传小说的基本的特征。
苏曼殊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叙传式写作手法却在郁达夫那里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而关于郁达夫的小说的具体情况,譬如他的自叙传小说到底是在说什么,是真的单纯地叙说自己的苦闷情怀还是有别的东西在里面。
郁达夫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手法来进行文学创作,这样叙述的基本方式又是说什么,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这都是我们要了解的。
自叙传式小说在文体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追求小说的作者以及文中的叙述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三者的文化心态的一致性。
大多数的自叙传式小说多用第一人称叙述。
不过也有第三人称叙述的。
郁达夫的《采石矶》便是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这样的作品还有其他一些。
自叙传式写作主要落实为他们把小说创作的重心由客观外部的世界向主观内在世界的转移。
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特点
![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aef94d6c175f0e7cd1377a.png)
受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及五四退潮后社会环境沉闷压抑的影响,郁达夫总是竭力抒发他的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沉沦》的抒情风格就是感伤病态的,作品无处不弥漫着感伤沉闷的心理和氛围。小说主人公两眼常含清泪,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却又为“吃人”的旧礼教束缚;渴望真挚的友情和爱情,却又因为弱国子民的身份而自卑羞愧;希望被理解和关怀,却猜忌、不信任周围人……最后他去酒馆寻妓,认为自己“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心理的抑郁和失衡达到顶点,终于沉海自杀。
如《沉沦》主人公“他”的身世——故乡富春江上的小市,三岁丧父,有两个兄长,17岁随长兄赴日本求学……这恰与郁达夫的经历吻合。而对于“他”因为“支那人”(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贱称)的国民身份,在日本女子面前异常羞愧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的经历,郁达夫曾说“国际地位不平等的反应,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感觉得最深切而亦最难忍受的地方,是在男女两性正中了爱神毒箭的一刹那。……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年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此外,主人公性苦闷的心理,也是作者曾有过的真实心理。他在这一时期的自传里写道:“因为20岁的青春,正在我的体内发育伸张,所以性的苦闷,也昂进到了不可抑止的地步。”可以说《沉沦》就是郁达夫的“夫子自道”。《沉沦》主人公的敏感弱懦、自卑孤僻、沉闷阴暗,都透露着郁达夫求学日本时生活和心理的影子(远离祖国亲人、身受歧视、倍感屈辱,深沉忧伤)。
如《沉沦》中毫无过滤地将主人公在被窝里“犯罪”的自慰、偷窥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在梅园苇草丛中寻着男女亲热等过程的矛盾心理暴露出来,可谓前无古人!而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礼教一直视“性”为洪水猛兽,郁达夫对一个人性苦闷和追求性释放心理的直接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使他们感受到作假的困难。”(性欲的面纱被捅破了,被郁达夫直率地暴露了出来,卫道学家们装不下去了,他们惊恐,他们愤怒)《沉沦》不惜以真血肉去碰挡虚伪,也许力量就来自于卢梭,来自于启蒙运动。此外,郁达夫还将主人公对祖国的爱恨交织情感(恨是因为祖国的积贫积弱造成了他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对友情的渴望与唾弃的心理、对个性解放的渴求与受旧礼教旧思想束缚的矛盾都真实细腻地展现出来。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85d91702020740be1e9bbb.png)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9b18d09ec3d5bbfd0a74b0.png)
一、郁达夫的作品特点郁达夫倡导自述式的创作,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都在作品中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同时作为一个爱国青年,郁达夫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
二、郁达夫作品的写作风格1、“自叙传”色彩郁达夫主张的是“自叙传”创作,因此,自述式的创作是一个特色。
在郁达夫的40余篇小说中,除了少数几篇小说外,其他的都是自述式的创作。
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人物塑造和身世经历上边都是比对着自己来写的,婚姻的不幸、怀才不遇、孤独又清高、敏感且自卑,不甘沉沦却无路可走,进而厌世颓废,玩世不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影子。
2、坦率大胆的自我剖析我们说郁达夫写的是自己,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暴露,他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也都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无论是前期的《沉沦》还是后期现实性较强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中,都有着大胆的自我剖析。
3、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郁达夫的小说感情色彩鲜明,他往往借助日记或者大段的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激愤、痛恨和自怜自叹等情绪。
在《沉沦》中,主人公热爱自由却被压抑着,看到祖国满目苍夷却无能为力,通过“我”的自白,以切肤之痛喊出心中的苦闷,有时候为了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会在作品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引人入胜!4、病态的人物描写郁达夫小说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人物的病态描写,比如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他从希望到失望,到最后的绝望,以及《沉沦》里边主人公的“抑郁”和变态的性爱追求最后跳海而亡都让主人公在现实的压迫下,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病态的心理导致病态的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病态社会的一个展现。
三、郁达夫作品艺术风格形成原因郁达夫讲究的是自述,因此他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的刻画,而影响他的写作风格的因素主要用生活经历、传统文学的熏陶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1、生活经历造就的个性气质郁达夫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因此7岁就入私塾,9岁就能赋诗,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古典文学,对旧体诗和韵文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但是童年的郁达夫是孤独的,三岁丧父使他过早的就丧失了父母之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
学院:科技学院07汉文(1)班
姓名:邹莉
学号:2007185430
论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
【摘要】: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人物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文体,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浪漫抒情主要特征
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 , 具有独特的小说文体 , 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在艺术表现上也有有一些共同的主要特征。
第一、自我的写真。
郁达夫虔信法朗士关于 "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 这一断言 , 他的小说大多带有 " 自叙传 " 的色彩。
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 , 尤为郁达夫所喜用 ( 在他全部 50 多篇小说中 , 采用第一人称的就有 40 来篇 ) 。
这个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 , 几乎支撑着郁达夫的全部小说。
这是一个以 " 自我 " 为原形、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 " 零余者 " 的文学形象。
小说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 , 宣泄着一己的情怀。
他推崇卢梭勇于暴露个人私欲与卑劣的《忏悔录》 , 也偏嗜日本佐藤春夫、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的 " 私小说 " 。
他还特别青睐德国哲学家尼采、无政府主义思想家施蒂纳 , 那种 " 否定一切权威 ", 力倡 " 破坏偶像 ", 推崇个性自由和自我尊严的思想。
他的小说中 , 既有卢梭式的自白 , 也有维特式的自怜 , 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 , 构成了时代的 " 零余者 " 的心史、情绪史 , 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在痛苦的自我暴露、自我反省以至自我赎罪中 , 表现人的精神病态 , 并通过自身的反思达到一种内省。
作者深信透过自我心灵的观照 , 也能折射大千世界 , 因为 , 深刻地表现人性 , 即能表现社会 , 而只有个人的感情体验 , 又最真切、最可靠。
这是郁达夫的小说观 , 它也使郁达夫这种自我写真的小说别具真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深广的艺术蕴含。
当然 , 肯定 " 自我写真 " 的小说与作者本人的某种程度的叠合、交融 , 并不意味着把文学创作的小说看作是作者的回忆录和自传 , 看作是作家履历的复写。
郁达夫小说中 " 袋里元钱 , 心头多恨 " 、 " 于是无补 " 、自卑颓唐的 " 零余者 " 的形象 , 并不能看作只是郁达夫个人的写照 , 尽管这个 " 零余者 " 形象的写作 , 最初受到屠格涅夫《罗亭》等小说中俄罗斯文学 " 多余人 " 形象的启悟 , 但郁达夫小说中的 " 零余者" 形象足称五四时期一大群沾染了 " 时代病 ", 因而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们的典型。
第二,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认为 :" 小说的表现 , 重在感情 "(1), 并且把 " 情调 "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
他最喜爱的俄罗斯小说家屠格涅夫即以感伤的抒情笔调深深吸引了他 , 德国施托姆也是以《菌梦湖》的感伤抒情描写令郁达夫沉醉 , 具有颓废与伤感情调的英国诗人道森、王尔德的颓废与唯美主义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机斯特恩的《感伤的旅程》 , 都成为郁达夫偏爱的艺术。
以抒情为艺术中轴 , 他的小说通常
都没有完整的情节 , 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 , 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 , 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
" 他 " 、 " 伊人 " 的纤敏自卑(2)," 我 " 与于质夫的自伤沦落(3), 黄仲则的愤世嫉俗 , 与李白时的追怀往昔等等 , 都有相通之处 , 有时似乎不免失之单调 , 但主人公感情的真挚却无可怀疑。
因此 , 这种感伤的呼号与叹息赢得了同代青年强烈的共鸣。
也必须看到 , 郁达夫的这种主观抒情 , 虽有夸张扬厉之嫌 , 却又绝非无病呻吟。
这种 " 有病呻吟 " 、涕洒涟涟、 " 无风三尺浪 , 微风九尺浪 " 的艺术渲染 , 因其真实而仍能感染读者 , 颇能叩击人的心扉。
以感伤的抒情为中轴的郁达夫小说 , 轻视情节的营构 , 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 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 ; 一是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或自言自语 , 或宣泄倾诉 , 或捕捉外界刺激下感觉心理的微妙动荡 , 或以 " 情 " 景化 , 或以 " 景 " 情化 , 或精细地把捉隐而无形的潜意识、幻觉…… , 都让读者听到了人物的心音 , 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形象 ,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事件的单纯可能造成的性格的贫癖与偏枯。
人物心灵奥秘的连续自白 , 以其真率中夹带着感伤的倾向 , 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 , 呼应着五四这个青春时代的社会心理氛围。
第三,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 , 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除了写实风格较为明显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少数几篇小说外 , 无论是早期的《沉沦》、《南迁》 , 还是《骂萝行》、《青烟》、《一个人在途上》、《还乡记》等 , 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 , 时间跨度一般都不长 , 常常顿取生活长河中的片断 , 又若断若连 , 时有校蔓 , 与传统的讲故事式的小说模式大相径庭。
换言之 , 郁达夫小说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 , 而是以情绪为中轴 , 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沉沦》虽无贯穿前后的情节线索 , 而主人公 " 他 " 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 , 却一线以贯之 , 形成作品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 , 因此 , 它被视为郁达夫的代表作。
郁达夫似乎不受叙事性文体的小说的结构法则的拘束 , 缺乏剪裁和伏笔 , 缺乏因果之间的照应 , 随意着笔 , 行文松散 , 一任感情波澜的起伏而流动 , 或只是情绪的连缀 , 这正有利于强化小说的抒情效果。
现代小说中一种新的体式一一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 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确立。
第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异国的苍空胶日, 古都的芦荡残照,北方的晴天远山, 南方的湖山残雪, 还有满山迟开的桂花的穰郁香气(4)…笔触所到,都显出 " 清、细、真 " 的特色。
淡远的清愁配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 , 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直有呼之欲出的情韵。
有些地方着墨缔丽 , 却也不掩一腔真情。
更多的时候还是以朴素、率直取胜,随兴而至,于平淡无奇的文字间,显出跌者多姿的笔意 , 而像《迟桂花》这样的佳作,则可以说已经进入周至老到、大巧之朴的圆熟境界。
当然,郁达夫在致力于倾泻自己的感情、率真地袒露心灵奥秘的时候,尚有不暇锤炼的地方,也还缺少更多回味之处。
但总的来看,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一致的。
【注释】:(1)《郁达夫文论集》 , 第 228 页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5 年版
(2)出自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南迁》
(3)出自郁达夫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
(4)出自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小春天气》、《薄奠》、《屋楼》、《迟桂花》。
【参考文献】:(1)《郁达夫文论集》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5 年版
(2)《郁达夫小说精选》,上海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