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第1章 绪论
农业发展政策
农业发展政策《农业发展政策》第一章绪论一、农业发展政策的意义农业发展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的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指导农业生产的政策规定。
是决定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决定改变现行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二、农业发展政策的目标1、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关系。
4、实施普惠性、环保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政策,推动农业技术创新。
第二章农业发展政策的构成1、农业资金支持政策农业资金支持政策是指政府对农业投资的财政补贴,以及各种农业资金补贴、助推政策等,旨在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投资,优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
2、农业技术改革政策农业技术改革政策是指政府鼓励农民使用先进技术,探索和实施农业技术改革,鼓励农业科技研究院开展农业技术改革,推动农业科技结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农产品市场开发政策农产品市场开发政策是指政府支持农产品市场的经济环境建设,改善农产品供给体系,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改善农产品价格形势,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第三章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一、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制定明确、行之有效的农业发展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农民积极性,保证政策的落实。
二、加强农业技术改革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和实施农业技术改革,采取技术改造、施肥节水等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物流和信息化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鼓励农民组织发展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组织发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推动农民组织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关系,使农民社会组织得到发展,发挥农民组织的功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________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二、填空: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三、问答题: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
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
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
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能及其需要的变化。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社会学发展史上关于研究对象的两大分 歧:整体倾向和个体倾向。
总地来看, 社会学理论大致围绕着现代 人的社会行动和现代社会的结构之间关 系及其变迁这一中心展开,所不同的是 有的更注重于宏观的结构,有的更注重 于微观的行动。
我国社会学界定义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 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 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 科学。
农村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也有深厚的文化根 源,对这些问题的揭示需要文化人类学的研 究方法,也需要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结果。
5.与农村管理学的关系
农村社会管理学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 度来研究问题
农村社会学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农村社会发展的规 律。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农村社会管理提 供了基础和依据
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农民群众组织的管理 经济组织的管理 农村人口的管理 农村教育的管理 农村社会秩序的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 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他重要学科
家庭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政治学 论理学
……
二、 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经验与理论) 农村社会学在人们认识农村社会本质的方面开
创了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2、检验和开拓社会学研究的空间。
将社会学理论成果运用于农村实践,本身就是 对原有社会学理论进行检验和再建设的过程。 3、有利于社会学的本土化 (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过程
包括: 冲突的过程 适应的过程 变迁过程 控制过程。
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为整个社会发展 提供了动力。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
《农村社会学》是刘豪兴教授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农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五章至第八章则从农村文化、教育和宗教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则从农村社会问题、治理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社会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作者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农村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农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
同时,本书的语言简明易懂,逻辑清晰,适合广大学生和研究者阅读和学习。
农业推广学第1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1章绪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们应当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了解现代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对农村发展实践的价值;熟悉国外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要求你们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及考试。
农业推广发展很快,把农业成果交给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象过去那样只知道死种田,不管农产品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不仅要种田,而且要懂管理善经营,农业推广人员怎样把学的技术交给农民,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信息人员,这是今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怎样把技术,信息交给农民,并发挥作用,改变农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门课是你们的学位课,最终要考试的。
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并把这门课学好。
教材➢主讲教材:为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第2版➢第2版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首先介绍一下这一学期应该要学的一些的知识点,方法,基本知道农业推广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初步设想这几个方面,你们记好笔记,有的书上有的,有的书上没有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信息服务。
2.教学难点在于学员对农业推广实践缺乏了解,需要进行较多的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农村社会学教案1
(1)农村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2)农村社会学产生的两条路径
2.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3.农村社会学在中国
(1)专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2)乡村建设运动
(3)马克思主义农村社会学研究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1学时)
1.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
2.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两点说明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0.5学时)
2.农村社会学产生的两种不同路径。
3.试结合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谈谈当前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袁亚愚.新修乡村社会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2.程贵铭.农村社会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3.刘豪兴,徐珂.农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备注
多媒体教学
章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农村社会学的讲授框架和学习意义,了解农村社会学产生的原因,掌握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掌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农村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进程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2学时)
1.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2.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农村 Nhomakorabea用的注意点
四、研究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0.5学时)
1.为深入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奠定理论基础
2.为正确认识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3.有利于深刻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
4.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实施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 业
1.农村社会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
第一章 农业推广学绪论
农业推广学课程简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活动。
古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我国就产生了农业推广活动的萌芽,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
1.学科性质该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2. 教学目的《农业推广学》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必修课,课堂讲授46学时,教学实习一周。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和技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3.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技能与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大众宣传、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的推广方法。
掌握娴熟的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技能、教育培训技能、经营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写作演讲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参考书: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第1版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东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1版绪论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二、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三、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农村发展复试内容背诵版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的定义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二·农业的主要特征1.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从播种到收割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
同样,捕鱼、造林、畜牧等也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三·农业的作用1.从经济角度看(2017年简答)A,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
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
B,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
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C,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
2.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报告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第二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概述 (4)2.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 (4)2.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原则 (4)2.2.1 特征 (4)2.2.2 原则 (4)2.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4)第三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类型 (5)3.1 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5)3.2 能量梯级利用模式 (5)3.3 生态补偿模式 (5)第四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 (6)4.1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6)4.2 能量梯级利用技术 (6)4.3 生态补偿技术 (6)第五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评价体系 (6)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5.2 评价方法与模型 (7)5.3 评价案例分析 (7)第六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实证研究 (8)6.1 研究区域概况 (8)6.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8)6.3 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8)6.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分析 (9)6.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分析 (9)6.3.3 生态农业技术集成效果分析 (9)6.3.4 农业产业链延伸效果分析 (9)6.3.5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果分析 (9)第七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9)7.1 政策体系构建原则 (9)7.2 政策措施与实践 (10)7.3 政策效果评价 (10)第八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策略 (11)8.1 推广模式与途径 (11)8.1.1 推广模式 (11)8.1.2 推广途径 (11)8.2 推广机制与政策 (11)8.2.1 推广机制 (11)8.2.2 政策措施 (11)8.3 推广效果评价 (12)8.3.1 评价指标 (12)8.3.2 评价方法 (12)第九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与管理体制 (12)9.1 管理体制构建 (12)9.1.1 主导 (12)9.1.2 企业主体 (13)9.1.3 农民参与 (13)9.2 管理机制与政策 (13)9.2.1 政策引导机制 (13)9.2.2 技术创新机制 (13)9.2.3 市场激励机制 (13)9.3 管理效果评价 (13)9.3.1 评价指标体系 (13)9.3.2 评价方法 (14)9.3.3 评价周期与反馈 (14)第十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与产业发展 (14)10.1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4)10.2 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 (14)10.3 产业发展评价 (15)第十一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与农民增收 (15)11.1 农民增收机制 (15)11.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6)11.1.2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16)11.1.3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16)11.2 农民增收政策 (16)11.2.1 财政支持政策 (16)11.2.2 金融支持政策 (16)11.2.3 产业扶贫政策 (16)11.3 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16)11.3.1 农民收入水平 (16)11.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7)11.3.3 农民就业与创业 (17)11.3.4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17)第十二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战略与前景 (17)12.1 发展战略制定 (17)12.2 发展前景分析 (17)12.3 政策建议与实践摸索 (18)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研究领域,例如: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发展概论2
农村发展概论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其演化一、发展问题的提出:1、人类的前文明阶段:人类几十万至三百万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有99%处于此阶段:无发展可言2、农业生活方式时期:增长和发展没能成为这并不算短时期人们关注的主题原因:①人们的思想被宗教、神权、经验主义所控制②鼓励发展把科学和技术隔离开来 3、资本主义时期:发展和资本主义是同步出现的二、发展问题的演化 1、西方的工业化1)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2)发展的特征:发展简单化,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 第三世界的国家开始致力于自己国家的发展 2) 实质是走“西化”“美国化”的道路 3) 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4) 人们开始对工业化反思,进而形成了发展经济学等3、二十世纪70年代后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参与式发展理论,性别发展理论等的形成三、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分类和特点 1、前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约一万年以前(2)空间尺度:个体范围或部落范围(3)哲学思考:低智状态(4)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拜物主义(5)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中 2、低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农业革命以后(约一万年开始)(2)空间尺度:区域范围或国家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是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自然优势主义(天定胜人)(5)经济水平:初级水平(农业为主) 3、高级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工业革命后(1750年左右)(2)空间尺度:国家或洲际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为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人文优势主义(人定胜天)(5)经济水平:高级水平(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4、可持续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信息革命以后(最近50年)(2)空间尺度:洲际范围或全球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将要发生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天人互补协同(天人和谐)(5)经济水平:优化水平(知识、经济与第三产业为主)第二节农村发展学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发展概念的产生生物学概念:生物个体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二)不同学科对发展概念的注释1、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发展,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教育程度、分配状况以及社会生活的改善等2、发展社会学: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有落后的不发展状态向先进的发展状态的过度和转化 3、发展人类学:人的发展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一切以人为指标 4、发展哲学: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5、发展学:是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人力、知识、技术、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农村发展的基本内涵:农村发展:指依据农村区域的资源潜力,确定综合发展目标并形成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引导农村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关于乡村振兴的开题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的开题报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旨在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质量。
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分析其对农村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范围与对象本研究聚焦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区域,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
研究对象涵盖了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农业企业以及农民等多方利益相关者。
通过对这些区域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地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特点和差异,为制定差异化的振兴策略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为确保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深度访谈、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
资料来源广泛,涉及政府报告、学术期刊、网络资源以及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的一手数据。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资料,本研究力图全面地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内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涵盖了政策评估、模式创新、实践探索等多个维度。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的理论构建、路径选择、效果评价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
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治理结构优化方面,国内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方法。
然而,对于乡村振兴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此外,关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也显示出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国际经验借鉴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在乡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英国的“乡村白皮书”、美国的“新农村发展计划”以及日本的“六次产业化”等。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2.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1.农村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2.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我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新时期我国的农村社会学。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二章 农村居民与社会交往1.社会的构成要素;2.农村社会成员的含义与构成3.人的社会化的含义及必要性;4.社会交往的含义和农村居民交往的特点。
1.农村社会的结构;2.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2.社会角色的含义与扮演。
1.农村社会的类型;2.社会交往的基本类型。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三章 农村初级群体1.社会群体的含义;2.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与功能;3.农村家庭的功能;4.家族的功能;5.邻里的功能。
1.社会群体的特征;2.农村家庭的结构与特点;3.家族的含义、特点;4.邻里的含义、特点;5.农村家庭建设。
1.我国农村家庭变迁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四章 农村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含义、构成要素;2.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方式;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主要职能。
1.社会组织的目标、类型及运行。
1.现阶段乡(镇)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特点;2.农村基层行政与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五章 农村社区与城镇化1.社区的含义、构成要素;2.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类型与发展;3.农村城镇化的含义、必然性及其道路。
1.社区的类型;2.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1.城镇化中的社会规划。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六章 农村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决定或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3.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1.农村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婚姻方式、文化娱乐方式。
1.农村丧葬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发展目标。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层的含义、功能与理论;2.社会流动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1.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和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结构性特征。
农业推广问答题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1、试述农业推广的概念和性质。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概念及行为。
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从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工作经验在其早期发展历史上占有主要成分,在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他社会学科渗透又有重要贡献。
尤其是20世纪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其工作内容来讲,主要是农业信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应属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
从其工作过程及形式来看,是研究如何采用干预、试验、示范、教育、沟通等手段来诱发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
2、试述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3、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特征。
(一)原始农业推广模仿推广(二)奴隶社会农业推广农师推广(三)封建社会农业推广“劝农” 、“课桑” 、“教稼”(四)清末农业推广(19世纪末)创办农务学堂(高等、中等、初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1927——1949)(基本停滞状态)(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4、晏阳初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
这一教育主张和他们所实施的工作包括:以文艺教育救“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农村发展研究最初是从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问 题及其前景出发来研究全球性农村发展问题的,因此也 叫“增长理论”或“全球模式”。
所谓“拉美化”是指社会的阶层结构呈很不合理 的金字塔型,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占社会成员人数 很少的主导性阶层分享殆尽,处于社会中下层的 城市贫民和农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没有机会分享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种拉美国家普遍存在 的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结构失衡现象被称为“拉美 化”。
实用文档
(五)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
➢传统发展理论 ➢参与式发展理论
由传统发展理论向参与式发展理论转变
实用文档
(五)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
(1)传统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发展研究 ➢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
产生的问题: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现代化的过程中出 现了“内在殖民化”和“拉美化”现象。
实用文档
所谓“内在殖民化”,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以 城市为代表的相对先进的部分、地区和阶层与国 际资本连接起来,剥削这些国家的落后部分、地 区和阶层,形成内部的依附关系,造成“两极分 化”。
Let’s go, 展现你们的创造力吧!
实用文档
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农村金融和保险服务问题 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 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问题 农民收入问题 农业发展方式问题 农产品市场需求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问题 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 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011年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第1课9月6日,济南
课程名称: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授课人:徐海燕 Email: xuhy2010@
实用文档
课程要求
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卷面成绩
➢ 平时成绩(30%)
• 不定期的课堂点名 • 课堂作业 • 提问
➢卷面成绩(7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请两人一组讨论: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是农村发展中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最需要解 决或弄清楚的问题; 可以是自己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比较有发言权的 问题; 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到的问 题。
实用文档
第一节 农村发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主要内容 农村发展研究的含义和历史演变 农村发展研究的内容
实用文档
一、农村发展研究的含义及其演变
(一)“发展”的含义 (二)“农村发展”的含义 (三)“发展研究”的含义 (四)“农村发展研究”的含义 (五)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
实用文档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概念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一般来说,广义意义上的发展,等同于“进
步”,可泛指人类社会的递进或成长; ➢在狭义意义上的发展,一般指一个社会的现代
化问题和现代化进程。
实用文档
(二)“农村发展”的含义
“农村社会发展”简称“农村发展”
农村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保证和促进经济技术发展的社会前提 ➢(2)伴随着经济、技术发展而必须相应发展 的农村社会条件(农村社会保险、农村人口 的控制) ➢(3)广大农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实用文档
(三)“发展研究”的含义
发展研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广义的发展研究是探索整个宇宙和社会变迁 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全球角度上阐明各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和未来。
➢狭义发展研究是针对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所开展 的研究。
实用文档
(四)“农村发展研究”的含义
实用文档
(四)“农村发展研究”的含义
狭义的农村发展研究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为研 究对象,它分析这些国家落后的原因、发展的 国内外条件和环境、并提出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技术等综合发展的战略方案和政策建议。
通常称为“农村发展学”或“农村发展理论”
实用文档
(五)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
发展研究的理论背景:
实用文档
发展和农村发展演变的趋势
综观前述,发展和农村发展概念的产生、发展的意义演变 经历了如下几种转变: ➢ ① 由单指经济增长变为泛指整个农村社会生活各个层 面的变迁; ➢ ② 由局部、外援、依赖、单一的发展变为综合整体和 内在的发展; ➢ ③ 由注重物质发展转到注重人的发展; ➢ ④ 由单独的经济发展变成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⑤ 由忽视文化的发展,到重视文化因素; ➢ ⑥ 由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变为关心全球的发展 问题。
实用文档
教材结构
一、概述 二、农村发展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农村发展研究的参与性方法 四、农村发展研究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 五、农村发展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报
告撰写方法
实用文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农村发展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的概念与方法体系 第三节 学习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要求
实用文档
研究农村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 题需要采用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实用文档
课程性质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
的课程,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 农村社会的实践开展科学方法(重点是社会 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 和技巧,提高研究能力,同时也有助 于更科学、深入地了解农村社会。
(2)参与性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发展研究 ➢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以人为本 ➢当地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 ➢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一种微观发展理论,它强 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 助下,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的广泛参 与,实现社区的可持续的、有效益的发展, 使社区成员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
农村发展研究是发展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学科。 农村发展研究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系统的
收集和分析关于农村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 基础上对相关的农村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实用文档
(四)“农村发展研究”的含义
农村发展研究从研究对象的范围上划分,可分 为广义农村发展研究和狭义农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