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发展研究框架
农村发展研究法整理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农村发展研究方法:是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吸取了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人们在长期的农村发展研究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一套认识和研究农村社会的方法体系。
2、层次谬误: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二 1.研究假设:根据已知的事实、经验或理论,对将要研究的问题事先做出的有待检验的尝试性回答或解释。
2.变量:具有可度量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是可加以度量的,具有一个以上属性取值的概念3.抽样误差:就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或用统计量去估计参数时存在的偏差。
三1、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全面搜集、鉴别、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从而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指运用现存的官方或半官方的统计资料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4、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五1、访谈调查研究方法:又称访谈法;亦称访问调查法,是指研究人员为实施调查方案直接与与被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收集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间接访谈:是指访谈人员借助于某种工具对访谈对象进行访问的一种调查方式。
六1、问卷调查:指系统的直接的从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以问卷的方式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八 1.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十1.参与性研究方法:是一种由地方群众积极参与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和诊断,在对自身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和项目,并参与实施、监测与效果评估的现代研究方法。
农村发展概论 第三版 导论
2.社会学视角 广义: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他标志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蕴含 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 侠义: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 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
中国 出超
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英国 结果:
茶叶、生丝、瓷器(很畅销)
入超 英国白银 外流,白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银流入中 国
一、发展问题的提出 (三)“唯工业化”的教训引发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逐步跨越欧洲向文化异质 地区传播,一时“欧化”或“西化”成为历史的发展潮流。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社会来社会全面发展,技术革命和工业化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主 导力量,社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的过程。这种“唯工 业化”观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除了经济增长外,社会变迁, 社会发展变革相对滞后,而这种在崭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创造 的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 不断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第一节 发展问题提出与发展概述
一、发展问题的提出 (一)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推动了近代社会发展
发展问题的提出是与资本主义同时出现的。
• 14-16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有力地冲击了欧洲封建教会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中国经济转型下农村发展研究
一
2
嘲■
成绩, 而另 外 3 的 人 侧 重 学 习 方 面 , 学 仍 一 学 习为 主 , 与 个 活 出 现 问题时 , 要 只顾 着 伤 心 、 闷、 徨 , 当 的时 候 来 一 点 阿 7 大 这 不 苦 彷 适 人 大学 学 习 目标 的确 立有 关 , 有些 人 计划 大 学毕 业 后便 踏 入社 会 谋 Q精 神 , 而 保持 自信 乐 观 的态度 , 量 减少 挫 折感 , 解外 部 环 境 继 尽 缓 生 存 求 发展 , 有 些 人则 偏 向于 做 学 问 , 也正 是 大 学 生 学 习 目标 带 给 自己的种 种 压力 。 而 这 多 样化 , 价值 取 向多 元化 的体 现 , 同时 也 反 映 了不 同人 对 大学 学 习 4 4 改 变观 念 , 时 寻求 心 理帮 助 。过 去 , . 及 由于 历史 文 化 等 传 生 活 的不 同态 度 。 统 原 因 , 人 的个 性心 理 问题 的关 注 、 对 认识 和研究 不 够 , 往 把 心 理 往 当今 社会 在 各方 面 竞争 都 日趋 激 烈 , 学 生 学 习 、 业 也 不 例 问题 神秘 化 , 大 就 甚至 把有 心 理 障碍 的人 看作 是不 可 理 喻的邪 恶 之 人 或 致 不 外 。有 竞 争就 必 然会 产 生压 力 。 因此 , 面对 大 学学 习 、 活 、 生 就业 带 洪水 猛兽 , 使有 心理 疾 患 的人 也 不 敢 张扬 、 能 就 医 。大 学 生 作 来 的压 力 , 如何 处 理 就 显 得 异 常重 要 。才 调 查 结 果 中 我 们 可 以看 为一个 高 学历 群体 , 转 变 观 念 、 新 认 识 。心 理 健 康 和 身体 健康 要 更 出 , 部分 学 生面 对 学 习 、 活 、 大 生 就业 带来 的压力 , 到 自信 乐 观 , 感 认 都 是一 个 人健 康 不 可 或 缺 的 因素 , 了 心 理 疾 患 就 像 身 体 不 适 一 有 为 自 己有 能力 应 对 处 理 , 但是 , 有将 近 百 分 之 三十 的学 生感 到迷 样 , 该及 时 去就 医 , 仍 应 以求 得 咨询 、 导 , 就 是说 , 待 心理 问题 要 疏 也 对 茫 彷徨 , 不知 所措 , 有 小部 分人 选 择逃 避 。其 中 , 还 大二 学 生 面 对学 有一 颗平 常 心 。 习、 活、 生 就业 带来 的压 力 , 比高 年 级 学生 显得 似 乎 更 加 自信 乐 观 , 4 5 学校 要 营造 积极 健 康 的校 园氛 围 , 立 良好 的教 育环 境 。 . 建 更 加从 容 , 许 大二 新 生 学 习 、 活 、 也 生 就业 的压 力 更 小 , 受 到 来 自 首先 , 立心 理健 康 咨询 机构 。心理 健康 咨 询机 构在 帮 助大 学 生 摆 感 建 减轻 心 理 压力 方 面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目前 , 多 高 校 已 许 就业 的压 力 远 比那 些 即将踏 人 生活 面 临就 业 问题 的 高年 级学 生 小 , 脱心 理 困扰 、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 (2)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 (3)1.2 农业政策体系构成 (3)第二章:农业政策制定与实施 (4)2.1 农业政策制定流程 (4)2.1.1 问题识别与政策需求分析 (4)2.1.2 政策目标设定 (4)2.1.3 政策方案设计 (4)2.1.4 政策论证与评估 (4)2.1.5 政策决策与发布 (4)2.2 农业政策实施机制 (4)2.2.1 政策宣传与培训 (4)2.2.2 政策执行与监督 (4)2.2.3 政策调整与完善 (5)2.2.4 政策评估与反馈 (5)2.3 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5)2.3.1 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构建 (5)2.3.2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5)2.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5)2.3.4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撰写与发布 (5)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5)3.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5)3.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内容 (6)3.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效应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7)4.1 科技创新政策背景 (7)4.2 科技创新政策内容 (7)4.3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7)第五章: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8)5.1 绿色发展政策背景 (8)5.2 绿色发展政策内容 (8)5.3 绿色发展政策实施效果 (8)第六章: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9)6.1 支持保护政策背景 (9)6.2 支持保护政策内容 (9)6.2.1 财政支持政策 (9)6.2.2 农业科技政策 (9)6.2.3 农业产业政策 (9)6.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9)6.2.5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9)6.3 支持保护政策效应 (10)6.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0)6.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0)6.3.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0)6.3.4 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10)6.3.5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0)第七章:农业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 (10)7.1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背景 (10)7.2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内容 (10)7.2.1 国际合作政策 (10)7.2.2 贸易政策 (11)7.3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影响 (11)7.3.1 经济效益 (11)7.3.2 社会效益 (11)7.3.3 环境效益 (11)第八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 (11)8.1 产业扶贫政策背景 (12)8.2 产业扶贫政策内容 (12)8.2.1 政策目标 (12)8.2.2 政策措施 (12)8.3 产业扶贫政策效果 (12)8.3.1 经济效益 (12)8.3.2 社会效益 (12)8.3.3 生态效益 (13)第九章:农业政策咨询方法与技巧 (13)9.1 政策咨询方法 (13)9.1.1 文献研究法 (13)9.1.2 实证研究法 (13)9.1.3 比较研究法 (13)9.1.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 (13)9.2 政策咨询技巧 (13)9.2.1 倾听与沟通技巧 (13)9.2.2 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13)9.2.3 创新思维与前瞻性 (14)9.2.4 协作与团队精神 (14)9.3 政策咨询案例分析 (14)第十章:农业政策研究前沿与展望 (14)10.1 农业政策研究前沿 (14)10.2 农业政策发展趋势 (15)10.3 农业政策研究展望 (15)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一、农村发展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一)农村发展概论1.农村发展的概念和内涵2.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3.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1.农业现代化理论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理论3.农村经济增长理论4.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三)农村社会发展理论1.农村社会变迁理论2.农村社会结构调整理论3.农村社会管理理论4.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理论(四)农村环境发展理论1.农村生态保护理论2.农村资源利用理论3.农村环境治理理论4.农村环境发展战略理论(五)农村政策与管理理论1.农村政策制定理论2.农村政策执行理论3.农村管理体制理论4.农村治理理论(六)农村发展实践案例1.中国农村发展历程2.中国农村发展成就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4.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经验二、农村发展专业的专业技能(一)农村调研和统计分析技能1.农村综合调查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数据收集和调查报告编写的方法和技巧(二)农村政策与规划制定技能1.农村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政策文稿撰写的方法和技巧(三)农村项目管理和实施技能1.农村项目设计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项目实施和监督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项目评估和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四)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技能1.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2.农村资源利用技术与方法3.农村生态建设技术与方法三、农村发展专业的科研能力(一)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规范3.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技术(二)农村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1.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2.农村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3.农村环境发展的前沿问题4.农村政策与管理的前沿问题(三)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与执行1.科研项目的选题与设计原则2.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审批程序3.科研项目的执行与总结方法四、农村发展专业的实践能力(一)实践项目的组织与管理1.实践项目的策划与设计2.实践项目的组织与调度3.实践项目的监督与总结(二)实践调研与案例解析1.实践调研的方法与技巧2.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3.实践问题的解决与改进五、农村发展专业的创新能力(一)创新思维与方法1.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创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3.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二)农村发展实践创新案例1.农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案例2.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案例3.农村环境保护的创新案例六、农村发展专业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1.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2.职业操守的表现和作用3.职业操守的影响与改进(二)团队协作与项目领导1.团队协作的原则与方法2.项目领导的技巧和策略3.团队协作的有效性和成果七、农村发展专业的综合实际能力(一)综合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1.综合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评价2.综合实际问题的解决与改进3.综合实际问题的实施与总结(二)综合实际项目策划与管理1.综合实际项目的策划与设计2.综合实际项目的组织与调度3.综合实际项目的监督与总结以上是农村发展专业的相关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农村发展考研题库有哪些
农村发展考研题库有哪些农村发展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考研题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农村发展理论: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农村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发展模式。
考生需要了解农村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农村发展的基本原则。
2. 农村经济: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库中会包含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农村金融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社会问题包括农村贫困、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考生需要掌握这些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策略。
4. 农村政策与法规:这部分内容涉及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
5. 农村环境与生态:农村环境问题、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是农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题库会包含农村环境治理、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
6. 农村文化与教育:农村文化传承、农村教育改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也是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
7. 农村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题库中会包含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内容。
8. 国际农村发展经验:这部分内容会介绍一些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启示。
9. 案例分析:题库中还可能包含一些具体的农村发展案例,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10. 研究方法:农村发展研究的方法论也是题库的一部分,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结束语:农村发展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考研题库的设置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培养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且更 重要 的是 它可以提 升发展对象 的 自主性 、 积极性 和 自信心 , 启动 建立社 区及 脆 弱群 体 对发 展 的拥 有 意识 。 但是 由于该课 程 开设 时间较 短 , 缺乏 可 以借 鉴 的教 学 方式 和方 法 , 且 承担 讲 授该课 程 的教 师普 遍 感 到 压 力很 大, 对如何 让学 生更 好地 掌握该课 程知识存 在一些 困惑 。针 对这些 问题 展开探讨 , 以便 为农村 区域 发展专 业 的 继承 发展 , 提供实践 经验 和理论依据 。
另外 一种情景 教学 的方式就 是有针对 性地选择 与教学 内容有关 的电影或 电视片段 , 它剪辑 下来 , 将 结合教 学 内容让学 生观看 , 然后组 织学 生进行讨论 , 同样 可 以收 到很好 的教 学效 果 。在 采用 这 种方 法 的时 候 , 师特 教
别要 注意讨论 环节 的把握 。例如对 讨论 、 论 中涉 及的一些 结论性 的问题 , 辩 教师 要做 出准确 而定 性 的阐释 ; 而
《 村 发 展研 究 方 法 》 程教 学方 法 改 革实 践 农 课
张 雯 , 文 娟 , 立 白 许 侯
( 阳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 阳 1O6 ) 沈 沈 l 1 l
摘 要 : 据 《 村 发展 研 究 方法 》 程 性 质 及 教 学 内 容 的 需 要 , 对 其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了初 步 探 讨 和改 革 。 几 年 来 的 教 学 实 践 表 根 农 课 针 明 , 景 式 教学 、 与 式教 学 作 为 主 要 教学 手段 存 在 着 明 显的 优 越 性 , 情 参 同时 在此 课 程 的 教 学 中应 注 重 渗 透 创 新 思 维 的理 念 。 关 键 词 : 景 教 学 ; 与式 教 学 ; 新 能 力 ; 学 方 法 改革 情 参 创 教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复习.doc
通过对假设的验证以促进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7、 研究假设提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2)(3)(4)(5)(6) 1、农村发展研究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系统的收集和分析关于农村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 农村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广义农村发展研究从全球背景上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
狭义的农村发展研究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它分析这些国家落后的原因、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和环境、并提出综合发 展的战略方案和政策建议。
2、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的概念农村发展研究方法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吸取了科学研究方法(包括日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人们在长期的农村发展研究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一套认识和研究农村社会的方 法体系。
3、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的特特征%1 、经验性②、理论性③、规范性④、多样性4、 农村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式包括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两神类型。
5、 课题选择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②可行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创新性原则6、 什么是研究假设?发展研究中研究假设有什么作用?研究假设乂称研究假说,是在研究问题之初对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出尝试性并有待检验的说明或解释,或对研 究事物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作用的推测性判断和设想。
作用:(1)研究假设是研究方案设计与(调查或实验)研究指标确定的主要依据。
(2) 研究是在研究假设的引导下进行的,对开展研究工作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 假设是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将理性与感性、抽象层次与经验层次、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以真实一时靠的事实或正确的理论为依据 表述应尽可能确切、清晰和具体 必须是可以检验的 对于研究调查,研究假设的提出者须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对于复杂问题的研究,应注意研究假设的系统层次性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提出研究假设要注意集思广益8、 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9、 根据抽样时是否遵守随机原则,可将抽样方法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发展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发展研究近几年来,农村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农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和道德的重要载体,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全国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农村发展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既要发掘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也要探寻可能的助推因素和推进路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村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科技教育、文化信仰、社会制度、经济产业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与土地、市场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农村发展进程。
因此,社会学探讨农村发展问题就包括了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素对农村发展的作用,探究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撑。
社会关系的影响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复杂,其社会关系因地制宜,存在差异性。
各地农村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组织、家庭、阶层、合作等方面,这些关系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例如农村组织形成和运作对农业生产的保障和指导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农场的集中优势和多样发展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农民个体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其对政策、市场、社会结构的反应方式。
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的自治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推动农村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日益活跃和多元,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涌现,成为农村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另一方面,农村自治发展也得到加强,自愿合作和自发组织的愿景日渐清晰,基层自治能力不断增强。
家庭关系的影响站在家庭关系的角度来看,家庭内部组织形式、家庭劳动分工、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对农村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家庭是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发展和变迁影响着农村群体的态度和行为。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利益和家庭利益是相互作用的。
农村发展复试内容背诵版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的定义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二·农业的主要特征1.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从播种到收割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
同样,捕鱼、造林、畜牧等也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三·农业的作用1.从经济角度看(2017年简答)A,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
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
B,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
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C,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
2.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网上形考1-4答案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网上形考1-4答案形考作业11.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耕种租赁的份地,然后耕种领主的土地,是为领主提供()。
B.劳务地租2.近代史中,欧洲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C.农业的封闭性3.与“价格革命”所描述的过程相关,以下正确的是()。
A.来自美洲的金银也出现了贬值4.政府也需要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引起这种趋势的主要是()。
A.进步主义运动5.“城乡等值化”是()农村发展的理念。
C.德国6.奠定美国农业推广工作基石的法案是()。
D.《史密斯—利弗法》7.以下叙述中与农村发展内容不相符的是()。
C.以经济发展为宗旨8.下列选项中,()不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
D.自由经营9.下列理论中,()不是发达国家对发展的理论贡献。
A.依附理论10.下列选项中,()不是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思想。
D.雇佣新人1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点是()提出来的。
C.刘易斯12.劳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来源于()。
C.马克思1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A.经济发展B.社会发展C.生态发展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A.政府干预农业B.出现了计划经济C.农业规模化D.农业机械化15.土地分配不均与收入差距有关,也可能影响社会安定。
A.对16.计划经济只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过。
B.错17.农村发展研究以纯理论研究为主。
B.错18.农村发展研究方法指的就是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具体技术。
B.错19.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问题和主题是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
B.错20.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是对以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颠覆。
B.错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获得迅速发展。
B.错22.参与式方法是发展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中国农村发展中已经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农村发展研究法
一、名词解释:1、广义的发展研究:探索整个宇宙和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全球角度上阐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现状和未来。
2、狭义的发展研究:是针对相对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的研究。
3、赋权与逆向学习赋权:将社区发展的决策权交还给农民,由农民来决定发展的进程、资源的分配等。
逆向学习:这种方法提倡直接向农民学习,就地面对面的学习农民的乡土知识、乡土技术和对农村社会的认识。
4、性别敏感:始终将妇女作为重要的支持对象,强调每一过程都要有妇女参与。
5、贫困优先:新增的资源,优先向农村倾斜,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家庭倾斜。
6、监测与参与式监测、监测:监测是一种手段,是观测项目活动,根据已有的计划实施并且合理利用资源的过程。
参与式监测:是指项目的使用者(或受益者或目标群体)参与测量、记录、收集、加工和交流信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或机构作出决策。
7、评价与参与式评价评价:是通过监测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参与式评价:指在项目评价的过程中由项目收益者评价。
8、单级决策与多级决策单极决策:如果在决策树的根部只有一个决策点,称之为单级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决策。
多级决策:如果一棵决策树不仅在根部有决策点,而且在树中部也有决策点,则称为多级决策,是比较复杂的决策。
9、主观决策点与客观策略点主观决策点:在决策点上,群众根据问题树梢部算过来的各策略枝的收益的大小选择最佳的一种策略。
把这种决策点称为主观决策点。
客观策略点:在策略点上出现的状态是随机的,不是决策人能选择的。
10、历史演变图与季节令历史演变图:是将社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变化及事件经过资料收集和归纳整理后用图表简明地表达出来。
季节令:是以列表的形式反映一个村庄的各种生产活动(如农业、林业、副业、畜牧业等)及其具体农事内容在12个月中随季节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类型。
二、简答题:1、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实际上关于摆脱依附理论,它是60年代中期崛起的,由一些关注拉美国家发展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提出的。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发展概论》学习重点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指导(文本)《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情况说明《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是一村一管理类专业的新开课程,是一门选修课。
课程概况课程性质:《农村发展概论》是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面向具有高中(含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历者开设。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设,学分为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立足可持续发展和系统综合等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从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对农村发展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教授。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起农村发展理论的知识框架,较为深入地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将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国际经验相衔接,以推进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在现实工作过程中,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前修课在进行《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
完成《农村政策法规》、《乡镇行政管理》、《信息技术使用》等前修课的学习,为学好《农村发展概论》打下基础。
2.学习层次要求各章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是指应在熟记的基础上,对该知识点应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一定程度运用;掌握是指对知识点熟记,并有所理解;了解是指对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清楚知道。
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材,包括文字、录像、IP等教学媒体。
在多种媒体教材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视频)教材、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融各章导学、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提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录像(视频)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为重点讲授型。
引导学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自学、看录像(视频)、看IP课件、参加网上和教学点辅导、小组学习等。
第2章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这些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都在不同程度上联系中 国农村实际,对农村社会性质、农村人口、土地问题、 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农村教化)、农村组织 、农村自治等内容进行阐述。
四、乡村建设运动
晚清和民国初年,米迪刚父子在翟诚村进行的实验 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山西村政建设,启动了民国乡村建设 运动。 影响较大的有晏阳初等在定县、衡山和新都的实验 ,梁漱溟等在邹平、菏泽和济宁的实验,卢作孚在重庆 北碚的实验,黄炎培、江恒源等在徐公桥、黄墟、善人 桥、沪郊的实验,高践四等在无锡黄巷、北夏、惠北的 实验,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以及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 府主持的五个实验县的县政建设。许多社会学者以不同 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运动,为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贡 献。
欧洲农村社会学的代表: 霍夫斯蒂(E.W.Hofstee):《荷兰的农村生活和农村 福利》(1957) 布雷锡(H.E.Bracey): 《英国的农村生活》(1959 ) 彼得·布莱肯伯格(Peter Von):《农村社会学导 论》(1962)
欧洲农村社会学刊物: 1956年,波兰农村社会学学会创办的《农村社会学 》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学会创办的《农村社会学
五、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
1996年,亚洲农村社会学学会( 简称ARSA)成 立。 第一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1999.1.29~31 在泰国举办,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化与农村社会 文化变迁”。 第二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2004.3.26~29 在印度尼西亚举办,大会的主题是“ 21 世纪的亚 洲农村社会”。 第三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 2007.8.8 ~ 10 在中河北三河市举行,会议主题是“全球化、竞 争、人类安全与亚洲农村” 。 第五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2014.9.2~5在 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主题是“未来亚洲的农村— —从挑战到繁荣”。
三农问题调查研究方法与操作指南
三农问题调查研究方法与操作指南第1章引言 (3)1.1 三农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论 (3)第2章文献综述 (4)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1.1 国内研究现状 (4)2.1.2 国外研究现状 (4)2.2 研究趋势与启示 (4)2.2.1 研究趋势 (4)2.2.2 研究启示 (5)第3章研究设计 (5)3.1 研究问题与假设 (5)3.1.1 研究问题 (5)3.1.2 研究假设 (5)3.2 研究框架与变量选择 (6)3.2.1 研究框架 (6)3.2.2 变量选择 (6)第4章数据收集 (6)4.1 数据来源与类型 (6)4.1.1 官方统计数据 (6)4.1.2 学术研究资料 (7)4.1.3 实地调查数据 (7)4.1.4 二手数据 (7)4.1.5 数据类型 (7)4.2 数据收集方法与工具 (7)4.2.1 问卷调查 (7)4.2.2 访谈 (7)4.2.3 观察法 (7)4.2.4 案例研究 (7)4.2.5 数据收集工具 (8)4.2.6 数据库与软件 (8)第5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8)5.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8)5.1.1 数据清洗 (8)5.1.2 数据预处理 (8)5.2 数据分析技巧与方法 (8)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9)5.2.2 相关性分析 (9)5.2.3 假设检验 (9)5.2.4 回归分析 (9)5.2.5 主成分分析 (9)5.2.6 聚类分析 (9)5.2.7 时间序列分析 (9)第6章农业问题研究 (9)6.1 农业生产现状分析 (9)6.1.1 农业生产基本概况 (9)6.1.2 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9)6.1.3 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10)6.2 农业产业发展策略 (10)6.2.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10)6.2.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0)6.2.3 农业产业链完善与拓展 (10)6.2.4 农业产业政策支持 (10)6.2.5 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0)第7章农村问题研究 (10)7.1 农村社会发展状况 (10)7.1.1 农村经济状况分析 (10)7.1.2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 (10)7.1.3 农村人口与就业 (11)7.2 农村社区治理与创新 (11)7.2.1 农村社区治理现状 (11)7.2.2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11)7.2.3 农村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11)7.2.4 农村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 (11)第8章农民问题研究 (11)8.1 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11)8.1.1 研究方法 (11)8.1.2 操作指南 (12)8.2 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 (12)8.2.1 研究方法 (12)8.2.2 操作指南 (12)第9章案例分析 (12)9.1 典型案例选择与描述 (12)9.1.1 案例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效率提升 (13)9.1.2 案例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13)9.1.3 案例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3)9.2 案例启示与政策建议 (14)9.2.1 案例启示 (14)9.2.2 政策建议 (14)第10章结论与建议 (14)10.1 研究总结 (14)10.2 政策建议与展望 (14)第1章引言1.1 三农问题的背景与意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领域。
农村发展概论2
农村发展概论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其演化一、发展问题的提出:1、人类的前文明阶段:人类几十万至三百万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有99%处于此阶段:无发展可言2、农业生活方式时期:增长和发展没能成为这并不算短时期人们关注的主题原因:①人们的思想被宗教、神权、经验主义所控制②鼓励发展把科学和技术隔离开来 3、资本主义时期:发展和资本主义是同步出现的二、发展问题的演化 1、西方的工业化1)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2)发展的特征:发展简单化,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 第三世界的国家开始致力于自己国家的发展 2) 实质是走“西化”“美国化”的道路 3) 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4) 人们开始对工业化反思,进而形成了发展经济学等3、二十世纪70年代后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参与式发展理论,性别发展理论等的形成三、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分类和特点 1、前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约一万年以前(2)空间尺度:个体范围或部落范围(3)哲学思考:低智状态(4)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拜物主义(5)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中 2、低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农业革命以后(约一万年开始)(2)空间尺度:区域范围或国家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是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自然优势主义(天定胜人)(5)经济水平:初级水平(农业为主) 3、高级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工业革命后(1750年左右)(2)空间尺度:国家或洲际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为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人文优势主义(人定胜天)(5)经济水平:高级水平(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4、可持续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信息革命以后(最近50年)(2)空间尺度:洲际范围或全球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将要发生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天人互补协同(天人和谐)(5)经济水平:优化水平(知识、经济与第三产业为主)第二节农村发展学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发展概念的产生生物学概念:生物个体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二)不同学科对发展概念的注释1、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发展,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教育程度、分配状况以及社会生活的改善等2、发展社会学: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有落后的不发展状态向先进的发展状态的过度和转化 3、发展人类学:人的发展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一切以人为指标 4、发展哲学: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5、发展学:是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人力、知识、技术、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农村发展的基本内涵:农村发展:指依据农村区域的资源潜力,确定综合发展目标并形成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引导农村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703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A.贫困的主观感受较弱B.贫困问题集中在城市 C阶层性贫困比较明显D.形成独特的贫困文化 .分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分工取决于()o A.市场规模 B.市场专业化程度 C.机械化D.社会化 二、多选题(答案为一个以上选项.5题,每题4分,共20分) .随着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调整,并呈现出() 的新特征。 A.人际关系理性化 B.熟人社会陌生化 C.代际关系的疏离化D.宗族关系的淡漠化 .以下属于二战期间农业与农村的主要特征的有()。 A.政府越来越强地干预农业 B.计划经济在不同国家都有出现 C.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D.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降低
.18世纪,德国通过立法的形式,界定了社会保障的对象、权利、义务,并将保障的内容聚焦到()o
试卷代号:11703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23年7月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LA2.A3.A4.D5.B 6.D7.A8.D9.D10.D ILA12.B13.A14.D15.A 16.B17.B18.C19.A20.A 二、多选题(答案为一个以上选项,5题,每题4分,共20分) 2LABCD22.ABCD23.ABCD24.ABC25.ACD 三、匹配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6.E27.H28.B29.130.D 31.J32.F33.C34.A35.G
A.1959B.1960
C.1961
D.1962
.传统农村社会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物质交换时,遵循的不是法律契约而是心理契约,主要的约束力来自( )o
A.道德和人情B.法律与道德
乡村发展研究课题学习计划
乡村发展研究课题学习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乡村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研究将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重点分析乡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探讨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目标1.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把握乡村发展的脉搏;2.明确乡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3.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内容1.乡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乡村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2)影响乡村发展的因素;(3)乡村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乡村发展的优势与机遇(1)乡村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2)乡村旅游、农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机遇;(3)中国乡村振兴政策导向及政策支持力度。
3.乡村发展的路径与方向(1)建设美丽乡村与乡村环境治理;(2)推进乡村产业升级与发展;(3)促进乡村教育与文化发展;(4)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手段,全面深入的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研究步骤1.资料收集: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乡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2.实地调查:走访一些典型的乡村地区,深入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3.数据统计:对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4.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征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5.论文撰写:结合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专家访谈,全面撰写研究论文。
六、预期成果1.一篇系统完整的乡村发展研究论文;2.提出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3.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和借鉴。
七、研究计划1.第一阶段:2022年3月-2022年5月资料收集,文献阅读、实地走访、专家访谈,准备工作等。
三农市场调研分析方案
三农市场调研分析方案第1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第2章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5)2.1 农业产业现状 (5)2.2 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5)2.3 农业产业链分析 (6)第3章农村市场消费现状 (6)3.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6)3.1.1 收入水平分析 (6)3.1.2 消费支出分析 (7)3.1.3 消费水平区域差异 (7)3.2 农村消费结构分析 (7)3.2.1 食品消费结构 (7)3.2.2 非食品消费结构 (7)3.2.3 消费结构优化方向 (7)3.3 农村市场消费潜力 (7)3.3.1 人口结构分析 (7)3.3.2 消费意愿与需求 (7)3.3.3 政策与市场环境 (7)3.3.4 消费潜力展望 (8)第4章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市场 (8)4.1 农村人口现状 (8)4.1.1 人口规模及分布 (8)4.1.2 人口年龄结构 (8)4.1.3 人口素质 (8)4.2 农村劳动力结构 (8)4.2.1 劳动力年龄结构 (8)4.2.2 劳动力性别结构 (8)4.2.3 劳动力职业技能结构 (8)4.3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 (8)4.3.1 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8)4.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4.3.3 政策措施及成效 (9)第5章农业科技与信息化 (9)5.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9)5.1.1 农业科研机构布局 (9)5.1.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9)5.1.3 农业科技政策支持 (9)5.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9)5.2.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9)5.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9)5.2.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10)5.3 农业信息化发展 (10)5.3.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0)5.3.2 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10)5.3.3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10)5.3.4 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10)第6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10)6.1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10)6.1.1 交通基础设施 (10)6.1.2 水利基础设施 (10)6.1.3 能源基础设施 (10)6.2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1)6.2.1 教育服务 (11)6.2.2 医疗卫生服务 (11)6.2.3 社会保障服务 (11)6.3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需求 (11)6.3.1 交通基础设施需求 (11)6.3.2 水利基础设施需求 (11)6.3.3 能源基础设施需求 (11)6.3.4 教育服务需求 (11)6.3.5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2)6.3.6 社会保障服务需求 (12)第7章农村金融与保险市场 (12)7.1 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12)7.1.1 金融服务覆盖面 (12)7.1.2 农村金融需求 (12)7.1.3 农村金融供给 (12)7.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12)7.2.1 金融产品创新 (12)7.2.2 金融服务创新 (12)7.3 农村保险市场发展 (12)7.3.1 农村保险市场现状 (12)7.3.2 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瓶颈 (13)7.3.3 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对策 (13)第8章农业产业链企业分析 (13)8.1 主要农业企业类型 (13)8.1.1 农产品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农作物、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生产,以产量和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化
1、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概念 2、阐明概念的含义
3、明确概念间的关系
(二)操作化
1、操作定义: 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 出一些可观测的指标或项目来说明如何度 量概念。
如:人口增长=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
如何根据研究目的的要求选择和构造指标
不能背离时代背景。 具有客观的物质与技术基础:人力、财力、物
力。
3、科学性原则
所选课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理论为指导, 有科学依据。 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创新性原则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这种交叉融合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 选题的创新性表现在:观念新、概念新、 方法新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 农村发展研究框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村发展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变量与变量设计 第三节 抽样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农村发展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择课题 二、提出研究假设 三、选择研究方法与实施准备 四、研究数据的获取与整理分析 五、课题总结
一、选择课题
(一)课题选择的意义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
如:“只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才能保证农村发展计划的有效 实施”就是一种关于解决“如何才能有效得实施农村发展 规划”问题的假设。
只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才能保证 农村发展计划的优先实施
不愿意参与是因缺少参与积极性
缺少参与是因参与能力的不足
规划目标不适应目标 群体发展的要求
规划不符合 实际
实施步骤 不合理
组织程度低
(一)误差的种类 (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三、抽样误差的统计定义与置信限
(一)抽样误差的统计学定义 (二)置信限
四、不同抽样类型的特点及适应条件
(一)概率抽样 (二)非概率抽样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
1、抽样的概念及其分类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择部分对象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中采用的主要手段。 是一种从局部认识整体的调查方法。 根据抽样时是否遵守随机原则,可将抽样方法
参数是用以描述总体某一特征的特征值。 如:总体平均值、总体方差等。
把描述样本特征的特征值称作统计量。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 参数,从而达到由部分到全局的认识。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
5、抽样误差
所谓抽样误差就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
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或用统计量去估计参数 时存在的偏差。 如何减少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考虑的核心问 题。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1、需要性原则
急需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5月12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
汶川地震恢复重建科技快速响应项目——灾区重建快速恢复政策与社会
管理研究课题
2、可行性原则
现实可能性和现实可行性。
2、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Fra bibliotek陈述假设 (1)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研究假设 (2)根据已有的理论推出研究假设
(3)以猜想的方式提出假设
对立假设
3、研究假设在提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以真实可靠的事实或正确的理论为依据 (2)表述应尽可能确切、清晰和具体 (3)必须是可以检验的
(4)对于研究调查,研究假设的提出者须具有正确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论
(二)实施准备
1、确定调查研究对象 2、确定调查研究时间 3、组织和培训调查研究人员 4、探测性调查 5、设计问卷 6、拟定调查方案 7、编写研究计划
四、实施
(一)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1、组织分工与任务配置 2、运行与信息反馈
3、监控与协调
四、实施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分析
1、数据搜集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整体性、真实性、针对性、可 比性 (2)数据搜集的途径与方法:
– 访谈法、通讯调查、实地观察、查阅现有文献资 料、问卷调查
2、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五、课题的总结
(一)研究总结报告的撰写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三)研究工作总结
第二节 变量与变量设计
(一)课题选择的意义
(1)课题选择影响到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方向,关
系到研究的价值或成效。 (2)课题选择决定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研 究手段和方法,提交怎样的研究成果。 (3)研究人员组织、时间安排、研究经费来源与
分配使用等均与选题有关。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的选择农村发展研究问 题呢? 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迫切性、可行 性、以及研究者的主体条件等
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
2、总体与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对象全体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按特定程序和规则抽取的一部
分研究对象。
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合。
总体有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之分。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全体研究对象的集 合体。 调查总体是从实际抽样中有可能选中的所有研究对 象的集合。
变量属于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新农民
新农民与老农民
“新农民”的社会特征就是:属农村户口, 在农村有住房,但他们不用靠农业,也不 必干农活。 而“老农民”就是“属农村,住农村,靠 农业,干农活”的农村社会劳动者。
(一)变量与属性
变量与属性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并且易混淆。
属性通常是指客体的某种特性, 变量则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
才能有效地对变量进行测度是操作定义的 根本任务,也是变量操作化的一个核心问 题。
(二)操作化
2、综合指标体系
对诸多高度抽象的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小
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单一指标难以度量,需 要从不同的维度来建立综合指标体系。 建立方式:
(1)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体系; (2)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形式获得。
举例:性别、职业
变量(属性)之间关联的研究,构成了农村发展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农村发展研究中变量定义要严格,变量界定要认 真思考。
(二)变量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变量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分变量:性别、婚否 离散变量:信仰 连续变量:收入、作物产量、年龄、身高 在解释性研究中,按照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划分:自变 量、因变量、中介变量 自变量是影响或决定因变量的变量,是因变量发生变 化的前提和原因。 遏制或调节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变量被称作中 介变量,或控制变量。
x U 2 x
t
2
U
2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数。
若样本容量小于30时,U 2 用
替换即可。
四、不同抽样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条件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概率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抽 样
非概率抽样
多阶抽样 偶遇抽样 定额抽样 判断抽样
(5)对于复杂问题的研究,应注意研究假设的系统层次 性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6)提出研究假设要注意集思广益
三、 选择研究方法和准备实施
研究方法是为实现特定的研究目的所采取 的手段或途径,常以规范、准则、程序等 相对确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及其选择问题 1、研究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2、假设的论证与研究方法选择 3、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的选择问题 4、综合集成法的选择问题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
3、抽样单位与抽样筐
从抽样的角度,可以将所有总体单位划分为互
不重叠且完备的多个部分,而每个这样的部分 称作抽样单位。
如:以农村家庭为总体单位,以村为抽样单位,村 是由若干家庭组成的。
抽样筐,又称抽样范围,是确定的全部抽样单
位的名册。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
4、参数与统计量
缺少资金
缺少知识
图 2-1 农村发展计划实施研究假设树
假设的特点:
(1)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理性的尝试性 解释,体现发展研究的目的。 (2)是研究人员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事实材料和 发展学知识的基础上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 形成的,是科学性与假设性的统一。 (3)不是结论。其真实性尚需通过试验或调查结 果来检验或验证。 (4)可能被证实也可能被证伪。 (5)允许在研究期间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标准误。
随机化复置抽样
x
2
n
s
2
2
x x
n 1
2
随机不复置抽样
x
n 1 n N
(二)置信限
所谓置信限是用统计量对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时,参数
以较大的概率存在的范围界限。 在抽样调查中,当通过随机抽样得到样本平均值后, 就可以很方便的给出总体参数一个可能存在的范围。 而称参数在给定范围的可能性的大小为置信概率,一 般置信概率不能小于85%。而把在一定置信概率条件 下,参数存在的范围称作置信区间。 鉴假定未知的总体平均值(参数)为μ,置信概率为 (1-α),置信区间的一般形式为:
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一)误差的种类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1、总体单位之间的不一致性 2、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3、抽样组织形式 4、抽样方法
(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三、抽样误差的统计定义与置信限
抽样调查中有复置抽样和不复置抽样两种方法。 (一)抽样误差的统计学定义
抽样误差的统计学定义是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差,又称
(三)变量的关系
(1)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存在对称偕变关系。
(2)因果关系:
变量之间存在单向依存关系。
变量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