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体与药物研究

合集下载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药物转运体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蛋白质,可以帮助药物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排出。

药物转运体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药物转运体对于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药物转运体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细胞的药物转运体研究。

该方法利用细胞系或原代细胞,通过测定细胞对于特定药物的转运情况来研究药物转运体。

目前常用的细胞系有哺乳动物细胞系和魚类细胞系等。

研究者可以将感兴趣的药物加入培养基中,然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药物的转运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RNA干扰或基因敲除等技术,去除或减少特定转运体的表达,观察药物转运的变化,从而确定该转运体对于药物转运的贡献程度。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体外膜囊泡的药物转运体研究。

体外膜囊泡是由细胞膜分离出来的,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者可以将转运体蛋白加入体外膜囊泡中,然后测定药物在体外膜囊泡中的转运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转运体对于特定药物的选择性和亲和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与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转基因动物模型的药物转运体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者可以将人体转运体基因导入小鼠等模型生物中,使其表达特定的转运体蛋白。

然后可以观察这些转基因动物对于药物的处理过程,了解转运体在整个机体水平上的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对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种方法是基于计算模拟的药物转运体研究。

利用计算模拟技术,可以对转运体蛋白的结构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转运体的功能和转运机制。

同时,也可以用计算方法预测药物与转运体的结合方式和亲和力,提供药物设计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研究药物转运体的方法多样,并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与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药物转运体在药效及药物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在药效及药物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在药效及药物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一类介导药物进出细胞的膜蛋白,在药效和药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药物相互作用和抗癌药物耐药性等问题的不断凸显,对药物转运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药物转运体的概念和分类药物转运体可以将药物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或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

它们的存在和运作机制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产生重要作用。

药物转运体可以分为ABC超家族转运体和SLC超家族转运体两大类。

其中ABC超家族转运体包括ABCB1、ABCC等多个亚型,主要介导细胞内外的药物转运。

而SLC超家族转运体由多个子家族组成,例如酸性离子转运体(SLC22A)、碱性离子转运体(SLC47A)等,主要介导药物在细胞内的转运。

二、药物转运体在药效上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物治疗和药效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ABC超家族转运体中的ABCB1是经典的多药耐药基因,ABCB1过度表达可导致多种肿瘤对多种抗癌药物出现耐受性。

SLC超家族转运体也有很多在药效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员,例如SLCO1B3介导体内释放从而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SLC22A1介导肝脏内药物的摄取等。

除了直接影响药效的问题之外,药物转运体还可以影响药物的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通常是通过肝脏的代谢酶来完成的,但一些研究表明,药物在小肠或肝脏内的过程中,药物转运体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SLC22A1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几种药物的药物代谢,从而影响到药物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效。

三、药物转运体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药物代谢与药物治疗关系密切。

目前已知被药物代谢酶代谢的药物有70-80%。

药物代谢的方式通常是通过肝脏的代谢酶来完成,这些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CYP)和单胺氧化酶(MAO)等将药物转化成代谢产物,以便于排泄。

然而,药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包括药物转运体的作用。

药物转运体通常与肝脏中的代谢酶合作,以协同完成药物代谢过程。

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药代动力学影响

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药代动力学影响

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药代动力学影响引言:药物转运体在药物药代动力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参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其中,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不仅能够选择性地转运药物分子,还能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发生动力学变化。

本文将探讨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一、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类型和功能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主要包括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家族和溶菌酶膜转运体(SLC)家族。

这些转运体在细胞膜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转运药物分子,调节药物的浓度,同时也参与细胞的营养物质吸收和毒物排泄等生理过程。

ABC转运体家族是一类具有ATP结合位点的转运体,其成员超过50个。

这些转运体在细胞内外膜上表达,参与药物分子的主动转运,包括多药耐药蛋白(MDR)、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等。

它们通过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SLC转运体家族是一类通过负载依赖的被动转运方式,将药物从高浓度区域转运到低浓度区域。

其成员非常多样,参与的药物转运也多种多样。

这些转运体包括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有机阳离子载体(OCTN)等。

二、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研究这些转运体,可以更好地解释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过程,从而优化药物治疗。

1. 转运体基因多态性:许多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基因存在多态性,这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P-gp基因中的多态性导致了从个体间的药物吸收和排泄的差异。

2. 转运体抑制剂和激动剂: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转运体的功能。

转运体抑制剂可以增加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暴露,而转运体激动剂则可以减少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暴露。

3. 转运体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

生命科学中的药物转运体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药物转运体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药物转运体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药物转运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们扮演着将药物从血液中输送到器官、细胞或细胞间隙中的重要角色。

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代谢、吸收、运输等过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一、药物转运体的分类药物转运体可以根据其结构和转运功能来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药物转运体有多种分类方法,下面我们针对其结构和转运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结构分类药物转运体可分为离子型转运体和非离子型转运体两类。

离子型转运体分为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两类,它们分别负责运输阳离子和阴离子。

非离子型转运体则包括脂质转运体和固定载体两种。

转运功能分类药物转运体可以根据它们的功能分为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媒介转运三类。

主动转运和媒介转运都需要耗费能量,而被动转运则不需要。

二、药物转运体的调控机制药物转运体在体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调控机制。

药物转运体的调控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基因、蛋白质、代谢产物、环境因素等。

基因调控药物转运体的基因调控是影响药物代谢和转运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转运体对应着不同的基因,因此合理地调控基因表达可以增强人体对药物代谢和吸收等方面的掌控能力。

蛋白质调控除了基因调控外,蛋白质也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药物转运体蛋白质的特征决定了它们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特性。

因此,通过改变转运体蛋白质的构成和数量等,可以有效地调控其转运功能。

代谢产物调控代谢产物对于药物转运体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氧化还原属于代谢过程,经过反应的代谢产物可以影响药物转运体的转运能力。

环境因素调控环境因素对于药物转运体的调控同样非常重要,经常变化的温度、酸碱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药物转运体的转运能力。

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改变环境的参数,从而发现了转运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三、药物转运体的研究进展药物转运体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一类跨膜蛋白质,能够将药物穿越细胞膜,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因而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已成为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药物转运体的分类药物转运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指的是药物在细胞膜中由ATP酶的作用而获得能量,加速运输的过程;被动转运指的是药物通过膜通道或嵌入膜中的蛋白质进行扩散,没有运输时的能耗。

药物转运体也可分为肠道药物转运体、肝脏药物转运体和肾脏药物转运体。

它们分别参与药物在肠道、肝脏和肾脏的吸收、排泄过程中的调节。

在人体中,药物转运体主要分为ATP结合转运体(ABC转运体)和肌酸转运体(SLC转运体)两大类。

ABC转运体全基因组有48个基因位点,可区分为7个子家族;SLC转运体全基因组有395个基因位点,可区分为52个家族。

两者主要通过转运药物结合到它们相应的结合位点来完成药物的转运,从而实现药效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二、药物转运体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肝细胞中的P-糖蛋白可以转运利福平,使其从肝脏中流出,从而使血浆中的药物含量降低,促进药物的代谢;而肾脏中的NPT1、NPT2可以将尿酸和药物一起转运进入肾小管,从而起到了降低血浆药物含量的作用。

除此之外,药物转运体还可以将药物转运至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从而针对性地治疗疾病。

三、药物转运体的应用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日渐扩大。

目前,药物转运体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设计药物结构,从而能够特异性与转运体结合,从而提高药效或降低副作用。

其中,开发针对ABC转运体的药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例如,糖皮质激素依托泊松钠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添加了新的选择,小分子化合物Imatinib是当前治疗慢性髓样白血病的一线药物。

药物外排转运体名词解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物外排转运体名词解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物外排转运体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药物的外排转运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外排转运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以及排泄过程。

通过与药物结合并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这些转运体能够影响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平衡,从而对药物的活性、毒性以及疗效产生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药物外排转运体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阐述转运体的定义,包括其特点、组成以及分布情况。

其次,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转运体,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解释。

随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转运体调节机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常见的药物外排转运体家族,并详细介绍它们的结构、功能以及临床意义。

最后,我们将在第五部分总结对药物外排转运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和解释药物外排转运体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分类、功能以及调节机制。

通过深入了解药物外排转运体的特点和作用,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关键蛋白质。

同时,本文也希望为未来药物外排转运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 药物外排转运体名词解释:2.1 转运体的定义:药物外排转运体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通过主动或被动转运机制,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或者逆向转运,以调节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这些转运体通过跨膜蛋白质通道作用实现药物的进出,起到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药物代谢调控等重要功能。

2.2 转运体的分类:根据功能和结构特点,药物外排转运体可分为多个家族。

其中,ABC(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包括ABC superfamily G、ABC superfamily B和ABC superfamily C三个亚家族;SLC(溶质载体)转运体家族则涵盖了超过400种不同的成员;另外还有OATP(有机阳离子传输蛋白)和OCT(有机阴离子传输蛋白)等其他家族。

肝脏的药物转运体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肝脏的药物转运体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肝脏的药物转运体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傅超;刘洋【摘要】To introduce the function,distribution,and substrat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transporters in the liver and th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drug in human body disposal process. Based on the liver drug delivery system,and the disposal of the influence in the body to classifyand summarize. Liver as an important organ for the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drug),except for hepatic enzymes,played an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the drug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drugs would be changed when the function of the transporters was affected.%介绍肝脏的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分布、底物特征及其对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的影响。

按照肝脏药物转运体系统、体内处置的影响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肝脏作为机体对内源物和外源物(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除了药物代谢酶外,肝脏转运体在其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当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受到影响时,往往会使其底物性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生改变。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731-733,743)【关键词】转运体;肝脏;药物相互作用【作者】傅超;刘洋【作者单位】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71;昆泰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1肝脏是参与药物代谢和排泄最重要的器官。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与药物转运机制研究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与药物转运机制研究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与药物转运机制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的研发和制造工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将活性成分制成可靠稳定、安全易用的药物形式。

同时,药物的转运机制研究则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制药工程制剂设计和药物转运机制研究的相关内容。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是将活性成分转化为合适的剂型形式,并确保其在储藏、携带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制剂设计的关键目标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浪费。

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固体剂、液体剂和半固体剂。

制剂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化学性质、生物利用度、稳定性、溶解度和药物释放特性等因素。

此外,需要使用适当的辅料和制剂技术,以提高制剂的药效和药物交付效率。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治疗各种疾病和条件的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转运机制研究着重于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物的转运机制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

药物转运通常涉及药物跨膜转运蛋白和药物代谢酶等参与。

其中,药物跨膜转运蛋白是药物吸收和排泄的重要调控因素。

例如,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体(ABC转运体)和膜转运体家族(SLC转运体)在体内药物的吸收和排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药物代谢酶则是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清除的关键因素。

对药物转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以及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制药工程制剂设计和药物转运机制研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进展。

透过制药工程制剂设计,我们可以将药物的活性成分转化为适合人体吸收和使用的合适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而药物转运机制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进而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案,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其不良反应。

在制药工程制剂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特性和剂型的要求,采用合适的辅料和制剂技术,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一、体外实验方法:
1.细胞系的建立:将转运体基因表达到细胞内,建立转运体过表达的
细胞系,如HEK293、CHO细胞等。

2.转运体功能实验:利用细胞系体外培养,通过测定药物的转运速率、抑制剂抑制的能力、药物浓度对转运的影响等来评估转运体的功能。

3.相互作用研究:通过利用配体结合分析、共转染等手段,研究药物
与转运体的相互作用。

二、体内实验方法:
1.转基因动物模型:通过转入或缺失药物转运体基因的动物模型,研
究药物在体内转运的过程和机制。

2.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给予药物后,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从而评估药物在体内的运输情况。

3.转运体抑制剂研究:给予转运体抑制剂后,测定药物在体内的药代
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评估转运体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用于药物转运体的研究:
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利用转运体的结构信息,结合计算机模拟技
术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方法,预测药物的结合位点、亲和力和转运活性等。

综上所述,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个
方面,其中体外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细胞系的建立和转运体功能实验来评
估转运体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而体内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转基因动物模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和机制。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CRISPR/Cas9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转运体。

药物转运体在药剂学中的作用

药物转运体在药剂学中的作用

药物转运体在药剂学中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剂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转运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促进药物的跨膜转运,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通过研究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对于药物研发和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转运体的分类药物转运体可以按其受体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受体结构,可以将药物转运体分为ABC转运体、SLC转运体和其他类别。

ABC转运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跨膜蛋白,通常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能够驱动药物的主动转运。

SLC转运体则是另一类常见的跨膜蛋白,主要负责药物的被动转运。

其他类别的转运体如SWEET和POT等,在药物转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药物转运体在药物吸收中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物吸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和抑制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可以改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一些药物转运体在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分布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其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

此外,药物转运体在肠道上皮细胞和肝脏细胞中能够主动或被动地调控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药物转运体在药物分布中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物分布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些药物通过转运体进入细胞,从而实现药物治疗的靶向效应。

例如,肿瘤细胞上的转运体可以增加抗肿瘤药物进入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提高疗效。

此外,一些转运体在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上起到了筛选作用,阻止一些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胎儿。

四、药物转运体在药物排泄中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物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肾脏是药物主要的排泄途径之一,而在肾脏小管上皮细胞上表达的转运体则可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一些转运体能够将药物从血液中转运至肾小管,进而排出体外。

除肾脏外,肝脏和胆道也是药物排泄的重要机制,一些转运体在肝细胞和胆道上皮细胞上调控药物的排泄,保证药物不被过度积累。

五、药物转运体在药学研发中的应用药物转运体在药学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BC转运体的机制研究与药物发现

ABC转运体的机制研究与药物发现

ABC转运体的机制研究与药物发现ABC转运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大家族的跨膜运输蛋白。

目前已经发现了48种ABC转运体,它们广泛参与了生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

ABC转运体对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药物代谢、毒物转运、内生物质的转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ABC转运体的结构和机制,对药物发现、治疗药物毒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ABC转运体结构和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却不清楚它们在细胞膜上的位置和结构、它们物质运输的精确机制等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中。

在ABC转运体的研究中,结构生物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

结构生物学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可以解析纯化的ABC 转运体具体的三维结构信息,从而为理解其内在的运输机制和药物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在了解ABC转运体的研究中,还需要研究其所涉及的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对ABC转运体的选择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分子对接、计算化学等方法,可以合成大量与ABC转运体所涉及的物质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分子,从而为药物发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学和动物学方法来研究ABC转运体的作用机制。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ABC转运体进行基因敲除,从而观察细胞对物质的代谢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方法也叫做转运体信号路径或者转运体组学。

这个方法可以在细胞或者动物的层面上,探究ABC转运体与其它蛋白质、细胞分子及其作用的正、负调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对于治疗癌症、神经性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手段,我们已经对ABC转运体的部分机制和结构信息进行了初步了解,但是还有很多细节和关键问题尚待解决。

针对ABC转运体的机制研究,药物发现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药物发现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ABC转运体的结构和机制信息,设计出一些具有特定高度选择性的药物,以此来治疗某些疾病。

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是影响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两大关键因素。

它们在临床药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药物的疗效、毒性和耐受性。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药物代谢酶,转运体,临床药学,药物治疗一、引言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是影响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两大关键因素。

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药物的疗效、毒性和耐受性。

药物代谢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和肝酶等,而转运体主要包括P糖蛋白、乳酸盐逆流携带体等。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从而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对其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关注。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为个体化用药和药物疗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药物代谢酶在临床药学中的研究与应用1. 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作用药物代谢酶是一类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

常见的药物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和肝酶等。

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类催化氧化反应的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肝脏、肠道和肾脏等组织中,主要参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过程。

肝酶主要参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过程,是影响药物代谢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代谢酶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谢作用,即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以促进其排泄;二是解毒作用,即将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或较低毒的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种类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体内清除率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毒性和耐受性。

2.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同一个基因座上存在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导致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不同。

基因多态性是药物代谢酶功能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个体对药物代谢和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研究上的应用

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研究上的应用

第19卷第1期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19 No.1 2021年1月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an. 2021 p.18文章编号:2617–8117(2021)01–0018–10DOI:10.14146/ki.cjp.2021.01.003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研究上的应用许云华1,王东凯2*(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2.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综述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研究上的应用。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多篇文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结果转运体种类颇多,FDA推荐了七个被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转运体及其底物、抑制剂、分布细胞或组织。

通过研究发现,其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以及因转运体的功能失控所导致的药物间互相作用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结论为了提高服用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掌握其转运的机制,因此要更加关注转运体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药剂学;转运体;研究进展;中药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志码:A转运体为继发性的主动转运过程,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所以依靠其势能(该势能由原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转运而间接耗能,依据底物的转运方向可划分为摄取型转运体和外排型转运体;以中药与药物间相互作用可划分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即ATP 结合盒转运体(adenosine-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ABC)和溶质载体(solute carrier,SLC)[1]。

摄取型转运体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OATs)、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OCTs)、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 polypeptides,OATPs)等,通过ATP 间接供能,把药物递送到靶点,使其药效充分发挥,也叫溶质载体;外排型转运体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等,通过ATP 直接供能,把药物泵出细胞,使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有所降低,也叫ATP 结合盒转运体[2-3]。

转运体介导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研究

转运体介导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研究

•综述!转运体介导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研究赵世媛*,孙文学,杨梦琦,江沛(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山东济宁272000)* 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 :z haoshiyuan94@163. oom#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理学’E-maiS jiangpeicsu@ sina. com中图分类号 R978. 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2-2124(2021)02-0253-04DOI 10. 14009/j. issn. 1672-2124. 2021.02. 031摘 要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P 糖蛋白、多药耐药蛋白和核苷转运体是机体內参与核苷类抗病毒药转运及消除的蛋白,转运体通过介导药物的摄取和排出,能够调节体內抗病毒药的浓度,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內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行为。

本文通过对核苷类抗病毒药和机体转运体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究转运体介导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运体'核苷类抗病毒药'药物相互作用Interaction of Transporter-Mediated Nucleoside Antiviral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 ZHAOShiyuan , SUN Wenxue , YANG Mengqi , JIANG Pei (Dept. of Clinical Pharmacy , Jining NO. 1People J s Hospital , Shandong Jining 272000, China )ABSTRACT Organia cation transporter , organia anion transporter , P glycoprotein , multiCrug resistanca protein andnucleoside transporter are transporterr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e transport and elimination of nucleoside antivirals in thebody. By mediating the flux and c OI ux of drugs, transportera can reoulato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virals in vivo , thus affecting tie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behavior of drugs in vivo.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related literatura of nucleoside antivirals and body transporters , and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nsporter-mediated nucUosineantiviral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 so as te proviV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KEYWORDS Transporters ; NucUosive antivirals ; Drug interactions临床上所用的核昔类抗病毒药主要以破坏病毒转录、干 扰或终止病毒核酸的合成为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患者的诊疗方案中主要采取抗病毒药及其联合用药的方法⑴’但核苷类抗病毒药之间联合应用或者同时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极有可能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升高。

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可媒介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跨膜转运的机制。

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药物转运体的分类药物转运体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药物转运体包括ABC转运体家族、SLC转运体家族和物质通道蛋白等。

ABC转运体家族是一种ATP结合盒转运体,其成员包括P型和ABC型两类。

P型ABC转运体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循环促进药物跨膜转运,而ABC型转运体则通过ATP结合和水解的能量驱动药物转运。

SLC转运体家族是一种转运蛋白,其成员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通过药物与载体蛋白的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实现药物的跨膜转运。

通道蛋白则通过形成通道,使药物通过细胞膜,实现药物的快速转运。

二、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具有多种作用。

1. 药物吸收:药物转运体通过调节细胞膜对药物的吸收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一些药物通过与载体蛋白结合,进入细胞内,实现药物的吸收。

相反,药物转运体也通过将药物从细胞中排出,减少药物吸收。

2. 药物分布:药物转运体在药物的组织分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某些药物通过与转运体结合,进入细胞内,从而在细胞内积累。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转运体还可以通过促进药物从细胞中排出,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

3. 药物代谢:药物转运体不仅通过调节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影响药物的代谢,还能参与药物的代谢反应。

某些药物在细胞内与转运体结合,被转运体转运至代谢酶,从而参与药物的代谢反应。

4. 药物排泄:药物转运体在肾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器官中,通过将药物从细胞内转运至体液或者排泄物中,参与药物的排泄。

此外,药物转运体还可以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实现药物的快速排泄。

三、药物转运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药物转运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对于临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与肾脏转运体关系的研究进展

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与肾脏转运体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47卷第4期2021年7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7No.4Jul.2021DOI:10.13481/j.1671‑587X.20210436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与肾脏转运体关系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transporter-mediated drug intera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renal transporter赖思含,刘俊彤,付东兴,金立方,刘金平,李平亚(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1)[摘要]许多药物已被证明是转运体的底物或抑制剂,由于转运体具有广泛的基质选择性,当2种药物由同一种转运体转运时,转运体被诱导或抑制将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运输过程以及药物在组织、器官、靶点部位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特征底物的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或不良反应。

转运蛋白自身存在的遗传多态性已被确定为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毒性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临床上所使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是体内重要的靶器官和排泄器官之一,转运体在肾脏中表达广泛,对许多内外源性物质的肾脏分泌及重吸收起关键作用,了解肾脏转运机制有助于获得药物在肾脏的排泄动力学、蓄积毒性机制及影响排泄的因素等信息。

有关转运体种类、特征和作用方式等研究的大量报道,为阐明药物在体内作用机制和临床用药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为了避免由转运体导致的不良相互作用,促进临床合理联合用药,现主要分析药物转运体介导的小肠吸收、肝脏分布及肾脏排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对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几种药物与重要肾脏转运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为临床上多药物联合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对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在临床治疗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药物转运及转运体

药物转运及转运体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
特点:①不需要载体 ②不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
被动转运的方式: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二)滤过 (三)易化扩散(passive diffusion)
ABCG2 C421A基因型对diflomotecan的AUC的影响
OATP1B1
OATP1B1全称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原名OATP-C,OATP2,基因名 SLCO1B1),特异性存在于肝脏,对多种内、外源性物质摄取进入肝脏细 胞具有重要作用 。
1. Dubin-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黄疸,为遗传性结合胆红 素增高Ⅰ型
2. Dubin-Johnson综合征,由于MRP2基因突变致使结合胆红素从肝 细胞向毛细胆管的运转发生障碍,结果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 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病人出现黄疸。
MRP2
三、ABCG2
ABCG2,即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属于半转运 流出泵,主要在乳腺、胎盘和肝细胞胆管 侧表达。
Ø ABCB1又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最早在肿瘤细胞中发现,它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对抗 癌药物出现多药耐药现象。
Ø ABCB1是能量(ATP)依赖性膜蛋白,可发挥外排泵作用,将细胞内外源 性的化合物包括药物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胞外。
是药物以载体及需要能量的跨膜运动,不依赖于膜两侧药物的浓 度差,药物可以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跨膜转运。

药物转运体与药物的肠道吸收

药物转运体与药物的肠道吸收

药物转运体与药物的肠道吸收1 前言片剂、胶囊剂等口服给药方式因剂量准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等特点是目前主要的给药方式。

而药物口服后需先经肠道吸收入血,再随血液循环系统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发挥药效,因此肠道吸收是口服药物产生药效的重要前提。

以往在研究药物的肠道吸收时,多通过其理化性质(如亲脂性)来分析其跨膜能力,跨膜能力强,肠道吸收能力强。

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药物的理化性质并不是决定其跨膜能力的唯一因素,分布在肠黏膜细胞膜上起运输药物作用的蛋白质(药物转运蛋白)在药物吸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药物肠道吸收的机制、药物转运蛋白在肠道的分布、药物转运蛋白在药物肠道吸收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介绍。

2 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结构特征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胃粘膜不具有小肠的绒毛结构,而只有许多皱襞,故吸收面积有限,因而除了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水分再吸收,尽管它是某些类型药物的吸收位点,但是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

胃和大肠中通过转运体介导药物吸收也较少。

小肠黏膜的构造(图1)中上皮细胞相邻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和桥粒连接,其中紧密连接的存在使得细胞间隙非常小,表现出与完整细胞膜相类似的渗透性,是细胞间隙旁路转运的主要屏障。

上皮细胞为极化细胞,可分为面向腔道侧的腔道侧膜,又称为顶侧膜,和面向血液侧的基底侧膜。

小肠的上皮细胞顶侧有突起的微绒毛,具有这种结构的膜又称为刷状缘膜。

顶侧膜和基底侧膜的生物学形态和功能是不同的,是药物经上皮细胞转运必须跨过的两层生物膜。

图1 小肠黏膜的构造3 药物肠道吸收的形式及特征药物肠道吸收的方式主要包括细胞间途径(paracellulartransport)(图2 A)和跨膜途径(transcellulartransport);跨膜转运又可分为被动转运(图2 B)和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transportermediatedtransport)(图2 C和2 D),它们各具特点,且与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关系密切。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药物转运体的研究方法
一、体外实验方法:
1.细胞系表达: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如HEK293细胞,通过转染、病毒感染或脆性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等方法,将目标蛋白质表达在细胞中。

利用细胞系表达的转运体,可以进行体外活性测试、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及药效学研究等。

2.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如RNA测序,可以对特定细胞或组织中转运体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和筛选;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如质谱分析,可以鉴定和定量细胞或组织中转运体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3.细胞内定位分析:利用荧光探针、荧光染料或放射同位素标记等技术,观察目标转运体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了解其功能和机制。

4.蛋白质互作:通过酵母双杂交、蛋白质交联等技术,研究转运体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二、体内实验方法:
1.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猪等,进行转运体的研究。

可以通过插入外源转运体基因或敲除内源转运体基因的方式,分析转运体在整个生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

2.药物代谢和转运动力学:通过给予药物负载,监测目标转运体的药物转运速率、药物浓度曲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了解药物转运体对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3.免疫组织化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定量转运体在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

4.药物输送试验:通过给予药物负载,观察转运体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对药物的转运效率以及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总之,研究药物转运体的方法可基于体外和体内实验,在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上分析转运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些方法可以为开发新药、理解药物吸收和转运过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上皮细胞;
肝细胞胆管侧;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细胞.
分布于这些部位的 P-gp可减少其底物的口服吸 收、增加肝脏与肾脏的排泄,并限制其底物在 某些关键部位(如脑、胎盘 /胎儿)的分布;
1.转运体的分类
质子 /多肽转运体(POT)
hPepT1 hPepT2 寡肽转运体1 寡肽转运体2 A A Intestine Intestine
BL: 细胞基底膜 ; A: 细胞顶侧 ; H:肝细胞; B:脑; U:广泛分布(肝、胎盘、心肺、肾、 脾、小肠); He:心; M:肌肉;CH:胆管上皮细胞;K: 肾
+ + + + +
3.2 ABC转运体的底物(人)
Substrates Chemotherapeutics
Vinblastine + + MDR1 BSEP MDR3 ABCA1
Vincristine Daunorubicin
Doxorubicin
+ +

Idarubicin Eparubicin Etoposide Paclitaxel Topotecan Bisanthrene Mitoxanthrone
体内过程的体外快速评价。
4.2 寡肽转运体(PepT1)底物的构动关系研究
PepT1在其口服吸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 作用。 PepT1的底物: 小分子多肽及结构类似的一系列化合物; 某些具有肽键的类似结构的药物(“类肽 药物 ”) , 如 β-内酰氨类抗生素、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等;

药物透膜方式: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载体介导转运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o o
介导药物摄取 介导药物外排

膜动转运 (Membrane mobile transport )
OUTLINE
1、转运体的分类
2、转运体的功能
3、转运体的底物 4、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3、转运体的底物
4、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2.1 细胞摄取 (Cell Uptake)

可溶性物质摄取载体(Slc)
肝细胞基底膜(窦状小管)的转运体可介导药物与内源性 代谢物的肝细胞摄取,属于可溶性药物载体(Slc)。
大部分这类转运体均可介导双向转运,转运的方向与
底物的浓度梯度有关。底物在肝细胞中的浓度很高时,

2002 年 的 统 计 数 据 表 明 , FDA 批 准 上 市 的 药品中销售量排在前 100位的药品中,作用 靶点位于转运体(离 子通道)的药品的市 场占有率最高,达到 了约 30%。
Molecular Target
Transporters / channels Membrane receptors Enzymes Nuclear receptors Foreign molecules (pathogens) Others
有机阳离子的转运


胆酸、胆盐等内源性物质的转运

钠离子依赖性牛胆磺酸转运多肽 (NTCP) 顶侧钠离子依赖性胆酸转运体 (ABST)
2.2 药物外排泵的功能(Cell Efflux)

ABC转运蛋白
肝细胞胆管侧膜中存在ATP依赖性药物外排泵 (ABC转运蛋白),可逆向100~1000倍的浓度 梯度将药物及其代谢物泵出肝细胞到胆汁中。 其功能可根据其存在部位的不同,归纳为抑制 摄取、促进排泄。
Monoglucuronosyl bilirubin
MRP1
+ + + + + + +

MRP2
+ + + + +

MRP3
MRP4

Bisglucuronosyl bilirubin
Estradiol-17β-glucuronide


+ + +
Taurocholate
Glycocholate





限制其底物的胃肠道吸收,限制其底物 在脑与胎盘等部位的摄取; 促进其底物在肝、肾、小肠的排泄。
2.2 药物外排泵的功能(Cell Efflux)

药物外排泵的底物大多数为脂溶性较强的化合物,其 外排过程需要消耗ATP。

有机阴离子的外排

MRP2

胆酸、胆盐等内源性物质

BSEP

两性有机阳离子与中性化合物
4. 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阐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对药物与转运体的相互作 用进行早期筛选;

发现某些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与靶向药物设计的新靶点,开 发细胞内靶向或某些特殊部位靶向的新药与新制剂。
4.1 药开发中早期药动学筛选平台的构建

背景:药物与化学异物与体内各种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是除
药物理化性质之外决定药物体内药动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在新药开发早期应对药物与各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性 质进行考察与筛选 , 以优化药物分子到达作用靶点的过程。
+ + + + + + + +
3 转运体的底物

同一药物可以是不同转运体的底物 同一转运体可以转运不同的药物
提示: 机理研究的实验设计; 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OUTLINE
1、转运体的分类
2、转运体的功能
3、转运体的底物 4、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4. 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市场前景与研究的必要性
此类转运体也有外排功能。
2.1 细胞摄取 (Cell Uptake)

脂溶性药物主要通过被动转运方式透过生物膜; 可溶性物质(如有机阴离子、有机阳离子)主要通过转运 体的作用透过生物膜; 有机阴离子的转运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OATP)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OAT)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 (OCT)

MDR1/P-gp

磷脂

MDR1/mdr2介导分泌
OUTLINE
1、转运体的分类
2、转运体的功能
3、转运体的底物 4、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3.1 Slc的底物(人)
Substrates
内源性物质
Taurocholate
NTCP
OATP-A OATP1
OATP-B
OATP-C OATP2
OATP8
Market (%)
30 25 20 15
5
5
4. 药物研究中的转运体研究

明确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通过某些手段(如使用某类 或某个转运体的抑制剂、诱导剂)调节转运体的功能以达 到以下目的:
调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以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调节药物体内分布; 调节药物的消除速度;

转运体与其底物相互作用的构动关系研究;
PGT
OCT1
++




Glycocholate Estrone-3-sulfate Estrone-1-sulfate
N-Methylquinine

+ + +
- +
+ + +
+ +

++



Leukotriene C4 Prostaglandin E2 T3 、 T4
Cholecystokinin CCK-8
Itraconazol
MDR1
+ + + + + +

BSEP
MDR3
ABCA1
Grepafloxacin
Taurocholate


Glycocholate Cholate Taurolithocholate Taurodeoxycholate
+ + + +
3.2 ABC转运体的底物(人)
Substrates Xenobiotics

现仅发现 2个成员。
1.转运体的分类
1.转运体的分类
1.转运体的分类
缩写 可溶性物质载体(Slc)
NTCP OATP1A2 OATP1B1 OATP1B3 OCT1 OCT2 OAT1 MATE1
PGT
全称
钠离子依赖性牛胆磺酸协转运多肽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A 2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 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多药和毒化和物外排蛋白1
1.转运体的分类
ABC转运体
MRD1/P-gp BSEP MDR3
ABCA1
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 胆盐分泌蛋白 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
A A A
A
U H H
H, Si, Mo
MRP1 MRP2 MRP3 MRP4 MRP5 MRP6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6
转运体与药物研究
Transporters &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引言
转运 (Transport):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等过程。
当药物代谢对药物体内过程 影响较小时,转运成为药动 学特征的重要原因。 药物转运多是药物的透膜位 移过程。
引言

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产生多与药物的透膜 密切相关。
4.1 药开发中早期药动学筛选平台的构建

方法:
构建转运体高度表达的细胞模型,如 MDCK-MDR1、 LLC-PK1-MRP2、 MDCK-OATP1等; 构建底物与转运体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院已经成功构建同时在细胞基底侧表达 大鼠 Oatp4,在顶侧表达Mrp2的 MDCKⅡ 细胞,用于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