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总体性思想对当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强调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以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应用领域及现代意义。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中。
他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认为每个事物都应被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在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卢卡奇提出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
他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每个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组成部分或影响因素。
2. 反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卢卡奇认为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过于简单化,无法全面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相反,他主张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3. 重视历史性和时代性。
他认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应该将它们置于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应用领域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学领域。
卢卡奇强调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对于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文化研究领域。
总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从而深入探讨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3. 经济学领域。
总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现代意义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避免片面性和极端化的思维倾向。
其次,总体性思想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024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作为20世纪初欧洲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其总体性思想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考方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总体性:卢卡奇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个历史阶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他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总体性,认为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整体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
2. 社会总体性:卢卡奇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他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3. 思维总体性:卢卡奇认为,思维应该以总体性的方式来把握事物。
他强调了思维的综合性,认为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特点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卢卡奇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2. 反对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卢卡奇批评了机械论的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导致了对事物的不完全理解。
3. 重视历史和社会背景:卢卡奇认为,历史和社会背景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他非常重视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研究。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应用价值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哲学领域,总体性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使人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物质世界的基本形式化过程。
卢卡奇将物化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即物的存在、物的交往和物的性质,这三个层次综合构成了物化的总体性。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存在层次是指物体在社会实践中被人们感知、存在和对待的过程。
物的存在不仅仅是指物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的感知和理解。
人们对于一张桌子的感知并不仅仅局限于该桌子的物理形态,还包括了人们对于桌子在社会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物的存在层次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感知和理解。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交往层次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与物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层次上,物体不仅仅是作为被动的客体存在,而是可以与人们发生相互作用和交往。
人们通过与物体的交互作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同时也通过这种交互来改变和塑造物体的形态和性质。
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改变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通过使用交通工具来改变和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等。
物的交往层次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与物体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性质层次是指物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属性。
物的性质不仅仅是对于物体形态和功能的描述,还包括了人们对于物体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一把刀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切割功能的物体,更是象征着权力和权威的工具。
物的性质层次是人们赋予物体特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从“总体性”视角出发,旨在揭示人们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物的存在、物的交往和物的性质三个层次综合构成了物化的总体性,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的感知、理解和利用的基础。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实践中人们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于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卢卡奇“总体性”范畴提出原因之评析
21 0 0年 1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XI AOGAN UNI VERSI TY
VO I. O N (.1 3 )
J AN. 0 0 2 1
卢卡奇“ 总体 性 ” 畴 提 出 原 因 之评 析 范
赵 志 浩
(南 开 大 学 哲 学 系 , 津 3 0 7 ) 天 0 0 1
是 需要 被扬弃 的存 在 。 辩证 法是 什 么? 我们 不 可 能 、 不 必 要 用 一 也 般 的描述 或范 畴来定 义辩 证 法 , 在 哲学 中 , 别 但 特
是 近代哲 学 , 证 法 表 达 了尽 可 能 把 握 人 类 思 维 辩
和实 践领 域 的最一般 规 律 的企 图 。人类 思维 总是 尽可 能地 去把握 最 高的 原则 、 法则 , 以及 最一 般 的
是 包含 在 资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中 的 总 体 的一 部分 。 把 其 中 的任 何 一 项 抽 出来 单 独 理解 , 将 失 去 它 都 原 本 的鲜 活含 义 。马克思 对 资本 主 义 的商 品进 行
去 把握 , 而作 为 整个 运 动过 程 的任 何 一 个 部 分 都
原 因。 卢 卡 奇 受 黑 格 尔 影 响 较 大 , 黑 格 尔 的 辩 证 法 中表 述 了“ 在 真理 是 总体 ” 的思 想 , 证 法是 力 图把 握 世 界 总 辩 体 而 提 出的 。 马 克 思 在《 本 论 》 资 中表 述 了资 本 主 义 商 品世 界 的 生产 过 程 , 资本 主 义 社 会 成 了 以 物 的 依 赖 关 系
向外扩 张的趋 势 , 类 思 维 的这 种 倾 向性 时 刻 在 人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他在文艺领域的物化理论对于社会与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是从总体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揭示了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具有三重意蕴。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和文化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他看来,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和生产。
卢卡奇认为,文化生产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它既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生产受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制约,同时也为这种经济体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合理化的意识形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塑造。
在他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和价值体系,它不仅仅是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塑造,也可以是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塑造。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对人们的意识进行操控,使人们接受和认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并将其视为合理和正常的生活方式。
这种意识形态的塑造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渗透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卢卡奇认为,要实现社会变革和解放,就需要揭示意识形态的虚假和欺骗性,唤醒人们对于现实的认识和反思。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过程是一种被动和剥削性的过程,它将人们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压抑和剥夺。
卢卡奇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变革和抵抗来摆脱物化的束缚。
他提倡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中心的社会变革,通过消除物化的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意志的实现。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总体性的视角下揭示了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它强调了社会关系和文化生产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对于人们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可能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Lukács György,1885-1971)是20世纪中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被广泛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早期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和《现代唯物主义的重建》(1923年)被认为是他思想的里程碑,其中他对“历史”和“总体性”的分析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其早期思想进行简要的分析。
卢卡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看作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指出了作为历史发展的对象的“社会的全体人类”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历史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的,而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他强调人类的实践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历史的实际形态。
卢卡奇进一步指出,历史不仅仅是各个个别事件的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他强调了历史的总体性,即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都是与其他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总体的分析,才能揭示其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
卢卡奇对“总体性”的理解可以看作是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卢卡奇认为,整体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对于揭示历史的实际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将其纳入到一个更大的历史总体中进行分析。
卢卡奇还强调了历史的矛盾性,并将其与辩证法联系起来。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只有通过对矛盾的揭示和分析,才能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他提出了历史的辩证法,即历史是由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所推动的。
卢卡奇的早期思想中,还强调了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科学认识,才能指导人类的实践,实现历史的发展。
他强调历史的实践性,即历史不仅仅是被认识的客观存在,更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1. 引言1.1 介绍卢卡奇物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一种哲学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个体的存在和行为是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的。
卢卡奇认为,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他强调了整体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总体性视角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总体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总体性的视角出发,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以及总体性视角在卢卡奇的理论中的应用和未来展望。
1.2 总体性视角的重要性总体性视角是指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事物,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时,总体性视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总体性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卢卡奇物化理论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和意义。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社会现象,通过将人和事物视为可替代和可支配的“物”,从而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异化和失去人性。
总体性视角让我们能够一览全貌,全面理解这一理论的深层内涵,不仅有助于理论的深入解读,也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框架。
总体性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隐含意义和逻辑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容易被琐碎的细节所迷惑,难以把握理论的整体结构和逻辑脉络。
而总体性视角则能够帮助我们把握理论的主线和内在联系,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和观点,避免陷入片面和表面的理解误区。
总体性视角在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意义,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深层内涵和逻辑关系。
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将始终坚持总体性视角,以探究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1.3 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包括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以及总体性视角在此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20世纪伟大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和文化理论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力十分深远。
本文将从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两个概念入手,浅析其思想思想体系。
我们来看卢卡奇的“历史”观。
在卢卡奇看来,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共同推动的。
他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推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过程。
在《历史、哲学与文学》一书中,卢卡奇提出了历史的“瞬间/断裂”概念,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线性进程,而是由多个瞬间和断裂组成的。
在这些瞬间和断裂中,历史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同的力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
卢卡奇的“历史”观强调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分析,他在《监狱笔记》中指出:“历史是一种完整的和统一的现实性,它是由最简单的实践关系积累和凝结起来的。
”他提出了对历史的“诗化”处理,并尝试用艺术的方式来探讨历史现实,同时表达对历史的独特理解。
这种历史的“诗化”处理,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也是其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监狱笔记》中,他指出:“我不相信‘哲学的总体性’是专有名词,不仅不是必要的,而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总体性应当是一种绝对的和具体的存在,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融合。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并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具体分析和理解,是一种深入到社会现实内部的能力。
总体性观念在卢卡奇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标志。
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整体性把握,二是对社会状况的全面考量。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当我们提到哲学家卢卡奇时,总体性辩证法必然被提及。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强调人类社会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人类社会中自然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新的哲学观点。
总体性辩证法相较于传统的认知论更注重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
其主要理论包括: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集体行动的二元性、人类文化的总体性和开放的未来。
首先,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基于自然环境的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历史发展关系。
卢卡奇提出,人类社会应该从适应自然界到改造自然界,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类需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并通过技术手段将自然界改造成符合人类利益的样子。
其次,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人类的集体行动具有二元性。
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集体行动不仅是社会共性的反映,同时也是个体行为的具体体现。
卢卡奇提出了“主体-客体”的概念,即个体既是行为之主体,又是社会共同的客体。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集体行动的推进来完成。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是由集体行动和个体行为共同构成的。
第三,总体性辩证法提出了人类文化的总体性。
在卢卡奇的哲学中,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历史进程中规律性的发现,也体现了人类文化本身的总体性。
卢卡奇认为,人类文化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现象和事件相互作用而成的,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在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合理的历史发展模型,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最后,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了社会未来的开放性。
卢卡奇认为,人类社会不应该被当作一种已经完成或已经结束的事物。
反之,人类社会应该被看作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因此,人类社会的未来也是开放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论罗莎·卢森堡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影响
论罗莎卢森堡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影响
王强强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4)2
【摘要】罗莎·卢森堡的总体性思想是青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之一。
文章在总结概括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卢卡奇对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思想的继承之处,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物化现象的揭示和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重构之中。
在谈到俄国革命问题时,卢卡奇又对卢森堡的有机论思想提出批评。
全面地看待罗莎·卢森堡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影响,将更加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进历程。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王强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罗莎·卢森堡的总体性方法及其理论价值——兼论卢卡奇对罗莎·卢森堡的解读与推进
2.方法的总体性与总体性方法——青年卢卡奇对卢森堡思想的扬弃
3.总体性方法与有机论观点的混合——卢卡奇眼中的罗莎·卢森堡
4.“永远是一只鹰”:“新马克思主义”先驱罗莎·卢森堡与乔治·卢卡奇
5.乔治·卢卡奇对罗莎·卢森堡的评价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总体性思想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反对孤立地看待事物。
本文旨在研究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探讨其理论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卢卡奇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相互联系性构成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2. 整体性思维。
卢卡奇强调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不能仅仅关注局部或表面现象。
3. 历史性和社会性。
卢卡奇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要从历史和社会角度来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发展历程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其哲学和社会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的。
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思想阶段。
卢卡奇在年轻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
他认识到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为他后来形成总体性思想奠定了基础。
2. 成熟期思想阶段。
在随后的研究中,卢卡奇进一步发展了总体性思想。
他强调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历史性和社会性在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重要性。
3. 后期思想阶段。
在晚年时期,卢卡奇对总体性思想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进一步强调了总体性思想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并试图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应用价值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哲学领域中,总体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其次,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总体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规律。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Lukács)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物化理论被认为是其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深刻分析,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他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与物化现象,并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对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其中“总体性”视角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视角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可以被阐释为具有三重意蕴,这些意蕴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更涉及到社会整体、历史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总体性”视角下具体分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从社会总体的角度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意味着对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结构的深刻洞察。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卢卡奇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和物化现象,并将其归因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经济的特殊性。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可以被视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深刻剖析,其中包括商品经济的普遍性、异化的根源与机制等方面。
这种对社会总体结构的分析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透视,也是对当代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深刻反思。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蕴。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和物化现象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卢卡奇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和物化现象是如何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仅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寻和深入思考。
这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物化理论的分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还蕴含着对文化传统和理论传承的重要意义。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和物化现象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文化和理论传统的重要影响。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最有学术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制约,既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又深受20世纪40年代以来实践与政治的影响。
在卢卡奇的早期学术思想中,“历史”和“总体性”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进行浅析。
卢卡奇从他的哲学教授获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知识中,就认识到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历史才是真正的现实、真正的内容和真正的思想。
卢卡奇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提出了“全面历史”这一概念,他认为历史必须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待,从而去研究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卢卡奇早期的历史思想强调研究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内在联系,尤其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研究,并认为历史的本质是某些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这些社会形态的兴衰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
卢卡奇的历史思想旨在摆脱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局限性,从而去发现历史的真正本质。
他主张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研究来揭示人类历史的内在规律性,并调动人类历史发展中蕴含的深刻动力。
卢卡奇的历史思想是为他高度统一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卢卡奇看来,社会现象不可能简单地被割裂开来研究,必须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研究。
因此,卢卡奇在早期的学术研究中提出了“总体性”这一概念。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是对传统学术计划的一种批判,更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新视角。
他认为,社会现象是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研究社会现象,并将其放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下来研究。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将各种看似无关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使得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能够被更好地把握,从而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贡献在于将人们的研究焦点从单个现象移向了对整体的探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卢卡奇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物化理论,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可以分析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首先,“总体性”视角指的是对社会形态整体的关注和分析。
卢卡奇物化理论强调了
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态:虚幻的意识形态和实在的物质形态。
他认为,资本主义
社会的物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还涉及到文化、艺术甚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
们的意识受到了大众传媒、宣传机构等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感知失去了
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物化现象的存在。
其次,在“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还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他认为,物化现象的存在与社会劳动分工的加剧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人不再全面参与生产,而是只负责生产过程中细小琐碎的环节,面对自己所生产的商品也只是像机器一样的加工
和操作,最终导致了对生产物与生产者之间的失去了联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与产品
之间的关系异化。
最后,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卢卡奇物化理论还强调了社会统治问题。
他认为,物
化现象不仅是单纯的出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更是资本家阶级对劳动者与被剥削阶级的操纵
和控制。
通过生产出大量形式化的商品,资本家掌握了对社会的控制,从而维持了资本主
义制度的持续存在。
总之,基于“总体性”视角,卢卡奇物化理论涵盖了社会形态整体分析、现实的异化
问题以及社会统治问题等三个层面的关注。
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马
克思主义的视角,增强了对当代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批判。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卢卡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有着深入的探索和
思考。
在他早期的著作中,最为突出的主题是“历史”与“总体性”。
首先,卢卡奇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在其著作《经济学
与哲学论文集》中,他提出了“万物共同存在,唯历史之不同”这一哲学命题。
这表明了
卢卡奇认为历史是一种独特而不可复制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他
认为历史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的,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
的社会形态,这些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他的这
种历史发展观不仅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理论,而且对中国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卢卡奇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这是他关于社会历史的重要思想之一。
他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卢卡奇看来,任何社
会制度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发展阶段性,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需要充分考虑历
史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指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具
有很现实的意义。
总之,卢卡奇早期的著作中,对“历史”与“总体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
系列富有深刻性和启示性的理论。
这些理论对理解社会历史、认识社会规律、促进社会发
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来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卢卡奇
浅析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摘要:著名的匈牙利哲学家、文学理论家捷尔吉·卢卡奇,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影响卢卡奇理论思想的核心是其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卢卡奇提出的总体性理论概括了有关社会与自然、总体与部分以及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整体性。
然而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启示作用,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总体性理论的提出正如佩里·卢森堡所说,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对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
在探讨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卢卡奇等人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并把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关键原因归结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丧失,即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发生了异化。
那么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异化?就是无产阶级丧失了总体地、全面地把握问题的能力。
他把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主要途径,归结为如何让无产阶级重新获得总体把握问题的能力。
为此卢卡奇提出总体性这一理论原则,试图通过恢复总体性来克服无产阶级的物化,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卢卡奇把无产阶级意识归为把握总体性地范畴,即全面把握现实的方法。
总体性范畴把社会现实作为一个有机的总体,把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方向。
根据其的论述,总体性观点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总体性范畴是个概括了社会、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区别、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
正如卢卡奇在《罗莎·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所言,“总体性范畴即整体完全优于各部分,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获得的那种方法的本质,马克思卓越地把这种方法改变成一种全新的科学基础。
”①卢卡奇把它看成是马克思创立全新科学的根本方法,看作是无产阶级科学的精华,给予整体性范畴以世界观、方法论上的哲学意义。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作为20世纪初欧洲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其总体性思想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作为卢卡奇理论的核心,试图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进行整体性思考与解析。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揭示其内在逻辑和外在应用。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背景与来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
一方面,受当时欧洲社会矛盾尖锐、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卢卡奇意识到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思考;另一方面,卢卡奇深受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思想影响,尤其是对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产生。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核心内容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应当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事物,事物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统一体。
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规律,这需要运用辩证法的方法。
再次,在实践方面,卢卡奇强调通过改变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后,他认为要关注人类的主观意识对世界的影响和改造。
四、总体性思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哲学领域,它强调了对世界整体性的把握和理解,对于传统哲学思想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在社会学领域,它为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历史学领域,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规律。
此外,在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贡献与局限性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首先,它强调了事物的整体性和辩证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其次,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工具和视角。
然而,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如何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仍是一个难题。
此外,在实践方面,如何将总体性思想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近五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综述
r+n^-r-4-Jh I ALLCIRCLES史哲天地12019年第02期关于近五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综述杨圆超摘要: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创始人,其重要著作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总体性思想,深刻地批判了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现实的非历史性特点,他的总体性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同时,那种对革命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论证,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习近平重要思想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来源研究(-)欧洲哲学史古希腊理念论哲学作为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从米利都学派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直至柏拉图学派等,尽管解释世界的方法不同,但他们的思维倾向都是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整体,如世界源于水、火、气等,“总体性”思维方式成为希腊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苏格拉底认为,要关注人本身的思维意识,通过对总体性的追求,摆脱自然界和人自身的影响,从而实现自我。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体,要让世界充满理念。
”(二)黑格尔总体性思想中“概念的总体性”为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体现,而绝对精神便是一种最终的“总体性”存在,但其高度抽象的解释世界方式和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离成为其思想的一大缺陷。
(三)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普遍化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物化的社会,而物化现象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主客二分。
卢卡奇指出物化就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作,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抑制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与客体被界定得很清楚。
资产阶级是主体,而无产阶级则沦为和劳动资料一般的客体。
成为客体的无产阶级则更多的是从他们被物化的角度讲的,无产阶级的劳动被物化了。
二、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通过总体性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地阐述,他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本身就蕴含着实践的力量,要使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必须付诸实践。
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2009年 第1期(总第168期)世纪桥Shi J i Q iao No .1,2009(General No .168)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向夏莹(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总体性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描述了物化、异化现象之后,接着就去寻找克服异化的方法,这就是“对总体性的渴望”。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渊源;意义收稿日期:2008210231作者简介:向夏莹(1983-),女,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在卢卡奇那里,总体性是他阐述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
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旨在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
并提出:“总体范畴,是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因此,总体性思想不仅成为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中心思想,而且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的全部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简要说明。
一、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思想渊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源于黑格尔。
在黑格尔哲学逻辑中,总体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即作为世界真实存在的主体本质———绝对观念。
相对于绝对观念总体,现实世界中一切具体存在的运动都不过是这一绝对主体的有限的存在而已。
在黑格尔眼中总体不是一般的部分之和,而主要是一种走向绝对的能动创造力量。
它驱动观念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部分)走向总体,扬弃观念的对象化和异化以回归主体。
“绝对观念”是普遍统一、完整的整体,它既表现为纷繁事物的本质,又是自身本质的表现。
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于纯粹观念、自然精神、社会历史三个发展环节之中,由此就构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有机的部分。
不仅如此,而且作为整体的绝对观念,缺乏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构不成与机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王霞(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摘要]卢卡奇通过对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片面性的批判,提出了总体性范畴,并对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文认为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其总体性思想并非源于马克思,而是源于黑格尔的整体观,并且其总体性思想还有一个不断向黑格尔靠拢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黑格尔;整体观卢卡奇是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
20世纪20年代,凭着一部《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后简称《历史与阶级意识》),成为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教主,总体性思想是该书的中心思想。
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卢卡奇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第一个详细阐述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他通过对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片面性的批判,提出了总体性范畴,并对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967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新版序言中坚持“《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大成就之一,在于使那曾被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打入冷宫的总体性范畴重新恢复了它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占有的方法论的核心地位。
”[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全部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虽然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从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总体,且在实践基础上同自然构成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一个基本点展开的,马克思也说,“任何有机体的情况就是这样。
这种有机体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的总体发展的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
有机体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它变成这种总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一个要素。
”[2]但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并非继承马克思而是来源于黑格尔的整体观。
卢卡奇以总体性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孤立原子性,反对经济的自发总体,而强调自觉主体的总体性。
他也由此反对主客体分裂的二元论,强调内在的总体性,即作为本体存在的总体性,也由于总体性偏于绝对,所以现实的一切不过是总体的因素罢了,任何社会历史现象和实在只有与整体相联系才具有意义。
因此,要理解卢卡奇总体性理论的渊源,有必要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加以梳理。
(一)“总体性”是一种整体统率局部的原则“总体性”即着眼于全体、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的、片断而言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但又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其作用也不等于各部分之各。
卢卡奇认为:“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到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3]它强调“总体的全面渗透优于部分”,要求“每一部分从属于历史马思想的整个统一体。
”卢卡奇把这种总体对于局部的优先性看作“是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撑者。
”[4](二)“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卢卡奇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总体性离不开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同时总体性不仅决定认识的客体,而且决定认识的主体,只有把主体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时,才能把客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由此,他强调整个阶级的意识,并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随着女性参政意识的逐渐成熟,她们维护家庭经济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作用与价值。
大多数有头脑、有胆识的妇女想,如其寄希望于别人维护和实施有利于自身经济目的的行为,还不如自己亲自去体验这种行为。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村级组织的运转,政策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而女性在参政过程中也有自身的优势。
第一,妇女做母亲的天性和长期操持家务的职业习惯,赋予她们对他人的理解、关爱和细致的天性。
她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容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
实践证明,农村妇女特别是妇女干部,在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们不但是家庭的主要建设者,也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生力军。
第二,妇女从以前的无权参政到现在成为村民自治中不可缺少的主角这一过程转变,促使她们具有了挑战传统的勇气和主动性,她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向传统权力性别结构挑战。
挑战的结果:一是村委会女性指数的突破;二是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零的突破。
第三,直选赋予了妇女参政新的内涵和活力,使当选女性与选民之间形成必然的内在联系。
走上政治舞台的女性知道,只有在任期内行使好自己的职权,尽力维护好全村每个人的经济利益,为老百姓说话,领导全村人发家致富,村民才会选举她,她才能在村民自治中有所作为,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中,女性的参政意识和参政的积极性与实际有着极大的反差。
在中国农村,能当选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的女村民很少,女村支书、村主任更是凤毛麟角。
其主要原因不仅因人们的定性思维和女性固有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禁锢、束缚了妇女参政的机遇,而且也有法规、制度上的缺陷,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九条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妇女应有适当的名额”。
这一规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忽视女性参政的传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制度公正性。
但是,这一规定中的“适当的名额”是个模糊概念,女性究竟应该占多少名额,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提出如何确保这一“适当的名额”的制度性保证。
在实际中,农村女性的政治地位并没有因这一规定而提高。
随着农村的日益发展和民主政治程度的提高,妇女要参与政治,必须要进一步努力,克服制约自己的因素,才能成为村民自治乃至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改变男性一统“舞台”的局面,而这也是本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首先,农村妇女要提高整体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由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低,导致妇女的素质整体上不如男性,这种差的结果,直接导致妇女获得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眼光相对狭窄,再加上女性自身的一些弱点,如心胸不够开阔、开创精神不足等,使其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相对都不如男性。
其次,妇女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太差。
长期以来,由于女性处于受压抑的地位,其自信、自强的意识薄弱,处处有自卑感,再加上一些男性别有用心地冷嘲热讽,都阻碍了女性参与竞争的热情。
其三,妇女要合理处理顾家和参与政治之间的矛盾。
承担家庭大部分生活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参政。
妇女要进“两委”,要在“两委”中有地位,必须首先在工作方面得到群众的认可,而女性在照顾“家”的同时,要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汗水和眼泪。
其四,农村妇女要提高自己抓经济发展的能力。
农村妇女在抓农村经济发展上,在带领村民致富等方面有时不如男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村民们要的是能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的人,这又使妇女的参政机会受到制约。
鉴于此,农村女性应该在以上方面不断提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在村民自治中有所作为。
尽管女性参政状况不容乐观,但妇女主政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在现实中,大量女性在政治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思想日益开放,民主日趋健全,体制日渐完善的社会里,可以讲,部分妇女已经登上政治舞台,行使着人民的权利,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了,这也是社会历史的必然趋势了。
参考书目:1.米有录,王爱平.《静悄悄的革命:中国村民自治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陶春芳,蒋永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2005年全年《当代陕西》、《乡镇论坛》杂志.4.本文的实证资料来源:在农村工作时进行的农民、村干部、乡镇领导问卷与访谈调查.5.网络资料来源:.收稿日期:2005-6-1431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总体性的认识。
(三)“总体性”体现为一个历史过程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的运动中把握主客体统一的。
主客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程度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奴隶社会中,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很低,受自然的牵制很大,因而主体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
这时历史表现为自在的主体与自然的客体的统一。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对自然的规律性也有所认识;这样,自在的客体变为自为的客体,主体也逐渐意识到自身,由自在的主体变为自为的主体。
主体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与劳动结果联系在一起,当劳动结果回到主体时,他就可以用来发展自身。
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从事劳动,资本家付给报酬。
但这实际上只是个体主体与个体客体的统一,而且,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物化”时,主体便不再能把握历史和自己。
以上是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含义,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它与黑格尔整体观的渊源。
首先,在黑格尔哲学逻辑中,总体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即作为世界真实存在的主体本质——绝对观念。
相对于绝对观念总体,现实世界中一切具体存在的运动都不过是这一绝对主体的有限定在而已。
在黑格尔眼中总体不是一般的部分之和,而主要是一种走向绝对的能动的创造力量。
它驱动观念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部分)走向总体,扬弃观念的对象化和异化以回归主体。
其次,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来看,他的哲学是一个整体性的哲学体系,它所表现出的系统性、完整性都是前无古人的,很明显,整体性是黑格尔哲学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绝对观念”是普遍统一、完整的整体,它既表现为纷繁事物的本质,只是自身本质的表现。
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于纯粹观念、自然精神、社会历史三个发展环节之中,由此就构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有机的部分。
作为整体的绝对观念,缺乏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构不成与机的整体。
不仅“绝对观念”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它的每一个环节在发展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整体性是基本的原则。
世界的完美来源于绝对观念自身的完善,正是这种总体性构成了“绝对观念”本身及其发展的全部根据;其二,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结合,整体高于部分之和。
任何部分都必然置于总体的联系中,离开身体的手不称为手;其三,整体的进化是一种有机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体的发展不单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且由“绝对观念”内在的各环节上的具体矛盾决定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卢卡奇的总体观和黑格尔的整体观是一脉相承的。
卢卡奇首先受到了黑格尔总体观的影响,并基本接受了黑格尔整体观的原则。
他明确提出辩证法的中心问题就是“回到正确理解总体性范畴的统治地位上来,因此也会到黑格尔哲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