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郭沫若的作品==
雷电颂郭沫若读后感
雷电颂郭沫若读后感雷电颂 -- 郭沫若读后感郭沫若的长篇诗集《雷电颂》是他一生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本诗集是郭沫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创作的,他以峻冷的笔触、激越的节奏和壮丽的词藻,描绘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复兴,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切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流连忘返。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聊聊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郭沫若对历史的独特诠释所震撼。
郭沫若以大胆的想象和深入的历史研究,将雷电这一自然现象与人类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历史的震撼和人类的顽强。
他用雷电作为隐喻,描述了革命的浩劫和黎明的曙光。
他在诗中写道:“将大地划开,雷声中才能睡下,睡沉了才能寻幽,悟讽能扫净荡气。
雷电就是你民族的双手,雷电就是你抚育的女儿。
”这样的比喻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它让我安慰和鼓舞,告诉我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能够像雷电一样迎难而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其次,郭沫若的诗篇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人类的勇敢。
诗中经典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电光中的奔驰战士,感受到了狂风中的呼啸,听到了大地的颤抖。
例如,他写道:“撞穿铜顶的电流,撤去墓碑上的纹章……群岳东吼西啸,锋刃如飞戟。
”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风云变幻中的壮丽景象,也让我对自然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敬畏之情。
最后,郭沫若在诗中探讨的个人命运更是让我着迷。
他深入探讨了个体与集体、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激情与理智之间做出抉择。
他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忠诚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推动力的缔造者,他们的经历和决策引发了内心的激荡和思考。
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郭沫若通过诗歌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深刻思考自己的生活选择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思考的作品。
这本诗集不仅带给读者视听上的震撼,更带给我们对历史、自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读完他的作品,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他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临江仙》等作品,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通过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坚韧,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次,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印记。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他的作品《野草》、《雨巷》等作品,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类的生活,使我对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通过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也更加热爱文学创作。
最后,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夜泊牛渚怀古》、《梦江南》等作品,描绘了人生的苦难和坎坷,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总之,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他的作品,我对历史、文学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感谢郭沫若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
在读完郭沫若的作品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郭沫若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民族精神的追求。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借鉴和继承,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都非常深刻。
在《太行歌谣》中,他以雄浑的诗句表达了对于中国大地的热爱和对于民族精神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船夫的歌》中,他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于劳动精神的尊重,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伟大力量。
除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郭沫若的作品中还充满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怀。
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怀,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民的生活,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人民的深切关怀。
在《青春之歌》中,他以饱满的笔墨描绘了青年一代的奋斗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青年一代的关怀和鼓舞。
在《骆驼祥子》中,他以
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病和不公,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呼吁。
通过阅读郭沫若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他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的魅力和力量。
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郭沫若的作品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传递更多的思想和力量。
郭沫若作品鉴赏读后感
郭沫若作品鉴赏读后感郭沫若,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后,我深受其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哲理和艺术之美所打动,产生了许多对他作品的钦佩和感慨。
郭沫若的作品以丰富的创意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触动。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娓娓道来。
例如,在他的诗集《悲愤诗集》中,他以深沉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尽痛苦。
他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真实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伤痛,引起了我对战争深深的反思。
此外,郭沫若的散文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散文作品流畅而优美,情感真挚。
在他的散文集《九十九度中观景》中,他带领读者游览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的笔触如细蒲苇一样,触动了我的心弦。
读完他的散文,我仿佛置身于散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丽。
此外,郭沫若的小说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小说作品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他的小说富有哲理和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他的小说《白毛女》中,他真实地刻画了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让人对社会不公不平产生深深的思考。
他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描写,使人们对白毛女的遭遇深感同情。
郭沫若的作品鉴赏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丑恶和人性的弱点,使人们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作品也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他的作品如一面镜子,让人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从中汲取力量。
总之,郭沫若的作品鉴赏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作品成为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我由衷地对郭沫若的作品表示敬佩和感谢。
(字数:498字)。
我读郭沫若作文
我读郭沫若作文说起郭沫若,那可真是一位让人忍不住要好好琢磨琢磨的人物。
我最初接触郭沫若的作品,还是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
记得那时候,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他的诗歌,我在台下却有点懵懵懂懂。
那些诗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像是隔着一层纱,看得不那么真切。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对郭沫若的了解也逐渐深入起来。
我发现,他的文字真的很有力量,有一种能够冲破束缚、直达人心的魔力。
有一次,我专门找了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杯热茶,坐在窗边,认真地读起了郭沫若的。
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笔下的那些形象,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仿佛要从书页里跳出来一般。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这首诗。
“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这几句诗,初读的时候,只觉得好夸张啊!怎么能这样写呢?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那种想要打破旧有秩序、追求自由的渴望。
郭沫若用他独特的笔触,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有他的历史剧,也是让我看得入迷。
这部剧作,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屈原的形象在他的笔下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悲壮。
每一句台词,都仿佛带着深深的情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阅读郭沫若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他的人生经历。
他经历过风风雨雨,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
但无论如何,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学追求,用文字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郭沫若的作品,不是那种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浅显文字,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去品味、去感受。
有时候,读着读着,会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他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啊!这种阅读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我觉得读郭沫若,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交流。
他用他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见解,引领着我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虽然他生活的时代和我们现在有所不同,但那些情感、那些追求,却是相通的。
如今,每当我走进书店,看到郭沫若的作品摆在书架上,都会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郭沫若诗选》的读后感
《郭沫若诗选》的读后感《郭沫若诗选》是一本集郭沫若先生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于一册的选集。
读完这本诗集,我深深被诗人独特的感悟和诗意所折服。
下面我将从诗人的表达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在诗歌的表达技巧上,我对郭沫若先生的才华赞叹不已。
他善于运用形象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读起来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北国之秋》一诗中,诗人以“黄河远上白云间”开头,直接勾勒出北方秋天雄伟壮丽的景色。
又如在《长江之夜》一诗中,郭沫若先生运用了夜晚的场景,并融入了丰富的色彩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
其次,郭沫若先生的情感表达让我十分动容。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唤起读者共鸣,引发内心的共鸣与共情。
在《堤上》一诗中,诗人以“黄昏,一架积雨云盖住西山的脸庞”开头,通过表达堤上的景色以及心情的变化,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郭沫若先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最后,郭沫若先生的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不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社会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红灯记》一诗中,诗人以京剧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
他通过对京剧角色的描写,既传达了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也融入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这种将艺术与人文融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通过阅读《郭沫若诗选》,我不仅对郭沫若先生的诗歌才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总之,郭沫若先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热爱和思考,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震撼。
《郭沫若诗选》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诗集,读完之后我更加欣赏并佩服这位伟大的诗人。
2022年天狗郭沫若读后感
2022年天狗郭沫若读后感篇一:郭沫若天狗读后感我爱读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的__和作品,我特别爱读先生五四期间代表作《天狗》;我敬重先生的天狗精神,我愿意向他学习,像天狗一样吞噬着。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一篇作品,它完整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的时代精神。
革命,破坏,民-主,创新。
在“五四”前后创作《天狗》这部作品的郭沫若只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热血青年,他身处世界革命、社会变革的中心,目睹中国黑暗腐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现实中。
他胸中强烈地感受的巨大的创造力,对中华民族新生的期盼,对自我力量的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相互呼应,与世界革命社会思潮的汹涌澎湃和自我情绪的大波大谰发生着强烈地共鸣,于是“个人与时代的矛盾郁积”在新诗这里找到可以迸裂而出的泉眼,汇集成了充满激-情和乐观情调的战斗乐章《天狗》。
郭沫若对祖国复杂而又澎湃的情感,完美地融于了《天狗》这部作品中,它就像一把利剑,刺醒沉睡着的中国,它期望像天狗一样咆哮,以唤醒沉睡国人;它期望像天狗一样疯狂!诗人的疯狂是近代五四新青年的疯狂,正是它们的疯狂的天狗精神,斗士勇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使衰败的中国在烈火中重生。
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幸福的生活。
和平年代读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虽然祖国目前不再陈旧腐朽“梧桐褪去了枯槁,醴泉不会再消歇”!世界不会再沦陷为“胧血污秽着的屠潮,“群鬼叫号的坟墓,“群魔跳梁的地狱”,“悲哀充塞的囚牢”。
整个世界都获得了永生,一切都变得新鲜,净朗,华美,芬芳,一切都变得生动,自由,雄浑,悠远……但我们仍要居安思危,要发扬天狗精神,跟阳光下的罪恶做斗争,所以应该在祖国这片净土上,吞噬一切罪恶,把一切涌动着的生命力汇聚成豪迈壮阔的青春精神意象,就像郭沫若在《天狗》中表述的一样: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总量!读着《天狗》,我携着这股精神力量,背负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使命,向那一切新鲜,净朗,华美,芬芳,那一切生动,自由,雄浑,悠远而奔赴。
读郭沫若的
读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有感已经是数不清多少次听到《凤凰涅槃》的朗诵了,不知道是诗的情感的淋漓尽致感染了我还是朗诵的那份激情在无形的激发我体内对它无限热爱的荷尔蒙。
第一次听朗诵我一个人在课堂上静静的听着掉了眼泪,而之后便是很迷恋的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听了很多遍在课堂上听到的朗诵原音。
也许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里面在凰自焚前的宣言,“五百年的眼泪倾泻如瀑,五百年的眼泪淋漓如烛”这该是属于凰怎样悲壮的历史。
凤凰是属于一种灵鸟,当他们活到五百年之后则会集香木自焚而后成为一种异样鲜活的生命而不朽。
也许在他们自焚之时是凡鸟所无法理解,毁灭只是为了苏生。
而正因为如此凤凰则要忍受五百年来所带来的眼泪,在烈火中重新获得新生。
这该是怎样的悲壮和伟大。
凡鸟之所以为凡鸟也正是因为他们在讥笑凤凰自焚时的短浅和狡黠。
而此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体现凤凰这种灵鸟与凡鸟的区别。
而凤凰涅槃的艺术效果感染人强大的魅力不仅仅是通过凤凰涅槃的主题思想,更加是他在作品中的语言风格,磅礴淋漓尽致的气势和难以抗拒的悲壮之感。
无论是开篇的“天色昏暗了,香木集高了,凤已飞倦了,凰已飞倦了,他们的死期将近了”即开始渲染一种悲壮的色彩,为凤凰的生命开始一个重新的定义。
诗人用奔放夸张的语言风格以及夸张排比的修辞传达出英雄般的史诗气息。
凤凰的自焚也是与凡鸟不同而是采用集香自焚。
而此正是应该传达出对这种毁灭的一种尊严与生命的高贵。
面对死亡,凤与凰开始对于五百年的生命终结和含泪期待着未来的苏生。
死亡的历程注定是悲壮含着眼泪的心酸。
才会有着“五百年的眼泪倾泻如瀑,五百年的眼泪淋漓如烛。
”而对于这黑暗的宇宙也许是诅咒和失望,希望用自己的毁灭可以换来苏生的自己和全新的世界。
而之前必然充满了对整个宇宙的一个诅咒。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将你诅咒。
”宇宙以一种黑暗污秽给世间带来了不幸与黑暗。
还有他们在毁灭前的申诉。
“啊啊,我们这飘渺的浮生,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前也是睡眠,后也是睡眠,来得如轻风,去的如轻烟,来如风,去如烟,眠在后,睡在前,我们只是这睡眠当中的一刹那的风烟。
反思郭沫若读后感
反思郭沫若读后感
读了关于郭沫若的一些深入剖析后,那感觉就像是吃了一顿五味杂陈的大餐。
不过呢,这反思起来呀,就有点像在看一个有瑕疵的美玉。
他这人在某些历史时期的表现,真的让人忍不住皱皱眉头。
感觉他就像一片随风飘摇的树叶,政治风向一变,他的态度也跟着变得那叫一个快。
这就让人觉得,他的骨头是不是有点太软了呢?和他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出来的那种反抗精神、独立意识好像有点对不上号。
就好比一个超级英雄,在漫画里各种拯救世界,无所不能,但是到了现实里,却总是看别人脸色行事。
这反差有点大,就像你本来以为是个硬邦邦的核桃,结果一捏发现是个软柿子。
但是咱也得换位思考一下,那个时代太复杂了,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人卷进去就身不由己。
也许他也有自己的无奈,在各种势力的拉扯下,想要保全自己,又想继续搞创作,确实是个难题。
可是不管怎么说,他这种在政治面前有些“弯腰”过度的行为,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太舒服。
总的来说,郭沫若就像一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样子。
他的才华值得我们敬仰,可他在历史进程中的某些表现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的时候,还是得有点坚守的东西,不能丢了自己的脊梁骨,可也别轻易对一个复杂的人物下太绝对的定义,毕竟人都是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被各种线牵着跳舞呢。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读后感郭沫若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他深受中国革命的影响,坚持以文艺服务于革命事业。
他的诗歌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描绘长江的宏伟与壮丽,讴歌了我国的山河之美。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长江的深情厚意和对祖国的热爱,展示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临江仙》中,郭沫若运用了精致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及丰富的意象和准确的语言,使诗歌既充满诗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和愿景。
同时,郭沫若的《临江仙》还体现了他对太白山、峡江和长江三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憧憬。
除了爱国情怀,郭沫若的作品还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顺应时代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民大众,揭示现实问题。
他的散文作品《骆驼祥子·红绿灯下》通过描写北京的红绿灯、马路上的行人、车辆和各种动物,展示了城市的形象和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混乱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以生活为素材,真实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情况。
同时,郭沫若通过具体的描写,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与此同时,郭沫若的作品还融入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恋爱和爱情的描写,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庐山谣》等。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和对爱情的向往,表达了郭沫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渴望。
同时,郭沫若的这些作品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体味到爱情的甜蜜和忧伤。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忧思和思考。
同时,郭沫若的作品还揭示了他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爱情的向往。
通过阅读郭沫若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精选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郭沫若诗集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篇1《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
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
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领会本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明确今日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建设祖国。
也写出了郭沫若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把自己的这种情感寄托在里面。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篇2在读此文章以前,也读过其他类似的文章。
不过其他似乎都千篇一律的赞美词语,而当我发现此文时,才顿觉眼前一亮。
在字里行间中,我没有感到一丝心中被拉去号召的力量,而完全是荡漾在抒情句中。
文中郭沫若一个人在和地球母亲对话,而却无旁人。
这就是本文一大特点,摆脱了那象征性的号召语句。
时而激昂,时而乎静的语气扣人心弦,从作者的赞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用意。
“我”不单单指作者自己,泛指全人类。
从地球母亲成千上万关怀举动透出地球也尽到了责任,而我们人类远未做到尽孝子的责任,作者以巧妙的手法让人们自然地行动起来,比号召性的文字作用更强。
作为人类,有理由不报答母亲吗?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篇3千百年来习惯欣赏中和之美的中国读者,最初遭遇《天狗》,无不为其惊世骇俗的粗犷美、强悍美所震颤。
然而一旦品出其独特的况味与神韵,则无不留连忘返,连声称绝:这是一首独步诗坛的奇诗!诗作的主体意象"天狗",既是诗人自我的化身,又是五四时代个性意识觉醒了的一代知识者的象征。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3篇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郭沫若《女神》读后感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郭沫若《女神》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1一天就把郭沫若先生的《女神》给看完了,看到精彩处的时候不自觉的朗诵起来,强强也受到我的感染,和我一起朗诵。
今天下午的时光真是幸福啊,呵呵。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留日时根据故乡四川省乐山县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而取的名字,诗人的思乡情怀由此观之。
他的诗充满活力,诗中运用了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等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构成了阔大雄浑的意境。
闻一多曾评论《女神》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的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底精神。
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
《女神》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他感到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他在“崇拜”太阳、山岳、海洋、江河的同时,又“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
他礼赞太阳,要太阳把他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他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 底总量!”(《天狗》)。
《凤凰涅盘》中,凤凰“集香木自焚”体现了彻底破坏旧世界的精神,“复从死灰中更生”则是创造意志的写照。
《女神之再生》中,他借女神们高唱:“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
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创造意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截然不同的现代性格。
郭沫若作品读后感(精选10篇)
郭沫若作品读后感郭沫若作品读后感(精选1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作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郭沫若作品读后感篇1《银杏》是郭沫若写过的一篇文章,在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情不自禁的心里总觉得有种东西在升腾,虽然说不出来是因了什么,可又一字一句地映在脑子里,慢慢的有了些顿悟,而且越来越清晰。
作者文中虽然在描述银杏,但却是另有所指。
难道他不是在借银杏表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是在表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吗?端直、蓬勃、坚牢、庄重代表着他的气质;媚妩、青翠、莹洁、精巧代表着他的魅力;滋养、燃料、云冠、华盖则代表了他的美德。
然而就是这样的精神,人们渐渐淡忘了,他们吃着白果,却想着洋槐和幽加里树。
难道不是指他们喝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却在依阿取容,做着媚外降敌的勾当。
作者忧心忡忡,长此以往,中国会不会从地面上隐遁下去。
因此作者包含深情、发自肺腑地呼喊:爱银杏吧!爱我们的国家吧!不要让我们中国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历史文明和民族精神隐遁吧!在当今的社会里,也存在这样的蛀虫、垃圾。
有的披着奉公为民的外衣,拿着国家的俸禄,背地里却做着贪腐敛财、出国享受,祸害百姓的伎俩;还有的冷漠麻木、自私自利,成了金钱的奴隶。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气节,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就会变成社会的弃儿,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会挨打,就要受气,也必将退出这个强敌如林的世界大舞台。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告诫我们每一位的中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把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把民族精神发扬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像一个巨人,永远屹立与世界的东方。
在被郭沫若的深深的赤子之情感染的同时,我还感受着他不拘一格的语言魅力。
如:端直、葱茏、媚妩、依阿取容。
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独具匠心,不取已成的个性与丰富的想象力。
确实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郭沫若的作品就是耐人寻味,不管是感情的体验,心灵的洗礼,还是写作技巧的纯熟,语言的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广为人知,尤以她的女神形象深入人心。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女性形象的赞美和探索,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力量和美好的讴歌。
读完《女神》,我被作品中女神的形象深深吸引,也对女性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首先,作品中女神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诗中,女神被描绘成“神武兮若莲”,身姿高挺而婀娜,如同一朵初开的莲花一样美丽动人。
她的眸子如明星,玉琢洁白的额头上有一朵曼妙的浅笑;眉弯似连山的蓝带,眼睛如两块飞渔;她那雪白的鼻尖,仿佛柔软的芦苇。
这样的描写让我产生了一种如同亲眼目睹女神的感觉,仿佛她就在我的面前,美丽而神圣。
作品中对女神形象的艺术表现力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魅力和美好。
其次,作品中女神的形象是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女神所具有的神力使她能创造和改变一切。
在诗中,女神创造了美丽的大地,给人们带来了丰收和繁荣;女神的微笑能使心灵舒畅,带来温暖和希望。
女神的智慧也让人折服,她能洞悉一切,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种力量和智慧使女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作品中传达出对女性之伟大的赞美。
另外,作品中女神的形象也让我对女性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女神以她温柔和善良的心湖,以她柔韧而又坚定的力量,像人间的天使一样温暖着人们的心灵。
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姐妹,是女儿,她们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微笑和希望。
作品中女神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和作为母亲、妻子、妹妹、女儿的重要角色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通过读《女神》,我更加明白了女性的伟大和独特之处,也更加认识到女性力量的重要性。
女神是一个象征,她不仅仅代表了女性的美丽,更代表了女性坚强的力量和智慧。
女性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家庭的支柱,她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是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每一位女神,给予她们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综上所述,《女神》是一篇有力的赞美女性力量和美好的作品。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精选7篇)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精选7篇)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精选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诗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篇1读了郭沫若的《女神》,准确的说是根本没看懂,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这才有些了解。
《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
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
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在《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选择都十分巧妙、恰当、新颖,与要表达的感情内容相一致,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
《天狗》用民间传说中天上破坏者的形象来表现对世界的反叛和破坏情绪,《炉中煤》用受压于地下的、乌黑低贱的“黑奴”——煤的形象来表现劳苦者的爱国之情,十分新颖而恰当。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篇2今天我读完了郭沫若的《女神》,也想起了早些时候,我到郭沫若故居的情景,乐山沙湾古镇沉浸在一片寥峭寒雨之中,我对郭沫若仿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他的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郭沫若自传的读后感
郭沫若自传的读后感读郭沫若的自传就像是跟着一个超级有趣又超有才华的人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
郭老的一生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得像一锅大杂烩,啥料都有,而且还都是猛料。
从他小时候的经历开始,就能感觉到他是个不安分的小机灵鬼。
他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和那种独特的感知,就像是他脑袋里装了个特别的探测器,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他在求学过程中的种种折腾,一会儿是对传统文化的钻研,一会儿又对新思潮充满了渴望,就像个在知识海洋里乱扑腾的好奇小海豚。
他在文学上的探索,那更是像开了挂一样。
他的诗歌就像一把把小火苗,烧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他的文字充满了激情,感觉每一个字都像是他从心底呐喊出来的。
就拿他那些著名的诗集来说,读的时候就好像能看到他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岗上,对着全世界高呼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不过呢,郭老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时代的浪潮里也被拍打得东倒西歪过。
但是他就像个不倒翁,每次摔倒了都能晃晃悠悠地再站起来。
而且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无论是搞创作还是参与社会事务,他都像个八爪鱼一样,伸着自己的触手到处忙活。
他的自传里还写了好多和其他名人的交往,这就像是一场场有趣的派对。
看着他和那些人你来我往的故事,就像在看一部超级精彩的群像剧。
有时候是志同道合的把酒言欢,有时候又会有点观念上的小摩擦,就像朋友之间偶尔也会斗斗嘴一样。
读完他的自传,我就觉得郭老这一辈子活得真是值。
他把自己的生命燃烧得像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有绚烂的高潮,也有一些不太完美的小烟圈,但总体上就是一场让人惊叹的视觉盛宴。
他的一生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写满故事的大书,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
而且他的故事还特别励志,让我这个小人物也开始幻想自己要是也能像他那样在生活里撒开了欢地折腾,说不定也能折腾出点大动静来呢。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800字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800字1500字《女神》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女性角色为中心,通过叙述主人公赵素梅的一生,展现了她经历的苦难和奋斗,以及送给读者的深刻思考。
赵素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女孩,她在家庭的压迫下,从小就被迫从事重体力劳动。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追求梦想,而是通过自学和努力考上了大学。
然而,女大学生并没有为她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尊重,相反,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对她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她被迫掺沙建设大运河,在艰苦的环境下,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完成了任务。
尽管她身处困境,但她从未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不曾熄灭。
在这本小说中,郭沫若通过主人公的艰辛经历,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家庭压迫的现象,同时传达了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赵素梅是一个勇敢、独立、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不断战胜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通过赵素梅的故事,郭沫若呼吁女性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并且反对对女性的传统束缚。
赵素梅身上的女神气质激励着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现实的限制和压迫。
此外,《女神》也向读者展示了郭沫若对女性地位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小说中的赵素梅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的遭遇和困境代表了整个女性群体的命运。
郭沫若通过赵素梅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现象不满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解放和平等的期待。
读完《女神》后,我深受震撼和教育。
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了性别和社会问题。
赵素梅的故事激励着我,她的坚韧、勇敢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令人敬佩。
尽管她遭受了很多困难,但她从未放弃,并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战胜了困境,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她的故事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本小说还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这是值得称赞的。
郭沫若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处的困境,呼吁解放和平等。
郭沫若《白鹭》的读后感
郭沫若《白鹭》的读后感
《白鹭》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了普通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艰辛和挣扎。
读了这部小说,我对这些普通人在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艰辛,深深地有了一种了解和体会。
在小说中,普通人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的艰辛和挣扎,尤其是女性的抉择更是令人心痛。
比如,白鹭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拒绝了姚叔叔的婚礼,不得不与他失散,只能把他的爱转换为对社会的事业的热情,努力追求改革开放的好处。
而白鹭的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决定留在母校,坚持教书育人,从而拒绝了外来的经济条件。
这些故事,一一打动了我的心弦。
读完《白鹭》,更加让我体会到,改革开放就是普通人为之挣扎,艰辛和痛苦的过程。
改革开放虽有其巨大收益,但也不可忽视它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艰难。
因此,我们更加要尊重那些付出了艰辛的普通人,更加要感谢他们为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
白鹭是一只美丽的小鸟,它的故事也象征着普通人在改革开放中的艰辛和挣扎,这是我对《白鹭》的读后感。
《狂飙少年》郭沫若读后感
《狂飙少年》郭沫若读后感《狂飙少年》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通过对少年时期的自我追求和奋斗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狂飙少年所展示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对于青春与梦想有了新的理解。
这篇文章以少年时代的自己为主角,通过回首过去,展示了作者对于青春期的追忆和珍视。
文章开头,作者用“狂飙少年”这个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少年时期的激情和活力。
狂飙少年喜欢挑战困难,追求卓越,一切都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之中。
这样的精神让人钦佩,让人感动。
文章接下来描述了狂飙少年的生活态度。
他“梦想大未来,气吞万千,蔚蓝天空,放飞自我”,用朝气蓬勃的语言展现了狂飙少年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他相信自己可以征服一切,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种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然而,狂飙少年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冲动和浮躁。
他的追求是有根基的,是建立在认真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
文章中提到,狂飙少年“深读诗书,载道泽于育人心田;专攻技艺,书卷经营融入到生活中。
”他注重个人修养,鞠躬尽瘁地钻研文学艺术,同时也努力精进自己的技术能力。
这种融合了知识与实践的追求,使狂飙少年在实践中得到了成长和进步。
狂飙少年的精神风貌也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他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他不愿意将自己限制在狭小的封闭空间内,他渴望和各种人交往,与世界打交道。
正如文章中所说的:“与红颜知己,与智者交心,与艺术溶合,与人生成幅。
”这种志同道合的交流让他拥有了广阔的朋友圈,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通过这篇《狂飙少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青春的宝贵和重要。
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人在年轻时期所能付出和收获的最多的时期。
而狂飙少年则是青春的最好诠释。
他勇于追求,不畏艰难困苦,不被懈怠消沉所困扰。
他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自己的青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远的期望。
郭沫若瓶读后感
《瓶》读后感读完郭沫若的《瓶》,我深感这是一部充满情感与生命力的作品。
这部诗歌以其情感饱满、表达直接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痴恋与热爱的情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份对爱情的热切与执着。
作品以大胆的情感表露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自信的年轻男子形象,他渴望爱情和自由,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
这种情感饱满、个性鲜明的抒情特征,使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更为真实、动人。
《瓶》也展现了郭沫若独特的创作理念。
他以个性化的抒情特征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使得诗歌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这种创作理念在当时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它强调诗歌应该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和心声,而不是过分追求形式和技巧。
《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在那个时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这种追求在《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歌中的男子形象,正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代表,他们渴望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正的爱情。
“我把我的心,向着一个可爱的少女高悬。
在她的窗前,我日日夜夜的摇曳。
”这是诗中男子对女子倾诉情感的一段话。
他将自己的心比作高悬的瓶,向女子的窗前摇曳,暗示他对女子的痴情和追求。
这种直接而热烈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男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我的灵魂是清的,身体是白的,但我的魔鬼是黑的。
”这句话描绘了男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的灵魂清澈,身体纯洁,但内心的魔鬼却给他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男子的内心世界。
“我愿意把我自己的一切,连我的魔鬼都在内,献给我所爱的少女。
”这句话是男子对女子最深情的表白。
他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包括内心的魔鬼,都献给心爱的女子。
这种情感的真诚和深沉,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
郭沫若的《瓶》是一部情感真挚、个性鲜明的诗歌佳作。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才华,更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激情与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光明”“新鲜”“华美”“芬芳”的新时期的到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沫若通过《女神》喊出了当时时代变革的最强音。
《天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1919年的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那时,正是他情感最炙热的时候。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是“天狗”,可以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自我表现所带来的自豪感。
《天狗》是诗人在五四精神下对自我个性解放的赞歌。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女神》在表现自由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十分的反抗精神,比如《匪徒颂》中异常激进地把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中有杰出贡献的进步人士称为匪徒来赞美,正体现了这种激进的反抗精神。
诗人极力推崇的创造精神,也是五四时期鲜明的时代精神。
“创造哟!创造哟!努力创造哟!人们创造力的权威,可于神祇比伍!不信请看我,看我这雄伟的巨制吧!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呀!”这里,人的创造力被诗人无限地夸大赞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不断地毁坏!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努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品哟!”这里,一句句的力量,全都是彻底的,不妥协的,战斗的,雄强的民族精神。
二.浪漫主义尽管郭沫若当时在理论上没有提倡浪漫主义,但是,他所提倡的“自我表现”和表现主义有一致的方面,而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又有某些共同之处。
因此,《女神》就成为一部艺术个性非常突出的浪漫主义诗集。
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浪漫主义有以下一些特征。
1.表现自我。
《凤凰涅磐》中的“凤歌”“凰歌”实际上都是诗人自己在歌唱。
《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我崇拜一切,而我又“崇拜我”“我又是偶像破坏者”,歌颂了对旧社会,旧传统的破坏和革新、创造精神。
特别是在《天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天狗”,他把日、月、星球、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成了“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全宇宙Energy的总量”!这个“自我”,就是宇宙的化身了。
“自我表现”,不仅是郭沫若对诗的基本观点,也是他“五四”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
《女神》是郭沫若“自我表现”这一文艺思想的体现。
《天狗》、《日出》、《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等,都是张扬自我,讴歌自然,并把自然界和本体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与同一时期的诗人们相比较,就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谁都不能与郭沫若相匹敌的。
2.歌颂自然。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母体。
在《地球,我的母亲》中,他把地球说成是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地球无限的敬爱,并且他还说“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他们是全人类的保姆,你是时常地爱抚他们”“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多么淳朴的对地球之爱、对劳动人民之爱啊!《晨安》向地球上的一切,山河、海洋和人类文明建设,一口气问了28个“晨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热爱世界的丰富情感,显示了其无比伟大的气概。
自然和人类物质文明本来是对立的,但是诗人却以自己强烈的主观精神把它们统一了起来。
3.形式自由。
这是一方面的观点,认为郭诗的形式倡导绝对自由。
诗篇长短不一。
如《蝉鸣》只有三行,而《凤凰涅磐》则有三百八十五行。
句法十分多样,节奏鲜明,在白话文中夹杂不少外语。
这些都表明诗人在形式上不受任何束缚,只要求最大限度抒发自己的激情。
另一方面的观点是,每首诗的节数,诗节的行数,每一诗行的字数都不固定,压韵没有统一的规律,但在每一首诗中,却要求格律的某种统一。
诗的形式确实做到了极端的自由,但是诗中多次出现的排比与复沓,以及每节不规则压韵,又形成了相对的和谐。
总之,对于《女神》中诗歌形式自由这一点,论谁都是没有疑义的。
三.积极浪漫主义郭沫若作品《女神》中突出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可以归纳为积极浪漫主义或者说是革命浪漫主义。
郭沫若是创造社的代表,被公认是创作社的领袖人物,不仅创造力旺盛,作品众多,而且率先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
他曾写过《革命与文学》一文中就说:“文学是革命的先驱,在革命的时代必然有一个文学上的黄金时代。
文学和革命是一致的,并不是两立的。
”浪漫主义思潮便是以郭沫若和创造社为代表的,前期创作社旗帜鲜明地提倡浪漫主义。
他们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对于感情的强调。
他们认为,感情是文学的本质。
郭沫若说:“文艺本是苦闷的象征,无论表现个人也好,描写社会也好,替全人类代白也好,主要的眼目,总要在苦闷的重围中由灵魂深处流泻出来的悲哀,然后才能震撼读者的魂魄。
文学是精赤裸裸的人性的表现,是我们人性中一点灵明的清髓所吐放的光辉。
”他又在《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一文中说道:有人说:“一切艺术是完全无用的。
”这话我也不承认。
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大有用焉,它是唤醒社会的警钟,它是招返迷羊的省箓,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它的大用,说不尽,说不尽。
郭沫若还指明了浪漫主义的一个根本内容:自我表现。
这也就是《女神》这部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是这样解释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理论的。
“20世纪是理想主义复活的时候,我们受现实的苦痛太深了。
现实的一切我们不唯不能全盘肯定,我们要准依我们最高的理想去否定它,再造它,以增进我们全人类的幸福。
半冷不热,不著我相,只徒看病不开方的自然主义已经老早过去了。
”这里把“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相对立,显然这“理想主义”指的是浪漫主义。
在他的《自然与艺术——对于表现派的共感》一文中他就说道:“艺术家不应该做自然的孙子,也不应该做自然的儿子,是应该做自然的老子!”他反对自然主义的“只徒看病不开方”,正是提倡浪漫主义要向人们预示未来的走向,也即从作家“最高的理想”出发,从“增进我们全人类的幸福”出发,去“再造”现实。
至于“否定”现实,那当然是指反抗现实的一切压迫与束缚。
反抗精神和理想主义,向来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必具内容。
这样,在郭沫若的举起的积极浪漫主义旗帜上,我们看到了“自我表现,反抗黑暗,追求理想”十二个大字。
郭沫若是一个偏于主观而又外向的抒情诗人,热情奔放,才思敏捷,幻想丰富而又奇特,对外在事物(无论是社会还是自然)的感受特别强烈,且易受刺激与拨动。
他自己就在《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一文中说道:“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
我觉得我的想象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
我自幼便嗜号文学,所以我便借文学来以鸣我的存在,在文学之中更借了诗歌这支芦苗。
我又是一个冲动性的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
我回顾了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
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像一匹奔马,我在冲动窒息了的时候,又好像一只死了的河豚。
”在《女神》里,郭沫若就是以这样高昂的火焰般的激情,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力的诗的语言,将“五四精神”作了最好最充分的诠释,同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诗人自身的艺术个性。
桑逢康在《郭沫若精选集》的序《新文学的一面旗帜》中就这样评论到:他是涅磐的凤凰,他是飞奔狂叫燃烧的天狗,他是破坏一切偶像的偶像崇拜者。
他是炉中的煤胸中的心灯。
他的血和海浪同潮,他的心和日火同烧。
地球是他的母亲,劳者是他的爹他的恩人。
他要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他全身心要化为光明流去。
他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创造日月星辰,驰骋风云雷雨。
他努力地诅咒着旧世界,热烈地向往着新世界。
他歌颂真正的“匪徒”,赞颂胜利的死。
鞭笞游闲的尸和淫嚣的肉。
他的诗魂在地球边上放号,在梅花树下醉歌,在笔立山头展望,在夜步十里松原,在电火光中,在演奏会上。
总而言之,他效法造化底精神,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样的诗作无疑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样的诗人无疑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女神之时代精神》中曾这样评价道:“《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它的价值也在于,它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而《女神》中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也确实为以后的新诗发展乃至文学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