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2课时动能定理

合集下载

课件1:5.2 动能定理

课件1:5.2   动能定理

v'=v cos 45° g(
h22 l 2
-l)=
1mv2+
2
12Mv'2

联立③④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0.72 m/s。
2-2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与水平面在B点平滑连接,质量为0.20 kg 的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 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每隔0. 20 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 数据。取g=10 m/s2。
解法一 对物体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时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所示,知下滑阶段有FN1=mg cos 37°,故
F1=μFN1=μmg cos 37°。
由动能定理有
mgx1 sin 37°-μmg cos 37°·x1= 12m v12 ①
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F2=μFN2=μmg
由动能定理有-μmgx2=0-
【解析】
对物体m用动能定理:
WFN
-mgH=
1 2
mv2,故
WFN =mgH+
1 2
mv2,A、B均错。
钢索的拉力做的功: WF拉
=(M+m1 )gH+
2
(M+m)v2,故C错误。
由动能定理知,合力对电梯做的功应等于电梯动能的变化量12 Mv2,
故D正确。
【答案】 D
1-1 一人乘竖直电梯从1楼到12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 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梯对人做功情况: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 功 B.电梯对人做功情况: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C.电梯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 D.电梯对人做的功和重力对人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人动能的增 加量

高考物理一轮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物理一轮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A.mgR/4
B.mgR/3
C.mgR/2
D.mgR
[思路分析] 小球所受空气阻力为变力,运动情况和受
力情况均较复杂,用动能定理求解较容易.
[解析] 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设速度为v1,则 7mg-mg=mv21/R① 设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2,则 mg=mv22/R② 设转过半个圆周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
Fs A. 2 C.12mvm2
图5-2-1 B.Pt D.12mv2m+Fs
解析 电动机所做的功指的是牵引力做的功,而F=
P v
,功率P恒定,加速过程中牵引力减小,计算变力做功不
能应用定义式.可以由动能定理计算,即W-Fs=
1 2
mv
2 m

则W=Fs+12mv2m.还可以通过恒定功率计算,即W=Pt.
答案 A
题型归类•深度剖析
疑难辨析
疑难点一 有的同学说:“动能定理说明了功转化为动能时 的关系”,你认为对吗?并说明理由.
名师在线 动能定理说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和动能变化 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即物体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外力做功 的过程来实现的,并且用功去量度,并不是功转化为动能.
疑难点二 请归纳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名师在线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受哪些力 → 各力是否做功 → 做正功还是负功 →
做多少功 → 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关 系式,进行求解.
典例剖析
题型一 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例1】 质量为m的小球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 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 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 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 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第5章 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第5章 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节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动能1.公式:E k =12m v 2,式中v 为瞬时速度,动能是状态量.2.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的方向无关.3.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22-12m v 21. 4.动能的相对性 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则动能也具有相对性,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二、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ΔE k =12m v 22-12m v 21.3.功与动能的关系(1)W >0,物体的动能增加.(2)W <0,物体的动能减少.(3)W =0,物体的动能不变.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2.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ΔE k为() A.Δv=0B.Δv=12 m/sC.ΔE k=1.8 J D.ΔE k=10.8 J解析:选B.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6-6)m/s=-12 m/s,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0,故只有选项B正确.3.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在相同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通过相同的位移l.若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则在这一过程中() A.A获得动能较大B.B获得动能较大C.A、B获得动能一样大D.无法比较A、B获得动能大小解析:选C.由动能定理可知恒力F做功W=Fl=12m v2-0,因为F、l相同,所以A、B的动能变化相同,C正确.4.质量m=2 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1=6 m/s的速度匀速向西运动,若有一个F=8 N、方向向北的恒力作用于物体,在t=2 s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A.28 J B.64 JC.32 J D.36 J解析:选B.由于力F 与速度v 1垂直,物体做曲线运动,其两个分运动为向西的匀速运动和向北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匀加速运动有a =F m =4 m/s 2,v 2=at=8 m/s.2 s 末物体的速度v =v 21+v 22=10 m/s, 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ΔE k =12m v 2-12m v 21=64 J ,故选项B 正确.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3.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1. 光滑斜面上有一个小球自高为h 的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抵达光滑水平面上的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0.光滑水平面上每隔相等的距离设置了一个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的活动阻挡条,如图所示,小球越过n 条活动阻挡条后停下来.若让小球从h 高处以初速度v 0滚下,则小球能越过的活动阻挡条的条数是(设小球每次越过活动阻挡条时损失的动能相等)( )A .nB .2nC .3nD .4n解析:选B.设每条阻挡条对小球做的功为W ,当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时,由动能定理得nW =0-12m v 20,对第二次有NW =0-12m v 22=0-⎝ ⎛⎭⎪⎫12m v 20+mgh ,又因为12m v 20=mgh ,联立解得N =2n ,选项B 正确.2. (多选)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至停止,则( )A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B .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C .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D .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解析:选BD.由动能定理可知,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因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动能,故两物体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也相同,又W f =μmg ·x 可知,质量越大的物体,滑行的距离x 越小,故B 、D 选项正确.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质细线悬于O 点,与O 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 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OP =L 2,在A 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 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 .求:(1)小球到达B 点时的速率;(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 0为多少;(3)若初速度v 0=3gL ,则小球在从A 到B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解析:(1)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2B L 2解得v B =gL2(2)若不计空气阻力,从A →B 由动能定理得-mg ⎝ ⎛⎭⎪⎫L +L 2=12m v 2B -12m v 20 解得v 0= 7gL2(3)当v 0=3gL 时,由动能定理得-mg ⎝ ⎛⎭⎪⎫L +L 2-W F f =12m v 2B -12m v 20 解得W F f =114mgL答案:(1)gL 2 (2) 7gL 2 (3)114mgL(1)优先应用动能定理的问题①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问题.②有多个物理过程且不需要研究整个过程中的中间状态的问题.③变力做功的问题.④含有F、l、m、v、W、E k等物理量的力学问题.(2)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考点二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综合问题1.力学中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1)v-t图:由公式x=v t可知,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2)a-t图:由公式Δv=at可知,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3)F-x图:由公式W=Fx可知,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4)P-t图:由公式W=Pt可知,P-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2.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典例1]如图甲所示,一半径R=1 m、圆心角等于143°的竖直圆弧形光滑轨道,与斜面相切于B处,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为M,斜面倾角θ=37°,t=0时刻有一物块沿斜面上滑,其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若物块恰能到达M点,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块经过M点的速度大小;(2)物块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3)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物块恰能到达M点则有mg=m v2M R解得v M=gR=10 m/s(2)物块从B点运动到M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 37°)=12m v2M-12m v2B解得v B=46 m/s(3)由题图乙可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ΔvΔt=10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有mg sin 37°+μmg cos 37°=ma解得μ=0.5答案(1)10 m/s(2)46 m/s(3)0.51. (2017·安徽合肥一模)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1、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大小之比为1∶2B.F1、F2对A、B做功之比为1∶2C.A、B质量之比为2∶1D.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解析:选C.由速度与时间图象可知,两个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1∶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受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A、B的质量关系是2∶1,由速度与时间图象可知,A 、B 两物体加速与减速的位移相等,且匀加速运动位移之比1∶2,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2∶1,由动能定理可得:A 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 1·x -f 1·3x =0-0;B 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 2·2x -f 2·3x =0-0,因此可得:F 1=3f 1,F 2=32f 2,f 1=f 2,所以F 1=2F 2.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等,F 1、F 2对A 、B 做功大小相等.故A 、B 、D 错误,C 正确.2. (2017·江西九江质检)打桩机是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某同学对打桩机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兴趣.他构建了一个打桩机的简易模型,如图甲所示.他设想,用恒定大小的拉力F 拉动绳端B ,使物体从A 点(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 ,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并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按此模型分析,若物体质量m =1 kg ,上升了1 m 高度时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动能E k 与上升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1)求物体上升到0.4 m 高度处F 的瞬时功率;(2)若物体撞击钉子后瞬间弹起,且使其不再落下,钉子获得20 J 的动能向下运动.钉子总长为10 cm.撞击前插入部分可以忽略,不计钉子重力.已知钉子在插入过程中所受阻力F f 与深度x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求钉子能够插入的最大深度.解析:(1)撤去F 前,根据动能定理,有(F -mg )h =E k -0由题图乙得,斜率为k=F-mg=20 N得F=30 N又由题图乙得,h=0.4 m时,E k=8 J,则v=4 m/s P=F v=120 W(2)碰撞后,对钉子有-F f x′=0-E k′已知E k′=20 JF f=k′x′2又由题图丙得k′=105 N/m解得x′=0.02 m答案:(1)120 W(2)0.02 m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的分析方法(1)首先看清楚所给图象的种类(如v-t图象、F-t图象、E k-x图象等).(2)挖掘图象的隐含条件——求出所需要的物理量,如由v-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求位移,由F-x图象所包围的“面积”求功等.(3)分析有哪些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考点三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题得以简化.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2.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典例2]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 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 m,长L2=1.5 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 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 37°=0.6,cos 37°=0.8)(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 m.解析(1)为使小物块下滑,应有mg sin θ≥μ1mg cos θ①θ满足的条件tan θ≥0.05②即当θ=arctan 0.05时物块恰好从斜面开始下滑.(2)克服摩擦力做功W f=μ1mgL1cos θ+μ2mg(L2-L1cos θ)③由动能定理得mgL1sin θ-W f=0④代入数据得μ2=0.8⑤(3)由动能定理得mgL1sin θ-W f=12m v2⑥结合③式并代入数据得v=1 m/s⑦由平抛运动规律得H=12gt2,x1=v t解得t =0.4 s ⑧x 1=0.4 m ⑨x m =x 1+L 2=1.9 m答案 (1)arctan 0.05 (2)0.8 (3)1.9 m1. 如图所示,相同材料制成的滑道ABC ,其中AB 段为曲面,BC 段为水平面.现有质量为m 的木块,从距离水平面h 高处的A 点由静止释放,滑到B 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3mgh ;木块通过B 点后继续滑行2h 距离后,在C 点停下来,则木块与曲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为( )A.13B .23 C.16 D.112解析:选A.物体从A 点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mgh -13mgh -μmg ·2h =0,解得μ=13,因为曲面和水平轨道是同种材料,所以木块与曲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13,选项A 正确.2.(2016·高考天津卷) 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3.6 m/s 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 时速度v B =24 m/s ,A 与B 的竖直高度差H =48 m .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 处附近是一段以O 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 与滑道最低点C 的高度差h =5 m ,运动员在B 、C 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 =-1 530 J ,g 取10 m/s 2.(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的大小;(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解析:(1)运动员在AB段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AB的长度为x,则有v2B=2ax①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Hx-F f=ma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F f=144 N③(2)设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 C,在由B到达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h+W=12m v2C-12m v2B④设运动员在C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 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 v2C R⑤由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R=12.5 m答案:(1)144 N(2)12.5 m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的基本思路(1)弄清物体的运动由哪些过程组成.(2)分析每个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3)各个力做功有何特点,对动能的变化有无影响.(4)从总体上把握全过程,表达出总功,找出初、末状态的动能.(5)对所研究的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课时规范训练[基础巩固题组]1.(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 .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 .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D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解析:选BC.公式W =E k2-E k1中的“W ”为所有力所做的总功,A 错误,B 正确;若W >0,则E k2>E k1,若W <0,则E k2<E k1,C 正确;动能定理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均适用,D 错误.2.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对应的圆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 12μmgRB .12mgRC .mgRD .(1-μ)mgR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mgR =W f AB +W f BC ,W f BC =μmgR ,所以W f AB =(1-μ)mgR ,D 正确.3.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 ,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如图所示,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A.16m v 2B.14m v 2C.13m v 2D.12m v 2解析:选B.在合力F 的方向上,由动能定理得W =Fl =12m v 2,某个分力的功为W 1=F 1l cos 30°=F 2cos 30°l cos 30°=12Fl =14m v 2,B 正确.4. 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由于A 、B 间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 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 .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B 动能的增量B .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增量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解析:选B.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对A 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的增量,即B 对;A 对B 的摩擦力与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 在B 上滑动,A 、B 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相等,C 错;对B 应用动能定理,W F -W f =ΔE k B ,即W F =ΔE k B +W f ,就是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 错;由前述讨论知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 的动能增量(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 错.5.(多选)如图甲所示,一个小环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形轨道做圆周运动.小环从最高点A 滑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小环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 2随下落高度h 的变化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解析:选AB.对小球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12m v 20,则v 2=2gh +v 20,当v 0=0时,B 正确;当v 0≠0时,A 正确.6. 如图所示,半径R =2.5 m 的光滑半圆轨道ABC 与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DC 相切于C 点,半圆轨道的直径AC 与斜面垂直.质量m =1 kg 的小球从A 点左上方距A 点高h =0.45 m 的P 点以某一速度v 0水平抛出,刚好与半圆轨道的A 点相切进入半圆轨道内侧,之后经半圆轨道沿斜面刚好滑到与抛出点等高的D 点.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从P 点抛出时速度v 0的大小;(2)小球从C 点运动到D 点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W ;(3)小球从D 点返回经过轨道最低点B ,对轨道的压力大小.解析:(1)在A 点有:v 2y =2ghv yv 0=tan θ解得v 0=4 m/s(2)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0-12m v 20=-8 J(3)从D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h +R cos θ+R )+W =12m v 2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R解得F N =43.2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 ′=F N =43.2 N答案:(1)4 m/s (2)-8 J (3)43.2 N[综合应用题组]7.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 .3s 2t 2 C.4s t 2 D.8s t 2解析:选A.由E k =12m v 2可知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设加速度为a ,初速度为v ,则末速度为3v .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得3v =v +at ,解得at =2v ;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得s =v t +12·at ·t =v t +12·2v ·t =2v t ,进一步求得v =s 2t ;所以a=2v t =2t ·s 2t =s t 2,A 正确.8.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A.0.50 m B.0.25 mC.0.10 m D.0解析:选D.设小物块在BC段通过的总路程为s,由于只有水平面上存在摩擦力,则小物块从A点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μmgs,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0,代入数据可解得s =3 m.由于d=0.50 m,所以,小物块在BC段经过3次往复运动后,又回到B 点.9.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解析:选C.从释放到最低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12m v2-0,可得v=2gl,因l P<l Q,则v P<v Q,故选项A错误;由E k Q=m Q gl Q,E k P=m P gl P,而m P>m Q,故两球动能大小无法比较,选项B错误;在最低点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可知T -mg =m v 2l =ma n ,得T =3mg ,a n =2g ,则T P >T Q ,a P =a Q ,C 正确,D 错误.10. 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撤去拉力F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 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 做的功为W 1,平均功率为P 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 f 做的功为W 2,平均功率为P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W 1>W 2,F =2F fB .W 1=W 2,F >2F fC .P 1<P 2,F >2F fD .P 1=P 2,F =2F f解析:选B.由动能定理可得W 1-W 2=0,解得W 1=W 2.由图象可知,撤去拉力F 后运动时间大于水平力F 作用时间,所以F >2F f ,选项A 、D 错误B 正确;由于摩擦阻力作用时间一定大于水平力F 作用时间,所以P 1>P 2,选项C 错误.11. (多选) 如图所示,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 ,则( )A .a =2(mgR -W )mRB .a =2mgR -W mRC .N =3mgR -2W RD .N =2(mgR -W )R解析:选AC.质点P 下滑到底端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W =12m v 2-0,可得v 2=2(mgR -W )m ,所以a =v 2R =2(mgR -W )mR ,A 正确,B 错误;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 v2R,故N=mg+mv2R=mg+mR·2(mgR-W)m=3mgR-2WR,C正确,D错误.12.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轨道ABCO,AB段水平放置,长为4 m,BCO段弯曲且光滑;一质量为1.0 kg、可视作质点的圆环套在轨道上,圆环与轨道AB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圆环在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从A(-7,2)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原点O时撤去恒力F,圆环从O(0,0)点水平飞出后经过D(6,3)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圆环到达O点时的速度大小;(2)恒力F的大小;(3)圆环在AB段运动的时间.解析:(1)圆环从O到D过程中做平抛运动x=v0ty=12gt2读图得x=6 m,y=3 mv0=60 m/s=7.75 m/s.(2)圆环从A到O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Fx AO-μmgx AB-mgy′=12m v2代入数据得F=10 N.(3)圆环从A到B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μmg=max AB=12at2代入数据得t=85s=1.26 s.答案:(1)7.75 m/s(2)10 N(3)1.26 s。

5第2课时 动能和动能定理

5第2课时  动能和动能定理

【例2】 如图3所示,四分之三周长圆管的 半径R=0.4 m,管口B和圆心O在同一水
平面上,D是圆管的最高点,其中半圆周 BE段存在摩擦,BC和CE段动摩擦因数 相同,ED段光滑;质量m=0.5 kg、直径稍 图3 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从距B正上方高H=2.5 m的A处自 由下落,到达圆管最低点C时的速率为6 m/s,并继续 运 动直到圆管的最高点D飞出,恰能再次进入圆管,假定
热点聚焦
热点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Δ 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 W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1)若Δ 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 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 (2)若Δ 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其减少量等
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绝对值.
(3)若Δ Ek=0,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 反之亦然.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 力做功的简便方法.
量为mA的物体A,A通过一段细线吊一质量
为mB的物体B,整个装置静止.试求: (1)系统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 体A的加速度. (3)设剪断细线后,A物体上升至弹簧原长时的速度 为v,则此过程中弹力对物体A做的功. 图2 (2)若用剪刀将细线剪断,则刚剪断细线的瞬间物
(1)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 m A mB ) g kx=(mA+mB)g,所以 x k (2)剪断瞬间,以A为研究对象,取向上为正方向, mB 有kx-mAg=mAaA,得 a A g mA (3)剪断细线后,A物体上升的过程中,应用动能定 解析 理得
分量方程.
热点二
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2.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
(1)受哪些力? (2)每个力是否做功? (3)在哪段位移哪段过程中做功? (4)做正功还是负功? (5)做多少功? 求出代数和. 3.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及Ek2. 4.列方程W总=Ek2-E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潜在的条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必修2)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必修2)

3.物理意义: 合外力 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做功 .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 同时作用 .
1.对同一物体,速度变化,动能一定变化;动能变化, 速度一定变化( )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 POQ 水 平.一质量为 m 的质点自 P 点上方高度 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恰好从 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 N 时,对轨道的 压力为 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 W 表示质点从 P 点 运动到 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考点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2.用好动能定理的“5 个”突破 突破①——研究对象的选取 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当题目中出现多个物体时可 分别将单个物体取为研究对象,应用动能定理. 突破②——研究过程的选取 应用动能定理时,选取不同的研究过程列出的方程是不 相同的.因为动能定理是个过程式,选取合适的过程往往可 以大大简化运算.
[解析]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WN-mgH=
12mv2,即 WN=mgH+12mv2,选项 B 正确,选项 A 错误.以
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WT-(m+
M)gH=
1 2
(M+
m)v2,即 WT=12(M+m)v2+(M+m)gH>m2v2+MgH,选项 D
正确,选项 C 错误.
A.W=12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 Q 点 B.W>12mgR,质点不能到达 Q 点 C.W=12mgR,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12mgR,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第2课时动能定理

第2课时动能定理
4.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视为质点)从H=11 m高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弯 曲轨道AB进入半径R=4 m的竖直圆环内侧,且与圆环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 当到达圆环顶点C时,刚好对轨道的压力为零,然后沿CB圆弧滑下,进入光滑 弧形轨道BD,到达高度为h的D点时速度为零,则h的值可能为( B )
A.10 m B.9.5 m C.9 m D.8.5 m
由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t=vs0=2vs0 2
(3)若 μ<tanθ 且比第(2)问动摩擦因数小,说明物体一定会下滑到 D,并且不
能静止在 CD 斜面上。则当物体第 1 次重新回到 C 处且速度恰好为零时,动摩擦因
数最小。根据动能定理-2μminmgcosθ·s=0-12mv20
所以 μmin=4gsv·c20osθ [答案] (1)压力 FN=mg+mRv20
[解析] 已知 C 点小球对圆环无压力,则重力提供向心力,得到: mg=mvR2,小球在 C 点的动能为: 12mv2=12mgR=2mg。 小球从 A 运动到 C,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2R)-Wf=12mv2-0, 把数据代入,得到:Wf=mg(H-2.5R)=mg。 再分析从 C 点运动到 D 点
(1)求粒子第一次穿过 G 时的动能,以及它从射入电场至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 位移大小;
(2)若粒子恰好从 G 的下方距离 G 也为 h 的位置离开电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 短小相等,均为 E。粒子在 PG 间所受电场力 F 的
方向竖直向下,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 a,有
E=2dφ

F=qE=ma

设粒子第一次到达 G 时动能为 Ek,由动能定理有
qEh=Ek-12mv20

设粒子第一次到达 G 时所用的时间为 t,粒子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为 l,则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2021/12/9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考点 2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 “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 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 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021/12/9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选择运动过程,确定始末状态. (3)分析研究对象受力、分清恒力和变力,确定每个力做功情 况. (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
2021/12/9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合力做的功与物体动
数量关系 能的变化相等
单位关系 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
因果关系 变化的原因
2021/12/9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3.标量性 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 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 式.例如,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不管向什么方向抛出,在最终落 到地面上速度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列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都是 一样的. 4.相对性 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相对于同一个参考 系,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知,当矿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电机的牵引力最大,即 F -mg=ma,得 F=mg+ma,即最大牵引力之比为 1 1,选项
2021/12/9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B 错误;在第①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 P1=(mg+ ma)v0,在第②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 P2=(mg+ ma)·12v0,即PP12=21,选项 C 正确;对①②两次提升过程,由动能 定理可知 W-mgh=0,即WW12=11,选项 D 错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2)设向右运动通过 O 点时的速度为 v0,从 O→B, 由动能定理得-FfxOB=0-12mv02,Ff=μmg=4 N, 解得 v0= 1.6 m/s≈1.26 m/s. (3)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xmax,对小物块运动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FxOA- Ff(2xmax+xOB)=0, 代入数值得 xmax=0.9 m. 答案:(1)0.4 (2)1.26 m/s (3)0.9 m
12/9/2021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 (6)物体的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物体初、末状态的动能一定相同.( √ ) (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 )
12/9/2021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规律结论 记一记 (1)动能定理是标量关系式,应用动能定理时不用规定正方向,但要明确相应过程中 各力做功的正负,无法确定正负的假设为正功,然后代入计算,根据结果再行判断. (2)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而动能的变化量应为相应过程末动能与 初动能的差值. (3)应用动能定理时,物体的位移、速度都应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4)动能与动能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动 能为非负值,而动能变化量有正负之分.ΔEk>0 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k<0 表 示物体的动能减少.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C
目录
ONTENTS
12/9/2021
基础知识·自主(zìzhǔ)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fēn lèi)突破 学科(xuékē)素养提升 4 课时作业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一、动能

物理浙江高考:必修2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含解析

物理浙江高考:必修2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含解析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知识排查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12m 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21或W =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间断作用。

5.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的典型问题大致分为两种(1)单一物体的单一过程或者某一过程;(2)单一物体的多个过程。

动能定理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便。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2)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3)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4)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5)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不为零()答案(1)×(2)×(3)×(4)√(5)×2.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

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A.动能增加了1 900 JB.动能增加了2 000 JC.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D.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 J解析由题可得,重力做功W G=1 900 J,则重力势能减少1 900 J ,故选项C 正确,D错误;由动能定理得,W G-W f=ΔE k,克服阻力做功W f=100 J,则动能增加1 800 J,故选项A、B错误。

课件3:5.2 动能定理

课件3:5.2   动能定理

图 6-2-2
D.由于 F 的方向未知,W 无法求出
解析:物块由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只有力 F 做功,由动能 定理可知,W=12mvB2-12mvA2,故 B 正确。 答案:B
解密高频考点
考点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的意义 (1)数量关系:即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 代换关系。 (2)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3)因果关系: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恒定 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①重力 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②大小恒定的阻 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专题归类探究
数学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物理学中各个层次和领域,特 别是数学中的基本不等式思想在解决物理计算题中的极值问 题时会经常用到,这也是数学知识在具体物理问题中实际应用 的反映,也是高考中要求的五大能力之一。
知能综合提升
[随堂巩固落实] 1.[多选]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 m 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
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h,到达斜面
顶端的速度为 v,如图 6-2-6 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 mgh+12mv2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12mv2
C.人对物体做的功为 mgh D.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 mgh
有:mgh1=μmgs 总,将 h1、μ 代入得 s 总=8.6 m 故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 B 点的距离为 2s-s 总=1.4 m。 [答案] (1)3 m/s (2)2 s (3)1.4 m
【规律总结】
(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 题得以简化。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 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W 弹-Ff·(L+x)=12mv2B-0 解得:vB=2 m/s. (3)小物块从 B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 h=12gt2 得下落时间 t=1 s 所以水平距离 x′=vBt=2 m.
【答案】 (1)2.3 J (2)2 m/s (3)2 m
【名师点评】 本题以弹簧为载体, 结合图象来综合考查动能、动能定理 的内容.这种综合度大,但并不是太 复杂、难度并不是太大的试题在高考 试卷中常有出现,这类题的综合信息 强,要求学生的能力也相对较高,使 高考命题与新课标的要求靠得更紧密 一些,是近年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
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对小物块施加 一个外力F,使它缓慢移动,将弹簧 压缩至A点,压缩量为x=0.1 m,在 这一过程中,所用外力F与压缩量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然后撤去F释放小 物块,让小物块沿桌面运动,已知O 点至桌边B点的距离为L=2x,
水平桌面的高为h=5.0 m,计算时 可认为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 擦力.求(g取10 m/s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 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特别提醒:(1)在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 的持续作用而发生状态改变时,如涉 及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应首先 考虑应用动能定理,而后考虑牛顿定 律、运动学公式,如涉及加速度时, 先考虑牛顿第二定律.
(2)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 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 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 让草图帮助我们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 关系,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 是始终存在的,在计算外力做功时更 应引起注意.
所以这段时间的合外力是第1秒内合 外力的一半,而位移是第1秒内位移2 倍,考虑位移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
反,所以这段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 W,B错误;第3秒末到第4秒末物体 位移是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位移的四 分之三,D正确;

高三物理《第五章 第2课时》课件

高三物理《第五章 第2课时》课件

15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典例剖析 例2 如图 4 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 为 L 的轻质细线悬于 O 点,与 O 点处于 同一水平线上的 P 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 L 钉,已知 OP= ,在 A 点给小球一个 2 水平向左的初速度 v0,发现小球恰能到 达跟 P 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 B.则: (1)小球到达 B 点时的速率? (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 v0 为多少?
18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第2课时
图5
(1)设人到达 B 点时速度 vB=8 m/s,人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2 m/s2,求助跑距离 sAB. (2)设人跑动过程中重心离地高度 H=1.0 m,在(1)问的条件 下,在 B 点人蹬地弹起瞬间,人至少再做多少功?
19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vB 2 (1)sAB= = 16 m 2a
解析 设子弹所受的平均阻力为 f,根据动能定理 1 1 2 W 合= mv2 - mv1 2得 2 2 1 1 2 fscos 180° = mv2 - mv1 2 2 2 m(v2 2-v1 2) 2×10-3×(1002-3002) 所以 f=- =- N 2s 2×5×10-2 =1.6×103 N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第2课时
图6
(1)小球通过粗糙管道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 (2)小球通过“9”管道的最高点 N 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3)小球从 C 点离开“9”管道之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22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解析 理有 1 2 mg(H+ 3R)- Wf= mv - 0 2
第2课时
(1)小球从初始位置到达缝隙 P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
图2
11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动能定理考纲解读 1.掌握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是标量,会求动能的变化量.2.掌握动能定理,能运用动能定理解答实际问题.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 .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 .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D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 答案 BC2.[动能定理的应用]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 1∶m 2=1∶2,它们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 (1)若它们的初速度相同,则运动位移之比为________; (2)若它们的初动能相同,则运动位移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1∶1 (2)2∶1解析 设两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它们的初速度相同,设为v 0,由动能定理得: -μm 1gl 1=0-12m 1v 20 -μm 2gl 2=0-12m 2v 20 所以l 1∶l 2=1∶1.(2)它们的初动能相同,设为E k ,由动能定理得: -μm 1gl 1=0-E k -μm 2gl 2=0-E k所以l 1∶l 2=m 2∶m 1=2∶1.3.[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 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 k 表示探测器脱 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6倍).则( )A .E k 必须大于或等于W ,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B .E k 小于W ,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C .E k =12W ,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D .E k =12W ,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答案 BD解析 因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到飞到月球的过程中,探测器不但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而且还受到月球对它的引力,地球引力对探测器做负功,月球引力对探测器做正功,利用动能定理得-W 地+W 月=E k 末-E k (假设恰好到达月球,此时末动能E k 末=0),对上式变形可得:E k =W 地-W 月<W 地=W ,可见,E k 小于W ,探测器也能到达月球,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又由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6倍,故地球对探测器产生的平均作用力比月球的大,做的功满足关系式:E k =W 地-W 月=56W 地>12W ,可知当E k 等于12W 时,探测器不可能到达月球,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21=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考点一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例1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已经投入使用.为使战斗机更容易起飞,“辽宁号”使用了跃习技术,其甲板可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模型:AB 部分水平,BC 部分倾斜,倾角为θ.战机从A 点开始滑跑,从C 点离舰,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和飞机所受甲板和空气阻力的合力大小恒为F ,ABC 甲板总长度为L ,战斗机质量为m ,离舰时的速度为v m ,不计飞机在B 处的机械能损失.求AB 部分的长度.图1解析 设AB 段长为s ,从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得: W F +W G =12m v 2m即FL -mgh =12m v 2mh =(L -x )sin θ综合以上各式解得:x =L -2FL -m v 2m2mg sin θ答案 L -2FL -m v 2m2mg sin θ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突破训练1 小孩玩冰壶游戏,如图2所示,将静止于O 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B 用水平恒力推到A 点放手,此后冰壶沿直线滑行,最后停在B 点.已知冰面与冰壶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m ,OA =x ,AB =L .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2(1)冰壶在A 点的速率v A ;(2)冰壶从O 点运动到A 点的过程中受到小孩施加的水平推力F . 答案 (1)2μgL (2)μmg (x +L )x解析 (1)冰壶从A 点运动至B 点的过程中,只有滑动摩擦力对其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μmgL =0-12m v 2A解得v A =2μg L(2)冰壶从O 点运动至A 点的过程中,水平推力F 和滑动摩擦力同时对其做功,由动能定理得(F -μmg )x =12m v 2A解得F =μmg (x +L )x考点二 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例2 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质细线悬于O 点,与O 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 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OP =L2,在A 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 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 .求:图3(1)小球到达B 点时的速率;(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 0为多少;(3)若初速度v 0=3gL ,则小球在从A 到B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解析 (1)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B , 有mg =m v 2BL 2,得v B =gL 2. (2)若不计空气阻力,从A →B 由动能定理得 -mg (L +L 2)=12m v 2B -12m v 20 解得v 0=7gL2.(3)由动能定理得-mg (L +L 2)-W f =12m v 2B -12m v 20 解得W f =114mgL .答案 (1)gL2(2) 7gL 2 (3)114mgL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时应注意的问题 (1)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为总功,故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等于ΔE k .(2)若有多个力做功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待求的变力的功若为负功,可以设克服该力做功为W ,则表达式中应用-W ;也可以设变力的功为W ,则字母W 本身含有负号.突破训练2 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 )图4A .重力做功2mgRB .机械能减少mgRC .合外力做功mgRD .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答案 D解析 小球到达B 点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故只受重力作用,根据mg =m v 2R 得,小球在B 点的速度v =gR .小球从P 点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 =mgR ,故选项A 错误;减少的机械能ΔE 减=mgR -12m v 2=12mgR ,故选项B 错误;合外力做功W 合=12m v 2=12mgR ,故选项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mgR -W f =12m v 2-0,所以W f =mgR -12m v 2=12mgR ,故选项D 正确.考点三 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的问题例3 小军看到打桩机,对打桩机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兴趣.他构建了一个打桩机的简易模型,如图5甲所示.他设想,用恒定大小的拉力F 拉动绳端B ,使物体从A 点(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 ,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并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按此模型分析,若物体质量m =1 kg ,上升了1 m 高度时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动能E k 与上升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图5(1)求物体上升到0.4 m 高度处F 的瞬时功率.(2)若物体撞击钉子后瞬间弹起,且使其不再落下,钉子获得20 J 的动能向下运动.钉子总长为10 cm.撞击前插入部分可以忽略,不计钉子重力.已知钉子在插入过程中所受阻力F f 与深度x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求钉子能够插入的最大深度. 审题突破 ①E k -h 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 ②计算瞬时功率用公式P =F v ,其中v 为瞬时速度. ③当力随位移均匀变化时可用W =F x 计算变力的功. 解析 (1)撤去F 前,根据动能定理,有 (F -mg )h =E k -0由题图乙得,斜率为k =F -mg =20 N 得F =30 N又由题图乙得,h =0.4 m 时,E k =8 J ,则v =4 m/s P =F v =120 W(2)碰撞后,对钉子,有-F f x ′=0-E k ′ 已知E k ′=20 J F f =k ′x ′2又由题图丙得k ′=105 N/m 解得:x ′=0.02 m 答案 (1)120 W (2)0.02 m突破训练3 随着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下水,同学们对舰载机的起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小聪编制的一道舰载机降落的题目,请你阅读后求解.图6(1)假设质量为m 的舰载机关闭发动机后在水平地面跑道上降落,触地瞬间的速度为v 0(水平),在跑道上滑行的v -t 图象如图6所示.求舰载机滑行的最大距离和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2)航母可以通过设置阻拦索来增大对舰载机的阻力.现让该舰载机关闭发动机后在静止于海面上的航母水平甲板上降落,若它接触甲板瞬间的速度仍为v 0(水平),在甲板上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甲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在水平地面跑道上滑行的最大距离的14.求该舰载机在航母上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结果用m 、v 0、t 0表示).答案 (1)12v 0t 0 m v 0t 0 (2)4m v 0t 0解析 (1)由题图,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得 最大距离为x =12v 0t 0由动能定理有-F f x =0-12m v 20解得阻力F f =m v 0t 0(2)最大距离x ′=14x =18v 0t 0由动能定理有-F f ′x ′=0-12m v 20联立解得F f ′=4m v 0t 022.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例4 如图7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 底端与半径R =0.4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 平滑相连,O 点为轨道圆心,BC 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 、C 两点等高.质量m =1 kg 的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 点等高的D 点,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7(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 点,求滑块从A 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 0的最小值; (3)若滑块离开C 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 ,求滑块从C 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 .审题与关联解析 (1)滑块从A 点到D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 (2R -R )-μmg cos 37°·2R sin 37°=0-0解得:μ=12tan 37°=0.375(2)若使滑块能到达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N =m v 2CR由F N ≥0得v C ≥Rg =2 m/s滑块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 cos 37°·2R sin 37°=12m v 2C -12m v 2则v 0=v 2C +4μgR cot 37°≥2 3 m/s ,故v 0的最小值为2 3 m/s (3)滑块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有x =v C ′t ,y =12gt 2由几何知识得tan 37°=2R -yx,整理得:5t 2+3t -0.8=0,解得t =0.2 s(t =-0.8 s 舍去) 答案 (1)0.375 (2)2 3 m/s (3)0.2 s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题得以简化.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 2.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突破训练4 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 =120kg 的小球A ,另一端挂在光滑水平轴O 上,O 到小球的距离为L =0.1 m ,小球跟水平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个光滑的斜面和一个挡板,如图8所示,水平距离s 为2 m ,动摩擦因数为0.25.现有一小滑块B ,质量也为m ,从斜面上滑下,与小球碰撞时交换速度,与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g 取10 m/s 2,试问:图8(1)若滑块B 从斜面某一高度h 处滑下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后,使小球恰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此高度h .(2)若滑块B 从h ′=5 m 处滑下,求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后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 (3)若滑块B 从h ′=5 m 处滑下与小球碰撞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n . 答案 (1)0.5 m (2)48 N (3)10解析 (1)碰后,小球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设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为v 0,此时仅由重力充当向心力, 则有mg =m v 20L,解得v 0=1 m/s在滑块从h 处运动到小球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mg (h -2L )-μmg s 2=12m v 20解得h =0.5 m(2)若滑块从h ′=5 m 处下滑到将要与小球碰撞时速度为v 1,则有mgh ′-μmg s 2=12m v 21滑块与小球碰后的瞬间,滑块静止,小球以v 1的速度开始做圆周运动,绳的拉力F T 和重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则有F T -mg =m v 21L解得F T =48 N(3)滑块和小球第一次碰撞后,每在水平面上经过路程s 后就会再次碰撞,则mgh ′-μmg s 2-12m v 20-2mgLμmgs+1≥n解得n ≤10,故小球最多做10次完整的圆周运动.高考题组1.(2013·海南·13)一质量m =0.6 kg 的物体以v 0=20 m /s 的初速度从倾角α=30°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运动.当物体向上滑到某一位置时,其动能减少了ΔE k =18 J ,机械能减少了ΔE =3 J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 (1)物体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返回斜坡底端时的动能. 答案 (1)6 m/s 2 (2)80 J解析 (1)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 ,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g sin α+fm①设物体动能减少ΔE k 时,在斜坡上运动的距离为s ,由功能关系得 ΔE k =(mg sin α+f )s ② ΔE =fs③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a =6 m/s 2④(2)设物体沿斜坡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m ,由运动学规律可得s m =v 202a⑤设物体返回底端时的动能为E k ,由动能定理有 E k =(mg sin α-f )s m⑥联立①④⑤⑥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E k =80 J 模拟题组2.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作用开始运动,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9所示,用E k 、v 、x 、P 分别表示物体的动能、速度、位移和拉力F 的功率,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定性描述了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图9答案 BD解析 由于拉力F 恒定,所以物体有恒定的加速度a ,则v =at ,即v 与t 成正比,选项B 正确;由P =F v =Fat 可知,P 与t 成正比,选项D 正确;由x =12at 2可知x 与t 2成正比,选项C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E k =Fx =12Fat 2,E k 与t 2成正比,选项A 错误.3.如图10所示,光滑的14圆弧AB ,半径R =0.8 m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辆质量为M =2kg 的小车处在光滑水平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CD 与圆弧在B 点的切线重合,初始时B 与C 紧挨着,小车长L =1 m .现有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自圆弧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运动到B 点后冲上小车,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当滑块与小车分离时,小车运动了x =0.2 m ,此时小车的速度为v =1 m/s.求:图10(1)滑块到达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3)滑块与小车分离时的速度.答案 (1)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0.5 (3)2 m/s 解析 (1)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12m v 2B滑块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BR代入数据解得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滑块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μmgx =12M v 2代入数据解得μ=0.5(3)对滑块,在小车上运动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μmg (x +L )=12m v 2D -12m v 2B 代入数据解得v D =2 m/s4.如图11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 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 ,P 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 =5 m .在P 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 和B ,A 、B 的质量均为m =1 kg ,A 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 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A 物块从P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滑下,停在了水平面上的某处.求:图11(1)A 物块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 点的距离是多少;(2)当A 物块停止运动后准备再释放B 物块时发现它们可能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A 、B 碰撞,此时对A 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 ,把A 物体推到了安全的位置,之后再释放B 就避免了A 、B 碰撞.求外力F 至少要做多少功,可使A 、B 不相撞.(g 取10 m/s 2,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所停位置到Q 点距离为s . 斜面长L =hsin θ摩擦力F f =μF N =μmg cos θ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θhsin θ-μmgs =0停止的位置到O 点距离x =htan θ+s 由以上各式得x =hμA 物块x A =hμ1=10m(2)若只释放B 后同理得 x B =hμ2≈16.7mΔx =x B -x A =6.7m若不相碰应将A 至少向右推出Δx , 依动能定理W F -μ1mg Δx =E K A当E K A =0时W F 最小故至少做功W F =μ1mgΔx =33.5 J.(限时:45分钟)►题组1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1.一人乘竖直电梯从1楼到12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梯对人做功情况是: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 .电梯对人做功情况是: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C .电梯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D .电梯对人做的功和重力对人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 D解析 电梯向上加速、匀速、再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向上,故电梯始终对人做正功,A 、B 均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电梯对人做的功和重力对人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故C 错误,D 正确.2.一辆汽车以v 1=6 m /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x 1=3.6 m ,如果以v 2=8 m/s 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x 2应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 )A .6.4 mB .5.6 mC .7.2 mD .10.8 m答案 A解析 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F f 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则有 -F f x 1=0-12m v 21① -F f x 2=0-12m v 22②②式除以①式得x 2x 1=v 22v 21.故汽车滑行距离:x 2=v 2221x 1=(86)2×3.6 m =6.4 m3.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 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体在x =0处,速度为1 m/s ,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速度大小为( )图1A .2 2 m /sB .3 m/sC .4 m/sD.17 m/s答案 B解析 F -x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面积表示力F 做的功,图形位于x 轴上方表示力做正功,位于x 轴下方表示力做负功,面积大小表示功的大小,所以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力F 对物体做的总功W =40 J ,由动能定理W =12m v 22-12m v 21,代入数据可得v 2=3 m/s ,B 正确.4.在新疆旅游时,最刺激的莫过于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沙板上从沙坡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沿直线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2v 0,设人下滑时所受阻力恒定不变,沙坡长度为L ,斜面倾角为α,人的质量为m ,滑沙板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 0的初速度下滑,则人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3v 0B .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 0的初速度下滑,则人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5v 0C .人沿沙坡下滑时所受阻力F f =mg sin α-2m v 20/LD .人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功率的最大值为2mg v 0 答案 BC解析 某人坐在滑沙板上从沙坡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沿直线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2v 0,由动能定理可得,mgL sin α-F f L =12m (2v 0)2.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 0的初速度下滑,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α-F f L =12m v 2-12m v 20,联立解得v=5v 0.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mgL sin α-F f L =12m (2v 0)2解得人沿沙坡下滑时所受阻力F f =mg sin α-2m v 20/L ,选项C 正确;人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功率的最大值为mg ·2v 0·sin α=2mg v 0sin α,选项D 错误. ►题组2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5.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始终为h .当人以速度v 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x 时,则( )图2A .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B .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m v 2x 22(h 2+x 2)C .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12m v 2D .人前进x 时,物块的运动速率为v hh 2+x 2答案 B解析 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物块运动的速度v物=v cos θ,而cos θ=xh 2+x 2,故v 物=v x h 2+x 2,可见物块的速度随x 的增大而增大,A 、D 均错误;人对物块的拉力为变力,变力的功可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即W =12m v 2物=m v 2x 22(h 2+x 2),B 正确,C错误.6.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为( )图3A.12R (F N -3mg ) B.12R (3mg -F N ) C.12R (F N -mg )D.12R (F N -2mg ) 答案 A解析 质点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 ,根据动能定理,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有W f +mgR =12m v 2,故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12RF N -32mgR ,故A 项正确.7.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如图4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 )图4A.14mgR B.13mgR C.12mgRD .mgR答案 C解析 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绳的张力为F =7mg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 v 21R②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最高点时绳子拉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m v 22R③小球由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mgR +W f =12m v 22-12m v 21④由①②③④可得W f =-12mgR ,所以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12mgR ,故C 正确,A 、B 、D 错误.►题组3 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8.如图5所示,QB 段为一半径为R =1 m 的光滑圆弧轨道,AQ 段为一长度为L =1 m 的粗糙水平轨道,两轨道相切于Q 点,Q 在圆心O 的正下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物块P 的质量为m =1 kg(可视为质点),P 与AQ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若物块P 以速度v 0从A 点滑上水平轨道,到C 点后又返回A 点时恰好静止.(取g =10 m/s 2)求:图5(1)v 0的大小;(2)物块P 第一次刚通过Q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答案 (1)2 m/s (2)12 N ,方向竖直向下解析 (1)物块P 从A 到C 又返回A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μmg ·2L =0-12m v 20解得v 0=4μgL =2 m/s(2)设物块P 第一次刚通过Q 点时的速度为v ,在Q 点轨道对P 的支持力为F N ,由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L =12m v 2-12m v 20F N -mg =m v 2R解得F N =12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P 第一次刚通过Q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也为12 N ,方向竖直向下9.如图6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AB 的A 处连接一粗糙水平面OA ,OA长为4 m .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从O 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试求:图6(1)滑块运动到A 处的速度大小.(2)不计滑块在A 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 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 (1)5 2 m/s (2)5 m解析 (1)由题图乙知,在前2 m 内,F 1=2mg ,做正功,在第3 m 内,F 2=-0.5mg ,做负功,在第4 m 内,F 3=0,滑动摩擦力F f =-μmg =-0.25mg ,始终做负功,对于滑块在OA 上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 1x 1+F 2x 2+F f x =12m v 2A-0即2mg ×2-0.5mg ×1-0.25mg ×4=12m v 2A解得v A =5 2 m/s(2)对于滑块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 sin 30°=0-12m v 2A解得:L =5 m所以滑块冲上AB 的长度L =5 m10.如图7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 与半径R =0.4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 是BCD 的圆心,BOD 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在9 N 的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x AB =5 m ,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撤去力F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7(1)小物块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物块运动到D 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 (3)小物块离开D 点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 (1)5 m/s (2)25 N (3)1.2 m 解析 (1)从A 到B ,根据动能定理有 (F -μmg )x AB =12m v 2B得v B =2(F -μmg )x ABm=5 m/s(2)从B 到D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 ·2R =12m v 2D -12m v 2B 得v D =v 2B -4Rg =3 m/s在D 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 N +mg =m v 2D R得F N =m v 2DR-mg =25 N(3)由D 点到落点小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2R =12gt 2,得t =4R g= 4×0.410s =0.4 s 水平地面上落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 x =v D t =3×0.4 m =1.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