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疗质量形成要素及其三级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疗质量形成要素及其三级结构(转)

医疗质量的形成既是一个过程,又有一定规律。医疗质量的形成过程,由三个层次构成,称之为“三级质量结构”,即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的总结。遵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过程及规律,按层次实施对构成医疗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结构质量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末,终末质量是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综合结果,而终末质量又对结构和环节质量起反馈作用。

(一)结构质量

结构质量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如果离开扎实的基础医疗质量谈医疗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医疗质量要素通常由人员、技术、物资、规章制度和时间五个要素组成,是最基本要素。目前根据医疗质量管理的实际,各个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使得医疗质量要素更加符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例如,医疗质量10要素。即①医院编制规模;②人员结构,包括人员资历、能力、梯次、知名度与人员素质;③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其贯彻执行情况;④资源,包括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技术状态和与物资供应(药品、器材等);⑤医院文化、思想作风和医德医风教育;⑥医院地理位置交通情况;⑦医院绿化环境与医院建筑合理程度;⑧医院信息化建设;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理念;⑩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1.人员人是医疗质量要素中首要因素。人员素质对医疗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包括医院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作风、业务技术水平、身体健康状况,机构与人员组织配置的合理程度,如人员编制、年龄、资历、能力、知识结构等等。人员管理包括:①数量要充足,结构要合理: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功能任务,在人员数量上一定要配够。根据医院的功能、性质、任务等不同,各类医学专业人员之间都要按一定的结构比例配备。例如:医院的总人数与床位数、医学专业人数与保障专业人数、医生与护士、司药与技师以及高中初职称的比例。②重视医学专业人员,但不可忽视保障人员:医、药、护、技等医学专业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直接参加者,对医疗质量具有直接决定作用,而医疗保障人员包括医疗活动的生活服务人员,保障医疗服务的水、电、暖、气、衣、食、住、行等,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影响往往很大,不可忽视这支队伍的建设。

2.技术技术是医疗质量的根本。医疗服务的实质是“人”运用“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因此,在这里的“人”不只是医学专业人员,包括参与医疗活动的所有人员,“病人”不只是生了病的人,包括以保健为目的的所有人,医疗技术一般是指医学理论、医疗技能和专科技术水平,但这里的“医疗技术”不只是单纯的专业技术,还包括在医疗活动中使用的所有技术。

(1)技术质量:是指某种技术工作的优劣程度。各种技术均有其质量指标来评价工作的优劣程度。技术质量是在医疗技术上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医疗效果。技术质量的评价:①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③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评审情况;④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2)技术要靠学习、实践和训练:不论是医疗专业技术、管理专业技术,还是保障专业技术,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都是靠学习实践和训练获得的。①学习专业技术:对于专业理论上的知识,主要是靠学习。例如:医学专业理论的进展、学科发展趋势、医院管理观念、方法和技术的改革及其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必须通过学习去掌握、去更新。②总结专业经验:高超的技术除了学习训练外,还要通过总结经验。不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就不会提高,不善于总结经验,专业技术提高的也不会快。尤其是医院管理技术,如果不善于总结,仅靠学习和训练是不会有提高的。③以医疗专业技术为主导:无论在什么时候,医疗专业技术都是形成医疗质量专业技术中的主导技术。如果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很低,也必然地影响到医疗质量。④注重保障专业技术:尽管保障专业并不直接参加医疗活动。在医疗活动中位于从属地位,但是保障专业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强“三基”训练是医院人才培养和提高技术的一项长远的任务:“三基”是《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提出的。“三基”是指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只有切实抓好“三基”训练,才能不断提

高医务人员素质,适应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才能有广阔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①基础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论证了的系统知识,为人们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获得关于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知识。临床医学基本理论是指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②基础知识是指某一学科中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所构成的系统知识。临床医疗基本知识是指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知识,如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③基本技能是为顺利地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临床医疗基本技能是指诊断治疗的操作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前者如各种注射、穿刺技术基础;后者指对病人的诊治过程,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通过反复思考、分析、归纳,拟订出完整的诊断治疗计划等。

(4)医院管理技术:医院管理对医疗质量的作用非常重要。医疗活动必须在医院管理的控制下运行,没有医院管理活动的医疗是不可能的,医疗质量也是不可能产生的。医院管理技术对于医疗质量管理影响很大,管理技术水平高,医疗质量肯定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医院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管理理论、观点、观念和方法应运而生,使医院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更加使医院管理方法步入现代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轨道,对医疗质量管理更加全面。

3.物资物资是医院存在的基础,也是医疗质量的基础。如果没有物资这个物质基础,要提高基础医疗质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医院是看得见摸得着、客观存在的由物质构成的有形体。医院物资、药品器材的供应、设备的完好和先进程度是医疗质量的保证基础。

物资的医疗质量效益主要靠物资管理。物资对于基础医疗质量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并不是说有了物资、使用了物资,基础医疗质量就提高了。相反,有了物资不用,或只用不管,仍然是不会产生多大效益的。因此,管理好物资才是提高基础医疗质量的重点。

(1)设备的购置:一定要符合医院实际,切不可脱离医院的实际。医用物资的价格相差很大,小到几分钱的针头,大到上千万元的仪器。医院在引进时,一定要考虑到花费应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符。根据医院的任务、功能、技术发展特点和当地卫生资源分布情况,积极引进和发展新技术设备,并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更新换代。设备建设也要从区域规划的全局出发,防止资源浪费。

(2)加强设备管理:要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要把设备使用率不仅要看作是对卫生资源的利用,而更重要地要看作是提高基础医疗质量的一个内容。同时还要注意物资合理使用,如果不该做的检查做了,不该使用的药物使用了,但可能影响到医院长远的医疗质量效益。

4.药品物资指药品、试剂、消毒物品、消耗性物资、生活物资等方面医疗所需药品物资,供应要齐全、及时和质优。它是医疗服务质量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必须抓好药品物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完善药品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药品物资质量,杜绝假冒伪劣药物品。合理用药,保障医疗需求。

5.规章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则。就是指医疗工作必须严格地执行各级各类的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没有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就无法形成;有了规章制度而不去执行,医疗质量同样不能保证。

(1)用规章制度规范医院工作:医院的工作,不论是直接参加医疗服务还是间接参与医疗服务,都需要有一整套工作制度。如果没有这个“规矩”,医院的各项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一个病人从在门诊到病房住院,对一个疾病从检查诊断到治疗护理,都要有一套规章制度,就是由于有一整套的工作规范,才使得病人的住院诊疗有了保证。(2)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医疗服务是一项很严密的工作,对于每一个参与医疗服务活动的人员,都应该有相应的任务分工和责任要求,以使每个工作人员任其职、尽其责,共同完成医疗服务工作。否则,医疗服务就处于无政府状态。

(3)用规章制度规范质量评价:医疗质量的高低,是通过对疾病的诊疗来形成,通过对各种服务效果的评价来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