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作者:吴聪聪来源:《法制博览》2018年第01期摘要:我国目前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存在许多问题,如参与意识不足、参与形式化、参与机制不健全等,本文从分析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问题出发,提出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包括增强公众的权利意识、完善代表机制的产生构建交涉性参与过程、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相关机制三个方面。

关键词: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意见回应机制;代表机制中图分类号:D630;D6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2-0221-01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参与意识不足一方面,封建社会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命令——服从”的思维模式,导致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对参与行政决策持一种冷漠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另一方面,部分公民对公众参与持一种怀疑态度,认为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只是走走过场,走走形式,政府根本不会采纳自己的建议,所以参不参与其实根本无关紧要。

(二)参与形式化1.参与主体形式化。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公众参与主体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根据利益相关性原则将公众界定为“利害关系人”,但利害关系人包括那些人,范围有多大,全凭决策者掌握,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往往以“公众代表”的形式参与,比如,听证代表、座谈会代表等,现实结果往往是“代表”什么也不代表。

①2.参与过程形式化。

参与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沟通、辩论的过程,否则就沦为形式。

但是这在我国是很难实现的。

由于我国的听证会的会期通常很短,时间有限,因此在听证会上,主要以单方陈述为主,缺乏沟通与辩驳。

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们难以充分论述自己的意见来主张自己的利益,而且难以形成统一有针对性的意见,最终导致行政机关对公众参与形成的意见不予考虑,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三)参与机制不健全1.欠缺完善的意见回应机制。

我国现有法律未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因此,对听取的公众意见采纳与否,不采纳的是否应说明理由、如何说明理由等均缺乏必要的约束性具体规定。

宪法下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研究

宪法下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研究

宪法下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开始更加关注宪法对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的调整和保障。

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法规,宪法的确立和实施对社会秩序和民众权益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宪法对于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的研究,力求深入剖析其关系和影响。

首先,关于公共权力的研究。

公共权力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管理和运行的核心要素。

宪法对公共权力的界定和运行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

宪法赋予国家机关行使公共权力的权限,并限制其行使权力的范围和方式。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和平等权,并规范了国家机关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施。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因此,研究宪法对公共权力的调整和规范,有助于理解和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其次,关于个人权利的研究。

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是人民享有公共权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宪法第一章“总纲”中明确规定了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例如,宪法规定了人民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信仰自由等权利,并确保公民的人格尊严和社会权益得到保护。

宪法还规定个人的隐私权和财产权,并规定了国家机关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机制。

研究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有助于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和保护,为维护人民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此外,宪法下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平衡是宪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宪法规定了国家以法治为基础的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

这就要求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的同时,兼顾个人权利的保障和尊重。

而个人权利的行使也不能侵犯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因此,宪法下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研究旨在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并建立起一套公正合理的制度和机制。

最后,宪法下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研究还需要考虑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因素。

浅析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体制

浅析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体制

浅析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体制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对于立法问题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机制”。

卡罗尔佩特曼认为“只有在大众普遍参与的氛围中,才可能真正实践民主所欲达到的基本价值。

真正的法治政府稳定运行,不是少数精英积极地投入和多数民众的政治冷漠,而是富有实效的公民参与”。

毋庸臵疑,行政立法的内容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当前推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大环境下,一部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良法的产生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传统人治思维的延续,现阶段行政立法过程还处于行政机关大包大揽的状态,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虽然在我国实行多年,但除《立法法》等相关法律中涉及公众参与以外,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一、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概念《宪法》赋予了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并且近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有了重要进展,但对于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仍然质疑不断。

导致在立法与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立法中,往往实体规定多,程序规定少或根本没有;在执法中,往往为追求行政权的实现,而忽视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程序的合法性”。

在理论层面上,行政立法能否最大程度上代表或反映公众的利益,或者对行政立法成为保护行政特权的工具产生质疑;在实践层面上,行政机关有时难免会超越职权进行立法,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取代了一些本应是立法机关的立法权限产生质疑;同时行政立法之间还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如出现下位法违反上位法的问题。

所谓公众参与就是:“在行政立法和决策过程中,政府相关主体通过允许、鼓励利害关系人和一般社会公众,就立法和决策所涉及的与利益相关或者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以提供信息、表达意见、发表评论、阐述利益诉求等方式参与立法和决策过程,并进而提升行政立法和决策公正性、正当性和合理性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公众参与对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

公众参与对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

公众参与对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公众参与对政策决策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民众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至关重要。

政策决策不再是少数人或特定利益集团的领域,而是广大公众共同参与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其对政策决策的实际影响。

首先,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实现民主理念。

民主政治强调公众权利的平等和个人的自由选择。

而公众参与政策决策过程,可以确保民众的声音被充分听取和代表。

这种参与可以使政策制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有助于形成公众的共识和理解。

例如,瑞典政府在决策核废料的过程中实行了广泛的公众参与,听取了民众的意见和关切,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公众的期望。

其次,公众参与能够提高政策决策的质量。

政策制定往往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但专家和决策者无法完全预测和预见所有可能的后果。

而公众参与带来了多元化的意见和创新思维,通过对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利益的权衡,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影响。

丹麦政府在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用了公众参与的方法,邀请农民、环保组织和消费者等各方参与讨论,最终制定出具有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决策。

第三,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众的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

政策决策常常会对公众的生活和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公众对政策决策的参与被视为一种公民权力的行使。

通过参与,公众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利益,获得对决策的了解和参与权。

这种参与让公众感到被重视和尊重,倾听公众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仅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能够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和抵制行动。

法国政府在制定共享经济政策时通过公众参与机制,增加了公众对政策的认同度,有效促进了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然而,公众参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公众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理解,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政策的影响和后果。

此外,公众参与也容易受到利益集团和特定群体的操纵和影响。

因此,政府在进行公众参与时需要确保公正、透明和平衡,采取有效的沟通和教育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以便公众做出理性和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我国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的调查报告(王丹)

关于我国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的调查报告(王丹)

关于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行政决策是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决策机关根据其掌握的行政管理权限,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制定行政计划并确定行政管理方案做出行政决策的过程。

行政决策往往会对公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为了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符合公众的利益,都在行政决策中引进公民参与制度,我国为了促进政府转型的成功,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也形成了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但是现有的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不利于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本文以行政决策和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相关基础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理论展开论述,阐述我国行政决策和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现状,从制度、机制和方法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内容在行政法学视野下,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重要、重大决定的行为。

具体来说,行政决策将形成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事件、特定问题所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

行政决策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新的行政方式的代表,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现代政府行政决策在本质上是政府代表社会公众意思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分析和抉择。

根据美国学者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的观点:“以抉择的逻辑为核心的政策制定过程可以看成是各种政治力量展开权力斗争的过程,亦即一个政治过程而非单纯的技术过程。

”也就是说,行政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利益抉择的过程。

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促成了社会利益的日益分化,受利益驱动,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结果而展开激励的竞争和博弈。

要完全顾及到所有人的利益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决策制定的出发点。

三、调查问题我国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的做法结合众上至下形成了一套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习惯做法,建立了我国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方式和方法、参与的领域,从现有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范文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范文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已成为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更好地平衡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权益关系,提升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与合法性,以及更好地满足公众对行政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本文将对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政府也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等。

在许多地区和领域,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了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环节。

然而,尽管公众参与制度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参与者的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进而影响了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参与渠道不畅通当前,虽然政府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网络平台参与的便利性受到网络普及程度的限制,导致部分公众无法有效参与。

此外,传统的听证会、座谈会等参与方式也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时间地点不便利等问题。

(二)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意见反馈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意见反馈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在收集公众意见后并未及时反馈结果或未进行有效反馈,导致公众的参与热情降低。

此外,部分地区在反馈过程中存在信息不透明、不公正等问题,也影响了公众对行政决策的信任度。

四、改进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一)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政府应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例如,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完善传统听证会、座谈会等参与方式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时间地点安排等。

我国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实现路径

我国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实现路径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3232-323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6443我国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实现路径 周 乾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 湘潭收稿日期:2023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8日摘要 重大行政决策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行为,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在宪法、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立法中得到明确,其参与主体包括以行政机关为代表的行政主体,也包括社会公众,这是由规范和现实双重需要决定的。

但由于社会公众不直接行使行政职权,其不属于重大行政决策的责任主体。

重大行政决策和公众参与必须基于公共利益、诚实信用以及科学实效的原则,以发展公共利益为目的,维护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赖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重大行政决策面临对接机构缺位、操作实践不足、参与方式、事项范围不明确以及责任和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当在立法和实践层面同时发力,确定公众参与的对接机构并加强实践操作,还要明确参与方式和事项范围,改进责任和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责任传导和落实,从而提高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质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主体,公共利益The Dilemma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n ChinaQian ZhouLaw School,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Received: Apr. 17th , 2023; accepted: Jun. 19th , 2023; published: Jun. 28th , 2023Abstract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s a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that involves significant pub-周乾lic interests and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The public’s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s clearly defined in the Constitutio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local legislation. Its participants include administrative entities represented by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s well as the public. 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dual needs of norms and reality. However,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ublic does not directly exercise administrative powers, they do not belong to the responsible subject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est, honesty and credibility, and scientific effectiveness, with the goal of developing public interests, maintaining the trust and interest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na-ture of decision-making. At present,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n China are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a lack of coordination agencies, insufficient operational practices, unclear participation methods and scope of matters, and inadequate responsibility and supervision evaluation mechan-ism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at both the legislative and practical levels to determine the coordina-tion agencie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operat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participation methods and scope of matters, impro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supervi-sion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ensure the transmis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Keywords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Subject, Public Interes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问题的提出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五项法律程序的第一步正式确定。

优化营商环境视野下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

优化营商环境视野下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

优化营商环境视野下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作者:翁超凡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首先总结了我国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制度演变历程,即准备阶段(2005—2015年)、形成阶段(2016—2019年)和制度完善阶段(2019年—)。

随后从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决策环境、实现开展民主可讨论的决策过程和获得科学可操作的决策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

但是本文在研究平遥县发布的《关于撤销“落实私房产权通知书”的决定》这一典型事例后发现,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问题。

最后,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的建议:深入推进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明确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范围、合理遴选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人、完善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一、引言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①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聚散、市场主体的兴衰、发展动力的强弱。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而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经济发展动力。

从立法目的来看,国务院通过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是“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着重解决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的重要内容③。

学界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成果丰富,但少有学者以优化营商环境来观察这一问题。

故而,本文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展开研究。

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

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

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研究作者:刘金荣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2期刘金荣(中共淮安市委党校,江苏淮安223003)摘要: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是现代宪政制度和公共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公众参与作为法宝程序,对于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影响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由此展开对策研究,完善法治,保证公众参与依法运行;完善公众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加强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能力建设。

关键词: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约因素;路径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4-0213-03收稿日期:2015-12-08作者简介:刘金荣(1959-),男,江苏涟水人,副教授,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务员制度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公众参与作为五个环节中的第一环,不仅表明公众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中有法定的参与权,而且表明政府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负有责任,要保障这种参与权;不仅表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法宝的必经程序,而且表明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上价值的重塑,把公众参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公众参与行政是现代宪政的必然要求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在民,强调人们必须亲自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各种决策,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同时法律和决策都应当以“公意”作为唯一基础。

卢梭关于人民主权、法治、人权等宪政思想构成了现代国家宪政理论的基础与源泉,为现代国家宪政条件下公众参与国家政治与行政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法治视野下构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研究

法治视野下构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研究
现多 元社 会利 益 的诉 求表 达 ,公 众越 来 越 受 到关 注政 府 决 策 的程 序 和结 果 ,参 与 决策 的愿 望也 越 来 越 强烈 。 “ 参 与式 民主 ” 也被 日益关 注并 得 到广泛 实践 。


公 众参 与政 府决 策 的价值 功 能
“ 依法 、科 学 、民主 ” 是 现 代 政 府 决 策 的基 本 原 则 ,也 是 实 现 政府 决 策 目标 的重 要 保 证 。而 “ 公 民参 与政 策过程 是 决策 的科 学化 、民主 化 的题 中之意 ,凡 生活 受到某 项政 策 影 响 的人 ,就应 该 参 与 到政 策过 程 中” ¨ 。具体 而 言 : 1 .公 众参 与 是政 府决 策 合法 化 的 内在 要 求 。 “ 公 共 政 策 ,不是 技 术 问 题 ,它是 政 治 问题 。 ” Ⅲ 2 ] 政 府决 策 的方 方面 面都 涉及 民主政 治 建设 。而 民主 政 治发 展 的重 要 目标 就是 要 把公 共 决 策 真正 变
本 文 系2 0 1 4年河南省科技厅 自然科 学项 目 《 河南省公 民有序参 与公共 决策 的路 径选择及 法律保 障》 ( 编号 : 1 4 2 4 0 0 4 1 0 6 9 8 ) 、2 0 1 3年郑 州市科技 局 自然科 学项 目 《 社会 管理创新 背景 下公众参 与政府 决策机 制研 究》 ( 编 号: 2 0 1 1 0 9 3 )和 2 0 1 3年河南工业大 学校基金 项 目 《 法治视 野 下公 众参 与公共 决策的现 实检 视 与制度 完善 》 ( 编号 :
社会 可行 性 。
3 .公众 参与 是政 府决 策科 学化 的重 要保 障 。 民主政 治原 则 要 求 “ 政府 的任务 是 服 务 和增 进公 共利 益 ” ,除 此外 ,政 府不应 该 有其 它任何 正 当存 在 的基 础 和决策 的理 由。而基 于 利益 最 大化 的本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研究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研究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研究法治政府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民主和合法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其中公众参与就是保证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和合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达到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和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效果。

本文在分析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背景和前提的基础上,从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立法、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启动模式、公众参与形式以及公众参与反馈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标签:法治政府;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是政府针对不特定主体做出的影响范围较广的抽象行政行为,为确保其合法性及合理性,就离不开民主性的保障。

标志一个政府是否是法治政府,更离不开合法、合理、民主的行政决策。

只有公众参与到行政决策的过程中才能保证最终决策的民主性,进而才能确保其合法性与合理性。

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公众参与只有在观念的转变和多方面的制度配合下,才能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公众参与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影响着他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

公民民主意识与参政需求的增强,也是对政府行政的一种考验。

俞可平教授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1]。

蔡定剑教授认为,公众参与是指公共权力机构在听取相关利害关系人、其他社會组织或公众的意见后,通过双方互动反馈,最终以公众意见和相关信息为依据,制定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立法、政策或进行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

它是公众与公共权力机构共同决定公共事务和公共治理的途径,是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的相关利害关系人之间的沟通与对话[2]。

因此,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行政机关行政决策时提出意见,并对最终决策产生影响的过程。

法治政府的建设必然离不开行政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

因此,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下,在党中央的文件和法律中,均涉及了民主决策离不开公众参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宪法解读的公众参与

宪法解读的公众参与

宪法解读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政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宪法解读方面,公众参与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宪法解读的公众参与,包括其重要性、实现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对国家的治理以及公众的权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公众对宪法解读的参与至关重要。

首先,公众参与能够确保宪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反映社会多元化的声音和利益。

其次,公众参与能够提高宪法解读的透明度,使解读过程更加公开和公正。

最后,公众参与能够增强公众对宪法的认同感和尊重度,促进宪法的有效实施。

二、实现公众参与的方式1. 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实现公众参与宪法解读的基础。

通过开展宪法教育活动,将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传递给公众,提高公众对宪法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2. 公众意见征集在进行宪法解读时,可以通过公开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可以组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公众征求对宪法解读的意见,以充分听取公众的声音。

3. 社会团体参与社会团体在宪法解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代表了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诉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宪法解读的过程中,为公众发表观点和提供建议。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宪法解读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由于宪法解读往往涉及专业和复杂的法律问题,公众很难理解和参与其中。

因此,需要加强对宪法解读过程的解释和说明,提供更为易懂的信息给公众。

2. 公众参与的实质性影响尽管公众参与对宪法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最终宪法解释的影响仍然有限。

专业的宪法解读机构和专家仍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因此,如何确保公众参与能够在实质上影响宪法解读,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公众参与的平衡公众参与宪法解读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利益。

如何确保公众参与的过程公正、平等,并避免少数利益群体的垄断,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总结:公众参与在宪法解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保障宪法的代表性、透明性和有效实施。

宪法与公共参与让每个人都参与社会决策

宪法与公共参与让每个人都参与社会决策

宪法与公共参与让每个人都参与社会决策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共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赋予每个公民权力和责任,使其能够参与社会决策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法律和宪法起着关键的作用,确保公共参与的公正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宪法对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激励公民参与社会决策的途径。

首先,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确保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了公民在社会决策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宗教等会受到保护和尊重。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地参与决策的机会,无论是就地方政府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或是就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提供意见。

其次,宪法确保了公开透明的政府决策过程。

通过确立监督机构和程序,宪法要求政府在制定决策时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并充分告知公众有关哪些决策将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这使公民能够了解政府的行为,并就决策的优劣进行评估和批评。

例如,一些国家规定政府在对重要法律进行修改或通过重大政策之前,必须向公民公开征求意见。

此外,宪法还为公众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个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宪法确保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得到保护。

如果公众认为政策或决策对其造成了不公正或不合法的影响,他们有权挑战该决策,并在司法系统中寻求救济。

通过这种途径,个人可以参与社会决策的改变,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为激励更多的公民参与社会决策,一些措施已经在实践中被采取。

首先是教育。

提供必要的教育,包括公民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决策过程。

其次是使用现代通信技术。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政府可以更轻松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收集意见和建议。

同时,公民也可以更方便地就重大问题提供意见和参与讨论。

最后是鼓励和认可参与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奖励和表彰那些积极参与社会决策的公民,以激发更多人的参与兴趣。

综上所述,宪法对公共参与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确保了公民的平等权利、公开透明的政府决策过程,以及寻求司法救济的机会。

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分析与研究

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分析与研究

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分析与研究作者:叶元钊来源:《商情》2017年第31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行政决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讲公众积极参与行政不仅是公民监督政府的一种行为,更是政府治理一个重要途径。

伴随着行政公开的发展,在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取得了良好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没有确定的参与主体以及没有明确的参与范围和实际参与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进行积极解决,构建出良好的行政决策机制,进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关键词】行政决策程序公众参与主要方式构成就整体而言,在民主政治中公众参与是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理论内容中,主要以公众积极参与决策为主,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其中关于具体性制度设计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公众参与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一、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一)书面评论书面评论是一种基本性的方式,在总体上讲没有行政程序法的相关规定限制,也受到行政决策的影响,进而公民能够积极主动运用书面评论这样的方式行使自身的权利。

其中主要的要求是:作为行政机关应该将其决策中的具体性程序以及相关的计划和决策中的草案等让公众有所了解,公众针对决策可以提出自身的想法或者是意见。

对于书面评论这样的方式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成本小以及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都是其中的优势,另外,大量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也是其具备的优势。

在当前网络时代发展中,对于书面评论以及相关的通告可以通过网站将信息发布出去,这样的方式节约了较多的时间。

并不用花费特有时间针对行政决策进行讨论。

但对于书面评论来讲也具备着一定的缺陷,其中主要的缺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中:第一,公众的积极参与,可能会给行政机关思想意识造成模糊的情况,进而影响实际的行政效率;第二,书面评论大多数是在形成后的草案中进行评论,这样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形成性;第三,书面评论只能起到参考性作用,公众自身的意见对行政机关具有较小的影响,如果其意见不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最终只能导致其只是流于表面的一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ON THE RIGH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THECONSTITUTION金光俊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延边大学学校代码:10184分类号:D9112 0 1 8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金光俊分类号D911密级U D C342.9学号2015010034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研究生姓名金光俊培养单位延边大学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严海玉副教授学科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方向行政法理论与行政执法研究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25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行政决策机制的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也不仅仅是行政决策机关的内部事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了重大行政决策要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对决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有效避免行政机关一言堂。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公众参与已经成为重大行政决策了必要程序要件之一,而且其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加强。

在国家顶层设计逐步发展完善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进行了细化规定,各地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对该制度进行发展完善,各类公众听证和专家论证也逐渐得到推广,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公众对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在程序上也逐渐开始认可,极大地改善了行政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

虽然整体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在程序上受到的限制仍然很多,部分程序还是难免流于形式,实质作用发挥的并不如制度预期。

本文拟通过对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权的理论内涵和实质外延进行分析,理清公众参与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理想运行模式,并结合当前具体行政中的实践,从宪法角度,逐步梳理归纳出当前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决策模式和参与程序这两大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真正明确了当前这一制度在我国出现问题的根源,为下一步制定具体措施奠定基础。

在前期做好理论分析和实践铺垫的基础上,结合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完善思路和想法,着重从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保证专家的意见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法律救济等方面提出了六条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为进一步服务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专家意见权;法律救济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are not only the internal matt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organs,bu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 field of vision."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as a guiding opinion of the decis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has been clearly put forward.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should be widely listened to,and the legality of decision-making should be demonstrated.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especially in the party's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public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procedural elements for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and its status and role have been gradually strengthened.On the premise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top level design of the country,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have also refine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y document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and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and the public hearing and expert arguments are gradually popularized.The role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has gradually emerged,and the public has gradually begun to approve of the government's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ima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the masses.Although the whole i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but in concrete practice,becaus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s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the restrictions on the procedure are still many,some of the procedures are still in the form of form,and the substantive role is not as good as the syste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the essence extension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right in the process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ideal operation mod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and combines the practice in the present concrete administration,and gradually combs and sums up the existence of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nvolving the former publ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itution.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especi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key issues of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and the participation procedure, and discuss the specific problems,really clear the root of the current problem in China,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s to make concrete measures.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paving,and combining with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weak links exposed i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erfect ideas and ideas that have operability in the light of local conditions, and emphasizes the law of ensuring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guaranteeing the opinion of the experts,and perfecting the law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Six concret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ervice practice.Key words: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public participation right;expert opinion right; legal relief.目录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1.1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11.1.1研究的目的----------------------------------------------------------------------------------11.1.2研究的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国外研究动态-------------------------------------------------------------------------------21.2.2国内研究动态-------------------------------------------------------------------------------2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41.3.1研究方法-------------------------------------------------------------------------------------41.3.2结构安排-------------------------------------------------------------------------------------41.4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41.4.1研究难点-------------------------------------------------------------------------------------41.4.2可行性创新----------------------------------------------------------------------------------5第二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一般理论------------------------------------------------------------62.1重大行政决策含义---------------------------------------------------------------------------------62.1.1概念-------------------------------------------------------------------------------------------62.1.2界定-------------------------------------------------------------------------------------------72.2公众参与权含义------------------------------------------------------------------------------------72.2.1概念-------------------------------------------------------------------------------------------72.2.2界定-------------------------------------------------------------------------------------------82.3公众参与权的法学理论---------------------------------------------------------------------------82.3.1公民权利的宪法原则----------------------------------------------------------------------82.3.3民主监督的宪法原则----------------------------------------------------------------------92.3.4程序正当的行政法原则------------------------------------------------------------------10第三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得不到保障-------------------------------------------------------113.1公众参与权的不重视-----------------------------------------------------------------------------113.1.1公众听证权的忽视------------------------------------------------------------------------113.1.2专家意见权的忽略------------------------------------------------------------------------123.2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性缺失-----------------------------------------------------------------------133.2.1信息公开合理性的欠缺------------------------------------------------------------------133.1.3公众反馈意见的缺失---------------------------------------------------------------------153.3重大行政决策模式的不合理--------------------------------------------------------------------163.3.1决策模式充分性的缺乏------------------------------------------------------------------163.3.1决策模式的范围不规范------------------------------------------------------------------20第四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程序构思-------------------------------------------------------194.1保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194.1.1保障公众听证权---------------------------------------------------------------------------194.1.1保障公众参与权---------------------------------------------------------------------------234.2保证重大行政决策专家意见权-----------------------------------------------------------------194.2.1保证专家论证权---------------------------------------------------------------------------224.2.2保证专家意见权---------------------------------------------------------------------------224.3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法律救济--------------------------------------------------------244.3.1确立知情权的法律救济------------------------------------------------------------------244.3.2确立参与权的法律救济------------------------------------------------------------------25结语----------------------------------------------------------------------------------------------------------27参考文献-------------------------------------------------------------------------------------------------------30致谢-----------------------------------------------------------------------------------------------------------32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1.1.1研究的目的重大行政决策作为行政决策的一部分,其内容往往涉及到绝大多数公众群体的利益,其做出程序是否合理合法对于实现公众权利、树立行政机关权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