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人类的睡眠和梦境
1.睡眠的定义和重要性睡眠是一种生理状态,人类在此状态下经历周期性的休息和恢复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而必需的生理活动,每个人都需要相应的睡眠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什么是睡眠睡眠是一种行为状态,通常表现为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的状态。
在睡眠过程中,我们的意识暂时关闭,大脑和身体进入一种休息和修复的状态。
•睡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睡眠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对身体、心理和认知功能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身体健康:睡眠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关键过程。
它有助于加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抵抗力,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
良好的睡眠还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心理健康:睡眠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情绪的稳定,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睡眠还与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和思维能力。
生活质量: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人们经历良好睡眠后,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更有活力去应对日常生活的各种挑战。
相反,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人常常感到疲倦、精神不振,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
综上所述,睡眠不仅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过程,也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我们应重视并确保获得充足、高质量的睡眠。
2.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睡眠周期是指人类在睡眠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有规律的睡眠阶段。
睡眠周期由多个睡眠阶段交替组成,每个周期通常持续约90至120分钟。
在每个周期中,我们经历不同类型的睡眠,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
•睡眠周期的组成睡眠周期通常包含四个主要的睡眠阶段:1.NREM睡眠阶段1:这是入睡的初始阶段,人们处于清醒和入睡之间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大脑活动逐渐变得放缓,肌肉放松,体温下降。
睡眠与梦专题知识
第12页
睡眠障碍
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 曾有一对夫妇来到北京大学第六医 院睡眠门诊看病,当初妻子把袖子撸起 来,胳膊上一排牙印,她说:“医生您看, 这就是他睡觉时给我咬。”丈夫解释 是:“那睡眠是我做梦啃萝卜呢。” 这是成年入障碍一个——快速眼动 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在睡眠时会 表现出各种复杂异常行为,动作比较粗 暴、猛烈,伴有梦语,会对同床者造成 伤害。
误区四: 饮酒能够催眠。 误区五: 安眠药能够长吃。
睡眠与梦专题知识
第20页
几点提议
睡眠与梦专题知识
正确把握自己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睡眠浅 时候,应尽可能晚睡早起,躺在床上时间过长会降低熟
1 睡感。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合理利用光照,不要让卧室太亮; 睡前防止服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上床前1 小
REM
)
( Aserinsky&Kleitman,1953 ) 。
睡眠者不表现REM时段称为非快
速 眼 动 睡 眠 ( 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
睡眠与梦专题知识
第10页
梦剥夺试验
试验证实:假如对快速眼动阶段睡眠进行剥夺, 即进行梦剥夺, 只要眼动仪 测定出睡眠 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眼动现象即梦境,就把正在睡觉人叫醒,通俗点 说就是不让他做梦, 他一夜里出现多少次快速眼动睡眠, 就叫醒他多少次。 那 么被试者次日醒来就会有不舒适 感觉,好像没睡好,以为心里不踏实。
睡眠与梦专题知识
第17页
提问与讨论
1、判断以下现象是否属于睡眠障碍:打鼾? 说梦话? 2、主观失眠是一个什么现象? 3、睡眠分为哪几个阶段?
4、做梦出现在睡眠哪个阶段?
5、REM和NREM?
31-第三节 睡眠与梦
第三节睡眠与梦一、睡眠及其功能(一)睡眠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
睡眠是一种普遍现象。
无论人还是动物,在每天24小时中,都会有睡眠。
其不同者只是在睡眠的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已。
对于睡眠的功能,即“个体为什么要睡觉”这一问题,解释繁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睡眠的恢复理论和睡眠的生态学理论睡眠的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该理论似乎很有道理。
一觉醒来,觉得精力充沛,浑身是劲。
但是,减少睡眠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可以将睡眠时间减至5个小时;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对此,有人提出,可能只是睡眠中的某一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
有人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对个体健康很重要,剥夺这类睡眠会产生有害影响。
也有人认为,剥夺快速眼动睡眠只是使以后几天里这类睡眠增加。
睡眠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能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
人的祖先不适应在黑暗中觅食,且受到大肉食动物的威胁,所以在夜里躲到安全的地方睡眠。
随着生物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的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两种理论似乎都有可取之处,也许睡眠在最初是使人类避免遇到麻烦,而后来则演化为恢复身体功能的过程。
二、睡眠障碍尽管睡眠是人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需要,但是约40%的成人报告自己有失眠的经历,有10%-15%的成人抱怨自己患有失眠症。
需要指出的是,紧张或兴奋时偶尔体验到的难以成眠并不是真正的失眠,尤其从人进入中年后,睡眠更容易被打断也是正常的,无需为此感到烦恼或者服用药物。
失眠症最常见的解决办法是服用安眠葯,其结果并不能使睡眠真正得到改善。
安眠葯会减少快速眼动睡眠并且使人第二天感觉非常疲乏。
况且长期用药,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需要不断加大服药量以达到睡眠的作用。
而停药后,失眠症却会更加恶化。
失眠症究其原因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以“神经质”性格的人最常见。
睡眠与梦精品PPT课件
15
16
➢ 褪黑素是有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物质, 对睡眠有促进作用。
➢ 服用含有褪黑素的药物:有利有弊,总体 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17
第八章:生物节律与睡眠
一、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二、睡眠与梦
18
二、睡眠与梦
19
▪ 睡眠
二、睡眠与梦
▪梦
20
睡眠
✓ 睡眠的功能 ✓ 睡眠的阶段及中枢机制 ✓睡眠异常
21
睡眠的功能
修复理论的观点 ➢ 睡眠使劳累一天的机能得以休息和恢复。
睡眠剥夺实验
22
➢ 患病时,睡眠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加快 疾病恢复。
23
Q: 人需要多少睡眠时间呢? 婴幼儿一般在16个小时左右; 成年人一般每天7-8个小时, 老年人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一般5个小时左右
; 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24
进化理论的观点 睡眠的功能类似于冬眠,可以节省能量消
耗,避免受到伤害。
25
睡眠
✓ 睡眠的功能 ✓ 睡眠的阶段及中枢机制 ✓睡眠异常
26
睡眠的阶段及中枢机制
慢波睡眠(NREM) ➢ 第一阶段:α波,清醒、平静状态下的脑电波
,快要入睡时出现频率为4-7HZ的θ波,大脑活 动水平逐渐下降,脑电波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 约持续10分钟 ➢ 第二阶段:浅睡期。脑电最显著的特征是出现 梭状波和K-复合波。K-复合波最常出现于这一睡 眠阶段。有打鼾声,易叫醒,但是叫醒后会报告 自己没有睡着。约持续20分钟。
▪ 昼夜节律能否人为的改变?改变了有什么 样的后果呢?
9
一、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 生物节律 ➢生物钟
10
生物钟
11
概念:生物钟是生物节律的生理基础,是使 有机体行为有规律地、周期性地重复发生 的内在控制神经机制。
2心理学第二章复习重点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3、生物节律4、睡眠与梦 5、催眠现象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1、概念: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人能十分清楚地控制自己的意识去从事某项活动。
(集中注意、有意识:精力集中)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人的行为已经自动化,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意识成分少,变成自动化:自动化)3、白日梦状态:低水平的意识努力状态,介于主动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有一定意识,与未来活动有关:迷迷糊糊)4、睡眠状态:意识并未完全停止,做梦时有意识活动。
(2009.4).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2008.7) .属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是()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白日梦状态(2008.4) ,人的睡眠是一种()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第二节注意一、什么是注意:1、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选择某对象而忽视其他对象(2)注意的集中性:对注意对象的精神贯注与兴奋性提高,并持续一段时间。
3、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指向性的体现(2)维持功能:集中性的体现(3)调节功能:体现在活动的转换过程中。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联系:二者密不可分。
睡眠和梦的生理学
睡眠和梦的生理学睡眠和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睡眠和梦的生理学是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科学分支,涉及到人类的生理机制、大脑活动以及睡眠和梦的功能。
本文将就睡眠和梦的生理学进行探讨。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人类每天都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睡眠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睡眠是大脑的一种活动状态,其生理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研究表明,睡眠与人体内部的生物钟密切相关。
人体生物钟是指一种调节生理节律的内部时钟系统,负责控制我们的睡眠周期和觉醒状态。
睡眠周期通常分为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无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两个阶段。
NREM睡眠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睡眠开始阶段、浅睡眠阶段和深睡眠阶段。
睡眠周期的序列通常是NREM-REM-NREM循环着进行。
在睡眠开始阶段和浅睡眠阶段,脑电波逐渐减慢,身体开始放松,而在深睡眠阶段,脑电波变得更加缓慢而有规律。
而在REM睡眠阶段,脑电波活跃起来,眼球快速运动,大脑活动状态类似于清醒状态。
二、梦的生理机制梦是睡眠状态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研究表明,梦境通常发生在REM睡眠阶段,也就是我们眼睛快速活动的时候。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常将REM睡眠称为“梦眠”。
梦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学说认为,梦是大脑在REM睡眠阶段下重新整理和重组信息的结果。
当我们醒来时,大脑会将梦境中的片段和经历与之前的记忆进行关联。
这个过程有助于加强学习和记忆,并促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梦的内容通常与个人的经历、感情和内心世界息息相关,反映了大脑的活动和意识态度。
因此,通过分析梦境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意识。
三、睡眠和梦的功能睡眠和梦对人体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首先,睡眠有助于恢复和修复身体。
在深睡眠阶段,身体释放生长激素,促进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
同时,睡眠还能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其次,睡眠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睡眠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息息相关,合理的睡眠模式与生物节律的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一、生物节律与睡眠人体的生物节律是指一系列的生物性活动按照规律性的节律变化。
对于睡眠来说,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昼夜节律”。
人体在一天中经历了清醒和睡眠的交替过程,这是受到生理节律的调节。
1. 体温节律人体的体温在一天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通常在白天较高,在晚上较低。
而睡前体温的下降有助于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对睡眠的不利影响。
2. 醒睡节律醒睡节律指的是人体在一天中的清醒和疲劳状态之间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人在早晨醒来后会有较高的清醒度,随着一天的过去,疲劳感逐渐累积,晚上则变得更容易入睡。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除了生物节律,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1. 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障良好睡眠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安静、舒适、洁净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线等外界干扰,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2. 身心状态身心状态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焦虑、紧张、压力过大会导致失眠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适度的运动、放松的活动来缓解身心压力,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3.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睡眠也有一定的影响。
过度进食、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在睡前可能会影响入眠。
因此,晚餐宜清淡,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等刺激物质,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睡眠。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1.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定固定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每天保持相同的起床和睡觉时间,有助于让身体自然地适应生物节律的变化,提高睡眠质量。
人类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探析
人类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探析人类睡眠是人体的自然生理周期之一,它的出现与人类的进化密切相关。
从研究的角度出发,人的睡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周期:紫外线周期、昼夜节律以及生物节律。
这三个周期各自独立,但是它们彼此又相互影响,一旦其中之一发生改变,其他两个就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文将会从生物节律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
生物节律是指在一定时段内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
其运动规律主要由内生节律和外生节律两部分构成,其中内生节律是指人类自身组织和脏器等生理机能的周期性变化,外生节律是指人类感知到的外部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比如说,在清晨时分,人体体温通常最低,这代表着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的节律规律所致。
然而,生物节律在人体的睡眠中起到的作用则远不止如此。
在睡眠中,人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这就导致了人的睡眠质量会受到生物节律的影响。
比如说,人的体温周期性的变化就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人体的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人的生理机能变化的周期与日照周期紧密相关。
在日间,人体会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这会使得身体处于一种较为疲惫的状态,进而对人的睡眠周期造成影响。
此外,人体在晚上分泌的褪黑激素会逐渐增多,它会让人的身体处于一种正常睡眠的状态。
因此,人类的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密不可分的。
此外,睡眠不足的影响也会对生物节律造成影响。
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中,人的生物节律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研究表明,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机能,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会导致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节律与人类的睡眠周期密不可分,人体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的稳定性是相互关联的。
一旦人体的生物节律发生了改变,人的睡眠状态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对于保持正常的睡眠状态,我们需要掌握生物节律的变化规律,以便在睡眠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睡眠与生物钟阐述睡眠与生物节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与生物钟阐述睡眠与生物节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睡眠与生物钟:阐述睡眠与生物节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生物节律则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探讨睡眠与生物节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是指人类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一种特殊状态,身体处于一种休息和恢复的模式中。
而生物节律指的是生物体内上下级各个组织或器官的活动和功能表现出的周期性变化。
睡眠与生物节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的睡眠质量和周期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生物节律。
生物钟是人体内一个内在的生物节律系统,它通过调节我们的睡眠和清醒周期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生物钟的节律受到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尤其是光线和温度对生物钟的影响更为显著。
睡眠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的生物节律可以影响我们的睡眠,而睡眠质量的好坏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物节律。
如果我们的生物钟被干扰,如长时间的跨时区旅行、夜班工作、熬夜等,那么我们的睡眠质量将受到影响。
而缺乏良好的睡眠则会进一步干扰我们的生物节律,导致代谢紊乱、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睡眠与生物节律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各系统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大脑功能的修复和记忆的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生物节律调控可以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从而改善大脑功能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良好的睡眠和生物节律也与心血管健康、免疫力、代谢调节等方面密切相关。
如何维持良好的睡眠和生物节律呢?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关键。
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也要保持一致。
其次,注意睡眠环境的舒适性,保持黑暗和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入睡。
另外,避免过度刺激,如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过于剧烈的身体活动等。
最后,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如放松训练、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等。
总结起来,睡眠与生物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我们的睡眠质量和周期性部分依赖于生物节律的调控,而睡眠质量的好坏又可以进一步影响我们的生物节律。
睡眠与觉醒生理学
睡眠与觉醒生理学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它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影响。
而睡眠的循环与觉醒生理学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睡眠与觉醒生理学的相关内容,从生物节律、睡眠阶段、睡眠呼吸、睡眠障碍和梦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生理变化规律。
人类的睡眠与觉醒循环是由一个叫做生物钟的系统调节的。
这个系统位于脑内,主要由松果体和下丘脑的一部分组成。
生物钟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控,如光线、食物和环境温度等。
当环境光线暗下来、体温降低时,生物钟会发出信号,调节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二、睡眠阶段睡眠一般可分为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两个阶段。
NREM睡眠通常占据睡眠的大部分时间,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二和第三浅睡眠阶段。
这些阶段中,身体逐渐进入深度睡眠,并且肌肉松弛程度逐渐增加。
NREM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在REM睡眠中,眼球会出现快速运动,大脑活动增强,此时也是梦境最为频繁的阶段。
REM睡眠有助于认知功能的巩固与提升。
三、睡眠呼吸睡眠呼吸是睡眠和觉醒生理学中重要的一环。
睡眠时出现的呼吸异常状况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
这种暂停通常与上气道阻塞有关,导致呼吸暂停时间较长,并且会频繁唤醒睡眠中的人。
这样的呼吸暂停会严重干扰睡眠质量,给患者带来健康隐患。
四、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无法满足个体在数量和/或质量方面的睡眠需求,影响日间功能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和多梦等。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患者在入睡和维持睡眠方面存在困难,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或不规则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而多梦则是梦境过于频繁和混乱,导致睡眠不深,影响睡眠质量。
五、梦境梦境是睡眠与觉醒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梦境可以分为噩梦和非噩梦两种。
噩梦一般是对恐怖、危险事物的恐惧和焦虑的表现,而非噩梦则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体验。
第二章睡眠与梦
梦游时患者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患者虽意识不清,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发作后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梦游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无知,完全遗忘。该病以6~12岁的男孩多见。
②梦还有助于调节人的心理平衡。
梦境从情绪体验上看,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的:
愉快的梦境能使人得到愿望的“补偿”,即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在梦境中可以得到满足;
不愉快的梦境总的说来是消极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些梦境如与人争吵、打斗等往往也可以起到心理“宣泄”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一种补偿,尽管这是消极的补偿。
梦游者是清醒的还是睡着的?
⑴专家们认为他们是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铁普里特兹博士曾花了10年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说:“梦游者的运动器官是醒着的,而感觉器官却睡着了,起码是部分睡着了,换句话说,他们可以在睡眠状态下走路做事,但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⑵英国伦敦圣乔治医院的克利斯普敦教授最近则提出一种看法,他认为,梦游者实际上是醒的,只是他们的大脑处于一种“分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的完整功能被阻断,但大脑的某些思维过程仍在继续进行。当人们在精神上受到严重压抑时,会试图在睡着后通过大脑的这种分裂状态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这被认为是对压抑者精神的一种保护机制。
3.梦的代表性观点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论法
作业布置
简答
1、睡眠分为哪些阶段?
2、解释梦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
睡眠与梦
(三)睡眠障碍 睡眠对维持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从生理角度看,睡眠有利于消 除疲劳、补充体力、排除体内毒素和代谢物、 促进人体生长。从心理角度看,睡眠有过滤白 天获得信息的作用,能调整和巩固白天的记忆 内容。 睡眠有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时 相,这两种时相有着不同的功用。非快速眼动 睡眠与疲劳恢复、机体生长关系颇为密切,而 快速眼动睡眠则与心理创伤的恢复、神经恢复 的发育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睡眠很差,即睡眠障 碍。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的类型。
弗洛伊德提出应该采用精神分析技术来探 测个体的梦境。他认为,梦中蕴涵的个体 潜意识欲望、情感与冲突的隐性梦境。 在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它们不能以本 来面目出现,只得通过做梦加以伪装,以 便对自我不产生威胁,即显性梦境出现。 由此通过精神分析,就可以利用自由联想 法和梦的象征性知识来探索梦者的潜意识 动机。
三、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指在人为诱导下引起的意识改变 状态。催眠是一种类,它是在特 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催眠师设计的特殊情境以及采用的诱导 方法,合称为催眠术。
(二)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 Hilgard, 1965 ) 提出人在催眠状态下出现的七种心理状态。 1.主动性反映减低; 2.注意狭窄化; 3.旧的记忆还原; 4.出现错觉与幻觉; 5.暗示接受性增高; 6.角色扮演; 7.催眠中经验失忆。
(7)睡前饮食适度。不可过度饮食,也不要喝咖啡、可 乐、茶等刺激性饮料。 (8)睡前不要饮酒。饮酒固然容易入睡,但由酒诱导的 睡眠不易持久。酒气一消,人就易醒,醒后就再难入 睡。而且酗酒者容易导致窒息性失眠。 (9)忌服安眠药。 如以上建议不能生效,你仍应保持按时上床的习惯。 如实在无法入睡,可起床做一些最不令人烦心的活动。 顺便说一下,失眠后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埋怨或迁怒 他人。因为这样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使自己的心 情更不好,更易失眠。事实上,即使没有别人的干扰, 你也可能失眠。 2.嗜睡症 与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碍。 3.睡眠窒息 一种相当危险是睡眠障碍。
睡眠生理学中的睡眠周期与梦境
睡眠生理学中的睡眠周期与梦境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人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而睡眠生理学是研究睡眠的规律、机制及其与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睡眠生理学中,睡眠周期和梦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睡眠周期指的是人体在一次完整的睡眠过程中,从入睡到醒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循环;而梦境则是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活动大脑所带来的虚构的感觉和景象。
一、睡眠周期众所周知,人体在睡眠中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至120分钟。
每个周期被分为四个睡眠阶段,分别是清醒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快速眼动期(REM)和浅睡期。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清醒期是指从醒着到入睡之前的状态,此阶段人体的肌肉保持放松并且活动较少。
接下来是非快速眼动期(NREM),通常占据整个睡眠周期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NREM阶段,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并逐渐恢复体力和调整身体机能。
此后是快速眼动期(REM),人体的大脑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心率加快,眼球快速运动,肌肉呈现松弛状态。
最后一个阶段是浅睡期,被认为是整个周期的过渡期。
这个睡眠周期在夜间会重复发生三至五次,每个周期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通常,第一次的REM睡眠较短,而后面几次REM睡眠持续时间会逐渐增长。
了解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周期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二、梦境梦境是人在睡眠过程中所经历的虚幻景象和感觉。
梦境主要发生在REM睡眠阶段,这一睡眠阶段也因此被称为“解释性梦”。
相比之下,在NREM阶段很少有梦境产生。
梦境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经历的重播、日常所见到的事物、情感的反映,也可以是各种离奇的幻想。
梦境的长短、强烈程度和记忆度都因人而异。
有些梦境非常清晰而且易于记忆,而有些可能会在醒来后立即忘记。
虽然人们对梦境的真正起源和功能尚不完全了解,但研究表明,梦境与大脑的记忆、情绪调节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通过解析梦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
三、睡眠周期与梦境的关系睡眠周期和梦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睡眠与梦知识点
睡眠与梦知识点睡眠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梦境也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体验。
本文将从睡眠与梦的定义、作用、睡眠周期、梦的分类以及梦的解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睡眠与梦的定义睡眠是指人类周期性的、可逆的大脑功能状态。
在睡眠时,我们经历睡眠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包括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
而梦是指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体验。
二、睡眠的作用1.生理恢复与调节:睡眠有助于细胞修复、免疫功能增强、代谢调节等,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心理调节与记忆巩固:睡眠有助于情绪平衡,促进学习和记忆形成。
3.体能和注意力的恢复: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警觉性、反应能力和专注力。
三、睡眠周期睡眠周期是指每晚一次完整的睡眠循环。
一般而言,一个睡眠周期包括NREM睡眠和REM睡眠两个阶段。
NREM睡眠又分为睡眠初期、深睡期和浅睡期。
整个睡眠周期通常为90-120分钟,一晚上经历4-6个睡眠周期。
四、梦的分类根据梦的特点和内容,梦可以分为现实梦和非现实梦两种。
现实梦是指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梦境,如梦见工作、家庭、朋友等。
非现实梦则与现实生活无法对应,内容多变且离奇。
五、梦的解析对梦的解析是人类历来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根据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对梦进行解读。
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的解析理论认为梦是隐含的欲望和冲突的表达。
封疆派则认为梦是基于现实生活所形成的思维和情感的再现。
总之,睡眠与梦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了解睡眠和梦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以及理解和解读梦的意义和作用。
(字数:503字)。
睡眠与梦
小布流场某 时,行别年 不如音开某 睡果乐生月 觉大广面某 。家播的日 能节慈某 慷目善时 慨主募, 解持捐纽 囊人活约 ,彼动时 他得正代 将特在广 连里进场 续普行, 宣:一
200
睡眠阶段
一个完整的睡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以及REM(快速动眼睡眠)。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脑电波。轻度睡眠状态, 大约持续10分钟,身体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睡眠锭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 幅大的脑电波,大约持续20分钟,个体很难被唤醒。 第三阶段: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 现睡眠锭肌肉逐渐变得更为放松,脑电波更慢,大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阶段,出现更大、更慢的△波。这时个体的肌肉进 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睡眠者很难被唤醒,有时会发生梦 游、梦呓、尿床等。 (第三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
(一)梦的事实
1、所有的人都做梦吗? 2、梦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3、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பைடு நூலகம்吗?
4、梦能预示未来吗? 5、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吗?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奇异梦境的研究
特征:
不协调性(人、物、行为和情景特征的错误搭 配)
不连续性(人、物、行为和情景特征突然改变, 没有一定规律)(主要特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认知模糊)
(三)梦在心理学中的运用
帮助解决人的心理问题
专栏:并非与梦有关的 睡眠现象
梦游
梦游被称之为“睡中行走”显得更为合适,梦游者多为儿童,脑电波研 究表明,梦游发生在睡眠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即非快速眼动睡眠中。 梦话 梦话是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梦话也与做梦无关,因为 几乎所有的梦话都是在沉睡阶段发生的,而沉睡阶段不 会做梦,因此,梦话称为“睡话”才名副其实。 夜惊 常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惊醒,面露痛 苦的表情,两眼无神,向前直观,呼吸急促、出汗甚至 尖叫,数分钟后,自行恢复睡眠,醒后对此无所记忆。
揭秘人类的生物钟睡眠梦境与生物节律
揭秘人类的生物钟睡眠梦境与生物节律揭秘人类的生物钟:睡眠、梦境与生物节律人类是一个拥有强烈生物节律的生物体,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睡觉与醒来的循环,而在睡眠过程中,我们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梦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生物钟的奥秘,以及睡眠、梦境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
一、生物钟:节奏控制的大师生物钟是指人体内部调节生理与行为的内在时间系统。
它能够帮助我们调整体温、激素分泌、睡眠与觉醒等生理过程,使其与外界环境相协调。
生物钟受到光线和黑暗的影响,通过大脑中的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来感受光照的变化。
人体的生物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上丘脑——松果体——视交叉上核。
上丘脑是大脑中负责维持生物钟稳定的主要部分,而松果体则负责产生褪黑激素,控制睡眠与觉醒的转换。
视交叉上核则整合光信号,帮助调节生物钟的周期。
二、睡眠:生物钟节奏的表现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生物钟作用下的产物之一。
人每天需要一定的睡眠时间来保持身心的健康。
睡眠时,生物钟会调节体温和大脑电活动,使我们进入不同的睡眠阶段。
睡眠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REM睡眠是我们经常做梦的阶段,大脑神经活跃度高,呼吸和心率加快,眼球快速运动。
而NREM睡眠则分为四个阶段,从轻度睡眠逐渐进入深度睡眠。
这些不同的睡眠阶段交替出现,构成了我们一晚上的睡眠周期。
三、梦境:生物钟与心理活动的交融梦境是睡眠过程中一种引人入胜的体验,也是心理活动在睡眠中的表现。
梦境可以分为隐性梦与明性梦两种类型。
隐性梦是指我们无法回忆起来的梦境,而明性梦则是我们可以清晰回忆的梦境。
梦境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延伸,有时又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
梦境所反映的内容往往与我们的情绪状态、经历和意识活动密切相关。
它既是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探索,也是我们对现实的一种调节和反思。
四、生物节律:影响睡眠与梦境的因素除了生物钟的作用外,我们的生物节律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睡眠与梦境的生理学基础
睡眠与梦境的生理学基础睡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身体和大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梦境,作为睡眠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具有引人入胜的神秘特征。
本文将探讨睡眠与梦境的生理学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过程。
1. 睡眠的阶段睡眠被分为非REM(快速眼动睡眠)和REM(非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在进入睡眠的早期,人们会先经历一段非REM睡眠,随后进入REM睡眠。
这个睡眠周期不断重复,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
2. 睡眠与大脑活动当我们入睡时,大脑活动出现明显变化。
非REM睡眠期间,大脑的电活动呈现为高振幅低频率的睡眠脑电图(EEG)波。
REM睡眠时,大脑的电活动呈现出高频率、低振幅、类似醒觉状态的EEG波形。
3. 睡眠与身体恢复睡眠对身体具有重要的恢复作用。
在非REM睡眠期间,身体的组织和器官修复和生长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睡眠还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免疫力。
4. 睡眠与记忆和学习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
在睡眠期间,大脑会加强与学习相关的神经元连接,巩固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缺乏足够的睡眠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
5. 梦境的产生机制梦境是在REM睡眠期间发生的。
它们由神经元的复杂相互作用和神经递质的调节所引发。
在这个阶段,大脑的活动异常活跃,许多大脑区域都参与其中。
6. 梦境的功能梦境起源于我们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它们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创造力的源泉。
梦境还可能参与记忆过程,帮助巩固和整理我们的经历和知识。
7. 睡眠障碍和梦境异常睡眠障碍和梦境异常可能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症,而梦境异常则包括噩梦和梦游。
总结:睡眠与梦境是复杂而神奇的过程,受大脑活动和调节等生理学基础影响。
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和大脑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梦境则是REM睡眠期间产生的,起源于个人经历和情感,并可能具有心理疏导和记忆整理的功能。
睡眠障碍和梦境异常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
2021年4月自考心理学复习考点四
2021年4月自考心理学复习考点四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2、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
它的主要表示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
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二)睡眠与失眠1、睡眠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脑电波形态频率(cps)典型的意识状态Beta(β)13~24正常清醒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Alpha(α)8~12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Theta(θ)4~7轻度睡眠Delta(δ)2~4深度睡眠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α波(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阶段-轻睡期-θ波(持续10~25分钟;脑电波为θ波(4~7cps))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波(脑电波以δ波(4cps以下)为主,而振幅极大)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轻睡期~REM循环约4~6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中,REM持续约10分钟,最后一次循环,REM可持续到一小时2、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如亲人离世、离婚、考试的到来、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等)造成,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是暂时性失眠;(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但状态良好,神采奕奕;(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如飞行时差造成的睡眠困难;(4)药物性失眠:咖啡因影响;对安眠药产生药物依赖。
3、梦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
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伴侣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遍及。
梦的特征:(1)梦境与本身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自我中心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即人的生物节律。
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四种时间长短。
在这四种时间长短里,人都表现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周期性波动。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例如,一天中体温在下午达到顶峰,到夜里熟睡时达到最低点。
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使人从生理上倾向于在一日的某个特定时间最易入睡。
二、睡眠与失眠
(一) 睡眠
通过分析人在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科学家发现,人在睡眠中,意识既不是完全停止,也不是以同一方式在持续活动,其本身也经历一个小小的周期性变化。
图2.1 睡眼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
表2.1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
脑电波形态频率(cps)典型的意识状态
Beta(β)13-24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
Alpha(α)8-12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
Theta(θ)4-7轻度睡眠
Delta(δ)2-4深度睡眠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人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α波。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θ(theta)波。
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δ波为主。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轻睡期。
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这样的循环。
研究发现REM出现的时候,就是人在做梦的时候,若这时将被试唤醒,78%的人都说他正在做梦,并且能记得梦中内容。
随着年龄的不同,REM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小,REM 所占的比例越高。
(二) 失眠
关于睡眠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力,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
另一种则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
由于黑夜危险因素太多,为了避免遭受危险,必须减少活动,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
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
最常见的睡眠失常就是失眠。
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
1.情境性失眠
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
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
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
3.失律性失眠
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
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出现睡眠困难等。
4. 药物性失眠
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
它还包括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导致的药物性失眠。
三、梦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则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理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人的意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无意识则是水面之下的部分。
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梦。
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立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失之偏颇,但现在普遍同意无意识的存在,也同意梦是一种无
意识活动。
在梦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霍尔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
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我中心是梦境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剌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总之,梦是由某种剌激引起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只是它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控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