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针灸推拿复试手法
一、进针法:(一)单手进针法1.插入法:拇指、示指二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拇指、示指二指向下用力,中指屈曲,将针刺入。
2.捻入法: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捻动将针刺入皮下。
(二)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穴位处,右手持针,紧贴指甲面将针刺入。
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示指夹住针尖下段,将针尖固定在穴位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指、示指将所刺腧穴两侧皮肤撑开,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拇指、示指中间刺入。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指、示指将所刺腧穴两侧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上端刺入。
二、辅助手法:1.循法:用手指循腧穴所在经脉循行的路径,上下轻按。
2.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
3.刮法:用拇指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刮动针柄。
4.摇法: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
5.飞法:右手拇指、示指二指夹持针柄,捻动数下,张开两指,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6.震颤法:右手持针柄,做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三、补泻手法:头痛:阳明头维与印堂,合谷内庭阳白襄面痛:面痛四白地下关,合谷太冲内庭连落枕:落枕天柱外劳阿,后溪昆仑太阳督腰痛:腰痛肾俞大肠俞,阿是腰背委中求蛇盘疮:阿是穴,夹脊失眠: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申脉,照海颈椎病: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穴幅度时间频率一、一指禅推法〖操作〗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端或螺纹面作用于施术部位。
〖要点〗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推三回一、紧推慢移二、㨰法〖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无名指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90°,手背呈弧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附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在施术部位上来回滚动。
针灸补泻12种手法图解
针灸补泻12种手法图解针灸补泻手法图解1.烧山火(补法)这种方法是采用三进一退、一进三飞、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
以产生热感为目的。
《金针赋》中说:“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产生热感,治疗寒证。
操作方法:令患者自然的鼻吸口呼,随其呼气,用单指押手法将针进至天部,右手拇指向前连续飞3次或9次,以催其气至(如针下沉紧,则轻提1~2分或轻微回转以解除滞针),即将针插至人部,操作方法与天部相同;然后即将针急插至地部,仍按天部的方法操作。
飞毕,候到针下气至沉紧时,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在1分上下的范围内急(重)插慢(轻)提3次,促其产生热感如有热感则用推法守气,促其热感放散传导,如无热感则将针退至天部,另行操作)。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手法用毕,随其吸气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针穴。
此法如在天部或人部操作时,已见到患者皮肤发热或出汗或自觉针穴附近甚至全身有热感时,即不必继续操作。
手法熟练时,不利用呼吸和九数操作也能产生热感。
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图1)。
适应证:中风脱证,瘫痪麻痹,风湿痹证,肢冷便溏,阳痿偏坠,腹痛腰酸等一切虚寒证。
有时以发汗解表之目的,用于外感风寒。
临床应用本法,针风池、合谷,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针梁丘、膝眼、足三里,可以温散寒湿,治疗风寒湿引起的膝关节炎等都有明显效果。
推拿、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理疗手法技术大全,穴位经络查询、面诊手诊舌诊辩证、黄帝内经视频,点击下方↓↓↓免费关注图1 烧山火法2.透天凉(泻法)这种手法是采用一进三退、三飞一退、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泻法组成的。
以产生凉感为目的。
《金针赋》中说:“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产生凉感,治疗热证。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1.1进针法———手法轻巧无痛少痛进针是整个针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进针时少痛或无痛是患者乐意接受针刺治疗的重要方面,故医者要达到手法娴熟轻巧。
具体操作如下:(1)速刺法:进针时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无名指顶住针身,针具靠在押手指甲缘,在进针时切按稍重,右手运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压刺入皮下,而后将针缓慢插入或稍带捻转,使针刺至要求的深度。
此法较多的适用于1.5寸以内的毫针。
长针进针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在押手的协同下,一压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转至一定深度。
若针头面部等皮肤浅表部或施透刺法时,可改用提捏押手法相结合的速刺法。
以上进针方法,只要定位准确,一般可以达到少痛或无痛的目的。
亦即古人云: “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缓捻法:在押手的协同配合下,用轻、慢、细的捻转并微加压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于腹部腧穴及体质虚弱者。
总之,在进针时可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进针术式,但两手的协同作用很重要。
古人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确为经验之谈。
1.2行针法———多种术式务求得气进针后再施以一定手法,称为行针。
行针技术是针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插法和捻转法又是行针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与针刺得气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1)提插法: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均匀上下提插,待针下有沉紧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催令气至,这是一种激发气至(或气至病所)的常用方法。
行补泻法时,在进针得气基础上,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2)捻转法:进针后拇食两指均匀捻转,以催气至,或结合提插作上下捻转,以加速得气。
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
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中医针灸疗法中,提壶揭盖法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法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应用和不断发展,已成为现代针灸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提壶揭盖法通过运用特定的针具和手法,在穴位上施加一定程度的刺激,以调节人体功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壶揭盖法针灸的用法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技术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其次,我们会详细解释提壶揭盖法针灸的定义与原理,并着重说明它在临床应用中所发挥的意义和效果。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性措施。
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我们还会分享提壶揭盖法针灸在某病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后,我们将对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并深入探讨提壶揭盖法针灸的用法。
通过系统地概述其起源与历史背景,阐明其定义与原理,并详细描述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疗法的特点、效果以及适用范围。
此外,我们还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享该技术在某病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读者提供实际参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将对提壶揭盖法针灸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探索其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概述2.1 提壶揭盖法针灸的起源与历史背景提壶揭盖法针灸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其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据文献记载,提壶揭盖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之中,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提壶揭盖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调理。
因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特殊的手法操作,在中医学界得到了高度认可,并且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喜爱。
2.2 提壶揭盖法针灸的定义与原理提壶揭盖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气血流畅、消除病邪侵袭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术。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切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1)上呼吸道疾病1、急性(慢性)鼻窦炎;2、急性(慢性)鼻炎;3、感冒;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中医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6种古法操作
中医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6种古法操作烧山火、透天凉作为针灸专业的针刺手法,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气息,掌握热补凉泻手法往往成为高手的象征。
一、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概述1.烧山火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
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
其后,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手法的要点。
烧山火手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
祛病准绳。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
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
未效,依前法再施也。
”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
其后的历代医家虽根据各自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手法各有侧重,但皆以《金针赋》、《针灸大成》中所载针刺手法为准绳。
当前,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准的经典烧山火术式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至浅层,称为一度。
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再将针插至深层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补法,出针时按压针孔。
该术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参考《金针赋》“烧山火”手法而定,但语言过于简练,对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详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使人存在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烧山火”手法的术式操作过程是必要的。
2.透天凉“透天凉”手法属于传统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凉泻法的代表性手法。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1—腧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
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得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得深度、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得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得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得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得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得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与进行补泻而施行得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得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就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得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得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得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得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得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得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得操作手法。
针灸临床治病八法详解(纯干货)
针灸临床治病八法详解(纯干货)中医药临床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这是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所倡用的方药治则。
针灸不同于方药,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
根据《灵枢》所述,笔者2012年提出针灸治病八法:调、通、引、决、温、劫、补、泻。
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故在此主要讨论其他六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虚则掣引之,血实则决之。
”其中的调、通、引、决四字,正是针灸最重要的治疗大法。
值得重视的是,《灵枢·经水》以十二水比喻十二经,经脉流注如同江河横流。
而调、通、引、决四法均为治水之法,缓则调、引,是为治本;急则通、决,是为治标。
01调法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调谓调适。
”所谓调,就是调适、调和、调节、调整。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 (《灵枢·根结》)“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
”“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藏为阴,六府为阳。
”(《灵枢·终始》)可见调气就是调阴阳、和五藏,此乃针灸基本治法。
调五脏通过五脏原穴和背俞的针灸,可用来治疗五脏神气病。
如抑郁症见五藏神志不安,心神散而不藏,脾忧思而不解,肾恐惧而不收,肝魂伤而狂忘,肺魄伤而悲泣,致焦虑、抑郁、恐怖等症,可取五藏之原(即太白、太溪、大陵、太渊、太冲)和中脘(代鸠尾)、气海针刺。
又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应属五脏气乱、气虚者,也可用五脏原穴、背俞为主,运用走罐和针刺等,达到宁心安神、阴阳调和、气机通达、调和五脏的功用。
调督任针刺五脏原穴即所以调五行,同时也用以调和阴阳。
除此而外,针方中还常配合膻中、鸠尾、中脘、气海、关元诸任脉穴,百会、神庭、本神、前顶诸督脉穴,如此任督合用,同样是调阴阳的核心。
督、任同调,神气共治,可用于各种精神神经病症。
如用督脉百会、大椎、筋缩、腰奇,任脉关元、下脘、鸠尾、巨阙等穴阴阳互(针)刺法,治癫狂痫有效。
中医针灸大全及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大全及治疗方法中医针灸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疗法之一。
它在很长时间里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它被证明是有效的。
这篇文章将围绕中医针灸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治疗方法。
1.了解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利用针刺和灸烧的方法,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头痛、失眠等。
2.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这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
穴位的选择非常关键,而且应该只由专业医生进行,以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
在针刺的过程中,医生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然后向左右旋转或抖动针。
这样可以提高针的刺激效果,使疗效更加显著。
在此期间,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2.2.灸疗法:这种疗法需要燃烧艾草或其他物品,然后将它们放在特定的穴位上。
灸疗法可以使用艾叶,薰衣草等植物,也可以使用石灸,三伏灸等灸疗具。
患者会感到温暖的刺激,以及烟的气味,这通常被视为治疗疾病的标志。
2.3.刮痧疗法: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它涉及到使用特殊的工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以改善气血循环,并提高体温。
刮痧疗法通常被用于治疗寒性病症,如感冒,咳嗽和肌肉疼痛。
总的来说,以上三种方法都是中医针灸的常见疗法,有效缓解各种疾病的症状,并被广泛应用。
3.中医针灸的优势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中医针灸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疗法。
它不像药物治疗那样有副作用,也不会恶化患者的病情。
尤其是在针灸治疗中,传统的针头都是一次性的,这可以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中医针灸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非常有效,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脑中风。
在针灸治疗中,针刺的方法可以调整身体的脏腑平衡和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清除疾病的效果。
这是非常不同于其他治疗方法的,因此对于很多慢性疾病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4.总结中医针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
中医针灸及推拿 常用推拿手法
(三)临床应用 摩法刺激舒适和缓,临床应用广泛,常
用于治疗胃肠道疾患。顺时针摩腹为通便, 逆时针为止泻。
19
擦法
(一)概念: 用指掌的一定部位附着于体表,稍向
下用力,作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于体 表发生摩擦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之为擦法。
20
分类
指擦法
擦
法
大鱼际擦
掌擦法 小鱼际擦
全掌擦
21
(二)动作要领: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前后摆动,带 动前臂、掌或指共同做快速直线往返运动。
22
(三)临床应用 1、特点:具有明显的温热效应与推荡消散作用 2、应用: 掌擦--常用于体表面积较宽阔的部位,如肩、胸、腹
部; 大鱼际擦--常用于体表面积较宽长的部位,如四肢部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小鱼际擦--常用于体表较狭窄部位,如项、肩、脊柱
及两侧和腰骶部; 指擦--鼻周、耳周
23
(四)注意事项
1.少量润滑介质 2.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可歪斜 3.施加压力要均匀而适中 4.操作时要自然呼吸,不可屏住呼吸 5.频率稍快 6.通常作为结束手法,以免皮肤破损
24
搓法
(一)概念: 用双手指、掌或指掌相对紧贴于受术
部位或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作 方向相反,自上而下地来回摩擦揉动的 手法称为搓法。
15
二、 摩擦类手法
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被归类为摩擦手法 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等。
16
摩法
(一)概念: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并的罗纹面
或掌面为着力点,以腕关节为中心使之 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摩动的手法。
17
(二)动作要领: 肘关节自然屈曲,沉肩,腕关节放松 压力轻柔,指掌接触体表部位自然贴附 皮动而肉不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用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一、针灸的方法: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人体的脉络气血运行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
人体有365个主要的穴位和数百个次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2.刺激方法:在选择的穴位上,用细尖的针插入穴位,然后进行刺激。
主要有以下几种刺激方法:(1) 刺入法:将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达到适当的深度后,轻柔旋转针头,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2) 点刺法:用针尖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快速拔出。
适用于一些局部痛、肌肉紧张等情况。
(3) 电针法:在针灸针上接通微弱的电流,通过电流的刺激,增加针灸的疗效。
(4) 灸法:将艾草燃烧为烟雾或火热的艾柱,在穴位上进行灼烧。
(5) 其他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刺激方法,如温针法、悬针法等,针灸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3.治疗过程: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根据疾病的情况而定。
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根据病情可以调整。
二、针灸的作用:1.调节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2.促进气血流通:针灸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畅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气血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达到镇痛的效果。
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针灸有良好的疗效。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某些神经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针灸常识〗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
〖针灸常识〗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针灸常识】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针刺的基本手法,是指进针后使用的种种用以取得针感,并进行补泻的基本操作而言。
辅助手法是指进针后为促其得气,并使针感增强、扩散,或进行补泻,在施用针刺基本手法同时,所配合施用的操作而言。
(一)基本手法1、进(插)所谓进,是将针刺透皮肤后,根据所刺部位的深浅分天、人、地三部,从浅层向深层向下插入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从天部刺入人部或地部的进针动作。
《灵枢·官针》所载:''微旋而徐推之”中的“推”字,即“进”之意。
其目的是为了得气(取得针感),或施行补泻。
根据进针的速度,有急进与慢进之分。
2、退(提)所谓退,是将针从深层提到浅层,向上引退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从地部提至人部、天部,或由人部提至天部的退针动作。
《灵枢·官针》所载:''伸而还之”中的“伸”字,即“退”之意。
其目的是为了散气(减弱针感),或施行补泻。
根据退针的速度,也有急迟与缓退之分。
3、捻(转、旋)捻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食两指,一前一后交替的动作,也就是拇、食两指向内、外来回捻转的操作过程。
《灵枢·官针》所述:“切而转之”,“微旋而徐推之”中的“转”与“旋”字,皆指“捻”而言。
可用于催气、行气或施行补泻。
捻转时可在既定深度来回捻转,但最大角度不宜超过360度(一圈),否则就会引起疼痛。
捻转的快慢可根据病情酌定。
4、留留是将针置留于穴内之谓。
《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述:“静以久留”是说当针剩入后,要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这种静留以待气至的方法,称为“静留针”。
如果在留针过程中,由于病情的需要,还要继续施用手法,即并非静止不动以待气至,或欲达一定补泻目的的方法,称为“动留针”。
具体留针与否,采用何种留针法,留针时间长短,主要依病情而定。
5、出出针法是指行针已毕,将针拔出的操作过程,即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食两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轻捻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
针灸推拿常见手法及应用
针灸推拿常见手法及应用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中非常常见的手法,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针灸和推拿的常见手法及其应用。
针灸手法是通过针刺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针灸手法有以下几种:1. 刺法:即直刺,是通过将针直接刺入皮肤,刺激穴位。
这种方法刺激力度大,适用于气血不通、经络堵塞的病症。
2. 点刺法:这种方法是将针尖点在穴位上,然后迅速拔出。
适用于那些对针刺敏感或禁忌刺激的患者。
3. 扎法:通过迅速扎入扎出的方式,刺激穴位。
适用于那些需要加强刺激的疾病。
4. 旋转法:即将针刺入皮肤,然后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
旋转力度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调节气血运行的疾病。
推拿手法是通过掌握和按摩特定的身体部位或经络来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气血通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推拿手法有以下几种:1. 按压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穴位或特定部位,以刺激经络和穴位。
适用于头痛、胃痛等疾病。
2. 揉捏法:用手指和手掌轻柔地揉捏肌肉或经络,促进气血流畅。
适用于肌肉疼痛、疲劳等疾病。
3. 推拿法:用手掌按摩和揉捏身体部位,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舒缓肌肉。
适用于运动损伤、颈椎病等疾病。
4. 颤法:用手指在特定穴位上快速颤动,以刺激经络和穴位。
适用于肠胃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以上是针灸和推拿的常见手法及其应用。
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身体部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通畅,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然而,针灸和推拿的具体应用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进行科学判断和合理运用。
在接受针灸和推拿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20种病例的针灸用穴及技术手法,高清图示范,太好了
20种病例的针灸用穴及技术手法,高清图示范,太好了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主治: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哮喘穴:鱼际。
操作:向劳宫方向刺,捻转,1寸。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4、退热穴:曲池。
操作:提插,1.5寸。
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6、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7、醒脑穴:太阳。
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
主治:神志不清,昏厥。
8、面抽穴:颧髎。
操作:直刺0.5-1寸,泻法。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9、面瘫穴:下关。
操作:直刺1-1.2寸,泻法。
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10、偏瘫穴:率谷。
操作: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11、脑缺血穴:风池。
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
主治:脑供血不足。
12、尿频穴:太溪。
操作:刺0.-1寸,平法。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13、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14、降脂穴:丰隆。
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15、偏头痛穴:太冲。
操作:斜向足跟刺1.2寸,泻法。
主治:偏头痛。
16、失眠 I 穴:大陵。
操作:斜向手心刺1寸,捻或提。
主治:思虑过度引起失眠,精神性失眠实证,泻大陵。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进针法指将毫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多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图5-12)。
此法三脂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4种:(1)指切进针法又称抓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图5-13)此法适宜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图5-14)。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侧撑开,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5-15)。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图5-16),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和疼痛。
3. 针管进针法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图5-17)。
(二)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时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
中医针灸学之持针法、押手法、进针法
中医针灸学之持针法、押手法、进针法持针法两指持针法:拇、食指二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食指呈90度角。
两手持针法: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左手拇、食指捏一消毒干棉球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
三指持针法:拇、食、中三指指腹挟持针柄,1~3寸的针具,深刺、浅刺均可。
四指持针法:拇、食、中指挟持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支持针身垂直,用于长针、深刺。
持针身法:用刺手拇、食指捏一棉球,裹住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对准穴位,将针迅速刺入皮肤。
押手法单手押手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爪切,以固定穴位。
掌按法:左手掌放在穴位左下方,拇、食指位于穴位上下,绷紧皮肤,固定穴位,其余三指自然屈曲或伸开放平,尽量扩大与皮肤接触的面积。
双指押手法:左手食中指按住穴位两侧,将皮肤向外撑开,以固定穴位。
进针法单手进针法是指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毫针进针,但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对准穴位,运用指力、腕臂力快速刺入。
1.挟持针柄进针法: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下段,中指指腹紧贴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穴位。
2.挟持针身进针法:右手拇、食指挟持针身,中指紧贴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对准穴位,运用指力、腕力、臂力将针快速刺入皮下。
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又称爪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针灸针,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左手下压,右手捻动针柄,双手配合,将针刺入腧穴。
又称骈指进针法,适宜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1、输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央(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如患者张某某,男,已婚,本院汽车驾驶员,于1990年1月31日,应邀做客,饱食后,于晚11时自感腹胀难忍不适,起坐不是,来寓求治。
查视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隆拒按,按之不适,即给针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双足三里行气消滞,留针15分钟,频行其针,针感以患者舒适为度,继之排气即舒。
次日晨问之,一切如常,无其它不适。
此患者饱食后腑气不通,食气停滞于肠胃,故腹部膨隆胀满不适难忍,起坐不是,因六腑以通为用,故取双侧下合穴足三里远道刺之通其腑气而获愈。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李氏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针灸手法——艾条隔物悬灸法指将艾条点燃后在覆盖某种隔物的穴位进行悬起灸的一种灸疗。
此类隔物可采用艾炷间接灸的隔物,这在第二章中已作了介绍;也有艾条悬灸用的特殊隔物。
一般而言,艾条隔物悬灸与艾炷隔物灸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基本类似。
即具有温热剌激和药物透入的双重效果。
但因艾条悬灸时,其移动范围较大,火力较艾炷灸为弱,因此,隔物面积要求大一些,隔物的透热作用强一些。
隔物上,可以用和艾炷隔物灸一样,如隔姜灸,隔蒜灸及隔葱白灸等,其中有的已在艾炷隔物灸一章中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仅列述独特的艾条灸部分。
针灸手法——艾条压灸法艾条按压灸法,又称实按灸,为传统的艾条灸法之一。
本法与艾条悬起灸相对应,系指将艾条一端点燃后,隔布或绵纸数层按有穴位上,使热气透入肌肤的一种灸治方法。
按压灸法是艾条最早应用的施灸方法,首见于明•朱权的《寿域神方》:“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
当时,为单纯用艾绒。
之后又在艾绒中加入某些药物,亦即在艾绒中加入复方中药药末后卷制而成。
称之为药艾条。
药物处方颇多,因处方不同,而又分别称之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
近现代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一方面是对原有方法的革新,如出现雷火新针、赵氏雷火针等;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艾条按压灸法,诸如:隔布按灸法(运动灸)、灸笔灸等。
在操作的方法上和应用的范围上孝有一定拓展。
针灸手法——铺灸法铺灸法,是指将艾绒铺摊在穴区,通过燃烧、温熨、热敷、日光照射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灸疗目的的一类灸法。
既有对民间方法的挖掘,也有对传统方法的革新。
这类方法与常规灸法有所不同,表现在,首先是加热的方式多样化,不仅仅是单一的燃点艾绒的形式;其次是其中有一些灸法,由于施灸的区域较大、施灸的时间较长、施灸的对象有一定限制,容易出现意外,故对灸疗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最后,铺灸法治疗的病证的范围一般较专一,但其效果却往往较为独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方式,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
效果,而针灸的手法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来详解一下中医针
灸手法。
一、插针手法
1.入针法
入针法是指针向皮肤穿刺并插入的动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好针的
深度、角度和力度等。
2.出针法
出针法是指将针从皮肤中拔出的动作,需要注意拔针的速度和方向,
以及对创面的处理。
3.工夫法
工夫法是指入针后针的停留时间和操作手法,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取穴手法
1.定位法
定位是指通过较特殊的解剖标志,如皮肤纹理、皮下静脉等,确定针
灸穴位的方法。
2.按摩法
按摩法是指在探测定位的同时,刺激穴位,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3.扎刺法
扎刺法是指手指指压穴位,用一定的力度扎入皮肤间断地进行刺激,
疏通经脉,除病强身。
三、操作手法
1.平插法
平插法是将针以平直角度插入皮下,该技法是针刺中最基本最容易掌
握的手法。
2.斜插法
斜插是指针向内侧倾斜插入,主要用在深部组织上,要注意斜度不可
过大。
3.旋转法
旋转法是将针头固定不动,而利用针柄进行旋转,疏通经络,加强刺激。
以上就是中医针灸手法的详细介绍,想要掌握好中医针灸的技巧,就需要认真学习、多加练习,并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好不同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