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课件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 课件 (24张PPT)
得无(无乃)……乎,如(若)……何
• 人称: 第一人称:吾、我 、予、自、余、予··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仆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阁下、·· •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阁下 • 指示代词:其__、__彼_、__此__、_是__、__之_、__斯_。
• 无定指代词:___莫______________ 。
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17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 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 光映书而
读之。
8
知识成分的是动词,断句时,可以先找
语句中的动词,确定作谓语的动词,然后根据谓语前
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来断定语句的停顿。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人以药淬之
文言文断句技巧
1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文言语感,探究断 句的方法,正确断句。
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 步提高解题及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2
什么叫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 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 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 读。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 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 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课件
课件
所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课件
13隋书 唐·魏徵等8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 24明课史件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课件 项伯。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
16篇文言文原文PPT课件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 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高中文言文教学ppt课件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教学方法 • 文言文教学实例 • 文言文教学评估与反思
目录
Part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了解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意义。
详细描述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揭示了古代人们的思 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对于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
包括文言文语法、词汇、句式等,帮 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互动提问
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师生互动,加深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
提供学习资料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详细描述
选取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包括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 点。同时,提供重点语句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表 达方式,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Part
03
文言文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互动
文献。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左传》的编纂背景、 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其中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左传》中复杂 的记述和描写,以及其中蕴含的历 史观和思想。
《史记》选读
01
02
03
《史记》简介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 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5课《滕王阁序》 课件112张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Leabharlann 临无地。名句仅用十六个字就形容出台阁建筑的壮丽
欣 赏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用夸张的笔 法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本是翠绿的 琉璃瓦色,这里借指瓦,突出了颜色鲜艳
悦目。“飞”字描绘出阁道高耸如鸟之欲飞
,“流” 字形容彩画势形貌。
第二段
齐读翻译,总结段意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 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第二段
1.举行宴会的时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间是在九月,季节属于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地面的积水消尽而寒潭清澈见底,晚 霞的余光凝聚而暮山一片青紫。
2.王勃来参加宴会的过程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在高高的大路上驾着整齐的马车,到 高耸的山岭中寻访美景;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亲临滕王阁前的沙洲,找到仙人旧日 的馆阁。
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在太守 陈蕃家中下榻。
名句:前者高度概括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 形象说明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点的描写
借代修辞
点
棨戟:棨戟代阎公。
面
襜帷:代宇文新州的 车驾,
结 合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面的描写
“控”“引” 将洪
州的气势写出
由古及今,写出历史的久远;由天及地, 写出界域的广大。
形作动:“具有……”,“显示……”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 雾 列,俊 采 星驰。
名作状: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像……一样
高中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7张PPT)
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
(6)其他句式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
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
为“有个……的人”。例如《口技》:
“京城有善口技者。”
2.“有(无)所” 此式中“所”与后边
12
9.“何有于” 此式中动词“有”,带上
了一个前置宾语“何”,又用介词“于” 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所组成的介词结 构加以修饰。译为“对于……来说,又 有什么呢”。如《论语·述而》:“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10.“既……且(又、亦)” 此式表示 二者兼有及语意的递进。译为“既…… 又……”。如《诗经·小雅》:“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岂为死君乎?
4
F.安……哉(乎)?(哪里……呢?)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G.不亦……乎?(不是……吗?)
例如:人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
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
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0
5.“是以” 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 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 《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所以” 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
“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 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 式)”;“凭他(它)来……的”。例如: 《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 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
秦惠王
第四位有作为的君主是秦昭王,是秦惠 王的次子。他的业绩主要表现为启用客卿范 睢(suī),驱逐了曾为秦相的同母异父弟穰 侯以及舅父华阳君,并且坚决地废掉专权的 生母宣太后,强化了王室权柄,铲除了豪门权 贵。由此可见,“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 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而这时距离秦王赢政的继位,已不到四年 。
② 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正是“不却众庶”,正面论证了 “纳客”为上策。 反面:今秦国“逐客资敌”是“藉寇兵而赍盗粮”,指出“逐客”造成的 危害是“资敌国”“业诸侯”“裹足不入秦”,与“纳客之利”对比。
综上,本段为理论概括: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夫物不产于秦,可 ①值得
⑩使自己虚弱
秦昭王
秦始皇,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 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 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 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 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他被明代思想 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⑩任用
(一)本文开头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语气谦和,有话直说,切合日理万机的 秦王的性格。
②开篇即驳斥有关官吏的观点,先破 后立。
孝公用①商鞅之法, 移②风易③俗,民以④殷 ⑤盛⑥,国以富强,百 姓乐用⑦,诸侯亲⑧服⑨, 获⑩楚、魏之师,举⑪ 地千里,至今治⑫强。
①用作
②用来……的东西
③使……愉快,使动用 法 ④“悦”,使动用法
⑤通“附”,镶嵌
⑥进献 ⑦表并列
高一语文《劝学》完整课件
高一语文《劝学》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劝学》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为古代散文单元中的一篇。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劝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具体包括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涉及勤奋学习、广交益友、虚心求教等要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关于学习的观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论证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论证方法的分析。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出学习的重要性。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言实词、虚词,解释难点句子。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劝学》2. 作者:荀子3. 重点词语:勤学、善问、虚心、广交益友4. 论证方法:对比、举例5.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选取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要求:正确理解段落内容,明确论证方法,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章,如《论语》中的学习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学者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2. 论证方法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二、论证方法的分析文章运用了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