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抗震结构
福岛地震反思国内建筑结构抗震
福岛地震反思国内建筑的结构抗震摘要:本文从日本地震建筑震害情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同时也对国内目前的建筑防震技术指出一些问题;积极推广思想改变、观念的转变,政府官员的重视程度,技术人员要加强。
以及我国内以后的一些建筑抗震技术展望。
关键词:日本地震抗震技术展望前言2011年4月11日17点16分,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和茨城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高达10米的大海啸吞没了日本东部沿海地区。
在本次强震中,虽然日本损失惨重,但由于地震本身而坍塌的房屋少之又少,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
被毁的1.3万座房屋集中在岩手、福岛和宫城三个县的沿海地区,95%以上是被海啸摧毁。
在巨大的冲级中反思,作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警示和教训?而中国建筑的抗震能力如何?质量是否令人放心?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一、为什么日本的房子强震还能不倒,倒了也不烂?(1)选材格外讲究,少用砖瓦。
在严格法规的要求下,日本各地产商在开发建筑时都开始积极采用新的建筑抗震技术和巧妙精细的选材。
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现在在日本建筑上几乎已经找不到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业专家认为,这种结构的建筑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
有日本最高的公寓楼之称的埼玉县川口公寓,就采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建筑材料--168根cft 钢管。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管芯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特种混凝土。
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特种混凝土(2 )日本建筑的“地基与地震隔绝术”地狭人多的日本有很多高层建筑。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了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
比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兼作的一座93米的免震结构公寓,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中央部分也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技术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技术摘要:日本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
频繁的地震灾害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本文将介绍日本建筑抗震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同样是地震重灾国的我国,提供借鉴,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思考。
关键词:耐震,减振,免震,强震观测,振动台0引言据我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月3日4时20分,在智利中部发生7.1级地震。
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地震。
地震一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地震重灾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
[1]如图1、2所示。
然而,频繁的地震灾害,却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自1998年至2007年,日本共发生震级为6.0以上的地震199次,约占全球同等规模地震总数961的20.7%左右,但由其导致的灾害死亡人数仅占世界的9%(中国却占约30%)。
由此可见,日本抗震技术体系的先进与完善。
图1 全球地震分布图2 日本周边发生过的地震1.日本的地理概况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
由于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
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2.日本建筑抗震发展历史由于日本地震多发,很早日本就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
早在一百多年前,1891年浓尾大地震砖结构建筑被毁严重时,就开始探讨采取什么措施,来抵御地震破坏。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近似分析地震动影响的静力计算法。
日本从美国引进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后,不久,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创始人、东京大学教授佐野利器于1914年发表了《家屋抗震结构论》。
中日欧美抗震规范结构影响系数的构成及其对塑性变形需求的影响
结构形式
延性等级
低
中等
高
钢框架
1. 5~ 2
4
5Au
中心交叉支撑体系
1. 5~ 2
4
4
V 形中心支撑体系
1. 5~ 2
2
2. 5
钢框架- 偏心支撑体系
1. 5~ 2
4
5Au
倒摆形结构
1. 5~ 2
2
2Au
钢框架- 中心支撑体系
1. 5~ 2
4
4Au
注: 1. 竖向不规则结构, 性能系数折减到 0. 8 倍; 2. Au 是结构 形成 整体 破坏 机构 时的 极限 承载 力除 以 结构形成第 1 个塑性铰时的荷载的比值; 3. 任何情况下, 性能系数 q 不小于 1. 5。
Keywords: structural behavior factor; ductility; seism ic design
在大震作用下如果结构要保持弹性 工作状态则 设计 地震作用太大, 经济 上无 法承 受。因 此目 前国 内外 的结 构抗震设计中都允许 结构 出现 塑性 变形, 相应 的结 构抗
第10 卷第5期 20 08 年10 月
建筑钢结 构进展 Progres s in S teel Building S tructures
V ol. 10 N o. 5 Oct. 2008
中日欧美抗震规范结构影响系数的构成及其 对塑性变形需求的影响
童根树, 赵永峰
(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系, 杭州 310027)
T ON G G eng-shu, ZH A O Yong-f eng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 ineer ing , Zhejiang U niv ersity, 310027 H angzhou, China) T ON G G eng- shu: tong gs@ ccea. zju. edu. cn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二)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 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
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
基于阪神地震的经验,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修复和重建都比下部基础经济和省时、省力,因此桥梁基础的抗震能力的要求应比桥墩高。
三、日本桥粱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细节1.按流程,先用震度法设计。
震度法基本概念是把设计水平震度Kh乘以结构Kh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中Cz——地区调节系数;Kh0——设计水平震度的标准值。
其中,δ是把抗震设计所确定的地基面以上的下部结构质量的80%或100%和该下部结构所支承的上部结构质量的 100%之和作为外力施加到结构上在上部结构惯性力作用点位置发生的位移。
2.用震度法设计以后,如果基础结构是桥台基础或者桥墩的扩大基础,不需要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设计。
这是因为设计桥台基础时,地震时动力压力的影响非常大,此外结构背面存在的主体也使结构不容易发生振劾。
而对于扩大基础来说一般地基条件非常好,因此,地震时基础某些部位转动而产生非线变形可以消耗许多地震能量。
3.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设计时,首先要判断基础水平耐力有没有超过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
这是因为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的基本概念是尽量使地震时在桥墩而不是在基础出现的塑性铰。
如果在基础出现塑性铰,发生损伤后,修复很困难。
所以,我们要把基础的行为控制在屈服范围内。
如果基础水平耐力小于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则要判断桥墩在垂直于桥轴方向的抗震能力是不是足够大(按式(3))。
日本建筑抗震
日本建筑抗震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东京都都厅( Metropolitian Government Building)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在1986年设计的东京都都厅,耗资1569亿日元。
其主要结构形式为:铁骨构造、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结合体;在总层数达到51层之高的前提下,地上48层,地下3层;总高度:243.4m。
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竖立在日本首都东京。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积层橡胶不起作用。
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Dentsu Tower)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局部浮力:京王饭店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
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6到8层建筑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日本建筑的抗震结构与免震、制震结构
⽇本建筑的抗震结构与免震、制震结构抗震结构⽇本是世界曲指可数的地震多发国家,⽽且每年秋天还受到强台风的袭击。
在如此严酷的⾃然条件下,如何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关重要的。
关于发⽣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分为维持机能、保护财产、保证⽣命安全三个阶段来考虑。
⽇本的抗震设计思想是对在建筑物的使⽤期间可能遭遇数次的中⼩地震,既要保证⽣命财产的安全,⼜要维持其可继续使⽤的功能。
⽽对遭遇极少数罕见的⼤地震,则只考虑保证⽣命安全,不再追求维持其机能和财产价值。
从1995年1⽉兵库县南部地震的受灾情况来看,1981年以后按上述设计思想建造的建筑物基本上满⾜了要求。
但是,即使建筑物在⼤地震发⽣时能够保证⽣命安全,由于受灾严重,有⼀些建筑物失去了财产价值⽽不得不重建。
另外还有较多的建筑物虽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失去了相应的功能⽽被迫停⽌使⽤。
基于上述事实,⼈们开始认识到下⾯阐述的免震结构及制震结构的重要性。
抗震设计⽅法,⼤体可分为两类。
⼀类是加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的⽅法,即“强度抵抗型设计”。
另⼀类为以增加建筑物的塑性变形性能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输⼊能量的⽅法,即“延性效果设计”。
前者仅被应⽤于数层的剪⼒墙混凝⼟结构,后者则在包括⾼层建筑在内的范围⾥得到⼴泛地使⽤。
抗震能⼒ 评价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法是对建筑物的地震输⼊能量与吸收和消耗能量进⾏⽐较,后者⼤于前者,则可判断其具有抗震能⼒。
因此,2005年6⽉28⽇,⽇本制订了能量守衡的结构设计规范。
以前建成的⼀般楼房寄希望于通过结构体的塑性变形能⼒来吸收能量。
按此想法,建筑物的刚度以及强度在垂直⽅向的分布合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平衡⽽不产⽣平⾯的扭曲变形的话,就可以将建筑物结构体的塑性变形平均分散,防⽌建筑物的倒塌。
但是地震的性质千差万别,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在垂直⽅向的分布不可能对任⼀地震都是最适当的,因此,建筑物整体的塑性变形很难平均地分散,其变形总会集中于特定的层或特定的部位上,容易造成严重破坏。
从中日抗震设计方法的不同
蘩
结 构 自振周 期 r ( ) s
12 年 日本 制定 出世 界上 第一本 抗震 规 范后 , 经 多次 94 历 大震 , 断修 改完善 ,9 1 日本 的建筑基 准法 ( S 导 入一 不 18 年 B L) 次设计和二次设计概念 ( 两 阶段设计 法 ” , 即“ ) 与我 国的《 建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比 , 者 在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上 均 采 用 “ 阶 段 设 相 二 两
图 1 第二 阶段设计基底剪力系数比较
日本工程界普遍认 为地震对结构的破坏取决 于地震输 入 的能量 , 延性好 、 性系数 大的结构 , 延 其耗 能能力也 相对较强 , 结 构 延 性 大小 与耗 能 能 力 的 关 系 如 下 图所 示 :
建 &
K e wo ds As imai De in S r cu a cit Co sr cin M e s rs y r : es t sg tu tr l c Du tly i n tu t a u e o
¨加 雌 们
叭∞
筑 眦 是世界上发生大地震最频繁 的地 区之一 , 日本 在地震工程
∞ 研究方 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比我国和 日本在抗震设计方法 对
上 的异 同可为我们的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
所示
1 中 日抗 震设 计 方法异 同处
我 国从 8 规范开 始 , 9 明确规定 了“ 小震不坏 , 中震 可修 , 大 震不倒 ” 的抗震设 防 目标 , 小震 、 中震 、 大震 的重现期分 别为 5 O 年 、7 4 5年和 2 0 00多年 ; 在抗 震设 计方 法 上 2 1 0 0版规 范继续 采用 二阶段设计方法实 现上述设 防 目标 : 一 阶段弹性 设计 , 第
抗震建筑有哪些成功案例
抗震建筑有哪些成功案例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我们可以建造出能够抵御地震冲击的建筑,从而在灾难来临时保障人们的安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抗震建筑的成功案例。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在抗震建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成果。
东京的晴空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高达 634 米的电波塔,采用了先进的抗震技术。
它的结构设计独特,通过在塔基部分设置巨大的减震器,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塔身的晃动。
在多次地震中,晴空塔都保持了稳定,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
还有位于日本的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其建筑外形独特,内部结构复杂。
为了应对地震,设计师采用了隔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底部安装了大量的橡胶隔震支座。
这些支座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弹簧,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缓冲地震的冲击力,使建筑物与地面的振动相互隔离。
即使在强烈地震的情况下,这座会议中心也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为里面的人员提供安全的庇护所。
我国也有许多出色的抗震建筑案例。
比如,四川的成都博物馆新馆。
该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震风险。
其结构采用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增加了建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建筑的关键部位还设置了耗能构件,能够在地震中吸收能量,减轻主体结构的损伤。
在 2013 年芦山地震中,成都博物馆新馆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明显的结构损坏。
另外,北京的中国尊也是一座具有卓越抗震性能的建筑。
它高达528 米,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为了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工程师采用了多重抗震防线。
建筑的核心筒和外框架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同时,在结构中还设置了阻尼器,进一步消耗地震能量,控制结构的振动。
新西兰的基督城在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后,也有一些建筑展现出了出色的抗震能力。
例如,基督城艺术中心。
这座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和钢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木材的柔韧性和钢材的强度相互补充,有效地抵抗了地震的破坏。
日本房屋地震为何不倒
1日本的建筑利用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一座号称日本最高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
在中国,高层公寓通常以柔性结构为主流,一般靠整个建筑来减弱地震引起的摇动。
这种建筑在强风刮过来时,楼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摇动。
而日本建筑多数采取刚性结构,这样摇动大大降低。
例如,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使用橡胶日本建筑师普遍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日本东京有一座免震结构公寓,尽管高达93米,但其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1/2。
地基设水槽日本开发出一种“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使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贮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还可以用来灭火,或者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生活用水。
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八层楼医院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滑动体基础用“滑动体”基础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这种技术适用于独户、古旧建筑,可以有效地进行古建筑的防震保护。
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形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从而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从日本COCOON工程浅谈工程抗震、防水、排水的结构处理及幕墙物流配套管理(二)
a )由于本工 程 已通 过试 验测 试 并且 通过 整 个 测试过程 , 又重新调 整了一部 分设计思 路 ;
b )调整生产 、 加工 和组装工 艺配套流 程 ;
C )在试 验 过 程 中 固定 内衬 喷 涂镀 锌 板 上 、 下
端部 的 螺钉 , 在地 震 过 程 中有 松 动现 象 , 调 整 组 故
c tj l uran wal
( 接上期)
25 工 程 初 品 阶段 .
元 、 角单元 、 面单元 。本 工程 的初 品 即第一 区域 转 侧 的 5层 的正 面单 元 一 组 、 角单 元 一组 、 面单 元 转 侧
一
本工 程 的初 品 阶段 即 是工 程 的批 量 生产 的前
组进行 设计 、 工 、 装 、 加 组 包装及 流程 检查 。我公 司设计 、 供应 、 产 、 检等 相关 部 门及各级 领 导积 生 质
图 、 工 细 目及 定额 表 。 由于本 工 程 的结 构 复 杂 , 加
造 型特 异 ,尤其 是 侧 面单 元 每一 樘 的规格 均 不 相
2 0 .2 0 81
墓
同 ,同时 每 樘单 元 的 铝 加 工 图均 不 少 于 4 5张 , 钢 加工 图 、 面材 加 工 图及 附件 加 工 图 汇总 后 , 每樘 单 元 的加 工 图 约 为 2 0张左 右 ,复 杂 的铝 加 工 图 主 0 视 图尺 寸 多 达 18处 ,这 么 复 杂 的 单元 组 合 图及 3 加工 图制 作 起来 很 困难 。为 了保 证 制 图 的工 艺 合
从 日本 C OON工程浅谈 OC 工程抗震 防水 排水 的结构处理 及幕墙物流配套 管理 ( ) 二
日本防地震措施
日本防地震措施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并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本在防地震措施方面经验丰富。
本文将介绍日本在防地震措施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效果。
政府法规和建筑要求日本政府在防地震措施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建筑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其中一些重要的法规和要求包括:•建筑物法:建筑物法规定了建筑物的强度、耐震性和逃生通道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该法规,所有新建筑物必须满足一定的抗震等级,而老旧建筑物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结构检查和维修。
•耐震设计技术指南:日本建筑学会制定了一系列耐震设计技术指南,包括建筑物的基础设计、结构设计、抗震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指南具有权威性,建筑师和工程师必须按照这些指南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震对策基本法: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和策略。
根据该法律,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地震对策计划,包括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速度、加强公众教育、培训和演习等。
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除了政府法规和建筑要求,日本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基础设计:地震时,建筑物的地基是最先受到振动冲击的部分。
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力量,日本的建筑师通常会在建筑物的地基上采用混凝土桩基或悬挂式地基等抗震设计。
•结构设计:日本的建筑师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来设计建筑物。
这些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时提供足够的抵抗力。
•防震减震技术:日本广泛采用了多种防震减震技术,例如隔震结构、补偿系统和防震设备等。
这些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冲击,减少结构的破坏程度。
地震预警系统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准确的之一。
该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提前发出警报,使公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避险和逃生。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xx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9日21时,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截至5月22日10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累计失踪29328人。
有种说法: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
不错,事实证明,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东邻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
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只造成1人死亡、2人失踪和500余人受伤,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的分析和探讨,以给国人有所启示。
一、以法律作为保障一次次惨痛的地震悲剧在日本发生,1923年的关东里氏8.1级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踪;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里氏7.2级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约4万余人受伤。
然而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日本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采取果断有效措施。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
《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学习日本桥梁抗震设计先进性
学习日本桥梁抗震设计先进性摘要:本文对中日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落桥防止装置的设计方法,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发展方向;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bridge seismic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and japan were rough comparison highlights the japanese bridge seismic design specification falling bridge to prevent device design and predic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 japanese bridge; seismic design; thought; design methods; development;tu2引言近几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每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
其中日本是地震非常频繁的国家,三级以下地震每周都至少发生一次。
所以日本也是世界抗震设计方面的领先者。
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
1990年,日本的桥梁抗震规范中加入针对罕遇地震的弹塑性计算。
(平成2年、道路橋示方書耐震設計編、レベル2地震動、地震時保有水平耐力法)到了95年阪神地震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弹塑性设计的重要性。
(求出受拘束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把截面划分成50份,假定一个中和轴,对中和轴求力及弯矩的和,用excel的自动求解功能可求出实际中和轴位置,即可得出该截面的弯矩m与曲率φ的关系。
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
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处地震活跃带,日本政府和民众高度重视地震防范工作。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日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防震演练措施。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以及其效果。
1. 震灾预警系统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中,震灾预警系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该系统可以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震的震源和震级,并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到几十秒不等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出预警信息。
这些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电子屏幕等多种途径传达给公众,提醒他们即将发生的地震,并引导他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震灾预警系统的快速响应时间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逃生和保护时间,有效减少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项措施在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地震(日本东北地震)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许多人及时逃生。
2. 震后应对演练日本还组织了大规模的震后应对演练,以模拟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和自救互救行动。
这些演练通常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地进行,包括以下内容:•震力感知训练:培养公众对地震的感知能力,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度和方向。
•安全逃生训练:教授公众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进行安全逃生,包括选择逃生通道、避开危险地带等。
•自救互救演练:培训公众基本的急救知识和灾难自救技能,以提高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灾后重建模拟:模拟震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测试应急机构的应对能力和资源调度能力。
通过这些震后应对演练,公众可以提前了解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行动,有效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强化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抗震法规,并大力推广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强化。
这些法规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抗震技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技术包括:•减震装置的应用:通过在建筑物中安装减震装置,减少震动对结构的冲击。
•高性能材料的使用:采用高性能材料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
中国与日本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比较分析
tfl i t n h k ”W hl nJp nte e dtesrcue d nt i nme im h k.d n al nsrn h k ” An tssmi r ln s o gso . a r c i i a a yn e t trs“ o ni du s o e h h u u r c o tfl i t gs o . o c di i i l a
形 ; 震设计过程 中, 抗 日本始终 围绕“ 屈服 结构” 的概念 , 将塑性铰部位 与非 塑性铰部 位分 别设计 , 而我 国对 于 同一构 件是 一次设 计 的。结合 一个 十 四层 , 总高 4 m 的混凝 土框 架结构 , 5 在构件尺 寸 、 材料 强度 、 防烈度 等前提 条件尽 量相 同的基 础上 , 设 比较 了按 中日规范分别设计 的结果 , 发现在塑性铰部位 日本 配筋量和我国配筋量相近 , 在非塑性铰部位 日本配筋量 则明显大干我国的设 计 结果。给 出了我 国在设计 中可借 鉴的方面 , 以求进 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 的安全度 。 关键词 :中国和 日本 的抗震设计 混凝 土框 架结构 安全水准
h twea k h s d e r u k ta l a e t o p a e a t q a e—r ssa t e i .t esr s n itr o f h tu tr s ae c e k d o t h e mo tdf r n e i l t w h e it s n d g n h te sa d dso t n o e s cu e h c e u .T s i e e c i t r r n
s s u e i es me me e n e h e u e n—so e o c ee f me t cu e i e i e y e c rtr n,o e b s f e ,b t we d sg t a mb ro c .T n af r e n h ot tr yc n r t r a d sr tr d sg d b a h c e o u s n i i nt aeo h h a l i n in o mb r t e s ue dme so fme e ,t e co e mae a ne st n e c o e e r q a e i t n i n te o d t n n t es me ti d s s h ls tr li tn i a d t ls at u k n e st a d o rc n i o s i h a .I s i— i y h h y h i
震后分析:国外建筑的抗震设计 (1)
震后分析:国外建筑的抗震设计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 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
那么针对抗震国外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们在抗震设防方面又采取了那些措施呢?日本的抗震设计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大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技术开发,探索城市综合减灾的新思路。
不仅如此,日本在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规定复杂而严格。
1.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日本许多高层公寓开始销售不久即告罄。
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高层公寓多半与高层写字楼作了同等水平的抗震设计。
一座号称日本最高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168根。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通常高层公寓柔性结构为主流,靠整个建筑来减弱地震引起的摇动,但在强风刮过来时,楼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摇动。
采取了刚性结构后,摇动大大降低。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2.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日本东京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一种超高层楼房用抗震装置,使用的是类似橡胶的黏弹性体,该装置可将强风造成的摇动减轻40%,同时也可提高抗震能力。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发生地震和海啸。
这些自然灾害给这个岛国的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然而,通过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改进,日本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灵活而强大的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法。
本文将探讨日本在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面的核心原则和实践。
一、建筑结构的适应性日本的建筑结构基本上分为传统木造结构和现代混凝土和钢结构。
然而,对于海啸灾害区域而言,传统木造结构并不足够牢固。
因此,日本开始采用更坚固的混凝土和钢结构,特别是在海岸线附近的建筑物。
这些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抗震支撑系统。
二、海啸脆弱地区的抗震设计在海啸灾害中,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首先,地基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海啸脆弱地区,日本会建造更坚固的地基,如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墩等。
其次,建筑物的结构必须足够强大,能够承受地震和海啸的冲击。
这通常通过采用钢结构、抗震墙和其他支撑系统来实现。
三、海啸对建筑物的影响海啸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水的冲刷和浸泡。
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日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会使用各种方法。
首先,他们会在建筑物周围建造堤坝和防波堤,以减缓海啸的冲击力。
其次,建筑物的外部墙壁和门窗会采用防水和抗冲刷的材料,以防止海水侵入。
此外,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和电气系统也会被移动到较高的位置,以免被海水损坏。
四、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日本在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
例如,在一些高层建筑中,他们使用了液压减震器来吸收地震冲击。
这种减震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并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此外,日本还研发了一种名为“震后立即可居住”的建筑概念,即在发生地震后,建筑物仍然可以安全地供人们居住。
这种概念大大提高了人们在海啸灾害后的生存和恢复能力。
五、地震预警系统在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或几十秒内向公众发出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前景
•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且人类习 惯使用木材已有悠久历史,在对木材的防 腐、防虫、防火措施日臻完善的条件下, 充分发挥木材自重轻、制作方便的优点, 做到次材优用,小材大用,提高木材的利 用率,除继续用于一般建筑外,在大跨度 建筑屋盖结构方面有其一定的前途。
木结构特点
• 得房率高 • 由于墙体厚度的差别,木结构建筑的 实际得房率(实际使用面积)比普通砖混 结构要高出5%---7%。 • 工期短 • 木结构采用装配式施工,这样施工对 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不会像混凝土工程 一样需要很长的养护期,另外,木结构还 适应低温作业,因此冬季施工不受限制。
木结构特点
楼板和墙体。 楼板和墙体。
在日本建造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 结构,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 结构,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建议重建家 园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 园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
木结构
木结构的定义
• 木结构是单纯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 载的结构, 载的结构,通过各种金属连接件或榫卯手 段进行连接和固定。 段进行连接和固定。这种结构因为是由天 然材料所组成,受着材料本身条件的限制, 因而木结构多用在民用和中小型工业厂房 的屋盖中。木屋盖结构包括木屋架、支撑 系统、吊顶、挂瓦条及屋面板等。
日及轻钢结构, 在日本建造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 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 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建议重建家园不要再采用 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 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 – ub Bullet
建成后的轻钢结构。 建成后的轻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