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渐增高。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重视灾害教育,旨在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在中小学阶段的灾害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本文将探讨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的现状、内容、方法及其成果与挑战,以期为我国灾害教育提供借鉴。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灾害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日本每年都会发生约60起自然灾害,其中大部分为地震和洪水。

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专门设立了灾害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小学灾害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灾害预防: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预防措施,如地震时如何躲避,洪水来临时如何撤离等。

灾害应对:教授学生在遭遇各种灾害时的应对方法,如如何自救,如何帮助他人等。

灾害恢复:讲解灾后重建和恢复的相关知识,如如何搭建临时住所,如何安全饮食等。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的严重性和应急处置方法。

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灾害模拟演练,亲身体验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制定应对灾害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多年的努力,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得到了提高,减少了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另一方面,通过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灾害教育,形成了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文化。

例如,在日本2011年东北地震中,由于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灾害教育,他们在灾难来临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了伤亡。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然而,面对未来的发展,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将灾害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如何提高教师的灾害教育能力等。

日本的抗震设计1

日本的抗震设计1

日本的抗震设计1第一篇:日本的抗震设计1日本的抗震设计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大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技术开发,探索城市综合减灾的新思路。

不仅如此,日本在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规定复杂而严格。

1.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日本许多高层公寓开始销售不久即告罄。

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高层公寓多半与高层写字楼作了同等水平的抗震设计。

一座号称日本最高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168根。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通常高层公寓柔性结构为主流,靠整个建筑来减弱地震引起的摇动,但在强风刮过来时,楼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摇动。

采取了刚性结构后,摇动大大降低。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2.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日本东京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一种超高层楼房用抗震装置,使用的是类似橡胶的黏弹性体,该装置可将强风造成的摇动减轻40%,同时也可提高抗震能力。

3.“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近日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据日本媒体报道,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

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日本地震,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日本地震,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日本地震,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随着日本国地震引起海啸造成重大灾难的发生,世界再次将地震这个沉重的话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1、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救灾教育,着力提升民众的防震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

地震来临时,这些意识、知识和技能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加强预防上下功夫,把强化防震救灾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如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醒目的地震避难通道指示牌、紧急避难说明书,上面详细说明了避难通道和避难常识。

这说明日本的防震救灾教育已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一是全民教育。

每年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8月30日至9月5日是日本防灾周。

在防灾日和防灾周,日本各行各业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防震演习,不仅使民众增强了防震意识,而且使他们掌握了防震知识和技能。

二是学校教育。

日本的成功做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救灾意识和技能。

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防震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时不但不慌乱,而且懂得如何规避和救助。

三是地震体验。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

中心内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和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供市民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

在京都市民防灾训练中心,我们看到前来参观和接受防灾教育的人群络绎不绝。

正是在这种经常性和专业化的教育之下,日本民众的防震意识已经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家里稍高一些的家具,为了防止它们在地震时倒下来砸伤人,都有专门把这些家具与墙壁或天花板固定的装置。

摆放的音响、电视或容易损坏的工艺品等,在其四角都有可以专门固定防滑的胶皮垫。

与此同时,日本民众的防震技能明显增强,自救和互救水平不断提高。

在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中,约80%的生还者是被当地民众而不是后来赶到的专业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的。

2、日本与中国一样,也有"有备无患"这个成语。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作者:王倩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年第11期摘要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开展面向全民、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防灾教育是一个重大课题。

在灾害多发的日本,政府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全民的防灾教育,东京都在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防灾教育体系,提出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特点的防灾目标,最终完成以培养“生存能力”为中心任务的防灾教育,并期望通过该教育让青少年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有自救、互救能力,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自然灾害防灾教育生存能力防灾教育手册防灾教育辅助教材近年来世界各大地区、国家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地震往往带给人们惨痛的记忆。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保障生命安全已然成为一项重大课题,除了在硬件方面修建抗震性能良好的房屋之外,开展面向全民的防灾教育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通过防灾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而且在教育中获得的防灾技能可以帮助民众在灾害发生时从容应对。

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曾提出过开展防灾教育,而有不少学校也在积极尝试。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防灾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即使开展的学校也只是简单地搞些避难训练,不系统也缺乏深度。

日本有句俗语“灾害总是在被遗忘时发生”,这是灾害多发国日本的教训,所以,即便在较为稳定的时期也应该着眼于未来,防患于未然。

本文以地震灾害为中心,介绍日本防灾教育的目标以及防灾教育体系的建立,并以防灾教育辅助教材的中学版为例,探讨防灾教育的内容,旨在能够给我国的防灾教育带来启迪。

一、日本防灾教育的总体目标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啸、台风等,所以,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灾教育。

在日本,所谓“防灾教育”简言之即为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

该理念是199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上的《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方针》咨文中提出来的:即将担负起未来重任的青少年们应该知道可能发生的灾害;明确现在应该做的准备,以备在灾害发生时降低受害程度;培养抗灾能力,以及灾后社会重建能力。

浅析日本中小学防灾教育_代志鹏

浅析日本中小学防灾教育_代志鹏

- 63 -一、日本中小学防灾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年,日本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内容包括灾前防御、灾时救助和灾后重建三部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包括全民在内的防灾体系,构建了日本政府开展防灾救灾工作的法律基础。

还规定了,在灾难发生后,救助老人和孩子的具体做法,并倡导各地学校大力开展防灾教育。

日本把每年的月日定为“全国防灾日”。

91每到这天,各地学校、社区、企业和政府都要举行防灾演习。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文部省规定各中小学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防灾演习,演习的日期和方式可由学校自主决定,但在学校确定方案后须获得教委的批准方可实施。

每年月初的一周是3日本的全国消防周,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每一所中小学,都会对学生们进行一次与地震火灾有关的预防宣传活动。

日本各中小学一般都会指定一名教师专门负责学校的防灾教育,其职责是:编制学校应急管理手册,协调组织学校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疏散演练,制定本校防灾教育年度计划并组织本校教师的培训。

此外,学校还积极参加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有关应急演练,如应急食品供应、紧急救护等。

[1]纵观日本的中小学防灾教育,有如下特点:(一)注重分段进行 日本的防灾教育,充分考虑了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结合防灾的学科特点和认知心理学有关思维发展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将整个基础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小学低年级(年级,岁)11-36-9 、小学高年级(年级,岁)24-610-12 、初中(岁)313-15 、高中(岁)416-18 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各等级的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如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就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教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灾害的危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做好防灾准备和灾害救助的重要性;而到了高中就涉及灾害的原理,如从科学的角度对学生阐释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

(二)强调内容细化 日本中小学的防灾教育包括经常发生的地震、台风、火灾等灾害,具体内容有灾前预警、灾时、灾后自救、互救指导。

日本藤井明--北川香泉小学的重建

日本藤井明--北川香泉小学的重建

日本藤井明--北川香泉小学的重建藤井明以他对聚落研究和山区建筑的独到见解,完成了北川香泉小学的重建,打破了中国校园建设的常规模式。

“5?12大地震”肆虐巴蜀大地,北川县的学校建筑80%倒塌,20%成为D级危房。

地处北川、江油、安县三县交界的香泉小学也成为危房而无法再使用。

地震后,学校准备在原址扩大规模重建,规划占地12000㎡,建筑面积约3500㎡,学生规模达到400人。

根据国家灾后重建相关要求,建筑定位为三层全框架剪力墙结构、8度抗震的防灾学校。

建筑的高要求使建筑设计师的挑选成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藤井明教授由于长期研究世界聚落民居,既熟悉羌族民居建筑形态,又具备耐震小学设计的实践经验(作为日本一级建筑师,他曾主持设计过日本第一所耐震小学——中标津小学)而成为香泉小学建筑设计的理想人选。

聚落式合院作为全员寄宿制学校,这里是孩子们常年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从6岁到13岁的记忆场所。

藤井教授认为,除了必须具有抗震防灾的卓越性能,学校还应该成为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的地方。

“学校是个大家庭”的设计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赢得大家的共识。

如果把整个学校看作一个大家庭,它必将呈现出一种聚落式空间关系,那么富有公共性的合院式建筑形态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本项目首选的设计方向。

正如四川抱井式合院民居“外封闭、内开敞、中天井”的空间布局手法,学校东、西两栋建筑单体均呈“凹”字形,分别围合成一大一小两个中庭院落,这种布局方式所具有的向心力,使中庭的区域很自然地成为学生活动嬉戏的主要空间,成为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中心区域。

社区式空间按规定,寄宿制学校为便于管理,常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完全分离。

源于“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的理念,藤井教授决定一反常规,将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空间整合在一起。

对于一所山区小学而言,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环。

于是藤井尝试构筑教学区与生活区相融合的社区式空间规划。

在规划中,他摒弃传统农村学校各功能楼均为独立建筑的思维定式,将各功能空间分区后合理安排在东、西两栋建筑内,形成下层为教学区、上层为宿舍区的垂直分区、分层组合的建筑布局方案。

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启示

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启示

明治元年,为了追赶先进国家,从欧美邀请了科学家 创设“工部大学房屋建筑学科” ,开始了建筑的高等教育 设立“日本地震学会” ,进行地震研究、地震计的开发等 开始建筑欧美流传过来的砖瓦、石材建筑 设立“日本建筑学会” (当初的名称为“房屋建筑学会” ) 设立“预防震灾调查会” 、开始谋求木造建筑的耐震性、 实施抗震研究 1900 年前后 引进钢筋制造、钢筋混凝土建筑方式
ABSTRACT/
汶川地震使中小学校的防灾抗震设计 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育部在汶川地震后 迅速组织了对灾区学校重建的规划、设计 工作, 并制定了详细的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正是强调要将灾 区的校园建筑从规划与设计抓起,从设计 开始就将地震的可能损害减低到可控的最 小程度。 2008 年 10 月 28 日 -11 月 3 日,由教育 部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赴日本 考察日本中小学校的防灾抗震设计及防灾 教育代表团,对日本东京、神户 2 个城市进 行了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的考察与 调研。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在中 小学校规划设计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上, 有一套较为完整、 有效的系统, 并且运作良 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本文作者作为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 则》的参编者之一,通过随团赴日考察, 从 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中,得到了不 少启示。 日本中小学校的防灾抗震设计,可以 分为灾前、 灾时、 灾后三个不同的层面:灾 前的设计防范、 灾时的应急机制、 灾后的恢 复重建。 1 灾前设计防范 1.1 建筑规范因应抗震的修编及其有效性 1995 年 1 月 17 日的阪神大地震,给日 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中受到破坏的学 校有 4500 多所。幸运的是,因为地震发生 的时间是凌晨,所以没有学生在学校内伤 亡。事后的统计表明,在这次地震中,对建 筑物造成的损害,主要集中于 1981 年之前 设计建造的建筑,尤其以 1971 年以前设计 建造的建筑受破坏最为严重。而 1981 年之 后的建筑受损程度很低。这正好与日本建 筑法规的编制有着密切的关联: 1971 年, 《建筑设计基准法》施行令改 正; 1981 年, 《建筑设计基准法》抗震规定 改正。 日本的 《建筑设计基准法》 是防灾抗震 设计的主要法规,初次制定于 1950 年。阪 神大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情况统计,从另一 个侧面反映出了日本《建筑设计基准法》2 次修编的有效性。因此,在 1995 年的阪神 地震后, 日本没有再次修编 《建筑设计基准

学习日本学校对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和防震技术

学习日本学校对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和防震技术

学习日本对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和防震技术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郑燕婷日本对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和防震技术一直都很重视,每一个建筑物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震标准才可以开工建设。

日本文部省关于加固校舍的文件:学校是承担着日本未来的孩子们托付生命的地方。

截至2011年3月14 日,在大地震过后三天内,整个灾区有2052所中小学校停学,少闻学校在这次地震中倒塌。

校舍按最新标准进行加固,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1995年阪神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巩固性施工。

很多学校进行的抗震改造与重建工作历史长达数年。

而在学校的防震返修工程时,也非常专业复杂。

以东京立池袋小学为例,这所学校在修补工程时经历了7-10日的抗震预备诊断、2个月以上的现场调查诊断、加固设计、施工和竣工多个环节。

而这一切都是按最新防震标准进行的加固,一直没有中断过。

中小学楼禁止超过4层,外墙用钢管穿插包裹日本政府规定,中小学的教学楼不得超过4层。

根据施设情报提供的资料,教学楼所实施的加固主要集中在加固铁骨、柱卷,免震构造化等细节。

细化来说也就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四层教学楼的最高一层削减为"屋顶花园",以减轻整个建筑的重量。

另一种方法是对整个大楼的外墙采用钢管(直径10厘米)穿插进行网状包裹。

教学楼外必有临时梯,教室内有紧急出口日本学校体育馆、教室可以供灾民避难休息,运动场可以作为直升机的停机场。

一旦灾害发生后,建筑坚固的学校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救灾中心日本学校又是避难所。

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

按照日本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口,而且哪个班走哪条线路,都要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保证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

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意识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

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

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

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

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

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

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实行自救。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为了把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进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工作。

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

该县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展开了定期的相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

抗震设计之2--周建龙1--日本抗震设计启示

抗震设计之2--周建龙1--日本抗震设计启示

日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启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建龙日本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及特点 日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几点启示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分析方面的要求日本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及特点考虑延性的结构特征系数()S设计理念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必须进行二次设计,特别对大震下的承载力验算有明确的规定,而中国规范对一般建筑仅进行小震计算,大震不倒依靠抗震措施保证。

日本的小震及大震水准大致在我国设防烈度8度和8度半之间,地区差别较小。

以实用为主,结构概念清楚,手算也可进行分析强调强度、刚度、结构延性的平衡,要求区分结构破坏的形式,在每次输入结构的能量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刚度和强度。

是多次地震经验的总结,结合了多次地震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对设计人员抗震概念要求较高,对所设计的结构的受力及破坏机制充分了解,区分各类构件的破坏形式。

日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几点启示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不作限制。

仅需满足两阶段设计的各项指标,框架结构也可做至150米以上,但是6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必须通过审查(比较严格)中低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及剪力墙结构,且剪力墙一般采用均为带边框的剪力墙。

保证中低层建筑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减小变形,减小了上部楼层的地震加速度的增幅,用强度和刚度抵抗地震力,对结构延性的要求可予降低。

日本的高层和超高层结构设计多采用延性好的结构,例如纯框架结构(或框架-支撑)组成较为柔性的高层建筑结构,配合隔震、减震的手段,耗散和吸收地震能量,保证主体结构处于基本弹性的状态,满足确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在高层和超高层结构设计中,一般刚度比较小,结构层间位移比较大。

如果为了满足变形要求盲目加大结构的刚度,势必会增加材料的用量,增加了结构自重,地震的反应也会随之加大,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强度、刚度、延性日本的房屋抗震设计理念已从单纯由结构抗震逐步转向隔震、利用耗能构件减震的轨道上来,大大提高了房屋结构抗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浅析日本建筑物抗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的启示讲解

浅析日本建筑物抗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的启示讲解

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日本建筑物抗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的启示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和声明: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此毕业论文中均系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没有篡改研究数据,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易带来巨大的破坏,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但我国建筑物整体防震减灾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邻国日本之间更是存在明显差别。

同级别地震情况下,日本受灾情况相对于中国却轻的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建筑物防震减灾能力地深思。

日本的建筑物具有完善地防震措施,向日本学习建筑防震减灾方面的先进之处,对我国防灾减灾体制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对我国建筑防灾减灾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物抗震措施;防震减灾;启示ABSTRACTAs a sudden and destructive natural disasters, the earthquake is easy to bring huge damage, and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but also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national st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the need for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Bu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abil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level of earthquake, Japan's disaster situation is much lighter than China, which has to cause u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ability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Japanese buildings has to improve the aseismatic measures. Advanced point to Japan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our country also has a very good reference.Key words: Aseismatic measures of buildings;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inspiration目录1引言 (1)2 地震的产生及对建筑物的危害 (2)3日本建筑物的防震减灾措施 (3)3.1严格完善的建筑法 (3)3.2提高建筑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新型建筑基础及结构 (3)3.2.1滑动体基础 (3)3.2.2弹簧基础 (4)3.2.3制震结构设计 (4)3.2.4地基设水槽 (4)3.3研发使用新型抗震材料 (4)3.3.1新型钢材 (5)3.3.2研发塑料纤维新型材料 (5)3.3.3SRF工艺——给建筑缠上树脂绷带 (6)4 我国建筑物防震减灾存在的不足之处 (7)4.1城乡建筑抗震要求差距过大 (7)4.2房屋建筑自身抗震能力较低 (7)4.3农村建筑行业混乱并缺乏相应的监督体制 (8)结论 (9)致谢 (11)参考文献 (12)1 引言1引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飞速加快。

日本拨巨款为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

日本拨巨款为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

术 一直 都 很重 视 . 每一 建 筑 物 都要 达 到 国家 规 定
的 防 震 标 准 学 校 校 舍 的 抗 震 更 是 重 中 之 重 。
称. 日本有 超过 4万栋 公立小 学及初 中的校 舍抗震 强度 不足 。 占总 数 的 3 .%。为 此 , 48 日本政 府 决定
动 用 国 家 款 项 加 大 公 立 学 校 校 舍 的抗 震 工 程 。旧
生 活 的 婴 儿 相 比 .那 些 生 活 在 孤 儿 院 的 婴 儿 智 商
正确 了解他 人 的感受 和情 绪 . 而做 到相 互 理解 、 进
关 怀 和情感 上 的融 洽 ) 减 少 。经过 过 去 1 而 0年 对
较低 . 身体 发育 缓慢 。 在对两 者脑 部发 育进行 比对
( 目责编 栏
田欣 欣 )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亿元 人 民币 ) 留资金 等款 项 . 预 推进 以公 立 中小 学
为 主的校舍 抗震 及 防老化 工程 。 事实 上 . 日本 对 建 筑 物 的 防 震 措 施 和 防 震 技
是。 公立 学 校是 由地 方政 府 出钱 、 文部 省适 当补贴
的 办 法 进 行 建 设 的 在 地 方 政 府 财 政 紧 张 的情 况 下 . 些 公 立学 校 的校舍 相对 于 私立 学校 来说 , 这 就 要 简 陋 许 多 2 0 0 8年 日本 文 部 省 发 布 调 查 报 告
日本拨 巨款 为 中小 学校舍抗 震加 固
◇周红 霞
饱 受 地 震 之 苦 的 日本 一 向 对 他 国 的 地 震 消 息
摘 编
震 要求 f 震 要 求 为 7级1 抗 的学 校 立 即 进行 巩 固性

生命教育:日本大地震启示录

生命教育:日本大地震启示录

生命教育:日本大地震启示录作者:张艺曦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32期日本全部的国土在太平洋地震带上,虽是地震多发国家,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却不多。

除了防灾意识深入人心、政府防灾经验丰富之外,日本震撼中国网民的“国民秩序”,还可以从民族的性格、公共教育等方面找到答案。

不倒的校舍:“学校是承担着日本未来的孩子们托付生命的地方”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学校不可以倒。

在日本,这是一个常识。

自2001年以来的10年内,日本共发生了里氏 6.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

在大灾难里,中小学校舍往往是当地人的第一避难所。

日本文部省的一份文件,提及加固校舍时写道,因为“学校是承担着日本未来的孩子们托付生命的地方”。

加固校舍,最早要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说起。

当时日本学校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

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这让日本政府深受刺激,决定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提高校舍抗震性。

1950 年,日本政府又将30年前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的《市街地建筑物法》修改为《建筑基准法》,提高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将传统日式木造住宅渐次改造。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这部法律又分别在 1992、2000、2006年历经3次修改,其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已提高到最高水准,即要求除木结构住宅外,商务楼能抗8级地震,中小学校舍普遍能抗7 级地震。

2010年,日本政府还曾发布计划,表示在未来5年内,将使日本全国90%左右中小学校舍都能达到耐震标准——因为在日本,由于政府不作为而带来震灾中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事故,严重的将导致内阁下台。

法律与人心:无处不在的防震意识“地震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准备好了吗?”这是大部分日本国民的心态。

日本的法律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

《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中震不坏,大震不倒”,较高的设防标准必然对建筑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日合作抗震小学的建筑设计启示

中日合作抗震小学的建筑设计启示

作者: 胡昂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景观设计中心
出版物刊名: 建筑与文化
页码: 88-9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8期
主题词: 灾后重建;抗震小学;设计观念;人性化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合作设计北川抗震小学的案例介绍,分析设计过程中因观念冲突而产生的争执,介绍当今日本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引发对未来学校设计的思考。

继而在对北川学校建筑震害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北川抗震小学在防震构造设计、防震设防措施和人性化设计方面的做法。

日本防震启示-借鉴逃生

日本防震启示-借鉴逃生

日本防震启示录年9月1日,东京举行主题为高架桥逃生的地震演习,参与者借助绳梯、气垫等设施演习逃生。

东京一个小学举行防震演习,一名小学生戴着防灾头套蹲在课桌下向同学们演示安全要则。

喊“地震了!”这次演习旨在教导青少年在灾难发生时能快速大声告诉家人和邻居即将到来的危险。

1988年9月1日,东京举行防震演习,演习模拟地震引起火灾,居民被困在充满浓烟的屋子内。

图为演习中消防队员帮助一名男子逃生,演习者头上套着塑料袋,以免吸入浓烟导致窒息。

碎片等危险品的伤害。

感。

一次灭火器。

1993年6月,日本民众参加防震救助演习。

图为一名妇女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假人进行人工呼吸,模拟地震伤员救治。

切割车、双臂挖掘机等多种车辆。

图为1993年6月,日本举行防震救助演习,东京消防厅参加演练。

年9月1日,千叶县举办防震演习,演习中警方救援队从屋顶将担架上的“伤员”运回地面。

当天,千叶县有16000名民众、警察、消防队员、自卫队队员参加演习。

供人们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

图为1995年9月1日,日本千叶市举行了一场防震演习,演习模拟了地震导致的火灾、爆炸等。

时准备前往灾区进行救助。

1999年9月1日,东京举行防震演习。

左图:日本消防防卫厅的直升机对模拟着火的建筑物喷水灭火。

Reuters 右图:一架警用直升机进行模拟救人演练。

种类型演习还会细节到车辆被电线杆砸中、伤员被困在狭小空间等。

演习,画面中的犀牛由动物园员工扮演。

制伏“大猩猩”,并将其关回笼子。

2005年1月20日,联合国减灾会议在日本神户召开,会议的研讨内容是“建立更安全的防灾的社区”。

日本在会上展示地震实验,左为防震房屋模型,右为普通房屋模型。

日本官方对地震的反应速度也相当迅速。

以2004年10月23日发生的新潟地震为例,地震发生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便设立了“官邸对策室”,负责调查灾情和收集地震信息。

10分钟后,正在出席东京电影节的日本首相小泉便得知了相关消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0 年 2.22 1891 年10.28
横滨地震 M 5 . 5 - 6 浓尾地震 M 8 . 0
不 要 求 抗 震 设 防 的 时 代
1906 年 4.18
圣弗兰西斯科地震 M8.2
1923 年 9.1
关东大地震 M 7 . 9
圣弗兰西斯科及其之后火灾造成的严重受灾, 死者 约 800 人 此次地震成为美国开始地震研究的契机 东大的佐野利器进行了震灾的调查,进行 RC 建造 的抗震、防火性评价 东京中心严重受灾, 全部或局部损坏约25 万多, 烧 毁约 45 万,死者 14 万多 ·地震后发生了大量火灾,死者大半是由于火灾 ·石造建筑、砖瓦建筑、木造建筑严重受灾,S 建 造、R C 建造也部分受灾 ·在大量的建筑物受灾中, 日本兴业银行大楼几乎 毫发无损 ·次年,建筑物法的结构规定进行了大修订,引入 了抗震力的规定 ·震后,发生了建筑刚柔之争,抗震研究趋于活跃
1868 年 1877 年 1880 年 1880 年前后 1886 年 1892 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 于 设 计 震 级 0.1 的 允 许 应 力 设 计 法 的 时 代
1940 年 5.19 1944 年 12.7 1945 年 1.13 1946 年12.21
帝国山谷地震 M 6 . 7 东南海地震 M 7 . 9 三河地震 M 6 . 8 南海地震 M 8 . 0
防灾减灾
PREVENT ION AND MITI GATION
日本中小学校防 灾抗震设计启示
汤朝晖
摘要/ 通过对日本东京与神户两座城市的实地调研, 从 灾前的设计防范、灾时的应急机制、灾后的恢复重建三 个层面,对日本中小学校规划设计中的防灾抗震措施作 了梳理,从中总结出对我国的学校防灾抗震设计有用的 经验。 关键词/ 中小学校 避难场所 抗震加固 From viewpoint of the precautions of design before earthquake, the measures of meeting emergency during earthquake, and the restoration after earthquake, the author makes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sisting earthquake and preventing disasters in Japanese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b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two Japanese cites-Tokyo and Kobe.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place of refuge, anti-earthquake reinforcement
ABSTRACT/
汶川地震使中小学校的防灾抗震设计 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育部在汶川地震后 迅速组织了对灾区学校重建的规划、设计 工作, 并制定了详细的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正是强调要将灾 区的校园建筑从规划与设计抓起,从设计 开始就将地震的可能损害减低到可控的最 小程度。 2008 年 10 月 28 日 -11 月 3 日,由教育 部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赴日本 考察日本中小学校的防灾抗震设计及防灾 教育代表团,对日本东京、神户 2 个城市进 行了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的考察与 调研。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在中 小学校规划设计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上, 有一套较为完整、 有效的系统, 并且运作良 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本文作者作为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 则》的参编者之一,通过随团赴日考察, 从 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中,得到了不 少启示。 日本中小学校的防灾抗震设计,可以 分为灾前、 灾时、 灾后三个不同的层面:灾 前的设计防范、 灾时的应急机制、 灾后的恢 复重建。 1 灾前设计防范 1.1 建筑规范因应抗震的修编及其有效性 1995 年 1 月 17 日的阪神大地震,给日 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中受到破坏的学 校有 4500 多所。幸运的是,因为地震发生 的时间是凌晨,所以没有学生在学校内伤 亡。事后的统计表明,在这次地震中,对建 筑物造成的损害,主要集中于 1981 年之前 设计建造的建筑,尤其以 1971 年以前设计 建造的建筑受破坏最为严重。而 1981 年之 后的建筑受损程度很低。这正好与日本建 筑法规的编制有着密切的关联: 1971 年, 《建筑设计基准法》施行令改 正; 1981 年, 《建筑设计基准法》抗震规定 改正。 日本的 《建筑设计基准法》 是防灾抗震 设计的主要法规,初次制定于 1950 年。阪 神大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情况统计,从另一 个侧面反映出了日本《建筑设计基准法》2 次修编的有效性。因此,在 1995 年的阪神 地震后, 日本没有再次修编 《建筑设计基准
1948 年 6.28
福井地震 M 7 . 1
1952 年 7.21
克恩县地震 M 7 . 7
加利福尼亚州受灾,死者 8 人,被用于强震记录 (330伽(gal))反应分析 静冈、爱知、三重,完全损坏 17599、局部损坏 36520、无家可归 3129,死者 1223 人 爱知南部、全部损坏 16408、局部损坏 16555、死 者 2306 人 中部以西各地,完全损坏 11591,局部损坏 23487, 无家可归 1451,死者 1330 人 二战结束前后产生灾害的地震频发 福井平原严重受灾,房屋倒塌 36184,局部损坏 11816,烧伤 3851,死者 3769 人 大和百货店倒塌等 加利福尼亚州克恩县受灾,死者 12 人,被用于 强震记录反应分析
1.2 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与防灾避难场所 的结合 学校作为社区居民的避难场所,有其 优势:社区居民熟悉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合 理的服务半径都可保证灾后在公共交通未 恢复时,避难场所控制在居民步行距离内 的可达性。 据介绍, 日本的学校一般不会超 过 18 个班,超过人数则重建新校。这样除 了能保证学校服务半径、教育的公平性与 教学质量外, 在与防灾功能的结合上, 能保 证社区居民就近就能找到防灾避难场所。 有避难场所功能的学校,会在校内设有相 应的物资库房、预留上下水接口并在建筑 物外围设置明显的标志。 日本新建的公立学校提倡标准化,并 不刻意追求设计的个性化。这样有助于进 行防灾避难所设计的安排。每所学校在作 为避难场所时,具体承担的功能也有所不 同。 通常体育馆会作为临时住所, 有的学校 在灾时还设有临时的幼儿园、心理辅导室、 应急医疗室等多种设施,也有的学校仅简 单地作为临时住所。但由于都在事先有规 划,因此灾情发生后就能根据灾情的严重 程度有条不紊地启用(图 1-3)。 在日本,由文部科学省来担当防灾抗 震设施的总协调,学校由幼儿园到大学均 有防灾抗震的对策。 学校一般分为国立、 公 立、 私立三种形式, 其中以地方政府设立的 公立学校最多。公立学校设施作为避难场 所,占全部避难场所总数的 60.9% 左右;公 立学校中有约 8 9 % 有避难场所的功能。以 兵库县为例,在阪神地震中,共有 389 所学 校用作避难所, 使用人数为18227人, 占总 避难人数的 57%(图 4)。 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受灾地区 的居民都会选择使用公共避难所。所以政 府在安排避难所的规划时,只是预计部分 受灾人群会使用公共避难所,其余的人考 虑自救。因此日本政府号召居民平时要储 备 3 天的食物和水。 但实际使用避难场所的 人数很难精确预测。原因之一是与日本的 人口管理制度有关。 日本没有户籍制, 人口 管理实行登录制。 居民只需在迁移后7日内 向当地警署报到登记。 因此, 人口的自由流 动造成了在统计日常学生人数需求及避难 场所人数预测上存在不确定性。如在阪神 地震后,同样规模的学校,有的住进了 2 千 多人,有的只有几百人。 与学校作为避难场所设计相配套的是
佐野利器制作了建筑学会的“东京市建筑条例方案” 、对结 构进行了规定 1916 年 发布《房屋抗震结构论》 (佐野利器),提出震级法等 1919 年 发布《市区建筑物法》 1920 年实施(法定限制最高为 100尺) , 1920 年 发布《建筑物法实施规则》 ,在计算规定中规定了垂直荷载 1923 年 建成日本兴业银行大楼(内藤多仲按水平震级0067 进行了抗 震设计) 1924 年 建筑物法规则大修订, 引进抗震力规定(水平震级0.1), 强化 了规定要求 1924 年 建筑学会制定了《结构强度计算标准》用于抗震计算 1930 年前后 发生了建筑刚柔之争,抗震结构研究趋于活跃 1932 年 建筑物法执行规则修订(水泥相关建筑规定) 1933 年 发布 《钢筋水泥构造计算基准方案》 (建筑学会) 1934 年 室户台风造成关西木造建筑的严重受灾,对结构计算方法 进行了研究 1937 年 建筑物法执行规则修订(允许应力级别的相关规定) 1941 年 《建筑物抗震构造要点》 (水平震级0.3-0.4)(日本学术振兴会) 1944 年 《临时日本标准规格》 (战时规格)(水平震级0.15) 1945 年 战争结束 1947 年 《日本建筑规格 3001》 (水平震级 0.2), 其后采用基准法 1947 年 战后相继发生 K A T H L E E N 台风等水灾风灾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1) 收稿日期:2008-12-09
法》 (表1)。
86
建筑学报
表 1 地震记录及日本抗震设计发展对应年表
地震时间 1853 年 3.11 1854 年12.23 1854 年12.24 1855 年11.11 地震名 / 震级 嘉永小田原地震 M 6 . 7 安政东海地震 M 8 . 4 安政南海地震 M 8 . 4 安政江户地震 M 6 . 9 受灾概况等 小田原附近受灾、房屋倒塌 1000 余家,死者 23 人 关东到近畿严重受灾,房屋倒塌、无家可归者约 3 万,死者 2000-3000 中部到九州严重受灾,死者数千(安政地震的 32 小时后发生) 江户垂直下部地震,东京湾附近严重受灾,房屋 倒塌,烧毁 14000 多,死者 4000 多人。 史称“安政大地震” 横滨发生烟囱、房屋倒塌等,成为设立地震学会 的契机 爱知、岐阜严重受灾,完全损坏 14 万多、局部损 坏 8 万多,死者 7273,木造、石造、砖瓦建筑物 严重受灾,次年设立了预防震灾委员会 年份 抗震基准的变迁及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