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教学文案
《望海潮》一等奖课件
采用淡雅的色调、悠扬的音乐和细腻的画面,将观众带入《 望海潮》的意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
《望海潮》的意象运用
意象的选择
《望海潮》课件选取了海洋、潮水、 船只等典型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呈 现,传达出《望海潮》的主题和意境 。
意象的表现
通过动画、音效等多媒体手段,生动 地表现这些意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 理解《望海潮》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望海潮》一等奖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 《望海潮》的主题与意境 • 《望海潮》的艺术特色 • 《望海潮》的影响与评价 • 《望海潮》的相关名篇对比 • 《望海潮》的现代解读与传承
01
《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秦观的生平与创作
秦观生平
秦观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 的生平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他早 年在政治上不得志,后因新旧党 争受到牵连,屡遭贬谪。
文化内涵
挖掘《望海潮》所蕴含的文化内 涵,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元素。
传承意义
阐述《望海潮》在文化传承中的意 义,分析其对于后代的影响和启示 ,以及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价值
探讨《望海潮》在当代的价值,如 何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望海潮》在当代的应用与传播
《望海潮》的结构布局
总结词:严谨完整
详细描述:《望海潮》的结构布局非常严谨完整,作者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衔接,使得整首词层次 分明、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04
《望海潮》的影响与评价
《望海潮》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确立了词的地位
柳永的《望海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确立了 词的地位,使之成为与诗并列的重要文 学体裁。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望海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3. 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4. 课堂实践: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 诗歌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解读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5.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分析其韵律、意象、情感;6. 课堂实践:学生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7. 随堂练习:分析一首现代诗歌,探讨其与《望海潮》的共通之处;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背景介绍、诗歌朗读、诗歌解析、例题讲解、课堂实践、随堂练习;3. 重点:意象、情感、主题、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为主题,仿写一首诗歌;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欣赏的方法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3. 板书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1. 意象美:《望海潮》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望海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重点词汇的讲解,诗词意境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并背诵全文。
2.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3. 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词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海潮》。
2. 朗读诗词(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分组比赛朗读,评出最佳朗读者。
3. 解析诗词(1)了解作者和诗词背景。
(2)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
(3)分析诗词的意境。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难点句子,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词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感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悟诗词的意境。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海潮》2. 作者:苏轼3. 诗词背景:浙江之潮4. 重点词汇:潮、观、豪情、壮志5. 意境:壮阔、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望海潮》。
(2)翻译诗词中的难点句子。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翻译答案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感悟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词。
(2)以“壮阔”为题,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象的作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朗读与背诵2. 重点词汇的讲解3. 诗词意境的体会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情感感悟与课堂小结6. 作业设计与答案一、诗词的朗读与背诵(1)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注重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的处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榜样。
2024版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柳永与《望海潮》背景介绍•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探讨•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目•知识拓展:宋词发展概况及流派特点•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录柳永与《望海潮》背景介绍柳永生平及成就《望海潮》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北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北宋的词坛也十分活跃,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词人。
柳永作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
《望海潮》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文本解读与赏析《望海潮》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写作特点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主题思想此词主要表现了词人对于杭州美景的赞美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对于词这一文学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艺术手法探讨善于铺叙白描手法俚词俗语030201柳永词中独特艺术手法《望海潮》中典型艺术手法分析夸张手法词中运用夸张手法,如“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等,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的壮阔景象。
对偶句式词中运用对偶句式,如“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等,使词作更加工整美观。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对钱塘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望海潮》公开课获奖课件
词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介绍了词的起源、发展历程, 以及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 点,包括格律、押韵、对仗等 要素。
《望海潮》背景及作者简 介
词作主题及情感表达
文学手法及艺术特色
详细阐述了《望海潮》的创作 背景及作者柳永的生平事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内涵。
分析了《望海潮》的主题思想, 即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赞美 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同时探 讨了词中运用的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等表达技巧。
分组讨论:文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分组并确定讨论主题
0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诗歌意象、
诗人情感、社会背景等。
小组讨论与交流
02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相互启发、
拓展思路。
小组代表发言
0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
学可补充或提问。
分享交流:个人感悟与体验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 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 物。
获奖课件目标与内容
课件目标
通过对《望海潮》的深入解读和赏 析,让学生了解词作的艺术特色和 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素养。
建议与期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高文学素 养和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和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类似作品比较阅读
1 2
《雨霖铃》与《望海潮》比较 从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柳永的《雨霖 铃》和《望海潮》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鉴 赏能力。
望海潮(赛课一等奖)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传承意义 • 知识拓展:宋词发展概况及代表人物介绍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柳永生平及创作风格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
创作风格独特,善于 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创意文化产品开发 结合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开发创意 文化产品,如文创礼品、旅游纪念品等,让传统 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再 现柳永词作中的场景和意境,提供沉浸式的文化 体验。
05
知识拓展:宋词发展概况及代表人物介绍
宋词起源、发展及鼎盛时期概述
音律谐婉
柳永精通音律,创作时注重声调的和谐与韵律的美感。《望海潮》一词,音节流畅,朗朗上 口,展现了柳永词作音律谐婉的特点。
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意义
展现杭州历史文化
提供现代旅游文化借鉴
词中通过对杭州自然风光、都市繁华、 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杭州深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 域文化。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逐句翻译与解释
对《望海潮》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 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意境描绘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表现的 壮阔海潮、繁华都市等场景,引导学生 进入词境。
独特写作技巧和手法
010203Fra bibliotek夸张手法
运用夸张手法,如“怒涛 卷霜雪”、“天堑无涯” 等,突出海潮的汹涌澎湃 和都市的繁华盛况。
的韵律之美。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交流感悟和思考
阅读心得分享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江城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望海潮》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手法、深邃的艺术内涵、高度的文学性和抒情性,成为独具个 性的艺术作品。
1 意境壮阔
作品的背景以蔚蓝的大 海、苍茫的天空和迥柱 的高山为主,表现了壮 观的气象和气势磅礴的 景象。
2 语言华美
《望海潮》的语言极为 优美,行文舒畅,意象 丰富,经过千年不变仍 能感人心魂。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艺术成就显著,激发了许多杰 出诗人的创作热情。
海洋形象
《望海潮》中对海洋的描绘非 常生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界的敬畏之情。
文化内涵
《望海潮》体现了儒家的人生 观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望海潮》的作者介绍
张志和是唐代诗人,曾任陕西省刺史,辞官后隐居老家,著有《张氏诗集》。他的诗歌以豪放、 深沉和感人著称,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思考
《望海潮》通过对人类生命 的思考和追求,激发我们思 考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 求。
感言
《望海潮》的艺术内涵和文 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它不 仅是一首诗歌、一种艺术形 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 化传承。
3 寄托情感
《望海潮》表现了伟大 的精神追求,充满了高 度的人道主义精神。
《望海潮》的艺术创作理念
《望海潮》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个人气质,传递了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的关象构造
内容表现
海上的波澜壮阔、高山的险峻挺拔都给我们留 下深刻的印象。
小山民是作品的主角,他表现出顽强的意志, 超人的毅力和热爱生命的精神。
1
文学价值
《望海潮》是中国古典近体诗代表,
艺术成就
2
其意境宏大,语言华美,被誉为中国 古代文学的瑰宝。
《望海潮》在壮丽的气势、奇崛的形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1、《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PPT文档共19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最新《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字)长调(91字以上) ❖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 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 ❖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 ❖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
浑的特点。
柳永屡考不中,忍不住写那首著名牢骚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知人论世 ❖ 分清类型 ❖ 译通字面 ❖ 展开想象 ❖ 抓住意象 ❖ 明确特点 ❖ 描绘意境 ❖ 理顺顺序 ❖ 定准手法 ❖ 析明情感
读词十步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何写
知
1、北宋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பைடு நூலகம்)
人 卿。
3、排行第七, 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
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宋仁 宗大为恼火。三年后,柳永考取了。但临到皇帝 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 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于是,柳永失意无聊, 流连坊曲,并不无解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词的有关知识:
❖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本次公开课目的和要求
目的
通过对《望海潮》的深入解读和赏析,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 艺术成就,感受宋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素养。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此句通过描绘海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景,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生动画面,展 现了海洋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由、拼搏精神的赞美。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此句表达了词人面对大海时的内心矛盾。既想乘风归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又担心身处高 处会过于寒冷。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100%
风格不同
《望海潮》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体现了柳永的豪放风格;而其 他作品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风格婉约。
80%
表现手法
《望海潮》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 夸张手法,使海潮形象跃然纸上 ;而其他作品则多通过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慢词的发展与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 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慢词的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写作风格和技巧探讨
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了丰 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词人的内 心感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 法,柳永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 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全词呈 现出一种豪放、激昂的风格。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2024)
通过对《望海潮》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传承价值 ,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外,《望海潮》所描绘 的杭州美景和繁华景象,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 讨论与答疑
2024/1/29
19
学生提问及教师答疑
学生提问
之情。
2024/1/29
作者介绍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 人物,其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 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柳永晚年任屯田员外郎时 ,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海景 象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 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8
文学手法与技巧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 海的壮阔景象。
向,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
友谊的珍视。
03
海洋象征神秘的异域
在唐代诗歌中,海洋还常被用来象征神秘的异域和未知的世界,如“忽
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异域的好奇和探
索精神。
14
04 艺术特色与传承 价值
2024/1/29
15
《望海潮》艺术特色剖析
网络资源
中国诗词大会、唐诗宋词网等
2024/1/29
2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欣赏自然风光时,尝试运用意 象手法进行描述
2024/1/29
阅读其他诗词作品时,注意分 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技巧
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并 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6
THANKS
感谢观看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教学文案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读词十步:(读懂一首词必须明确
的)
❖ 知人论世
❖ 分清类型
❖ 译通字面
❖ 展开想象 ❖ 抓住意象
写什么
为何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明确特点
❖ 描绘意境
❖ 理顺顺序 怎么写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
前去赴宴。但很不幸孙何在不久便因病
去世,并未提拔他。
分清类型
❖ 写景诗 ——借……(特点)景,抒……思情 ❖ 干谒诗 ——赞美,示才,显志谋官
参差 (cēn cī)
绕堤沙 (dī)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ǐ)
竞豪奢 (shē)
重湖叠 (chóng yǎn)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 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 子,十里的荷花。羌笛声在 晴空飘荡,采菱的歌声在夜 空悠扬,钓鱼的老翁、采莲 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 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 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你将画上杭州美景,回京诉 职夸耀(升官获赏)。
主旨分析:
赞美孙何治理有方、祝福他升官
理 顺 顺 序
❖ 定准手法
❖ 析明情感
知
1、北宋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
人 卿。
3、排行第七, 54岁时方才考
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七、柳屯田。
4、原本热心功名,但仕途坎坷,潦倒一生。柳 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 外。
5、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
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 慢 ” 是慢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屡考不中,忍不住写那首著名牢骚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宋仁 宗大为恼火。三年后,柳永考取了。但临到皇帝 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 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于是,柳永失意无聊, 流连坊曲,并不无解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 慢 ” 是慢曲子
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词独多。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 人”,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 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 ❖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 ❖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 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 子,十里的荷花。羌笛声在 晴空飘荡,采菱的歌声在夜 空悠扬,钓鱼的老翁、采莲 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 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 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你将画上杭州美景,回京 诉职夸耀(升官获赏)。
主旨分析:
赞美孙何治理有方、祝福他升官
理 顺 顺 序
2012年上期
———
上片四句有何内在联诚系? 上总下—片—内分容有诚实,何区别?信:
对象区《 现 代别:景守信物、人
何 为 诚
视 角度野区区汉 语 词别别::城大用。市、、小生/面活,点
典
信 ?
》
明 确 特 点
———
上片说明杭州什么特诚点? 下地片灵杭:州形人胜生、诚实,活都什会么、特信:繁点华?
环境:《 现 代清雅优守信美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
论
孙何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 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
世 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
《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
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
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但
很不幸孙何在不久便因病去世,并未提
拔他。
分清类型
❖ 写景诗 ——借……(特点)景,抒……思情 ❖ 干谒诗 ——赞美,示才,显志
何 为 诚
生活:汉富足安用闲 政治:语 词官民同。乐
典
信 ?
》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描 绘 意 境
分析本词景句,概括诚意境特点
诚信
———
壮美
实
悠闲《欢快 现 代
, 守 信
:
何 为 诚
汉
用
语 词
。
典
信 ?
》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定 准 手 法
———
本词有何艺术特点?诚 信: 修 描 描辞 写 写手顺手《 现 代法序法:::比由动诚实,守信喻近静、及结夸远合张、、视善听用 觉数 结词 合何 为 诚
参差 (cēn cī)
绕堤沙 (dī)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ǐ)
竞豪奢 (shē)
重湖叠 (chóng yǎn)
羌管 (qiāng)
千骑 (jì)
解题
❖ 望海潮,词牌名 。
❖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 调、慢词 。
❖
地处东南地形优美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 古繁华。柳树如烟桥梁 绘彩,帘幕翠绿,房屋 错落参差有十万人家。 如云大树环绕着沙堤, 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 浪花,大江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 ,家里充满着绫罗绸缎 ,争显奢华。
字)长调(91字以上) ❖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 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 知人论世 ❖ 分清类型 ❖ 译通字面 ❖ 展开想象 ❖ 抓住意象 ❖ 明确特点 ❖ 描绘意境 ❖ 理顺顺序 ❖ 定准手法 ❖ 析明情感
读词十步
写什么 怎么写
Hale Waihona Puke 为何写知1、北宋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
人 卿。
3、排行第七, 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
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4、原本热心功名,但仕途坎坷,潦倒一生。柳 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 外。
5、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
于都中学 高一(24)
词的有关知识:
❖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 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 3、词的分类: ❖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汉
用
语 词
。
典
信 ?
》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析 明 情 感
———
概括本词主旨情感 诚 信 闲的通富过足描生写活壮诚实,美赞的美杭孙州何大治都理会有及方其何并悠祝 : 愿 华他 ,升暗《 现 代官示。求也荐,守信借之此志展。现了自己的文为 诚采才
汉
用
语 词
。
典
信 ?
》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