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望海潮》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望海潮》词牌的起源、词的创作背景、词的格律特点、词的意境分析以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掌握其格律要求。

2. 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的格律特点及意境分析。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

2. 新课导入:介绍《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的格律和意境。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望海潮》为例,详细讲解其格律、修辞手法及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并进行仿写。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以海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平仄韵律(2)创作背景:宋代、海洋文化(3)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4)意境分析:壮美、激昂、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完成一首仿写作品。

(2)阅读其他以海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2. 答案:(1)示例:海浪翻滚激荡,雄浑壮美;烽火连天映照,英勇豪迈。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牌格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章节和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条目;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

2024年精选望海潮柳永教案一等奖

2024年精选望海潮柳永教案一等奖

柳永及其作品《望海潮》简介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 ,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 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 人。
《望海潮》简介
13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
多媒体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含丰富的 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直 观地感受柳永词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 内涵。
网络教学资源
互动教学平台
使用互动教学平台,如在线课堂、学 习社区等,促进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 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体验。
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如在 线课程、学术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 加广泛和深入的学习材料。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此词写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上阕写秋日景色,下阕写羁旅生涯,整首词情景 交融,沉郁顿挫。
32
不同作品风格特点比较
2024/2/28
01
《望海潮》与《雨霖铃》风格比较
《望海潮》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
的繁荣、壮丽景象,而《雨霖铃》则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
2024/2/28
意象丰富
词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象,如“烟柳”、“画桥”、“云树” 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 杭州的美景之中。
意境深远
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词人营造了一种深远而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和心境。
11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Chapter
2024/2/28
教学内容安排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解析ppt课件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解析ppt课件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7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宋仁 宗大为恼火。三年后,柳永考取了。但临到皇帝 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 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于是,柳永失意无聊, 流连坊曲,并不无解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5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
浑的特点。
6
柳永屡考不中,忍不住写那首著名牢骚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晴空飘荡,采菱的歌声在夜 空悠扬,钓鱼的老翁、采莲 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 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 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你将画上杭州美景,回京诉
争显奢华。
职夸耀(升官获赏)。
主旨分析:
赞美孙何治理有方、祝福他升官
13
上片四句有何内在联诚系?
理 顺 顺
———
总——分
诚 实
信 :
上下片内容有何,区别?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
前去赴宴。但很不幸孙何在不久便因病 9 去世,并未提拔他。
分清类型
写景诗 ——借……(特点)景,抒……思情 干谒诗 ——赞美,示才,显志谋官
10
参差 (cēn cī)
绕堤沙 (dī)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ǐ)

《望海潮》公开课获奖课件

《望海潮》公开课获奖课件

词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介绍了词的起源、发展历程, 以及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 点,包括格律、押韵、对仗等 要素。
《望海潮》背景及作者简 介
词作主题及情感表达
文学手法及艺术特色
详细阐述了《望海潮》的创作 背景及作者柳永的生平事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内涵。
分析了《望海潮》的主题思想, 即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赞美 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同时探 讨了词中运用的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等表达技巧。
分组讨论:文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分组并确定讨论主题
0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诗歌意象、
诗人情感、社会背景等。
小组讨论与交流
02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相互启发、
拓展思路。
小组代表发言
0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
学可补充或提问。
分享交流:个人感悟与体验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 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 物。
获奖课件目标与内容
课件目标
通过对《望海潮》的深入解读和赏 析,让学生了解词作的艺术特色和 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素养。
建议与期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高文学素 养和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和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类似作品比较阅读
1 2
《雨霖铃》与《望海潮》比较 从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柳永的《雨霖 铃》和《望海潮》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鉴 赏能力。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介绍《望海潮》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01
《望海潮》在文学教育中的价值
分析《望海潮》在中学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02
《望海潮》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影响
探讨现代诗人如何借鉴《望海潮》的技巧和主题进行创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语言风格
该词语言华丽、典雅,用词考究,展现出词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修辞手法
该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抒发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03
CHAPTER
《望海潮》的解读与赏析
总结词
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象,展现了壮丽、繁华的意境。
详细描述
该课件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现了杭州的湖光山色、古街巷弄、繁华都市等景象,将《望海潮》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都市风情之中。
对比两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1
2
3
介绍唐代文化背景,探讨《望海潮》如何体现唐代文化的特点。
唐代文化对《望海潮》的影响
分析《望海潮》在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和贡献。
《望海潮》的历史地位
探讨《望海潮》与其他唐代诗人作品的相互影响。
《望海潮》与同时代作品的关系
03
《望海潮》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
CHAPTER
《望海潮》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目标
掌握《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理解词中描绘的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风貌。
体会词人柳永的情感世界和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望海潮》的词意,掌握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柳永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意图。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解析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解析

本词有何艺术特点?诚
———
诚 何 信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善用数词), 实 拟人 : , 为 描写顺序:由近及远,点面结合(上片: 《 守 总分结构) 现 信 诚 代 描写角度:动静结合、视听觉结合 用 汉 语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 信 词
特殊的表现手法:铺叙 典 》

2012年上期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写什么 为何写
怎么写
知 人
1、北宋词人。 2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 qí ) 卿。
3 、排行第七 , 54 岁时方才 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4、原本热心功名,但仕途坎坷,潦倒一生。柳 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 外。 5、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 慢 ” 是慢 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词独多。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 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读词十步:(读懂一首词必须明确 的)
知人论世 分清类型 译通字面 展开想象 抓住意象 明确特点 描绘意境 理顺顺序 定准手法 析明情感
论 世
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1002年,柳永从 家乡前往京都参加科考,路径钱塘(今 浙江杭州)。目睹钱塘美景流连忘返, 陶醉其中 。次年得知早年的好友孙何正 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于是柳永写 了这篇 《望海潮》与孙何相见而作。因 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 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 前去赴宴。但很不幸孙何在不久便因病 去世,并未提拔他。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1、《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与欣赏,诗词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作者情感、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并把握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诗词的朗读与欣赏,意象、意境的分析。

教学难点:作者情感、写作背景的理解,诗词韵律美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大海的浩渺,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让学生齐读《望海潮》,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进而把握诗词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望海潮”为例,讲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欣赏其他古典诗词。

8. 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作者:柳永3. 诗词内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 意象:海潮、风、帆等。

5. 意境:壮阔、激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如《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2. 答案: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通过分析意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诗歌的原文展示,包括诗歌的朗读和翻译;第二部分是诗歌的鉴赏分析,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使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朗读和翻译,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幅海潮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诗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鉴赏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诗歌的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学到的鉴赏方法,对一些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可以使用一些图示、符号等来辅助表达。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鉴赏文章,要求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答案:《望海潮》是一首描写海潮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海潮的壮丽景象。

诗歌以“潮”为主题,以“望”为视角,通过对海潮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
绘画美
词中运用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等句,使 词具有绘画美。同时,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PART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REPORTING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柳永与宋词的发展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在宋词的发展中占有 重要地位。通过了解柳永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PART 04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REPORTING
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 雪”等句运用对偶,句式 工整,音韵和谐。
比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池夸”运用比喻,将美景 比作凤凰栖息的池塘,生 动形象。
夸张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等句运用夸张,突出 钱塘的繁华和重要地位。
意象塑造及意境营造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3
文学价值与影响
REPORTING
《望海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代表了唐代婉约词的巅峰
柳永的《望海潮》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唐代婉
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03
丰富了词坛的表现手法
《望海潮》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得词作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 的可能性。
《望海潮》与其他描绘杭州的诗词比较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和词人描绘过杭州的美景,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通过比 较这些作品与《望海潮》在描绘杭州方面的异同点,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魅力。

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很强,主要得益于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表 现手法。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词具有诗情画意。不 仅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结合,还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 法,使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
本次公开课目的和要求
目的
通过对《望海潮》的深入解读和赏析,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 艺术成就,感受宋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素养。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此句通过描绘海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景,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生动画面,展 现了海洋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由、拼搏精神的赞美。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此句表达了词人面对大海时的内心矛盾。既想乘风归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又担心身处高 处会过于寒冷。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100%
风格不同
《望海潮》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体现了柳永的豪放风格;而其 他作品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风格婉约。
80%
表现手法
《望海潮》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 夸张手法,使海潮形象跃然纸上 ;而其他作品则多通过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慢词的发展与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 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慢词的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写作风格和技巧探讨
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了丰 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词人的内 心感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 法,柳永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 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全词呈 现出一种豪放、激昂的风格。

望海潮的一等奖说课稿

望海潮的一等奖说课稿

望海潮的一等奖说课稿《望海潮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望海潮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

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

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具体如下: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2024)

《望海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2024)
现实意义
通过对《望海潮》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传承价值 ,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外,《望海潮》所描绘 的杭州美景和繁华景象,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 讨论与答疑
2024/1/29
19
学生提问及教师答疑
学生提问
之情。
2024/1/29
作者介绍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 人物,其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 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柳永晚年任屯田员外郎时 ,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海景 象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 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8
文学手法与技巧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 海的壮阔景象。
向,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
友谊的珍视。
03
海洋象征神秘的异域
在唐代诗歌中,海洋还常被用来象征神秘的异域和未知的世界,如“忽
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异域的好奇和探
索精神。
14
04 艺术特色与传承 价值
2024/1/29
15
《望海潮》艺术特色剖析
网络资源
中国诗词大会、唐诗宋词网等
2024/1/29
2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欣赏自然风光时,尝试运用意 象手法进行描述
2024/1/29
阅读其他诗词作品时,注意分 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技巧
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并 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6
THANKS
感谢观看

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语文必修《望海潮》一等奖说课稿33、《望海潮》说课稿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2024版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1]

2024版望海潮(柳永)公开课一等奖课件[1]
5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北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北宋的词坛也十 分活跃,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词人。
柳永作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望海潮》作为他的代表作 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 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2024/1/28白描来自法柳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以朴素的语言描绘景物和 人物,使词作更加生动逼 真。
俚词俗语
柳永在词中大量运用俚词 俗语,使词作更加通俗易 懂,贴近民众生活。
12
《望海潮》中典型艺术手法分析
夸张手法
词中运用夸张手法,如“怒涛卷霜 雪”、“天堑无涯”等,形象地描绘 了钱塘江的壮阔景象。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 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 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 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 术个性。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 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写作特点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 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2024/1/28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词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云树”等意象, 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描,展现了一幅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的美丽画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
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 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
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 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 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
前去赴宴。但很不幸孙何在不久便因病
去世,并未提拔他。
分清类型
❖ 写景诗 ——借……(特点)景,抒……思情 ❖ 干谒诗 ——赞美,示才,显志谋官
参差 (cēn cī)
绕堤沙 (dī)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ǐ)
竞豪奢 (shē)
重湖叠 (chóng yǎn)
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1002年,柳永从

家乡前往京都参加科考,路径钱塘(今 浙江杭州)。目睹钱塘美景流连忘返,
世 陶醉其中 。次年得知早年的好友孙何正
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于是柳永写
了这篇 《望海潮》与孙何相见而作。因
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
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称柳七、柳屯田。
4、原本热心功名,但仕途坎坷,潦倒一生。柳 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 外。
5、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
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 慢 ” 是慢曲子
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词独多。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 人”,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析 明 情 感
———
概括本词主旨情感 诚 信 闲的通富过足描生写活壮诚实,美赞的美杭孙州何大治都理会有及方其何并悠祝 : 愿 华他 ,升暗《 现 代官示。求也荐,守信借之此志展。现了自己的文为 诚采才


语 词


信 ?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宋仁 宗大为恼火。三年后,柳永考取了。但临到皇帝 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 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于是,柳永失意无聊, 流连坊曲,并不无解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羌管 (qiāng)
千骑 (jì)
解题
❖ 望海潮,词牌名 。
❖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 调、慢词 。

地处东南地形优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 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
繁华。柳树如烟桥梁有十万人家。如 云大树环绕着沙堤,怒 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 花,大江绵延无边。市 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 家里充满着绫罗绸缎,
郸城一高 高一(12)班
词的有关知识:
❖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 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 的唱腔,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 3、词的分类: ❖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
(91字以上) ❖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
落叫:阕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 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读词十步:(读懂一首词必须明确
的)
❖ 知人论世
❖ 分清类型
❖ 译通字面
❖ 展开想象 ❖ 抓住意象
写什么
为何写
❖ 明确特点
❖ 描绘意境
❖ 理顺顺序 怎么写
❖ 定准手法
❖ 析明情感

1、北宋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
人 卿。
3、排行第七, 54岁时方才考
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
晴空飘荡,采菱的歌声在夜 空悠扬,钓鱼的老翁、采莲 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 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 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你将画上杭州美景,回京诉
争显奢华。
职夸耀(升官获赏)。
主旨分析:
赞美孙何治理有方、祝福他升官
理 顺 顺 序
———
上片四句有何内在联诚系? 上总下—片—内分容有诚实,何区别?信: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描 绘 意 境
分析本词景句,概括诚意境特点
诚信
———
壮美

悠闲《欢快 现 代
, 守 信

何 为 诚


语 词


信 ?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
2012年上期
定 准 手 法
———
本词有何艺术特点?诚 信 修 拟辞人手法:比诚实喻、夸张(善用数词何), : 描 总 描 抒 特写 写 殊分 情顺角的结方《 现 代 汉 语 词 典序度表构式::现):由动手借,守信用。近静法景及结:抒远合铺情,、叙点视面听结 觉合 结( 合为 诚 信 ?上片:
对象区《 现 代别:景守信物、人
何 为 诚
视 角度野区区汉 语 词别别::城大用。市、、小生/面活,点

信 ?

明 确 特 点
———
上片说明杭州什么特诚点? 下地片灵杭:州形人胜生、诚实,活都什会么、特信:繁点华?
环境:《 现 代清雅优守信美
何 为 诚
生活:汉富足安用闲 政治:语 词官民同。乐

信 ?
❖ 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 ❖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 ❖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
浑的特点。
柳永屡考不中,忍不住写那首著名牢骚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