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简介与临床应用
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 概述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
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脑电图- 检查目的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脑电图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脑电图- 检查前准备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脑电图- 注意事项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英国医生理查德·卡顿在1875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
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
在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
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
脑电图简述分析
脑电图检查法【原理】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
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
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
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一、常规脑电图★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波幅、波形失真少;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
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
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协和医院)[正常脑电图的判定]一、成人觉醒是的正常成人脑电图是以α波为基本波和间有少量散在快波和慢波组成。
(1)基本波α波或以α波为主,分布正常;两侧对称,左右对称部位的α波频率差不应超过20%,波幅差在枕部不超过50%,其它部位不超过20%;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觉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2)慢波为散在低波幅慢波,主要见于颞部,多为θ波,任何部位均不应有连续性高波幅θ或δ波。
(3)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
无异常电活动。
(4)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等。
二、儿童相对于成人,背景活动较慢,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而不同,一般来说,8岁儿童的α波若低于8Hz应视为异常。
(1)基本波觉醒时脑波的基本频率与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平均值相比,其频率差不大于2CPS。
(2)慢波慢波为非局灶性,也广泛性高波幅波群。
(3)过度换气在过度换气中,脑波频率变慢,波幅升高,两侧应大致对称。
(4)睡眠脑波睡眠波一般应两侧对称。
(5)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等。
另外,6Hz的棘慢综合波,小尖棘波,6-7CPS和14CPS的正相棘波,节律性中颞放电不应视为异常。
[异常脑电图的判定]一、成人(1)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的慢波混入。
(2)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缺乏反应。
(3)基本节律的波幅明显不对称,两侧波幅相差>50%。
(4)超过正常量的慢波活动,特别是局灶性出现时。
(5)觉醒和睡眠描记中有肯定的棘波/棘慢或尖慢综合波。
(6)高波幅的慢波、快波爆发的出现。
过度换气中出现两次以上的暴发性活动。
(7)睡眠时出现的顶部尖波、睡眠纺锤、K综合波明显不对称。
二、儿童如果不符合或有异于该年龄组正常脑电图式样,即为儿童异常脑电图。
应熟悉儿童在各个年龄组脑电图表现。
[脑电图结果的描记]1.正常范围与相应年龄正常脑电图无异。
脑电图信号分析及异常事件检测评估
脑电图信号分析及异常事件检测评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电技术,能够记录到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电信号。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及异常事件的检测评估在神经科学、神经疾病的诊断和脑机接口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脑电图信号分析是对脑电图信号进行处理和解读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分析大脑皮层活动的频谱、相干性,提取脑电图中的事件相关电位,以及对不同频段的振幅和相位进行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大脑的功能和结构。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脑电图信号的特征和模式,并从中得出与认知、感知、情绪等相关的信息。
在进行异常事件的检测评估方面,脑电图信号分析可以帮助发现诸如癫痫、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等大脑异常活动的特征。
通过识别和分析这些异常事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
此外,在脑机接口领域,通过分析脑电图信号的异常事件,可以实现对人脑意图的检测和识别,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为了准确分析脑电图信号和检测异常事件,研究者和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时域和频域分析。
时域分析通过观察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研究信号的形态、振幅和时间间隔等特征。
频域分析则通过将信号转换为频率域表达,研究不同频段的振幅和相位等特征。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出脑电图信号中的频率分量、事件相关电位和异常事件的特征。
除了时域和频域分析,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异常事件的检测评估中。
例如,小波变换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时间-频率分析,能够将信号的局部特征更好地捕捉出来。
独立成分分析则可以将脑电图信号分解为相应的成分,进一步研究每个成分的特征和源。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也被用于训练模型,通过学习和识别特定的脑电图模式和异常事件。
在评估脑电图信号分析和异常事件检测的准确度时,有几个关键的指标需要考虑。
首先是灵敏度和特异度,用于评估方法对正常和异常事件的检测能力。
脑电图(EEG)检测
脑电图(EEG)检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来检测脑电活动的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并记录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可以获取大脑的电信号。
脑电图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医学研究以及脑机接口等领域。
一、脑电图检测原理脑电图检测基于神经元的电活动。
脑部神经细胞之间的电流流动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可以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测量到。
脑电图检测通常通过放置多个电极以记录大脑各个区域的电活动,并将这些电活动显示在一张脑电图上。
脑电图的信号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谱带,例如阿尔法波、贝塔波、theta波和delta波等,这些波段反映了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活动。
二、脑电图检测应用1. 临床诊断:脑电图检测在癫痫、睡眠障碍、脑死亡和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会显示出异常的电活动模式,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病情。
2. 医学研究:脑电图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如研究大脑认知功能、情绪调节、意识状态等。
通过对不同任务下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脑部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
3. 脑机接口:脑电图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被用于开发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系统可以将脑电图信号转化为控制指令,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这项技术对于残疾人士的康复和辅助生活有着巨大的潜力。
三、脑电图检测的优势和限制脑电图检测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非侵入性:脑电图检测只需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无需手术侵入,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2. 高时序分辨率:脑电图可以记录脑电活动的时间变化,具有较高的时序分辨率,能够捕捉到短暂的脑电活动。
然而,脑电图检测也存在一些限制:1. 空间分辨率较低:脑电图在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空间分辨率较低,无法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信息。
2. 信号受干扰:脑电图信号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和肌肉运动的影响,可能降低信号的清晰度。
3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正常范围:多数为正常变异,和正常小儿
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
界线性:可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轻度脑
功能障碍小儿,临床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异常:有明确的背景异常和(或)阵发性
异常
脑电图基础
脑电图记录的主要技术要求
电极
记录电极数目:国际10-20导联, 特殊部位记录:如蝶骨电极
纸速:常规为3cm/s描记时间
常规清醒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 分钟 睡眠诱发应延长时间,至少包括慢波睡眠Ⅰ、Ⅱ期
电极位置:国际10-20系统
电极数较多 电极位置与头颅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不同记录之间具有
NREM期
Ⅲ期(中睡期):2Hz以下高波幅慢波占20%50%, K综合波,少量睡眠纺锤
Ⅳ期(深睡期):2Hz以下高波幅慢波占50%以 上, 少量K综合波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REM期 低、中波幅去同化混合波
入睡前
思睡期
浅睡期
轻睡期
中睡期
深睡期
REM睡眠期
闪光刺激
在节律性闪光刺激时,引起枕区出现和刺 激频率相同的节律,即枕区节律同化;
婴儿期
NREM睡眠期
REM睡眠期
幼儿期以后
Ⅰ、Ⅱ、Ⅲ、 Ⅳ期
REM睡眠期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思睡期:α节律解体,散在α波,低波幅θ 波,阵发θ节律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NREM期 Ⅰ期(浅睡期):阵发节律,顶尖波
Ⅱ期(轻睡期):睡眠纺锤,K综合波,少量顶 尖波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可比性 与解剖部位基本吻合(前颞例外)
脑电图分析要素
基本状况
年龄 状态 合眼 闭眼后最初3S 闭眼 清醒放松状态下保持持续闭眼 睁眼 在上述基础上睁眼片刻 清醒 长程监测中的清醒自然状态 思睡 闭眼困倦状态 睡眠 意识状态 用药情况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与应用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与应用在现代神经科学中,脑电图(EEG)信号早已成为研究大脑活动的重要工具。
脑电图信号记录了大脑皮层神经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发出的电信号,可以反映大脑在思考、感知、情绪等方面的活动。
如何对脑电图信号进行分析和应用,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应用。
1. 脑电图信号的基本特征脑电图信号是由电极采集到头皮表面的神经元电位形成的。
由于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多种多样,因此脑电图信号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随机性。
然而,脑电图信号的频率特征较为稳定。
在一般情况下,脑电图信号可以被分为四种频率波段:δ波(0-4Hz)、θ波(4-8Hz)、α波(8-13Hz)和β波(13-30Hz)。
每种波段代表了大脑神经元的不同状态,如δ波表示深度睡眠,β波表示注意力集中。
因此,脑电图信号的频率特征成为了许多分析和应用的基础。
2. 脑电图信号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脑电图信号的数据采集一般使用多电极阵列。
电极阵列的选择和布局直接影响信号的质量和分析的效果。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信号的采样率、滤波和去除干扰等问题。
脑电图信号一般存在许多伪迹和干扰,如肌肉运动伪迹、眼球运动伪迹和环境噪声等。
因此,对脑电图信号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
预处理的方式包括滤波、去除伪迹和伪信号消除等步骤。
常用的滤波方式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
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独立成分分析(ICA)等方法去除干扰信号和伪迹。
3.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特征提取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特征提取有许多方法。
其中,频域分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可以获取信号在不同频率波段上的能量分布。
此外,时域分析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的目的是捕捉信号中的时域特性、包络和相位信息。
最常见的时域特征包括均方根、幅度偏移和其它幅值统计特征。
时域分析的优点在于其对信号的原始形态不敏感,能够有效地提取信息。
此外,小波分析、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也是常用的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它在临床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脑电图的应用领域1、癫痫诊断癫痫是脑电图应用的最常见领域之一。
癫痫患者在发作期间,大脑的电活动会出现异常的放电模式。
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捕捉到这些异常放电,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部位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癫痫病例,长时间的脑电图监测(如 24 小时脑电图)或者视频脑电图监测(同时记录脑电图和患者的行为表现)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2、睡眠障碍评估脑电图在睡眠研究中也具有关键作用。
它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睡眠阶段,如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以及检测睡眠中的异常,如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脑电变化、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
这对于诊断失眠、嗜睡症、睡眠行为异常等睡眠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脑部疾病诊断除了癫痫和睡眠障碍,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诊断其他脑部疾病。
例如,在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中,脑电图可能会显示弥漫性的脑电异常;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结构性病变中,脑电图可能会在病变部位附近出现局部的电活动改变。
此外,脑电图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也有一定的帮助。
4、昏迷和脑死亡判定在重症监护中,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昏迷患者的大脑功能状态。
持续的脑电图平坦(即没有电活动)可能提示脑死亡,但这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5、精神疾病研究虽然脑电图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不是主要的依据,但它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有关大脑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脑电图的记录和分析1、电极放置脑电图的电极通常按照国际标准的 10-20 系统放置在头皮上,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和研究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脑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图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一、脑电图的应用1、癫痫的诊断癫痫是脑电图应用的最主要领域之一。
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通常会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
通过对脑电图的长期监测,可以帮助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起源部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睡眠障碍的评估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会呈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如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的慢波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的低幅快波。
通过分析脑电图的变化,可以诊断失眠、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相关疾病。
3、脑部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如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脑电图可能会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异常。
虽然脑电图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并非特异性的,但可以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影像学检查不明显时。
4、精神疾病的研究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脑电图的异常节律或功率分布改变。
5、脑功能研究脑电图可用于研究大脑在认知、学习、记忆等过程中的电生理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
6、昏迷患者的评估对于昏迷患者,脑电图可以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预测预后。
二、脑电图的结果判定1、正常脑电图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为 8 13Hz,波幅为20 100μV,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叶。
此外,还有β波(频率大于 13Hz)、θ波(频率 4 7Hz)和δ波(频率小于4Hz),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波的出现比例较少。
儿童的脑电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脑电图记录测量大脑活动及异常情况
脑电图记录测量大脑活动及异常情况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用于测量大脑的电活动。
通过记录患者头皮上的电信号,脑电图能够提供有关大脑功能和异常情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常见的异常情况。
脑电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与头皮的接触,测量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这些电信号通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会被记录下来,形成脑电图图像。
脑电图图像通常通过特定的模式和频率来表示不同的脑活动,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
这些波的出现和频率能够提供有关大脑功能和活动的信息。
脑电图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首先,它被用于评估睡眠和觉醒状态。
在正常睡眠周期中,脑电图呈现出特定的波动模式,可以反映人体的睡眠深浅。
其次,脑电图也被用于诊断癫痫。
癫痫是一种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病状。
脑电图能够记录到这种异常放电,帮助医生确诊和治疗。
此外,脑电图还被用于评估脑功能障碍和疾病,如脑外伤、脒 Sku10ce行程病和海马硬化等。
脑电图能够测量到的异常情况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癫痫的放电活动,如部分性癫痫(partial seizures)和全身性癫痫(generalized seizures)。
部分性癫痫通常指限制在脑的某个部分产生的癫痫发作,而全身性癫痫涉及到整个大脑。
脑电图能够显示这些异常放电的特定形态和频率,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除了癫痫,脑电图还能够测量到其他脑功能异常。
例如,脑电图可以显示出脑电活动减弱或消失的情况,这可能暗示着脑功能受损或停止的可能性。
此外,脑电图还能够检测到脑电活动过度增强的异常情况,如患有脑癫痫的人经常会出现脑电活动异常增强。
这些异常活动能够帮助医生及早识别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
脑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且无痛。
对于患有脑功能异常的人群来说,脑电图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让他们尽早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脑电图是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 能。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功能异常的客 观证据。
此外,脑电图的检查结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 、性别、药物使用等。因此,在解读脑电图结果时需要考 虑到这些因素,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05Leabharlann 脑电图在其他临床应用中 的价值
脑电图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认知科学中常被用于研究大脑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活动,如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通 过脑电图技术,科学家可以观察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电活动变化,从而深入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
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可以提示精神疾病的某些特征,如抑郁症患者的脑电图可能出 现节律减慢或不对称等异常表现。这些异常表现有助于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 分类。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局限性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有限,不能单独作为诊断 依据。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可能出现在多种精神疾病中,也 可能出现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脑电图在认知科学中还被用于评估大脑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减退等,为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脑电图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大脑神经元逐渐死亡或功能衰退的一类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脑电图可以检测这些疾病 对大脑神经活动的异常影响,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通过脑电图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的电活动异常,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α波异常和帕金森病患者的β波 增加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性别对脑电图波形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月经周期、更年期等,女性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一 些特殊变化。
正常变异和异常情况区分方法
正常变异
正常脑电图中可能存在一些变异情况,如α波的不对称、β波的增多或减少等。这些变异通常不具有临床 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异常情况
疑难问题解答:如何提高判读准确率?
1 2
熟练掌握脑电图基本知识
包括正常脑电图波形、异常脑电图波形及其临床 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是提高判读准确率的基础。
系统化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多阅读典型病例和不断 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提高判读能力。
3
结合临床信息和影像学资料
在判读脑电图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在清醒、安静、闭目时 出现的波形,睁开眼睛或接受其 他刺激时α波会消失而呈现出快波, 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
β波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 在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 考问题时出现,表示大脑皮层的 兴奋状态。β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 脑皮层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是 正常人的主要脑电波之一。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 读
目录
• 脑电图概述 • 脑电图基本原理 • 脑电图采集技术与方法 • 正常脑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目录
• 异常脑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环节
01
脑电图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脑电图(EEG)定义
通过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的一种 检查技术。
发展历程
异常脑电图可能表现为波形异常、频率异常、振幅异常等。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棘波、尖 波等异常波形;脑肿瘤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慢波增多、α波减少等异常情况。对于异常脑电图的解读 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大脑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准确判定脑电图的结果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脑电图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在癫痫的诊断中,脑电图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疾病,脑电图可以捕捉到这种异常的电活动,帮助医生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部位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那些疑似癫痫发作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脑电图更是具有关键的诊断价值。
其次,脑电图在睡眠障碍的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活动模式,判断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嗜睡症等问题。
通过对不同睡眠阶段的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能够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再者,脑电图在脑损伤和脑部疾病的监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脑外伤、脑中风等情况下,脑电图可以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预测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对于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脑电图能够辅助诊断,并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此外,脑电图还被应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虽然脑电图的结果并非诊断这些疾病的唯一依据,但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大脑功能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然而,要准确解读和判定脑电图的结果并非易事。
脑电图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状态(清醒、睡眠、麻醉等)、电极的放置位置、记录时间的长短以及设备的性能等。
在判定脑电图结果时,医生首先会观察脑电图的基本节律。
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眼状态下,大脑的主要节律为α波,频率通常在 8 13Hz 之间。
如果α波的频率、振幅或分布出现异常,可能提示大脑存在功能障碍。
除了基本节律,异常的放电模式也是判定脑电图结果的重要依据。
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特征性的放电。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标准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伪差及干扰的辨别
•由于脑电活动的特性,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识别伪差是对脑电图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包括:生理性伪差,仪器和电极等外界伪差
生理性伪差:呼吸运动、出汗、肌电、心电、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
其他类型伪差:交流电干扰、其他人员走动、 电极伪差、电磁干扰等。
呼吸运动
出汗-少量出汗
>300 µV
脑电波的调节
• 调节:指脑电波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
性。 • 正常成人同一次记录中,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
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否则为调节不良。 • 节律失调(失节律)指脑电波完全没有规律。(例 如,婴儿痉挛的脑电图特征)
婴儿痉挛(高度节律失调)
暴发-抑制
暴发-抑制是严重的脑电图异常现象,表现为高波幅的暴发活动与低电压状 态交替出现,或在低电压的背景上间断出现暴发性电活动。(暴发电活动可 有多种成分,棘波、尖波、慢波等,可同时出现或单一节律暴发)
低电压和电静息
• 波幅<5µV——低电压 • 波幅<2µV——电静息 • 在任何年龄均为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的定义
脑电图检查是通过精密的电 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 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 形。用于描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 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脑电图是 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国际10-20系统 (the 10-20 international System)电
• >60岁老年人波幅降低,大多数健康老年人α频率保持在8 ~9Hz,在60岁以后,头后部主要频率平均衰减0.08Hz/ 年
女,33天,闭目吸允受检,主诉手抖动3天
4个半月女婴,安静清醒状态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异常脑电图
异常脑电的出现方式
按部位分: 广泛性:出现于两侧脑的全部区域里 局限性:出现于脑的某一部分 半球性、区域性、局灶性
按时间分:(多指慢波) 散在性:混在基本节律中 间歇性、爆发性:突然开始突然结束,区别
于背景脑电活动,主要用于描述癫痫样异常放 电。
连续性:基本节律为慢波
异常脑电主要波形
➢鼻咽电极
➢鼓膜电极
脑电图判读
脑波的分类
慢波 ~3Hz(不足4Hz)→δ波
4~7Hz(不足8Hz)→ θ波
α波 8~13Hz 不足14Hz
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
快波 18~34Hz(不足35Hz)→β波
35Hz~
→γ波
滤波:
走纸速度:每秒3cm
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
脑电图导联的种类
单极导联(参考导联):一个作用电极与
一个非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 差。最标准,但易受颞部脑电活动影响。
一般只能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等相对零电 位点的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双极导联:头皮上两个作用电极之 间的电位差。用于异常波定位。
平均导联
头皮以外部位的电极
➢蝶骨电极:从颧弓与下颌切迹间刺入针电 极,尖端达到卵圆孔外侧部的头颅底。记录 颞叶前极部和颞叶眶面附近的脑电活动。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
定义
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 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 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
将脑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 横轴,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原理
➢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元的 电活动,因此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以反映中枢 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和病理变化。 ➢ 脑电图是目前监测脑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 ,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将神经元综合电位变 化放大记录显示于屏幕上或描记于纸上。脑电 图的电位来自于皮层大锥体细胞顶树突的突触 后电位。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和脑干网状结 构系统调节。
脑电图的检测结果及评价
向、 以及环形等链式 电极 列, 描记到相关电极之
间 电位 的 “ 值 ” 甚 至 还 能发 现 脑 电活 动 的波 差 , 形因出现“ 相倒置 ” 象而做 出 “ 位 ” 位 现 定 。但
是, 上述 的这 些 脑 电 特 征 , 际 上 是 根 据 国 际协 实 约 由脑 电图 仪器 设 定 所 造 成 的 。脑 电 图检 测 常规 应用 的诱 发 试 验 ( 称 赋 活 法 ) 包 括 睁 闭 或 , 眼试 验 、 度 呼吸 、 过 闪光刺 激 和 睡眠 等 , 目的是 其
及 定 量脑 电 图分析 等新技 术 。 与此 同 时 , 统 的 纸 笔 描 记 ( 拟 信 号 ) 传 模 模 式 的脑 电图检 测技术 及 理论 , 仍然 是 目前 脑 电 图 分析 判定 的基 础 , 真 正需 要 继 承 、 善并 加 以 也 完 标准化 , 因为这 些 基 本 理 论 和技 术 , 正在 或 者 已 经成 为影 响 国 内脑 电 图临 床 应 用 和 脑 电 图 领域
量, 电极 的位 置 由 占据 测 量结 果 的 1 % 或 2 % 0 0
来 确定 , 被 称 为 1 故 0—2 0法 j 。采 用 此 法 的优 点 是 : 电极 位置排 列 与头颅 的大小 和 形状 成 比 ①
例; ②探查 电极数 目较多; ③除前颞 区外 , 头皮电
极 的位 置 与 大 脑 半 球 解 剖 学 部 位 基 本 相 吻合 。 由于此法 不仅 适用 于成 年人 , 同样 适 合d J甚 也 ,L 至新 生儿 , 因此成 为 国际脑 电图一 临床 神经 生理 学会 联盟 所推 荐 的唯一 方法 。 脑 电 图检 测 通 常采 用 参 考 导 联 组 合 (e r rf - e et l otg )与 双 极 导 联 组 合 ( io rm n ni nae am bpl o. a t e 两种 记 录方 式 。参 考 导 联 的 电位 参 考 点一 a ) g
精神科学中脑电图数据分析的使用注意事项与结果解读方法探究
精神科学中脑电图数据分析的使用注意事项与结果解读方法探究脑电图(EEG)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生理学工具,用于研究和诊断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各种疾病和状态。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在使用和解读脑电图数据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旨在探究精神科学中脑电图数据分析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结果解读方法。
首先,对于脑电图数据的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收集和准备:在进行脑电图实验之前,需要确保数据收集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消除可能干扰数据质量的因素。
例如,保持被试者的舒适和放松,以减少运动产生的噪声。
2. 数据预处理:脑电图数据通常包含多个通道和高时空分辨率的信号。
因此,在分析之前,需要执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滤波处理、去除眼电和肌电干扰、剔除噪声和伪迹等。
3. 特征提取:脑电图数据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波形特征,如脑电节律和事件相关电位。
在特征提取时,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信号处理技术,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分析等,从原始脑电图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其次,对于脑电图数据的结果解读,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与基线对比:脑电图数据的解读需要与一个相应的基线对比。
这个基线可以是对照组的数据,也可以是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通过与基线对比,可以确定某种刺激或任务对脑电图的影响。
2. 频率和时间:脑电图数据中存在不同频率的电活动,如δ波、θ波、α波、β波和γ波等。
在解读时,需要注意不同频带的电活动是否有变化,以及它们出现的时间点。
3. 空间分布:脑电图数据可以通过电极分布图进行可视化,显示不同电极位置对应的电活动。
通过观察不同电极之间的电活动变化,可以推断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最后,根据脑电图数据的结果,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解读。
1. 事件相关电位(ERPs)分析:ERPs是与某个特定事件相关的脑电活动。
通过分析ERPs的振幅和潜伏期等特征,可以揭示出不同事件对脑电图数据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极导联: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 – – – 纵联 横联 环联 ……
• 定位诊断时应使用参考导联和多种双 极导联显示,互为印证,才能得出正 确的结论
脑电图描记程序
• 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
• 记录描记参数的设定和修改情况
• EEG记录前一般不应减停抗癫痫药物(外科手术前评估时 除外)
波
– 低波幅:<25µV – 中波幅:25-75µV – 高波幅:>75µV
幅
• 一个波的高度,用微伏(µV)来表示
• 上述对波幅的分级不适用于儿童EEG
粗略测量
精确测量 (一般不需要)
波
• 根据脑波沿基线偏转 的次数分为
– 单相波 – 双相波 – 三相波
形
• 由2个或2个以上相连续的 波组成复合波
强直-阵挛发作 (广泛性快波节律慢波插入发作后电抑制)
阵挛发作(反复广泛性棘慢波发放)
强直发作 (广泛性10~20Hz快节律持续发放)
典型失神发作 (双侧对称同步3Hz棘慢波节律爆发)
不典型失神发作 (广泛性2Hz左右慢棘慢波)
肌阵挛发作(广泛性多棘慢波爆发)
失张力发作
在广泛性棘慢波、多棘慢波持续发放的基础上(不典型失 神),突然出现高波幅慢波广泛性电压抑制(伴低头跌倒)
右下图:发作起始期,左侧 枕、后颞区起源的低波幅棘 波节律,逐渐向前扩散
症状性枕叶癫痫(左枕叶皮层发育不良)
左上图:发作间期,左侧枕 区不规则尖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
右下图:发作起始期,左侧枕 区起源可快波节律发放
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
左上图:发作间期,右侧 Rolandic区棘慢波频发
下图:发作起始期,右侧前中颞 区起源快波节律,迅速扩散
电极位臵:国际10-20系统
• 电极数较多 • 电极位臵与头颅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不同记录之间具有可比性 • 与解剖部位基本吻合(前颞例外)
特殊电极的位臵
蝶骨电极的位臵
T1和T2的位臵
主要用于提高颞叶癫痫的阳性率
导联设臵
• 参考导联:各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 的电位差(理论上参考电极为零电位)
续出现 - 短程:小于1秒 - 中程:1 ~3秒 - 长程:大于3秒
• 周期性(periodic):某种突出于背景的脑波或波群以相似的间隔重
复出现
根据EEG分析要素确定脑波
局灶性:双侧额区局灶性散发棘 慢复合波,左右不对称
广泛性:全导多棘慢复合波阵发
节律性:全面性3Hz棘慢复合波节律暴发
周期性:右侧半球周期性复合慢波发放 (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PLED)
• 描记过程中的诱发试验
– – – – 睁闭眼试验:诱发某些枕叶癫痫或全面性癫痫的放电 过度换气:诱发癫痫样放电和(或)发作,特别是失神发作 闪光刺激:诱发光敏现象或诊断光敏性癫痫 睡眠诱发:对各种癫癎样放电都有较好的诱发效果
• 描记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 强调脑电图记录的规范化操作!
脑电图分析要素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 中华医学会 中国抗癫痫协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活动的起源
• 头皮记录的脑电图
– 电位变化:源自皮质大锥体细胞顶树突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 节律变化: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与大脑皮质相互作用 的结果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心电伪差(O1电极脱落在左侧肩部)
F8电极接触不良
激光玩具枪脉冲引起的局部“快波节律” (分布不合理,在双侧枕区和左侧前颞区)
手机信号的干扰
节律性拍打引起类似“棘慢波节律”的伪 差
类似散发“棘波”的伪差,分布不合理 (P4、O1和T5)VEEG证实为家长拍打患儿
常见癫痫发作类型的脑电图特征
– – – – 棘慢复合波 尖慢复合波 多棘波 多棘慢复合波
• 根据波形分为
– – – – – 正弦样波 多形性波 弓形波(梳状波) 棘波 尖波
极性和位相
• 负相(negative): 当G1的电位相
对于G2为负相时,引出向上的波形,大多 数癫痫样放电为负相波
• 正相(positive):当G1的电位相对
于G2为正相时,引出向下的波形
• 位相倒臵(phase reversal)
– 双极导联描记 – 相邻的两个放大器有一个公用电极 – 该公用电极分别进入两个放大器的G1 和G2端口,并显示出相反的极性 – 位相倒臵的脑波定位于该公用电极部 位
脑波的空间分布
• 全面性(generalization):脑波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
• 伪差带来的问题
– 掩盖脑电图形,影响分析 – 有时被误判为“癫痫样放电”,造成假阳性结果,导致临床误诊
• 伪差的识别
– 注意分析在波形、分布、演变过程等方面与真正脑波活动的区别 – 了解病人当时的活动状态 – 增加EKG、EMG、EOG记录,帮助排除其他生物电干扰 – 在难以确定时慎下结论,必要时复查
6Hz和14Hz正相棘波
节律性颞区Theta暴发(精神运动变异型)
小棘、尖波
脑电图中伪差的识别
• 伪差:混入脑电信号中的非脑源性信号 • 伪差的来源
– 生理性信号(心电、肌电、眼球或眼睑运动、血管搏动、呼吸、出汗等) – 仪器和电极干扰(电极或导线接触不良、仪器接地不良等) –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50Hz交流电、静电、高频电子脉冲等) – 日常活动引起的各种节律或非节律性运动
• • • •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容易与癫癎样放电混淆的 良性变异型脑波
• 可出现在正常人群或各种神经系统病变者 • 与临床症状之间无明确关系 • 不属于癫痫样放电 • 不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 常见的如:
– – – – – 6和14Hz的正性棘波 中颞节律性放电 6Hz棘-慢波综合 小棘、尖波 ……
•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 了解部分性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 评价首次癫癎发作后复发的可能性 •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脑电图诊断的局限性
• 记录到癫癎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癎
–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癎样放电
•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癎
–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区,左右半球相应区域频率及波幅基本对称,但前后脑区的波幅可 有差别
• 弥漫性(diffuse):脑波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但波
形、波幅或频率有不固定、非持续性的不对称及不同步现象
• 局灶性(location or focus):限局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脑电活动,
可涉及不同的范围
• 一侧性(unilateral):出现于一侧半球或以一侧半球为主的异常
• 轻度异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边缘状态明显,为非特异性改变
方便,快捷 记录时间长,便捷,在接 近自然状态下记录 记录时间长,可同步观察 发作期临床和EEG变化, 容易识别伪差 鉴别睡眠中发作性事件的 性质,研究癫痫病人的睡 眠结构
缺 点
记录时间短,阳性率低 易混有大量的伪差,不能观 察到临床表现 病人活动受到限制
病人活动受到限制
定量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不能用于癫癎的诊断!
• 癫癎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特别是发作期异常的识别
脑电图记录方法
优 点 常规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录像脑电图 多导睡眠图
部分性发作: 发作期EEG提示异常电活动起源于一侧大脑半球的局部区域
颞叶癫痫
左上图:发作间期,右侧前 颞区尖波,在F8位相倒臵
右下图:发作起始期,右颞区 4~5Hz尖波节律,F8、T4为主
颞叶癫痫(蝶骨电极记录)
左图:发作间期,左侧蝶骨电极尖波
右图:发作起始期(另一病人),右侧蝶骨电极 起源的节律发放,伴凝视、咀嚼、摸索动作
• 发作期
– 多数发作类型的发作期放电与间期放电不同(肌阵挛、失神 等发作类型除外) – 在波形、节律、波幅等方面明显区别于背景活动 – 在发作过程中多数具有动态演变过程
常见的癫痫样放电
癫痫人群常规EEG发作间期 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在40%左右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 – – –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臵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痉挛发作(West综合征)
左上图:发作间期,高度失律
右下图:痉挛发作
广泛性快节律高波幅慢波 低波幅快波
痉挛发作(大田原综合征)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 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 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脑电图的规范化操作是正确判读脑电图的基础
癫痫专科医师应对脑电图有基本的掌握
电活动
• 对称性(symmetry):双侧大脑半球各对应区域脑电活动的波形、
波幅、位相和频率基本相同(反之为非对称性)
某些生理性脑波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和状态相关性
脑波的出现方式
• 散发(random):单个无规则出现的脑波
• 阵发(paroxysm):突出于背景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脑波
• 节律(rhythm):三个或三个以上波形、频率、波幅相似的脑波连
• 根据是否伴有临床发作分为
– 发作间期放电 – 发作期放电 背景活动异常 不是癫痫诊断 必须或特异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