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 92页)

合集下载

炮采工作面管理制度模版

炮采工作面管理制度模版

炮采工作面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1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炮采工作面的管理,确保工作安全、高效、顺利进行。

1.2 本制度适用于炮采工作面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操作人员。

1.3 炮采工作面管理以安全为前提,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优化工作流程为目标。

二、组织架构2.1 炮采工作面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由包括矿长、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2.2 工作组的职责包括制定管理计划、安排作业任务、监督执行等。

三、工作面管理3.1 工作面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确保操作规范。

3.2 工作面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3 工作面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4 工作面的进出口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人员和物资的顺利流动。

3.5 工作面的值班安全人员要做好安全记录和统计工作,确保及时了解工作面的安全状况。

四、作业流程4.1 工作面的作业流程应按照矿山的规定进行,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2 工作面的作业人员要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方法。

4.3 作业人员要注意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停止作业。

4.4 作业人员要按照作业计划和工作时间进行作业,不得擅自违规加班加点。

五、安全管理5.1 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是工作的核心,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执行。

5.2 工作面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岗位,负责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安全检查工作。

5.3 工作面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4 工作面的人员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5 工作面的安全记录要做好,发生事故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六、质量管理6.1 工作面的质量管理是保证作业效果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6.2 工作面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作业,确保作业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6.3 工作面的作业人员要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生产工艺。

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

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

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2017年7月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一、采煤工作面爆破设计1、工程概况矿井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首采工作面为六2-11010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六2上山采区东翼,采面剩余走向长度330m,倾斜长度210m,煤层厚度,煤层倾角14-17°,采煤工作面采取三八制正规循环,每天三班生产,班推进,日推进度为。

2、支护形式及规格六2煤层坚固性系数为f=4,六2-11010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ZH1600/16/19ZL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支架中心距1000mm,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排距;3、爆破器材确定我公司为低瓦斯矿井,根据炸药的使用规定,选用Ⅱ级煤矿许用炸药(32mm药卷,重200g/节)。

起爆器材选用选用毫秒电雷管,发爆器选用MFB-100矿用电容式发爆器(引爆能力为100发)。

4、爆破参数确定炮眼直径选用40mm,采用双层斜眼布置,炮眼深度均为,顶眼距顶板,底眼距煤层地板,与工作面夹角70-80°,眼距。

5、装药连线采用连续反向装药,每眼装药,连线方式为串联,按自下而上顺序一次起爆10个眼。

6、一图三表如下图1 炮眼布置图该工作面煤质中硬,炮眼布置形式采用双排眼,如下图所示表2 爆破设计说明书表3 预期爆破效果7、采煤工作面每天炸药、雷管消耗量采煤工作面每天消耗炸药542kg,每天消耗雷管1354个。

二、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1、工程概况我公司开拓准备巷道布置于六2煤层顶板或底板中,岩石坚固性系数为f=6-8,矿井布置3个开掘工作面,劳动组织采用三八制循环作业,每天三循环,每循环进尺。

2、支护形式及规格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要求(矿井开拓准备巷道断面不得小于10m2)的要求及矿井实际需要,设计采用圆弧栱形锚网喷支护,巷道规格及断面:巷道净宽为米,净高为米,拱高,弧高,净断面㎡,毛断面㎡。

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一、煤层简述: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

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为3~5米的断层。

在F15点处揭示F3—07正断层,产状275<85°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

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

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15m3/h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

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大涌水量0.5~1.5m3/min,正常涌水量0.3m3/min。

五、煤层顶底板岩性: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

采煤工作面爆破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爆破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爆破说明书1、工作面炮眼布置图
2、放炮线的连接图
3、爆破说明表
4、爆破网路电阻计算
γ:脚线长度2.5m的八号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的电阻为6.3Ω。

N为串联雷管个数
R1为放炮母线总长度为160米的电阻,经测定为15Ω
网路电阻R W=γN+R1
=6.3×84+15
=544(Ω)
此值小于FB150-3型发爆器规定的最大外接电阻920Ω;
放炮器内有4只33µF电容串联,故放炮器总电容C=33/4=8.25µF,CR W=8.25×544=4488µF·Ω,查表得平均等效电流系数Φ=(0.562+0.616)/2=0.589;
查表得发爆器峰值电压E≥1800V,故初始电流I1=1800/544=3.309A。

在4ms放电时间内的平均等效电流I=ΦI1=0.589×3.309=1.95A,此值大于镍铬桥丝电雷管串联准爆电流1.5A,也大于雷管性能参数要求的1.2A, 故符合准爆要求。

爆破方案及组织设计说明书

爆破方案及组织设计说明书

爆破开采施工方案与组织设计说明书(仅供参考,具体请按照爆破安全规程)施工单位:设计:审核:编制日期:爆破开采施工方案与组织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为公路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筹备建筑用毛石荒料(片石),需要就近爆破开采。

爆破开采点为原所属的矿山采石场,有现成的不规则台阶自由面和开采工作面。

待爆破开采工作面的台阶高度约为12~33m;其上部为自然荒山坡体,有少量的草丛植被、粘土覆盖层和风化岩。

待爆破山体岩石为倾斜岩层,岩层走向EN—WS,倾斜方向WN—ES,倾角约为55º~60º;待爆破岩石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薄及中厚层、条带状石灰岩,伴有少量的泥岩、泥质灰岩和砂质灰岩。

岩石的普氏硬度约为ƒ = 8~10;岩层赋存基本稳定,多有小的褶曲构造和小断层;岩层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节理层厚度约0.26~0.65m;岩层中少量含水,雨季随着地表降水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

二、爆破方案选择根据爆破区周围环境情况和岩层赋存条件,并参考和适应短期开采计划而进行设计。

待开采岩层为边坡状山体赋存,并且有现成的台阶自由面和近似合理的工作面可以利用,因此适合采用露天中深孔爆破法进行开采。

初期施工:采用浅孔爆破法整理准备上部的不规则台阶工作面,北侧台阶自由面下部残存的根脚岩石。

继尔进行西南侧上部台阶的爆破施工,开挖的台阶高度为12m~18m;甩料清渣后以形成下部的15m~18m的正规台阶工作面。

对于上部的不规则台阶,主要根据开采石料的供应情况和山体可利用自由面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爆破,因此,本设计对此部分忽略。

本设计主要对浅孔爆破(包括抽跟脚爆破和准备台阶工作面)、正规化深孔台阶爆破的工艺技术及其参数进行设计。

三、爆破技术及参数设计(一)、深孔台阶爆破:1、钻孔直径D:根据岩层的赋存条件和爆破方案初选的台阶高度,确定选用KQD100型潜孔钻进行中深孔爆破,钻孔直径选择为D=90mm。

2、台阶高度H:根据爆破方案的初步选定,设计确定的台阶高度为H=15m。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贯屯煤矿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第九章供电设计 (20)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

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

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井下标高为102L6〜1024.而。

—二、地面相对位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 5#煤层一般含1〜3层夹肝,单层夹肝厚度一般厚0.10〜0.30m, 夹肝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描述炮采工作面布置、主要技术装备及采煤工艺过程;

.描述炮采工作面布置、主要技术装备及采煤工艺过程;

.描述炮采工作面布置、主要技术装备及采煤工艺过程;
炮采工作面布置、主要技术装备及采煤工艺过程是进行煤矿开采的关键步骤。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描述,具体情况可能会因矿井规模、煤层性质和采矿企业的技术水平而有所不同。

1. 炮采工作面布置:
炮采工作面是采煤工作面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机械化炮探工作面和机械化炮探综采工作面。

工作面布置会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埋深、煤与岩石的接触情况等因素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采煤工作面会采用交错式布置或立体式布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2. 主要技术装备:
炮采工作面需要使用一系列技术装备来进行炮探、炮射和煤矿安全管理等工作。

主要包括:- 炮孔钻机:用于钻孔,设置炸药;
- 炸药:用于炸破煤层;
- 触发器:用于炸药的电火花引爆;
- 煤矿安全监测仪器:用于监测炮探和炮射过程中的瓦斯、通风等安全指标;
- 炮探机械:用于将炸药装入炮孔中。

3. 采煤工艺过程:
炮探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钻孔:使用炮孔钻机进行孔道钻探;
- 装药:将炸药粘贴或塞入孔道中;
- 孔口密闭:采取密闭措施以防止瓦斯泄漏;
- 药包搭设:根据需要,设置药包或者引爆线;
- 引爆:使用触发器对炸药进行引爆。

在炮探结束后,会进行煤层堆积处理、安全检查等工作,然后开始进行开采。

具体的采煤工艺过程包括采煤机的操作、输送带的运行和支护等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煤矿采煤过程是高风险的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矿山安全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范本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范本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范本一、引言本篇范本旨在提供炮采和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的详细指南,以确保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高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操作标准。

希望此范本能为炮采和普采工作面的采煤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参考。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范本(二)1. 采前准备工作:a. 确认巷道、巷道支护和通风系统的完好性;b. 检查采煤机、输送机和支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c. 检查水文地质情况,确保煤炭层无大量涌水;d. 确保采煤场地和运煤通道畅通无阻。

2. 采煤工序:a. 采煤工序包括开采、支护和装煤三个环节;b. 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煤层顶板和底板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事故;c. 支护工作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d. 装煤时,操作人员应注意煤炭堆放的平衡性,确保装车过程中不发生煤炭倾斜和滑落。

3. 安全操作规范:a. 采煤机操作:i. 操作人员在使用采煤机前,应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ii. 操作人员应按照正常工作程序操作采煤机,不得擅自修改设备参数;iii. 采煤机操作中,应定期检查刀具和输送机的磨损状况,及时更换;iv. 操作人员应保持机器设备的清洁,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b. 支架操作:i. 支架运行前,操作人员应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和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ii. 操作人员应遵循支架伸缩规程,确保支架的正常运作;iii. 伸缩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周围空间的整洁,避免碰撞和夹伤事故;iv. 操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不得违反使用规程使用设备。

4. 安全预警和应急措施:a. 在采煤作业过程中,应设立报警装置,确保操作人员和事故救援人员能及时收到预警信号;b. 合理安排疏散通道和救援通道,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及时疏散和救援;c. 建立应急预案,规定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范本(三)1. 采前准备工作:a. 确认采煤工作面的巷道支护情况,确保煤层的稳定性;b. 检查采煤机、输送机和支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c. 检查通风系统和防尘设备的工作情况。

炮采工作面操作规程

炮采工作面操作规程

炮采工作面操作规程1. 引言炮采是矿山开采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可以快速开采煤矿和其他矿石。

本文档旨在规范炮采工作面的操作流程,确保工作安全、高效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2. 工作面前期准备在进行炮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 安排人员:确定负责炮采工作的人员和相应的责任。

- 安全检查:对工作面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设备完好,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 清理工作面:清除堆放物和煤破风等杂物,保证工作面整洁。

- 设置安全区域:在工作面的适当位置设置安全区域,明确工作区域和非工作区域。

3. 炮采操作流程3.1 炮钻布置•根据采矿设计方案,确定合理的炮钻孔布置方案。

•使用钻机进行钻孔,并按照设计深度进行钻孔。

•每个钻孔完成后,标记孔号和设计深度,确保钻孔的准确性。

3.2 炮钻负荷•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炮钻负荷。

•确保每个炮孔的负荷相同,以保证爆炸效果一致。

3.3 炮钻爆破•在进行爆破前,确保人员和设备已经撤离到安全区域。

•根据爆破计划,在炮钻孔中放置合适的炸药。

•连接导爆管和导火线,并确保连接牢固。

•在安全的距离处,点燃导火线。

3.4 检查和清理•爆破结束后,先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炸药或其他危险物品。

•清理矿石和岩石碎片,并及时堆放到指定位置。

•修复炮钻孔,准备下一次炮采操作。

4. 安全措施在炮采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 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流程。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鞋、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 加强现场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 建立合理的通讯机制,确保及时有效的沟通和指挥。

5. 总结炮采工作面操作规程是保障矿山开采工作安全和高效进行的重要文件。

本文档旨在规范炮采工作面的操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步骤和安全要求,让工作人员在严格遵守规程的前提下,高效地进行炮采工作。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模版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模版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安全操作模版一、引言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采煤工艺之一,其采用炮孔爆破方式破碎煤层并使用采煤机进行采煤的方法。

在进行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有效开采。

二、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1. 工作面布置和准备(1)确定工作面的位置和长度,绘制工作面平面图。

(2)按照工作面平面图的要求进行布置,设置进风和出风巷道、煤墙和顶板支护等设施。

(3)清理工作面的杂物和积水,并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 预处理和煤层钻孔(1)根据煤层的厚度和力学性质,确定爆破参数,包括装药量、炮孔直径和炮孔间距等。

(2)进行煤层钻孔,按照设计要求钻孔,确保钻孔位置准确、孔径规范。

3. 炮孔装药和爆破(1)根据设计要求,将炮孔装填炸药。

(2)设置导爆管,按照爆破序列依次进行导爆管连接。

(3)确定爆破时间和地点,采取安全措施,进行炸药点火。

4. 煤层破碎和采煤(1)炸药爆炸后,等待煤层破碎完成,确保安全后进入巷道。

(2)使用采煤机进行采煤,确保采煤机操作规范,防止设备故障和人员伤亡。

三、安全操作模版1. 工作面布置和准备在工作面布置和准备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清理工作面杂物和积水时,应注意防止滑倒或跌落,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滑鞋和安全帽。

2. 预处理和煤层钻孔进行预处理和煤层钻孔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口罩,防止煤粉和岩屑进入眼睛和呼吸道。

钻孔时,必须稳定姿势,保持钻头的垂直和水平,避免损坏钻头或钻杆。

3. 炮孔装药和爆破操作人员在进行炮孔装药和爆破时,必须佩戴发阻令和耳塞,避免炸药的爆炸声和冲击波对听力的伤害。

在设置导爆管时,必须确保导爆管与炸药连接牢固,避免导爆管脱落或断裂。

4. 煤层破碎和采煤在煤层破碎和采煤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远离炸药爆炸区域,等待煤层破碎完成后再进入巷道。

在使用采煤机进行采煤时,必须确保采煤机操作规范,避免挡板卡料、链条断裂或其他故障发生。

炮采工作面

炮采工作面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051炮采工作面位于二2煤层-380水平11采区,该工作面巷道标高-370~-310m。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水平名称-380水平采区名称11采区地面标高+34.7m 井下标高-370~-310m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回采对地面设施有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地面沉降。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11051工作面南、北侧分别以DF29断层、DF30断层为界,西侧靠近F104断层,东面与-380南翼皮带大巷相邻。

走向长度120m 倾斜长度340m 面积35593㎡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二2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厚度在0~4.6m 之间。

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二煤层厚度(m) 0~2.98m2.72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º)6~128可采指数1 煤种贫煤稳定程度较稳定煤层情况描述从掘进情况看,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结构简单;机巷平均煤厚为2.78米(16组数据平均值),风巷平均煤厚为2.64米(19组数据平均值),数据均为DF31断层以西调查资料。

平均该工作面DF31断层以西的平均煤厚2.72米。

(DF31断层以东平均煤厚为1.54m)由于工作面靠近DF29、DF30断层,且穿过DF31断层;受其影响有小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表现在11051风巷靠近联巷段煤层发生局部变薄现象,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有较大的影响。

附图综合柱状图(比例1:500)岩性厚度(m)柱状描述砂质泥岩及中粒砂岩、泥岩11.26上部有8.29米砂质泥岩,灰—灰黑色,见植物化石碎片,夹泥岩及细砂岩薄层,具白云母片。

中部为1.32米中粒砂岩,浅灰白色、以石英长石为主,硅泥质胶结,有泥岩包体;下部为1.65米泥岩深灰色,砂质含量高,见有植物化石碎片。

砂质泥岩5.42 灰黑色厚层状,含植物化石,具白云母碎片,上部夹细砂岩具波状层理。

突出采面设计说明书参考样本 精品

突出采面设计说明书参考样本 精品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己15-22060工作面及瓦斯综合治理设计说明书二〇一〇年二月专业姓名职称签名采矿机电通风瓦斯治理地质安全综合总工程师专业姓名职称签名采矿机电通风瓦斯治理地质安全综合总工程师目录1 工作面概况及危险源分析 (1)1.1 工作面概况 (1)1.2 危险源分析 (5)2 工作面工程设计 (6)2.1 工作面巷道布置 (7)2.2 巷道断面支护 (7)2.3 采掘工艺 (15)3 工作面各生产系统 (22)3.1 主运输系统 (22)3.2 辅助运输系统 (23)3.3 通风系统 (24)3.4 供电系统 (34)3.5 供水及综合防尘系统 (42)3.6 排水系统 (43)3.7 通讯系统 (44)3.8 监测监控系统 (45)3.9 压风系统 (46)3.10 防灭火系统 (48)3.11 液压系统 (50)3.12 照明系统 (50)4 瓦斯综合治理专项设计 (51)4.1 瓦斯综合治理方案确定 (51)4.2 防突设计 (52)4.3 瓦斯抽放设计 (57)5 水害防治专项设计 (69)5.1 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 (69)5.2 防治水措施 (72)6 注意事项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74)6.1 掘进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74)6.2 回采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74)7 安全避灾路线 (76)7.1 水灾避灾路线 (76)7.2 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避灾路线 (76)八矿己15—22060工作面设计会审纪要2009年12月2 日八矿矿总工程师张海庆主持召开了己15—22060工作面设计专题会审,与会人员就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现纪要如下:一、关于工作面设计范围问题己15—22060工作面位于己二上山采区西翼最下部,东起采区上山,西至十二矿边界,南邻正在施工的己15-22040采面,北部为尚未开发二水平己二下山采区。

二、关于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问题1、必须依据地测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

采面爆破作业说明书

采面爆破作业说明书

开县金河煤矿采煤工作面爆破作业说明书时间:二0一0年九月十日一、地质情况1 工作面可采储量采面储量计算如表所示。

表2-1 采面储量计算表2 煤层的名称、煤种、倾角及厚度本煤层为复合煤层,属贫煤,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一层,厚0.3-0.8米,倾向在240°~235°,倾角在18°~22°之间,煤层厚度0.5~0.8m,平均煤层厚度为0.65m。

3 老顶、直接顶、伪顶、直接底岩层名称、厚度及岩性煤 层 顶 、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 岩性名称 厚 度(m) 岩 性 特 征老 顶 砂岩 2.0~5.0砂岩:浅黄色,致密。

直接顶 泥质粉砂岩1.2~2.5 深灰色,含铁矿结核较多,植物化石。

伪 顶 炭质泥岩 0.15~0.20灰黑色,性脆呈块状。

直接底 砂质泥岩 1.04~5.0 深灰色,致密性脆,含长条状叶片植物化石。

(附综合岩层柱状图) 4 主要地质构造的位臵及特征4.1 采面的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皱变化。

4.2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没有断层影响。

5 工作面瓦斯及水文地质情况5.1 本煤层属高瓦斯矿井,主要依据为:该矿曾经由于通风不良造成过瓦斯事故,因而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实际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

项 目 走向长 倾斜长 煤 厚 采 高容 重 回采率 可采储量最小最大值平均值 单 位 m m m m m t/m 3 % t 数 量 400 135 0.65 1.60~1.01.30 1.40 0.97 47665 合计476655.2 该工作面无明显的地表积水区和裂隙水出现。

不存在水害问题。

二、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沿煤层走向由南向北推进,根据采面现状确定上部风巷和下部平巷,均留设护巷煤柱。

在+400水平采区北翼边界掘采区煤仓,在+400水平回风巷下方留30米护巷隔水煤柱(见工作面巷道布臵图)。

4411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爆破落煤。

机械化炮采工作面设计说明

机械化炮采工作面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作面概况一、盘区名称及工作面编号本工作面位于7#层断中盘区1037巷以北,由1039轨道巷、1041皮带巷及回头切眼构成,工作面编号为78119工作面。

后附工作面布置图二、工作面四邻状况及上部煤层开采情况1、工作面四邻状况:78119工作面西部为716盘区机轨合一巷,东部为F2断层,南部、北部均为实体煤。

2、工作面上部煤层开采情况:工作面正对上部为3#层采空区。

3、工作面距上部煤层及地表距离根据地测科提供的地质资料,本工作面距上部3#煤层层间距为35~44m、与下部8#煤层层间距为20m,距离地面垂距为223m。

4、工作面长度、顺槽长度、可采走向长度78119回采工作面长度80 m,顺槽长度为549米,与1037巷保留25米护巷煤柱,因此,该工作面实际可采走向长度为524m。

5、煤层厚度、工作面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工作面回采率⑴工作面煤层厚度平均为1.15m。

⑵地质储量:工作面走向长度为549m,工作面长度为80m,则地质储量为:549×80×1.15×1.3=65660吨⑶可采储量:(549-25)×80×1.15×1.3×95%=59537吨⑷工作面回采率:59537÷65660=90%6、工作面开采时间、结束时间本工作面为机械化炮采队首采工作面,预计搬入时间为2010年3月,可采期为101天,预计结束时间为2010年6月。

二、地质概况1、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根据已掘进的716巷和上覆3#煤层采掘所揭露的地质情况判断,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没有断层等的地质构造。

2、煤层结构厚度变化,煤的硬度煤层结构单一,倾角平缓,为3º~8º,厚度为1.35m。

4、顶底板岩性、成分、胶结物、层理、分层厚度伪顶为厚0.8m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灰色中砂岩,厚1.7~3.8m,老顶为浅灰色细砂岩,厚3.67~42.3m;直接底为浅灰色细砂岩,厚1.2~3m,老底无。

炮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措施模本

炮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措施模本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炮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措施
(一)初采前准备工作
1.各种支护材料的型号、种类、数量及存放地点
2.工作面替棚顺序及回收旧材料的方式和放置地点
3.供电、供水、运输、液压、注浆系统的完好检查
4.上、下安全口的支护方式及规格
5.上、下顺槽替棚、长度及超前加固支护的材料与方式
(二)初采措施
1.初次放炮炮眼布置及装药量要求
2.第一趟采煤步距的规定
3.联网与原切眼网边搭接的规定
4.移柱窜梁顺序
5.单体柱防降防倒防滑规定
6.推移运输机顺序及要求
(三)初放措施
1.初放时间、放煤口位置、放煤方式及放煤量
2.放煤后,放煤口封闭方式及材料
3.放煤前、放煤时、放煤后支架的观察与维护
4.放煤时的CH4管理
(四)强制放顶措施
1.炮眼布置方式:间排距、深度及方位、三视图
2.炸药种类、型号、雷管型号、脚线长度
3.装药方式、数量及封堵炮眼材料
4.起爆长度、眼数及爆破效果检验
5.打眼前、装药后、起爆前后检查支架、CH4的规定
6.大块煤处理规定
7.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加强支护形式(对接抬棚或加强柱)等规定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1页/共1页。

30202炮采工作面供电专项设计

30202炮采工作面供电专项设计

XXXXXX煤矿30202炮采工作面供电专项设计设计单位:xxxxxx电科日期:年月日目录一、供电设计的说明及供电系统的确定 (1)二、负荷统计: (1)三、低压电缆的选择: (1)(一)支线电缆的选择 (1)(二)干线电缆的选择 (2)四、低压开关的选择与整定 (3)(一)开关的选择 (3)(二)开关的整定 (3)五、机电设备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3)(一)机电设备管理要求 (3)(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4)(三)接地保护装置 (4)(四)风水管路的管理措施 (5)一、供电设计的说明及供电系统的确定本设计是30202炮采工作面的供电专项设计,根据生产的需要需安设两台37KW的乳化泵、一部2X55KW的皮带、两部40KW的刮板输送机、7.5KW探水钻机一台、照明综保一台。

根据设备需用情况及附近已形成的供电系统情况,决定由井下中央变电所动力变压器(630kVA)向工作面供电。

形成供电系统如下:附图二、负荷统计: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电机功率1 乳化泵台2 37KW2 皮带台 1 2X55kW3 照明综保ZBZ-4.0Z 台 1 4kW4 刮板输送机台 2 2X40KW5 探水钻台 1 7.5KW6 阻化剂泵台 1 7.5KW7 合计326kW8 其它负荷40kW9 总计366kW按需用系数法求变压器的计算容量:Sbj=ΣPei*Kx/COSΦ=366*0.7/0.8=320.25KVA<630KVA故井下中央变电所630KVA动力变压器满足要求。

三、低压电缆的选择:(一)、支线电缆的选择支线电缆一般按机械强度来选择,用长时允许负荷电流来校验。

1乳化泵电缆的选择:①、按机械强度查表可初选为16mm2电缆②、用长时负荷电流来校验,查表得16mm2电缆的长时允许负荷电流I Y=85A实际电流:I z=Pe⨯103÷(1.732U e c o sΦ)=58.01A【c o sΦ=0.8】I Y=85A>58.01A故选用MY3⨯16+1⨯10电缆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 92页)河南安林煤业有限公司28051炮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生产技术科2013年6月25日目录会审意见:1. 按照设计要求及时制定详细规范的作业规程进行审批。

2. 本工作面施工期间需加强超前探放水工作,加强 YDZ直流电法仪探测,钻探配合验证。

3.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所有施工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培训,新增加工人必须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危险源分析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采面概况:该面位于八采区上部;工作面东方向为28092工作面,西方向为八采区皮带运输平巷及护巷煤柱,北方向为八采区轨道、皮带、回风三条下山,南方向临近三采区采空区。

该面的标高范围为:-115m~-168.7m,高差53.7m;工作面走向长461~474m,倾斜长约140m,面积6.545万m2,储量42.2万吨,单产预计1.6万吨,服务年限预计26个月。

该工作面地面主要为丘陵农田和非矿井保护煤柱内的职工宿舍等建筑物,对开采无影响。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该设计工作面布置在八采区上部实体煤中,根据相邻工作面回采及现揭露的地质情况分析,本采面煤层厚度平均为4.5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以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碳质泥岩为主;局部可能受火成岩侵蚀的影响,造成煤层变薄、变厚或尖灭等现象。

三、地质说明书:本区地质构造不甚复杂,顶板、底板相对稳定,在掘进期间预计不会出现落差较大的断层,但是本区受岩浆岩侵蚀严重,赋存情况较为复杂,局部煤层呈鸡窝状分布,厚度不一;在施工中必须坚持超前探测,以掌握前方煤岩变化情况,正确指导施工。

掘进期间,为防止岩层裂隙水,应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探放水原则,严防透水事故发生。

工作面正常掘进设计工程时:要沿底板,施工时不能脱离底板,并且要加强顶板管理,要提前备足木板、枇笆及窜枇及临时支护,杜绝各类冒顶事故发生。

第二节危险源分析及采掘工艺、采面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一、危险源分析(一)瓦斯根据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4月份对我矿八采区做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预测指标煤层瓦斯含量最大值为6.39m3/t;瓦斯压力最大值为0.43Mpa,预测结果为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煤尘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的都会产生大量的煤(岩)粉尘;虽然经分析我矿二1煤尘不具有爆炸性,但我矿在实际掘进及回采过程中仍通过综合防尘措施进行粉尘的防治工作,以达到降低煤(岩)尘的效果。

(三)自燃倾向等级我矿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III类不易自燃。

(四)水害根据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情况分析,该工作面水害主要为岩层裂隙水和已进行封闭完毕的S1井在本工作面内,所以本工作面在掘进及回采期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水文观测、预报及防治水工作。

掘进期间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回采期间必须坚持“预测预报,先治后采”的原则;并在机巷、回风巷最低点分设水泵窝,根据排水量及排水高度选用适当型号的水泵一专一备两台,通过铺设的排水管路系统排出工作面。

(五)地温安鹤煤田二1煤层底板测温深度为113.90~1195.96m,温度为14.56~33.42℃,地温梯度介于0.014~2.68℃/100m之间,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为18℃。

区域地温状况属低温低梯度矿区,虽有相对异常现象,但仍属正常地温范围本矿及相邻生产矿井,实际生产中均无地温异常,属地温正常区。

据区域钻孔测温资料,地温梯度为0.26~1.87℃/100m之间,亦属地温正常区。

综上所述,本区为低温低梯度矿区;矿区范围内二1煤层底板最低赋存标高为-610m,地面标高为141.0~209.9m,经推算,当二1煤层埋深在760m(煤底标高-610m)时,推算其最高地温为29.65℃,低于一级高温区下限(31℃)。

因此,本区属正常地温区,不存在地温高温热害问题。

(六)矿压该采面采深约352米,参照已掘成的巷道共同来分析,本工作面矿压显现不明显,对掘进及回采影响不是很大。

但在掘进及回采的过程中仍需通过采取加强支护及顶板管理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七)地质构造根据相邻28092上部工作面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8051工作面中断层发育较小,预计对掘进期间施工影响不大。

但在施工中仍要严格遵守预测预报制度,执行工作面防突措施,过断层时要制定专项措施,并严格按措施执行。

二、采、掘工艺(一)掘进工艺⒈掘进方法依据煤层赋存条件、现有管理、装备水平及工人的熟练程度,采用沿底炮掘施工,单头掘进。

⒉掘进工艺:⑴落煤方式:钻眼爆破法进行落煤。

⑵装煤:人工将煤(岩)用铁锨攉如巷道内的刮板运输机。

⑶运煤:机、风巷掘进采用刮板输送机配皮带运输,其中掘进风巷期间预计共采用3部SGB-420/3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和两部650mm带式输送机联合运煤,掘进机巷及切巷期间预计共采用三部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3部650mm带式输送机联合运煤;分装矸石采用1t矿车,经八采区轨道下山采用绞车提升;运输矿用工字钢棚支架采用专用料车。

⑷巷道支护:①临时支护:1)采用金属前探梁进行超前支护,以控制顶板,金属前探梁为长度不低于3m的11#矿工钢制作;采用防倒器控制巷道支架,严防出现倒架现象。

2)质量要求:使用2根金属前探梁作为超前临时支护,每根固定点不少于3处,前探梁要等距离布置,前探梁的每两个固定点之间至少间隔一棚,前探梁距帮一般500mm~600mm为宜,两端固定点处的前探梁要余出≮100mm,前探梁端距迎头煤(岩)壁≯200mm,前探梁与固定卡、固定卡与棚梁、前探梁与棚梁之间必须用木楔打上劲,倾斜巷道前探梁使用必须采取防滑装置。

②永久支护:1)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梯形架棚支护;其中背木:长700mm,直径不小于50mm的硬质方木,小头直径不小于50mm;钢网:长×宽=1.2m×1.0m;木楔:硬质木料加工而成。

机、风巷支护规格: 2.5m×2.5m梯形棚,棚距为600mm;切眼采用木梁配单体柱: 3.4m(梁长)×2.2m(腿长)矩形棚, 棚距为500mm;机巷机头硐室:2.0m×2.5m, 棚距为600mm;机巷皮带机头:3.0m×2.5m,棚距为600mm。

2)质量要求:a、中线至任何一帮间距允许误差: -30~+50mm。

b、净高:机巷2.2、风巷2.2m、切眼2.0m,允许误差:-30-+50mm。

c、架棚应垂直于顶底板,平巷前倾后仰不超过±1°;斜巷向上山倾斜,每6~8°必须迎山1°,允许误差+1°,禁止退山。

d、棚梁应保持水平,支架梁扭距(梁端)不允许超过50mm,棚距允许误差:-50~+50mm,棚梁接口离合、错位小于5mm,立柱斜度允许误差:-1~ +1°。

e、撑木梁头位置各一个,第二道梁下沿0.3处,第三道距第二道1.2m处。

背木24块顶帮各8块,原则0.3m背一块,钢网1.2m×1.0m,7块/m。

背木直径不小于50mm,背木间距为边-边300mm,布置要均匀整齐。

f、腰帮过顶要做到梁到梁窝、柱到柱肩,下至底板面,横平竖直。

斜巷背板倾斜与巷道倾斜一致。

木楔、背板、撑木、拉杆布置要符合质量要求,打紧背牢,严禁等劲棚出现。

自迎头向后连续20棚使用防倒器,当铁棚撑前移后,及时在肩窝处补上永久性木棚撑(用直径不小于50mm硬质塘材截成)。

g、禁止出现超欠挖现象,如有空顶空帮,必须填实打上劲。

(二) 回采工艺⒈采煤方法:28051采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⒉回采工艺:⑴落煤方式:爆破与手镐落煤相结合。

⑵装运煤采面采用二部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运煤,爆破后启动输送机进行运煤,采用人工装煤方法。

运输巷采用一部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3部650mm带式输送机联合运煤。

⑶工作面支护:28051采面支护形式:采用ZH2000/16/24Z型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架中心距1020mm,支架长度2800mm,宽度960mm,移架步距800mm,最大控顶距3.6m,最小控顶矩2.8m。

⑷采空区处理28051采面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进行处理。

三、采面设计生产能力确定: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面支护形式为ZH2000/16/24Z型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循环进度0.8m/排,日推进0.6个循环。

该采面煤层平均厚度4.5米,采长约140米,每排723吨/排,推进度约18米/月, 采面生产能力1.6万吨/月。

第二章 28051工作面工程设计第一节工作面巷道布置工作面设计简述:28051采面属于八采区上部实体煤工作面;本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但经河南理工大学鉴定八采区属非突出区;28051工作面作按走向长壁布置,采用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控制顶板。

28051采面机、回两巷及切眼均沿煤层底板掘进,工作面走向长461~474m,采长约140m。

根据目前八采区主要巷道、采面布置状况分析,28051工作面计划先施工回风巷,再施工运输巷和切眼,最后形成工作面。

第二节巷道断面支护设计巷道断面设计:按工作面回采期间机巷设备最大外形尺寸:机巷选用650型胶带输送机,机头部分最大外形尺寸宽1950mm,高1500mm;掘进期间距迎头较近机巷段采用650型胶带输送机,机头部分最大外形尺寸宽1950mm,高1500mm和SGB-30型刮板输送机;风巷掘进期间采用650型胶带输送机或SGB-30型刮板输送机;采用小绞车运料等。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为保证巷道在最终变形后能满足通风、行人、运输等安全生产需要,机头段选用净宽×净高=2.5m×3.0m梯形断面,棚腿扎角16°,机巷选用规格为2.5m(腿)×2.5m(梁)的梯形断面;风巷选用规格为2.5m(腿)×2.5m(梁)的梯形断面;切眼巷约140m选用(3×2m)×3.4m圆木配单体柱(或焊接柱)支护。

第三章工作面各生产系统设计第一节主运输系统设计1、采面运输设备采面运输机:采面运输机初步决定选用二部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

2、机巷运输设备初步决定采用一部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三部SPJ-650型带式皮带输送机。

3、出煤系统:工作面→风巷、机巷→八采区二片盘(三片盘)煤仓→皮带下山→皮带运输平巷→主井底煤仓→主井→地面。

第二节辅助运输系统设计巷道设计辅助系统为绞车运输。

第三节通风系统设计一、掘进期间:(一)掘进期间:(1)通风系统新鲜风,由东北运输大巷到八采区运输平巷,经局部通风机、风筒到工作面迎头;乏风从28051工作面掘进迎头回至八采区专用回风巷,最后经风井回至地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