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宗杲禅师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昭觉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内)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戏闹,本想拿砚台投击对方,不小心却误中教书先生的帽子,将帽子弄脏了。先生大怒,让他赔钱,并将他赶回家。这件事情激发了宗杲禅师出家的愿望,他说:“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

于是他便只身前往东山慧云院,从慧齐禅师出家。十七岁那年,宗杲禅师终于落发得度,并受了具足戒。此后,他遍阅诸家语录,尤其喜欢云门、睦州之语。一次,宗杲禅师偶然翻阅古云门录,心中忽然生起一种恍若旧习的感觉。在阅读五家语录的时候,宗杲禅师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元(原)初只是一个达磨,何以有许多门庭耶?”带着这个疑问,宗杲禅师前往宣州,投广教绍珵(cheng)禅师座下请益。绍珵禅师是兴教坦禅师之法嗣,琅邪慧觉禅师之法孙。宗杲禅师此前曾经参究过雪窦重显禅师的拈古、颂古及古德悟道之因缘,因此,经绍珵禅师之指点,宗杲禅师很快便能洞达先德之微旨。绍珵禅师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叹为“再来人也”。

不久,宗杲禅师便辞别绍珵禅师,四方游学。他先后参礼过大阳山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大沩慕□禅师、开先智珣禅师等大德,终于通达了曹洞宗旨,最后又辗转来到宝峰湛堂文准禅师座下。湛堂文准是真净克文禅师之法嗣。文准禅师一见宗杲禅师,知其不凡,便让他充当自己的侍者。

一日,文准禅师为他指示入道捷径,宗杲禅师横机竞辩,口若悬河,连文准禅师亦不肯相让。于是文准禅师便呵斥他道:“汝曾未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

不久,文准禅师示疾。宗杲禅师问道:“某甲向后当见谁人?”

文准禅师道:“有个勤巴子(克勤禅师是四川人,故称勤巴子),我不识渠,汝可见之,当能办子事。若了不下,便可修行,看一大藏经,后身出来参禅,决是个善知识也。”

文准禅师圆寂后,宗杲禅师便谨遵师嘱,前往东京(开封)天宁寺参礼圆悟克勤禅师。

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

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

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举“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云:‘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克勤禅师自指)即不然。若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宗杲禅师一听,忽然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宗杲禅师于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克勤禅师。

克勤禅师道:“未也,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未明。”

一日,宗杲禅师又入室请益。

克勤禅师告诉他说:“也不易,你得到这田地(指“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这一空境),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信有这个道理。”

宗杲禅师对克勤禅师的话未能真正理会,故得少为足,还为自己辩解道:“某甲只据如今得处,已是快活,更不能理会得也。”

[真学禅者,此处大须注意!克勤禅师真不愧明眼人。若当初不为宗杲禅师辩明,几乎断送一代大师乃至千百人的慧命。传禅者、修道者、修道者于此可不慎乎!]

尽管如此,克勤禅师还是不肯给他印可,而是令他居择木堂(不入朝士止息之处),为不□务侍者(住在侍者寮,却不掌理侍者之职,主要负责陪同士大夫入室请益或者谈话)。他的职责就是每天陪同士大夫入室谈话数次。

克勤禅师经常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这一话头勘问宗杲禅师,可是宗杲禅师每次刚要开口应答,克勤禅师马上打断他说:“不是!不是!”这样经过了半年。

一日,克勤禅师陪诸官客用餐,宗杲禅师亦在场。宗杲禅师当时心心念念还在公案上面,手里虽握着筷子,却忘了下口。

克勤禅师见他这副专注的样子,便笑道:“这汉参黄杨木禅却倒缩去!”

宗杲禅师道:“和尚,这个道理恰似狗看热油铛相似,要舔又舔不得,要舍又舍不得。”

克勤禅师道:“你喻得极好,只这个便是金刚圈、栗棘蓬也。”

宗杲禅师虽苦苦参究,但是,还是不能下一个令克勤禅师满意的转语。因此,无奈之下,他只好问克勤禅师:“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这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克勤禅师笑而不答。

宗杲禅师于是央求道:“和尚当时不可独自问,须对大众前问,如今说又何妨?”

克勤禅师不得已,才说:“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

宗杲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心中所有的疑团当下释然。他欣喜地说道:“我会也!”

克勤禅师道:“只恐你又透这公案未得。”于是便连举数则公案勘验他,宗杲禅师皆能酬对无滞。

克勤禅师于是拊掌称善,说道:“始知吾不汝欺。”

宗杲禅师彻悟后,克勤禅师于是著《临济正宗记》,交付给宗杲禅师,并令他充当书记,负责寺院文案。不久,又令他分坐接众。

宗杲禅师禅师在室中常举竹篦问僧曰:“唤作竹篦则触(冒犯第一义谛),不唤作竹篦则背(违背世间常理)。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若不是明眼衲僧,几乎很难出他这一圈套。因此,宗杲禅师出世后,很快名重丛林,声振京师,为僧俗二众所敬仰。后蒙右丞相吕公舜徒上奏,得赐紫衣和佛日禅师之号。

当时,适逢北方的女真族向南宋发动侵略战争,女真将帅从汉地挑选了十几位德高望重的禅僧,准备带回女真。宗杲禅师也在其列,但是他后来幸而脱免。为了避难,宗杲禅师曾来到虎丘度夏。

一日,宗杲禅师因阅读《华严经》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这一句时,忽然洞晓了先前向湛堂文准禅师所请问的关于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这一公案的奥旨。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这一公案的具体内容是——

殃崛摩罗尊者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摩罗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摩罗:“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摩罗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娩。

不久,圆悟克勤禅师奉诏住云居山,宗杲禅师于是前往探望。在到达云居山的第二天,克勤禅师便请他充当首座和尚。当时克勤禅师座下龙象辈出,而克勤禅师却久久不肯选出首座和尚,等到宗杲禅师一来,却把首座之位立即分配给他。对此,座下大众颇有不平之心。那年冬天,宗杲禅师奉命秉拂说法,昭觉元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难道:“眉间挂剑时如何?”

宗杲禅师道:“血溅梵天。”

克勤禅师当时亦在座下,看到这种情形,便用手势止住法战,说道:“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

元禅师不得已便归众。从此,丛林大众无不敬服宗杲禅师。

在云居山,克勤禅师常常和宗杲禅师论及当时丛林中的弊病,说道:“近来诸方,尽成窠窟。五祖下我与佛鉴(太平慧懃)、佛眼(龙门清远)三人结社参禅,如今早见漏豆(老迈昏花,此指毛病、弊端)出来。佛鉴下有一种,作狗子叫、鹁鸠鸣,取笑人。佛眼下有一种,觑灯笼露柱,指东画西,如眼见鬼一般。我这里且无此两般病痛。”

宗杲禅师道:“大好无病痛!”

克勤禅师很惊诧,便问:“何谓也?”

宗杲禅师道:“击石火、闪电光,引得无限人弄业识,举了便会了,岂不是佛大窠窟?!”

克勤禅师一听,不觉吐舌,说道:“休管他,休管他,我只以契悟为期,若不契悟,断定不放过。”

宗杲禅师道:“说契证即得,第(伹)恐后来只恁么传将下去,举了便会了,硬主张击石火闪电光,业识茫茫,未有了日。

克勤禅师深以为然。

[克勤禅师与宗杲禅师的这段对话,果然有先见之明。克勤、宗杲二师出世接人时,以铁面无私著称,从不拿佛法做人情,决不轻易印可人。许多衲僧在别的禅师那儿得到印证,到他们这儿却过不了关。虽然如是,他们还是扭转不了宗门下所出现的这三种禅病。诚可浩叹!]

后来,克勤禅师回到四川,宗杲禅师则留在云居山,在山后古云门旧址上,重新结庵而居,一时学者云集。不久,宗杲禅师又前往福建,于福州长乐洋屿卓庵接众。当时他的手下学者才五十三人,但是在宗杲禅师的指导下,五十天之内,就有十三人开悟。这种情形,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克勤禅师在四川传法的时候,与右丞张浚相友善。他曾经嘱咐张浚道:“杲首座真得法髓,苟不出,则无支临济宗者!”

[知子者莫如父,知弟子者莫如师。克勤禅师慧眼识人,宗杲禅师禅师不负师恩。此二人实为禅门双碧。参禅入门者,讲得最详细的,莫如宗杲;修行途中对种种歧路审察谛当者,莫如克勤。得此二人之教法,禅修路上可放心前行矣。]

张浚后回朝中,遂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邀请宗杲禅师住持临安径山能仁禅院。宗杲禅师到后,特创千僧大阁以安众,座下弟子二千余人。一时法席大盛,冠绝天下。

南宋当朝的士大夫中,有不少人与宗杲禅师禅师关系甚切,执弟子礼,如右相汤思退、参政李炳、礼部侍郎张九成、内翰汪藻、给事中冯楫等人,在宗杲禅师的点拨下,均得以悟明心性。当时张九成与秦桧有隙,秦桧以为宗杲禅师是张九成的同党,故在政治斗争中,宗杲禅师亦受到牵连。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宗杲禅师被革除僧藉,责令屏居衡州(今湖南衡阳)。在那里,宗杲禅师虽苦屈十余年,但是他的心态却恬然自得。就在此间,宗杲禅师集先德之语,撰成《正法眼藏》一书。此书在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绍兴二十一年(1151),宗杲禅师又迁居梅州(今广东梅县),在那里住了五年。梅州虽瘴疠寂寞之地,但是,衲僧裹粮从宗杲禅师学道者却未曾间断。

绍兴二十六年,(1156),宗杲禅师被恢复僧藉,重新召回径山。五年后,退居明月堂。在此期间,普安郡王(后即位为孝宗皇帝)与宗杲禅师相友善。宗杲禅师曾献偈云:

“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头上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

普安王非常高兴,并请宗杲禅师说法。隆兴元年(1163),普安王即位后,特赐宗杲禅师大慧禅师之号。

同年八月九日,宗杲禅师示疾,次日应侍僧了贤禅师之请,书遗偈云:

“生也只恁知,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是什么热大。”

(“热大”,唐宋禅宗典藉中经常出现。是什么热大,犹言是什么玩意儿、是什么东西。)

写完,便掷笔而化。春秋七十五岁。

孝宗皇帝闻师迁化,曾叹息作偈赞曰:

“生灭不灭,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随物现处。”

朝中士大夫们前来致祭者亦纷至沓来。

宗杲禅师圆寂后,其门人特地建塔,将他的全身安置于明月堂之侧。孝宗皇帝特诏改明月堂为妙喜庵(故禅宗典籍中,有时又称宗杲禅师为“妙喜”),谥师号曰普觉,并于淳熙初年(1174),刻其全录八十卷,入藏流行。宗杲禅师圆寂后所得到的礼遇之重,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宗杲禅师继其师圆悟克勤禅师之后,将参话头这一禅门的特殊修证方法,进一步完善化和普及化,将临济宗的法运又推向一个高潮。他的很多开示对后代禅人参学来说,极富指导价值。

------摘自明一法师【凤凰网博客文】

悟道诗

悟道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联灯会要》卷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八○八),唐代著名在家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遗有《庞居士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法常大师(七五二——八三九),唐代僧。湖北襄阳人。

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希运(?——八五○),唐代僧。福州闽县人。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八九八),唐代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佑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人,世称香严禅师。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四、参禅方法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四、参禅方法 四、参禅方法 前面宗杲禅师讲过,“心意识之障道,甚于毒蛇猛虎”。为了帮助学人摆脱心意识的缠扰,古来祖师大德采用了种种方便善巧,或擎拳,或棒喝,或踩踏,或逼拶,或扬眉瞬目,或顾左右而言他,总之,要令学人的心意识当下破裂,或者走入死胡同,令学人自己最后回头转脑。 除了采用这些峻烈的手段之外,也有些禅师针对学人好分别思维的习惯,将计就计,故意用语言文字,或设一些圈套,让学人钻,或说一些没有滋味的话,让学人咬嚼。钻来钻去,咬嚼来咬嚼去,最终发现没有理路可得,没有把柄可抓,没有门路可出,就在这个当下,或许会有一些灵利汉肯当下放舍,从而入道。这个叫做“三寸软舌胜金刚王宝剑”,亦称之为“杀人刀、活人剑”。参话头正是这样的“杀人刀、活人剑”,通过它,学人可以断除心意识,契入自己的本来面目。 当然,话头既然被称作“杀人刀、活人剑”,足见它既可以活人,也可以杀人。会用的人通过它可以出离生死,不会用的人可能在心意识的罗网中越缠越紧。古人所谓“死句”、“活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句无死活,死活在人。若用心意识领解,一切言句都是死句;若不用心意识领解,一切言句都是活句。

概括宗杲禅师有关“参话头”的言论,我们发现,修行人如果想在参话头这一法上,尽快入门,必须首先作好如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准备: 1、须知所参的话头是“铁疙瘩”一个,对于逻辑思维来讲,无你下手处,无你措足处。因此,不要指望从文字知见的角度来寻找答案;一切语言文字、知见伎俩,纵然说得头头是道,通通不算数。 只以所疑底话头提管。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提撕举觉,左来也不是,右来也不是。又不得将心等悟,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作玄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击石火闪电光处会。直得无所用心。(《答张舍人状元(安国)》) 2、所参的话头,对知见而言,虽壁立万仞,无出身之路,但要相信,毕竟有转身之处。这转身之处,决不在文字中,须是亲证,别人代替不得。当从这个地方生起疑情,并一直参下去,疑情不破,决不撒手。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第一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思量卜度,但着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

宋代临济宗

宋代临济宗 禅宗五家传至宋代,唯有临济、曹洞、云门三宗兴盛。 临济宗创立者义玄的弟子很多,其中知名的有兴化存奖、三圣慧然、魏府大觉、灌溪志闲、宝寿沼、涿州纸衣等。存奖传南院慧颙,慧颙传风穴匡沼(传统禅宗史匡沼作延沼。据温玉成《碑刻资料对佛教史的几点重要补正》一文考证,延沼乃匡沼之讹误,以避宋太宗之讳。今从温说)。匡沼传首山省念、潭州灵泉等。省念传汾阳善昭、叶县归省、三交智嵩、首山怀志、谷隐蕴聪、广慧元琏、神鼎洪諲等。善昭传石霜楚圆、太子道一、瑯琊慧觉、法华全举、石霜法永、大愚守芝等。 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自石霜楚圆以后转入南方传授。此后的临济宗乃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传黄龙慧南、杨岐方会、道吾悟真等。慧南和方会门下法席极盛,各自举扬宗风,形成派系,即为黄龙派和杨岐派。后人将这两派与禅宗五家合称,名“五家七宗”。 黄龙派因慧南常住江西南昌黄龙山,广泛接引禅众,形成独立宗风而得名。慧南(1002-1069),俗姓章,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年十一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先从泐潭怀澄习云门禅,后改拜石霜楚圆为师,得印可,为临济宗法嗣。先后住持同安(今属福建)崇胜禅院、庐山归宗寺、高安(今属江西)黄檗山等。景祐三年(1036)起,常住黄龙山,其时学徒云集,“法席之盛,追媲泐潭、马祖、百丈、大智”(《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二)。 慧南时代,禅风已发生重大变化,其表现之一,是以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传统,已演变成了以阐扬禅机为核心、“不离文字”的“文字禅”。与此相应的是,编纂《灯录》和《语录》已成为禅师们的主要事业。慧南面对当时文字禅的流行,曾表示异议,并提出严厉指责,认为: 二十八祖,递相传授。洎后石头、马祖,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德山,棒喝疾如雷电。后来儿孙不肖,虽举其令而不能行,但逞华丽言句而已。(《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就是说,从石头希迁、马祖道一到临济义玄、德山玄鉴等数代禅师,一向以顿悟佛教传承,禅风峻烈。入宋以后,禅师们虽然打着祖师的招牌,但所行则相去甚远,他们在玩弄文字语句的同时丢失了禅的精髓。换言之,禅宗思想的演变和蜕化,就是因为禅众脱离内心反照的实践而热衷于外向追求。他指出今人与古人的差别所在,说:“古人看此月,今人看此月;如何古人心,难向今人说。古人求道内心求,求得心空道自亲;今人求道外求声,寻声逐色转劳神。”为此,他提出了向临济禅复归的要求,认为“作客不如归家,多虚不如少实”。并主张开

古文《大学》拼音版0001

d a xu e 大学 z ai mi nrgi n^e z ai q in mi n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h dun e njg 1 n g j 1 n g^er h dun e n ga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h du n e nd e w u y ou b en m d sh 1 y o zh o nsh i zh i su o xi a Z du z e j 1n d ao y i 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g u zh i y u mi nimi nd e y u ti aiz i a zh e xi aiz h 1 q gu o y u zh 1 q gu o zh e xi an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q q ji a y u q q ji a zh e xi az i u q sh en y u xi u q sh eiz h e xi a z Z e nq i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d a xu e zh 1 d ao h du y Qu d 1 n g d 1 n er z ai zh i y u zh ish an zh i zh i er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 an er h ou n e n g j u l u er x in y u zh e nq U x in zh e 心;欲正其心者, zh 1 zh i z ai g e w u 致知在格物。 w u g e er h ou zh i zh 1 xi a ch e nq U y 1 y u ch e nq U y 1 zh e xi aiz h 1 q zh i 先 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 致其 知; zh 1 zh 1 er h ou y i ch e n g y i ch e n ?r h ou x in h e n g x in h e n g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er h dush ei xi u sh en i u e h du ji a q i ji a q er h du gu o zh i gu o zh i er h du ti an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q b en lu an 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 xi ap i n g z 1 ti azi y i zh 1 y u sh u r en y i sh 1 ji e y i xi u sh ezvei b en 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 er m d zh 1 zh e f ou y i q su o h du zh e b o 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y e c i w ei zh i b en c i w ei zh i zh i zh 1 y e 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su o w e ch e nq i y 1 zh e w u z 1 q i y e ②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u weizh 1 y ou er q su o b o zh e h ou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 r u w u e xi u r u h ao h do s e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xi do r en xi an j u w ei b u sh an w u c i zh i w ei z 1 qi e guj un z i b 1 sh en q i d u y e 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 su o b u zh 1 ji an un z i er h du y az an y dn q i b u sh an er zh u q sh an r en zh i sh 1 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 j i r u ji an q i f ei g az an z e h e y 1 y i c i w e ch e n y u zh o n g x ny u w ai 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gu j un z i b 1 sh en q i d u y e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 q y an h u 其严乎! y 1 意。 f u r un w u o sh mQ su o sh i shish ou u o zh i a 目所视, 手所指, d e r un sh en x ii gu d n gi p an guj un z i b i ch e nq U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

师远十牛图颂源流-Tereb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269823218.html,/content/?134.html

驯伏 调伏性安然,任过前川,青山绿水去来还。虽有鞭绳无用处, 狂劣都捐。 这边又那边,泉穴云巅,悠游踏断白杨烟。日暮归来无罣碍, 何用劳牵? 无碍 任意去西东,到处从容,横身高卧柳阴中。笛声吹出无思算, 快活阿童。 浅绿间深红,景物融融,歇肩稳坐意忘工。忆昔劳心空费力, 露地全供。 任运 缘杨芳草边,任运天然,饥来大嚼渴吞泉。踏转溪山随处乐, 在在逢源。 横卧万峰前,景物幽闲,山童熟睡不知年。抛置鞭绳无罣碍, 好个灵坚。 相忘 物我两形忘,月印沧浪,白云影里白牛行。牛本无心云自静, 彼此相当。 交对露堂堂,何用商量,山童不复着提防。云月人牛俱自在, 端的家常。 独照 忒怪这牛儿,不记吾谁,阿童霁晓独横吹。山北山南皆自得, 工用俱离。 拍手笑嘻嘻,乐以忘疲,逍遥物外且何之。若说无心即是道, 犹欠毫厘。 双忘 无相大圆融,不立西东,人牛何处杳无踪。子夜赤轮浑不照, 八面玲珑。 魔佛总成空,凡圣销镕,冰河发焰耀天红。枯木枝头花灿烂, 绝没香通。

湘山宗慧的《牧牛歌》无图。释天宏列表中,清居皓升《牧牛图颂》仅存2章诗偈,《孟录》270号作品无考,佛国惟白《牧牛图颂》失佚。存世之宋代《牧牛图颂》图颂俱全的有:普明《牧牛图颂》、佛印了元《牧牛》、杨杰《牧牛图颂》、师远《十牛图颂》、雪庭《四牛图》、自得《六牛图》六种,其中杨杰的《牧牛图颂》是雕塑②。 苏轼曾说,“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交攻。我见大海,西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祭龙井辩才文》。他的见解,反映出宋代学术界、思想界力倡儒、释、道三教和融以及佛教内部禅、净相互影响的浓郁氛围。而禅宗,对宋代哲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影响尤其集中、尤其深远。众所周知,孔孟之后集儒学之大成者朱熹青年时期曾深研禅学,对其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的嗣法弟子、南宋著名高僧大慧宗杲禅师。朱熹自己说,早年进京赴试,箧中唯置《大慧宗杲语录》一书。朱熹《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鹄,纯熟须参露地牛”③。黄庭坚《何造城作浩然堂》:“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④;《奉答茂衡惠纸长句》:“春草肥牛脱鼻绳,菰蒲野鸭还飞去”⑤。文坛即已如此重视藉“牛喻”入诗入画,以此为传统开示方便的禅宗牧牛图颂的创作,更到达巅峰。 宋代六种《牧牛图颂》,问世以后受到广泛关注的是廓庵师远的《十牛图颂》和普明的《牧牛图颂》,尤以师远《十牛图颂》为最。台湾中正大学蔡荣婷教授考证,“禅宗的牧牛诗组,今见载于禅籍者约有八种类型,其中以宋代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最为完备,流传也最广,中外学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⑥日本学者柳田圣山是国际间备受尊崇的佛禅学大师,研究中国禅学著作等身。他在《十牛图—自己の现象学》⑦中论述:中国元朝初期,廓庵师远的《十牛图颂》传入日本,引起整个日本社会的重视,这部作品“影响广泛涉及到文学、绘画、书法甚至能乐和庭园设计领域。可以说影响到整个室町(1338--1573)全期、江户(1603--1867)时

《大学》原文带拼音《大学》完整拼音版全文【可直接打印】

《大学》原文带拼音 大d à 学xu é 大d à学xu é之zh ī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至zh ì善sh àn 。知zh ī止zh ǐ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 ɡ,定d ìn ɡ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静j ìn ɡ,静j ìn ɡ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虑l ǜ,虑l ǜ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得d é。物w ù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有y ǒu 终zh ōn ɡ始sh ǐ,知zh ī所su ǒ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 古g ǔ之zh ī欲y ù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于y ú天ti ān 下xi à者zh ě,先xi ān 治zh ì其q í国gu ó;欲y ù治zh ì其q í国gu ó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其q í家ji ā;欲y ù齐q í其q í家ji ā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欲y ù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 ɡ其q í心x īn ;欲y ù正zh èn ɡ其q í心x īn 者zh ě,先xi ān 诚ch én ɡ其q í意y ì;欲y ù诚ch én ɡ其q í意y ì者zh ě,先xi ān 致zh ì其q í知zh ī;致zh ì知zh ī在z ài 格g é物w ù 。 物w ù格g é而ér 后h òu 知zh ī至zh ì,知zh ī至zh ì而ér 后h òu 意y ì诚ch én ɡ,意y ì诚ch én ɡ而ér 后h òu 心x īn 正zh èn ɡ,心x īn 正zh èn ɡ而ér 后h òu 身sh ēn 修xi ū,身sh ēn 修xi ū而ér 后h òu 家ji ā齐q í,家ji ā齐q í而ér 后h òu 国gu ó治zh ì,国gu ó治zh ì而ér 后h òu 天ti ān 下xi à平p ín ɡ。自z ì天ti ān 子z ǐ以y ǐ至zh ì于y ú庶sh ù人r én ,一y ī是sh ì皆ji ē以y ǐ修xi ū身sh ēn 为w éi 本b ěn 。其q í本b ěn 乱lu àn 而ér 末m ò治zh ì者zh ě,否f ǒu 矣y ǐ;其q í所su ǒ厚h òu 者zh ě薄b ó,而ér 其q í所su ǒ薄b ó者zh ě厚h òu ,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此c ǐ谓w èi 知zh ī本b ěn 。此c ǐ谓w èi 知zh ī之zh ī至zh ì也y ě 。 ②所su ǒ谓w èi 诚ch én ɡ其q í意y ì者zh ě,毋w ú自z ì欺q ī也y ě。如r ú恶w ù恶è臭xi ù,如r ú好h ào 好h ǎo 色s è,此c ǐ

大学之道古文版

按照儒家的理解,所谓“大学”乃是“大人之学”。钱德洪曾问王阳明:“《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回答:“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大学问》)所谓“大人”是与“小人”相对而言的。何谓大人?孟子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 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所谓“大人”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丧失自己的天然本真的仁爱之心,并且扩充培育这颗仁爱之心,确立这颗仁爱之心作为本体,遵从这颗仁爱之心。这其实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立德”、“成圣”之人。进一步说,所谓“大人之学”,所学的乃是“大人之事”。那么,何谓“大人之事”?孟子指出: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孟子所说的“居仁由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仁爱之心为根据、为精神家园;一方面以正义原则为大路、为人间正|34 |道。孔子曾感慨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故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上文谈到的“修身立德”,其实就是“居仁”的问题;“致用亲民”,其实就是“由义”的问题。孟子还说: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对于大学,包括现代大学来说,全部“学问”的根本、核心所在,就是“求其放心”而已—找回那一颗被放失了、茅塞了、物蔽了的仁爱之心。这倒不是说仁爱之心即是全部的“学问”,而是说仁爱之心乃是所有“学问”的本源所在。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根本观念:仁爱乃是所有一切的大本大源、源头活水。所以,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懂得立德爱人的大学之道、具有居仁由义的大学精神的青年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宗杲禅师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昭觉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内)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戏闹,本想拿砚台投击对方,不小心却误中教书先生的帽子,将帽子弄脏了。先生大怒,让他赔钱,并将他赶回家。这件事情激发了宗杲禅师出家的愿望,他说:“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 于是他便只身前往东山慧云院,从慧齐禅师出家。十七岁那年,宗杲禅师终于落发得度,并受了具足戒。此后,他遍阅诸家语录,尤其喜欢云门、睦州之语。一次,宗杲禅师偶然翻阅古云门录,心中忽然生起一种恍若旧习的感觉。在阅读五家语录的时候,宗杲禅师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元(原)初只是一个达磨,何以有许多门庭耶?”带着这个疑问,宗杲禅师前往宣州,投广教绍珵(cheng)禅师座下请益。绍珵禅师是兴教坦禅师之法嗣,琅邪慧觉禅师之法孙。宗杲禅师此前曾经参究过雪窦重显禅师的拈古、颂古及古德悟道之因缘,因此,经绍珵禅师之指点,宗杲禅师很快便能洞达先德之微旨。绍珵禅师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叹为“再来人也”。 不久,宗杲禅师便辞别绍珵禅师,四方游学。他先后参礼过大阳山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大沩慕□禅师、开先智珣禅师等大德,终于通达了曹洞宗旨,最后又辗转来到宝峰湛堂文准禅师座下。湛堂文准是真净克文禅师之法嗣。文准禅师一见宗杲禅师,知其不凡,便让他充当自己的侍者。 一日,文准禅师为他指示入道捷径,宗杲禅师横机竞辩,口若悬河,连文准禅师亦不肯相让。于是文准禅师便呵斥他道:“汝曾未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 不久,文准禅师示疾。宗杲禅师问道:“某甲向后当见谁人?” 文准禅师道:“有个勤巴子(克勤禅师是四川人,故称勤巴子),我不识渠,汝可见之,当能办子事。若了不下,便可修行,看一大藏经,后身出来参禅,决是个善知识也。” 文准禅师圆寂后,宗杲禅师便谨遵师嘱,前往东京(开封)天宁寺参礼圆悟克勤禅师。 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 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 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举“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云:‘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克勤禅师自指)即不然。若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宗杲禅师一听,忽然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宗杲禅师于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克勤禅师。 克勤禅师道:“未也,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未明。” 一日,宗杲禅师又入室请益。

古文《大学》拼音版

大dà 学xu? ①大dà学xu?之zhī道dào ,在zài 明mínɡ明mínɡ德d? ,在zài 亲qīn 民mín ,在zài 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r 后h?u 有yǒu 定dìnɡ,定dìnɡ而?r 后h?u 能n?n ɡ静jìnɡ ,静jìnɡ而?r 后h?u 能n?nɡ安ān , 安ān 而?r 后h?u 能n?nɡ虑lǜ ,虑lǜ而?r 后h?u 能n?nɡ得d? 。物wù有yǒu 本běn 末m? ,事shì有yǒu 终zhōnɡ始shǐ ,知zhī所suǒ先xiān 后h?u ,则z?近jìn 道dào 矣yǐ 。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于yú天tiān 下xià者zhě,先xiān 治zhì其qí国gu? ;欲yù治zhì其qí国gu?者zhě ,先xiān 齐qí其qí家jiā ;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 ,先xiān 修xiū其qí身shēn ;欲yù修xiū其 qí 身shēn 者zhě ,先xiān 正z hanɡ其qí心xīn ;欲yù正zhanɡ其qí心xīn 者zhě ,先xiān 诚ch?nɡ其qí意yì ;欲yù诚ch?nɡ其qí意yì者zhě ,先xiān 致zhì其qí知zhī ;致zhì知zhī在zài 格g?物wù 。 物wù格g?而?r 后h?u 知zhī至zhì,知zhī至zhì而?r 后h?u 意yì诚ch?nɡ ,意yì诚ch?nɡ而?r 后h?u 心xīn 正zhanɡ,心xīn 正zhanɡ而?r 后h?u 身shēn 修xiū,身shēn 修xiū而?r 后h?u 家jiā齐qí ,家jiā齐qí而?r 后h?u 国 gu?治zhì,国gu?治zhì而?r 后h?u 天tiān 下xià平pínɡ。自zì天tiān 子zǐ以yǐ至zhì于yú庶shù人r?n ,一yī是shì皆jiē以yǐ修xiū身shēn 为w?i 本běn 。其qí本běn 乱luàn 而?r 末m?治zhì者zhě,否fǒu 矣yǐ;其qí所suǒ厚h?u 者zhě薄b? ,而?r 其qí所suǒ薄b?者zhě厚h?u ,未wai 之zhī有yǒu 也yě 。此cǐ谓wai 知zhī本běn 。此cǐ谓wai 知zhī之zhī至zhì也yě 。 ②所suǒ谓wai 诚ch?nɡ其qí意yì者zhě,毋wú自zì欺qī也yě 。如rú恶wù恶a臭xiù,如rú好hào 好hǎo 色sa ,此cǐ之zhī谓wai 自zì谦qia。故ɡù君jūn 子zǐ必bì慎shan 其qí独dú也yě 。小xiǎo 人r?n 闲xián 居jū为 w?i

古文《大学》拼音版

大dà学xu? 大dà学xu?之zhī道dào,在zài明mínɡ明mínɡ德d?,在zài亲qīn民mín,在zài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知zhī止zhǐ而?r后h?u 有yǒu定dìnɡ,定dìnɡ而?r后h?u能n?nɡ静jìnɡ,静jìnɡ而?r后h?u能n?nɡ安ān,安ān而?r后h?u能n?nɡ虑lǜ,虑lǜ而?r后h?u能n?nɡ得d?。物wù有yǒu本běn末m?,事shì有yǒu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后h?u,则z?近jìn道dào矣y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于yú天tiān下xià者zhě,先xiān治zhì其qí国gu?;欲yù治zhì其qí国gu?者zhě,先xiān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者zhě,先xiān正zhanɡ其qí心xīn;欲yù正zhanɡ其qí心xīn者zhě,先xiān诚ch?nɡ其qí意yì;欲yù诚ch?nɡ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 格g?物wù。 物wù格g?而?r后h?u知zhī至zhì,知zhī至zhì而?r后h?u意yì诚ch?nɡ,意yì诚ch?nɡ而?r后h?u心xīn正zhanɡ,心xīn正zhanɡ而?r后h?u身shēn修xiū,身shēn修xiū而?r后h?u家jiā齐qí,家jiā齐qí而?r后h?u国gu?治zhì,国gu?治zhì而?r后h?u天tiān下xià平pínɡ。自zì天tiān子zǐ以yǐ至zhì于yú庶shù人r?n,一yī是shì皆jiē以yǐ修xiū身shēn为w?i本běn。其qí本běn乱luàn而?r末m?治zhì者zhě,否fǒu矣yǐ;其qí所suǒ厚h?u者zhě薄b?,而?r其qí所suǒ薄b?者zhě厚h?u,未wai之zhī有yǒu也yě。此cǐ谓wai知zhī本běn。此cǐ谓wai知zhī之zhī至zhì也yě。 ②所suǒ谓wai诚ch?nɡ其qí意yì者zhě,毋wú自zì欺qī也yě。如rú恶wù恶a臭xiù,如rú好hào好hǎo色sa,此cǐ之zhī谓wai自zì谦qia。故ɡù君jūn子zǐ必bì慎shan其qí独dú也yě。小xiǎo人r?n闲xián居jū为w?i不bù善shàn,无wú所suǒ不bù至zhì;见jiàn君jūn子zǐ而?r后h?u厌yàn然rán,掩yǎn其qí不bù善shàn,而?r著zhù其qí善shàn。人r?n之zhī视shì己jǐ,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峯明本的禅师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峯明本的禅师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峯明本的禅师 圣严法师 克勤圜悟 清远佛眼 南堂元静 大慧宗杲 大慧门下 高峯原妙 铁牛持定 中峯明本 克勤圜悟(西元一○六三─一一三五年) 杨岐方会──白云守端(西元一○二五─一○七二年)──五祖法演(西元?─一一○四年)──昭觉克勤圜悟佛果

成都府昭觉寺克勤佛果禅师,彭州骆氏子,世宗儒。师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寂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旧获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即去家,依自省祝发;从文照,通讲说;又从敏行,授《楞严》。俄得病濒死,叹曰:「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遂弃去。 至真觉胜禅师之席,胜方创臂出血,指示师曰:「此曹溪一滴也。」师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即徒步出蜀。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喆、黄龙心、东林度,佥指为法器,而晦堂称:「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最後见五祖,尽其机用,祖皆不诺,乃谓:「祖强移换人。」出不逊语,忿然而去。祖曰:「待你着一顿热病打时,方思量我在。」 师到金山,染伤寒困极,以平日见处试之,无得力者,追忆五祖之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间,即归五祖。」病痊寻归,五祖一见而喜,令即参堂,便入侍者寮。方半月,会部使者,解印还蜀,诣祖问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应喏喏,祖曰:「且仔细。」

师适归,侍立次,问曰:「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祖曰:「他只认得声。」师曰:「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麽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栢树子?聻!」师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祖徧谓山中耆旧曰:「吾侍者参得禅也。」由此所至,推为上首。(中略)居碧岩,徙道林,诏住金陵蒋山,勅补天宁万寿,上召见,褒宠甚渥,建炎初又迁金山,适驾幸维扬,入对赐圜悟禅师,改云居,久之,复领昭觉。 (以上录自《五灯严统》卷一九,《卍续藏》一三九.八三二─八三三页) 附录:语录摘要 (一)向上全提

古文大学拼音版

①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 ,在zài 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 亲qīn 民mín ,在zài 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 ér 后hòu 有yǒu 定dìnɡ,定dìnɡ而ér 后hòu 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 后hòu 能nénɡ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òu 能nénɡ虑lǜ ,虑lǜ而ér 后 hòu 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 本běn 末mò ,事shì有yǒu 终zhōnɡ始shǐ ,知zhī所suǒ先xiān 后hòu ,则zé近jìn 道dào 矣yǐ 。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 下xià者zhě,先xiān 治zhì其qí国guó ;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 ,先 xiān 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 ,先xiān 修xiū其qí身shēn ;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 者zhě,先xiān 正zhènɡ其 qí心xīn ;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 者zhě ,先xiān 诚chénɡ其qí意yì ;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 ,先xiān 致zhì其qí知zhī ; 致zhì知zhī在zài 格gé物wù 。 物wù格gé而ér 后hòu 知zhī至zhì,知zhī至zhì而ér 后hòu 意yì诚chénɡ ,意yì诚chénɡ而ér 后hòu 心xīn 正zhènɡ ,心 xīn 正zhènɡ而ér 后hòu 身shēn 修xiū,身shēn 修xiū而ér 后hòu 家jiā齐qí ,家jiā齐qí而ér 后hòu 国guó治zhì ,国guó治zhì而ér 后hòu 天tiān 下xià平pínɡ 。 自zì天tiān 子zǐ以yǐ至zhì于yú庶shù人rén ,一yī是shì皆jiē以yǐ修xiū身shēn 为wéi 本běn 。其qí本běn 乱luàn 而ér 末mò治 zhì 者zhě,否fǒu 矣yǐ ;其qí所suǒ厚hòu 者zhě薄bó ,而ér 其qí所suǒ薄bó者zhě厚hòu ,未wèi 之zhī有yǒu 也yě 。此cǐ谓wèi 知 zhī 本běn 。此cǐ谓wèi 知zhī之zhī至zhì也yě 。 ②所suǒ谓wèi 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 ,毋wú自zì欺qī也yě 。如rú恶wù恶è臭xiù ,如rú好hào 好hǎo 色sè ,此 cǐ 之zhī谓wèi 自zì谦qiè 。故ɡù君jūn 子zǐ必bì慎shèn 其qí独dú也yě 。小xiǎo 人rén 闲xián 居jū为wéi 不bù善shàn ,无wú所suǒ不 bù

胡说八道近义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胡说八道近义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 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亦指胡僧。后来”胡人来说八道经”就指人没根据的瞎吹乱侃。人们常把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称之为胡说八道。 基本知识: [拼音] [hú shuō bā dào] [释义]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出处] 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胡说八道近义词: 语无伦次,胡言乱语 近义词造句: 1、这酒鬼又开始胡言乱语了。 2、所有那些胡言乱语我真听腻了。 3、过滤掉噪音和胡言乱语,只全神贯注于你内心深处的向往。 4、后来,她拒绝吃东西,现在她时而胡言乱语,时而沉入半昏迷状态。她还认识她周围的人,可是心里尽是各种奇怪的念头和幻觉。 5、而且,那些花费时间创建新商标和商标名称的人,有个特有的弱点:喜欢在管理方面胡言乱语。 6、就像几个唐代故事所示,狐狸让它们附身的人产生幻觉,受害者会不可控制地发疯、胡言乱语和哀号。

7、不幸的是,当你写了很长时间时,你会开始胡言乱语,这意味着你必须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写下你的想法直到它变得有条理。 8、这听上去更像是国会的胡言乱语,而不是准备执掌世界经济的领导者的行为。 9、历史真实的地平线消失了之后,生活变成了些胡言乱语。 10、他只比我大一岁,而我们总是很亲密,尤其是因为和大姐简(Jane)相比,我们总是胡言乱语。 胡说八道造句: 1、小张,别胡说八道,以免见笑大方。 2、星期日的上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听那个主教的胡说八道,也是一件苦事。 3、在法官面前,他胡说八道,不老老实实交待自己的问题。 4、对于不知道的事,就不要胡说八道。 5、你这是性口雌黄,胡说八道,凿空之论! 6、在我看起来,极大多数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人,都是胡说八道,不知所云。 7、别听他的那一套。他只不过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8、”什么第三代,胡说八道!”甘德怒不可遏地回答道。 9、他说过五关斩六将是张飞的事,这不是张冠李戴,胡说八道吗? 10、他们很喜欢听他说土话,吹牛皮或胡说八道。

禅宗典籍种提要

禅宗典籍种提要禅宗典籍562种提要 1.【肇论】 2.【xx论】 3.【善xx大士语录】 4.【心xx】 5.【无心论】 2.【xx论】 3.【善xx大士语录】 4.【心xx】 5.【无心论】 6.【观心论】 7.【二入四行论】 8.【少室六门集】 9.【第六门血脉论】 10.【绝观论】 11.【信心铭】 12.【入道安心要方便xx】 13.【xxxx诗集】 14.【xx】 15.【最上乘论】

16.【楞伽师资记】 17.【传法宝xx】 18.【xx要诀】 19.【大乘无生方便门】 20.【大乘五方便】 21.【真妄颂】 22.【大乘xx宗论】 23.【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24.【xx】 25.【六祖坛经】 26.【xx大师xx】 27.【xx证道歌】 28.【证道歌注】 29.【禅宗xx集】 30.【xx禅宗集注】 31.【神会禅话录】 32.【神会xx遗集】 33.【显宗记】 34.【xx道一禅师广录】 35.【顿悟入道要门论】 36.【了元歌】

37.【xxxx灵佑禅师语录】 38.【xx警策】 39.【xx警策句释记】 40.【xx警策注】 41.【xx警策指南】 42.【xxxx寂禅师语录】 43.【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44.【xxxx传】 45.【百丈xx清规】 46.【百丈清规证义记】 47.【黄檗断际禅师xx】 48.【临济录】 49.【xxxx语录】 50.【兴化存奖禅师语录】 51.【四家语录】 52.【原人论】 53.【禅源诸诠集都序】 54.【禅门师资承袭图】 55.【xx居士语录】 56.【船子xx拨棹歌】 57.【xx录】

古文大学拼音版

古文大学拼音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大d à学xu é之zh ī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至zh ì善sh àn 。知zh ī止zh ǐ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 ɡ,定d ìn ɡ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静j ìn ɡ,静j ìn ɡ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虑l ǜ,虑l ǜ而ér 后h òu 能n én ɡ得d é。物w ù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有y ǒu 终zh ōn ɡ始sh ǐ,知zh ī所su ǒ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 古g ǔ之zh ī欲y ù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于y ú天ti ān 下xi à者zh ě,先xi ān 治zh ì其q í国gu ó;欲y ù治zh ì其q í国gu ó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其q í家ji ā;欲y ù齐q í其q í家ji ā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欲y ù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 ɡ其q í心x īn ;欲y ù正zh èn ɡ其q í心x īn 者zh ě,先xi ān 诚ch én ɡ其q í意y ì;欲y ù诚ch én ɡ其q í意y ì者zh ě,先xi ān 致zh ì其q í知zh ī;致zh ì知zh ī在z ài 格g é物w ù 。 物w ù格g é而ér 后h òu 知zh ī至zh ì,知zh ī至zh ì而ér 后h òu 意y ì诚ch én ɡ,意y ì诚ch én ɡ而ér 后h òu 心x īn 正zh èn ɡ,心x īn 正zh èn ɡ而ér 后h òu 身sh ēn 修xi ū,身sh ēn 修xi ū而ér 后h òu 家ji ā齐q í,家ji ā齐q í而ér 后h òu 国gu ó治zh ì,国gu ó治zh ì而ér 后h òu 天ti ān 下xi à平p ín ɡ。自z ì天ti ān 子z ǐ以y ǐ至zh ì于y ú庶sh ù人r én ,一y ī是sh ì皆ji ē以y ǐ修xi ū身sh ēn 为w éi 本b ěn 。其q í本b ěn 乱lu àn 而ér 末m ò治zh ì者zh ě,否f ǒu 矣y ǐ;其q í所su ǒ厚h òu 者zh ě薄b ó,而ér 其q í所su ǒ薄b ó者zh ě厚h òu ,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此c ǐ谓w èi 知zh ī本b ěn 。此c ǐ谓w èi 知zh ī之zh ī至zh ì也y ě 。 ②所su ǒ谓w èi 诚ch én ɡ其q í意y ì者zh ě,毋w ú自z ì欺q ī也y ě。如r ú恶w ù恶è臭xi ù,如r ú好h ào 好h ǎo 色s è,此c ǐ之 zh ī谓w èi 自z ì谦qi è 。故ɡù君j ūn 子z ǐ必b ì慎sh èn 其q í独d ú也y ě。小xi ǎo 人r én 闲xi án 居j ū为w éi 不b ù善sh àn ,无w ú所su ǒ不b ù至zh ì;见ji àn 君j ūn 子z ǐ而ér 后h òu 厌y àn 然r án ,掩y ǎn 其q í不b ù善sh àn ,而ér 著zh ù其q í善sh àn 。人r én 之zh ī视sh ì己j ǐ,如r ú见ji àn 其q í

融通智慧的阿育王寺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9823218.html, 融通智慧的阿育王寺碑 作者:张蔚 来源:《文化交流》2014年第10期 佛学在江南的传布与发展,深、广、远,尤其对唐末吴越以来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在位于浙江省境内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中,我以为明州(宁波)阿育王寺的几通遗存至今的唐宋碑刻,如《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阁碑》和《妙喜泉铭》颇能说明这一点。 许多寺院的唐宋碑刻早已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仅留下碑文使人空自叹息,遑论更多连碑文也未留下的了。《常住田碑》为唐碑,由万齐融撰,主要记录统治者赐予阿育王寺常住田的情况。本由徐峤之书写的原碑已毁,但因明州刺史于季友邀剡越间隐士范的重书,不但将经典又凝于坚石,让后人知悉本不载于史书的范的其人及其“天骨俊逸”的书法,并且引出一段次韵相和的佳话,为经典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常住田碑》是典型的正统寺碑,前序后铭,洋洋洒洒数千言。通篇碑文洋溢着大唐盛世儒释道融合的气象,以佛语起,以道语终。“我闻语寂灭者……谈逍遥者……”分别阐述了佛道两家对于“无欲则刚”的极端相似的理念。佛家有度脱生死的寂灭之境,中国的道家同样有精神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但是人活在现世,不论精神多么超脱也无法摆脱肉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尤其是粮食的供给,故而碑文紧接着便从上古传说引出封建社会的农本思想。佛家要普渡众生,不能空谈义理。人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局限,比如生命在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比如没有粮食生命便无法延续,在这里佛家与儒家传统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中国自古倡导的“民以食为天”与佛家“众生皆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竟是这般出奇的一致。佛家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土发展千余年还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正因具有这些与中国本土文化共同的根基,佛法之兼收并蓄可见一斑。 中华文化是包容性极强的文化,她以大度开放的姿态接纳佛教,最终将其吸纳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也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艺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因其自身华梵兼备的特殊形式在文学史与艺术史上显现出别样的韵味,在《常住田碑》的碑文中便有体现。此文中梵语佛语的运用比比皆是,例如“全身踊出,僁如多宝之音;一爪圆开,宛是楼那之相”、“向使输柯王昧巴连之因,初微此塔;迦叶佛晦阎浮之迹,殆旷兹山”,这些便是使用华丽的骈文辞藻与梵语佛语相结合来盛赞阿育王寺和佛祖舍利塔的神圣。同时,市民生活也因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常住田碑》反映了其中一方面,如田地的开垦。此碑的初衷是记录统治者赐予阿育王寺常住田的情况,也记录了一部分市民因寺院占有土地而改变的生活方式,例如“初湖之左右,夹壤二区,榛梗始艾,菑畬粗立。僧徒理胜,力未赡农,童牧因闲,私窃种艺”、“与法言沙门,俗姓喻氏,贞己密行,惠心苦节,今屈知墅任,垂将十年”,可见,佛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扎根之深影响之远。 阿育王寺的另两块碑均由宋代士大夫撰文并书。《宸奎阁碑》是苏轼在浙江任上时留下的唯一文墨实物,此碑文作于元祐六年(1091),记述阿育王寺住持怀琏禅师深受仁宗皇帝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