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8能力计划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第一章: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1.1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重要性解释生产计划的含义阐述生产计划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1.2 生产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生产控制的概念分析生产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系阐述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调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协同作用第二章:生产计划编制2.1 生产计划的目标与原则介绍生产计划的目标讲解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2.2 生产计划的指标与参数解释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讲解生产计划编制所需的参数2.3 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与步骤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讲解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第三章: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3.1 生产控制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生产控制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控制的目标3.2 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几种基本方法3.3 生产控制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解释生产控制信息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收集和处理生产控制信息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4.1 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解释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4.2 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与任务阐述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讲解生产过程控制的任务4.3 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与技巧讲解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分享一些实用的生产过程控制技巧第五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5.1 生产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中常见的问题5.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方法讲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方法5.3 案例分析:成功实施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成功实施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践经验第六章:物料需求计划(MRP)6.1 MRP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释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定义阐述MRP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流程6.2 MRP系统的组成与实施步骤介绍MRP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讲解MRP系统的实施步骤6.3 MRP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阐述MRP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MRP在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库存成本方面的优势第七章:生产调度与进度控制7.1 生产调度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生产调度的含义阐述生产调度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重要性7.2 生产调度的方法与技巧讲解生产调度的方法与技巧7.3 生产进度控制与跟踪解释生产进度控制的意义讲解如何进行生产进度控制与跟踪第八章:质量管理8.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解释质量管理的定义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8.2 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讲解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8.3 质量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阐述质量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与满意度方面的优势第九章:供应链管理9.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解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9.2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策略讲解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策略9.3 供应链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供应链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供应链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第十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生产计划与控制讲解数字化与信息化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分析数字化与信息化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变与影响10.2 大数据与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解释大数据与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大数据与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优化与提升效果10.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阐述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实现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二、生产计划编制三、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四、生产过程控制五、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六、物料需求计划(MRP)七、生产调度与进度控制八、质量管理九、供应链管理十、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教案全面介绍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作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要素2.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MRP(材料需求计划)方法–JIT(Just-In-Time)方法–CRP(容量需求计划)方法3.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资源安排–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计划监控4.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解决–生产计划变更管理–生产异常处理–生产效率提升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产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要素。

2.第二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讲解MRP、JIT和CRP等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第三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详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第四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解决–分析生产计划变更管理和生产异常处理的方法和策略;–探讨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知识测验:通过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形式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

2.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产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3.课堂表现:综合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教材:生产管理教材 or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材2.课件:相关介绍和案例分析的PPT3.案例:真实的生产案例或模拟的案例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和问题解决技巧。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6,学分数:3.5)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工业工程本科班的专业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受到企业生产规划和计划控制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各种先进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知识的全面教育,掌握在生产系统中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综合生产与经济效益的要求,合理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周密安排产品品种产量构成和交货计划,实现最佳的生产经营目标,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绪论要求:1.理解生产、生产系统的概念,及生产系统模型2.了解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3.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系统的构成,理解生产过程规划的层次,理解生产作业计划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四种思路4.了解生产过程规划和实施的三个层次的决策问题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系统的构成、生产过程规划的层次、生产作业计划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四种思路难点:无(二)产品开发与设计要求:1.理解产品开发的概念,了解调查研究与预测分析,了解产品开发的构思创意及其筛选的方法,理解产品寿命周期,了解产品开发时机的选择,了解产品开发的常用策略和产品开发方式。

2.知道产品设计的要求、产品设计的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3.知道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计算机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工艺设计的组织方式。

4.知道新产品试制的内容、样品试制和鉴定、小批产品的试制和鉴定。

重点:产品开发的决策难点:工艺设计、产品试制和鉴定(三)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要求:1.理解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其输入输出的关系2.理解生产过程的类型3.了解产品设计与生产类型之间的关系4.理解生产系统定位的含义,熟练掌握产品-生产过程矩阵的应用,掌握经济性分析的方法和平衡点分析的方法5.了解常用自动化生产技术6.熟练掌握装配流程图的绘制7.了解自制与外购决策的影响和考虑因素,理解纵向集成度的概念。

8.掌握生产过程流程图绘制及其在过程规划中的用途重点:生产过程的类型、生产系统定位、装配流程图、生产过程流程图难点:生产系统的定位(四)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要求:1.了解企业生产计划体系2.理解需求预测的概念,了解需求预测的程序,熟练掌握常用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资源分配。

2. 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了解生产调度的主要策略。

3. 学生能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理解它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定简单的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初步控制。

2.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调度策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企业运营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企业生产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类型、作用;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2. 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含义、目的、分类;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3.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工具;生产进度调整的策略与实践。

4.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的概念、目标;常见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5.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第二课时: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第三课时: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工具及生产进度调整策略。

第四课时: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具备一定的生产调度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严谨细致。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共同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努力。

3. 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生产管理学科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所收获,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和类型,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章节一:生产计划概述- 内容:生产计划定义、作用、类型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章节二:生产计划编制- 内容:编制流程、方法、技巧3. 生产控制原则与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生产过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章节三:生产控制- 内容:生产控制原则、方法、应用实例4. 生产计划与控制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开设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环节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1)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2)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技术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流程(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3)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4.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问题解决(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

2.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验教学。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4. 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8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8

收集数据 计算负荷 计算能力 能力负荷的比较 能力负荷的调整 形成最终能力计划
三、计算技术
细能力计划要对全部工作中心进行负荷平衡分析, 工作中心能力需求的计划更精确。因为计算是基于所有 的零件和成品的,并且贯穿于物料需求计划记录的所有 周期,细能力计划的计算量很大。 [例] 图为某产品A的物料清单,产品A在未来8周的 主生产计划如表所示。假设现在的日期是8月10日,所 有物料均不考虑安全中心 100
单位准备时间 (小时) 0.025
单位作业时间 (小时) 0.025
单位总时间 (小时) 0.05
Y
A
1
1 2
100
200 300 200 200 200
0.050
0.025 0.025 0.033 0.020 0.020
1.250
0.575 0.175 0.067 0.080 0.0425
40.25 8.00 69.75
34.10
39.35 6.40 79.85
34.10
39.35 6.40 79.85
34.10
39.35 6.40 79.85
40.75
44.50 7.00 92.25
300
总计
三、资源负载法
综合因子法和能力清单法都没有考虑不同工作中心 的工作开始的时间安排。资源负载法则考虑了生产的提 前期,以便为各生产设备的能力需求提供分时段的计划。 资源负载法计算比较复杂,所以通常由计算机来完成。 资源负载法要使用物料清单、工序流程和标准作业 时间。还需各产品和零件的生产提前期信息。 资源负载法的计算逻辑。
二、能力计划的作用和层次结构
1、能力计划的作用
任何生产计划的实施,必须检验企业的实际生产能 力是否满足计划的要求。如果能力不足,则需采用其他 方式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会增加生产的成本;另一 方面,能力过剩会造成设备和人员利用率下降,增加不 必要的支出。

能力计划和综合生产计划案例

能力计划和综合生产计划案例

能力计划和综合生产计划案例1. 能力计划某家汽车制造公司在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进行规划和调整。

经过分析,公司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生产能力:- 增加生产线数量:公司将新建一条生产线,以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 提升员工技能:公司将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以保障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产线和工艺流程。

- 采购新设备:公司将投资购买最新的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优化供应链:公司将与供应商合作,以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和及时性。

综合生产计划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制定了以下的综合生产计划:- 生产目标:公司确定了每月生产汽车数量的目标,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 生产排程:公司对每个生产线进行了详细的排程计划,以确保生产线的利用率最大化。

- 资源调配:公司对原材料、人力和设备进行了合理的调配,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 质量控制:公司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并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生产出的汽车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 成本优化:公司进行了对生产成本的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能力计划和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该汽车制造公司成功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满足了市场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很好,公司在执行能力计划和综合生产计划时面临各种挑战和机会。

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的竞争可能会加剧。

因此,公司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制定一套综合而又灵活的能力计划和综合生产计划。

首先,公司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

虽然现在的市场需求可能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会保持不变。

公司需要做出长远规划,预测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此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还可能会影响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因此公司需要与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其次,公司需要关注技术的变革。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 学会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段。

4. 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a.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作用b. 生产控制的意义与任务c.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互关系2. 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a. 产品品种计划b. 生产数量计划c. 生产进度计划d. 生产能力计划3. 生产计划的方法a. 定量分析法b. 定性分析法c. 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4. 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a. 目标导向原则b. 动态控制原则c. 系统优化原则5. 生产控制的常用手段a. 生产进度控制b. 库存控制c. 质量控制d. 人员控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具体应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过程,体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产计划与控制相关教材。

2. 案例资料:实际生产案例。

3. 教学课件: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4. 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5.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2课时章节二:3课时章节三:4课时章节四:3课时章节五:4课时章节六:3课时章节七:3课时章节八:4课时章节九:2课时章节十:2课时七、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产案例,引发学生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兴趣。

第八章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八章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

计划
实际 差异

三、准时制控制法 1、准时制控制的基本原理 2、看板 看板是实现准时制控制法的一个重 要手段。具体而言,看板是一种卡片。

3、看板管理 就是用看板进行生产现场管 理和作业控制的方法。




采用单看板的条件: (1)任何两个相连接的工序之间距离较短; (2)看板周转很快; (3)在制品较少; (4)缓冲区空间小,在制品周转快; (5)生产速率与物料传送速度之间同步。
第五节 生产作业核算
一、生产作业核算的基本概念

生产作业核算是在实现生产作业计划过 程中,对生产过程各阶段,各个环节的 原材料投入,在制品流转和产品出产以 及设备运转,维修时间核算的基本内容 2、生产作业核算的基本程序 2、生产作业核算方式 在大量大批生产工段(班组)中 在成批轮番生产工段(班组)中 在单件生产工段(班组)中




2、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 计划性 统一性 全面性 预见性 及时性

3、生产调度机构的设置
生产调度机构的设置要贯彻集中领导,统 一调度,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做 到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管理有效。

(1)厂部设总调度室
在生产副厂长或生产科长的领导下,作为 全厂调度网的中心,统一指挥全厂日常生 产活动的调度工作。 厂部总调度室配备调度人员根据具体情况 可采取以下三种分工形式。即:按“条” 分工、按“块”分工和条块结合分工。



采用双看板的条件: (1)两个工序为中等距离; (2)看板周转快; (3)在缓冲区需要一些在制品; (4)生产速率与物料传送速度之间同步。
第四节 在制品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生产控制的过程、方法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与其他企业管理环节的关系,如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管理,提高其对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管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对生产管理实际操作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与类型:包括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如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以及不同类型计划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详细介绍甘特图、网络图、里程碑图等生产计划编制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原理与过程:阐述生产控制的定义、目标、原理,以及生产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2010.2)中文名称:生产计划与控制英文名称: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学时数:30+4 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生产管理的主体内容,如同计算机系统没有软件将寸步难行,企业的生产系统离开生产计划与控制,将无法正常运行,更谈不上如何有效地将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或服务产品,在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需求多样化的 21 世纪,随着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SCM)等与现代生产管理相关的概念的出现,对于生产计划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不仅要传授经典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要包括先进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原理与方法。

本课程包括基础知识模块、经典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和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三个知识模块。

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含生产系统及生产管理战略、需求预测、库存管理,经典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含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调度、项目计划与控制,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含供应链管理计划、JIT与丰田生产方式、生产计划新进展(包括最优化生产计划、基于TOC的生产计划、高级计划与排程、大规模定制及其生产计划)。

在这个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想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的在于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安排物料、设备、人力资源和资金等,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使生产系统实现最佳化的功效。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以及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各项做法。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了解制造业企业的基本概况,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2.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制造业企业的基本构成,具有典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能力;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及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用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方法。

3.能够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生产计划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生产计划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生产计划的分类方式。

2.生产控制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理解生产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

3.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学习生产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

–掌握推算法和模拟法两种常用的生产计划制定方法。

4.生产控制的方法与工具–了解常用的生产控制方法,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掌握一些常用的生产控制工具,如Gantt图、PERT/CPM图等。

5.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案例,探讨如何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控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方法的应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考试,检验学生对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应用能力评估: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包括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活跃度等。

五、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将提供相关的教材。

2.课件:教师将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例案例:教师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周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第二周生产计划的分类与制定方法第三周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周生产控制工具的应用第五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七、教学参考1.《生产计划与控制》王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需求计划

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需求计划

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需求计划1. 引言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生产能力的需求计划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本文档将重点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能力需求计划,即如何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确定所需的生产能力,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控制措施。

2. 能力需求计划的目标能力需求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实现最佳平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的生产能力目标,以满足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制定生产能力的时间安排,建立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监控生产过程,实施生产控制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能力需求计划的内容能力需求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生产能力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确定合理的生产能力目标是能力需求计划的首要任务。

生产能力目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竞争状况;•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当的生产能力目标,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2 生产资源需求确定生产能力目标后,需要评估和确定所需的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和原材料等。

生产资源需求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生产周期和产品交付时间要求;•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通过对生产过程和需求分析,确定所需的生产资源,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调配,以满足生产能力目标。

3.3 生产能力时间安排在确定生产能力目标和生产资源需求后,需要制定生产能力的时间安排,即建立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生产能力目标和生产资源需求;•生产环境和工艺要求;•市场需求和交付时间要求。

通过对生产能力目标、生产资源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对时间节点进行安排,以实现生产能力的有效利用和产品的按时交付。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课件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课件

要求的独立性和随机性导致企业生产任务的不断变动。
产品设计柔性 当顾客有新产品要求时,也即要求产品性能要发
生变化,即产品的功能、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要发生变化。产品设计柔
性是指快速开发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的能力。
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
根本保证。
2、研究与开发
内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
2、生产过程的组成
辅助生产过程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
产品
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指产品投产前的各种技术准备工作。如产
品与工艺设计、材料消耗与劳动定额制定、设备布置等。
基本生产过程:指直接为生产基本产品所进行的加工制造工艺
过程,即改变原材料理化性能形成产品的工艺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四、现代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
1、个性化定制生产
3C: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
生产方式:“一对多”
“一对一”
增强企业的柔性(Flexibility):
产品生产柔性 顾客对产品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
要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设置各个不同的 生产活动单元,使物流更加有序。
b、对象专业化原则 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
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 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优点: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 专业化水平高;便于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控制教学》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控制教学》生产计划与控制
.
一、 生产过程的类型(P8,1.2 ;
P52,3.3)
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
按照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来分类
成品库存类型
按照生产任务的来源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结构类型
按设备专业化程度及物流的标准化程度和重复程度来分类
.
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P52)
产品导向型(按对象原则的生产过程组织)
把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工序和设备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 (1)加工-装配型生产(生产线或装配线) (2)流程型生产(连续生产)
生产计划与控制
➢成功运用计划的范例 ➢计划的重要性 ➢关于计划的一些认识
➢关于控制的案例 ➢控制的重要性
➢关于计划与控. 制的视频案例
第一篇 绪论
生产的传统概念 生产概念的扩展
生产
创造产品 提供服务
生产的投入、转换和产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 本活动(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
.
一、投入(input)
家电、汽车、手机、台式计算机等消费品生 产属于此类。
订货生产(produce-to-order)
按照客户的订单来组织生产
,如适发用电订于设货规备生格、产品生并种产不多线排,设斥个备存性、要货轮求生船较产等多。的的概工念业产品 企业 未接到 订单, 便不投 入此项 产品的 生产。 .
生产过程结构类型
.
生产能力测定
1、生产能力的概念 2、生产能力的种类 3、生产能力的测定
(1)测定生产能力的程序 (2)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3)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4)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5)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1、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 2、调节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不平衡的策略 3、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作业时间 (小时) 0.025 1.250 0.575 0.175 0.067 0.080 0.35 0.23
单位总时间 (小时) 0.05 1.30 0.60 0.20 0.10 0.10 0.55 0.25
B C D
1 1 1
能力需求的计算用主生产计划:(x=30,y=20,)以第一周为例,三个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 计划分别为: 100 0.05×30(x)+1.30×20(y)=27.5小时 200 0.80×30+0.55(0.8)×20=35.00小时 40 300 0.20×30(x)+00X20=6.00小时
假定有n个主生产计划的物料,工作中心i的产品k 的能力清单为aik ,期间j的产品k的主生产计划的数量为 bik,则期间j在工作中心i所需生产能力为:
所需能力=
a
k 1
n
ik
bkj
物料 X Y A
所需工 步 1 1 1 2
工作中心 100 100 200 300 200 200 200
单位准备时间 (小时) 0.025 0.050 0.025 0.025 0.033 0.020 0.20 0.02
二、能力清单法
能力清单的定义:“能力清单针对物料或零件,根 据主要资源和物料所需能力列出的清单,它不是为了计 划之用,而只是估计特定物料所需生产能力的方法。可 为每一独立需求物料或相关需求物料的群组建立资源清 单,并根据排定的数量来延伸以决定生产能力需求。” 能力清单法需要的数据比综合因子法多。它需要使 用每一产品在关键资源上标准工时的详细信息。 标准工时是以具有平均水平的操作工的操作速度来 测定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工作的时间,标准工时已考虑 疲劳技术修正系数、性别等个人因素以及宽放时间。
• 运行粗能力计划可分两个步骤。 • 首先建立资源清单,说明每种产品的数 量及各月占用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小时 数,同时与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对 比。 • 第二步,在产品的计划期内,对超负荷 的关键工作中心,要进一步确定其负荷 出现的时段。
• 本节主要介绍三种粗能力计划的技术,这三 种粗能力计划对数据的要求和计算量都不尽 相同。第一种综合因子法。第二是能力清单 法,第三是能力资源负载法。 • 这三个方法是粗略的能力计划的方法,只对 关键工作中心进行能力计划。 • 更细的是细能力计划,它通过分时段的物料 需求计划记录和车间作业系统记录来计算所 有工作中心的能力,然后通过这些能力来制 定未结车间定单(计划接收量)和计划定单。
8.1 基本概念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1、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的条
件下,企业全部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所能加工处理的原材 料的最大数量。(人的生产能力;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
2、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
对于工作中心来说有最大生产能力和正常生产能力 之分。 工作中心额定能力(工时): 工作中心能力=每日班次×每班工作时数×工作中心 效率×工作中心利用率(小时/日)
[例] 某厂计划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 产量分别 为1000、900、1800、400件,车床加工四种产品的台时 定额分别为10、30、20、25台时/件。该厂有18台车床, 每周生产6天, 实行两班生产, 每班生产7.5小时, 计划 年度设备停机检修率为10%。求①车床组的年生产能力? ②计划年度该厂车床组设备负荷率及多余或缺少的车床 台数?(年制度工作日数306天) 解:年度生产能力=2×7.5 ×306 ×90% ×18=74358小时
所需工时=1000×10+900×30+1800×20+400×25=83000 小时
设备负荷率=83000/74358%=111%
缺少设备数=(83000–74358)/(74358/18)=2台
3、充分利用瓶颈环节生产能力的原则
能力计划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要真正发挥其作用, 就要设法使之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要对关键工作中心 可能存在的负荷超过生产能力的瓶颈环节,进行负荷平 衡。原因是: 系统的生产能力往往取决于瓶颈环节的生产能力。 瓶颈环节损失1小时作业时间,就等于整个系统损失 了1小时生产能力。 在非瓶颈环节上节约生产准备时间并没有意义。
8.2 粗能力计划
粗能力计划是对关键工作中心进行能力和负荷平 衡分析,确定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能否满足计划的要 求。
粗能力计划是对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运算而产生的一种能力 需求计划,它的计划对象只是针对设置为“关键工作中心”的工 作中心能力,计算量要比能力需求计划小许多。主生产计划的可 行性主要通过粗能力计划进行校验。 该计划是在物料需求计划以前进行,目的是通过对初步确定 的主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能力上的初步分析,判断主生产计划的可 行性,如不可行,则修正主生产计划,最终为了得到一个基本可 行的主生产计划。此时对生产能力粗平衡的能力计量单位是产品, 所以是比较粗线条的。在粗能力平衡以后有一个判断功能,返回 到前面修正主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平衡通常使用模拟方法。由于主生产计划的时间跨度比 较长,模拟也只能是用比较粗线条的确认生产能力是否有保证。
工作 中心 100 200 300 总计 期间(周) 1 27.50 35.00 40 6.00 68.50 73.5 2 27.50 35.00 6.00 68.50 3 27.50 35.00 6.00 68.50 4 21.50 40.25 8.00 69.75 5 21.50 40.25 8.00 69.75 6 21.50 40.25 8.00 69.75 7 34.10 39.35 6.40 79.85 8 34.10 39.35 6.40 79.85 9 34.10 39.35 6.40 79.85 10 40.75 44.50 7.00 92.25
例:教材p177计算过程:(若考虑提前期偏置的资源负 载见表7.13 第一个工作中心第一月的能力需求为:(应考虑提前期 因素) 30x0.05+30x0.0+30x0.0+20x1.3+20x0.0+20x0.0=27.5h
两个工作中心在三个月的能力计划计算公式如下:
C11=A110B11+A111B12+A112B13+A210B21+A211B22+A212B23(前三个月两个
产品能力需求之和)
C12=A110B12+A111B13
+A210B22+A211B23(前两个月需求之和)
C13=A110B13 C22= A120B12+A121B13
效率用来说明实际消耗工时或台时与标准工时或台 时的差别,与工人的技术水平或者机床的使用年限有关, 其公式如下: 效率=完成的标准定额小时数/实际直接工作小时数
利用率同设备的完好率、工人的出勤率、任务的饱 满程度、还有自然休息时间有关,其公式如下:
利用率=实际直接工作小时数/计划工作小时数

负荷依据标准工时计算。 计算方法:先按照标准工时计算各品种、各工作中 心的负荷,然后再按各工作中心和各车间汇总,算出工 作中心的负荷和车间负荷。
例:产品X,Y主生产计划
期间(周) 产品 1 X Y 30 20 2 30 20 3 4 5 40 15 6 40 15 7 32 25 8 32 25 9 32 25 10 35 30 30 40 20 15
x A(1) B(2)
Y C(2) D(2) B(1)
产品X,Y的工艺路线和工时数据
物料 X Y 所需工 步 1 1 工作中心 100 100 单位准备时间 (小时) 0.025 0.050 单位作业时间 (小时) 0.025 1.250 单位总时间 (小时) 0.05 1.30
关键工作中心1的资源负载表 产品 2 离到期日的时间(月) 1 0
P1
P2
A112
A212
A111
A211
A110
A210
关键工作中心2的资源负载表
产品
2 P1 P2 A122 A222
离到期日的时间(月)
1 A121 A221
A110
0 A120 A220
P1定单到期的月份工 作中心1所需的工时
生产计划与控制(8)
编写:黄宗响
第八章 能力计划
8.1、基本概念
8.2、粗能力计划
8.3、细能力计划
8.4、能力测量和技术选择
生产计划
能力计划
第八章 能力计划
生产计划制定后还须进行检验生产能力和制造需求 间的平衡,这就是能力需求计划问题。 若能力和负荷不匹配,则需进行调整,如果不能提供足 够的能力,只能选择改变主生产计划或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计划有多个层次,本章介绍与主生产计划相对 应的粗能力计划和与物料需求计划相对应的细能力计划。
一、综合因子法
综合因子法是三种技术中最简单的,对计算数据要 求最少,计算量也最小,它一般可用手工完成。 综合因子法需要三个主要输入数据:主生产计划、 生产某物料所需总时间以及每一关键工作中心所需总时 间的百分比。 工作中心负荷分配额是依据车间工作载荷的历史记 录定出的。综合因子法通常是以周和月为时间分段的, 并且根据企业主生产计划的变化而修改。 步骤: 1、根据单位产品的能力需求和产品的主生产计划计 算未来总的能力需求 。 2、根据以前的分配比例,把需要的总能力分配给各 关键工作中心。 见教材172页 例7.1
三、资源负载法
综合因子法和能力清单法都没有考虑不同工作中心 的工作开始的时间安排。资源负载法则考虑了生产的提 前期,以便为各生产设备的能力需求提供分时段的计划 。 资源负载法计算比较复杂,所以通常由计算机来完成。 资源负载法要使用物料清单、工序流程和标准作业 时间。还需各产品和零件的生产提前期信息。 资源负载法的计算逻辑。
二、能力计划的作用和层次结构
1、能力计划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