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2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控制 (2)

生产计划控制 (2)

3.访谈计划试验
实验目的为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为改进 管理方式提供依据。试验人员对2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 访谈,访谈开始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计划、 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开始自由地谈论起 公司和管理人员的事情。但他们不是按照研究者事先拟好 的提问表来回答问题,而是谈些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 谈话以后,虽然工作条件还没有改变,工资率也维持原状, 但心理却觉得各种情况都改善了。访谈计划试验的结果。 企业管理当局认识到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 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访谈 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难 以反映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试验的结论:任何一位 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人物简介
费雷德里克·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 人。 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 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 和总工程师。 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试验,系统分析研究工人的操 作方法和动作,逐渐形成科学管理。 泰勒的主要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1911) 《科学管理》(1912)。
第二节 生产管理及其发展历程
“敏捷竞争”是企业战略决策层次的指导思想, 指明了企业今后存活和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它 属于企业战略目标层次的概念,其作用具体体现 在企业的以下几个方面:
营销方面 生产方面 生产技术方面 设计方面 组织结构方面 管理方面 人员方面
第三节 工业企业生产系统构成
(4)对工人进行科学训练
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Ⅱ、组织原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第一章: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1.1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重要性解释生产计划的含义阐述生产计划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1.2 生产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生产控制的概念分析生产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系阐述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调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协同作用第二章:生产计划编制2.1 生产计划的目标与原则介绍生产计划的目标讲解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2.2 生产计划的指标与参数解释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讲解生产计划编制所需的参数2.3 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与步骤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讲解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第三章: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3.1 生产控制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生产控制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控制的目标3.2 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几种基本方法3.3 生产控制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解释生产控制信息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收集和处理生产控制信息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4.1 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解释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4.2 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与任务阐述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讲解生产过程控制的任务4.3 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与技巧讲解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分享一些实用的生产过程控制技巧第五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5.1 生产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中常见的问题5.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方法讲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方法5.3 案例分析:成功实施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成功实施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践经验第六章:物料需求计划(MRP)6.1 MRP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释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定义阐述MRP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流程6.2 MRP系统的组成与实施步骤介绍MRP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讲解MRP系统的实施步骤6.3 MRP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阐述MRP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MRP在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库存成本方面的优势第七章:生产调度与进度控制7.1 生产调度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生产调度的含义阐述生产调度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重要性7.2 生产调度的方法与技巧讲解生产调度的方法与技巧7.3 生产进度控制与跟踪解释生产进度控制的意义讲解如何进行生产进度控制与跟踪第八章:质量管理8.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解释质量管理的定义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8.2 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讲解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8.3 质量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阐述质量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与满意度方面的优势第九章:供应链管理9.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解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9.2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策略讲解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策略9.3 供应链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供应链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供应链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第十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生产计划与控制讲解数字化与信息化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分析数字化与信息化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变与影响10.2 大数据与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解释大数据与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大数据与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优化与提升效果10.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阐述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实现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二、生产计划编制三、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四、生产过程控制五、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与优化六、物料需求计划(MRP)七、生产调度与进度控制八、质量管理九、供应链管理十、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教案全面介绍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作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要素2.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MRP(材料需求计划)方法–JIT(Just-In-Time)方法–CRP(容量需求计划)方法3.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资源安排–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计划监控4.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解决–生产计划变更管理–生产异常处理–生产效率提升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产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要素。

2.第二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讲解MRP、JIT和CRP等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第三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详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第四课时: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解决–分析生产计划变更管理和生产异常处理的方法和策略;–探讨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知识测验:通过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形式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

2.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产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3.课堂表现:综合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教材:生产管理教材 or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材2.课件:相关介绍和案例分析的PPT3.案例:真实的生产案例或模拟的案例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和问题解决技巧。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资源分配。

2. 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了解生产调度的主要策略。

3. 学生能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理解它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定简单的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初步控制。

2.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调度策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企业运营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企业生产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类型、作用;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2. 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含义、目的、分类;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3.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工具;生产进度调整的策略与实践。

4.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的概念、目标;常见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5.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第二课时: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第三课时: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工具及生产进度调整策略。

第四课时: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2章生产运作系统战略规划.pptx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2章生产运作系统战略规划.pptx

事业部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
遵从企业使命,选 择企业的经营方向
企业总体战略
A部战略
B部战略
C部战略
……
经营层战略
营销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 财务战略 研发战略 …… 职能层战略
企业战略的组成
*
战略选择
使命
目标
组织战略
职能战略
财务
营销 运作
策略
策略 策略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从企业使命到具体运作的层次关系

产 运 核心竞争力
作 订单资格要素
战 略
订单赢得要素



产品/服务选择与供应链规划 订单赢得要素分析
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分析 生产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确定在供应链中所处环节
品种 质量 数量 价 格 交货期 服务
创新与柔性、质量保证、 生产弹性、低成本、按 期交货、继承性
过 结构化要素分析(硬件)
非结构化要素分析(软件)
1 计划与控制 2 库存管理 3 质量体系
决定系 统的运 行特点
4 生产一体化程度 4 人员与组织
耗费小
*
生产运作系统构成要素与功能目标的关系:
生产计划与控制
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设计生产系统时,首先应根据所需的功能目标要求,研究系统的 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选择确定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及其 组合。
生产计划与控制
实施战略的方法和 行动方面的规划, 解决“如何做”的 问题。
*
战略实施
生产计划与控制
战略实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推进
将企业总体战略方案从空间上和时间上进行分解,形成企业各 层次的具体战略,并确定企业资源的规划和配置方式,以及相 应的步骤和措施; 构建能够适应所采取战略的组织机构,为战略实施提供一个有 利的环境;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具备一定的生产调度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严谨细致。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共同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努力。

3. 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生产管理学科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所收获,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和类型,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章节一:生产计划概述- 内容:生产计划定义、作用、类型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章节二:生产计划编制- 内容:编制流程、方法、技巧3. 生产控制原则与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生产过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章节三:生产控制- 内容:生产控制原则、方法、应用实例4. 生产计划与控制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开设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环节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1)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2)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技术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流程(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3)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4.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问题解决(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

2.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验教学。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4. 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第一章:生产计划概述1.1 生产计划的定义1.2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1.3 生产计划的类型1.4 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第二章: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2.1 定量编制方法2.2 定性编制方法2.3 混合编制方法2.4 生产计划编制案例分析第三章:生产控制概述3.1 生产控制的定义3.2 生产控制的重要性3.3 生产控制的目标3.4 生产控制的方法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4.1 生产过程控制的概念4.2 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4.3 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案例4.4 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性评估第五章:生产调度与生产计划调整5.1 生产调度的定义与作用5.2 生产调度的方法5.3 生产计划调整的原因5.4 生产计划调整的程序与方法第六章:生产进度控制6.1 生产进度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6.2 生产进度控制的目标6.3 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6.4 生产进度控制案例分析第七章:生产成本控制7.1 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7.2 生产成本控制的目标7.3 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7.4 生产成本控制案例分析第八章:生产效率提升8.1 生产效率的概念与重要性8.2 生产效率提升的途径8.3 生产效率提升的方法8.4 生产效率提升案例分析第九章:先进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9.1 准时制生产(JIT)9.2 精益生产9.3 敏捷制造9.4 大数据与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第十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评估与改进10.1 生产计划与控制评估的概念与重要性10.2 生产计划与控制评估的方法10.3 生产计划与控制改进的策略10.4 生产计划与控制改进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产计划概述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生产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生产计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难点解析:如何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以及如何将各种编制方法相结合,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效果。

三、生产控制概述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生产控制的目标,以及如何将这些目标与生产计划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1. 引言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生产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学会使用各种生产计划工具和软件;•熟悉生产过程控制方法;•能够评估生产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3.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生产计划的区别;•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流程;•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3.3 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常用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介绍;•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3.4 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生产工艺控制方法;•生产质量控制方法;•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3.5 生产效果评估与改进•生产效果评估指标的选择;•生产效果评估方法和工具;•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生产改进意见。

4. 课程教学安排本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第二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第三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第四周: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第五周:生产效果评估与改进。

每周理论学习占课程时间的70%,实践操作占30%。

实践操作包括使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进行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模拟操作。

5.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学生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察。

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6. 参考教材•《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二版),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20XX。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掌握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流程和技术,并具备解决实际生产计划和控制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本课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1 生产计划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生产计划的目标和要素
1.3 生产计划的原则
2. 生产计划的方法和工具
2.1 生产计划的方法:排程方法、批量方法、发放方法
2.2 生产计划的工具:Gantt图、PERT图、关键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
3. 生产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3.1 生产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3.2 生产控制的流程和环节
3.3 生产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4. 跟踪和评估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
4.1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
4.2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跟踪方法和技巧
4.3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提高策略和途径
三、设计要求:
1.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衔接,形成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本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际性和针对性。

3. 本课程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学生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本课程的评分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 学会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段。

4. 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a.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作用b. 生产控制的意义与任务c.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互关系2. 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a. 产品品种计划b. 生产数量计划c. 生产进度计划d. 生产能力计划3. 生产计划的方法a. 定量分析法b. 定性分析法c. 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4. 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a. 目标导向原则b. 动态控制原则c. 系统优化原则5. 生产控制的常用手段a. 生产进度控制b. 库存控制c. 质量控制d. 人员控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具体应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过程,体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产计划与控制相关教材。

2. 案例资料:实际生产案例。

3. 教学课件: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4. 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5.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2课时章节二:3课时章节三:4课时章节四:3课时章节五:4课时章节六:3课时章节七:3课时章节八:4课时章节九:2课时章节十:2课时七、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产案例,引发学生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兴趣。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生产控制的过程、方法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与其他企业管理环节的关系,如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管理,提高其对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管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对生产管理实际操作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与类型:包括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如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以及不同类型计划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详细介绍甘特图、网络图、里程碑图等生产计划编制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原理与过程:阐述生产控制的定义、目标、原理,以及生产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 能够运用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4.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二、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3. 生产计划编制与排程4. 生产作业控制与协调5.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各种工具和软件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技能。

四、课程评价学生的综合考核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课堂互动、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将来从事生产管理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和调度,从而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将学习关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他们将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整个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并从中建立起对其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这将使他们能够理解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以应对各种现代生产环境中的挑战。

另外,课程还将围绕着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主要的具体工作展开。

学生将学习生产计划的编制与排程,了解生产调度和资源分配的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生产计划的时间表和生产资源的使用,以确保生产的高效进行。

生产计划与控制2-生产类型及生产组织

生产计划与控制2-生产类型及生产组织

中批生产 单件小批 设计工作量大,工艺变 动多,分工不细、工作 地专业化程度不高;计 划、调度工作复杂,效 率低、成本高、质量不 易保证
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
• 提升产品设计,推行三化:
– 产品系列化 – 零部件标准化 – 通用化
• 变化减少方法(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 • 采用成组技术 • 提高生产系统柔性
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
生产类型 大量大批 基本特点 优势 缺点 缺乏柔性,难以适应多 变的市场需求 品种少、产 设计工作量少,工艺 量大、生产 稳定、可靠;可采用 重复度高 高效的生产组织形 式;生产管理简单, 效率高、成本低、质 量好 品种繁多、 柔性好,能适应市场 数量少、生 变化 产重复程度 低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 顺序移动 • 平行移动 • 平行顺序移动
顺序移动方式
工 序 M1 t1 M2 M3 M4
t2 t3 t4
T顺 = n ∑ t i
时间
• 特点:移动次数少,组织简单;但加工周期最长。
平行移动方式
工 序 M1 t1 M2 M3 M4
t2 t3 t4
T平 = ∑ ti + (n − 1)t最长
生产类型
• 按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生产类型 制造业 服务业 研究项目、计算机软件、 博士生、咨询报告、保 健、理发、特快专递、零 售 大学本科教育、批发
单件小批 模具、电站锅炉、 生产 大型船舶、三峡工 程、长江大桥 中批生产 汽车、电视机、洗 衣机 大批大量 轴承、灯泡、化 生产 工、炼油、面粉、 造纸
• 采用精益生产方式
• 推进网络化制造
生产过程的构成
• 生产(服务)过程是指 从资源投入开始一直到 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用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方法。

3.能够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生产计划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生产计划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生产计划的分类方式。

2.生产控制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理解生产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

3.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学习生产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

–掌握推算法和模拟法两种常用的生产计划制定方法。

4.生产控制的方法与工具–了解常用的生产控制方法,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掌握一些常用的生产控制工具,如Gantt图、PERT/CPM图等。

5.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案例,探讨如何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控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方法的应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考试,检验学生对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应用能力评估: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包括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活跃度等。

五、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将提供相关的教材。

2.课件:教师将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例案例:教师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周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第二周生产计划的分类与制定方法第三周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周生产控制工具的应用第五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七、教学参考1.《生产计划与控制》王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课件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课件

要求的独立性和随机性导致企业生产任务的不断变动。
产品设计柔性 当顾客有新产品要求时,也即要求产品性能要发
生变化,即产品的功能、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要发生变化。产品设计柔
性是指快速开发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的能力。
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
根本保证。
2、研究与开发
内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
2、生产过程的组成
辅助生产过程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
产品
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指产品投产前的各种技术准备工作。如产
品与工艺设计、材料消耗与劳动定额制定、设备布置等。
基本生产过程:指直接为生产基本产品所进行的加工制造工艺
过程,即改变原材料理化性能形成产品的工艺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
四、现代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
1、个性化定制生产
3C: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
生产方式:“一对多”
“一对一”
增强企业的柔性(Flexibility):
产品生产柔性 顾客对产品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
要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设置各个不同的 生产活动单元,使物流更加有序。
b、对象专业化原则 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
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 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优点: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 专业化水平高;便于生产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因果预测
因果关系
影响因素
需求
n
—— 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
At −1 , At − 2 , At −3 , At − n —— 前期、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
简单移动平均的各期数据权重都相等,一般而言,最近期 的数据最能预示未来的情况,因而其权重应大些。因此我们可 使用加权移动平均,给各期数据不同的权重。 加权移动平均, 应根据预测的产品需求的变化特点选择合理的权重分配。 应根据预测的产品需求的变化特点选择合理的权重分配。
0.5×100 + 0.25×90 + 0.15×105 + 0.1×95 = 97.75
三、指数平滑法
如果越远的数据其重要性就越低,且其影响力呈几何级数 减少,则指数平滑法就是逻辑性最强且最为简单的方法。 在预测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 法居第2位。
1、一次指数平滑法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第二年的预期 需求量 季平均销售量 季节因子 第二年的季节 预测值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总计
275 275 275 275 1100
× × × ×
0.8 1.4 1.2 0.6
= = = =
220 385 330 165
作业:计算趋势和季节因子,预测1998年度的各季节的销 售量。假设历史数据为: 年—季度 1996-Ⅰ 1996-Ⅱ 1996-Ⅲ 1996-Ⅳ 销售 300 200 220 530 年—季度 1997-Ⅰ 1997-Ⅱ 1997-Ⅲ 1997-Ⅳ 销售 520 420 400 700
短期预测:可用于为采购件或自制件确定恰当的 订货量与订货时机的安排并计划恰当的制造能力,并 考虑提前3至6个月平整工作负荷是否值得。 近期预测:可用于每周或每日的装配进度与成品 库存的分配。
二、预测的目的和作部门来负责预测。生产主管决定买进更多物料是 因为他相信会销售更多的产品;他决定雇佣多一名工人,因为 他相信工作负荷将继续增加。二次大战前若干年,许多公司开 始认识到正规预测的潜在利益,他们设置专门的小组、化了许 多钱去开发使用统计方法或其它复杂的预测方法。这一时期处 于预测的过分乐观时代。人们认为只要对预测投入足够的钱、
指数平滑中的参数选择: 指数平滑中的参数选择: 初始值:无历史数据则以主观估计;历史数据较少则用历史数据
的算术平均值;历史数据较多时用第一个值。 平滑常数α 平滑常数α: α小,预测的稳定性较好; α大,预测的响应性较
好。
2、二次指数平滑法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⑵ ⑴ ⑵
Ft +1= αFt+1+(1-α) Ft Yt+T=at+btT at= 2Ft - Ft
四、预测的一般步骤
历史数据 选择预测方法 初步预测结果 决策人员经验 预测结果 计划应用 预测偏差 预测控制系统
2.2、定性预测
• 定性预测是主观预测法,一般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公式。 • 主要方法有: 一般预测 市场调研 小组共识法 历史类比 德尔菲法
一、一般预测(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
基本观点:预测是基于来自低层经验的逐步累加。 假设前提:处于最低层的销售人员,那些离顾客最近的、 最了解产品最终用途的人,最清楚产品未来的的需求。 做法: 由销售人员收集情报,然后逐级上报的做法。
五、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
2.2、定量预测
• 利用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 • 主要方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
时间序列分析
指数平滑法 线性回归分析 时间序列分解
因果预测 期因素、随机因素。
• 需求构成 : 平均需求、需求趋势、季节因素、周
需求构成
一、简单移动平均
适用场合:产品需求为随机波动,既不快速上升也不快速下 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消除预测中 的随机波动。选择移动平均的最佳区间很重要。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为:
Ft =
A t −1 + A t − 2 + A t − 3 + L + A t − n n
F t —— 对下一期的预测值;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总计 历史 200 350 300 150 1000 季节平均产量 250 250 250 250 1000/4=250 季节因子 200/250=0.8 350/250=1.4 300/250=1.2 150/250=0.6
假如我们预计次年的需求为1100,根据上述季节因子,可 预测下一年各季度需求为:
4、利用趋势方程计算出无季节性因素的预测值,将该值 乘以季节指数则可得到最终的预测值。 相加式季节变动 预测=趋势+季节变动量 相乘式季节变动 预测=趋势×季节因子
例. 假设在过去一年内,某企业平均每年售出1000单位某产 品,其中春季售出200,夏季300,秋季300,冬季150。季节 因子(季节指数)等于各季度销售量除以季度平均销售量所 得的比值。 解:在本例中,将年销售量均摊到各季度上,得各季节平均 销售量1000÷4=250.则季节因子为:
第二章 需求预测
2.1、基本概念 2.2、定性预测 2.3、定量预测
第二章 需求预测
• 生产计划的编制依赖于市场的需求。
订单生产
市场的订单(确定) 产品的需求
备货生产
对市场的预测(不定)
各类预测及其用途

住户数┃ 未来5年所需的总生产量 未来2年所需的设备小时数(按类别) 明年按产品系列分组的个别产品的销售 量
一、预测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预测是指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推断和测定,是
研究未来不确定事件的理性表述,是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趋 向,以及人们从事活动所产生后果而做的估计和测定。
预测可以是主观的推断,也可以是根据以往资料 进行的客观推测。 2 、分类 按预测的时间跨度: 长期预测:可用于工厂扩展与添置新机器、新设 备,以便提前3年或更早地去计划资本投资。 中期预测:可用于长提前期物料的购买或作业率 的计划,提前1至2年考虑季节性或周期性的产品。
时间序列可定义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列,它包含一 个或多个需求量分量:趋势,季节性,周期性,随机 性 。我们这里只研究趋势,季节性这2个分量,周期 性,随机性确定比较困难,视具体情况而定。 步骤: 1、根据历史数据计算1年内的移动平均值(消除季节 性因素)。 2、通过实际需求与移动平均值计算各个时期的季节因 素(当期实际需求/移动均值)和季节指数(所有季节 因素的平均值)。 3、利用消除季节性因素的数据(当期实际需求/季节 指数)拟合出趋势方程。
⑴ ⑵
α ⑴ ⑵ bt= 1-α (Ft - Ft )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当有上升或下降的直线趋势时,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当有非线性 趋势时,可使用三次指数平滑法。
四、线性回归分析
适用于变量呈严格直线关系。时间序列分解和因果预测中 的线性趋势都可用线性回归。 常用方法:最小二乘法。
五、时间序列分解
Ft = αDt-1+(1-α) Ft-1
F t 、 F t − 1 第t期和第t-1期的指数平滑预测值;
Dt-1 第t-1期的实际需求;
α
平滑常数。
之所以称之为指数平滑是因为每靠前一期其权重就降低 1- α 。例如,设α=0.05,则各个时期的权重如下所示
α×(1- α )0 = 0.0500 α×(1- α )1 = 0.0475 α×(1- α )2 = 0.0451 α×(1- α )3 = 0.0429
计算公式: Ft+1= wtDt+wt-1Dt-1+ wt-2Dt-2 + … +wt-(n-1)Dt-(n-1)
i=t-(n-1)
Σ wi = 1
t
wt> wt-1>wt-2 > … > wt-(n-1)
例: 一家百货店采用4月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其销售额,其权重 是wt=0.5 , wt-1=0.25, wt-2=0.15, wt-3=0.1,6月份前四 个月的销售额分别为100,90,105,95。6月的销售额预测值为:




市场营销:确定总的潜在的市场成长 制造:工厂扩展规划 制造:明年的资本预算 销售:报价 财务:开支预算 制造:工人与机器能力 物料控制:季节性库存需求与采购订单 物料控制:工作中心能力,自制与采购 的组件 物料控制:装配日程与调度优先级
个别产品下季度销售量 个别产品下周销售量
2.1、基本概念
物品的平均预测误差
1、预测的目的
提出可靠的预估资料,供决策人员参考。
2、预测的作用
企业编制长期计划的基础 为预算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 为补充销售人员提供依据 是作出关键决策的基础 用于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三、需求分析
独立需求(Independent Demand):产品的需求由市 场决定与其他产品、服务无关。(不确定) 相关需求(Dependent Demand):由对其他产品、服 务的需求所导致的对某种产品、服务的需求。(可推 导出来)
二、市场调研(顾客期望法)
通常是聘请第三方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进行预测。 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和上门访谈两种。 要注意顾客的期望与其实际购买行为的偏差。
三、小组共识
由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集体讨论,进行预测。
四、历史类比
预测某些产品的需求时,用同类型产品(互补产品,替代 产品、竞争性产品)作为类比模型。
一个基本的统计事实是虽然总体中每一个体的行为是随机 的,但总体作为整体具有相当稳定的特征。例如,要预测个别 人的预期寿命是极为困难的,但保险公司能以高准确度预测大 群个人的平均预期寿命。
某工具厂三季度销售预测
物 品 #7147 - 灯 #8014 - 钳子 #8663 - 锉刀 #8726 - 纤维切断机 #8933 - 螺刀 #9250 - 剪切机 #9261 - 剪刀 #9337 - 耙 #9604 - 锄 #9638 - 铲 总 计 预 测* 47,600 12,800 1,505 22,500 10,100 17,450 28,500 68,000 27,200 3,320 238,975 实 际 42,784 9,125 1,157 28,392 11,394 14,860 27,733 68,105 17,566 4,638 226,284 差 额 - 4816 - 3675 - 348 + 5892 + 1834 - 2590 - 767 + 105 - 9644 + 1318 - 12,691 = 19.9 差额% - 10.1 - 28.7 - 23.1 + 26.1 + 18.1 - 14.8 - 2.7 + 0.2 - 35.4 + 39.8 -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