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记叙文内容几种方法
记叙文要领
又是一个夜,成绩不理想的我在电话里诉说了 苦闷。第二天,我又收到了父亲的信:"别灰心,鼓 起勇气,我相信我的孩子一定行!"我再也抑制不住 自己的泪水,一滴滴的眼泪掉在那浅蓝的字迹上, 是感动、激动?我突然感觉父亲这沉默的关怀是那 么的无微不至。 生日那天,虽有友人们的欢声笑语,我心中总不 免生出别愁,我想母亲也想父亲,想母亲和蔼的面 庞、父亲深情的字迹,我翻出父亲寄给我的贺卡, 默默地流泪。那一夜,无眠,我脑中被什么东西充 满了,是父爱,我终于明白了,爱有多种方式,但 它不需要被说出来,父爱是默默的关怀,悄悄的呵 护,原来我拥有世界上最美的父爱。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记叙文要做到构思新巧,常用以 下几种方法:
一、横向剪辑法 二、纵向连缀法 三、 抑扬相生法 四、巧设悬念法 五、以小见大 六、双线结构
(一)横向剪辑法。
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相当刻板和平 淡,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 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 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 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就能够创造 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 神奇的构思效果。
大街上没有父亲和女儿手牵手的亲怩,饭桌上 没有交谈时的欢声笑语。我总记得做作业时农民 母亲的教导,却比知识分子父亲的建议的采纳率 要多出好儿倍,我总是对父亲的言语不屑一顾, 总是对父亲的教导虎视耽沈。我常想,也许,这 份父爱是永远也不会来了;也许,我们之间那层 深深的隔膜永远也穿不透了,父爱只是一纸空文。 高中的生活,我在外地度过,这样,我和父亲 之间又不仅仅是那层深不可没的隔膜,又加上了 几千米的距离,也许注定我要缺少这份爱了。
高 考 满 分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家庭”是一个朦胧 作 的概念,如果要在它前面加上定语,我真的找 文 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欢乐”抑或“幸福”, 都不是。我的脑海中只有母亲忙碌的身影、疲 惫的脸庞和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父亲的身影却只 能依稀可见,他仿佛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尘 满面、鬓如霜。的确,也许是该得到爱的时候 却没有得到,该享受亲情的时候却错过了,于 是我和父亲之间历来有一层深深的隔膜。
记叙文有哪些描写方法
记叙文有哪些描写方法
记叙文是一种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和事物的发展过程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的文体,它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形象,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
1. 直接描写:直接陈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等主要特点来描绘事物,例如:天空湛蓝、青山翠绿等。
2. 比喻描写:通过与其他具体形象或抽象概念的比较来描绘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特点,例如:她的微笑像春风般温暖。
3. 拟人描写:用人的行为和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予事物以人的属性和意象,使其更具生动性和感情色彩,例如:树木争相伸展枝叶,好像在互相拥抱。
4. 动态描写:描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通过描绘动作、声音、节奏等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例如:瀑布奔腾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5. 渲染描写:通过描写事物的环境、氛围和颜色等来表达情感和气氛,例如:黄昏时分,夕阳洒下一片温暖的橙色光芒。
6. 具体描写:通过描写细节和具体事物来反映整体形象,使文章更加具体、真实和生动,例如:她的头发黑如亮丽的羊绒。
7.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描写更加生动有力,例如:高楼的巍峨与小树的矮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描写方法,记叙文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灵活运用它们来使文章更丰富多彩。
八种叙事手法写好记叙文
八种叙事手法写好记叙文第一人称叙事法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第三人称叙事法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
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写记叙文别只顾着积累素材,先学会运用这四种结构吧
记叙文是初中写作的主要文体之一。
“新课标”明确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作文时,只知道将大量生活素材运用到文章的内容中去,从而忽略了文章结构上的连贯和完整,使得主题表达不够深刻等导致丢分。
对于这些同学来说,怎样才能提高记叙文写作的分数呢?下面的四种记叙文的结构可以帮到大家。
一、时序顺进式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开头:引出故事。
“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
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
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
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
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
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
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
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
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二、平列展开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基本模式是:看风筝(提要)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
记叙的四种方法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记叙的四种方法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顺叙。
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事件展开的空间,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逻辑等所进行的叙事方式。
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采用的就是顺叙法。
使用顺叙法的好处,是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首尾完整,甚至会收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表达功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一般来说,叙事性记叙文常用顺叙法来叙述。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段提到篇首,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的叙事方式。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使用的就是倒叙。
作者开头先写伯父去世后,好多人前来吊唁,“我”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接下来“我”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
倒叙打破了叙事的正常顺序,往往有强化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使用倒叙手法时,要注意倒叙片段结束后正常情节的有效切入与衔接,使文章情节保持完整连贯,首尾相互照应。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叙事,加入与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按照中断前的情节继续叙述的叙事方式。
如文章《十年后的礼物》,讲的是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
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以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本文在叙述达格妮参加音乐会的过程中,插入了她对十年前遇到的一件事的回忆,让读者了解到爱德华·格里格是个信守诺言的人,使人更加敬佩这位音乐大师。
插叙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深刻性,补足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插叙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4、补叙。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就来跟一起看看吧!一、倒叙法。
二、插叙法。
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三、对比法。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夸张法。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就是夸张法,以"新装"的似有实无,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不难看出,夸张法所追求的那种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文出现起伏。
五、抑扬法。
六、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
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让记叙文 出彩 的15个超好用技巧 尤其是第7个
让记叙文出彩的15个超好用技巧尤其是第7个写一篇出彩的记叙文需要巧妙运用语言和结构,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
以下是15个超好用的技巧,特别是第7个,希望能帮助你写出引人入胜的记叙文:生动的描写:使用形象、具体、生动的词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巧妙运用比喻和隐喻:通过比较和象征,让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增强读者对故事的共鸣感。
情感共鸣:刻画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与主人公建立情感联系。
适当运用对话:通过生动的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合理运用节奏感:控制句子和段落的长度,通过节奏感使文笔更富有韵律,增加阅读的愉悦感。
合理运用悬念:通过适当设置悬念,引导读者持续关注故事的发展,增加阅读的吸引力。
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或叙述方式,让故事更引人入胜。
例如,可以选择第一人称叙述,或者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
细腻描绘情感变化:注意人物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微妙的情感变化,使故事更加细腻丰富。
恰到好处的幽默:适度的幽默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兴趣。
注重细节:注意描写细节,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提升阅读体验。
使用动作描写: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的行为举止,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合理运用反讽:通过反讽表达一些意味深长的观点,增加文章的深度。
巧妙运用时间元素:合理运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元素,使故事更具层次感。
刻画独特的人物:让人物拥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使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结构合理的布局:合理安排故事结构,使情节发展有条不紊,读者容易跟随故事的节奏。
特别是第7个,选择一个独特的叙述方式或视角,可以使记叙文在形式上更加引人注目。
这可以包括使用非传统的叙述结构,或者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这样的选择可以为读者带来新鲜感,使故事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感受的文体,它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在文中创造出情感波澜。
在1200字以上的篇幅里,以下是十种可以使记叙文起波澜的方法:1.引言: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句有深意的短语、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来吸引读者。
2.冲突:在故事中引入一个冲突,这个冲突可以是主人公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也可以是主人公与外部环境的冲突。
冲突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3.对话:通过生动的对话来展现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紧张感。
对话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4.描述:使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示场景和角色的特点。
详细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且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张力和情感。
5.悬念:通过适度的悬念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在适当的时候留下一些未解之谜或者暗示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样读者就会继续读下去,想要解开谜底。
6.转折:在故事的关键时刻,产生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
转折可以改变故事的发展方向,给读者带来意外的震撼和惊喜。
7.内心独白: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来揭示他的情感和思想。
内心独白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8.时空转换:在故事中刻意使用时空转换,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通过回忆、闪回或者跳跃式的叙述手法来实现时空转换,给予读者更多的视角。
9.人物发展: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来推动故事发展。
可以在故事中刻画主人公的内心成长,以及他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有趣。
10.结尾:给予故事一个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尾。
可以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一个令人难忘的剧情点或者一个富有哲理的教训来使故事达到高潮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回忆。
以上是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记叙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情感的传递给人带来愉悦和启发。
初中语文记叙文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技巧记叙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记叙文的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记叙文的技巧,帮助你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文章。
一、明确记叙文要素在写记叙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记叙文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这些要素是构成一篇完整记叙文的基石,缺一不可。
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这些要素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二、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将它们呈现出来。
三、合理安排情节结构情节结构是记叙文的骨架,合理的情节结构能够让文章更加紧凑、有吸引力。
在安排情节结构时,可以采用顺序、倒叙、插叙等不同的叙述方式,以及设置悬念、转折等技巧,让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四、刻画人物形象记叙文的核心是人物形象,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刻画人物形象。
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将人物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要注意通过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五、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力工具。
在写记叙文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总之,要想写出优秀的初中语文记叙文,需要注重细节描写、合理安排情节结构、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摸索,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令人满意的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巧设悬念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
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
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性强,注重情节发展的文学体裁。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记叙文起波澜、生动有趣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1.突出一个冲突点:冲突是记叙文中的重要元素,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或者是人物内心的冲突,通过展开这个冲突点,可以使记叙文起波澜。
2.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写和个性特点的突出,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吸引读者的关注,从而使记叙文起波澜。
3.运用悬念技巧:通过设置悬念和铺垫,使读者产生好奇心和期待,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差异,增加故事的张力,使记叙文起波澜。
5.引用有特色的对话:通过引用有特色的对话,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情节更加生动,吸引读者的关注。
6.运用场景描写:通过对场景的生动描写,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使记叙文起波澜。
7.运用比喻和象征: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可以使记叙文起波澜,增加趣味性和深度。
8.运用反转手法:通过改变情节的发展方向和人物的表现方式,使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之外的情节,产生波澜。
9.运用矛盾冲突: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环境的矛盾或者人物之间的矛盾,使故事产生波澜和冲突。
10.运用节奏变化:通过调整故事的节奏,加快或者放缓情节的发展,使读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感,从而使记叙文起波澜。
总之,以上是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关注,使记叙文起波澜。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要在一篇记叙文中全部使用,要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而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清晰度,使故事有始有终,使读者产生共鸣。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上的技巧叫做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可以是一些描写环境的细节,也可以是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是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等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还可以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主题。
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在记叙文中,借景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
比如,可以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希望和憧憬,或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忧伤和思考等等。
六、用对比法对比法是指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对比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黑与白、大与小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善与恶、美与丑等等。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七、用夸张法夸张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夸张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夸张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但是,夸张也要有度,不能过度,否则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八、用比喻法比喻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比喻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星星”;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人生如戏”。
通过比喻,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九、用象征法象征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象征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象征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国旗、国徽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红色代表革命”等等。
通过象征,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十、用反讽法反讽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反讽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反讽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更加生动,但是也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度。
通过反讽,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去衬托主要事物。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写其身边的其他人物或环境来突出其性格或特点。
2、在运用烘托艺术时,要注意不要让衬托的事物过于抢眼,否则会影响主要事物的表达效果。
同时,衬托的事物也要与主要事物有一定的联系,不能过于脱离主题。
记叙文写作的15种技能
记叙文写作的15种技能记叙文写作一直是考试的重难点,掌握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能,对提高写作水平尤其重要,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小技能:一、巧设悬念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咱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益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份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若是说丰硕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址和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无论采取哪一种线索,都必需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现各类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动身,灵活巧妙地肯定。
三、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式。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括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辉煌”。
只要擅长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一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四、穿插流动在叙述进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加倍丰硕,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述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
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硕,而且增加可读性。
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固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量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五、粗笔勾画粗笔勾画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画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画法描述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面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画。
四种小方法,让普通的记叙文马上变得高大上!
四种小方法,让普通的记叙文马上变得高大上!记叙类文章的结构首先要合理有序,在此基础上还要追求新巧别致,只有新巧,才能引人品读。
新巧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选用一种最恰当的形式表现文章的立意。
下面介绍四种方式,以期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横向剪辑式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刻板、平淡,他们似乎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从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剪辑,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比如,《凡人智慧》在构思上就显示了“横向剪辑”的魅力。
文章描写的是一个智慧老人,这位老人是个知识分子,“不教作文教诵诗”“打着雨伞读‘红楼’”“强迫子女闯世界”,他无拘无束,难登大雅之堂,却令人敬重,故而作者由衷地感叹:“凡人智慧,不可奢求,罢了,罢了……”整篇文章横向剪辑了三个生活片段,读来饶有意趣。
二、纵向连缀式“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缺少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
但是,如果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丰富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共描绘了三副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共游西湖,三是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
这些场景在时间上相距较远,跳跃性较强,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作者却以时间推移为序,通过自己的感情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天衣无缝地把它们连为一体。
由于这一情思的连缀,作品就疏中见密,纵深而又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三、对照式“对照”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现象等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这种方式安排结构,能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对照主要有两种形式:(1)纵比。
纵比就是把同一事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
记叙文的四种方法
记叙文的四种方法
记叙文是以时间为线索,叙述故事情节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记叙文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 时间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方法常用于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有序的呈现,清晰明了。
2. 时空交错:在记叙文中通过穿插不同时间段或空间的场景,交错叙述不同的情节。
这种方法常用于展示多个角色的经历和感受,使故事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3. 倒叙:按照事件发展的逆序进行叙述,先叙述结局,然后再逐渐回溯到开始。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造悬念和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人一种反转的感觉。
4. 并行叙述:通过同时叙述多个情节,将它们进行平行呈现。
这种方法使读者可以同时了解多个不同的情节,有助于展示不同情节之间的联系和对比。
以上四种方法在记叙文中经常被运用,根据故事情节和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叙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叙事效果。
五种记叙方式及作用讲解
五种记叙方式及作用
五种记叙方式及作用如下:
1.时间顺序记叙法:按照时间的顺序呈现事件的发生过程,从起点到终点逐步展开故
事。
这种记叙法最常见,并且容易理解和接受。
2.逆时间顺序记叙法:与时间顺序相反,由终点到起点的方式描述故事。
这种方法可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悬念和紧张感。
3.描述性记叙法:注重描写场景、人物、环境等细节,通过形象的语言让读者产生视
觉、听觉、感觉上的共鸣,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勾画性记叙法: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特征等进行描绘,让读者更加
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5.参差不齐的记叙法:将以上几种记叙方式进行组合或交错使用,在表达情节发展过
程时打破常规,让故事更具有张力,更加激发读者的兴趣。
以上五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手法,透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有效地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情感想象力,达到艺术上的完美效果。
记叙文如何巧妙构思作文构思的几种方法
记叙文如何巧妙构思作文构思的几种方法1、笔锋突转法。
编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时,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
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2、蓄积突转法。
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
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
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3、抑扬相生法。
“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4、巧设悬念法。
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
为了创设好的悬念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插入好多情节,紧紧攫取读者希望探得事情结果的心理。
5、创设误会法。
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多种,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
如果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进行叙事,就能把事件叙述得曲折生动。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丰富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丰富对于一篇记叙文来说,形象是否丰满是关键。
在记叙文的考查中,突出了记叙生动的要求,它的基本特点是具体地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同学们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常常以评价代描述,不是让形象本身活起来,而是“穿花衣裳”、“戴高帽子”。
笔者认为,要做到“形象丰满”,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训练。
第一,以真情打动读者。
作者要以充沛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章中,用自己的喜、怒、哀、乐去引起读者的共鸣。
表达要自然,不饰雕琢,在轻松中叙事抒情。
第二,以文采刻画形象。
作者首先要注意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这样既可增加文章的主动性、形象性,又可平添文章的色形和气势。
其次,可采用古训、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流行的新语汇、流行歌曲的歌词和广告语等。
再次,可用些名言警句,为文章增添些分量。
第三,构思精巧,富有变化。
作者在构思时,或设计辩论,或讲述经历,或推因溯果,或科幻想象,或逐图联想,或评论时高等,可给人悬念,不是一看开头,就知道了结尾,但要合乎情理,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弄出“非驴非马”的另类来。
第四,在形象生动的背后,要表达一个事理,表明一种主张或见解。
同时,把文章写得意境深远,也是使记叙文写得丰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同学们往往停留在表象层次,缺乏情感渗透,没有感染力。
所谓意境深远,指的是作品表达出来的境界,主旨高远,让人回味无穷。
要做到意境深远:一方面要借助表现手法,运用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先抑后扬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借助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
象征是能够帮助我们创设意境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一种思想、一个思念比较抽象,用形象的事物来暗示,这就是象征。
这样写,不仅能含蓄地、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而且使读者在这种艺术的氛围中,更精确、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意蕴。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件发展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文体。
在写作记叙文时,采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人物刻画在记叙文中,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因此人物的刻画至关重要。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等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人物刻画:1. 以描写外貌特征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的相貌、身材、衣着等来展现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根据外貌特征形成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2. 通过言行举止展示性格: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互动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读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
3. 透过内心独白展示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思考等方式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二、情节铺陈情节是记叙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合理的情节安排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以下是几种情节铺陈的方法:1. 线性叙述: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一叙述事件的发生与演变。
这种方式比较传统,适用于简单的故事情节。
2. 倒叙叙事:先揭示结局,然后再通过回忆、闪回等方式揭示事件的发生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吊足读者的胃口,增加故事的悬念性。
3. 平行叙事: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平行发生的情节,通过反差和对比来展现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描写细节描写细节能够为故事增添生动感和真实感。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以下是几种描写细节的方法:1. 描写视觉细节:通过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进行描绘,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图像。
2. 描写听觉细节:通过描绘声音的大小、音调、音色等,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场景中,增添现场感。
3. 描写嗅觉、味觉、触觉细节:通过描述气味、味道和触感等感官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丰富记叙文内容
一.展开事件
收藏真诚
在众多的同学中,我与A关系最好,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的真诚。
三年前的一天,我从乡下转到城里读书,当时的同桌就是A。
A很腼腆,一说话先脸红,像卜害羞的女孩。
因为我没有书,只好和A共用,上课时还好说,放学后就麻烦了,不是我去他家,就是他来我家。
那是一个星期六,我闲着没事正坐在门口纳凉,老远就看见A来了,我以为他是来复习功课的。
A走近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布包。
我们进屋坐下,A一边打开布包一边说:“我爸前天到市里去,我让他去新华书店买回了这套书,这回好了,咱们都有书用了。
”我快步向前,用双手捧起那些书,但又迅速地放下了,我知道,我们家拿不起这些书钱。
A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同学一场,就该互相帮助,你不是也帮助我把数学和物理成绩提上去了吗?这些书就算作我对你真诚帮助的回报吧!”“你用新书,我用旧书吧。
”我说。
“何必呢,”A说,“新书旧书还不都一样,关键是咱们能真诚的地互相帮助。
”我又一次捧起那些书,觉得我捧起的是A对我的真诚的心。
三年来,我和A之间真诚的例子还有许多,就说毕业前夕推选市级“三好学生”那件事吧。
老师让我们每人推荐三个人,很快地,我选择了两个人,在最后一个是推荐学习委员还是推荐A时我拿不定主意了,论各方面条件和表现,学习委员都优于A,但A毕竟与我太好了。
最后,我用抛硬币的方式选出A。
事后我对A说:“我得对你够意思!”A当时还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毕业了,我和A都坐在了考场上,在我想到A对我的真诚的时候,A在想些什么呢?他是否也想到了我对他的真诚呢?我是个重情谊的人,我会把A的真诚永远记在心底,我会把A的真诚当做珍品来收藏。
其实,可以不写第二件事,将第一件事展开写。
怎么展开呢?
将第一件事展开写。
怎么展开呢?
所谓展开事件就是:发生了什么事,以后?再以后?
发生了什么?以后呢?再以后?
上课时还好说,放学后就麻烦了,不是我去他家,就是他来我家。
发生了什么?以后呢?再以后?
送书不合情理,应改。
发生了什么?
以后呢?
再以后?
感受真诚——享受真诚——收藏真诚。
写事,就是写发生了什么,它包括谁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展开,就是经过,就是“以后呢,再以后呢……”这叫展开事件。
我发现夕阳是加此美丽
夕阳的一缕余晖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
家中静静的,家人的心被爷爷的病情牵着,脸上笼着一丝愁云。
突然听到爷爷房中有轻微的响声,紧接着是穿鞋下地的声音。
我忙跑进房里,是爷爷!都几个星期没起床的爷爷今天怎么……我满脸疑惑,忙去搀爷爷。
刚走几步,就听到妈妈房中也有了轻轻的响声。
爷爷一点点地移动脚步,手扶着墙。
奶奶在妈妈的搀扶下也挪动着步子,慢慢地向爷爷这边走来。
只见爷爷的脸上在暗淡的光线中掠过一丝笑意,眼角的皱纹像鱼尾似的向两边舒展开来,两脚移动得更快了,无奈力不从心,身子向前一倾,差点摔倒,我一把搀住,爷爷脱开我的手,扶着墙喘着气,仍不停地向前挪动着脚步。
奶奶苍白的头发已稀疏无几,中了风的身子也在颤抖着。
她望着爷爷,眼里噙着泪花,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轻声念着:“老头子,老头子……”奶奶双手用力向前伸着,爷爷也伸出那双苍老的饱经风霜的手,依旧挪着步子。
近了,更近了……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一世的深情都浸在这牵手之中。
妈妈背过身拭去泪水,我也泪流满面。
微风中,夕阳的余晖映照下的墙壁更加美丽。
爷爷和奶奶只是紧握着手,任泪水在流淌。
远处飘来清晰的歌声:“因为牵了手,来世还要一起走……”
爷爷和奶奶就这样站着,似两尊亘古的雕像。
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
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写什么了?事件极其简单,一句话就可以写清楚。
作者把它展开来写,爷爷从房间了走出来了,奶奶从房间走出来了,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走到一起。
这就是展开。
从听觉写,从视觉写,写他们“挪动”,写他们的颤抖,写他们的皱纹和稀疏地头发,写他们牵手;写我的感受……
二.运用联想,插叙。
再看:
“嘎巴虾”情思
饭后,独坐窗前,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回想起初三时母亲陪我度过的一个个夜晚……
午夜的钟声悠远、绵长,轻轻划破夜的沉寂,浸入心中激起袅袅的回音,收回在题海中专注太久的目光,我下意识地转回头,瞥一眼门口,等待那份准时的“打扰”。
“吱———”,门开了,妈妈脸上依旧挂着关爱的笑,轻轻走到我的身边。
咦?妈妈手里一改往日的牛奶、苹果,而是一个盖碗,似有别样的清香缕缕飘来。
“放这吧,一会儿我吃。
”面对如山的作业,初三的学生早已变得“无情无义”,处变不惊。
“你现在就吃吧,我看着。
”妈妈一脸的不舍。
“唉———”,我一声长叹,脸上一定写满了烦躁。
妈妈走了,走得静静悄悄。
不知过了多久,似有海的味道从碗口隐隐传来,直沁心脾。
放下笔,揭开碗盖,我怔住了,只看那么一眼,我再也无法自控,眼泪悄无声息地流出眼眶。
那碗中装着满满剥好的嘎巴虾虾仁,那虾很小,很难剥的,小小的虾仁,长不盈寸,粉里嵌白,白里透嫩,清香四溢,上面的一层还扎着几根牙签……依稀记得,妈妈前几天说过3月的嘎巴虾最有营养……
模糊的泪眼中,眼前依稀看见妈妈佝偻着腰身,专心扒着那一个个小小的嘎巴虾,一会儿吮吮被虾枪刺出血的手指,一会儿捶捶僵硬的腰身的情景,这满满一碗虾仁,妈妈要花费一晚上的时间啊!盖碗太小,怎能盛得下妈妈这份博大的母爱,怎能盛得下妈妈这份殷殷的牵挂?想到自己连日来的焦躁和对妈妈的冷漠,我又一次泪如雨下,轻轻用牙签扎起一个虾仁,和泪咀嚼,咽下香甜的期盼,也咽下愧疚的苦涩。
红尘滚滚,物质不灭,太多东西收藏与否本无所谓,可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在我人生的漫漫路程中,独独这碗承载着生命之重的嘎巴虾,我一定会虔心收藏,并且置放于我心灵的禅院,永远供奉。
3.分出层次,构思画面。
有这样一件事:父亲出门没有系上鞋带,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给她系鞋带。
如果是你,这件事怎么写?
我们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
精彩瞬间
那是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
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
父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
俯身,弯腰。
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
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
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
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
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那些空气中氤氲的阳光与浮尘,望着母亲。
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光的笑容。
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精彩的瞬间绽放笑容。
这精彩的瞬间似乎如此绵长,夏日的阳光从香樟叶片的缝隙撒落,淌过母亲的发梢,淌过父亲的目光,淌过时光的旧线条,淌过内心深处的山峦,轻轻触摸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
瞬间,菊花茶的香浸满整个身体。
温暖,如夏日的阳光。
父亲与母亲依旧伫立于画面中。
母亲站起身来,父亲的身子有些微微颤动,柔和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母亲的脸颊。
父亲缓缓向前迈了一步,伸出双手,是拥抱吗?迟疑中,父亲像个大男孩般羞涩尴尬地笑了起来。
他只是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地埋在耳际。
一抹红霞泛上母亲的脸庞,像少女初恋般的羞涩。
忽然之间,我发现这个瞬间变得盛大空灵,蓬荜生辉,平凡却精彩的爱的瞬间。
这个夏日精彩的瞬间像记忆中的粗颗粒,埋藏在内心深处,很多年后,依旧象个夏日的菊花茶般不曾远离。
其实,生活就像一条金色奔腾的大河,虽然其中的每一滴水都那样平凡,但在阳光下,依旧能够成为一个瞬间,精彩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