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牧七绝诗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https://img.taocdn.com/s3/m/5560e0c9c281e53a5902ff03.png)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杜牧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
杨慎论唐人绝句时说:“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
”这种评论是比较公允的。
杜牧七绝诗好在哪里,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远韵远神”概括,未免笼统。
杜牧七绝的艺术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杜牧的七绝诗,就其内容可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他的咏史诗,善用翻案法,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见解颇为独特。
杜牧少有大志,注说兵书,向往贞观遗风,此诗便意在表达恢复唐朝国势的政治抱负。
由此可见,他的咏史诗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针对性。
在杜牧的七绝中,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还是写景抒情诗。
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形象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明丽的画面则给人隽秀之感。
他的诗有的如姑苏名园,小巧别致,饶有情趣;有的似太湖奇石,平淡中见雅致,不经意处见匠心。
在他的笔下,既有“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的汉江春色,也有“马放平沙夜不收”、“塞垣高鸟没狼烟”的边塞奇观,极尽画工之妙。
其实,杜牧本人就是丹青能手。
据《画史》载,宋米芾就曾称赞杜牧所摹维摩画像“精彩照人”。
诗画兼工的杜牧,把诗画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诗中有画的独特神韵。
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过一首《齐安郡后池绝句》,便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这一特色。
诗云: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全诗设色精绝,浓而不艳,以绿为底色,泼笔涂抹,以鸳鸯之“红衣”与盈盈绿水相映衬,呈现出清丽和谐的格调。
而杜牧又从动态把握意象,使景物生意盎然,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个“透”字,一个“弄”字,一个“浴”字,虽只有寥寥数笔,却境界全出。
夏莺鸣啭,又给画面增强了音响效果,静景、动态、声响通过诗画与画的纽带被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诗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加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和细致的观察力,稍一涉笔,就描绘出一幅完整生动的画面,而江南烟雨美景、山明水秀,又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才使他的诗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8cf716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c.png)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在文学史上同李商隐并成为“小李杜”的杜牧,他的诗在晚唐极负盛名。
如果说晚唐是唐朝的夕阳反照,那么杜牧的诗就是一束光彩的夕照,辉映着晚唐诗坛的满目青山。
杜牧有远大的抱负,刚正的气节,忧国忧民,同时他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才与深厚的艺术修养,诗文俱佳。
他的各体诗都有杰作,而最能体现它的独特风格的则是绝句。
管世铭评:“杜紫薇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宋人曾季鲡云:“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清人吴乔亦云:“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
”一些有影响的绝句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退居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的诗,也都以七绝为主。
杜牧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达的特点。
前人评价杜牧诗歌的特色有“俊爽”“俊迈”“气俊思活”“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豪健俊逸”等语。
李商隐曾写诗极表自己对杜牧的关切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独有杜司勋。
”(《杜司勋》)含蓄而准确的道出了杜牧诗歌的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报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在“清新俊逸”的统一风格下,杜牧诗歌显示出多样性。
首先,诗的风格,是诗人的思想、个性、精神气质以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反映,如刘勰所讲:“吐纳英华,莫非情形。
”杜牧毕生攻研诗书,胸怀积极用世之志,这使他成为唐代独一无二的诗人兼军事家,也陶冶了他那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这是他风格的主导方面。
杜牧出身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高门世族、官僚地主家庭,京兆杜氏自从习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就世代为官。
比较有名的是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
杜笃工为文章,曾做《论都赋》;而杜预在历史上尤其有名,他做官到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吏,封当阳侯。
他不但通晓战术,建立军功,而且博学多能,精于刑律、立法、水利,能造河桥,又注《左传》,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言其胸中无所不有。
杜牧的诗词赏析5篇著名
![杜牧的诗词赏析5篇著名](https://img.taocdn.com/s3/m/2a2a98f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c.png)
杜牧的诗词赏析5篇著名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牧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赤壁朝代:唐朝|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题乌江亭朝代:唐朝|作者: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779e2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8.png)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诗鉴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先是写春到江南,莺啼婉转,燕语悠扬,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河水荡荡,山色佳丽,水村山郭,酒旗飘扬。
这盎然生机的天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在这尺幅“千里”的画卷中,不仅有春莺、春花、春草、春水、春山、春风等春天的景物,而且声、色、动、静兼备,听觉、视觉的景色并置。
“水村”、“山郭”、“酒旗”、“风”等四对名词联缀使用,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因人而生机勃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面上取点式的绘景,又是讽谕朝政的议论。
在细雨濛濛、烟霏云敛的江南,兀立着一座座雄伟壮丽的佛寺,庙中的古钟发出阵阵轰响,更给这江南春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南朝”二字提领那一段历史,引发人透过历史的“烟雨”,联想到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财伤命,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盲的南朝政权,相反,昏聩荒唐的迷信活动却加速了其崩溃的步伐。
而今,留下来的南朝佛寺成为衰败历史的见证,在风雨的剥蚀下点缀着江南春光,聊供人们凭吊和游览。
《江南春绝句》短短四句,绘景明晰,聊聊几字就简练明确地展示了一幅壮阔无比的春光图。
这种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艺术表现技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幅春色图。
诗的末两句写景如画,景中寓情,诗人虽一笔带过“南朝”和佛寺,却并无剑拔弩张的谴责之语,诗中只是在凭吊南朝覆灭时对“烟雨”中寺庙的来历稍加点拨,就使人能纵向想见这些佛寺建造的历史,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唐王朝崇信佛教导致衰败现实,讽谕之辞含蓄地脱颖而出。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2《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论杜牧七言绝句的刚柔之美
![论杜牧七言绝句的刚柔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bcf75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9.png)
论杜牧七言绝句的刚柔之美刘飞龙【摘要】唐朝大诗人杜牧七绝之成就,前人多有论述。
有的给予了较为诚恳的评价;有的认为他的七绝某些虽发语新奇,但多直达,没有很大的成就;有的虽从艺术上对他的七绝进行了肯定,但却认为气格不高;有的认为其写景抒情之作大多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然颇多柔弱之风。
特别是对其描写艳情的作品,则几乎是否定的态度。
然而,有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上,杜牧七言绝句往往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刚而不流于枯直,柔而不失于绮靡。
这与杜牧的出身经历、理想和信念等方面是绝然分不开的。
%The great Tang Dynasty poet Du Mu's achievements about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re discussed more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Some give a more honest evaluation; Some believe that although the language of some of the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is novel, but more directly, don't get very big achievement; Although some of their art from the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are positive, but lack of temperament; Some believe that most of the portrait of lyrical beauty is create, but to feminine. Especially its description of erotic works is almost a negative attitude. However, much view is biased. In fact, Du Mu's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ofte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sculine and feminine: masculine without being dry straight, feminine without being profusion. This background experience with Du Mu, ideals and beliefs and other aspects are radically inseparable.【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杜牧;晚唐时代;七言绝句;刚柔之美【作者】刘飞龙【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杜牧,字牧之,世称杜樊川,是晚唐杰出的文学家。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https://img.taocdn.com/s3/m/bc896b7ccaaedd3383c4d32b.png)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前人论七绝,盛唐推王昌龄、李白,中唐称李益、刘禹锡,晚唐则举杜牧、李商隐。
管世名在《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遗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亦云:“杜牧诗,唯绝句最多风调……”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看法,中小学课本中选取杜牧的七绝最多。
那么,杜牧的七绝究竟好在哪里呢?杜牧的七绝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对历史、现实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更在于对这种认识和感受有自己特殊的表现方法。
本文就以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为例粗略地谈谈其表现方法。
(一)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感慨赋予历史典实、现实事件之中,在咏史和咏怀的结合上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委婉含蓄,寄托深远。
杜牧很喜欢运用这种方法。
如《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篇通过对妃子一笑的描写,形象地说明了亡国的根源所在,无情揭露了曾励精图治、创造过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的罪过。
为博得妃子一笑,竟不惜人力物力千里送荔枝,这种荒淫生活预示了唐王朝必将走向衰亡。
因此在《泊秦淮》一诗中,诗人不禁发出了深深的叹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轻水寒,淡月朦胧,在如此凄清迷茫的夜晚,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上。
秦淮河是六朝金粉之地的历史见证,六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当年就是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被俘的,诗人的用意并非指责歌女,而是讽刺不关心国事、一味买醉取乐的上层人物。
清醒与麻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映射,传达出了一种浓厚的忧时嫉俗的感伤情怀。
这类诗往往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怀古幽思生发的媒介,而全诗则着重于现实感受的抒发,融史于诗,寓情于诗,不留痕迹;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诗人不仅善于把咏史和咏怀结合起来,而且也善于以深含哲理的议论入诗,破旧说而立新意。
杜牧的论史七绝往往破中有立,善作“翻案”文章,体现出诗情与哲理的结合,闪烁着哲理与论辩的光芒。
杜牧七绝诗十首
![杜牧七绝诗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492e93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8.png)
杜牧七绝诗十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七绝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被誉为“诗史上的璀璨明珠”。
在他的笔下,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以下将精选杜牧的七绝诗十首,带您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心灵世界。
第一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秋夜宁静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感怀之情。
银烛、冷画屏、轻罗、小扇、流萤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给人一种幽雅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天阶夜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美丽的夜晚里的宁静和享受。
诗中还引用了牵牛织女的传说,与诗人在秋夜的心境相呼应,更加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第二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色的生动景象,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繁华和美丽。
莺啼、山郭、水村、酒旗、楼台等景物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天的繁华图景。
诗人还提及了南朝时期的寺庙,表现了江南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第三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阴雨天气和行人在雨中徘徊迷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诗中的借问、酒家、牧童、杏花等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一个雨中清明的场景,给人一种凄凉和萧瑟的感觉。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悟。
第四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鸟飞等景物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登高的壮丽画面。
诗中还描绘了长江滚滚的气势和无边落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杜牧20首最美七绝
![杜牧20首最美七绝](https://img.taocdn.com/s3/m/5f3655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9.png)
杜牧20首最美七绝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其二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遣怀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赠渔父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月笼寒水夜笼纱,近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闲蕊暖泉香。
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登乐游原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归燕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
略谈杜牧七绝诗中的歌妓情结
![略谈杜牧七绝诗中的歌妓情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0f0770168884868762d625.png)
所谓 “ 燕瘦环肥” ,是说汉代崇 尚赵 飞燕般 的纤瘦 ,而 唐代羡慕杨 玉环般的丰硕 。 唐代 的女性 多以丰硕为美 , 当 如
时著名的仕女画家张萱、 周防笔下的女性 形象 就展示 出大唐
盛世的华贵之美 ,周l 挥扇仕女图》( 疗 现藏故宫博物 院)
描绘的是嫔妃们的内廷 生活。 画家在 真实地刻 画出嫔妃们体
他在 生活上具有 两重性 :一方面雄姿英 发 ,有抱负 ,好言
兰蕊馥 , 润玉肌 丰。 肤 无力慵移腕 , 多娇 爱敛躬 ……
诗 中表现 的也是一位 丰满性感 的贵族少女形象 。 而杜牧 作 品中的以歌妓为代表 的女性形象却大异其趣 , 多是轻盈纤 瘦 、柳 嫩花柔、豆蔻 年华 的少女 ,如 遣怀 > )的一、二句 :
有不小的比重 , 显然 , 既反映 了诗人个人独特的审美取向 , 这 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能 为掌上舞” ( 飞燕外传 ,两个前代 的典故 ,都 是表 见 )
现女性轻盈 纤细 的美感 , 人在这里 用来形容他所钟爱 的扬 诗
一
杜 牧对歌 妓 不同流俗 的审美 与情
州歌妓 。又如 “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据 本 ,
第3 卷 第 5 3 期
2 1年 5 02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 i f c e c n g n e i g o r a a ie st o in ea dEn ie r o Hu y S n
V 1 3 NO 5 03 _- .
“ 落魄江湖载酒 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 ”这里运 用了两个典 故。楚 腰 ,指美人的细腰。“ 楚灵王好细腰 ,而 国中多饿人” (韩非子 ・ 二柄> 。 ) 掌中轻 , ) 指汉成 帝皇后赵 飞燕, 体轻 , “
略论杜牧咏史七言绝句
![略论杜牧咏史七言绝句](https://img.taocdn.com/s3/m/a437800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9.png)
略论杜牧咏史七言绝句杜牧,号“白鹿”,字“融”,号“东山学士”,宋代著名诗人,尤以咏史诗最为知名,他把唐宋历史文化和壮丽爱国主义诗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咏史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咏史七绝句》。
《咏史七绝句》共七句,以杜牧通过对古代伟大历史事件的歌颂和哀叹,歌颂唐宋兴昌及其宗室君主积极治理国家,对古代史事的记载,将古老历史搬到当下,让自己的爱国情怀更加鲜明,激发起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充满了无穷的震撼力。
首先,“千秋万代君,黄河流岁”,形象地描写了唐宋君主为中华开创千秋万代、黄河声动四海的空前伟业。
接着,“朝臣多变迁,历史是长河”,描绘了朝臣的变迁以及历史的长河,表达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让人们从历史中感悟出滚滚沧桑。
此外,“万籁俱寂寞,晋国残疾齐”,描绘了诗人哀叹晋朝灭亡空前悲哀,又讽刺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希望祖国能够团结、富强。
继而,“一地黄花堪折直,双鬓今古青丝垂”,象征着人们要手把黄花折下,青丝垂下,为了完成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前朝龙虎除,汉家猛将在”,指出古代的强权暴君被铲除,取而代之的是汉族的勇士,他们永远不会被淡忘;最后,“高唐争先恐久移,炎黄子孙今古懿”,对唐朝般若的积极探索表示敬意,而且期望自己的子孙能继承唐宋伟大文化,让炎黄子孙永远懿然昂首。
杜牧的《咏史七绝句》深刻地把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和更高层次的文化理念融为一体,反映出当时学者和诗人们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学习过去的精华,继续传承唐宋文化,诠释更灿烂的未来,他们深深地热爱祖国,自豪于自己广袤的祖国。
杜牧的《咏史七绝句》,以壮阔的篇章,突出抒发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深受感染,引起了时代的共鸣,被当时学者誉为“豪放之佳,激越之歌”,至今仍未失去其历史考察价值和文学价值,无论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里程碑,还是中华民族丰美的文化宝藏,都堪称一绝。
总之,杜牧的《咏史七绝句》堪称一首震古烁今的爱国诗篇,它把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古老历史搬到当下,震撼人心,典雅而博大,值得文人骚客们和广大读者传承唐宋浩瀚文化,倾心解读。
唐诗赏析-杜牧七言绝句《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七言绝句《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86abf05087632311212e5.png)
杜牧七言绝句《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金谷园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译文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
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
论杜牧的咏史七言绝句
![论杜牧的咏史七言绝句](https://img.taocdn.com/s3/m/a88162084a7302768e993979.png)
论杜牧的咏史七言绝句李琳指导教师:张小丽(中文与新闻传播系2003级1班)摘要:杜牧的咏史诗史识高卓,内涵丰富,尤其是咏史七绝,范围广大,有重评历史、讽咏现实、抒写怀抱等多类;艺术手法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喜用翻案手法,巧用问句,含蓄婉转,论断精警,风华掩映,具有含蓄清丽之美。
杜牧被后人誉为晚唐七绝“第一高手”,其咏史七绝更是赢得“二十八字史论”之美誉,成就卓绝。
关键词:杜牧;咏史;七绝;艺术特色咏史诗,就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
它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既富诗歌的情韵之美,又能在批评议论中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以诗咏史,由来已久。
《诗经》、《楚辞》中的部分包含咏史成分的内容可视为咏史诗的滥觞,但真正意义上的首篇咏史之作,则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东汉班固的《咏史》。
此诗写汉文帝时孝女缇萦救父之事,虽有感叹之音,却被钟嵘批评“质木无文”[1](P1),缺乏诗意。
魏晋六朝时,以诗咏史之风盛行,最著名的当推左思的《咏史》八首。
左思在诗中借“史事”以抒“己意”,“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2](P166),把咏史与咏怀结合了起来。
这种摆脱史事,而以寄托襟抱为主的写法,是对咏史诗的创造性发展,开唐人咏史先河。
晚唐时期,诗人们开始用七言绝句的形式,采用议论驱驾史事的笔法,创作咏史诗,杜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杜牧生当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风雨飘摇、正在走下坡路的晚唐,他忧国忧民的热情、经邦济世的抱负及杰出的军事才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
对当时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杜牧表示出无限的忧愤,这在他的诗文尤其是咏史诗中得到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
其中,又以咏史七言绝句体现得最为明显,艺术上也最具特色。
一、杜牧咏史七绝的内涵与分类杜牧创作了众多笔锋犀利而又形象鲜明、义理深邃而又情味隽永的七绝咏史诗,“出现在其咏史诗中的抒情主体,既不是魏晋南北朝时的故事讲述人,也不像吊古诗中那种自己参加演出的导演者,而是一个评论家。
论杜牧七言咏史绝句的艺术表现
![论杜牧七言咏史绝句的艺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65a4ada50e2524de5187e40.png)
论杜牧七言咏史绝句的艺术表现董梦媛摘要: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这类作品风格俊爽峭拔。
在晚唐萎靡诗风笼罩下,显得独树一帜。
杜牧的七绝咏史诗也是他所有诗歌题材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
杜牧喜作翻案之语,小中见大的构思,暗示象征的表现手法,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他这类诗歌的艺术表现。
关键字:咏史绝句翻案之语独辟蹊径象征暗示直白含蓄杜牧的诗,题材众多,有表现军事谋略,政治抱负,关心民间疾苦,表现妇女幽怨情怀,展现清幽景色及咏史论今等多方面的,而以议论型的咏史诗最能反映其诗歌的成就.。
尤其是他的七言咏史绝句,更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类诗歌大致可分两类,一是:论史之作,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等,多将他对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的独到见解呈现在这类诗歌中。
二是:借古讽今之作,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绝句》,借历史上的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加以讽喻。
杨慎论唐人绝句时说:“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
”这说明杜牧的七绝影响很大。
七绝一体,是杜牧的专长,有人评价说:“横放近于李白,讽刺近于刘禹锡”。
在晚唐,伤感萎靡之风笼罩下的诗坛中,杜牧的这种“雄姿英发”的风格是值得珍惜的。
尤其是他的七言咏史绝句。
他的这类诗歌之所以被人们代代传诵,是因为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
一,翻案之语咏史诗是品评历史,借古讽今的。
因此历史典故的引用是重要的部分。
如我们最熟悉的《赤壁》引用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故事。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寻欢作乐及送荔枝比送公文还急还快的胡作非为。
又如《过勤政楼》选用的典故是,玄宗在兴庆宫西南建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而玄宗常与他的兄弟在楼头游玩,可见勤政楼即为花楼,虽有两名,楼实一座。
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七绝诗](https://img.taocdn.com/s3/m/d73f4fd276a20029bd642dbb.png)
浅谈杜牧七绝诗在晚唐诗坛上,作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无疑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
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一、咏史诗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
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咏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杜牧的咏史诗通常借古讽今,有现实针对性。
例如《泊秦淮》中,诗人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
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
“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
“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
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又如《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表面写景,但暗喻咏史,借暗写南朝诸政权因为崇佛而纷纷灭亡的事,来暗喻唐王朝当今崇尚佛老的弊政。
其次,杜牧的诗能跳出呆板的陈述史实和抽象议论的陈套,选择史实的某一片断,寓讽意于形象描写之中。
如《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
杜牧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杜牧七言绝句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95f9b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f.png)
【导语】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成就,⼀向享有盛誉。
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牧七⾔绝句古诗⼤全。
欢迎阅读参考!1.杜牧七⾔绝句古诗 ⼭⾏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远上寒⼭⽯径斜,⽩云深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花。
古诗简介 《⼭⾏》是诗⼈杜牧的⼀⾸描写和赞美深秋⼭林景⾊的七⾔绝句。
这⾸诗描绘的是秋之⾊,展现出⼀幅动⼈的⼭林秋⾊图,⼭路、⼈家、⽩云、红叶,构成⼀幅和谐统⼀的画⾯。
在这⾸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以体现⾃然美的形象,并把⾃⼰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然美⽔乳交融,情景互为⼀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与春光争胜,令⼈赏⼼悦⽬。
这⾸⼩诗不只是即兴咏景,⽽且进⽽咏物⾔志,是诗⼈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翻译/译⽂ 深秋时节,我沿⼭上蜿蜒的⼭路⽽⾏.云雾缭绕的地⽅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户⼈家。
我不由⾃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亦可译为直到夜幕降临),那被霜打过的枫叶⽐⼆⽉的花⼉还要红。
2.杜牧七⾔绝句古诗 清明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译⽂ 清明节的时候,诗⼈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个⼈在异乡路上奔波,⼼⾥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细⾬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暖暖⾝,消消⼼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呢? 诗⼈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背上的⼩牧童⽤⼿向远处⼀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酒店的幌⼦⾼⾼挑起,正在招揽⾏⼈呢!3.杜牧七⾔绝句古诗 泊秦淮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简介 《泊秦淮》是唐代⽂学家杜牧的诗作,选⾃《樊川⽂集》。
此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醉⽣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https://img.taocdn.com/s3/m/e40c33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6.png)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
一、课本中杜牧的七绝
杜牧的诗文被广泛地收录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他的七绝。
七绝是一种以七言诗的形式写成的绝句,通常采用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拟人描写,富有感情,使人回味。
二、杜牧的代表作品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杜牧的七绝特点
1.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杜牧的七绝注重语言的简练、精炼,表达出的情感深刻、意境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皆为抒情诗
杜牧的七绝大部分是抒情诗,表达出作者内心浓郁的感情和思想,情感真挚动人。
3.拟人化的描写
杜牧的七绝经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色比喻成动物或具有人的性格,不仅丰富了描写,而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四、杜牧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语感,陶冶情操
杜牧的诗歌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感,陶冶情操。
2.学习名人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作为著名的诗人,杜牧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学习杜牧的诗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对个性的启示和引导
杜牧的七绝多表达个人情感,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高自我认同感与自尊心。
杜牧七绝诗十首
![杜牧七绝诗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e709ab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68.png)
杜牧七绝诗十首《唐才子传》中记载:(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龃龉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诗情豪迈,语率惊人;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杜牧诗歌成就极高,诗名与李商隐齐肩,世称“小李杜”。
杜牧诗歌中又以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韵味隽永。
写景抒情均为圣手。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
前两句再现诗人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
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人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最有名的十首七言绝句,篇篇脍炙人口,不愧被叫做“小杜甫”
![杜牧最有名的十首七言绝句,篇篇脍炙人口,不愧被叫做“小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53e391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5.png)
杜牧最有名的十首七言绝句,篇篇脍炙人口,不愧被叫做“小杜甫”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祖父曾官至宰相,他自己也颇有政治头脑,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难以实现大志,反而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为夺目。
在晚唐文坛,杜牧是一个极有成就的诗人,世称小杜,和李商隐齐名。
他的诗作,尤其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数量也多,其意境幽美、立意出奇,一向备受赞誉。
就如以下列举的十首七绝,几乎都是家喻户晓,每个人都会背的程度。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年清明节必备,当之无愧的清明诗词no1,是脍炙人口到妇孺皆知的程度。
虽然这首诗已历经千百年,年年都提,但它的魅力依旧深远。
诗的画面感极强。
一千多年前的某个清明节,杜牧遇上了一场春雨,雨丝之细,用以'纷纷’形容,而这样的丝丝细雨,正和当日人们扫墓祭祖的心绪契合,让'断魂’的体验感更加鲜明。
前两句一景一情,就已经塑造出来了令人深刻的画面,结果后两句更绝,杜牧不再写清明的忧伤愁绪,反而转到问行人酒家,想来是想要以醉消愁。
而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仿佛一个开放式的电影结尾,意犹未尽,让人升起无限的想象。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脱离了清明这样特定的节日,对于春天的场景,杜牧的描绘是相当清丽优美的。
他写江南的春天,花红柳绿,耳边是远远也能听到的莺啼,眼前是村郭酒旗。
如此花团锦簇,莺歌燕舞,地灵人杰的江南风光,真是绚烂而有生机。
至于最后两句,则是杜牧在春雨迷蒙之际,看到无数庄严巍峨的佛寺时,有感而发,这个“四百八十”并非切实的数字,只是写出了佛寺之多,也由此借讽刺南朝奢靡的作风,用以讽喻现实。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看起来在单纯写七夕的景色,实际上是在描写一位在七夕之夜孤单赏月的宫女。
“冷画屏”即描写出深宫的环境,它是孤寂冷落的,身处其中的宫女只能以扑打飞萤来聊解寂寞。
《夜雨寄北》:杜牧心驰神往的乡愁之作
![《夜雨寄北》:杜牧心驰神往的乡愁之作](https://img.taocdn.com/s3/m/9b4232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a.png)
夜雨寄北:杜牧心驰神往的乡愁之作简介《夜雨寄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描绘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异地思念及对乡愁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广为流传,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乡愁题材的经典之作。
诗歌分析1. 内容概述《夜雨寄北》描绘了一个离开家乡、在外漂泊游子对故园怀念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共四个句子,通过抒发内心情感、运用意象和景物描写来展示人们在异乡的孤独彷徨和对家园渴望的切肤之痛。
2. 表达手法•意象描写:杜牧通过精妙细腻的语言描述,将读者带入夜晚雨落初秋时分,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抒发内心情感:作者通过无限思念与万般忧伤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流亡的痛苦和渴望。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使用夜雨、长亭等景物来寄托情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和艺术性。
3. 主题思想•乡愁及对家园的思念:杜牧通过《夜雨寄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在异地漂泊游子对家园羁绊的深刻思考。
•孤独与迷茫:诗中所描绘的长亭和夜雨落秋等意象,映衬出作者身处异乡时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他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杜牧一生著述丰富多样,在古文、诗歌方面皆有突出成就。
他擅长写景抒怀,并以此成就了他在唐代文坛上的声名。
《夜雨寄北》被普遍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并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广泛赞誉。
结语《夜雨寄北》是杜牧心驰神往的乡愁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在异地流亡中对故乡怀念与追忆的情感。
这首诗代表了中国文学中关于乡愁主题与情感表达方面的杰出成就,也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离乡背井之后对家园思念的切肤之痛。
《题齐安城楼》赏析
![《题齐安城楼》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74cce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7.png)
《题齐安城楼》赏析《题齐安城楼》赏析《题齐安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题齐安城楼》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题齐安城楼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译文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注释①齐安:唐郡名。
天宝元年(742年)改黄州置,治黄冈县(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
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北部,红安、麻城、黄冈等县市地。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黄州。
②呜轧(yà):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
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
一作“呜咽”。
江楼:指黄州城楼。
④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
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
”,潋(liàn)潋:波光闪烁的样子。
这里借指阳光。
汀(tīng):水边平地。
⑤凭阑:即“凭栏”,身倚栏杆。
⑥故乡:指长安。
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
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创作背景这首宦游思乡的作品,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黄州城楼上思念远方家乡时所作。
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杜牧于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初出守黄州。
鉴赏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
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
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
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
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
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杜牧七绝诗
摘要:杜牧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七律七绝更为擅长,尤其是七绝,向来受到推崇,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能在短小的形式中表现一幅优美的图画,用精炼的语言传达含蓄的思想。
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道。
关键词:七绝诗;论史;抒情;写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等。
杜牧诗文并佳,尤其以七言绝句为最佳。
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
”他还称赞杜牧的《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
《泊秦淮》前两句说:“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
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
语言如此精练,意境如此深远,又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
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论史借古讽今和写景抒情纪行
咏物两大类。
本文主要从这两大类来浅谈杜牧的七绝诗。
一、论史借古讽今
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
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论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杜牧的论史诗通常借古讽今,其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统治者荒淫奢侈、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
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其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骊山作》等。
而《过华清宫三绝句》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尤其是《过华清宫》的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
诗人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又描绘了这样一个典型画面,人们远远望去,只见骊山顶上花团锦簇般的宫殿一道道大门突然依次地打开了,人们那里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只有贵妃在山顶上望着山下一匹卷起红尘的飞马破颜一笑,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喜欢吃的鲜荔枝送来了。
诗歌以小见大,通过送鲜荔枝这
一小事,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不体恤民情,只图一己享乐的腐败政治与靡烂生活,对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寄托了深刻的现实感慨。
这类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以及经济、军事问题,因此,有的诗中带有明显的史论特色,且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
如在《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全诗都是议论,又饱含诗情,对项羽的兵败自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觉得项羽若暂时包羞忍耻也是英雄,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又如在《赤壁》中写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由反面落笔,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寓议论于意境之中,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为后世文人所仿效。
此类作品还有《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
二、写景抒情纪行咏物
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形象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明丽的画面则给人隽秀之感。
这类诗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格调开朗,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绘了秋天高爽绚丽的景色,没有一丝悲秋的感伤。
有的很有气势,如《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通过明朗的秋景,抒写了作者开阔的心胸。
有的明丽生动,如《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以鲜艳明媚的色彩,刻画了生意繁茂的盛夏气氛。
这些作品在感伤低迷的晚唐诗坛显得特立杰出。
当然,杜牧毕竟生活在国势日益衰败的晚唐,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感伤的情绪,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刻画了江南春色的明媚绚丽,而其中通过隐藏在烟雨迷蒙中的寺院楼台,传达了历史兴变幻的沧桑感受,在开阔明媚的基调中又融入了反思历史的惆怅。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借重阳登高,抒发人生短暂、欢寡愁殷之叹,以旷达之语抒发郁闷之情。
《秋浦途中》、《月》、《登九峰楼寄张枯》等也属此类。
杜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诗人李商隐、宋代的严羽、明代的何良俊和清代的洪亮吉都给予了杜牧诗歌很高的评价。
他那远大的抱负、坎坷的经历、敏锐的才思和旷达的性格使其诗歌形成了“雄姿英发”、“清新俊逸”的鲜明风格。
他的七绝不论是论史,咏物,还是写景,抒情都是词语清丽,画面生动鲜明,风调悠扬宛转,表现出俊秀多才的风格,并在华丽雅致的意境之中,寄托自己深远的情思,表现自己细腻的感情。
韵律和谐优美,俊秀华丽而不觉缚靡,
给宋代以及后世的诗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①唐·杜牧:《杜牧全集》(陈永吉点校),上海1997年10月第一版。
②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
③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④范晓燕:《唐诗三百首赏译》,南方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
⑤王景霓:《杜牧及其作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
⑥朱碧莲注:《杜牧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⑦寇养厚:《杜牧七言绝句浅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