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可修改版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3课时导学课件

自主预习
2.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①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 叫做 高级神经 活动。像人的学习、记忆、语言、 情绪和睡眠等,都属于 高级神经 活动。 ②大脑左右两半球对躯体的管理为交叉对侧管 理,即左半球管理 右 侧躯体,右半球管理 左 侧 躯体。
返回目录
自主预习
③管理运动的 躯体运动中枢 ,管理感觉
返回目录
目录 contents
课后作业
5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
1.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中枢是( A )
A.语言中枢
B.视觉中枢
C.运动中枢
D.听觉中枢
返回目录Biblioteka 课后作业2.某人喝酒过量后,说话语无伦次,走路摇摇晃晃, 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D ) A.酒精已伤害了脑干 B.酒精已伤害了小脑 C.酒精已伤害了大脑 D.酒精已伤害了大脑和小脑
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
损的部位是( D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腰段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
6.小儿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的现象,是由于( D ) A.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 B.有关的神经传导不畅通 C.脊髓反射功能不完善 D.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控制脊髓的排尿 中枢
返回目录
自主预习
重点难点突破
随堂检测 趣味阅读
课后作业
目录 contents
自主预习
返回目录
自主预习
知识点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教材P77~P78)
1.大脑的结构特征: 大脑 是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 左 、 _右___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表面的 沟(凹)和 回__(__突__)_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 许多。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 灰质 结构。
七下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北师版。ppt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眼的结构模型
近视眼与远视眼
近视眼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平行光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物体。远视眼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后方成像,因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正常
近视
远视
矫正
近视眼配凹面镜远视眼配凸面镜
耳
耳是听觉器官,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胰岛素治疗机理?
激素调节
章总结
阅读96页,并进行交流深入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完成本章节相关习题及课后作业。
OVER
完
味觉探究活动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嗅粘膜和味蕾
②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水面时,往往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味蕾分辨味觉基本上有4种酸、甜、苦、咸。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分,特别是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感受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这就是触觉。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点击这里输入活动内容。
①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的物质时,我们用鼻子吸气就能感受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感受器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的冲动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例如,久居香室而不闻其香。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深感觉传导路)、精细触 觉 薄束-薄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途径:先上行后交叉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 路(浅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先交叉后上行
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躯体痛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二)脊髓反射
1.脊动物和脊休克 脊髓动物: 在动物脊髓第5节段下切断(以保留膈肌的呼吸运动)的动物。 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段后反射能力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
2.牵张反射 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 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中枢部位
交感神经系统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离效应器远 神经纤维长度 节前短,节后长
神经节位置 纤维数量比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长,节后短 节前∶节后=1∶2 较 局 限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1. 大脑皮质运动区 特征: ①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 是双侧性的。 ②倒置性支配,但头面部 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区大小与运动的精 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2.运动传导通路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调节运动,控制肌紧张、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ppt课件完整版

感受器的分类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 的性质,可分为外感受器、内感
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传出神经纤维及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
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 令传导至效应器,包括运 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髓鞘 。
效应器
接受传出神经纤维传来的 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等生理效应的 结构,如肌肉、腺体等。
功能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外界刺激,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 外界环境的变化。它具有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和运动等多种功能。
神经系统结构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 分,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
是神息 的能力。
等,后者如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
02 03
神经再生过程
神经损伤后,远端神经发生华勒氏变性,近端神经轴突开始再生。再生 过程中,神经细胞需要克服多种抑制因素,如瘢痕组织、神经生长抑制 因子等。
神经修复策略
为了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细胞治疗等。其中,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使用干细胞或 神经细胞移植来促进神经再生。
神经元结构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其中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轴突则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类型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负责接收外 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运动神经元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中间神经元则负责在感觉和 运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突触传递机制
• 突触结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高一生物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

2.请结合以上关键语句,尝试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 参考:
加,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该电位为动作电位,如图中A处电位。
(2)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方向相反。当兴奋传导至b点时,指针偏转 一次,当兴奋传导至a点时,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一次。
(3)轴突末梢每小分枝末端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可形成突触,由突触前膜、
痛的作用。
【题组演练】
1.下图为A、B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①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B.⑥作用于⑦必然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反转 C.释放到内环境中的⑥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D.信号仅能从A向B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解析:①上的兴奋部位电位为内正外负,所以在细胞膜内的局部电流 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A正确;⑥是神经递质,它 分为两种类型,兴奋类和抑制类,当抑制类神经递质作用于⑦突触后 膜上的受体时,⑦处膜上的电位不发生反转,B错误;释放的神经递质 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正常情况下是失活或被分解,C正确;信号在突触 间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正确。
2.传递过程 兴奋 突触小泡 经元兴奋或 抑制
3.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 提示:胞吐,需要。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 突触小泡 内,只 突触间隙
(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1课时课件

7. (资料分析)通过下列实验现象,认识脑的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现象一 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 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现象二 切除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 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 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现象三 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 止,立即死亡。
(1)中枢神经系统由___脑______和____脊__髓____组成。 现象二说明小脑具有协调运动,__维__持__身__体__平__衡____ 的作用。 (2)“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 “植物人”肯定没有受伤的部位是___脑__干_____。
(3)“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 可以判断是其___小__脑_____发生了病变。 (4)某运动员因动作失误扭伤了腰部,尽管下肢没 有受到任何损伤,却丧失了运动功能,其受伤的结 构最可能是__脊__髓___。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大__脑__皮__层___。
久保存在大脑中。遗忘是记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 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 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 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图1表明遗忘与时间的关 系: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某个阶段,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A. 大脑皮层
B. 小脑Biblioteka C. 脑干D. 脊髓
4. 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是( B )
A. 白质
B. 灰质
C. 神经中枢
D. 神经节
5. (读图理解)下图为关于神经系统的概念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是___神__经____,④是___脊__髓____,⑤是__小__脑__。 (2)[②]___细__胞__体___和突起一起构成[①]_神__经__元___, 它的基本功能是__接__受__刺__激__,__产__生__并__传__导__神__经__冲__动___。 兴奋传导时,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轴__突____传给下一 个神经元的__树__突__或__细__胞__体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讲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件浙教版必修 PPT

图表信息获取能力 膜电位变化曲线 [典型图表]
[信息解读] a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膜为极化状态。此时K+通道开 外,K+外流。 ab段——外正内负,膜为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中,Na+ 通道开放,Na+内流。 bc段——外负内正,膜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反极化过程中, 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
(1)阻断传出神经,刺激后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
(2011·上海卷T7C改编)(√ ) (2)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
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
中的作用
(2014上海卷T24B) (√ )
2.判断有关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的正误。 (1)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2013·海南卷T19A)(√ )
(4)传导方向: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知识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 轴突 ,② 线粒体 ,③ 突触小泡 ,④ 突触前膜 , ⑤ 突触间隙 ,⑥ 突触后膜 。
2.写出乙图中A、B的突触类型 A: 轴突—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另外还存在轴突—
轴突型。
3.分析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1)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 中。
次偏转。 (2)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膜上的传导: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
纤维膜外侧(如下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不能准确判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 生偏转。
神经系统——人体的司令部ppt课件

11
(四)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
ppt精选版
12
• 额叶:与思维、判断、记忆、性格、行为 有关。
• 枕叶:视觉的高级中枢。 • 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 颞叶:记忆仓库和听觉的高级中枢。
ppt精选版
13
1848年,哈劳(J·M·Harlow)首次发表了前额叶损 伤后的观察报告。美国有一名叫盖奇的工长,在铁路施工 中领着一批人向岩石里填充炸药时,铁钎撞击石头冒出的 火花引燃了火药。一条长1米、直径2.5厘米的铁钎从他的 面部刺入,穿过额部,从头顶飞出,使前额叶成严重损伤 。盖奇当时昏迷了几分钟便清醒过来,能说话,也能活动 ,同伴送他去医院时,他还能自己走进去。两个月后,体 力已完全恢复,一切生理机能仿佛都很正常,他不但能自 己料理日常生活,还恢复了工作。可是人们发现他在精神 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伤前后判若两人。伤前,他是 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和同伴相处得很好。伤后却变得偏执 、粗野、优柔寡断、喜怒无常,对同伴们漠不关心,对任 何事情都漫不经心,对人粗暴无礼,再也不能胜任工长的 工作了。哈劳的报告第一次使人们注意到前额叶损伤对人 的精神活动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ppt精选版
1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三、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ppt精选版
2
ppt精选版
3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脊髓
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
髓鞘包裹在某些神经突起的外面,好像电线的绝缘外 皮。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婴幼儿的动作就更加 迅速、准确了。
ppt精选版
12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元的结构功能_PPT课件

白质 神经
神经元的分布
灰质 白质
白质 灰质
脊髓
大脑
神经节
轴突 胞体
树突
脑 脊髓
白质:神经纤维 集中处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白质 灰质
神经
31对脊神经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缩手反射
扔掉烫手的馒头——缩手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实验第三阶段
铃声刺激
实验第四阶段
食物
铃 流口水
不流口水
铃 食物
流口水
铃
流口水
知识拓展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使鱼缸中成群的鱼( 或饲养的小宠物)到一定的地点吃食?
人类神经调节的特点:
• 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 生反应,建立一类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 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
书写语言 中枢
传入(感觉)神经元
神
经
感受器
中
枢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元
•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传入(感觉)神经元
神
经
感受器
中
枢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元
结构组成
结构联系
功能
脑 脊髓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分析科学家的生理学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结论
大脑 小脑 脑干
切除大脑 切除小脑 切断脑干
对外界刺激 不做任何反 应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可修改版ppt]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19329d2b160b4e777fcf12.png)
正内负状态(复极化(cd))
【易误警示】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多个点)
时,电表的两极连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不同部位。
电 位
规定电流表向左偏为正方向
m
v
静息电位
0
时间
【易误警示】 测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时,电表的一极连在膜外,一极连在膜内
规定电流表向右偏为正方向
规定电流表向左偏为正方向
(09上海生物试题28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 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
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膜电位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
负电位。也就是说膜处于极化状态(有极性的状态) (a)
反 极
在膜上给予刺激后,该处极化状态 被破坏,叫做去极化(ac)。极短时
化
复
间内,膜内电位会高于膜外电位,
去
极
即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极
化
形成反极化状态(bc)。接着在短时
化
间内神经纤维膜又恢复到原来的外
动作电位示意图(此图表示动作电位的双向变化)
++
++
--
++ ++
++
b
c电 b
cb
c
位
m
v
0
时间
++
++
++
--
bc
b c b cd
问题1:为什么刺激神经会产生动作电位?
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负 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静息状态时(没有神经冲动传播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
(人为规定膜外为0mV,膜内一般在-70 mV左右)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VS
肾上腺髓质增生
是指髓质内嗜铬细胞广泛地增生活跃,功 能亢进。这两种病变都能增加儿茶酚胺物 质的合成和释放,引起高血压。
褪黑素合成障碍导致睡眠障碍问题
失眠
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 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 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 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 神经元轴突延伸至神经垂体,构 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该系统 通过合成和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 宫素,对机体水盐平衡、血压和 生殖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 位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如大脑皮 层、边缘系统等也通过神经递质 、神经肽类物质对内分泌系统进 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控。
02 神经内分泌器官与细胞
下丘脑-垂体系统
下丘脑
位于大脑底部,控制多种激素的释放,如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T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
位于下丘脑下方,分为前叶和后叶。前叶分泌多种促激素 ,如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后叶储存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
指睡眠-觉醒周期与内在的生物钟或外在环 境不同步,导致的睡眠障碍。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
针对下丘脑-垂体功能 异常相关疾病,可采用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 放射治疗等方法。
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或 肿瘤导致儿茶酚胺类物 质增多引起的疾病,可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方法。
胰高血激素,主要作 用是升高血糖水平。通过与靶细胞上的胰高 血糖素受体结合,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设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设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设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旧识回顾】内环境包括哪三部分。
三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新知导学】一、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调节二、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三、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阅读P19的1—3段)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一般包含、、三部分。
树突是发出的,轴突是胞体发出的,又称神经纤维。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轴突的外周有。
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的支配。
2、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出去。
【反馈检测】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2)神经元与其他种类的细胞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
(3)神经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纤维包括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5)在图中标出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旧识回顾】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和,前者包括和,后者包括和。
2、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和,其中又称神经纤维。
【新知导学】一、分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并分析:结论:神经受刺激后会产生(即),并能沿着神经传导。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冲动传导部位:2、冲动传导形式:3、静息时电位:4、冲动时电位:5、冲动产生直接原因:6、冲动产生间接原因:7、冲动传导特点:、三、突触的信号传递①②③其中含有(如)④⑤⑥传导特点:(为什么?)【反馈检测】:1、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2、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
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其中C称为,它释放的会从D()通过F()传给E(),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第三节: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人体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能将刺激的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人体的主要感官有耳、眼、鼻、舌等,感受器有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和嗅觉感受器等。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1)结构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2)功能神经系统具有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并迅速作出反应的功能,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具有获取和传递各种信息的功能。
3.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主要内分泌腺功能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调节生长、血压和水平衡等生理过程,也帮助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过程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控制血糖的水平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也是产生正常精子的器官卵巢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控制青春期女孩的发育第四节:人体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1.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人体中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2)胰岛素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即人体患糖尿病。
(3)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会患甲亢。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4)雌(雄)性激素由睾丸(卵巢)分泌,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神经系统是复杂而精密的,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组成,负责整个身体的协调和控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核心。
大脑是人类的控制中心,负责感知、思考、记忆和行动的调控。
它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四个主要部分。
脑干负责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心跳;小脑参与协调运动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我们思考和记忆的中心;间脑则负责调节内分泌系统。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通信通道,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分。
它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指令,协调肌肉的活动和反应。
脊髓还具有一定的自主功能,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跳起避让。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将大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
主要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两种类型。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共有12对。
它们从颅骨的相应孔洞中出发,分布到头部的各个器官和肌肉,负责控制我们的感官、面部表情和其他一些特定功能。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共有31对。
它们从脊髓的脊椎间孔洞中分出,分布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脊神经控制肢体的运动和感觉,使我们能够做出反应和感受外界的刺激。
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一个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包括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树突是细胞体周围的分支,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输出部分,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突触是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作用来传递和处理信息。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电信号会沿着轴突传递到突触,然后通过化学信号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这种信号传递的速度和强度可以通过突触之间的连接强度来调节。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种网络可以快速而准确地传递和处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特征 (characteristics)
➢ 数量:多, 10~50倍于神经元 ➢ 突起:无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 之分
不形成突触(synapse) ➢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丰富 ➢ 膜受体: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 ➢ 膜电位:随[K+]o而改变, 但不产生
机制 (F) 突触前膜兴奋Ca2+内流释放抑制性递质
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Cl-、K+通透性 (主要是Cl-)突触后膜超极化,即IPSP
(二)非定向突触传递(F) 曲张体:
(三)电突触传递(F)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特点:双向传递,传递速度快 意义: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生同步性 活动
三. 神经递质和受体
类 型
功能
➢ 神经直纤径维分速类度 (class(ifimc)atio(mn/)s)
相当于
A
本体感觉, 躯体 运动
12~22
70~12 0
Ia、Ib
A
触-压觉
5~12 30~70 II
A
支配梭内肌(使收 缩)
3~6
15~30
A 痛、温、触-压觉 2~5 12~30 III
B
自主神经节前纤 维
<3
3~15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大脑皮层
1.脑(F)
间脑:丘脑、下丘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小脑
2.脊髓(F)
脊髓灰质前角: 运动神经元 脊髓灰质侧角: 自主神经元 脊髓灰质后角: 感觉神经元
sC
交感节后纤维
0.3~1. 0.7~2.
3
3
IV
drC
痛、温、触-压觉
0.4~1. 2
0.5~2. 0
IV
★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末梢释放某些营养性物质,调整所支配组织 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Fra bibliotek生化和生理的变化。
6.神经营养性因子( neurotrophin, NT )
由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型胶质细胞产生的支持 神经元的营养性因子。通过作用于神经末梢的特异性 受体而被摄入,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合 成有关蛋白质,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 整性。 如:神经生长因子(NGF)
(二)外周神经系统
1.按来源分: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 2.按功能分
1)传入(感觉)神经 2)传出(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 突触生理 三. 神经递质 四. 反射中枢
第一节 N规律
一. 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F)
➢ 突触后膜 (postsynaptic membrane)
2.分类:(synapse classification)
按接触部位:轴-体突触、轴-树突触、轴-轴突触 按效应: 抑制性突触和兴奋性突触 其它分类:串联性、交互性、混合性突触(F)
3.突触传递过程(电-化学-电)(F)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 突触前膜去极化 → Ca2+离子内流 →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 递质经 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于突触后膜受体或化学门 控式通道 → 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 产生突触后电位 →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机制(F)
突触前膜兴奋Ca2+内流释放兴奋性递质 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Na+、K+通透性 (尤其是Na+离子)突触后膜去极化,即EPSP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1 分类
胞体
2 结构
突起 树突:多而短 ,接受刺激,将产生的局部兴奋向胞体
扩布 轴突:一根,较长,传导神经冲动
3 功能:接受刺激,整合、贮存并将整合的信息传出
4. 轴浆运输(anxoplasmic transport)
双向性
顺向:胞体→轴突末梢
快速 慢速
机制:驱动蛋白(kinesin)
逆向:轴突末梢→胞体:NT、某些病毒 和毒素、HRP等
(二)神经纤维(nerve fiber)(F) 功能:传导兴奋( 动作电位);营养性作用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取决于:
直径 有无髓鞘及髓鞘厚度 温度
3.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有无髓鞘分:有髓、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分类:A、B、C三类 3)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I、II、III、IV四类
1.突触的概念和分类
2.突触的基本结构
3.突触传递的过程
(一) 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
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结构.
1. 突触的微细结构 (microstructure)
➢ 突触前膜 (presynaptic membrane)
➢ 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宽20~40 nm, 与细胞外液相通
(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F)
1. 种类 (types):
➢ 中枢:•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 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 •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 外周:• 施万细胞 (Schwann cell) • 卫星细胞 (satellite cell)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三个特性: 特异性
激动剂、拮抗剂
饱和性
可逆性
(二)主要的神经递质
(一)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
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
1.递质的鉴定
神经元内合成 小泡储存、释放 作用于受体 失活 有激动剂和拮抗剂
2.递质的共存
(二)受体(receptor)
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 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3. 功能 (function) ➢ 支持(supporting)作用 ➢ 修复和再生(regeneration)作
用 ➢ 免疫应答(immunological
response)作用 ➢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 ➢摄取(uptake)和分泌神经递质 ➢ 稳定[K+]o, 维持神经元正常
电活动
二、突触传递 (synaptic 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