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者的关系

合集下载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2.说一说: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 原文加以分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 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 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 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作者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 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范爱农— 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父亲—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但是, 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 永远痛苦。 衍太太— 衍太太鼓励孩子吃冰,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她是一个自 私自利、表 里不一、心术不正的妇人。
这十篇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 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三)《朝花夕拾》的篇目
篇目
小结
《小引》
《狗•猫•鼠》《阿长与〈山 本书是回忆性散文集,
前七篇主要记录 海经〉》《二十四孝图》 以第一人称写就。以两
童年在家乡的生 《五猖会》《无常》《从百 个视角,即成人视角和
活动三: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1.猜一猜:根据提示,说出人物名字。
(1)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长妈妈)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3)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 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4)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5)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6) 他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他开的药方,难以寻找、颇为奇特,如:原配蟋蟀一 对、平地木十株、特别的药丸:败鼓皮丸。(陈莲河)

英语阅读的方法

英语阅读的方法

英语阅读的方法阅读一般分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略读(skimming)和查阅(scanning)。

阅读方法不同,对阅读者的要求也不同。

精读。

要求学生毫无遗漏地仔细阅读全部语言材料并获得对整篇文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对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句式、注释都应仔细领会。

泛读。

也可称为普通阅读,要求学生读懂全文,对全文的主旨大意,主要思想和次要信息及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了解。

对全文只做一般性的推理、归纳,无需研究细节问题和语法问题。

但要求阅读速度高于精读速度的一倍。

略读。

是一种浏览性阅读,指学生以他能力达到的最快速度浏览阅读材料。

略读是一种跳跃式地读,读文章的主旨段,主旨句以获取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略读的速度应快于泛读速度的一倍。

查阅。

指一种有目的地查找个别资料的浏览性阅读。

在语篇中查找某一问题的专题信息。

如:在一般的考试中,对数据、年代或某一具体信息的查找。

可先浏览所提问题、明确所需信息,利用此方法阅读速度最为快捷。

for britney, acting is another way to express herself and she is enthusiastic(热心的) about it all. if her movies are successful, her bank account is sure to grow by an other few million dollars but she does it for the love, not the money, as she hersel f tells the press(新闻界).1.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most millionaires are ____.a. a person more than 20b. around 20c. in their 30sd. in their 40s2. the underlined word “you” in the fir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一、面临写作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精读•略读•浏览

精读•略读•浏览

精读•略读•浏览作者:刘霞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0年第06期本期的凤凰视点,我们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作为关键词讨论,即在明晰三者的概念内涵、习得的途径、教学中的指导策略和运用,又旨在让教者更加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理念转变,从而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扩大阅读量,掌握终生阅读、学习的能力。

一、阅读的基本形式——精读与略读精读体现在文本内容和见解的完全理解和形成对文本的批判、评价两个方面的要求。

它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方法。

略读方法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是相对于精读的要求而言的。

(李林钟,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材编辑部)精读在阅读理解的深度、研究的广度上偏重,属于研究型的阅读方式;略读在阅读速度、阅读的量上突出,是属于大众化的阅读方式。

(季希忠)精读、略读是否有一个“阅读深度递减和阅读速度递增”的问题?(飞来飞去)清代唐彪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

”阅读不同的书籍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就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呢?进行阅读时,首先应该根据文本的需要而选择阅读方法。

选择精读的阅读方法就要“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3 当然精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阅读的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成熟的读者,会形成独特而有效的个性阅读方法。

如,逐字逐句的分析比较、圈点、批注、工具书的运用、放声朗读以帮助理解并增强语感,对精彩片段的抄写与背诵、仿写等。

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目标,如对字、词、句、篇的理解能力;对文体的掌握、对中心的概括、对主题的认识。

略读作为与精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旨在对阅读材料大意的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语文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

一、关于精读课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获悉文本传递的信息。

教学策略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教”字,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具体落实到课文中,我们该先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再确定“教什么”“怎么教”呢?我们的做法就是找准每篇“精读课文”的“精读点”,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整体感知,确定精读点。

初读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是把准文章精读点的重要环节。

学生初读课文扫清“拦路虎”(即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标》学段、单元及课文的要求和特点来确定精读点,把准精读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的局面。

2.重点感悟,突破精读点。

①紧扣关键词,教活一课。

许多精读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

教学设计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重点感悟,教活整篇课文。

如《北京的色彩》可紧扣“壮丽而辉煌”作者从哪些地方写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品析重点句子,梳理观察顺序: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从机场进入市区--------漫游天坛------登香山---------攀登长城,漫游故宫(建筑),体会思想感情),你的头脑中还浮现出哪些壮丽而辉煌的色彩”来设计;《我的百草园》精读点:结合课后题1、说说百草园带给我哪些快乐?抓精读点:“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捕鸟的动作理清观察顺序:先概括(不必说------)-也不必说-,后具体(单说--------捕鸟)《歌词两首》中《我的中国心》紧扣“中国心”,哪些诗句体现了作者的“中国心”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能读出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吗《将相和》可紧扣“和”来设计。

精读、略读与参读的相互配合 精读与略读ppt

精读、略读与参读的相互配合 精读与略读ppt

精读、略读与参读的相互配合精读与略读ppt叶圣陶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实践尝试,其着眼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读书,逐步养成各种必要的好的读书习惯,他主张把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这样三个阶段。

他曾说:现在要国文教学收实效,要让同学们多多受用,必须摆脱传统影响,排除书塾的一套办法,由同学们独立阅读同时集体阅读。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这里的预习就是个人独立阅读,报告和讨论就是集体阅读,而练习则是在新的基础上个人再次独立阅读。

这就是叶氏所谓独立阅读同时集体阅读的新的教法。

从课堂教学的整个结构来说,这是纵向结构的改革。

此外,在横向结构上,叶氏又主张把阅读课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而在精读课和略读课上都需要结合参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形成精读、略读和参读相互配合的新的教学体制。

这种主张,可以看作是为横向结构的改革。

中学语文课把阅读分成精读和略读,起始于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草拟并公布的中小学各种《课程纲要》。

在这之前,一般只是笼统地定为读文或讲读,到新学制《课程纲要》公布的时候,初中语文的学习项目规定为读书作文写字三项,其中读书一项就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个《课程纲要》总的起草主持人是胡适;而其中初中语文部分却是叶圣陶参与编制的。

从叶氏以后专门与朱自清合著《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二书对此详加论述的具体实践来看,他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新课型,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

叶氏的这种主张,在指导思想上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精读和略读的相互关系问题;二是这二者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问题。

叶氏始终认为,传授任何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讲说和指点之后,必须随着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并且按照规定去练习,从而学会应用。

学会读书读文章也同样如此,学与用必须一以贯之。

浅谈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浅谈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浅谈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摘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其“学习目标与内容”提到: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本文介绍了《课标》中所提到的这三种阅读方法。

除此之外,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还整理总结了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阅读方法,以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参考运用。

一、精读法、略读法与浏览法(一)精读法精读,又称研读法、品读法,是以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的特点是读得非常详细,要边读边思考,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深入地分析品味,通过读者的积极思维来把握读物。

精读有四种方式:1)四遍研读式:一遍细读全文,二遍默读,三遍连读,四遍选读,尤其适用于大中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通过四遍的反复研读能极大地增进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

2)点面结合式:采用重点研读与全面阅读相配合的方式来阅读。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把握重点内容,而又不偏离书籍的中心主旨。

3)咬文嚼字式:采用逐字逐句细细研读的方式,对全篇文字都一一分析。

这种方法非常的耗时,适合对重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时使用。

4)比较鉴赏式:包括比较式精读和鉴赏式精读,一般指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精读。

(二)略读法略读,是一种粗略地阅读的方法,在人们现实生活中运用地十分广泛。

可具体分为总览式、纲目式、跳跃式、重点式这四种方法。

1)总览式:即从一本书的内容简介方面去了解全文或全书的大略意思。

这是了解一本书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

2)纲目式:用于一般书籍的浏览或带标题的长文章的略读,以“标题一目录(小标题)一全文”的顺序进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对文章建立起初步印象,有利于随后进行的深入阅读。

3)跳跃式:不把全依次通读下去,而是跳过某些部分断续地略读。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省去不必要的部分,直击重点内容。

4)重点式:针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整体阅读而言,主用于分析性、理解性阅读的开始。

精读,略读,浏览三者关系

精读,略读,浏览三者关系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请说一说: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者的关系?
这是三种阅读方法,也是三种阅读技能,它们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

三种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视,都应很好地训练。

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浏览,指大略地看。

除了平时消遣性阅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精读,各个年级都是重点,除了读懂文章,还要积累学法、写法,并注重阅读方法向略读、浏览的迁移。

中年级开始训练略读,使学生读的速度逐步加快,粗知大意的水平逐渐提升,以适应平日读书看报的需要,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浏览,重点在高年级培养。

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读书方法精读略读浏览

读书方法精读略读浏览

读书方法精读略读浏览【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精读1.概念与方法2.适用场景与目的三、略读1.概念与方法2.适用场景与目的四、浏览1.概念与方法2.适用场景与目的五、结论正文(篇1)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三种常见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

精读,顾名思义,就是仔细阅读。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消化的知识点。

精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揣摩,甚至查阅相关资料。

精读主要用于学习新知识、研究学术问题等场景。

通过精读,读者可以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日后的实践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略读,又称为快速阅读,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的阅读方法。

略读时,读者只需关注文章的标题、小标题、关键词等,以便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构。

略读适用于查找信息、筛选资料等场景。

通过略读,读者可以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节省时间和精力。

浏览,指的是快速浏览文本,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浏览时,读者可以跳过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关注文章的核心观点和结论。

浏览适用于了解文章大意、筛选感兴趣的内容等场景。

通过浏览,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阅读。

总之,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常见的阅读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目录(篇2)一、引言二、读书方法的定义与分类1.精读2.略读3.浏览三、精读的技巧与应用场景四、略读的技巧与应用场景五、浏览的技巧与应用场景六、总结正文(篇2)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合适的读书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本文将对常见的读书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精读是指对文章或书籍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力求对每个字词、句子和段落都有透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说一说课程中哪一个观点给你印象最深?它对你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帮助或启发?
答: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我对课中关于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者的关系的讲解印象最深。

课中讲到精读、略读、浏览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法。

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浏览,指大略地看。

除了平时消遣性阅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精读,各个年级都是重点,除了读懂文章,还要积累学法、写法,并注重阅读方法向略读、浏览的迁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准确把握这三者的关系:精读,重在培养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训练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内容深浅,同学们都要重视自读、自悟和整体感知,重视阅读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

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中年级的同学开始训练略读,阅读速度逐步加快,粗知文章大意的水平逐渐提升,慢慢适应平日读书看报的需要,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浏览,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初步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

要具备这种能力,就必须学会浏览,根据需要快速地看。

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还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略去无关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

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